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芯以及电子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4938发布日期:2020-03-31 11:42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机芯以及电子钟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针位置检测机构的机芯以及电子钟表。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一种通过轮系的重组来实现被称为下三眼、纵三眼、瑞士颜(即三眼平均分布于表盘上)的三个种类的小针配置的钟表。

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已知一种设置了对指针的位置进行检测的针位置检测机构的钟表。

但是,关于在专利文献1这样的钟表中设置专利文献2这样的针位置检测机构的情况下的配置,并未进行过研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36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89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机芯具备:指针轮,其安装有指针;电机,其对所述指针轮进行驱动;检测轮系,其被用于所述指针的位置的检测;主夹板,其上配置有所述指针轮、所述电机、以及所述检测轮系,且被构成为能够将所述指针轮选择性地配置在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并且,在所述指针轮被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检测轮系均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机芯中,所述主夹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处设置有对所述指针轮的指针轴进行支承的孔。

在本公开的机芯中,所述主夹板被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配置第一驱动轮系和第二驱动轮系,所述第一驱动轮系对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指针轮进行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轮系对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指针轮进行驱动,所述检测轮系以与所述第一驱动轮系或者所述第二驱动轮系联动的方式而被驱动。

在本公开的机芯中,所述检测轮系具有齿轮,所述第二驱动轮系由包括所述检测轮系的所述齿轮在内的多个齿轮构成。

在本公开的机芯中,所述电机具有转子小齿轮,所述主夹板被构成为,能够配置驱动轮系,所述驱动轮系具有与所述转子小齿轮啮合的第一过轮和与所述第一过轮啮合的第二过轮并且对所述指针轮进行驱动,所述检测轮系被构成为,包括与所述第一过轮啮合并且与所述第二过轮不同的第一检测轮。

本公开的电子钟表具备:指针;指针轮,其安装有所述指针;电机,其对所述指针轮进行驱动;检测轮系,其被用于所述指针的位置的检测;主夹板,其上配置有所述指针轮、所述电机、以及所述检测轮系,并能够将所述指针轮选择性地配置在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并且,在所述指针轮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检测轮系均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电子钟表的主视图。

图2为沿着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所述第一电子钟表的机芯的外侧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所述第一电子钟表的机芯的里侧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所述第一电子钟表的机芯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表示对所述第一电子钟表的模式针进行驱动的轮系以及针位置检测用的轮系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所述电子钟表的控制装置、电机、轮系、针位置检测装置的组合的框图。

图8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电子钟表的主视图。

图9为表示所述第二电子钟表的机芯的外侧的俯视图。

图10为表示所述第二电子钟表的机芯的里侧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机芯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1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机芯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子钟表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为具备三个小窗770、780、790的多功能钟表。利用图1~图3来对该电子钟表1的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与表盘50垂直的方向即表镜侧或者后盖侧观察电子钟表1时的情况称为俯视观察。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被构成为,对来自以预定的轨道而在地球的上空进行环绕的多个gps卫星或者准天顶卫星等位置信息卫星的卫星信号进行接收以取得卫星时间信息,并且能够对内部时间信息进行修正。并且,作为卫星信号的接收处理,电子钟表1除了具备手动接收之外,还具备自动接收,所述手动接收通过用户对按钮进行操作而开始接收,所述自动接收在满足预定的条件时自动地开始接收。

如图1~图3所示,电子钟表1具备对表盘50、机芯20、平面天线40、二次电池24等进行收纳的外装壳体10。此外,电子钟表1具备外部操作用的表冠6、三个按钮7a、7b、7c和被连接在外装壳体10上的表带。

表盘50通过聚碳酸酯等非导电性部件而被形成为圆板状。在表盘50的平面中心o处配置有贯穿表盘50而设置的指针轴4,在该指针轴4上安装有指针3。如图2所示,指针轴4具备秒针轴4b、分针轴4c、时针轴4d。在秒针轴4b上安装有秒针3b、在分针轴4c上安装有分针3c、在时针轴4d上安装有时针3d。

表盘50具有三个小窗。即,如图1所示,相对于表盘50的设置有指针轴4的平面中心o,而在3点钟方向设置有圆形的第一小窗770和指针771、在9点钟方向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小窗780和指针781、在6点钟方向设置有圆形的第三小窗790和指针791、792。

此外,相对于表盘50的平面中心o,而在4点钟与5点钟之间的方向、也就是4点半的方向设置有矩形的日历窗51。也如图2所示,在表盘50的背面侧设置有日期轮55,能够从日历窗51对日期轮55进行目视确认。并且,在表盘50上还形成有供指针轴4插穿的贯穿孔53和供指针771、781、791、792的指针轴5b、5c、5d插穿的省略图示的贯穿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小窗770的指针771为指示星期的星期针,第二小窗780的指针781为指示除了时间以外的各种信息的模式针(功能针)。第三小窗790的指针791、792为指示本国时间或当地时间的小钟表用的时针以及分针。

这些秒针3b、分针3c、时针3d、指针771、781、791、792以及日期轮55经由后述的电机以及轮系而被驱动。

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由作为模式针的指针781指示的第二小窗780中,显示有对表示二次电池24的剩余量的电量指示器、夏令时的设定模式、关闭无线通信的机内模式、gps卫星信号的接收模式等各个模式的设定进行指示的刻度。

电子钟表的外装结构

如图1~图3所示,电子钟表1具备对后述的机芯20等进行收纳的外装壳体10。另外,图2为沿着连接表盘50的7点钟位置、表盘50的平面中心o、12点钟位置而成的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图3为从后盖侧对机芯20的主要部分进行观察时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外装壳体10具备壳主体11、后盖12以及表镜31。壳主体11具备圆筒状的壳体13和被设置于壳体13的表面侧的表圈14。

在壳主体11的背面侧设置有用于将壳主体11的背面侧的开口封闭的圆板状的后盖12。后盖12通过螺旋结构而与壳主体11的壳体13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壳体13和后盖12以分体的方式而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壳体13以及后盖12也可以是被一体化的单体式(one-piece)壳体。

在壳体13、表圈14、后盖12中使用有sus(不锈钢)、钛合金、铝、bs(黄铜)等金属材料。

电子钟表的内部结构

接下来,对被内置于电子钟表1的外装壳体10内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外装壳体10内,除了表盘50以外,还收纳有机芯20、平面天线(贴片天线)40、日期轮55、表盘环32等。

另外,在以下的机芯20的说明中,将主夹板21的后盖侧作为外侧,将主夹板21的表盘侧作为里侧来进行说明。

机芯20具备主夹板21、省略图示的轮系夹板、被主夹板21以及轮系夹板支承的驱动体22、电路基板23、二次电池24、太阳能电池板25、光传感器用电路基板26。

主夹板21是通过塑料等非导电性部件而形成的。主夹板21具备对驱动体22进行收纳的驱动体收纳部21a、配置有日期轮55的日期轮配置部21b、对平面天线40进行收纳的天线收纳部21c。日期轮配置部21b由被形成于主夹板21的里侧的环状的凹槽部构成。

驱动体收纳部21a以及天线收纳部21c被设置于主夹板21的外侧。由于天线收纳部21c的平面位置为表盘50的12点钟位置,因此如图3所示,平面天线40被配置在12点钟位置。具体而言,平面天线40被配置在指针3的指针轴4与壳主体11之间,且在从表盘50的大致11点钟位置到大致1点钟位置的范围内。因此,如图3所示,在设定了从表盘50的平面中心o朝向12点钟方向的12点钟假想线l0的情况下,平面天线40的至少一部分与12点钟假想线l0在俯视观察时重叠。具体而言,平面天线40的平面中心与12点钟假想线l0在俯视观察时重叠。另外,图3的说明中的在俯视观察时是指,从外侧也就是后盖12侧对机芯20进行观察时的状态。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俯视观察时对配置于表盘50的平面中心o的指针轴4和表盘50的12点钟位置进行连接的线设为上述的12点钟假想线l0,以下,将连接指针轴4与1点钟~11点钟位置的各条线设为1点钟假想线l1、2点钟假想线l2、3点钟假想线l3、4点钟假想线l4、5点钟假想线l5、6点钟假想线l6、7点钟假想线l7、8点钟假想线l8、9点钟假想线l9、10点钟假想线l10、11点钟假想线l11。

当通过3点钟假想线l3以及9点钟假想线l9而将俯视观察时与表盘50重叠的区域划分为两个区域时,二次电池24被配置在表盘50的包括6点钟位置在内的区域内。具体而言,在俯视观察时,二次电池24被配置在6点钟假想线l6与8点钟假想线l8之间的区域,即与7点钟假想线l7重叠的位置。

驱动体22被收纳在主夹板21的驱动体收纳部21a中,且对秒针3b、分针3c、时针3d、指针771、781、791、792以及日期轮55进行驱动。

如图3所示,驱动体22具有驱动秒针3b的第一电机101以及第一轮系110、驱动分针3c的第二电机102以及第二轮系120、驱动时针3d的第三电机103以及第三轮系130。

此外,驱动体22具有驱动指针791、792的第四电机104以及第四轮系140、驱动指针771的第五电机105以及第五轮系150、驱动指针781的第六电机106以及第六轮系160。因此,通过第六电机106以及第六轮系160而构成对作为功能针的指针781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

另外,虽然日期轮55也可以由另行组入的专用的电机来驱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除了对指针781的第六电机106以及第六轮系160进行驱动之外还设置后述的具有日内瓦驱动机构(genevadrive)的日期轮轮系170从而构成为,在指针781转动预定周、例如六周时,能够使日期轮55移动一天的量。此外,作为指针781的针位置检测用而设置有与第六轮系160联动的针位置检测轮系180。

各个电机101~106为钟表用的步进电机,且仅第四电机104为具有两个线圈的双线圈的步进电机。

如图2所示,电路基板23安装有所述电机101~106及构成控制装置60的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等,且被配置在主夹板21的后盖侧,并通过螺钉等而被安装在主夹板21上。

太阳能电池板25被配置在表盘50的里面上,并且为对穿过表盘50而入射的光进行接收从而进行发电的一般的部件。另外,为了在不设置升压电路的情况下确保发电电压,优选为分割成多个、例如6~8个单电池,且将各个单电池串联连接。由该太阳能电池板25所发电的电力经由电路基板23而被充电到二次电池24中。

如图2所示,光传感器用电路基板26被配置在太阳能电池板25与主夹板21之间。光传感器用电路基板26安装有后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210、220、230、240的发光元件211、221、231、241。

电机的配置

如图3所示,在俯视观察时,第一电机101被配置在与4点钟假想线l4重叠的位置,且被配置在切换装置700的柄轴701与指针轴4之间。

在俯视观察时,第二电机102被配置在与8点钟假想线l8重叠的位置,且被配置在二次电池24与平面天线40之间。

在俯视观察时,第三电机103被配置在切换装置700的柄轴701与平面天线40之间,更具体而言,被配置在2点钟假想线l2与平面天线40之间。在俯视观察时,该第三电机103的一部分与1点钟假想线l1重叠配置。

在俯视观察时,第四电机104被配置在二次电池24与切换装置700的柄轴701之间,且被配置在与5点钟假想线l5以及6点钟假想线l6重叠的位置。

在俯视观察时,第五电机105被配置在一部分与2点钟假想线l2重叠的位置,且被配置在切换装置700的柄轴701与第三电机103之间。

在俯视观察时,第六电机106被配置在一部分与10点钟假想线l10重叠的位置,且第六电机106的转子和线圈被配合在9点钟假想线l9与10点钟假想线l10之间。

因此,在俯视观察时,电机101~106被配置在与平面天线40、二次电池24、柄轴701不重叠的位置。

此外,如图4所示,安装有指针771的指针轴5b、安装有指针781的指针轴5c和安装有指针791、792的指针轴5d分别被配置在日期轮55的内周侧。

如图3所示,第一轮系110具备与第一电机101的转子小齿轮啮合的秒过轮111、与秒过轮111的小齿轮啮合的秒轮112、与秒过轮111的小齿轮啮合的秒检测轮113。在秒轮112的秒针轴4b上安装有秒针3b。

在秒过轮111以及秒检测轮113上形成供后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210进行检测的针位置检测用的孔。另外,在第二轮系120、第三轮系130、针位置检测轮系180上也设置具有位置检测用的孔的齿轮,并且根据该孔的位置而设置针位置检测装置220、230、240。

第二轮系120具备与第二电机102的转子小齿轮啮合的第五轮121、与第五轮121的小齿轮啮合的第三轮122、以及与第三轮122的小齿轮啮合的第二轮123。第二轮123以与秒轮112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在第二轮123的分针轴4c上安装有分针3c。

第三轮系130具备与第三电机103的转子小齿轮啮合的小时第一过轮131、与小时第一过轮131啮合的小时第二过轮132、与小时第二过轮132啮合的小时第三过轮133、与小时第三过轮133的小齿轮啮合的小时第四过轮134、与小时第四过轮134的小齿轮啮合的小时第五过轮135、与小时第五过轮135的小齿轮啮合的时针轮136。时针轮136以与秒轮112、第二轮123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时针轮136的时针轴4d上安装有时针3d。

此外,如图4所示,在小时第五过轮135的小齿轮上啮合有被配置于主夹板21的里侧的小时检测轮137。

第四轮系140为对本国时间(ht:hometime)用的指针791、792进行驱动的轮系,并且如图3所示,具备与第四电机104的转子小齿轮啮合的ht过轮141、与ht过轮141的小齿轮啮合的ht分轮142、与ht分轮142的小齿轮啮合的ht跨轮143、以及如图4所示与ht跨轮143的小齿轮143a啮合的ht时针轮144。在俯视观察时,ht时针轮144与ht分轮142重叠,且被配置在主夹板21的里侧。

在ht分轮142上安装有作为ht用的分针的指针791,且在ht时针轮144上安装有作为ht用的时针的指针792。

即,第四电机104对被安装在相对于指针轴4而被设置于6点钟方向的指针轴5d上的指针791、792进行驱动。

第五轮系150为对被设置于3点钟位置且指示星期的作为星期针的指针771进行驱动的轮系,并且如图3、图4所示而具备与第五电机105的转子小齿轮啮合的小星期第一过轮151、与小星期第一过轮151的小齿轮啮合的小星期第二过轮152、与小星期第二过轮152的小齿轮152a啮合的小星期轮153。小星期轮153被配置在主夹板21的里侧,且在小星期轮153的指针轴5b上安装有指针771。另外,由于小时检测轮137和小星期轮153的高度位置不同,因此没有啮合。

在电子钟表1中,小星期轮153在俯视观察时被配置在与3点钟假想线l3重叠的位置。具体而言,被配置在如下位置,即,对小星期轮153的指针轴5b的轴位置和指针轴4进行连接的线与3点钟假想线l3的交叉角度成为约4~8度例、如约6度的位置。

第六轮系160为对被设置在9点钟位置且对模式信息等进行指示的作为模式针(功能针)的指针781进行驱动的轮系,并且也如图3、图6所示而具备与第六电机106的转子小齿轮106a啮合的mi第一过轮161、与mi第一过轮161啮合的mi第二过轮162、与mi第二过轮162的小齿轮啮合的mi轮163。在mi轮163的指针轴5c上安装有指针781。

如图3所示,在电子钟表1中,mi第二过轮162以及mi轮163在俯视观察时被配置在与9点钟假想线l9重叠的位置。具体而言,被配置在如下位置,即,对mi轮163的指针轴5c的轴位置和指针轴4进行连接的线与9点钟假想线l9的交叉角度约4~8度、例如约6度的位置。

日期轮轮系

接下来,利用图3~图6而对与指针781联动、更具体而言与对指针781进行驱动的第六轮系160联动且对日期轮55进行驱动的日期轮轮系170进行说明。如上文所述,图3为从后盖侧对机芯20的主要部分进行观察时的俯视图。图4为从表盘侧对机芯20进行观察时的俯视图。图5为表示机芯2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表示电子钟表1的对指针(模式针)781进行驱动的第六轮系160以及针位置检测轮系180的俯视图。

如图3~图6所示,日期轮轮系170具备日历第一过轮171、日历第二过轮172、日历第三过轮173、以及日历驱动轮174。日历第一过轮171与mi轮163啮合,且其旋转轴以贯穿主夹板21的方式而被设置。被设置于日历第一过轮171的旋转轴上的小齿轮171a露出于主夹板21的表盘侧。

日历第二过轮172以及日历第三过轮173被配置在主夹板21与表盘50之间。日历第二过轮172与日历第一过轮171的小齿轮171a啮合,日历第三过轮173与日历第二过轮172的小齿轮啮合。

如图4、图5所示,日历第三过轮173以隔着旋转轴的方式而形成有一对驱动齿173a。各个驱动齿173a的基端部分形成有一对槽部。在日历第三过轮173的外周面上,除了驱动齿173a以及所述槽部以外的部分被设为圆弧状的限制面173c。

日历驱动轮174沿着圆周方向而均等间隔地具备多个齿174a。本实施方式的日历驱动轮174具备7个齿174a。齿174a与所述驱动齿173a啮合。另外,齿174a与日期轮55的内齿轮551啮合。因此,日历第三过轮173每旋转180°则使日历驱动轮174旋转两个齿的量(360°×2/7),从而使日期轮55旋转。此外,在驱动齿173a与日历驱动轮174的齿174a不啮合的情况下,日历驱动轮174的两个齿174a与日历第三过轮173的限制面173c抵接,从而限制日历驱动轮174即日期轮55的旋转。因此,在日期轮轮系170中,通过日历第三过轮173和日历驱动轮174而构成所谓的日内瓦驱动机构。

针位置检测轮系

接下来,对与第六轮系160联动而进行旋转的针位置检测轮系180进行说明。

如图3、图5、图6所示,针位置检测轮系180具备与mi第一过轮161啮合的第一检测轮181、与第一检测轮181的小齿轮啮合的第二检测轮182、以及与第二检测轮182的小齿轮啮合的第三检测轮183这三个齿轮。因此,当通过第六电机106而使mi第一过轮161旋转时,第一检测轮181、第二检测轮182、第三检测轮183依次被减速旋转。这些各个检测轮181、182、183分别形成有贯穿孔181a、182a、183a,并且被配置为,各个贯穿孔181a、182a、183a在俯视观察时于第三检测轮183进行一次旋转的期间内的一个部位处重叠。另外,由于mi第二过轮162以及第一检测轮181共同与mi第一过轮161啮合,因此由相同的齿轮构成,且如在后述的电子钟表1b中说明的那样被构成为,也能够将mi轮163b与第一检测轮181的小齿轮啮合。

日历定位片

日期轮55通过日历定位片57而被限制。如图4所示,日历定位片57具备:基部571,其旋转自如地被安装在形成于主夹板21上的轴上;臂部572,其从基部571伸出;卡合部573,其被设置于臂部572的顶端且与内齿轮551卡合;引导部574,其从基部571起沿着日历第三过轮173的外周而延长。

臂部572具有弹性,并且被构成为,能够通过卡合部573与内齿轮551卡合而发生挠曲,并通过与该挠曲相对应的弹力而将卡合部573按压在内齿轮551上。

引导部574具备与日历第三过轮173对置的圆弧面。如图4所示,该圆弧面被构成为能够对日历第三过轮173的驱动齿173a进行引导。

在此,在指针781实施模式显示的指示器显示范围内,日历第三过轮173的驱动齿173a在与引导部574的圆弧面持续抵接的范围内进行移动。因此,由于引导部574的位置被驱动齿173a限制,因此日历定位片57被维持在卡合部573与内齿轮551卡合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驱动齿173a从与圆弧面抵接的日历定位片有效范围脱离的情况下,引导部574与日历第三过轮173的限制面173c分离。因此,日历定位片57能够向使引导部574接近限制面173c的方向进行旋转。因此,日历定位片57的卡合部573成为与内齿轮551脱离的状态。因此,在日历驱动轮174使日期轮55旋转时,由日历定位片57实现的日期轮55的限制被解除,从而能够降低使日期轮55进行旋转的转矩。

针位置检测装置

如上文所述,在电子钟表1中设置有四个针位置检测装置210、220、230、240。如图4以及图5所示,针位置检测装置210具备被设置于光传感器用电路基板26上的发光元件211和被设置于电路基板23上的受光元件212。针位置检测装置220具备被设置于光传感器用电路基板26上的发光元件221和被设置于电路基板23上的受光元件222。针位置检测装置230具备被设置于光传感器用电路基板26上的发光元件231和被设置于电路基板23上的受光元件232。针位置检测装置240具备被安装于光传感器用电路基板26上的发光元件241和被安装于电路基板23上的受光元件242。

切换装置

切换装置700为与表冠6的操作联动而进行动作的装置,且如图3所示,其为除了安装有表冠6的柄轴701之外,还具备拉档、锁杆、止逆弹簧、开关杆、拉档夹板、开关接点弹簧体、开关接点弹簧、开关轮等一般的切换机构。

如图3、图4所示,在俯视观察时,柄轴701在机芯20中被设置在表盘50的3点钟位置。此外,除了柄轴701之外还包括拉档等的切换装置700以沿着表盘50的外周而从3点钟假想线l3跨越到4点钟假想线l4的方式而配置。

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主夹板21的外侧除了上述的结构之外,还配置有电路夹板、耐磁板、天线压板、轮系夹板等。

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主夹板21的里侧除了上述的结构之外,还配置有时针轮压板、耐磁板、日期轮压板等。由于一直以来一直使用这些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控制装置

接下来,对电子钟表1的控制装置60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电子钟表1的控制装置60、电机、轮系、针位置检测装置的组合的框图。

控制装置60由被安装于电路基板23上的ic等构成,且实施电子钟表1的各种控制。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60控制第一电机101至第六电机106的驱动。另外,控制装置60对针位置检测装置210、220、230、240的驱动进行控制并执行针位置检测处理。

功能针的针位置检测装置

接下来,对检测模式针的指针781的针位置的针位置检测装置24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通过穿过与对指针781进行驱动的第六轮系160联动而进行旋转的针位置检测轮系180的贯穿孔181a、182a、183a,由被设置于电路基板23上的感光元件242而对来自被设置于光传感器用电路基板26上的发光元件241的光进行接收,从而使针位置检测装置240对针位置检测轮系180也就是被第六轮系160驱动的指针781的位置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日历第三过轮173的一方的驱动齿173a在引导部574与日历驱动轮174之间被配置的位置被设为针位置检测位置。具体而言,如下文所述,被设定为在将基准位置设为0的电机步数上+120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电机106以及第六轮系160被设定为,在将第六电机106驱动一步时,mi轮163以及指针781移动6°。因此,在将第六电机106驱动六十步时,mi轮163以及指针781旋转360°(1周)。

此外,针位置检测轮系180的第二检测轮182由与mi轮163相同的齿轮构成,且在将第六电机106驱动了六十步时,第二检测轮182与mi轮163同样地旋转360°(1周)。因此,第一检测轮181以及第二检测轮182的贯穿孔181a、182a在每当对第六电机106驱动六十步时重叠一次。

第三检测轮183的贯穿孔183a被设定为,在将第六电机106驱动了六十的倍数的步数时,与所述各个贯穿孔181a、182a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针位置检测轮系180被设定为,当第六电机106驱动三百六十步时,第三检测轮183旋转一周(360°移动)。因此,各个检测轮181、182、183的各个贯穿孔181a、182a、183a发生重叠则是对第六电机106驱动了作为六十的倍数的三百六十步的期间内的一步。因此,指针781始终在相同的位置被检测出。另外,在将第六电机106驱动三百六十步时,指针781旋转六周。

此外,在将第六电机106驱动三百六十步时,日历第三过轮173旋转180°。此时,日历驱动轮174通过日历第三过轮173的驱动齿173a而旋转2个齿的量(360°×2/7)。日期轮55的内齿轮具备62个齿,当日历驱动轮174旋转2个齿的量时,日期轮55也移动2个齿的量也就是1天的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指针781的基准位置被设定在,指针781对电量指示器的“f”位置进行指示的位置,即,如图1所示e而在第二小窗780中指示9点钟方向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指针781对各个模式的信息进行显示的指示器显示范围是将基准位置设为0且由电机步数来表示的,则该范围大致为-30~+30的范围、也就是指针781旋转-180°~+180°的大约1周(360°)的范围。此时,日历第三过轮173的旋转的角度约为30°,如图4所示,驱动齿173a在与引导部574的圆弧面抵接从而被引导的范围内进行移动。因此,日历定位片57的引导部574与驱动齿173a抵接且卡合部573与内齿轮551卡合,从而使日历定位片57变为有效。

若日历定位片57有效发挥功能的范围(日历定位片有效范围)是由电机步数来表示的,则该范围约为-60~+60的范围,且日历第三过轮173旋转的角度约为60°。即,被设定为,在日历第三过轮173旋转约60°的范围内,驱动齿173a与引导部574抵接。

并且,若驱动齿173a使日历驱动轮174旋转从而使日期轮55快进的日期快进的范围是由电机步数来表示的,则该范围约为+150~+240的范围。另外,在指针781或轮系的状态中,由于+180与-180相同,因此若通过从+180至-180连续的范围来表示,则由+180~-120的范围来显示。

针位置检测位置处于日历定位片57的有效范围外并且被设定在日期快进范围外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步数被设定为在+120的位置。

指针(功能针)的针位置检测处理

对作为功能针的指针781的定期的针位置检测处理进行说明。

对指针781进行驱动的轮系兼用为日期快进轮系,若使日期轮55移动一天的量,则将对指针781进行驱动的第六轮系160以及与第六轮系160联动的针位置检测轮系180驱动一个周期的量。因此,在日期快进时,控制装置60在使第六电机106每步进一次则向前快进一天的同时,使发光元件241发光并对是否由受光元件242接收到了光进行确认,从而执行针位置检测处理。根据其结果,控制装置60能够检测出指针781的基准位置。

秒针、分针、时针的定时的针位置检测

秒针3b、分针3c、时针3d的定时的针位置检测处理是在各个指针移动至针位置检测位置即12点钟位置的0时0分0秒或者12点钟0分0秒的时刻实施的。另外,秒针3b、分针3c、时针3d的定时的针位置检测处理并不限定于1天实施2次,也可以1天1次,即在0时0分0秒或者12点钟0分0秒的任意一个时刻来实施。

秒针3b、分针3c、时针3d的针位置检测处理只要以与现有技术同样的方式来实施即可。例如,控制装置60最初对针位置检测装置210进行控制而实施秒针3b的针位置检测,接下来,对针位置检测装置220进行控制而实施分针3c的针位置检测,最后对针位置检测装置230进行控制而实施时针3d的针位置检测。

此外,控制装置60在除了秒针3b、分针3c、时针3d之外还实施作为模式针的指针781的针位置检测的情况下,只要在实施了秒针3b、分针3c、时针3d的针位置检测之后,对针位置检测装置240进行控制而实施上述的指针781的针位置检测即可。如此,通过依次实施各个针位置检测,从而能够抑制消耗电流的暂时性的增加。

系统重置时的针位置检测

在系统重置时,存储各个指针的位置的针位置计数器的值也被重置,从而使控制装置60无法掌握当前的指针的位置。因此,控制装置60依次执行秒针3b、分针3c、时针3d、指针781的各个针位置检测处理。

由控制装置60执行的秒针3b、分针3c、时针3d的针位置检测处理与一直以来所实施的处理相同。即,控制装置60使对各个指针进行驱动的电机101~103没步进一步则使各个指针运动一下,并通过对针位置检测装置210~230进行控制而执行针位置检测处理。

此外,控制装置60与所述定期的针位置检测处理同样地,在将指针781向一个方向驱动一个周期的量的同时,执行针位置检测处理。

之后,控制装置60基于通过卫星信号的接收处理而取得的时间信息,而对各个电机101~106进行驱动,并通过各个指针和日期轮55来指示当前时间。此外,在通过按钮7a~7c或表冠6的操作来实施手动修正操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0根据修正操作而使各个指针或日期轮55进行移动从而对时间指示进行修正。

基准位置对准时的针位置检测

在用户确认了指针781的指示位置的偏移的情况下,电子钟表1还具备如下功能,即,在通过对表冠6或按钮7a进行操作而具有了对指针781的基准位置对准进行指示的输入的情况下,执行针位置检测处理。由于此时的针位置检测处理为与系统重置时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

第二电子钟表

接下来,参照图8~图10,对相对于电子钟表1而改变了第一小窗770以及第二小窗780的平面位置的电子钟表1b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电子钟表1b使第一小窗770的指针771的指针轴5b的位置与电子钟表1相比而向2点钟侧移动,并使第二小窗780的指针781的指针轴5c的位置与电子钟表1相比而向10点钟侧移动。

为了实现上述的指针轴5b、5c的位置,如图9、图10所示,在电子钟表1b的机芯20b中的第五电机105的第五轮系150b中,小星期第一过轮151、小星期第二过轮152被配置在与电子钟表1相同的位置。另一方面,小星期轮153被配置在小星期第二过轮152的2点钟假想线l2侧的位置。

此外,在电子钟表1b中的第六电机106的第六轮系160b中,mi第一过轮161b由与第六轮系160的mi第一过轮161相同的齿轮构成,且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mi第二过轮162b兼用为第一检测轮181。mi轮163b为与第六轮系160的mi轮163相同的齿轮,且与mi第一过轮161b相比而被配置在10点钟假想线l10侧的位置。即,在电子钟表1b中,第六轮系160b被构成为,具备mi第一过轮161b、兼用为第一检测轮181的mi第二过轮162b、以及mi轮163b。

因此,对第五轮系150、150b、第六轮系160、160b的各个齿轮进行轴支承的主夹板21以及轮系夹板被构成为,能够在两个种类的电子钟表1、1b共同的位置处选择性地配置小星期轮153、mi第二过轮162、mi轮163、163b。即,在主夹板21上预先形成对第五轮系150、150b、第六轮系160、160b的各个齿轮的指针轴进行支承的孔。如图3、图6、图9所示,选择性地配置第六轮系160的mi第二过轮162和mi轮163、以及第六轮系160b的mi轮163b。因此,在主夹板21上形成有对mi第二过轮162、mi轮163进行支承的孔251、252和对mi轮163b进行支承的孔253。因此,孔253是对第六轮系160b的作为指针轮的mi轮163b的指针轴进行支承的孔,孔252是对第六轮系160的作为指针轮的mi轮163的指针轴进行支承的孔。

此外,如图6所示,在主夹板21上,作为用于使各个齿轮不与主夹板21接触的退避形状而形成有凹部255、256等。此外,在主夹板21上形成有防止各个齿轮的倾斜的未图示的突起。

电子钟表1b的表盘50b使用的是第一小窗770、第二小窗780的位置与电子钟表1的表盘50不同的表盘。并且,在主夹板21的表面侧,供指针轴5b、5c插穿的部件(日期夹板、太阳能板等)上形成有分别能够供指针轴5b、5c插穿的贯穿孔。由于电子钟表1b的其他的结构与电子钟表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将电子钟表1的配置了mi轮163的大致9点钟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将电子钟表1b的配置了mi轮163b的大致10点钟位置设为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由电子钟表1的mi第一过轮161、mi第二过轮162以及mi轮163构成的第六轮系160为本发明的第一驱动轮系。另外,由电子钟表1b中的mi第一过轮161b、兼用为第一检测轮181的mi第二过轮162b以及mi轮163b构成的第六轮系160b为本发明的第二驱动轮系。

在第二电子钟表1b中用于对指针781的位置进行检测的针位置检测轮系180与第一电子钟表1的针位置检测轮系180相同。即,即使在第二电子钟表1b中,针位置检测轮系180也具备第一检测轮181、第二检测轮182、第三检测轮183,并且这些检测轮181~183被配置在与第一电子钟表1相同的位置。因此,与针位置检测轮系180对应的针位置检测装置240也与第一电子钟表1相同。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由于在将安装有指针781的mi轮163配置于大致9点钟位置的电子钟表1和将安装有指针781的mi轮163b配置于大致10点钟位置的电子钟表1b中,对指针781的针位置进行检测的针位置检测轮系180处于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将针位置检测装置240的发光元件241、受光元件242也设定在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安装有发光元件241的光传感器用电路基板26或安装有受光元件242的电路基板23也能够在电子钟表1、1b中共同化,从而能够削减为了制造mi轮163、163b的位置不同的电子钟表1、1b而必需的部件种类,进而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在电子钟表1b中,由于针位置检测轮系180的第一检测轮181兼用为mi第二过轮162b,因此能够减少第六轮系160以及针位置检测轮系180中的齿轮的数量。因此,能够将mi轮163b配置在针位置检测轮系180的附近,从而也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

由于电子钟表1能够通过第六电机106而对作为模式针的指针781、以及日期轮55进行驱动,因此能够达到节省空间化的目的,并且能够实现一种小型的多功能钟表。

此外,即使在因外部干扰的影响而使指针781的位置发生了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针位置检测装置240而对指针781的针位置进行检测。因此,也能够以所检测出的针位置为基准而使指针781返回至基准位置,从而能够通过指针781来指示正确的信息。此外,由于控制装置60能够正确地掌握指针781与日期轮55的位置关系,因此也能够正确地实施日期轮55的移动。

由于在使被相同的第六电机106驱动的日期轮55进行移动的日期快进时实施指针781的针位置检测,因此能够防止用户的便利性下降,并且也能够降低每一天的消耗功率。即,在指针781的针位置检测时,指针781最多旋转6周,当在用户利用电子钟表1的可能性较高的白天进行检测动作时,因用户无法掌握指针781所表示的信息而使便利性下降。与此相对,如果在日期快进时进行检测动作,则由于用户没有利用电子钟表1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能够防止便利性的下降。

并且,由于也在日期快进时也将指针781旋转6周,因此只要在日期快进时也实施针位置检测,就能够将使指针781旋转6周的动作限制为一天一次,从而能够降低每一天的消耗功率。

此外,由于控制装置60定期性实施针位置检测处理,因此能够自动修正指针781的针位置。因此,即使在用户未注意到指针781的位置发生了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指针781始终移动至正常的位置,并且与日期轮55的关系也被保持为正常。因此,指针781能够始终指示正确的信息。

如图6所示,在分别独立地设置对作为模式针的指针781进行驱动的第六轮系160和对指针781的针位置进行检测的针位置检测轮系180的情况下,使针位置检测轮系180的第一检测轮181不与转子小齿轮106a啮合,而与mi第一过轮161啮合。因此,与使mi第一过轮161和第一检测轮181分别跟小齿轮106a啮合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给转子带来的惯性转矩,从而也能够减小用于对转子进行驱动的第六电机106的消耗功率。

由于为了利用针位置检测装置240来对针位置进行检测而设置了与第六轮系160联动的专用的针位置检测轮系180,因此既能够提高针位置检测装置240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也能够提高机芯20中的各个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此外,能够对针位置检测轮系180的检测轮181~183的个数和减速比等进行自由设定。因此,将实施针位置检测时的指针781的最大的转数不设定为所述实施方式的6周而是5周以下或7周以上的方式,也能够通过变更针位置检测轮系180的结构而容易地进行应对。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1以及图12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c、1d进行说明。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c、1d的特征点在于,能够将安装有秒针的指针轮配置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因此,在图11、图12中,仅显示秒电机301、秒针驱动轮系310、310b、秒针位置检测轮系320,而省略其他的结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mi轮163选择性地配置在作为第一位置的大致9点钟位置和作为第二位置的大致10点钟位置,所述mi轮163为,安装有兼用为模式针的指针781的指针轮。与此相对,第二实施方式是能够对如下的两种情况进行选择的方式,所述两种情况为,如图11所示,将安装有秒针的指针轮配置在作为第一位置的表盘的平面中心位置的情况、即由中央秒针构成秒针的情况,以及,如图12所示,将指针轮配置在与作为第二位置的表盘的平面中心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例如自平面中心起而靠10点钟侧的位置的情况、即由小秒针构成秒针的情况。

如图11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电子钟表1c的机芯20c中,具备与秒电机301的转子小齿轮301a啮合的秒第一过轮311、与秒第一过轮311的小齿轮311a啮合的秒第二过轮312、与秒第二过轮312啮合的秒轮313、以及与秒第一过轮311的小齿轮311a啮合的秒检测轮321。而且,在秒轮313的轴上安装有中央秒针。因此,作为第一驱动轮系的秒针驱动轮系310由秒第一过轮311、秒第二过轮312、秒轮313而构成。

此外,秒针位置检测轮系320由秒第一过轮311、秒检测轮321构成。在秒第一过轮311、秒检测轮321上分别形成有贯穿孔311b、321a,且被配置为,在秒检测轮32旋转一周的期间内的一个部位处,各个贯穿孔311b、321a在俯视观察时重叠。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通过与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各个贯穿孔311b、321a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并穿过各个贯穿孔311b、321a而由受光元件对来自发光元件的光进行接收,从而被构成为能够对被秒针位置检测轮系320也就是秒针驱动轮系310驱动的中央秒针的位置进行检测。

如图12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电子钟表1d的机芯20d中,具备与秒电机301的转子小齿轮301a啮合的秒第一过轮311、以及与秒第一过轮311的小齿轮311a啮合的秒检测轮321。在秒检测轮321的轴上安装有小秒针。因此,通过秒第一过轮311、秒检测轮321而构成作为第二驱动轮系的秒针驱动轮系310b以及秒针位置检测轮系320。

在机芯20d中,也与机芯20c同样地在秒第一过轮311、秒检测轮321上形成有贯穿孔311b、321a,并且被配置为,在秒检测轮32旋转一周的期间内的一个部位处,各个贯穿孔311b、321a在俯视观察时重叠。此外,通过与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各个贯穿孔311b、321a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图示省略的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并穿过各个贯穿孔311b、321a而由受光元件对来自发光元件的光进行接收,从而被构成为,能够对被秒针位置检测轮系320也就是秒针驱动轮系310b驱动的小秒针的位置进行检测。如此,在第二电子钟表1d中,第二驱动轮系被设为与检测轮系相同的轮系。

即使在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即,在具备中央秒针的第一电子钟表1c和具备小秒针的第二电子钟表1d中,能够将秒针位置检测轮系320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也能够将利用秒针位置检测轮系320的各个贯穿孔311b、321a的针位置检测装置的发光元件、受光元件设定在相同的位置。因此,安装有发光元件的光传感器用电路基板、或安装有受光元件的电路基板也能够在电子钟表1c、1d中共同化,从而削减用于制造秒针的位置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电子钟表1c、1d所必须的部件种类,进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由于在电子钟表1c中,秒第一过轮311兼用在秒针驱动轮系310、秒针位置检测轮系320中,在第二电子钟表1d中秒第一过轮311以及秒检测轮321兼用在秒针驱动轮系310b、秒针位置检测轮系320中,因此能够减少齿轮的数量。

其他的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改变、改良等都包括在本发明中。

例如,虽然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并未设置能够将指针轴5b配置在大致3点钟位置以及大致2点钟位置的指针771的针位置检测装置,但是在设置了指针771的针位置检测装置的情况下,只需设置与所述针位置检测轮系180同样的、即使在指针轴5b的配置位置为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处的针位置检测轮系即可。尤其是,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1b中,由于能够通过仅变更小星期轮153的组装位置而实现目视位置不同的布局结构,并且能够将小星期第一过轮151、小星期第二过轮152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这些齿轮151、152上形成针位置检测用的贯穿孔,并将在第一驱动轮系以及第二驱动轮系中共同的轮系部分设为检测轮系,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

同样地,即使在以能够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处的方式而设置了指针轴5d的情况下,只要设置有共同的针位置检测轮系即可。

并且,即使在能够对将分针3c或时针3d作为中央针来设置的情况以及设置在小窗中的情况进行选择时,只要设置能够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处的针位置检测轮系即可。

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日期快进时执行了指针781的定期的针位置检测处理,但是例如也可以在上午7点钟或中午12点钟等日期快进时以外的时刻执行。

此外,也可以在用户对按钮7a~7d或表冠6进行操作从而通过手动而实施了日期快进的情况下、或者因时间信息的接收而对日期轮55进行修正时,执行指针781的针位置检测处理。此时,考虑到齿隙的影响,也可以设为在日期轮55被逆转的情况下不实施针位置检测处理,而仅在日期轮55被正转的情况下实施针位置检测处理。

虽然作为与指针781同样由第六电机106驱动的显示部件而列举日期轮55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显示部件是实施基于时间的显示的部件,则可以为其他的部件。例如,能够例示出对本国时间(当地时间)进行显示的小钟表、以24小时而将显示区域设为1周的24时针或者除了日期轮以外的日历轮等。

作为除了日期轮以外的日历轮,也可以为对星期进行显示的星期轮、对月份进行显示的月份轮,对月相进行显示的月相轮。即,作为显示部件,只要为实施基于时间的显示的部件即可,通常为被定期驱动的部件。

虽然第六电机106作为指针781以及日期轮55的驱动用电机而被设置,但是也可以专用于指针781的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指针781最多旋转一周的期间内对针位置进行检测即可,从而也能够减少构成针位置检测轮系180的齿轮的个数。

虽然在所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以具备检测轮系的一部分的齿轮的方式而构成第二驱动轮,或者以具备检测轮系的所有的齿轮的方式而构成第二驱动轮系,但是也可以构成与检测轮系独立的第二驱动轮系。例如,也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日历第一过轮171那样,在第一位置的mi轮163与第二位置的mi轮163的双方能够啮合的位置处配置检测轮系。但是,如所述各个实施方式那样,第二驱动轮系中利用检测轮系的齿轮的方式具有能够减少齿轮的个数且布局变得容易的优点。

符号说明

1、1b、1c、1d…电子钟表;3…指针;4、5b、5c…指针轴;10…外装壳体;20、20b、20c、20d…机芯;21…主夹板;23…电路基板;26…光传感器用电路基板;50、50b…表盘;53…贯穿孔;60…控制装置;106…第六电机;106a…转子小齿轮;160…作为第一驱动轮系的第六轮系;160b…作为第二驱动轮系的第六轮系;161…mi第一过轮;162…mi第二过轮;163…mi轮;180…针位置检测轮系;181…第一检测轮;181a…贯穿孔;182…第二检测轮;182a…贯穿孔;183…第三检测轮;183a…贯穿孔;210、220、230、240…针位置检测装置;211、221、231、241…发光元件;212、222、232、242…受光元件;301…秒电机;301a…转子小齿轮;310…作为第一驱动轮系的秒针驱动轮系;310b…作为第二驱动轮系的秒针驱动轮系;311…秒第一过轮;311a…小齿轮;311b…贯穿孔;312…秒第二过轮;313…秒轮;320…秒针位置检测轮系;321…秒检测轮;321a…贯穿孔;770…第一小窗;771…指针;780…第二小窗;781…指针;790…第三小窗;791…指针;792…指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