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35397阅读:来源:国知局
接。或者,所述施压件4能够沿所述吸附柱I的纵长方向伸缩,以使得所述施压件4能够根据所述吸附材料的体积调整位置,进而使得所述施压件4与所述吸附材料相抵接。
[0033]具体说,施压件4可以根据吸附材料的多少来调节其在吸附柱I内的高度,始终保持施压件4的底部与吸附材料相抵接。
[003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见附图2,所述施压件4为一能抵压住所述吸附材料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41,所述第一通孔41能使所述待吸附液体流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为该本体具有一定的重量,能克服吸附材料在液体中的浮力,进而限制该吸附材料浮动。
[0035]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压件4的材质可以是透明玻璃或其它材质。优选地,材质选用无机玻璃,既透明、耐酸碱、无空隙,密度又大。施压件4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的大小根据吸附材料所受液体的浮力决定,浮力大,施压件4厚一些。浮力小,施压件4薄一些。优选地,施压件4厚度为10?20mm。施压件4的底部外径小于吸附柱I柱体内径2?5mm即可。
[003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压件4也可以为一腔体,所述腔体内盛装有施压物(图中未示出),所述腔体的底部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41,所述第一通孔41不能使所述施压物通过而能使所述待吸附液体流过。其中,所述施压物可以为块状、粒状的石英沙、不锈钢珠等。
[003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柱I外套设有第一套筒5,所述缓冲槽2外套设有第二套筒6,所述第一套筒5与所述第二套筒6相连通,所述第一套筒5与所述第二套筒6内盛有温度可控且能自所述第一套筒5向所述第二套筒6流动的水。当然,水的流动方向也可以自所述第二套筒6向所述第一套筒5方向流动。可以方便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吸附试验。
[0038]另外,还可以将第一套筒5和第二套筒6都与一恒温水浴槽(图中未示出)相连通,该恒温水浴槽为第一套筒5和第二套筒6提供温度可控的水。
[0039]具体地,所述第一套筒5具有第一进水口 51和第一出水口 52,所述第二套筒6具有第二进水口 61和第二出水口 62,所述第一进水口 51与所述第二出水口 62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 61与所述第一出水口 52相连通。
[004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柱I的出液口 12与所述缓冲槽2相连通。
[0041 ] 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吸附材料吸附率的方法是,利用栗3将缓冲槽2内的待吸附液体自吸附柱I的进液口 11引入吸附柱I中,使待吸附液体流过吸附材料后自吸附柱I的出液口 12再次流进缓冲槽2内。如此循环一段时间后,检测缓冲槽2内含有危化品的液体浓度,其与缓冲槽2内待吸附液体初始浓度的比值即是在一定时间内该吸附材料吸附危化品的吸附率。
[0042]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柱I的出液口 12与一取样槽(图中未不出)相连通。
[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吸附材料吸附率的方法是,利用栗3将缓冲槽2内的待吸附液体自吸附柱I的进液口 11引入吸附柱I中,使待吸附液体流过吸附材料后自吸附柱I的出液口 12流进取样槽(图中未示出)内,计算取样槽内的液体浓度与缓冲槽2内待吸附液体浓度的比值,即计算出该吸附材料吸附危化品的吸附率。
[004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附图3,所述吸附柱I内设有能放置所述吸附材料的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表面具有能使待吸附液体通过的第二通孔71。
[0045]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板7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活动的。优选设置为活动的,便于清洗。其可以是玻璃材质,也可以是陶瓷材质。优选为玻璃材质,因玻璃材质本身不具有微孔,对吸附材料基本没有影响。支撑板7上分布有第二通孔71,第二通孔71间距根据被支撑吸附材料的粒径进行合理选择,既不要因孔径太大使吸附材料漏下,也不要因孔径太小而增大液体流动阻力。
[004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柱I的进液口 11设置有用于密封的连接件9,所述栗3与所述施压件4通过胶管8相连接,所述胶管8 —端与所述栗3相连接,所述胶管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件9与所述施压件4相连接。
[0047]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9优选为磨口玻璃连接件,加工和使用都方便。也可以用橡胶塞配玻璃管连接,连接件9上下用橡胶或其它软管分别与吸附柱I内的施压件4和吸附柱I外输送待吸附液体的栗3连接。
[004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41的直径为0.2-10mm,相邻的所述第一通孔41间距0.5-10mm ;优选地,第一通孔41的直径为2_5mm,相邻的所述第一通孔41间距3_6mm ;所述第二通孔71的直径为0.l-10mm。
[0049]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5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吸附柱,其用于盛装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柱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 缓冲槽,其用于盛装待吸附液体; 栗,其用于把所述缓冲槽内的待吸附液体自所述吸附柱的进液口流进所述吸附柱内,以使得所述待吸附液体通过所述吸附柱内的吸附材料后从所述出液口流出; 施压件,其位于所述吸附柱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吸附材料施加挤压力,以限制所述吸附材料浮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件能够沿所述吸附柱的纵长方向滑动,以使得所述施压件能够根据所述吸附材料的体积调整位置,进而使得所述施压件与所述吸附材料相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件能够沿所述吸附柱的纵长方向伸缩,以使得所述施压件能够根据所述吸附材料的体积调整位置,进而使得所述施压件与所述吸附材料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件为一能抵压住所述吸附材料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能使所述待吸附液体流过。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件为一腔体,所述腔体内盛装有施压物,所述腔体的底部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不能使所述施压物通过而能使所述待吸附液体流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柱外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缓冲槽外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连通,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内盛有温度可控且能自所述第一套筒向所述第二套筒流动的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柱的出液口与所述缓冲槽相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柱的出液口与一取样槽相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柱内设有能放置所述吸附材料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具有能使所述待吸附液体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吸附柱的进液口设置有用于密封的连接件,所述栗与所述施压件之间设置有胶管,所述胶管一端与所述栗相连接,所述胶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施压件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它包括:吸附柱、缓冲槽、泵、以及施压件。吸附柱用于盛装吸附材料,吸附柱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缓冲槽用于盛装待吸附的液体;泵用于把缓冲槽内的待吸附液体自吸附柱的进液口流进吸附柱内,以使得待吸附液体通过吸附柱内的吸附材料后从出液口流出;施压件位于吸附柱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吸附材料施加挤压力,以限制所述吸附材料浮动。本实用新型的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试验装置,巧妙地在吸附柱内增设施压件来限制密度小的吸附材料在吸附柱的液体中飘散和浮动,解决密度小的吸附材料吸附效率低的问题。
【IPC分类】G01N33/00
【公开号】CN204945113
【申请号】CN201520578722
【发明人】栾国华, 袁桂梅, 彭其勇, 肖文彬, 储胜利, 丁芳芳, 李鑫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