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轮副的轴向间隙的测微调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5443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钟表轮副的轴向间隙的测微调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装置(1),用于钟表轮副(2)相对于结构(3)沿轴向方向的测微轴向间隙调节,该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轮副(2)的枢轴轴承(4),该枢轴轴承沿轴向方向限定了用于轮副(2)的轴向止动件。该调节装置包括具有沿轴向方向的可变厚度的调节级(5),该调节级包括至少一个弹性返回装置(9),其将第一部件(6)推到第二部件(8)上,该第一部件设置有可通过工具进行操作且承载轴承(4)的枢转驱动装置(7),该第二部件直接地或者通过至少一个壳体(10)固定在结构(3)上,该弹性返回装置(9)直接地或者通过至少一个壳体(10)被支承在结构(3)上。
【专利说明】钟表轮副的轴向间隙的测微调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钟表机芯,其包括至少一个承载至少一个轮副的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轮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结构的轴向间隙(endshake)可以沿枢转轴线调节,这种调节可以借助于轴向间隙调节装置或者借助于已装配壳体,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该轮副的至少一个枢轴轴承,所述至少一个轴承沿该轴线的轴向限定了用于该轮副的至少一个轴向止动件,该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沿该轴向的可变厚度的第一平滑调节级,该第一调节级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设置有可以通过工具进行驱动且承载该轴承的枢转驱动装置,并且该第一部件由至少一个弹性返回装置推动到该第二部件上,该第二部件直接地或者经由至少一个壳体固定在该结构上,其中,该弹性返回装置直接地或者经由至少一个壳体被支承在该结构上;所述已装备壳体包括该调节装置并包括容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调节级的所述壳体,其中,该第二部件与所述壳体一体固定,并且该弹性返回装置被支承在所述壳体内部。
[0002]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至少一个该类型的机芯的钟表。
[0003]本发明涉及钟表机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钟表轮副的支承和调节领域。

【背景技术】
[0004]钟表轮副的轴向间隙的调节是很难的操作,该操作由水平很高的专业人员执行,通常是通过结构元件、夹板或类似物的弹性变形或者通过取出宝石轴承然后再将其钉回去来完成。机构很少结合调节装置,这是由于需要的调节范围很小,最多为几微米或百分之几毫米,这通过使用传统的测微装置(例如外-内螺纹)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所需的操作间隙大于所需的调节范围。而且,任何调节机构必需的空间都很少与钟表机芯的空间相容。
[0005]BUREAU TECHNIQUE ERARD的瑞士专利申请N0.339136A描述了一种钟表轴承,其包括形成轴承体部的元件和承载至少一个宝石孔的中心元件的同心布置。中心元件的轴向位置能够通过使中心元件相对于轴承体部进行旋转而被调整。
[0006]SEITZ&C0的瑞士专利申请N0.356090A描述了一种具有可拆卸地安装在轴承体部中的轴向止动件的轴承,该轴承体部包括与螺旋坡道配合的其中一个突出部,所述螺旋坡道包含在形成该轴向止动件的嵌座中。
[0007]ROBINSON的美国专利申请N0.4192136A描述了一种基于螺旋倾斜区段的配合的在钟表中的轴向调节机构。
[0008]SEIKO(FUJIEDA HISASHI)的美国专利申请 N0.2010/188941A1 描述了一种具有完全轴向的调节构型的轴承结构,其相对于基底体部旋转地支承轮的心轴的前端部,该轴承结构包括:轴承、在轮的心轴的外周面上的轴承支承体部以及调节螺母,该轴承支承体部承载该轴承且具有阳螺纹部,该调节螺母设置有与轴承支承体部的阳螺纹部螺纹接合的阴螺纹部,该调节螺母在钟表机芯中由基底体部沿轮的心轴的延伸方向进行调节,并适于通过轴承支承件调节轴承相对于心轴延伸方向的位置。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提出了在更紧凑的厚度内将测微轴向间隙(micrometric endshake)调节功能结合到钟表机构中,同时具有可以进行若干微米调节的灵敏度,并且可适用于现有机芯,仅需要对容纳其轴向间隙需要调节的轮副轴承的结构部件进行有限的且成本低廉的修改。本发明必须能够在不拆卸预先装配的组件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工具的外部操作来进行轴向间隙调节。
[0010]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钟表机芯,包括至少一个承载至少一个轮副的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轮副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结构的轴向间隙可以沿枢转轴线调节,这种调节可以借助于轴向间隙调节装置或者借助于已装配壳体(equipped case),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该轮副的至少一个枢轴轴承,所述至少一个轴承沿心轴的轴向限定了用于该轮副的至少一个轴向止动件,该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沿该轴向的可变厚度的第一平滑调节级(adjustment stage),该第一调节级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设置有可以通过工具进行驱动且承载该轴承的枢转驱动装置,并且该第一部件由至少一个弹性返回装置推动到该第二部件上,该第二部件直接地或者经由至少一个壳体固定在该结构上,其中,该弹性返回装置直接地或者经由至少一个壳体被支承在该结构上;所述已装备壳体包括该调节装置并包括容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调节级的所述壳体,其中,该第二部件与所述壳体一体固定,并且该弹性返回装置被支承在所述壳体内部,该机芯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结构包括用于接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滑调节级的沉孔,其中,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被引导到该沉孔的孔中,该第二部件直接固定到该结构上,并且该弹性返回装置被支承在该沉孔的底部上。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特征,该弹性返回装置经由至少一个所述壳体被支承在该结构上,并且该第二部件在沿所述轴向的固定位置和固定的角位置被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特征,该弹性返回装置包括用于标示该弹性返回装置相对于该壳体的角度位置的第一标示装置(indexing means),该壳体包括互补的第一标示装置,该弹性返回装置还包括用于该弹性返回装置相对于该第一部件的角度定位的第二标示
>j-U ρ?α装直。
[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该第一部件包括根据角位置沿该轴向渐进的第一接触面,该第二部件包括根据角位置沿该轴向渐进的第二接触面,在该弹性返回装置的作用下,该第二接触面与该第一接触面接触配合。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特征,,至少该第一接触面或该第二接触面包括至少一个环形螺旋凸轮路径,该凸轮路径在该第一接触面或该第二接触面的整个宽度上与每条垂直于该轴向的径向线都相切。
[00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特征,该第一接触面和该第二接触面均包括至少一个环形螺旋凸轮路径,该凸轮路径在该第一接触面和该第二接触面的整个宽度上与每条垂直于该轴向的径向线都相切。
[00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特征,该第一接触面和该第二接触面均包括相同数量的凸轮路径,所述凸轮路径具有相同的角幅值并具有相同的凸轮节距,并且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以互补轮廓设置。
[0017]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至少一个这种类型的机芯的钟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其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钟表轮副的测微轴向间隙调节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该调节装置制成已装配壳体的第一变型的形式,其包括用于沿轴向调节轴承位置的装置,该装置能够由工具在狭槽中操作。
[0020]-图2示出了图1的已装配壳体的组成部件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0021]-图3示出了第一部件的示意性立体图,该第一部件包括由三个螺旋凸轮区段形成的第一渐进式接触面。
[0022]-图4示出了第二部件的示意性立体图,该第二部件包括由三个螺旋凸轮区段形成的第二渐进式接触面,其与图3的第一接触面互补。
[0023]-图5示出了至少一个弹性返回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其制成将图3的第一部件推到图4的第二部件上的冲压弹簧的形式,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一起形成第一轴向间隙调节级。
[0024]-图6示出了具有两个调节级的已装配壳体的第二变型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5]-图7示出了图6的已装配壳体的组成部件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0026]-图8示出了穿过轮副的枢转轴线的图1的已装配壳体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7]-图9示出了穿过轮副的枢转轴线的包括沉孔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该结构结合了根据本发明的轴承轴向间隙调节装置。
[0028]-图10以与图8类似的方式示出本发明一个有利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0029]-图11以框图形式示出了包括具有承载轮副的结构的钟表机芯的钟表,该轮副相对于该结构的轴向间隙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测微调节装置进行调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发明涉及引导和调节钟表轮副的领域。
[0031 ] 本发明以用于轮副的单个枢轴弓丨导轴承的轴向间隙调节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可以用类似的机构装备轮副的每个枢轴引导轴承。
[003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钟表机芯100,其包括至少一个承载至少一个轮副2的结构3。通过测微轴向间隙调节装置I或者通过已装备的壳体20,所述至少一个轮副2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结构3的轴向间隙沿枢转轴线D是可调的。
[0033]测微轴向间隙调节装置I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轮副2的枢轴轴承4。所述至少一个轴承4沿轴向的轴线方向D限定了至少一个用于该轮副2的轴向止动件。装置I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沿该轴向的可变厚度的平滑调节级5 (即,没有内或外螺纹)。该调节级5包括第一部件6和第二部件8,该第一部件6设置有可以通过工具进行驱动且承载轴承4的枢转驱动装置7,并且该第一部件6由至少一个弹性返回装置9推动到该第二部件8上。该第二部件8直接地或者通过至少一个壳体10固定在该结构3上。该弹性返回装置9直接地或者通过至少一个壳体10被支承在该结构3上。
[0034]已装备的壳体20包括该装置I并包括该壳体10,该壳体10容纳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级5,其中,第二部件8与壳体10 —体地固定,并且弹性返回装置9被支承在壳体10内部。
[0035]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结构3包括用于接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滑调节级5的沉孔30,其中,第一部件6和第二部件8被引导到该沉孔30的孔32中,该第二部件8被直接固定到结构3上,并且弹性返回装置9被支承在沉孔30的底部31上。
[0036]因此,钟表轮副2绕枢转轴线D相对于载体结构3枢转。用于轮副2相对于结构3的微测轴向间隙调节的装置I包括用于轮副2的至少一个枢轴轴承4。该轴承4沿轴线D的轴向方向限定了至少一个用于轮副2的轴向止动件。广义上,“轴承(bearing) ”4是指引导轮副2的功能:引导实际的枢转,任何轴向支承件,任何抗震的阻尼器,该轴承4由一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组成,特别是可以通过“Liga”或“MEMS”工艺由硅制成单个部件,其结合了径向引导、轴向支承和减震。
[0037]根据本发明,装置I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级5,该调节级5是平滑的(没有任何内或外螺纹),并且具有根据包含在该调节级中的部件的相对调节的沿轴向的可变厚度,其中所述部件为第一部件6和第二部件8:所述第一部件6设置有可通过工具(螺丝刀或扳手或类似物)进行驱动且承载轴承4的枢转驱动装置7,所述第一部件6由至少一个弹性返回装置9推动到所述第二部件8上。
[0038]该第二部件8如图9中的变型所示直接地固定在该结构3上,或者如图1、2、6和8所示经由至少一个壳体10固定在该结构3上。还可以设想,经由至少一个如图6和7所示的具有沿轴向的可变厚度的其他调节级50来固定该部件8,条件是每个调节级都能够在角度方向上被锁定。
[0039]弹性返回装置9如图9中变型所示被直接地支承在该结构3上,或者如图1、2和6-8所示经由至少一个壳体10被支承在该结构3上。
[0040]在图1、2和6-8的情况下,弹性返回装置9因而经由至少一个壳体10被支承在结构3上,并且第二部件8在沿轴向的固定位置和固定的角位置被固定在该壳体10上。
[004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5和9所示,弹性返回装置9 (其特别是制成冲压弹簧的形式)包括用于弹性返回装置9相对于壳体10的角度定位的第一标示装置91,例如外周爪部或凹口,壳体10包括互补的第一标示装置11,例如凹口或凸台。弹性返回装置9还包括第二标示装置92,例如凸耳或凹口,其用于弹性返回装置9相对于第一部件6的角度定位,该第一部件6包括相对的互补装置(例如凹口或凸耳),该互补装置没有被示出以避免附图繁复。
[0042]在附图所示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部件6包括根据角位置沿轴向渐进的第一接触面16,第二部件8包括根据角位置沿轴向渐进的第二接触面18。在至少一个弹性返回装置9的作用下,该第二接触面18与第一接触面16接触配合。
[0043]应该理解的是,根据第一部件6和第二部件8形成的相对角度,接触面对应于特定的高度,因此,通过堆叠这两个部件形成的调节级5的整体厚度取决于这两个部件之间的角度偏移。有利地,接触面设计成使得给定的偏移角度对应于特定的整体厚度值,这提供了可再现性,并且在需要时允许第二部件8的可视面对着驱动装置7 (这里为直的径向狭槽)划分刻度,以便向使用者指示产生的轴向间隙变化。
[0044]在附图示出的一个优选变型中,至少所述第一接触面16或第二接触面18包括至少一个环形螺旋凸轮路径,其在接触面的整个宽度上与每条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径向线都相切。相对的接触面可以包括凹凸元件,例如另一个凸轮、一系列台阶、或者一系列凸台或凹口,或者类似物。此外,每个接触面都能够根据这些示例中的之一制成,但是具有很小节距的凸轮的变型是本发明优选的,因为它允许连续调节、对于大角度间隙有很小的轴向变化并且因而具有高灵敏度。此外,小的凸轮坡度确保有足够的摩擦力来将凸轮保持就位。弹性返回装置9提供的摩擦力实现了同样的位置保持功能。
[0045]在附图所示的优选变型中,第一接触面16和第二接触面18都包括至少一个环形螺旋凸轮路径,其在接触面的整个宽度上与每条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径向线都相切。
[0046]更具体地,第一接触面16和第二接触面18都包括相同数量的凸轮路径(这里为三个),所述凸轮路径具有相同的角幅值并具有相同的凸轮节距,并且第一接触面16和第二接触面18以互补轮廓设置。这些具有小坡度的凸轮还具有小的厚度,这有利于节约空间以及将轴向间隙调节装置I集成在扁平或超扁平机芯中。
[0047]图10示出了一个特定实施例的细节,其中,返回装置9为球面圆顶形状的冲压弹簧,并且其中,第一部件6包括引导表面62,该引导表面62与壳体10的相对表面102配合以用于径向引导。第一部件6还包括壳腔61,该壳腔61用于接纳弹簧9的形成标示装置92的凸耳92以及止动该凸耳92的旋转,其中该壳腔61形成互补的标示装置。
[0048]本发明还可以组合若干调节级,以便例如获得更大的调节范围,同时允许以若干微米的值进行调节。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部件8经由至少一个具有沿轴向的可变厚度的其他调节级50固定在结构3上。所述其他调节级50的组成优选地与第一调节级5的组成类似,并包括:一方面,设置有可通过工具进行驱动的枢转驱动装置70的第三部件60,该第三部件60与第二部件8成一体并包括与第二接触面18相对的第三接触面160 ;另一方面,承载与第三接触面160配合的第四接触面180的第四部件80,该第四部件80直接地或者经由至少一个其他调节级固定在结构3上。图6和7示出了包括两个调节级5和50的这种类型的组件,所述两个调节级具有操作者可以在同一侧接近的同心调节装置7和70。
[0049]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种类型的装置I的已装备的壳体20。该壳体20优选地包括这种类型的壳体10,该壳体10容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调节级5,其中,第二部件8与壳体10一体固定,并且弹性返回装置9被支承在壳体10内部。已装备的壳体20形成一个完整的小厚度的测微调节装置,其易于容纳在结构3的孔或沉孔中。该壳体20形成特定的凸圆形部件(cabochon),其集成了轴承4以及径向引导、轴向支承和减震中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并且具有在几乎不大于传统的凸圆形部件的类似尺寸空间内提供轴向调节的优点。当然,壳体10可以包括用于在光滑孔中组装和被支承在机板或夹板的面上的外肩部。在组装到结构的沉孔中的情况下,壳体10可以具有圆柱形的外直径,并且通过手表制造者已知的任何方法被驱动或固定就位。
[005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钟表机芯100,其包括至少一个承载至少一个轮副2的结构3。通过测微调节装置I或通过所述已装备的壳体20,所述至少一个轮副2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结构3的轴向间隙是可调节的。
[0051]在图9示出的实施例中,机芯100包括结构3,该结构3包括用于接纳至少一个没有内和外螺纹的第一调节级5的沉孔30。调节级5的第一部件6和第二部件8被引导到沉孔30的孔32中,第二部件8直接固定到结构3上,并且弹性返回装置9被支承在沉孔30的底部31上。在如图所示的一个特定实施例中,第二部件8包括轴环81,该轴环81与包含在沉孔30中的肩部33 —体固定。
[0052]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至少一个这种机芯100的钟表200。
[0053]使用具有不同调节范围的已装备壳体允许同样尺寸的外部空间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壳体(具有窄的或者非常宽的调节范围)。第一和第二部件以及壳体能够通过微注塑或者“MEMS”型工艺制成,并且不需要任何机加工,而形成弹性返回装置的弹簧有利地通过冲压形成和裁出。所需的唯一机加工是对用于接纳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的机加工。
[0054]简而言之,本发明实现了以下目的:高灵敏度、可以由普通钟表制造人员容易地进行调节、紧凑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本发明可以容易地改变现有的机芯,即,简单地通过在机板或夹板中机加工孔或沉孔,以结合轴向间隙调节功能并实现改进的精密时计性能和从而改善包含所述机芯的钟表。
【权利要求】
1.一种钟表机芯(100),包括承载至少一个轮副(2)的至少一个结构(3),其中,能够借助于测微轴向间隙调节装置(I)或者借助于装备好的壳体(20)对所述至少一个轮副(2)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结构(3)沿枢转轴线(D)的轴向间隙进行调节,其中,所述调节装置(I)包括所述轮副(2)的至少一个枢轴轴承(4),所述至少一个轴承(4)沿所述轴线(D)的轴向方向限定了用于所述轮副(2)的至少一个轴向止动件,所述调节装置(I)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沿所述轴向方向的可变厚度的平滑的第一调节级(5),所述第一调节级(5)包括第一部件(6)和第二部件(8),所述第一部件(6)设置有能够通过工具进行驱动且承载所述轴承(4)的枢转驱动装置(7),并且所述第一部件¢)由至少一个弹性返回装置(9)推动到所述第二部件(8)上,所述第二部件(8)直接地或者通过至少一个壳体(10)固定在所述结构(3)上,其中,所述弹性返回装置(9)直接地或者经由至少一个壳体(10)被支承在所述结构(3)上;所述装备好的壳体(20)包括所述调节装置(I)并包括容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调节级(5)的所述壳体(10),其中,所述第二部件(8)与所述壳体(10) —体固定,并且所述弹性返回装置(9)被支承在所述壳体(10)内部,所述机芯(100)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结构(3)包括用于接纳至少一个平滑的所述第一调节级(5)的沉孔(30),其中,所述第一部件(6)和所述第二部件(8)被引导到所述沉孔(30)的孔(32)中,所述第二部件(8)直接固定到所述结构(3)上,并且所述弹性返回装置(9)被支承在所述沉孔(30)的底部(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机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返回装置(9)经由至少一个所述壳体(10)被支承在所述结构(3)上,并且所述第二部件(8)在沿所述轴向方向的固定位置和固定的角位置被固定在所述壳体(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钟表机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返回装置(9)包括用于标示所述弹性返回装置相对于所述壳体(10)的角度位置的第一标示装置(91),所述壳体(10)包括互补的第一标示装置(11),所述弹性返回装置(9)还包括用于所述弹性返回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出)的角度定位的第二标示装置(9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机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6)包括根据角位置沿所述轴向方向渐进的第一接触面(16),所述第二部件(8)包括根据角位置沿所述轴向方向渐进的第二接触面(18),在所述弹性返回装置(9)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接触面(18)与所述第一接触面(16)接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钟表机芯(100),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接触面(16)或所述第二接触面(18)包括至少一个环形螺旋凸轮路径,所述凸轮路径在所述第一接触面或所述第二接触面的整个宽度上与每条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的径向线均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钟表机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16)和所述第二接触面(18)都包括至少一个环形螺旋凸轮路径,所述凸轮路径在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整个宽度上与每条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的径向线均相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钟表机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16)和所述第二接触面(18)均包括相同数量的凸轮路径,所述凸轮路径具有相同的角幅值并具有相同的凸轮节距,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面(16)和所述第二接触面(18)以互补轮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机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8)经由至少一个具有沿所述轴向方向的可变厚度的平滑的其他调节级(50)固定在所述结构(3)上,所述其他调节级(50)包括第三部件¢0)和第四部件(80),其中,所述第三部件¢0)设置有可通过工具进行驱动的枢转驱动装置(70),所述第三部件¢0)与所述第二部件(8)成一体并包括与所述第二接触面(18)相对的第三接触面(160);所述第三部件¢0)由至少一个所述弹性返回装置(9)推到所述第四部件(80)上,所述第四部件(80)承载与所述第三接触面(160)配合的第四接触面(180),所述第四部件(80)直接地或者经由至少一个其他调节级固定在所述结构(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机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8)包括轴环(81),所述轴环(81)与包含在所述沉孔(30)中的肩部(33) —体固定。
10.一种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机芯(100)的钟表(200)。
【文档编号】G04B35/00GK104281044SQ201410327826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0日
【发明者】O·勒贝特兹, B·怀斯博得 申请人: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