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60428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由天线接收外部无线信息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用天线从外部接收包括时刻信息的外部无线信息并实 施时刻校正等处理的电波校正钟表等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在这样的天 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中,为了提高天线特性,研究出使天线中的聚磁效应 提高的各种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
专利文献1所述的手表采用了内置天线的结构,该天线包括层叠芯
部、在层叠芯上巻绕巻线的巻线部、以及固定在层叠芯部的两端侧的端
兰 rrti 。
另外,专利文献2所述的手表采用了如下结构,即,包括芯、收纳 芯的芯套、巻装在芯套上的线圈、以及粘贴在芯的没有巻装线圈的位置 上的非晶薄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923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 184894号公报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天线的层叠芯部的两端安装端盖的现 有结构中,钟表模块外型增大了端盖的量,存在难以实现钟表的薄型化 和小型化的问题。
另外,在如专利文献2所述在芯上固定非晶薄膜的结构中,有在对 钟表施加了冲击时非晶薄膜容易破损这样的问题。虽然通过设置重新设 置保持部件等的结构能够防止非晶薄膜的破损,但当设置这样的保持部 件时,存在钟表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能使天线特性 提高而不使钟表尺寸大型化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包括天线,其具有由磁体形成的 长条状的磁体芯以及巻绕在磁体芯上的线圈,并能接收外部无线信息;
以及模块,其收纳上述天线,并且处理上述外部无线信息,所述天线内
置式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上述磁体芯包括设置在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 并巻绕上述线圈的线圈巻线部和在线圈巻线部的两端侧突出的一对引导 部,上述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设有磁性部件,该磁性部件在从该天线内 置式电子钟表的钟表厚度方向观察该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俯视图中, 在上述天线的不与同上述线圈巻线部重叠的线圈重叠区域重叠而与同一 对上述引导部重叠的引导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并且在与 上述引导部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隙尺寸而配置。
在该发明中,磁性部件被设置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重叠且与引导重 叠区域重叠的位置上。在此,线圈重叠区域和引导重叠区域是指,在从 钟表厚度方向观察该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俯视图中,与天线的线圈巻 线部重合的区域和与引导部重合的区域。另外,这里的钟表厚度方向是 指,该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外型尺寸最小的方向,例如,如果以手表 为例,则是从后盖朝向防风玻璃的方向。
按照该发明,由于在与引导部接近的引导重叠区域设有感应磁感应 线的磁性部件,所以能够由该磁性部件聚集较多的磁感应线,能够将这 些磁感应线从引导部引导至磁体芯内部。因此,能够使天线中的聚磁效 应提高,能够使接收特性提高。此时,由于在线圈重叠区域没有设置磁 性部件,所以能够在磁体芯的两端部的引导部有效地聚集磁感应线,能 够容易地形成位于磁体芯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副磁路。由此,能够进一 步提高天线的接收性能。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 还包括由非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表盘,上述磁性部件的磁导率比上述表盘 大,并配置在上述表盘和上述模块之间。
在该发明中,磁性部件被设置在不与模块和表盘之间的线圈重叠区域重叠且与引导重叠区域重叠的位置上。在此,作为设置磁性部件的位 置,只要是在上述俯视图中不与线圈重叠且与引导部重叠的位置,则设 置在表盘和模块之间即可,例如,可以是表盘的与模块相对的面,也可 以是模块的与表盘相对的面。按照该发明,由于在与引导部接近的引导重叠区域设有磁导率比表 盘大的磁性部件,所以能够由该磁性部件聚集较多的磁感应线,能够将 这些磁感应线从引导部引导至磁体芯内部。因此,能够使天线中的聚磁 效应提高,能够使接收特性提高。此时,由于在线圈重叠区域没有设置 磁性部件,所以能够在磁体芯的两端部的引导部有效地聚集磁感应线, 能够容易地形成位于磁体芯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磁路。由此,能够进一 步提高天线的接收性能。另外,在手表等中,通常多用金属形成外壳和后盖,在这种情况下, 从配置在钟表的表盘侧的作为非导电性部件的防风玻璃进入标准电波等 外部无线信息。在这样的钟表中,通过如上述那样在表盘和模块之间设 置磁性部件,能够由磁性部件良好地聚集随着这些外部无线信息产生的 磁感应线,能够得到与在后盖侧设置磁性部件的情况等相比更良好的接 收特性。此外,在钟表的结构上,在模块的后盖侧,多装配用于驱动指针等 时刻显示单元的驱动机构,在模块的表盘侧很少配置钟表部件。因此, 在模块和表盘之间很少配置其它钟表部件,能够容易地确保用于设置磁 性部件的充足的空间。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模块包括固定上述天 线的底板,上述磁性部件被设置在上述底板的与上述表盘相对的面上。按照该发明,磁性部件被设置在底板的与表盘相对的面上。如上所 述,在底板和表盘之间很少配置钟表部件,能够在底板的与表盘相对的 面上设置用于设置磁性部件的足够的空间。因此,能够在底板的与表盘 相对的面上容易地形成用于配置磁性部件的凹部等,通过在这样的凹部 配置磁性部件,能够使底板的与表盘相对的面为平坦面。因此,在装配 钟表时,由于底板没有凹凸,所以能够使底板的与表盘相对的面紧靠表盘,能够应对钟表的薄型化。
另外,通过在底板粘贴磁性部件,能够容易地与天线的位置对应地 将磁性部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能够使制造效率提高。
另外,通过在模块上设置磁性部件,能够在将模块装配到壳体之前, 容易地实施天线调谐频率的测定和天线的接收灵敏度的测定。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磁性部件被设置在上 述表盘的与上述模块相对的面上。
在该发明中,与上述发明相同,在底板和表盘之间很少配置钟表部 件,能够在表盘的背面设置足够的空间。另外,由于表盘的背面是平坦 面,所以能够容易地实施磁性部件的设置。此外,由于表盘通常以固定 在模块上的状态装配在壳体中,所以能够在将模块和表盘装配到壳体之 前,实施天线调谐频率的测定和天线的接收灵敏度的测定。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模块包括固定上述天 线的底板,上述磁性部件经由粘接层粘贴固定在上述底板的与上述表盘 对应的面上。
按照该发明,能够将磁性部件经由由粘接剂等形成的粘接层容易地 固定。另外,利用粘接层的固定能够使厚度尺寸比基于合成树脂等的保 持结构小。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表盘和模块之间的间隙,能够谋求天 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薄型化。另外,在底板形成凹部并在该凹部粘贴固 定磁性部件的结构中,能够减小凹部的深度,能够使底板的形成更简单, 并且,底板内部的其它钟表部件的配置空间不会被压迫,能够有助于钟 表的薄型化。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也可以是,上述底板在与上述引导部 相对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连通与上述引导部相对的引导相对面和与上述 表盘相对的表盘相对面的连通孔,上述磁性部件包括聚磁部和磁场输出 部,该聚磁部在上述底板的上述表盘相对面上形成为比上述引导重叠区 域大的面积,并且覆盖上述连通孔而设置,该磁场输出部贯通上述连通 孔,层叠形成为从上述聚磁部的与上述天线相对的面朝向上述引导部突 出的状态。按照该发明,通过设置于底板的与表盘相对的面上的聚磁部,能够 有效地聚集磁感应线,通过与连通孔层叠的磁场输出部,能够将该聚集 的磁感应线引导至底板的与引导部相对的面。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将磁 感应线引导至引导部,能够谋求天线特性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模块包括配置上述天 线的底板和至少一个以上的日期轮,该日期轮设置在该底板的与上述表 盘相对的面上,并且从设于上述表盘的日期显示窗显示日期,上述磁性 部件设置在上述底板和上述表盘之间的不与上述日期轮重叠的位置。按照该发明,在能驱动设于底板和表盘之间的日期轮而显示日期的 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中,在底板和表盘之间设有磁性部件。即,在设置 日期轮的结构中,在表盘和底板之间需要有该日期轮的厚度尺寸量的预 定尺寸的间隙,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表盘和底板之间的没有设置曰期 轮的部分确保足够的空间。因此,通过在该空间设置磁性部件,能够有 效利用空间,并且,不必在底板形成用于设置磁性部件的凹部等,能够 使结构简单。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 包括具有金属制的后盖的外壳,上述磁性部件的磁导率比上述后盖大, 并设置在上述后盖的与上述模块相对的内表面上。在该发明中,在后盖的内表面,在不与同线圈巻线部相对的线圈相 对区域(线圈重叠区域)重叠但与同引导部相对的引导部相对区域(引 导重叠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设置金属制磁性箔片。按照该发明,在最接近引导部的位置设有磁性部件,所以,由该磁 性部件聚集的磁感应线经由磁体芯被输入到天线,天线的接收特性提高。 这时,由于在线圈重叠区域没有设置磁性部件,所以能够在磁体芯的两 端部的引导部有效地聚集磁感应线,能够容易地形成位于磁体芯的从一 端到另一端的副磁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天线的接收性能。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磁性部件经由粘接层 粘贴固定在上述后盖的内表面上。按照该发明,能够将磁性部件经由由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层容易地固定。另外,利用粘接层的固定,与用合成树脂等固定磁性部件的情况相 比,能够使厚度尺寸小。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后盖和模块之间的间隙 尺寸,能够谋求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薄型化。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磁性部件在上述后盖 的内表面上隔着非导电性部件设置。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后盖和天线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的情况下,能 够使磁性部件接近天线,能够使聚磁效应进一步提高,能够使天线特性 更为良好。另外,能够防止磁通的一部分从磁性部件流到后盖而在后盖 上产生涡流这样的缺陷。另外,在对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施加了冲击时, 非导电性部件作为缓冲材料起作用,所以来自后盖的应力不会直接施加 到磁性部件上,能够防止磁性部件的破损。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模块包括形成处理电 路部的电路基板,该处理电路部根据由上述天线接收到的外部无线信息 实施各种处理,上述磁性部件的磁导率比上述电路基板大,并设置在该 电路基板上。
按照该发明,磁性部件被设置在电路基板的不与线圈重叠区域重叠 且与引导重叠区域重叠的位置上。在此,磁性部件只要设置在俯视图中 不与线圈重叠的位置且与引导部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即可,可以设置 在电路基板的与天线相对的表面侧,也可以设置在与后盖相对的背面侧。
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在接近引导部的引导重叠区域设置有磁导率 比电路基板大的磁性部件,所以能够由该磁性部件聚集较多的磁感应线, 能够将这些磁感应线从引导部引导至磁体芯内部。因此,能够使天线中 的聚磁效应提高,能够使接收特性提高。此时,由于在线圈重叠区域没 有设置磁性部件,所以能够在磁体芯的两端部的引导部有效地聚集磁感 应线,能够容易地形成位于磁体芯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磁路。由此,能 够进一步提高天线的接收性能。
另外,通常电路基板多设置在钟表厚度方向上的后盖侧,通过在这 样的电路基板上设置磁性部件,例如在后盖由玻璃等具有非导电性的材 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由该磁性部件更好地聚集从后盖侧侵入的标准电波等外部无线信息。另外,例如在后盖由金属形成的情况下,能够使从 防风玻璃侧侵入而没有被天线接收到的外部无线信息,由该磁性部件接 收而从后盖侧绕回来输入到天线。因此,天线的接收灵敏度良好,天线 特性提高。在此,与在后盖设置磁性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磁性部件 更接近天线的引导部进行配置,所以由磁性部件聚集的磁感应线不会流 向其它方向,能够更好地引导至引导部,能够使天线的接收灵敏度等天 线特性更为良好。此外,在电路基板的天线附近的区域,为了避免磁场对天线的影响, 构成处理电路部的元件的配置数少,通过设置该区域的磁性部件,能够 增大磁性部件的面积,能够使聚磁效应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由于电 路基板是平板形状,所以易于粘贴固定磁性部件,能够使操作效率提高。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磁性部件经由粘接层 粘贴固定在上述电路基板上。按照该发明,能够经由由粘接剂等形成的粘接层容易地固定磁性部 件。另外,利用粘接层的固定,与使用树脂片等固定金属制磁性箔片的 情况相比,能够使厚度尺寸小。由此,能够谋求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 薄型化。另外,在底板上形成凹部并在该凹部粘贴固定磁性部件的结构 中,能够使凹部的深度小,能够使底板的形成更简单,并且,底板内部 的其它钟表部件的配置空间不会被压迫,能够有助于钟表的薄型化。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磁性部件设置在上述 电路基板的与上述天线相对的天线相对面上。按照该发明,由于在电路基板的天线侧设有磁性部件,所以,能够 使磁性部件更接近天线的引导部。因此,更易于将由磁性部件聚集的磁 感应线引导至天线的引导部,能够使天线特性提高。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也可以是,上述天线内置 式电子钟表包括具有后盖的外壳,该外壳收纳上述天线和上述电路基板, 上述电路基板配置在上述天线和上述后盖之间,上述磁性部件设置在上 述电路基板的与上述后盖相对的后盖相对面上。艮P, 一般来说电路基板多设置在钟表厚度方向上的后盖侧附近,电
容器和IC (Integrated Circuit)等集成电路、形成电路的图案等电路元件 形成在不与后盖相对的天线相对面侧。在这样的电路基板中,由于不在 与后盖相对的后盖相对面设置电路元件,所以能够确保用于设置磁性部 件的足够的空间。
另外,由于能够由电路基板设置面积更大的磁性部件,能够聚集更 多的磁感应线,所以能够使聚磁效应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磁性部件包括聚磁部 和磁场输出部,该聚磁部形成为在上述俯视图中比上述引导重叠区域大 的面积,该磁场输出部在上述俯视图中与上述引导重叠区域的一部分重 叠的位置上朝向上述引导部层叠多个磁性箔部件而形成。
按照该发明,在电路基板的后盖相对面上例如由一块薄状的磁体在 不与线圈重叠区域重叠但与引导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形 成具有比引导重叠区域大的面积的聚磁部。在此,如上所述,在电路基 板的后盖相对面上,形成处理电路的电路元件的配置数少,聚磁部的形 成面积大,所以,能够由该聚磁部聚集较多的磁感应线,聚磁效应提高。 另外,在电路基板的天线相对面上的引导重叠区域、即与引导部相对的 位置上,设有朝向引导部层叠磁性箔部件而形成的磁场输出部。由此, 能够由与引导部接近地形成的磁场输出部将由聚磁部聚集的磁感应线良 好地输出到引导部。在此,磁场输出部设置在天线相对面上的引导重叠 区域的一部分上即可,不受配置在天线相对面的其它电路元件的配置空 间的影响。
由此,能够将由聚磁部有效地聚集的磁感应线从磁场输出部良好地 引导至引导部,能够增大磁体芯上的磁通密度,能够使天线特性进一步 提高。并且,处理电路的电路元件的配置不会被磁性部件的配置空间压 迫,能够应对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小型化,而不使天线内置式电子钟 表的尺寸大型化。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 包括具有后盖的外壳,该外壳收纳上述天线和上述电路基板,上述电路基板配置在上述天线和上述后盖之间,上述聚磁部设置在上述电路基板 的与上述后盖相对的后盖相对面上,上述磁场输出部设置在上述电路基 板的与上述天线相对的天线相对面上。
按照该发明,由于在电路基板的形成处理电路的其它电路元件等的 配置数少的后盖相对面侧设置有聚磁部,所以与上述发明相同,能够增 大聚磁部的面积,能够聚集更多的磁感应线。另外,由于磁场输出部设 置在天线相对面上,所以,能够使引导部和磁场输出部接近,能够将由 聚磁部聚集的磁感应线更可靠地输出到引导部。由此,能够使聚磁效应 进一步提高,能够使天线特性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电路基板在上述引导 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从上述天线相对面到上述后盖相对面贯通 的贯通孔,上述聚磁部在上述电路基板的后盖相对面上覆盖上述贯通孔 而设置,上述磁场输出部贯通上述贯通孔,从上述聚磁部的与上述天线 相对的面朝向上述引导部突出而设置。
按照该发明,在电路基板上形成有贯通孔并在该贯通孔上形成有上 述磁场输出部。因此,能够使磁场输出部和聚磁部抵接,能够将由聚磁 部聚集的磁感应线直接引导至磁场输出部。因此,能够将由聚磁部聚集 的磁感应线更有效地从磁场输出部输出到引导部,磁体芯上的磁通密度 更大,能够使天线特性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磁性部件是由非晶金 属构成的非晶箔片。
在此,作为本发明的非晶箔片,例如,可以列举钴类非晶体
(Co-Fe-Ni國B國Si)等。
非晶金属具有远大于电路基板和処理电路的例如形成图案的导通部 件(例如铜等)的磁导率。因此,通过使用非晶箔片能够提高聚磁效应, 从磁体芯的引导部输入到天线内的磁感应线增大,能够使天线特性进一 步提高。
而且,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磁性部件形成 为在上述俯视图中比上述引导重叠区域大的面积。按照该发明,通过使用面积比引导重叠区域大的磁性部件,能够从 更大的范围聚集磁感应线,能够进一步提高聚磁效应。因此,在磁体芯 的一对引导部之间通过的磁感应线的量增大,能够提高天线的接收灵敏 度等天线特性,能够使天线特性良好。
而且,本发明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优选的是,上述磁性部件层叠 设置有多个。
按照该发明,通过层叠磁性部件,磁性部件的厚度尺寸增大,能够 聚集更多的磁感应线。因此,通过聚磁效应的提高,能够使天线特性进 一步提高。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为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电波校 正钟表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后盖侧观察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
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接收电路部的结构 的框图。
图5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在电波校正钟表的厚度方向剖开时的侧 剖视图。
图6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在电波校正钟表的天线附近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构成模块的底板的表盘 相对面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天线的接收灵敏度 的测量结果、以及在线圈重叠区域和引导重叠区域这两者上设置有非晶 箔片的电波校正钟表的天线的接收灵敏度的测量结果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中的天线的引导部附近的 剖面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中的天线的引导部附近 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中的天线的引导部附近的 剖面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底板的表盘相对面的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作为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电波 校正钟表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从后盖侧观察电波校正钟表的示 意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接收电路部的结 构的框图。
图17是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在电波校正钟表的厚度方向剖开时的 侧剖视图。
图18是表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后盖的内表面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后盖的结构 的图。
图2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后盖的结构的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侧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侧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作为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电波
校正钟表的主视图。
图24是上述第九实施方式的从后盖侧观察电波校正钟表的内部的
图,是表示取下电路基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5是上述第九实施方式的从后盖侧观察电波校正钟表的内部的
图,是表示安装电路基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6是上述第九实施方式的在电波校正钟表的厚度方向剖开时的
侧剖视图。图27是表示上述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28是表示上述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接收电路部的结 构的框图。
图29是表示上述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天线的接收灵敏 度的测量结果、以及在与线圈重叠区域和引导重叠区域这两者重叠的位 置上设置有非晶箔片的电波校正钟表的天线的接收灵敏度的测量结果的 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 侧剖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 的侧剖视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 的侧剖视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 的侧剖视图。
图34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35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侧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1A、 1B、 1C、 1D、 1E、 1F、 1G、 1H、 II、 1J、 1K、 1L、 1M... 作为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电波校正钟表、2...接收单元、10...模块、14... 表盘、21...天线、80...电路基板、81...天线相对面、82...后盖相对面、 83、 104...线圈重叠区域、84、 105...引导重叠区域、85…贯通孔、100... 外壳、102…底板、102B…连通孔、130…后盖、134…线圈相对区域(线 圈重叠区域)、135…引导部相对区域(引导重叠区域)、140、 140A…构 成磁性部件和聚磁部的非晶箔片、141、 141A.,.还作为磁场输出部起作用 的非晶箔层、211…磁体芯、211A…线圈巻线部、211B…引导部、212...
具体实施例方式
17[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为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电波校 正钟表的主视图。
在图1中,电波校正钟表1是具有指针11、 12、 13和表盘14的指 针式钟表(模拟钟表),是能够接收作为具有时刻信息的外部无线信息的 长波标准电波并根据接收到的时刻信息对指针ll、 12、 13实施指针位置 的修正的钟表。
该电波校正钟表l包括指针ll、 12、 13、表盘14、组装有接收标 准电波的天线21和控制指针11、 12、 13的驱动的各种结构的模块10 (参 照图2)、以及在内部收纳这些指针ll、 12、 13、表盘14、模块10等的 外壳100。
在此,作为表盘14,优选由例如合成树脂或陶瓷等非导电性材料形 成,由此,从防风玻璃侧进入的标准电波不会被阻碍,能够用后述的天 线21良好地接收。 〔模块的结构) 根据图2至图7说明构成电波校正钟表1的模块10。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后盖侧观察电波校正钟表的内部的示 意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接收电路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在电波校正钟表的厚度方向剖幵时的侧剖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在电波校正钟表的天线附近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构成模块的底板的表盘相对 面的主视图。
模块10俯视为圆形,具有合成树脂制的模块中框101 (参照图5), 在外壳100的内周侧通过例如嵌合而固定。在模块中框101的外周面设有多个突出部,在收纳到外壳100内时, 也可以采用这些突出部与外壳100的内表面分别抵接而固定位置的结构等。
在模块10中,在模块中框101的内部,组装有安装了接收IC86 (参照图2)、 CPU87 (参照图2)、基准振子311 (参照图3)等的电路 基板80(参照图5);组装了构成驱动单元4的一部分的电动机411、 421 和轮系等的钟表体(可动装置movement);构成电力提供单元7的高容 量二次电源(二次电源)72等各构成部件;接收电波的上述天线21;以 及支撑钟表体和天线21等的底板102。在此,这些电路基板80、钟表体、 二次电源72、天线21等各构成部件被配置在底板102的后盖侧。而且, 模块10如图6所示,底板102的与表盘14相对的表盘相对面103以与 设置在表盘14的背面的太阳能电池15基本贴紧的状态被收纳在壳体110 内。
在上述电路基板80上,如图3所示,作为各种电路结构设置有处理 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单元2、驱动控制电路部3、驱动指针的驱动单元4、 以及对时刻进行计数的计数器部6。
接收单元2包括接收电波的天线21、由电容器等构成并对由天线 21接收的电波进行调谐的调谐电路部22、处理用天线21接收到的信息 的接收电路部23、以及存储由接收电路部23处理的时刻数据的时刻数据 存储电路部24。
调谐电路部22如图4所示,构成为包括相对于天线21并联连接的 2个电容器22A、 22B, 一个电容器22B经由开关22C与天线21连接。
而且,通过借助于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频率切换控制信号使 上述开关22C接通或断开,来切换由天线21接收的电波的频率。由此, 例如在日本国内,能够切换从发送频率40kHz的大鹰鸟谷山(东曰本) 的标准电波输出站和发送频率60kHz的羽金山(西日本)的标准电波输 出站输出的2种频率的长波标准电波进行接收。
接收电路部23如图4所示,构成为包括将由天线21接收到的长 波标准电波信号放大的放大电路231 、从放大后的长波标准电波信号仅抽取所希望的频率成分的带通滤波器232、使长波标准电波信号平滑并解调 的解调电路233、进行放大电路231的增益控制并进行控制使得长波标准 电波信号的接收电平恒定的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电路234、以 及对解调后的长波标准电波信号进行解码而输出的解码电路235。
由接收电路部23接收并进行了信号处理的时刻数据如图3所示,被 输出到时刻数据存储电路部24进行存储。
接收电路部23借助于预先设定的调度(schedule)或外部输入装置 8的强制接收操作等,根据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接收控制信号开始 时刻信息的接收。
在驱动控制电路部3中,如图3所示,被输入来自脉冲合成电路31 的脉冲信号。脉冲合成电路31将来自石英振子等基准振子311的基准脉 冲分频而生成时钟脉冲,并且,由基准脉冲发生脉宽和定时不同的脉冲 信号。此外,该基准振子311与CPU87连接,成为电路的时钟信号,但 频率与长波接收频率相近,信号有可能作为噪声混入天线,所以离开天 线21而配置。
驱动控制电路部3将一秒钟输出一次并驱动秒针的秒驱动脉冲信号 PS1、 一分钟输出一次并驱动时分针的时分驱动脉冲信号PS2输出到秒驱 动电路41、时分驱动电路42。而且,驱动电路41、 42根据从驱动控制 电路部3输入的脉冲信号,驱动由歩进电动机构成的秒电动机411、时分 电动机421。由此驱动与这些电动机411、 421连接的秒针、分针和时针。 而且,由各指针、表盘14、电动机411、 421、驱动电路41、 42构成显 示时刻的时刻显示单元。此外,作为时刻显示单元,也可以是用一个电 动机驱动时针、分针、秒针。
计数器部6构成为包括对秒计数的秒计数器电路部61、对时分计 数的时分计数器电路部62。
秒计数器电路部61构成为包括秒位置计数器611、秒时刻计数器 612、以及一致检测电路613。秒位置计数器611和秒时刻计数器612都 是60计数、即在被输入lHz的信号时以60秒进行循环的计数器。秒位 置计数器611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提供给秒驱动电路41的驱动脉冲信
20号(秒驱动脉冲信号PS1)进行计数。g卩,通过对驱动秒针的驱动脉冲信 号进行计数,对秒针指示的秒针位置进行计数。
秒时刻计数器612通常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1Hz的基准脉 冲信号(时钟脉冲)进行计数。另外,在由接收单元2接收到时刻数据 的情况下,依照该时刻数据中的秒数据来校正计数器值。
同样,时分计数器电路部62构成为包括时分位置计数器621、时分 时刻计数器622、以及一致检测电路623。时分位置计数器621和时分时 刻计数器622都是当被输入24个小时的信号时进行循环的计数器。时分 位置计数器621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提供给时分驱动电路42的驱动脉 冲信号(时分驱动脉冲信号PS2)进行计数,对时针、分针指示的时分针 位置进行计数。
时分时刻计数器622通常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1Hz的时钟 脉冲进行计数(正确的是对1Hz进行60次计数后作为1次计数)。另外, 在由接收单元2接收到时刻数据的情况下,依照该时刻数据中的时分数 据来校正计数器值。
一致检测电路613、623检测位置计数器611、621和时刻计数器612、 622的计数值是否一致,将表示是否一致的检测信号输出到驱动控制电路 部3。
当从一致检测电路613、 623输入不一致信号时,驱动控制电路部3 持续输出驱动脉冲信号PS1、 PS2直到被输入一致信号。因此,通常走针 时,当时刻计数器612、622的计数器值随着来自驱动控制电路部3的1Hz 的基准信号发生变化从而与位置计数器611、 621不一致时,输出驱动脉 冲信号PS1、 PS2,各指针运动,并且,位置计数器611、 621与时刻计 数器612、 622—致,通过重复该动作,进行通常的走针控制。
当用接收到的时刻数据来校正时刻计数器612、 622时,持续输出驱 动脉冲信号PS1、 PS2直到位置计数器611、 621的计数器值与时刻计数 器612、 622的计数器值一致,指针被快进而校正成正确的时刻。
电力提供单元7构成为与粘贴固定在表盘14的背面(模块10的侧 面)的太阳能电池15连接,包括蓄积由该太阳能电池15发电的电力的高容量二次电源72。高容量二次电源72可以利用锂离子电池这样的二次 电源。此外,作为电力提供单元7也可以使用银电池等一次电池。另外, 高容量二次电源72由不锈钢制的盒构成,为了抑制对天线特性的影响, 如图2所示,在模块10内,配置在离开天线21的钟表的3点方向的位 置上。另外,太阳能电池15可使用不会对标准电波的接收带来影响的低 磁导率的太阳能电池面板。
作为外部输入单元的外部输入装置8包括表冠8A等,用于进行接收 动作和对时等。
天线21如图6所示,由磁体芯211、缠绕在该磁体芯211上的线圈 212以及保持磁体芯211的天线框213构成。
该天线21如图2所示,俯视形状形成为与构成外壳100的圆筒部的 壳体110的内周大致同心圆的圆弧长条状,沿着模块中框101的内侧面 配置在钟表的9点方向的位置。
磁体芯211沿着天线的长边方向形成为长条状。该磁体芯211包 括在大致中心部缠绕线圈212的线圈巻线部211A和从线圈巻线部211A 的两端侧延伸的引导部211B。
该磁体芯211例如是采用如下方式形成的,g卩,将作为磁性箔片的 钴类的非晶箔(例如,Co50wt^以上的非晶箔)用模具冲压或蚀刻成型, 将得到的箔粘接重叠10 30张左右,进行韧化等热处理而使磁特性稳定。 即,磁体芯211是在钟表的厚度方向层叠平面状的非晶箔而构成的。此 外,作为磁体芯211,不限于层叠非晶箔,也可以使用亚铁盐,在这种情 况下,用模具等成型,并进行热处理来制造即可。
磁体芯211如图6所示,由天线框213保持。该天线框213具有与 磁体芯211的形状对应的芯保持磁性部件设置凹部213A。而且,磁体芯 211在该芯保持磁性部件设置凹部213A经由例如由粘接剂等形成的粘接 层而粘接固定在天线框213上。另外,通过在天线框213的端部设置未 图示的固定部并将该固定部固定在底板102上,将天线21组装到模块10 中。此时,天线框213以芯保持磁性部件设置凹部213A的开口部与底板 102相对的方式固定在底板102上。由此,能使磁体芯211更接近作为标准电波的进入方向的表盘侧而配置。另外,此时,以在磁体芯211和底
板102之间隔开预定间隙的状态固定在底板102上。由此,在对电波校 正钟表1施加了冲击等时,来自底板102的冲击不直接施加在磁体芯211 上,能防止天线21的破损。
线圈212在接收长波标准电波(40 77.5kHz)的情况下,需要10mH 左右的电感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线圈212缠绕数百匝直径 O.l(im左右的聚氨酯漆包铜线而构成。
在此,如图7所示,将在从钟表厚度方向观察电波校正钟表1的俯 视图中与线圈212重叠的区域定义为线圈重叠区域104。另外,将与引导 部211B重叠的区域定义为引导重叠区域105。
天线21和接收IC86由2根布线连接。即,通过将线圈212从天线 端部取出并焊接在电路基板80上,将天线21和接收IC86电连接。由此, 由天线21接收到的标准电波能被输出到接收单元2。此外,上述电连接 也可以通过在天线21上安装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挠性基板并将该基板用 螺丝固定在电路基板80上等来进行。
而且,在底板102的与表盘14相对的表盘相对面103上,如图6和 图7所示,粘贴固定有作为磁性部件的非晶箔片140。
具体来说,在底板102的表盘相对面103上,在图6那样的从钟表 厚度方向观察该电波校正钟表l的内部的俯视图中不与同天线21的线圈 212重叠的线圈重叠区域104重叠的位置、并且与同一对引导部211B重 叠的一对引导重叠区域105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磁性部 件设置凹部102A,在这些磁性部件设置凹部102A粘贴固定有非晶箔片 140。在此,这些一对非晶箔片140在上述俯视图中分别在引导部211B 的突出方向(离开线圈212的方向)延伸出来而形成。即,非晶箔片140 形成为比引导重叠区域105大的面积。另外,这些非晶箔片140经由粘 接层粘贴固定在表盘相对面103上。
作为该非晶箔片140,可列举例如钴类非晶体(Co-Fe-Ni-B-Si)等。 该非晶箔片140在例如钴类非晶体(Co-Fe-Ni-B-SO的情况下相对磁导 率为20000,具有远大于表盘14和太阳能电池15的磁导率。因此,在非晶箔片140中,周围的磁感应线被聚集,磁场变强,从非晶箔片140经 由引导部211B通过磁体芯211的内部的磁感应线变多。
在此,在图8中示出在底板102上设置非晶箔片140时,针对将非 晶箔片140设于与线圈重叠区域104和引导重叠区域105这两者重叠的 位置上的情况、和将非晶箔片140设于不与线圈重叠区域重叠的位置且 与引导重叠区域重叠的位置上的情况,测定天线21的接收灵敏度的测定 结果。
如图8所示,在将非晶箔片140设于与线圈重叠区域重叠的位置上 的情况下,没有看出接收灵敏度的提高。即,可知在非晶箔片140的一 部分与线圈重叠区域104重叠的情况下,从非晶箔片140到线圈212的 距离近,从非晶箔片140的与线圈重叠区域重叠的部分聚集到线圈212 的磁感应线流失,接收灵敏度没有提高,得不到天线特性提高的效果。 另一方面,能够确认,当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重叠的位置且与引导重叠 区域重叠的位置上设置非晶箔片140时,与不设置非晶箔片140的情况 相比,天线21的接收灵敏度提高2dB。 (外壳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电波校正钟表1的外壳100的结构。
外壳100如图2和图5所示,包括壳体IIO、安装在壳体110的表 面侧的防风玻璃120、安装在壳体110的背面(下端面)侧的可拆卸的金 属制的后盖130。壳体110例如由不锈钢、黄铜、钛等的金属材料构成。 该壳体11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内周面形成为俯视大致圆形。此外,也 可以采用在后盖130和壳体110上设置磁性部件的结构,该磁性部件用 于防止由于天线21接收电波而产生的副磁路引起的涡流。 (电波校正钟表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l中,在表盘14和 模块10的底板102之间,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104重叠且与一对引导重 叠区域105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磁导率比表盘14和太阳能电池15大的 非晶箔片140。
因此,由该非晶箔片140,能够聚集较多的磁感应线,能够将聚集的磁感应线引导至引导部211B,能够使天线21中的聚磁效应提高。另外, 由于在线圈重叠区域没有设置非晶箔片140,所以由非晶箔片140聚集的 磁感应线不会流失到线圈212,能够将磁感应线集中聚集到磁体芯211的 引导部211B。因此,通过磁体芯211的内部的磁感应线的量增大,磁通 密度变高,所以能够使天线21的天线特性良好。
在使用由金属形成的后盖的情况下,当将天线21与后盖接近地配置 时,会受到涡流的影响,接收灵敏度下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优选像 本实施方式这样,将天线21配置在离开后盖的表盘14侧,在这种情况 下,通过如上述那样在表盘14和模块10之间设置非晶箔片140,能够抑 制由天线21产生的副磁路引起的涡流的发生,能够使天线特性良好。
另外,在模块10的内部,电路基板80、钟表体的驱动单元、电动 机、轮系等被设置在底板102的后盖侧,在底板102的表盘相对面103 上,由于配置的其它钟表零件是少数,所以通过在该空间设置非晶箔片 140,不会压迫其它部件的空间,并且,能够充分确保粘贴非晶箔片140 的空间。因此,能够增大非晶箔片140的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聚磁效 应。
非晶箔片140粘贴固定在形成于底板102的表盘相对面103上的磁 性部件设置凹部102A上。g卩,如上所述,电路基板80、构成钟表体的 各驱动单元、电动机、轮系、二次电源72等被配置在模块10上的底板 102的后盖侧,所以,在底板102的表盘相对面103侧,没有配置钟表结 构部件。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粘贴非晶箔片140的面积,能够增大非晶 箔片140的面积。因此,能够聚集更多的磁感应线,能够提高天线21中 的聚磁效应,能够进一步提高天线特性。
在将非晶箔片140粘贴在底板102上的结构中,能够在将模块10收 纳在壳体110内之前测定天线特性,例如测定天线21的调谐频率等。因 此,与装配电波校正钟表1之后测定天线特性的情况相比,能够在钟表 制造工序的早期阶段实施天线21的故障检测,能够尽早检测出天线21 的故障。因此,与装配电波校正钟表1之后测定天线21的天线特性的情 况相比,能够使制造工序简化,能够有效地制造电波校正钟表l。此外,
25在将非晶箔片140固定在表盘14上的结构等中,在将表盘14收纳到壳 体110之后收纳模块10时,需要精密地实施天线21和非晶箔片140的 对位。与此相对,在如上述那样将非晶箔片140粘贴在底板102上的结 构中,预先设定了底板102上的天线21的固定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 实施非晶箔片140和天线21的对位。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波校正钟 表1的制造效率。
作为磁性部件,使用了非晶箔片140。该非晶箔片140的磁导率为 远大于天线21的磁体芯211以外的钟表零件、例如表盘14和太阳能电 池15、以及壳体110和后盖130等的值。因此,能够将周围的磁通有效 地聚集在该非晶箔片140上。因此,从非晶箔片140经由引导部211B输 入到磁体芯211的磁感应线的量增大,天线21的聚磁效应提高,所以能 够使天线特性更为良好。
并且,非晶箔片140在引导部211B的延伸方向延伸,形成为比引导 重叠区域大的面积。
因此,在非晶箔片140上聚集的磁感应线变多,被输入到引导部211B 的磁感应线进一步变多。因此,磁体芯211的中心部的磁通密度进一步 变大,能够使接收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并且,非晶箔片140形成为箔状,由粘接层粘贴固定。因此,与使 用例如将非晶金属与树脂片组合而成的现有的磁性片的结构相比,能够 充分地减小非晶箔片140和粘接层的厚度尺寸,能够容易地设置在粘贴 固定于表盘14的背面的太阳能电池15和底板102之间的微小间隙上。 因此,电波校正钟表l的厚度尺寸不会增大,能够使设计性良好。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附 图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相同的结构标 记同一标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中的天线的引导部附近的 剖面的剖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A是层叠多个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成于底板102的非晶箔片140而成的。
艮P,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A中的底板102上,如图9 所示,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104重叠、且与引导重叠区域105重叠的位 置上层叠多个非晶箔片140,形成非晶箔层141。
在这种情况下,在底板102的表盘相对面103上,与上述第一实施 方式同样地设置磁性部件设置凹部102A。在此,磁性部件设置凹部102A 的深度尺寸根据层叠的非晶箔片140的层叠数而被适当设定,使得在形 成非晶箔层141时,底板102的表盘相对面103和非晶箔层141的与表 盘14相对的面大致为平坦面。而且,这些非晶箔片140借助于由粘接剂 形成的粘接层彼此粘接,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经由粘接层而粘接 固定在底板102上。
(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A中,在底板102的表 盘相对面103上,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104重叠、且与引导重叠区域105 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形成有层叠非晶箔片140而成的非晶箔层 141。
因此,与粘贴单一的非晶箔片140的结构相比,非晶箔层141的厚 度尺寸增大,能够聚集更多的磁感应线,能够进一步提高聚磁效应。因 此,能够使天线21的天线特性更为良好。
另外,在底板102上,形成有根据非晶箔片140的层叠数、即根据 非晶箔层141的厚度尺寸设定了深度尺寸的磁性部件设置凹部102A。因 此,能够使非晶箔层141的与表盘14相对的面和底板102的表盘相对面 103为大致平坦面。因此,能够在将模块10收纳到壳体110中时,减小 表盘14的背面侧的太阳能电池15和底板102之间的间隙,谋求电波校 正钟表1A的薄型化。
另外,通过增大磁性部件设置凹部102A的深度尺寸,能够縮短非晶 箔层141和引导部211B的距离,由非晶箔层141聚集的磁感应线被良好 地输入到引导部211B,通过磁体芯211的中心部的磁通密度变大。因此, 能够进一步提高非晶箔层141的聚磁效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天线特性。[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附 图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相同的结构标 记同一标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中的天线的引导部附近 的剖面的剖视图。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A中,采用了在底板102的表 盘相对面103上形成层叠非晶箔片140而成的非晶箔层141的结构,而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B中,朝向引导部211B侧层叠非晶箔 片140。 g卩,如图10所示,在底板102的引导重叠区域105上,在磁性 部件设置凹部102A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将表盘相对面103和与引导部 211B相对的引导相对面106连通的连通孔102B。另夕卜,在磁性部件设置 凹部102A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非晶箔片140。在此,第三 实施方式中的非晶箔片140构成本发明的聚磁部。
而且,在粘贴固定在该磁性部件设置凹部102A上的非晶箔片140 的与连通孔102B相对的面上,朝向引导部211B层叠非晶箔片140A,形 成有非晶箔层141A。该非晶箔层141A构成本发明的磁场输出部。在此, 在非晶箔层141A的与引导部211B相对的面和引导部211B之间,设置 预定间隔的间隙,能防止引导部211B和非晶箔层141A的破损。gP,在 引导部211B和非晶箔层141A接触的情况下,当对电波校正钟表1B施 加冲击等时,有非晶箔层141A和引导部211B由于冲击造成的振动等而 相撞并破损的危险。对此,通过如上述那样设置间隙,即使在施加了冲 击等的情况下,也能避免振动造成的碰撞等,能防止引导部211B和非晶 箔层141A的破损。
(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B中,在底板102 的表盘相对面103上,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104重叠而与引导重叠区域 105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非晶箔片140。而且,在底板102的引导重叠区 域105中,形成将表盘相对面103和引导相对面106连通的连通孔102B,在该连通孔102B上从非晶箔片140朝向引导部21 IB侧层叠非晶箔片 140A,形成有非晶箔层141A。
因此,能够由非晶箔层141A将由非晶箔片140聚集的磁感应线从底 板102的表盘相对面103侧良好地引导至引导相对面106侦'j。并且,由 于非晶箔层141A与引导部211B接近设置,所以,能够使被引导至底板 102的磁感应线更有效地输入到引导部211B。因此,由于被输入到引导 部211B的磁感应线的增大,磁体芯211的磁通密度变大,聚磁效应提高, 能够使天线特性更为良好。
在引导部211B和非晶箔层141A之间设置有预定间隔的间隙。因此, 即使在对电波校正钟表1B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引导部211B和非晶箔 层141A不会由于冲击造成的振动等而相撞,能够防止破损。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附 图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相同的结构标 记同一标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中的天线的引导部附近的 剖面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底板的表盘 相对面的俯视图。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C中,在表盘14和太阳能电池15 上形成显示日期的未图示的日期显示窗,在模块10上,如图11和图12 所示,设置有从日期显示窗显示日期的日期轮160。
该日期轮160包括十位日期轮162和个位日期轮161 。
十位日期轮162沿着与表盘14相对的面的外周缘,均等地按顺序排 列有"O"、 "1"、 "2"、 "3"的十位刻度。另外,在个位日期轮161的与表盘 14相对的外周缘,与"Ol号"至"09号"对应的"1" "9"的上旬个位刻度、 与"IO号"至"19号"对应的"0" "9"的中旬个位刻度、与"20号"至"29号,, 对应的"0" "9"的下旬个位刻度、与"30号"和"31号"对应的"O"和'T,的月 末个位刻度按这样的排列顺序而排列。
而且,在个位日期轮161上,由时分电动机421传递的驱动力以由
29被设定为预定齿轮比的未图示的日期轮轮系减速的状态分别被传递。由
此,个位日期轮161每24小时转动1个刻度的量而将从日期显示窗显示 的日期改变l天的量,31天旋转一周。另外,个位日期轮161具有未图 示的十位联动啮合部,其在从作为上旬个位刻度的"9"改变为作为中旬个 位刻度的"0"、从作为中旬个位刻度的"9"改变为作为下旬个位刻度的 "0"、从作为下旬个位刻度的"9"改变为作为月末个位刻度的"O"、以及
从作为月末个位刻度的'T,改变为作为上旬个位刻度的"1"时,与十位曰期 轮162啮合,使该十位日期轮162前进1个刻度的量。由此,从日期显 示窗由日期轮160显示十位日期轮162的十位刻度中的一个、个位日期 轮的个位刻度中的一个,每天改变日期。
而且,上述那样的日期轮160被安装在模块IO上的底板102的表盘 14侧的面上。S卩,在电波校正钟表1C中,模块10在太阳能电池15和 底板102之间形成预定尺寸的间隙163,在该间隙163中设置日期轮160。
在底板102和太阳能电池15的间隙163中的、不与线圈重叠区域 104重叠但与引导重叠区域105重叠的位置、且没有配置日期轮160的位 置上,粘贴固定有非晶箔片140。在此,在底板102上,不形成第一至第 三实施方式那样的磁性部件设置凹部102A,非晶箔片140以从底板102 的表盘相对面103突出到间隙163内的方式被粘贴固定。 (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作用效果〕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C中,模块10包括能从表盘14 的曰期显示窗显示日期的日期轮160。该日期轮160被配置在设于底板 102和表盘14之间的间隙163中。而且,非晶箔片140以从底板102的 表盘相对面103突出到间隙163内的状态,被设置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 重叠但与引导重叠区域105重叠的位置、且不与日期轮160重叠的位置 上。
艮P,在设置日期轮160的结构中,能够有效利用配置该日期轮160 的间隙163而设置非晶箔片140。因此,不必在底板102上设置磁性部件 设置凹部102A,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设置非晶箔片140,能够使天线21 的天线特性提高。[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作为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电波 校正钟表的主视图。
在图13中,电波校正钟表1D是具有指针11、 12、 13和表盘14的 指针式钟表(模拟钟表),是能够接收作为具有时刻信息的外部无线信息 的长波标准电波并根据接收到的时刻信息对指针ll、 12、 13实施指针位 置校正的钟表。
该电波校正钟表1D包括指针ll、 12、 13、表盘14、组装有接收 标准电波的天线21和控制指针11、 12、 13的驱动的各种结构的模块10、 以及在内部收纳这些指针ll、 12、 13、表盘14、模块10等的外壳100。 (模块的结构〕
根据图14至图17说明构成电波校正钟表1D的模块10。
图14是表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从后盖侧观察电波校正钟表的内
部的示意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接收电路部的结
构的框图。
图17是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在电波校正钟表的厚度方向剖开时的 侧剖视图。
模块10俯视为圆形的形状,具有合成树脂制的模块中框101。在该 模块中框101的侧面形成有朝向径向与外壳100的内周面抵接的多个突 出部(未图示),这些突出部沿着外壳100的内周面配置。
在模块中框101 (参照图17)的侧面的没有形成突出部的部分,遍 布模块中框101的侧面的周面与外壳100的内周面形成有突出部的突出 尺寸大小的间隙。
而且,模块IO在被收纳到外壳100内时,通过设于模块中框101的 各突出部分别与外壳100的内表面抵接而固定位置。
在模块10中,在模块中框101的内部组装有安装了接收IC86、CPU87、基准振子311 (参照图15)等的省略图示的电路基板;组装有 构成驱动单元4的一部分的电动机411、 421和轮系等的钟表体(可动装 置movement);构成电力提供单元7的高容量二次电源(二次电池)72 等各构成部件。另外,在模块10中,在与外壳100接近的位置上还组装 有接收电波的上述天线21。
在被组装于模块的电路基板上,如图15所示,作为各种电路结构设 置有处理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单元2、驱动控制电路部3、驱动指针的驱 动单元4、以及对时刻进行计数的计数器部6。
接收单元2构成为包括接收电波的天线21、由电容器等构成并对 由天线21接收的电波进行调谐的调谐电路部22、处理用天线21接收到 的信息的接收电路部23、以及存储由接收电路部23处理后的时刻数据的 时刻数据存储电路部24。
调谐电路部22如图16所示,构成为包括相对于天线21并联连接的 2个电容器22A、 22B,一个电容器22B经由开关22C与天线21连接。
而且,通过借助于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频率切换控制信号使 上述开关22C接通或断开,来切换由天线21接收的电波的频率。由此, 例如在日本国内,能够切换从发送频率40kHz的大鹰鸟谷山(东日本) 的标准电波输出站和发送频率60kHz的羽金山(西日本)的标准电波输 出站输出的2种频率的长波标准电波进行接收。
接收电路部23如图16所示,构成为包括将由天线21接收到的长 波标准电波信号放大的放大电路231、从放大后的长波标准电波信号仅抽 取所希望的频率成分的带通滤波器232、使长波标准电波信号平滑并解调 的解调电路233、进行放大电路231的增益控制并进行控制使得长波标准 电波信号的接收电平恒定的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电路234、以 及对解调后的长波标准电波信号进行解码而输出的解码电路235。
由接收电路部23接收并进行了信号处理的时刻数据如图15所示, 被输出到时刻数据存储电路部24进行存储。
接收电路部23借助于预先设定的调度(schedule)或外部输入装置 8的强制接收操作等,根据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接收控制信号开始时刻信息的接收。
在驱动控制电路部3中,如图15所示,被输入来自脉冲合成电路 31的脉冲信号。脉冲合成电路31将来自石英振子等基准振子311的基准 脉冲分频而生成时钟脉冲,并且,由基准脉冲发生脉宽和定时不同的脉 冲信号。此外,该基准振子3U与CPU87连接,成为电路的时钟信号, 但由于频率与长波接收频率相近,信号有可能作为噪声混入天线,所以 离开天线21而配置。
驱动控制电路部3将一秒钟输出一次并驱动秒针的秒驱动脉冲信号 PS1、 一分钟输出一次并驱动时分针的时分驱动脉冲信号PS2输出到秒驱 动电路41、时分驱动电路42,来控制指针的驱动。即,驱动电路41、 42 驱动由根据来自该驱动电路41、 42的脉冲信号被驱动的步进电动机构成 的秒电动机411、时分电动机421,由此驱动与电动机411、 421连接的 秒针、分针和时针。而且,由各指针、表盘、电动机411、 421、驱动电 路41、 42构成显示时刻的时刻显示单元。此外,作为时刻显示单元,也 可以是用一个电动机驱动时针、分针、秒针。
计数器部6构成为包括对秒计数的秒计数器电路部61、对时分计数 的时分计数器电路部62。
秒计数器电路部61构成为包括秒位置计数器611、秒时刻计数器 612、以及一致检测电路613。秒位置计数器611和秒时刻计数器612都 是60计数、即在输入了 1Hz的信号时以60秒进行循环的计数器。秒位 置计数器611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提供给秒驱动电路41的驱动脉冲信 号(秒驱动脉冲信号PS1)进行计数。即,通过对驱动秒针的驱动脉冲信 号进行计数,对秒针指示的秒针位置进行计数。
秒时刻计数器612通常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1Hz的基准脉 冲信号(时钟脉冲)进行计数。另外,在由接收单元2接收到时刻数据 的情况下,依照该时刻数据中的秒数据来校正计数器值。
同样,时分计数器电路部62构成为包括时分位置计数器621、时分 时刻计数器622、以及一致检测电路623。时分位置计数器621和时分时 刻计数器622都是当被输入24个小时的信号时进行循环的计数器。时分位置计数器621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提供给时分驱动电路42的驱动脉 冲信号(时分驱动脉冲信号PS2)进行计数,对时针、分针指示的时分针 位置进行计数。
时分时刻计数器622通常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1Hz的脉冲 (时钟脉冲)进行计数(正确的是对1Hz进行60次计数后作为1次计数)。 另外,在由接收单元2接收到时刻数据的情况下,依照该时刻数据中的 时分数据来校正计数器值。
一致检测电路613、623检测位置计数器611、621和时刻计数器612、 622的计数值是否一致,将表示是否一致的检测信号输出到驱动控制电路 部3。
当从一致检测电路613、 623输入不一致信号时,驱动控制电路部3 持续输出驱动脉冲信号PS1、 PS2直到被输入一致信号。因此,通常走针 时,当时刻计数器612、622的计数器值随着来自驱动控制电路部3的1Hz 的基准信号发生变化从而与位置计数器611、 621不一致时,输出驱动脉 冲信号PS1、 PS2,各指针运动,并且,位置计数器611、 621与时刻计 数器612、 622—致,通过重复该动作,进行通常的走针控制。
当用接收到的时刻数据来校正时刻计数器612、 622时,持续输出驱 动脉冲信号PS1、 PS2直到位置计数器611、 621的计数器值与时刻计数 器612、 622的计数器值一致,指针被快进而校正成正确的时刻。
电力提供单元7构成为包括由自动发条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太阳 能发电机)等构成的作为发电单元的发电装置71和蓄积用发电装置71 发电的电力的高容量二次电源72。髙容量二次电源72可以利用像锂离子 电池这样的二次电池。此外,作为电力提供单元7可以使用银电池等的 一次电池。另外,高容量二次电源72由不锈钢制的盒构成,抑制对天线 特性的影响,所以,如图14所示,在模块10内,配置在离开天线21的 钟表的3点方向的位置上。
作为外部输入单元的外部输入装置8包括表冠等,用于进行接收动 作和对时等。
天线21大致沿着模块中框101的内侧面配置在例如钟表的9点方向的位置。
该天线21由磁体芯211和缠绕在该磁体芯211上的线圈212构成。
磁体芯211如图17所示,截面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另外,该磁体芯 211如图14所示,包括巻绕线圈212的直线状的线圈巻线部211A和从 线圈巻线部211A的两端侧突出成沿着构成外壳100的圆筒部的壳体110 的内周的状态的引导部211B。
该磁体芯211例如是采用如下方式形成的,g卩,将钴类的非晶箔(例 如,Co50wt^以上的非晶箔)用模具冲压或蚀刻成型,将得到的箔粘接 重叠10 30张左右,进行韧化等热处理而使磁特性稳定。即,磁体芯211 是在钟表的厚度方向层叠平面状的非晶箔而构成的。此外,作为磁体芯 211,不限于层叠非晶箔,也可以使用亚铁盐,在这种情况下,用模具等 成型,并进行热处理来制造即可。
线圈212在接收长波标准电波(40 77.5kHz)的情况下,需要lOmH 左右的电感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线圈212缠绕数百匝直径 O.lpm左右的聚氨酯漆包铜线而构成。
天线21和接收IC86由2根布线连接。艮P,通过将线圈212从天线 端部取出并焊接在电路基板上,将天线21和接收IC86电连接。由此, 能将由天线21接收到的标准电波输出到接收单元2。此外,上述电连接 也可以通过在天线21上安装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挠性基板并将该基板用 螺丝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等来进行。 (外壳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电波校正钟表1D的外壳100的结构。
外壳100如图14和图17所示,包括壳体110、安装在壳体110 的表面侧的防风玻璃120、安装在壳体110的背面(下端面)侧的金属制 的后盖130。
壳体110例如由不锈钢、黄铜、钛等的金属材料构成。该壳体110 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内周面形成为俯视大致圆形。
后盖130如上所述,借助于例如螺丝固定等固定在壳体110的下端 面。图1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后盖的内表面的结构的俯视图。该后盖130如图18所示,包括形成得比壳体110的内周面的直径大 的圆盘状的圆盘部131和从该圆盘部131向径外方向突出的4个螺丝固 定部132。螺丝固定部132分别形成有能插通螺丝的孔部133。而且,后 盖130被定位在壳体110的下端面的预定位置,通过从螺丝固定部132 的孔部133用螺丝固定在壳体110的下端面而固定在壳体110上。
而且,在该后盖130的内表面(与模块10相对的面)上,如图18 所示,粘贴固定有作为金属制磁性箔片的非晶箔片140。
具体来说,该非晶箔片140在后盖130的内表面上,在不与同线圈 巻线部211A相对的线圈相对区域134 (线圈重叠区域)重叠的位置、并 且与同一对引导部211B相对的一对引导部相对区域135 (引导部重叠区 域)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分别设置。在此,上述一对非晶箔片140在俯 视图中分别在引导部211B的突出方向(离开线圈212的方向)延伸而形 成。这些非晶箔片140经由粘接层被粘贴固定在后盖130上。
作为该非晶箔片140,可列举例如钴类非晶体(Co-Fe-Ni-B-Si)等。 该非晶箔片140在例如钴类非晶体(Co-Fe-Ni-B-Si)的情况下相对磁导 率为20000。与此相对,在作为后盖130使用例如不锈钢的情况下相对磁 导率为1.4,使用黄铜时的相对磁导率为1.0,使用钛时的相对磁导率为 1.0001。因此,非晶箔片140的磁导率为远大于构成后盖130的金属的值。 因此,在非晶箔片140上,周围的磁感应线被聚集,磁场增强。由此, 从与非晶箔片140相对的引导部211B通过磁体芯的磁感应线变多,磁通 密度变大。
另外,非晶箔片140与构成后盖130的金属相比为低导电性,由于 磁感应线通过该非晶箔片140,因此,与磁感应线通过后盖130的情况相 比,能够抑制涡流的发生。
(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D在后盖130的内表 面,在不与天线21的线圈相对区域134重叠的位置并且以与引导部相对 区域135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置有一对非晶箔片140。
因此,由非晶箔片140聚集的磁感应线从引导部211B在磁体芯211内通过,能够使聚磁效应提高。
一般来说,天线21的接收电压与磁体芯
211的中心的磁通密度成比例,所以如上所述,通过提高聚磁效应能够增 大接收电压,使天线21的接收灵敏度良好。
因为不必改变天线21的形状和尺寸、例如进行天线21的引导部 211B的形状变更和尺寸变更等,所以不会引起随着天线21的大型化的电 波校正钟表1D的大型化。因此,能够在维持良好的设计性的同时良好地 提高聚磁效应。此外,即使对电波校正钟表1D施加了冲击,非晶箔片 140也不直接抵接在天线21上,所以,能够防止冲击时振动等造成的破 损。因此,不需要额外的保护非晶箔片140的部件等。
由此,在上述电波校正钟表1D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应对薄型化、 小型化,并且能够使天线21的天线特性良好。
作为金属制磁性箔片,使用了非晶箔片140。该非晶箔片140的磁 导率为远大于天线21的磁体芯211以外的钟表部件、例如壳体110和后 盖130等的值。因此,能够在该非晶箔片140上有效地聚集周围的磁束。 因此,从非晶箔片140经由引导部211B输入到磁体芯211的磁感应线的 量增大,天线21的聚磁效应提高,所以能够使天线特性更为良好。
非晶箔片140从与引导部211B相对的引导部相对区域135在远离线 圈相对区域134的方向沿伸出来而形成。因此,非晶箔片140在比引导 部相对区域135大的范围形成。由此,被输入到引导部211B的磁感应线 更多,所以磁体芯的中心部的磁通密度更大,能够进一步提高接收灵敏 度。
非晶箔片140形成为箔状,由通过涂敷粘接剂而形成的粘接层粘贴 固定。因此,与例如使用将非晶金属与树脂片组合而成的现有的磁性片 的结构相比,能够充分地减小非晶箔片140和粘接层的厚度尺寸,能够 减小后盖130与模块10的间隙尺寸。因此,电波校正钟表1D的厚度尺 寸不会增大,能够使设计性良好。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附 图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D相同的结构标记同一标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1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后盖结构的图。
第六实施方式是将第五实施方式的后盖130上形成的非晶箔片140 进行变形而得到的。
艮P,在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后盖130上,如图19所示, 在与引导部相对区域135的大致整个区域重叠、且不与线圈相对区域134 重叠的范围,对一对引导部相对区域135分别设置有非晶箔片140。该非 晶箔片140沿着后盖130的与壳体110的内周面相对的面延伸形成到钟 表中心线(连结12点方向和6点方向的线)附近。作为该非晶箔片140, 可以使用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非晶箔片140相同的非晶金属,例如使 用钴类非晶体。
非晶箔片140的延伸量和面积不限于以上所述,也可以采用如下结 构,即,例如如图20所示,隔着线圈相对区域134的延长区域,在12 点方向和6点方向的大部分上分别设置非晶箔片140。此外, 一对非晶箔 片140被配置在不与线圈相对区域134重叠的位置、并且分别与一对引 导部相对区域135重叠的位置上,只要上述一对非晶箔片140不接触地 独立设计,就可以形成在任何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非晶箔片140的 面积变大,能聚集更多的磁通,但在离幵与引导部211B相对的引导部相 对区域135的位置上,即使磁感应线被输入到非晶箔片140也会被分散。 因此,实际上,图19所示的非晶箔片140延伸到钟表中心线附近的程度 能最有效地聚集能输入到引导部211B的磁感应线。 (第六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中,在后盖130的内表面,从 不与线圈相对区域134重叠的位置、并且与引导部相对区域135的大致 整个区域重叠的位置起,大致沿着壳体内周面设置有延伸到钟表中心线 附近的非晶箔片140。
因此,非晶箔片140形成为比第五实施方式的非晶箔片140大的面 积,能够进一步提高聚磁效应。并且,由于由非晶箔片140聚集的磁感 应线被输入到引导部211B的大致整个区域,所以从引导部211B输入到磁体芯211的磁感应线的量增大,能够使天线21的接收灵敏度进一步提 高。 接下来,根据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 图21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侧剖视图。 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D中,示出了在后盖130的一 对引导部相对区域135上分别粘接固定1块非晶箔片140的结构;在第 七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E中,在后盖130的一对引导部相对区域135 上分别层叠非晶箔片140而形成非晶箔层141。
该非晶箔层141以在上表面(与模块10相对的面)和模块10之间 设置例如lmm左右的间隙的方式而形成。
(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作用效果〕 如上述那样,在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E中,在后盖130 的内表面,在不与同线圈巻线部211A相对的线圈相对区域134重叠的位 置、且与同引导部211B相对的引导部相对区域13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 位置上,形成有层叠非晶箔片140而成的非晶箔层141。
因此,与粘贴单一的非晶箔片140的结构相比,非晶箔层141的层 厚度尺寸增大,能够聚集更多的磁感应线,能够进一步提高聚磁效率。 另外,由于非晶箔层141和引导部211B的距离变小,所以由非晶箔层141 聚集的磁感应线被良好地输入到引导部211B,通过磁体芯211的中心部 的磁通密度变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非晶箔层141的聚磁效率,能 够进一步提高天线21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在非晶箔层141的上表面和模块IO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间隙。 因此,即使由于例如冲击等施加了振动,非晶箔层141也不与模块10接 触,能够防止非晶箔层141的破损。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 图22是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侧剖视图。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在后盖130的内表面直接层叠非晶箔片140而形成非晶箔层141。与此相对,在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F中, 在后盖130的内表面粘贴作为非导电性部件的树脂片142,在该树脂片上 层叠非晶箔片140,形成非晶箔层143。此外,在图22中,在树脂片142 上层叠的非晶箔片140为一块,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使多个非晶箔 片140层叠的结构。
作为该非晶箔层143的形成位置,与第一和第七实施方式相同,设 置在不与线圈相对区域134重叠的位置、且与引导部相对区域135的至 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此外,树脂片不限于仅粘贴在非晶箔片140的 层叠位置上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粘贴固定在后盖130的整个内表面上 的结构。
〔第八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F中,在后盖130的内表面上 粘贴树脂片142,在该树脂片142上层叠非晶箔片140而形成非晶箔层 143。
因此,在由天线21接收到电波时产生的磁感应线不从非晶箔片140 流到后盖130,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后盖130上产生涡流。并且,即便在 对电波校正钟表1F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树脂片142成为缓冲材料,不 会从后盖130对非晶箔片140施加直接应力。由此,能够防止由冲击造 成的非晶箔片140的破损。此外,能够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相同地使非 晶箔片140接近引导部211B,所以天线21的聚磁效应进一步提高,能够 使天线特性良好。
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作为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电波 校正钟表的主视图。
在图23中,电波校正钟表1G是具有指针11、 12、 13和表盘14的 指针式钟表(模拟钟表),是能够接收作为具有时刻信息的外部无线信息 的长波标准电波并根据接收到的时刻信息对指针ll、 12、 13实施指针位 置校正的钟表。该电波校正钟表1G包括指针ll、 12、 13、表盘M、组装有接收 标准电波的天线21和控制指针11、 12、 13的驱动的各种结构的模块10 (参照图24)、以及在内部收纳这些指针ll、 12、 13、表盘14、模块IO 等的外壳100。
在此,作为表盘14,优选由例如合成树脂或陶瓷等非导电性材料形 成,由此,从防风玻璃侧进入的标准电波不会被阻碍,能够用后述的天 线21良好地接收。 (模块的结构〕
根据图24至图28说明构成电波校正钟表1G的模块10。
图24是第九实施方式的从后盖侧观察电波校正钟表的内部的图,是 表示取下电路基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5是第九实施方式的从后盖侧观察电波校正钟表的内部的图,是 表示安装电路基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6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在电波校正钟表的厚度方向剖开时的侧剖 视图。
图27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28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接收电路部的结构的 框图。
模块10俯视为圆形的形状,具有合成树脂制的模块中框101 (参照 图26),例如通过嵌合而固定在外壳100的内周侧。
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S卩,在模块中框101的外周面设有多个突出 部,在被收纳到外壳100内时,通过这些突出部分别与外壳100的内表 面抵接而固定位置。
在模块10中,在模块中框101的内部,组装有安装了接收IC86、 CPU87、基准振子311等的电路基板80;组装了构成驱动单元4的一部 分的电动机411、 421和轮系等的钟表体(可动装置movement);构成 电力提供单元7的高容量二次电源(二次电池)72等各构成部件;以及 接收电波的天线21等。
在此,该模块10的模块中框101大致形成为容器状,在该模块中框101的后盖130侧例如通过嵌合等而固定电路基板80。而且,模块10以 电路基板80与后盖130相对的方式收纳在外壳100内。
天线21大致沿着模块中框101的内侧面配置在例如钟表的9点方向 的位置上。
该天线21由磁体芯211和缠绕在该磁体芯211上的线圈212构成。
磁体芯211如图26所示,截面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并且,该磁体芯 211如图24所示,包括缠绕线圈212的直线状的线圈巻线部211A和从 线圈巻线部211A的两端侧突出成沿着构成外壳100的圆筒部的壳体110 的内周的状态的引导部211B。
该磁体芯211例如是采用如下方式形成的,即,将钴类的非晶箔(例 如,Co50wtX以上的非晶箔)用模具冲压或蚀刻成型,将得到的箔粘接 重叠10 30张左右,进行韧化等热处理而使磁特性稳定。g卩,磁体芯211 是在钟表的厚度方向层叠平面状的非晶箔而构成的。此外,作为磁体芯 211,不限于层叠非晶箔,也可以使用亚铁盐,在这种情况下,用模具等 成型,并进行热处理来制造即可。
线圈212在接收长波标准电波(40 77.5kHz)的情况下,需要lOmH 左右的电感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线圈212缠绕数百匝直径 0.1,左右的聚氨酯漆包铜线而构成。
在此,如图25所示,将在从钟表厚度方向观察电波校正钟表1G的 俯视图中与线圈212重叠的区域定义为线圈重叠区域83。另外,将与引 导部211B重叠的区域定义为引导重叠区域84。
天线21和配置在电路基板80上的后述的接收IC86由2根布线连接。 即,通过将线圈212从天线端部取出并焊接在电路基板上,将天线21和 接收IC86电连接。由此,由天线21接收到的标准电波能被输出到接收 单元2。此外,上述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在天线21上安装由聚酰亚胺等构 成的挠性基板并将该基板用螺丝固定在电路基板80上等来进行。
接下来,参照

电路基板80。在电路基板80上,如图27所 示,作为各种电路结构设置有处理接收到的电波的接收单元2、驱动控制 电路部3、驱动指针的驱动单元4、以及对时刻进行计数的计数器部6。接收单元2构成为包括接收电波的天线21、由电容器等构成并对
由天线21接收的电波进行调谐的调谐电路部22、处理用天线21接收到 的信息的接收电路部23、以及存储由接收电路部23处理后的时刻数据的 时刻数据存储电路部24。
调谐电路部22如图28所示,构成为包括相对于天线21并联连接的 2个电容器22A、 22B,一个电容器22B经由开关22C与天线21连接。
而且,通过借助于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频率切换控制信号使 上述开关22C接通或断开,来切换由天线21接收的电波的频率。由此, 例如在日本国内,能够切换从发送频率40kHz的大鹰鸟谷山(东日本) 的标准电波输出站和发送频率60kHz的羽金山(西日本)的标准电波输 出站输出的2种频率的长波标准电波进行接收。
接收电路部23如图28所示,构成为包括将由天线21接收到的长 波标准电波信号放大的放大电路231 、从放大后的长波标准电波信号仅抽 取所希望的频率成分的带通滤波器232、使长波标准电波信号平滑并解调 的解调电路233、进行放大电路231的增益控制并进行控制使得长波标准 电波信号的接收电平恒定的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电路234、以 及对解调后的长波标准电波信号进行解码而输出的解码电路235。
由接收电路部23接收并进行了信号处理的时刻数据如图27所示, 被输出到时刻数据存储电路部24进行存储。
接收电路部23借助于预先设定的调度(schedule)或外部输入装置 8的强制接收操作等,根据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接收控制信号开始 时刻信息的接收。
在驱动控制电路部3中,如图27所示,被输入来自脉冲合成电路 31的脉冲信号。脉冲合成电路31将来自石英振子等基准振子311的基准 脉冲分频而生成时钟脉冲,并且,由基准脉冲发生脉宽和定时不同的脉 冲信号。此外,该基准振子311与CPU87连接,成为电路的时钟信号, 但由于频率与长波接收频率相近,信号有可能作为噪声混入天线,所以 离开天线21而配置。
驱动控制电路部3将一秒钟输出一次并驱动秒针的秒驱动脉冲信号PS1、 一分钟输出一次并驱动时分针的时分驱动脉冲信号PS2输出到秒驱
动电路41、时分驱动电路42。而且,驱动电路41、 42根据从驱动控制 电路部3输入的脉冲信号,驱动由步进电动机构成的秒电动机411、时分 电动机421。由此驱动与这些电动机411、 421连接的秒针、分针和时针。 而且,由各指针、表盘14、电动机411、 421、驱动电路41、 42构成显 示时刻的时刻显示单元。此外,作为时刻显示单元,也可以是用一个电 动机驱动时针、分针、秒针。
计数器部6构成为包括对秒计数的秒计数器电路部61、对时分计数 的时分计数器电路部62。
秒计数器电路部61构成为包括秒位置计数器611、秒时刻计数器 612、以及一致检测电路613。秒位置计数器611和秒时刻计数器612都 是60计数、即在输入了 1Hz的信号时以60秒进行循环的计数器。
秒位置计数器611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提供给秒驱动电路41的驱 动脉冲信号(秒驱动脉冲信号PS1)进行计数。S卩,通过对驱动秒针的驱 动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对秒针指示的秒针位置进行计数。
秒时刻计数器612通常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1Hz的基准脉 冲信号(时钟脉冲)进行计数。另外,在由接收单元2接收到时刻数据 的情况下,依照该时刻数据中的秒数据来校正计数器值。
同样,时分计数器电路部62构成为包括时分位置计数器621、时分 时刻计数器622、以及一致检测电路623。时分位置计数器621和时分时 刻计数器622都是当被输入24个小时的信号时进行循环的计数器。
时分位置计数器621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提供给时分驱动电路42 的驱动脉冲信号(时分驱动脉冲信号PS2)进行计数,对时针、分针指示 的时分针位置进行计数。
时分时刻计数器622通常对从驱动控制电路部3输出的1Hz的时钟 脉冲进行计数(正确的是对1Hz进行60次计数后作为1次计数)。另外, 在由接收单元2接收到时刻数据的情况下,依照该时刻数据中的时分数 据来校正计数器值。
一致检测电路613、623检测位置计数器611、621和时刻计数器612、622的计数值是否一致,将表示是否一致的检测信号输出到驱动控制电路 部3。
当从一致检测电路613、 623输入不一致信号时,驱动控制电路部3 持续输出驱动脉冲信号PS1、 PS2直到被输入一致信号。因此,通常走针 时,当时刻计数器612、622的计数器值随着来自驱动控制电路部3的1Hz 的基准信号发生变化从而与位置计数器611、 621不一致时,输出驱动脉 冲信号PS1、 PS2,各指针运动,并且,位置计数器611、 621与时刻计 数器612、 622—致,通过重复该动作,进行通常的走针控制。
当用接收到的时刻数据来校正时刻计数器612、 622时,持续输出驱 动脉冲信号PS1、 PS2直到位置计数器611、 621的计数器值与时刻计数 器612、 622的计数器值一致,指针被快进而校正成正确的时刻。
在电路基板80上,如上所述的接收单元2、驱动控制电路部3、驱 动单元4、计数器部6以及连接这些结构的电路图案等各种电路元件,设 置在该电路基板80的后述的与天线21相对侧的天线相对面81、且不与 天线21相对的位置上。g卩,由于上述的各种电路元件伴随电处理对磁场 的影响,有给天线21的天线特性造成影响的情况,所以这些电路元件如 图24所示,分别配置在离开天线21的位置上,避免了天线特性的下降。
而且,在电路基板80的与天线21相对的天线相对面81上,如图 25和图26所示,粘贴固定有作为磁性部件的非晶箔片140。
具体来说,在电路基板80的与后盖130相对的后盖相对面82上, 在图25那样的从钟表厚度方向观察该电波校正钟表1G的内部的俯视图 中不与同天线21的线圈212重叠的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的位置、且与 同一对引导部211B重叠的一对引导重叠区域84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 分别粘贴固定有非晶箔片140。在此,这些一对非晶箔片140在上述俯视 图中分别在引导部211B的突出方向(离幵线圈212的方向)延伸出来而 形成。即,非晶箔片140以比引导重叠区域84大的面积形成。另外,这 些非晶箔片140经由由粘接剂形成的未图示的粘接层粘贴固定在后盖相 对面82上。
作为该非晶箔片140,可列举例如钴类非晶体(Co-Fe-Ni-B-Si)等。该非晶箔片140在例如钴类非晶体(Co-Fe-Ni-B-Si)的情况下相对磁导 率为20000,具有远大于电路基板80的磁导率。因此,在非晶箔片140 中,周围的磁感应线被聚集,磁场变强,从非晶箔片140经由引导部211B 通过磁体芯211的内部的磁感应线变多。
在此,在图29中示出在电路基板80上设置非晶箔片140时,对将 非晶箔片140设置于与线圈重叠区域83和引导重叠区域84这两者重叠 的位置上的情况、和将非晶箔片140设置于不与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的 位置且与引导重叠区域84重叠的位置上的情况,测定天线21的接收灵 敏度的测定结果。
如图29所示,在将非晶箔片140设置于与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的 位置上的情况下,没有看出接收灵敏度的提高。即,可知在非晶箔片140 的一部分与引导重叠区域84重叠的情况下,从非晶箔片140到线圈212 的距离近,从非晶箔片140的与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的部分聚集到线圈 212的磁感应线流失,接收灵敏度不会提高,得不到天线特性提高的效果。 另一方面,能够确认,当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的位置且与引导重 叠区域重叠的位置上设置非晶箔片140时,与不设置非晶箔片140的情 况相比,天线21的接收灵敏度提高2dB。
电力提供单元7构成为包括由自动发条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太阳 能发电机)等构成的作为发电单元的发电装置71和蓄积用发电装置71 发电的电力的高容量二次电源72。高容量二次电源72可以利用像锂离子 电池这样的二次电池。此外,作为电力提供单元7可以使用银电池等的 一次电池。另外,高容量二次电源72由不锈钢制的盒构成,抑制对天线 特性的影响,所以,如图24所示,在模块10内配置在离开天线21的位 置上。
作为外部输入单元的外部输入装置8包括表冠8A等,用于进行接收 动作和对时等。
〔外壳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电波校正钟表1G的外壳100的结构。 外壳100如图24至图26所示,包括壳体110、安装在壳体110
46的表面侧的防风玻璃120、安装在壳体110的背面(下端面)侧的可拆卸 的金属制的后盖130。壳体110例如由不锈钢、黄铜、钛等的金属材料构 成。该壳体11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内周面形成为俯视大致圆形。此外, 也可以采用在后盖130和壳体110上设置磁性部件的结构,该磁性部件 用于防止由于天线21接收电波而产生的副磁路引起的涡流。 (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上述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G中,在电路基板 80的后盖相对面82上的不与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的位置、且与引导重 叠区域8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粘贴固定有非晶箔片140。
因此,由该非晶箔片140,能够聚集较多的磁感应线,能够将聚集 的磁感应线引导至引导部211B,能够使天线21上的聚磁效应提高。另外, 由于在线圈重叠区域83上没有设置非晶箔片140,所以由非晶箔片140 聚集的磁感应线不会流失到线圈212,能够将磁感应线集中聚集到磁体芯 211的引导部211B。因此,通过磁体芯211的内部的磁感应线的量增大, 磁通密度变高,易于捕捉标准电波,所以能够使天线21的天线特性良好。
另外,由于是在电路基板80的后盖相对面82、即板面上粘贴固定 非晶箔片140的结构,所以能够容易地实施非晶箔片140的设置。
由于其它的电路元件没有突出到电路基板80的后盖相对面82,所 以能够确保用于设置非晶箔片140的充足的空间。因此,能够增大非晶 箔片140的面积,更容易捕捉磁感应线,所以能够使天线特性进一步提 高。
另外,作为磁性部件,使用了非晶箔片140。该非晶箔片140的磁 导率为远大于天线21的磁体芯211以外的钟表部件、例如电路基板80、 壳体110和后盖130等的值。因此,能够由该非晶箔片140有效地聚集 周围的磁通。因此,从非晶箔片140经由引导部211B输入到磁体芯211 的磁感应线的量增大,天线21的聚磁效应提高,所以能够使天线特性更 为良好。
此外,非晶箔片140在引导部211B的延伸方向延伸,形成为比引导 重叠区域84大的面积。因此,由非晶箔片140聚集的磁感应线变多,被输入到引导部211B 的磁感应线进一步变多。因此,磁体芯211的中心部的磁通密度进一步 变大,能够使接收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非晶箔片140形成为箔状,由粘接层粘贴固定。因此,与使 用例如将非晶金属与树脂片组合而成的现有的磁性片的结构相比,能够 充分地减小非晶箔片140和粘接层的厚度尺寸,能够容易地设置在电路 基板80的后盖相对面82和后盖130之间的微小间隙上。因此,电波校 正钟表1G的厚度尺寸不会增大,能够使设计性良好。 [第十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和实 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G相同的结构标记同一 标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
第十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H是将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 表1G中的非晶箔片140的粘贴位置变形而得到的例子。
艮口,在第十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H中,非晶箔片140被粘贴固 定在电路基板80上的与天线21相对的天线相对面81上。具体来说,如 图30所示,在天线相对面81上的不与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且与引导重 叠区域84重叠的位置上粘贴固定有非晶箔片140。这种情况下,非晶箔 片140在不与配置于电路基板80上的接收IC86、 CPU87、基准振子311 等其它电路元件重叠的位置上,经由例如由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层粘贴固 定。
(第十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第十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H中,除了第九实施方式的电 波校正钟表1G的作用效果,还有以下作用效果。
艮P,在电波校正钟表1H中,在电路基板80的天线相对面81上的不 与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的位置且与引导重叠区域8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的位置上,设置有非晶箔片140。因此,与在后盖相对面82上设置非晶箔片140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非晶箔片140和引导部211B接近。因此, 易于由引导部211B引导由非晶箔片140聚集的磁感应线,能够增大磁体 芯211上的磁通密度。因此,能够使天线21的天线特性提高。 (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

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 图31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侧剖视图。
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ll是将第十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 表1H中的非晶箔片140变形而得到的例子。即,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 波校正钟表II中,在电路基板80的天线相对面81上的不与线圈重叠区 域83重叠且与引导重叠区域84重叠的位置上,形成有层叠多个非晶箔 片140而成的非晶箔层141。该非晶箔层141通过借助于例如由粘接剂形 成的粘接层将多个非晶箔片140相互粘接固定而层叠形成,对电路基板 80也借助于由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层粘贴固定。
在非晶箔层141的与引导部211B相对的面和引导部211B之间形成 有预定的间隙尺寸。该间隙具有例如在对电波校正钟表ll施加了冲击等 时保护引导部211B和非晶箔层141的功能。即,即便非晶箔层14和引 导部211B由于冲击而振动,非晶箔层141和引导部211B也不会因为这 些振动而相撞,能防止破损。
(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II中,在电路基板80 的天线相对面81上,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的位置、且与引导重 叠区域8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形成有层叠非晶箔片140而成的 非晶箔层141。
因此,与粘贴单一的非晶箔片140的结构相比,非晶箔层141的层 厚度尺寸增大,能够聚集更多的磁感应线,能够使聚磁效应更高。因此, 能够使天线21的天线特性更为良好。
并且,由于非晶箔层141层叠在电路基板80的天线相对面81上, 所以非晶箔层141和引导部211B接近,能够将聚集的磁感应线更可靠地 输入到引导部211B。因此,磁体芯211的磁通密度变大,能够使天线特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非晶箔层141和引导部211B之间设有预定尺寸的间隙。因 此,即使在对电波校正钟表II施加冲击、例如在引导部211B和非晶箔 层141上产生了振动的情况下,引导部211B和非晶箔层141也不会彼此 相撞,能够防止引导部211B和非晶箔层141的破损。 [第十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

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图32是表示第十 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侧剖视图。
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J是将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 表1G变形而得到的例子。g卩,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J与第 九实施方式相同,在电路基板80的后盖相对面82上的不与线圈重叠区 域83重叠、且与引导重叠区域8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粘贴固 定有作为聚磁部的非晶箔片140。另外,在电路基板80的天线相对面81 上的引导重叠区域84的一部分上,向引导部211B突出地形成有作为磁 场输出部的非晶箔层141A,该非晶箔层141A层叠多个作为磁性箔部件 的非晶箔片140A而形成。这些非晶箔片140A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非晶 箔层141相同,通过分别借助于粘接剂粘接固定各非晶箔片140A而形成。
与第十实施方式相同,在非晶箔层141A和引导部211B之间,形成 预定的间隙尺寸,防止非晶箔层141A和引导部211B的破损。 (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作用效果)
在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J中,在电路基板80的后盖相 对面82上的不与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的位置、且与引导重叠区域84的 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粘贴固定有非晶箔片140,在电路基板80的天 线相对面81上的引导重叠区域84的一部分上,朝向引导部211B形成有 层叠非晶箔片MOA而形成的非晶箔层141A。
因此,与上述第一至第十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由非晶箔片140良 好地聚集周围的磁感应线,并且,能够将由该非晶箔片140聚集的磁感 应线从朝向引导部211B形成的非晶箔层141A输出到引导部211B。艮卩, 能够将由非晶箔片140聚集的磁感应线更多地引导至引导部211B,磁体芯211的磁通密度进一步变大。因此,天线21的接收灵敏度更为良好, 能够使天线特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由于是仅在天线相对面81上的引导重叠区域84的一部分上 形成非晶箔层141A的结构,所以不会压迫电路基板80上的其它电路元 件和组装到模块10内的例如构成钟表体的钟表部件等的配置空间。因此, 能够使天线21的天线特性提高而不会使电波校正钟表1J大型化。 [第十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

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 1K。图33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示意结构的侧剖视 图。
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K是将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电波校 正钟表1J变形而得到的例子。
艮卩,在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K中,在电路基板80的引 导重叠区域84的一部分上形成有贯通天线相对面81和后盖相对面82的 贯通孔85。
而且,在该电路基板80的后盖相对面82上,与第十二实施方式相 同,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且与引导重叠区域84的至少一部分重 叠的位置上粘贴固定有非晶箔片140。在此,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该非 晶箔片140构成本发明的聚磁部。另外,在电路基板80的贯通孔85上, 层叠多个非晶箔片140A而形成的非晶箔层141A朝向引导部211B突出 形成。该非晶箔层141A构成本发明的磁场输出部。在此,非晶箔层141A 以贯通贯通孔85的状态形成,以后盖130侧的端面与非晶箔片140接触 的状态粘接固定。另外,与第十二实施方式相同,在非晶箔层141A和引 导部211B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尺寸,防止非晶箔层141A和引导部211B 的破损。
(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K中,在电路基 板80上的引导重叠区域84的一部分上形成有贯通孔85。而且,在该电 路基板80的后盖相对面82上,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83重叠的位置、且与引导重叠区域8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粘贴固定有非晶箔片140, 在电路基板80的贯通孔85上,层叠非晶箔片140A而形成的非晶箔层 141A以与非晶箔片140接触的状态设置。因此,能够由非晶箔片140良好地聚集周围的磁感应线,并且,由 该非晶箔片140聚集的磁感应线能够从非晶箔层141A输出到引导部 211B。此时,由于非晶箔片140和非晶箔层141A接触,所以在将磁感应 线从非晶箔片140引导至非晶箔层141A时,良好地向非晶箔层141A移 动而没有磁感应线的损失。因此,从非晶箔层141A输出到引导部211B 的磁感应线的量增大,能够使天线21的天线特性进一步提高。 [其它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 改良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例如,作为磁性部件使用了作为强磁性部件的非晶金属的箔状部件, 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只要是具有比表盘14和太阳能电池15的磁导率大 的磁导率的磁性部件就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根据作为固定磁性部件的 位置的表盘14、后盖130、电路基板80的结构适当选择。作为配置非晶箔片140的位置,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位置, 例如,只要设置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104和日期轮160重叠、且至少一 部分与引导重叠区域重叠的位置上即可,也可以使非晶箔片140延伸出 来而使面积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与一对引导部211B对应地设置一对非晶 箔片140的结构,但也可以是设置与一对引导部中的任意一者对应的单 一非晶箔片140的结构等。在这种情况下,与不设置非晶箔片140的情 况相比,能够得到良好的天线特性。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B中,示出了在底板102设置连通 孔102B并在该连通孔102B上层叠形成非晶箔层141A的结构,但不限 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底板102上不设置连通孔102B而在底板102的 与引导部相对的引导相对面上设置非晶箔片140A的结构等。在这种情况 下,能够使磁感应线从粘贴在表盘相对面103上的非晶箔片140经由非晶箔片140A通过引导部211B。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作为磁性部件例示了非晶箔片140, 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由亚铁盐材料等形成的结构、由亚铁盐镀 层等形成的结构、粘贴设置了非晶金属等磁性部件的树脂片的结构。尤 其在像第四实施方式那样确保了间隙163的情况下,作为磁性部件,可 以形成为能收纳在该间隙163内的厚度尺寸,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 比树脂片等的厚度尺寸大的部件。而且,在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底板102上设置非晶箔 片140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表盘14或太阳能电池15上设置非晶箔片 140的结构等。此外,只要是在俯视图中不与线圈重叠区域104重叠但与 引导重叠区域10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 表盘14和底板102之间配置保持日期轮的日期轮轮系支架等的情况下, 也可以是在该日期轮轮系支架上设置非晶箔片140的结构,只要是由表 盘14的背面的最接近引导部211B的面区域和底板102的表盘相对面103 上的最接近引导部211B的面区域包围的区域,并在不与线圈重叠区域 104重叠的位置上设置非晶箔片140的结构,就可以是任何结构。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表盘14的背面固定太阳能电池15 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不设置太阳能电池15的结构等。在第七和第八实施方式中,将非晶箔层141、 143设置在第五实施方 式的设置非晶箔片140的位置上,但也可以是例如在第六实施方式和图 20所示的粘贴非晶箔片140的位置上设置这些非晶箔层141、143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由金属形成后盖130的例子,但也可以 是例如由玻璃等非导电性材料形成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标准电波可 从后盖130侧进入,能够由非晶箔片140良好地接收从该后盖130侧侵 入的标准电波并输入到天线21,能够使天线21的接收灵敏度更为良好。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电路基板80的天线相对面81上层 叠非晶箔片140而形成非晶箔层141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 可以是像图34所示的电波校正钟表1L那样在电路基板80的后盖相对面 82上形成层叠非晶箔片140而成的非晶箔层141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与设置单一的非晶箔片140的结构相比,由于多个非晶箔片140,非晶箔 层141的厚度尺寸增大,所以能够使聚磁效应进一步提高,能够谋求天 线特性的提高。在上述第九至第十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与一对引导部211B对应地 在一对引导重叠区域84上分别形成非晶箔片140或非晶箔层141、 141A 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只在与一对引导部211B中的任 意一者对应的引导重叠区域84上设置非晶箔片140或非晶箔层141、141A 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将一对非晶箔片140中的一个设置在后盖相对 面82上、将另一个设置在天线相对面81上的结构。在第十二和第十三实施方式中,作为聚磁部例示了设置在后盖相对 面82上的非晶箔片140,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像图35所示的 电波校正钟表1M那样在天线相对面81上设置作为聚磁部的非晶箔片 140并在该非晶箔片140上设置非晶箔层141A的结构等。此外,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的结构和顺序在能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 围内能适当变更为其它结构。
权利要求
1. 一种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包括天线,其具有由磁体形成的长条状的磁体芯以及卷绕在磁体芯上的线圈,并能接收外部无线信息;以及模块,其收纳上述天线,并且处理上述外部无线信息,所述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上述磁体芯包括设置在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并卷绕上述线圈的线圈卷线部和在线圈卷线部的两端侧突出的一对引导部,上述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设有磁性部件,该磁性部件在从该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钟表厚度方向观察该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的俯视图中,在上述天线的不与同上述线圈卷线部重叠的线圈重叠区域重叠而与同一对上述引导部重叠的引导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并且在与上述引导部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隙尺寸而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还包括由非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表盘, 上述磁性部件的磁导率比上述表盘大,并配置在上述表盘和上述模块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 上述模块包括固定上述天线的底板,上述磁性部件被设置在上述底板的与上述表盘相对的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性部件被设置在上述表盘的与上述模块相对的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模块包括固定上述天线的底板, 上述磁性部件经由粘接层粘贴固定在上述底板的与上述表盘对应的 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底板在与上述引导部相对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连通与上述引导 部相对的引导相对面和与上述表盘相对的表盘相对面的连通孔,上述磁性部件包括聚磁部和磁场输出部,该聚磁部在上述底板的上 述表盘相对面上形成为比上述引导重叠区域大的面积,并且覆盖上述连 通孔而设置,该磁场输出部贯通上述连通孔,层叠形成为从上述聚磁部 的与上述天线相对的面朝向上述引导部突出的状态。
7. 根据权利要求2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 特征在于-上述模块包括配置上述天线的底板和至少一个以上的日期轮,该日 期轮设置在该底板的与上述表盘相对的面上,并且从设于上述表盘的曰 期显示窗显示日期,上述磁性部件设置在上述底板和上述表盘之间的不与上述日期轮重 叠的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包括具有金属制的后盖的外壳, 上述磁性部件的磁导率比上述后盖大,并设置在上述后盖的与上述模块相对的内表面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磁性部件经由粘接层粘贴固定在上述后盖的内表面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磁性部件隔着非导电性部件设置在上述后盖的内表面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 上述模块包括形成处理电路部的电路基板,该处理电路部根据由上述天线接收到的外部无线信息实施各种处理,上述磁性部件的磁导率比上述电路基板大,并设置在该电路基板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磁性部件经由粘接层粘贴固定在上述电路基板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磁性部件设置在上述电路基板的与上述天线相对的天线相对面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包括具有后盖的外壳,该外壳收纳上述天 线和上述电路基板,上述电路基板配置在上述天线和上述后盖之间,上述磁性部件设置在上述电路基板的与上述后盖相对的后盖相对面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磁性部件包括聚磁部和磁场输出部,该聚磁部形成为在上述俯 视图中比上述引导重叠区域大的面积,该磁场输出部在上述俯视图中与 上述引导重叠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朝向上述引导部层叠多个磁性 箔部件而形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包括具有后盖的外壳,该外壳收纳上述天线和上述电路基板,上述电路基板配置在上述天线和上述后盖之间,上述聚磁部设置在上述电路基板的与上述后盖相对的后盖相对面上,上述磁场输出部设置在上述电路基板的与上述天线相对的天线相对 面上。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路基板在上述引导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从上述天线相对面到上述后盖相对面贯通的贯通孔,上述聚磁部在上述电路基板的后盖相对面上覆盖上述贯通孔而设上述磁场输出部贯通上述贯通孔,从上述聚磁部的与上述天线相对 的面朝向上述引导部突出而设置。
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磁性部件是由非晶金属构成的非晶箔片。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1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 其特征在于上述磁性部件形成为在上述俯视图中比上述引导重叠区域大的面积。
20. 根据权利要求1至1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磁性部件层叠设置有多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天线特性提高而不使钟表尺寸大型化的天线内置式电子钟表。电波校正钟表(1)包括具有由磁体形成的长条状的磁体芯(211)以及卷绕在磁体芯(211)上的线圈(212)的天线(21);收纳天线(21)的模块(10);以及由非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表盘(14)。而且,在该电波校正钟表(1)的表盘(14)和模块(10)之间,在观察与从表盘(14)朝向模块(10)的钟表厚度方向正交的面内的俯视图中,在不与同线圈卷线部(211A)重叠的线圈重叠区域(104)重叠的位置、且与同引导部(211B)重叠的引导重叠区域(105)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磁导率比表盘(14)大的非晶箔片(140)。
文档编号G04G21/04GK101504535SQ20091000432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7日
发明者宫原史明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