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装置及其应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2794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杆装置及其应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ー种连杆装置及其应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
背景技术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一种电子运算的控制系统,它使用可程序存储器以储存指令,执行如逻辑、顺序、计时、计数与演算等功能,并透过数字或模拟输入输出模块,控制各式各样的机械或工作程序。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由于具有使用容易,节省配线人力,设计弹性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エ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其可依不同使用需求将多个不同功能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透过连接接ロ选择性地组合安装在底板及机架,进而组成一可扩充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然而,在组装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于底板吋,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的连接接ロ须对准插入底板对应的连接器,若不小心误触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的连接接ロ,将影响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的电性可靠性,甚至导致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的短路、损坏。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连杆装置及其应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其能方便且准确地进行组装,同时可避免电性误触,进而防止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在安装于底板的过程中短路及发生损坏现象,以提升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的可靠性并降低组装人力成本,已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杆装置及其应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其能方便且准确地进行组装,同时可避免电性误触,进而防止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在安装在底板的过程中短路及发生损坏现象,以提升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的可靠性并降低组装人力成本。本发明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连杆装置,与ー壳体配合,且壳体具有一连接接ロ,连杆装置包括一挡件以及一推杆。挡件轴设在壳体且相对连接接ロ位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当挡件位在第一位置,挡件遮蔽至少部份连接接ロ,当挡件位在第二位置,挡件暴露连接接ロ。推杆滑设在壳体,且推杆抵触挡件。其中,当推杆推动挡件,挡件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
二位置。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ー凹槽,连杆装置容置在凹槽。较佳地,凹槽还具有至少一固定部,固定连杆装置。其中,当挡件位在第二位置,挡件收容在凹槽。在一实施例中,挡件具有一厚度而突出于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连杆装置还包括一弾性件,连接在壳体与推杆之间,当推杆被推动时,推杆抵压弾性件。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组装在一底板,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包括一壳体以及ー连杆装置。壳体具有一连接接ロ。连杆装置包括一挡件及一推杆。挡件轴设在壳体且相对连接接口位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当挡件位在第一位置,挡件遮蔽至少部份连接接口,当挡件位在第二位置,挡件暴露连接接口。推杆滑设在壳体,且推杆抵触挡件。其中,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与底板组装时,底板推动推杆,推杆推动挡件,使挡件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一凹槽,连杆装置容置在凹槽。较佳地,凹槽还具有至少一固定部,固定连杆装置。其中,当挡件位在第二位置,挡件收容在凹槽。在一实施例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通过连接接口与底板组装。在一实施例中,挡件具有一厚度而突出于壳体。在一实施例中,连杆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连接在壳壳体与推杆之间,当推杆被底板推动时,推杆抵压弹性件。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一定位部,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与底板组装时,可编程 逻辑控制单元与底板成一角度使定位部抵触底板,且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以定位部为轴,旋转至靠抵底板。较佳地,推杆穿设定位部,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以定位部为轴,旋转至靠抵底板时,底板推动推杆。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连杆装置及其应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利用直线运动的推杆带动挡件旋转的方式,进行挡件位置的变换,借以开放或不开放其壳体连接接口,达到在短距离的位移内使挡件从遮蔽位置(第一位置)位移至不遮蔽位置(第二位置)的目的,进而避免外物不慎接触连接接口或连接接口的不当安装。同时由于推杆突出壳体外的长度很小,不会对壳体的外观造成影响,除了较美观外也不需改变壳体的包材设计,从而可降低成本。并且,本发明的连杆装置可以是可拆卸式的结构,其边角皆具有圆弧状的设计,以方便组装,且连杆装置整体皆可以是塑料材质以利于回收再利用。应用连杆装置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可通过其组装在底板的安装动作,结合上述推杆的直线运动带动挡件的旋转运动的作动。安装时先使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一端定位在底板上,再旋转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以将其具有连接接口的一面靠抵底板完成连结,连杆装置即在此旋转过程中被推动而从遮蔽连接接口的状态变成开放连接接口。因此,通过此连杆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得以方便且准确地进行组装,同时还可避免电性误触,因而能防止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在安装在底板的过程中发生短路或损坏的现象,以达到提升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并降低整体组装成本的功效。


图I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连杆装置位在第一位置时的分解示意图;图2A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连杆装置位在第一位置时的组合示意图;图2B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连杆装置位在第二位置时的组合示意图;图3A及图3B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与底板组装时的动作示意图;图4A及图4B是连杆装置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与底板组装时的动作示意图;以及图5A 图5C是挡件及推杆作动时的局部放大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太
I :连杆装置11 :挡件111 :第一^^ 合部12 :推杆121 :第二卡合部122 :推动部123、641:开ロ13 :弹性件
6 :壳体61:连接接 ロ62:凹槽621 :固定部622 :管体
63 :表面64 :定位部B :底板BC :底板连接器BP :底板定位部D1、D2、D3:方向P :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X1、X2、X3:位置0 ::角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參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连杆装置及其应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加以说明。图I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连杆装置I位在第一位置时的分解示意图,图2A是连杆装置I位在第一位置时的组合示意图,图2B是连杆装置I位在第二位置时的组合示意图。以下请同时參考图I、图2A及图2B所示,连杆装置I可与ー壳体6配合,且壳体6具有一连接接ロ 61,连杆装置I包括ー挡件11及一推杆12,其两者的材质可例如但不限于同为塑料钢或其它可回收的塑料材料,以便拆卸回收。挡件11轴设在壳体6且可相对连接接ロ 61位在一第一位置(如图2A所示)与一第二位置(如图2B所示),当挡件11位在第一位置,挡件11遮蔽至少部份连接接ロ 61,当挡件11位在第二位置,挡件11暴露连接接ロ 61。換言之,挡件11可选择性的遮蔽连接接ロ 61,使得连接接ロ 61无法与其对应的连接器(图未显示)连结。在本实施例中,壳体6可具有ー凹槽62,连杆装置I可容置在凹槽62,以免突出于壳体6,挡件11也可轴设在凹槽62内,且其轴设方式可例如但不限于为可拆卸式的轴设。当挡件11位在第二位置吋,挡件11可收容在凹槽62而不遮蔽连接接ロ 61。此外,凹槽62还可具有至少ー固定部621,在连杆装置I放入凹槽62且移至其作用位置后,可卡固连杆装置1,以防止连杆装置I从凹槽62 口掉出。在此,上述的挡件11以一椭圆体加上一短杆为例,挡件11的边角皆经圆弧处理可利于组装,且位在第一位置的挡件11以与连接接口 61垂直为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挡件11的形状、大小、数量、设置位置、或挡件11与连接接口 61间的角度,只要能使挡件11位在第一位置时可阻挡连接接口 61与对应的连接器(图未示)的连接即可。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甚至也可使挡件11位在第一位置时能遮蔽全部的连接接口 61,以完全隔绝外物碰触到连接接口 61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挡件11还可具有一厚度而突出于凹槽62及壳体6,如此一来,即使挡件11遭受重压仍可避免外物接触连接接口 61。并且,为了避免挡件11遭受重压时容易断裂,可设计让挡件11位在第二位置时,其两端横跨连接接口 61而抵靠壳体6的一外表面63。推杆12滑设在壳体6,且推杆12抵触挡件11。具体而言,推杆12可拆卸式的设置在上述的凹槽62中,其一端通过一第二卡合部121与挡件11的一第一卡合部111卡合,
以使推杆12抵触挡件11,另一端则可通过推杆12的弯折设计,使另一端的一推动部122突出于凹槽62及壳体6的外表面63。推动部122用以提供推动推杆12的施力点,以使挡件11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变换。在此,推杆12的第二卡合部121虽然以一凸部且挡件11的第一卡合部111以一破孔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第一卡合部111及第二卡合部121的形状结构态样,例如第一卡合部111还可以是丨凹部,当然也可反过来从推杆12的一破孔或凹部(图未示)与挡件11的一凸部(图未示)配合,只要第一卡合部111及第二卡合部121可对应卡合即可。当推杆12推动挡件11,挡件11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以下详细说明欲使挡件11改变其位置时,连杆装置I的整体作动。请继续参照图I、图2A及图2B所示,通过从壳体6外朝方向Dl推压推动部122,可使推杆12沿方向Dl滑动,进而让其第二卡合部121推挤挡件11的第一卡合部111。具体而言,在此,第一卡合部111可以是一长形破孔且第二卡合部121可以是一凸部,挡件11与第一卡合部111之间所呈的角度9 :可以是90度 180度,在此可较佳设计为135度,如图5A 图5C所示,其为挡件11及推杆12作动时的局部放大图,推杆12沿方向Dl滑动时,第二卡合部121的凸部从第一卡合部111的长形破孔中一端的位置X2(如图5A)滑动至另一端的位置Xl (如图5B),接着再滑动回位置X2 (如图5C),同时,第一卡合部111受力而使得挡件11以其轴设在壳体6的位置X3为轴,逆时针方向D2旋转,从原本位在遮蔽部份连接接口 61的位置(如图2A)转动离开连接接口 61,收容入凹槽62 (如图2B)。连杆装置I经如此作动后,连接接口 61即被暴露而可进行插接。另需强调者,第一卡合部111的长形破孔,其长端可指向挡件11轴设在壳体6的位置X3,第一卡合部111的态样是长形破孔的用意在于,使推杆12可维持朝方向Dl直线运动,而不会因为要使挡件11旋转而使推杆12产生垂直方向Dl的方向的位移。举例而言,如图5A 图5C所示,当挡件11与第一卡合部111之间的角度0 i为135度,推杆12被推动而使第二卡合部121位移约2. 4公厘时,挡件11从第一位置(如图5A)逆时针旋转了约31度而至如图5B的位置,推杆12继续被推动而使第二卡合部121位移约4. 8公厘时,挡件11从如图5B的位置逆时针旋转约87度,移动至第二位置。从上显见,通过推杆12直线运动约7. 2公厘的距离,即可让挡件11旋转约118度的角度,使其可轻易的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切換。当然,挡件11与第一卡合部111的角度、第一卡合部111长端的长度、以及挡件11轴设在壳体6的位置X3皆为举例性者,可依实际应用进行调整,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另外,连杆装置I或可包括一弾性件13,弾性件13可连接设置在壳体6与推杆12之间。详细而言,弾性件13的作用在干,当推杆12被推动时,推杆12除了推动挡件11外,同时也抵压弹性件13,弹性件13在推杆12被推动的过程中会持续施予推杆12 —反馈力,直至推杆12不再被推动时,推杆12即可通过此反馈カ而恢复至其原本的位置,并带动挡件11使挡件11从第二位置移动回第一位置。其中,弾性件13可例如但不限于ー弹簧,例如可以其它回复件或回复机构取代,在此,弹性件13的一端可拆卸地套设在壳体6的凹槽62中的一管体622,且推杆12对应弹性件13的设置位置可具有ー开ロ 123,以便于从此开ロ 123将弹性件13组装在管体622及开ロ 123的内壁之间。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推动部122突出的长度也就是推杆12被推动时所移动的最长距离,若连杆装置I的机构设计仅利用推杆12直线的推动来使挡件11作直线运动以改变挡件11的遮蔽或不遮蔽状态,则推杆12的位移距离势必需要拉长而将明显地突出于壳体6夕卜,如此不仅会让壳体6看来不美观,也会壳体6的包材设计必须改变而增加材料成本。反观通过直线加上旋转作动的连杆装置1,推动部122突出的长度很小,其可例如但不限于约为0. 5公分长,故并不会对壳体6的外观造成影响,因此也不需改变壳体6的包材设计。请參照图3A及图3B所示,本发明亦揭露ー组装在一底板B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P,其具有ー壳体6及ー连杆装置1,图3A及图3B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P与底板B组装时的动作示意图。因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P应用的壳体6及连杆装置I的详细结构及设置关皆已在上述实施例及实施态样中详细说明,故在此不再重复。以下仅叙述应用上述连杆装置I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P与底板B组装时,连杆装置I的作动。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图3A及图3B中仅显示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P的壳体6与底板B之间的位置变化,以及连杆装置I突出于壳体6外的推动部122的位置变化,其余连杆装置I的内部作动请另參考图4A及图4B所示,图4A及图4B是连杆装置I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P与底板B组装时的动作示意图。首先需说明的是,底板B上可组装多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P,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P透过其壳体6上的连接接ロ 61,与底板B上相对应的一底板连接器BC组装。当将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P与底板B进行组装动作时,底板B推动推杆12的推动部122,推杆12推动挡件11,使挡件11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也就是说,图3A及图4A显示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P在组装前,其连杆装置I的推杆12尚未被推动时的状态,此时挡件11位在第一位置,遮蔽连接接ロ 61,而图3B及图4B中显示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P开始组装后,其连杆装置I的推杆12已被推动时的状态,此时挡件11正要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详而言之,壳体6具有一定位部64,用以定位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P安装的位置,且推杆12可通过定位部64的ー开ロ 641 (如图I所示)穿设定位部64,并且其推动部122从开ロ 641突出于壳体6外。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P欲与底板B组装吋,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P先与底板B成一角度,使定位部64抵触底板B上与定位部64对应的一底板定位部BP,此时推动部122尚未被推动(如图3A及图4A所示)。接着,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P以定位部64为轴,旋转至其壳体6的外表面63靠抵底板B,使连接接口 61与底板连接器BC完成组装,在此过程中,推动部122因在壳体6旋转时受到底板定位部BP的挤压推动,从而朝方向D3滑动(如图3B及图4B所示)。因此,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P的挡件11刚好在其连接接口 61即将与底板连接器BC接触时,移动至第二位置,暴露连接接口 61,使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P可与底板B连结。在此,壳体6的定位部64虽以一凸部为例,底板B的底板定位部BP以一凹部为例,但是也可以将定位部64改为丨凹部,底板定位部BP改为丨对应的凹部,简而言之,本发明并不限制定位部64及底板定位部BP的态样与定位方式。另外,推杆12也不限于穿设定位部64,或可邻设于定位部64,甚至只要设置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P开始组装在底板B 时接触的一端,而能使其在安装过程中可受推挤而移动即可。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连杆装置及其应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利用直线运动的推杆带动挡件旋转的方式,进行挡件位置的变换,藉以开放或不开放其壳体连接接口,达到在短距离的位移内使挡件从遮蔽位置(第一位置)位移至不遮蔽位置(第二位置)的目的,进而避免外物不慎接触连接接口或连接接口的不当安装。同时由于推杆突出壳体外的长度很小,不会对壳体的外观造成影响,除了较美观外也不需改变壳体的包材设计,从而可降低成本。并且,本发明的连杆装置可以是可拆卸式的结构,其边角皆具有圆弧状的设计,以方便组装,且连杆装置整体皆可以是塑料材质以利于在回收再利用。应用连杆装置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可通过其组装在底板的安装动作,结合上述推杆的直线运动带动挡件的旋转运动的作动。安装时先使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一端定位在底板上,再旋转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以将其具有连接接口的一面靠抵底板完成连结,连杆装置即在此旋转过程中被推动而从遮蔽连接接口的状态变成开放连接接口。因此,通过此连杆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得以方便且准确地进行组装,同时还可避免电性误触,因而能防止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在安装在底板的过程中发生短路或损坏的现象,以达到提升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并降低整体组装成本的功效。以上所述仅是举例性,而非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杆装置,与ー壳体配合,且所述壳体具有一连接接ロ,其特征在干,所述连杆装置包括 ー挡件,轴设在所述壳体且相对所述连接接ロ位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当所述挡件位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挡件遮蔽至少部份所述连接接ロ,当所述挡件位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挡件暴露所述连接接ロ ;以及 一推杆,滑设在所述壳体,且所述推杆抵触所述挡件; 其中,当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挡件,所述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具有一第一卡合部,所述推杆具有一第二卡合部,所述推杆以所述第一卡合部抵触所述挡件的所述第二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卡合部或所述第二卡合部为ー长形破孔或长形凹部且所述第二卡合部或所述第一卡合部为ー凸部,所述推杆被推动时,所述凸部从所述长形破孔或长形凹部中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以使所述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ー凹槽,所述连杆装置容置在所述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至少ー固定部,固定所述连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干,当所述挡件位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挡件收容在所述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具有一厚度而突出于所述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弾性件,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推杆之间,当所述推杆被推动时,所述推杆抵压所述弹性件。
9.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组装在一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包括 ー壳体,具有一连接接ロ ;以及 ー连杆装置,包括 ー挡件,轴设在所述壳体且相对所述连接接ロ位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当所述挡件位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挡件遮蔽至少部份所述连接接ロ,当所述挡件位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挡件暴露所述连接接ロ ;及 一推杆,滑设在所述壳体,且所述推杆抵触所述挡件; 其中,当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与所述底板组装时,所述底板推动所述推杆,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挡件,使所述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具有一第一卡合部,所述推杆具有一第二卡合部,所述推杆以所述第一卡合部抵触所述挡件的所述第二卡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単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或所述第二卡合部为ー长形破孔或长形凹部且所述第二卡合部或所述第一卡合部为ー凸部,所述推杆被推动时,所述凸部从所述长形破孔或长形凹部中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以使所述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凹槽,所述连杆装置容置在所述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还具有至少一固定部,固定所述连杆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挡件位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挡件收容在所述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通过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底板组装。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具有一厚度而突出于所述壳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推杆之间,当所述推杆被所述底板推动时,所述推杆抵压所述弹性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定位部,当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与所述底板组装时,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与所述底板成一角度使所述定位部抵触所述底板,且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以所述定位部为轴,旋转至靠抵所述底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穿设所述定位部,当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以所述定位部为轴,旋转至靠抵所述底板时,所述底板推动所述推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连杆装置,与一壳体配合,且壳体具有一连接接口,连杆装置包括一挡件以及一推杆。挡件轴设在壳体且相对连接接口位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当挡件位在第一位置,挡件遮蔽至少部份连接接口,当挡件位在第二位置,挡件暴露连接接口。推杆滑设在壳体,且推杆抵触挡件。其中,当推杆推动挡件,挡件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本发明还揭露一种应用上述连杆装置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其能方便且准确地进行组装,同时可避免电性误触,进而防止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在安装在底板的过程中短路及发生损坏现象,以提升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并降低组装人力成本。
文档编号G05B19/05GK102789188SQ20111012522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6日
发明者江志宗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