纱线监视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22629阅读:来源:国知局
射光受光部35发送来的电信号监视第1反射光受光部31和第2反射光受光部35接收的光的强弱。由于第1反射光受光部31和第2反射光受光部35接收的光为由纱线Y反射的光,因此强度随纱线Y中有无混入聚丙烯而变动。第1检测控制部51根据该光的强度变化检测聚丙烯混入纱线Y。具体为,在第1反射光受光部31和第2反射光受光部35中接收的光相对变强的情况下,判定纱线Y中混入了聚丙烯。
[0066]并且,第1检测控制部51根据从透射光受光部41发送来的电信号监视透射光受光部41接收的光的强弱。由于透射光受光部41接收的光(透射光)为被纱线Y部分阻挡并到达透射光受光部41的光,因此强度随纱线Y的粗细而变动。第1检测控制部51根据该透射光的强度变化检测纱线Y的粗细变化(粗细节)。具体为,在透射光受光部41中接收的光变弱了的情况下,判定为纱线Y的粗细相对变粗,在透射光受光部41中接收的光变强的情况下,判定为纱线Y的粗细相对变细。
[0067]接着,使用图3说明第2纱线监视装置101。如图3所示,第2纱线监视装置101具备支架111、第3投光部121、第4投光部123、第1受光部131、第2受光部135及第2检测控制部151。另外,与第1纱线监视装置1同样,在第3投光部121与纱道Y1之间以及在第4投光部123与纱道Y1之间也可以配置漫射部件。并且,在纱道Y1与第1受光部131之间以及在纱道Y1与第2受光部135之间也可以配置导光部件。第3投光部121、第4投光部123、第1受光部131、第2受光部135、漫射部件及导光部件配置在与纱道Y1垂直的同一面上。
[0068]支架111构成树脂制的壳体,安装有第3投光部121、第4投光部123、第1受光部131和第2受光部135。在支架111上沿纱线Y的行走方向形成有作为包含成为该纱线Y行走的纱道Y1的部分的检测空间的纱线通道113。另外,该纱线通道113成为朝向纱线监视装置100的装置正面一侧开放的形状。当将第1纱线监视装置1沿上下方向重叠配置了时,该纱线通道113也可以成为与第1纱线监视装置1的纱线通道13相同的形状(在俯视图中成为相同尺寸形状)地形成。
[0069]纱线通道113具有第1面113A、第2面113B和第3面113C。第1面113A和第3面113C为纱线通道113左右的侧壁面。第2面113B为纱线通道113的内部壁面。
[0070]第3投光部121和第4投光部123对纱线通道113投射光。第3投光部121和第4投光部123为例如构成外表面的树脂的形状形成为炮弹形的炮弹形黄色LED。因此,从第3投光部121和第4投光部123射出的光作为光轴方向All、A15而沿一个方向射出。第3投光部121和第4投光部123像后述那样由第2检测控制部151进行发光控制。
[0071]第1受光部131和第2受光部135接收来自第3投光部121和第4投光部123的光。第1受光部131和第2受光部135为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光的强度变换成电信号,将该电信号发送给第2检测控制部151。
[0072]第3投光部121和第4投光部123从不同的角度对在纱线通道113中行走的纱线Y照射光地配置。并且,第3投光部121和第4投光部123被第2检测控制部151交替某一个发光地控制。由此,能够使光从2个不同的方向照到纱线Y上。这样具有2个投光部的第2纱线监视装置101中,由于能够多角度地测量纱线Y,因此即使是例如图3的截面中截面形状扁平的纱线Y,也能够提高检测异物及纱线粗细的检测精度。
[0073]第1受光部131夹着纱线Y的纱道Y1配置在与第4投光部123相反的一侧。因此,第1受光部131接收从第4投光部123照射到纱线Y的光的透射光。另一个第2受光部135夹着纱线Y的纱道Y1配置在与第3投光部121相反的一侧。因此,第2受光部135接收从第3投光部121照射到纱线Y的光的透射光。
[0074]第1受光部131这样配置:从第3投光部121来的光不直接照射、并且能够接收从该第3投光部121照射到纱线Y上的光的反射光地配置。并且,第2受光部135这样配置:从第4投光部123来的光不直接照射、并且能够接收从该第4投光部123照射到纱线Y上的光的反射光地配置。
[0075]利用以上的结构,当第3投光部121发光时,第1受光部131接收反射光,第2受光部135接收透射光。当第4投光部123发光时,第1受光部131接收透射光,第2受光部135接收反射光。
[0076]由于上述透射光为被纱线Y阻挡并被第1受光部131和第2受光部135接收的光,因此如果纱线Y的粗细变动,则透射光的强度也变动。因此,在第2检测控制部151中通过监视第1受光部131和第2受光部135接收到的透射光的变动,能够检测纱线Y的粗细节。
[0077]由于上述反射光为被纱线Y的表面反射、被第1受光部131和第2受光部135接收的光,因此上述反射光的强度也随纱线Y表面的颜色而变动。因此,在第2检测控制部151中通过检测第1受光部131和第2受光部135接收的反射光的变动,能够检测纱线Y中包含的色纱等异物。
[0078]接着,说明具备第1纱线监视装置1的纱线监视装置100的作用效果。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纱线监视装置1中,第1投光部21、第1反射光受光部31和第2反射光受光部35配置在光入射到纱线Y时的方向即入射方向A1与光被纱线Y反射时的方向即反射方向A2所成的角度α、以及光入射到纱线Υ时的方向即入射方向Α1与光被纱线Υ反射时的方向即反射方向A3所成的角度β分别为钝角的位置上。换言之,在能够以足够的灵敏度接收从第1投光部21投射的光中的向角度α、β为钝角的反射方向Α2、Α3反射的光的位置,配置有第1反射光受光部31和第2反射光受光部35。由此,在包含检测对象的聚丙烯的纱线Υ的情况下,与入射方向与反射方向所成的角度不是分别为钝角地配置的第1反射光受光部和第2反射光受光部相比,能够使相对比较强的光入射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反射光受光部31和第2反射光受光部35内。结果,第1反射光受光部31和第2反射光受光部35中光的受光量在包含聚丙烯的纱线Υ的情况下和不包含聚丙烯的纱线Υ的情况下差别变大,能够提尚检测混入纱线Υ中的聚丙稀的检测性能。
[0079]第1实施方式的第1纱线监视装置1中,形成纱线通道13的面13Α?13C用至少远比纱线Υ的颜色暗的颜色形成。由此,能够减少被形成纱线通道13的面13Α?13C反射的光(漫反射光.间接反射光)向第1反射光受光部31和第2反射光受光部35入射(干扰)。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聚丙烯的检测性能。
[0080]第1实施方式的第1纱线监视装置1中,第1投光部21这样配置:使入射到纱线Y的光从纱线通道13的第2面13B —侧向着开口端一侧、并且沿与纱线通道13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入射。通过这样配置第1投光部21,能够缩短将第1反射光受光部31和第2反射光受光部35配置在入射方向A1与反射方向A2、A3所成的角度α、β分别为钝角的位置上时,纱线通道13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具体为,能够使图1所示的纱线通道13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dl与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纱线监视装置1A的纱线通道13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d2 (参照图4)、以及第3实施方式的第1纱线监视装置1B的纱线通道13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d3(参照图5)相比变短。由此,能够使整个第1纱线监视装置1的尺寸紧凑。
[0081]并且,第1实施方式的第1纱线监视装置1中,根据透射光受光部41接收的光检测纱线Y的粗细节。第2纱线监视装置101中,用来自与第1投光部21有互补颜色关系的第3投光部121和第4投光部123的光的透射光检测纱线Y的粗细节。由于用第1纱线监视装置1和第2纱线监视装置101两者检测纱线Y的粗细节,因此能够提高检测纱线Y的粗细节的检测精度。并且,由于用第1纱线监视装置1和第2纱线监视装置101在纱线行走方向上错开的2个地方检测纱线Y的粗细节,因此能够根据粗细节的相位差测量纱线Y的速度。
[0082](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100A在具备图4所示那样的主要检测纱线Y中含的聚丙烯的第1纱线监视装置(纱线监视装置)1A这一点上与具备图1所示那样的第1纱线监视装置1的纱线监视装置100不同。其他(例如第2纱线监视装置101等)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监视装置100相同。这里,详细说明结构与第1纱线监视装置1不同的第1纱线监视装置1A。
[0083]如图4所示,第1纱线监视装置1A在具备支架11、第1投光部(投光部)21、第1反射光受光部(反射光受光部)31、第2反射光受光部(反射光受光部)35、透射光受光部41和第1检测控制部51这一点上与第1纱线监视装置1相同。第1纱线监视装置1A与第1纱线监视装置1不同的是支架11中的第1投光部21、第1反射光受光部31、第2反射光受光部35和透射光受光部41的配置位置(安装在支架11上的安装位置)。
[0084]另外,与第1纱线监视装置1 一样,最好在第1投光部21与纱道Y1之间配置漫射部件。并且,最好分别在纱道Y1与第1反射光受光部31之间以及纱道Y1与第2反射光受光部35之间配置导光部件。
[0085]具体为,第1纱线监视装置1A中,第1投光部21这样配置:使入射到纱线Y的光与纱线通道13的延伸方向成直角地入射。第1投光部21从纱道Y1方向看配置在第1面(第1侧壁面)13A的后方。第1反射光受光部31和第2反射光受光部35使光入射到纱线Y时的方向即入射方向A1与光被纱线Y反射时的方向即反射方向A2、A3所成的角度α、β分别为钝角地配置。第1反射光受光部31从纱道Υ1看配置在第3面(第2侧壁面)13C和第2面(内部壁面)13B的后方。第2反射光受光部35从纱道Y1看配置在第3面13C的后方。如上所述,最好避免接收来自第1投光部21的直射光地适当设定入射方向A1与反射方向A2、A3所成的角度α、β的每一个。
[0086]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1纱线监视装置1Α中,由于使入射到纱线Υ的光与纱线通道13的延伸方向成直角入射地配置第1投光部21 (使从第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