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启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0214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软启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软启动控制系统,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启动皮带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及停止时故障频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软启动控制系统包括连接端模块、软启动模块及控制回路模块,软启动模块分别与连接端模块及控制回路模块连接,控制回路模块与连接端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软启动系统内部线路的改变,解决皮带在启动及停止时的故障,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皮带软启动。
【专利说明】软启动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软启动皮带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瑞海冶金渣综合利用分公司渣处理生产线设计有大量的皮带运输机,其皮带运输系统是由PLC及软启动等设备自动远程控制的,是整个生产线的核心系统,其安全性及稳定性关乎公司的生产命脉。自生产线投产运营以来,所属软启动降压启动皮带系统中,多次出现皮带无法正常启动和停止故障,严重影响了公司渣处理的生产连续性,大大降低了公司生产效率。自软启动皮带系统出现故障以来,综合车间每次及时安排电气检修人员现场勘查,了解相关情况,积累各种数据。发现每次出现故障后均是软启动内部电路板相关电源电路未断开,导致控制回路无法断开主接触器线圈,使电机无法断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启动皮带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及停止时故障频繁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启动控制系统,包括连接端模块、软启动模块及控制回路模块,软启动模块分别与连接端模块、软启动模块及控制回路模块连接,控制回路模块与连接端模块连接。
[0005]具体地,所述连接端模块包括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第三接线端及第四接线端,第一接线端及第二接线端与软启动模块连接,第三接线端与软启动模块及控制回路模块连接,第四接线端与控制回路模块连接。
[0006]具体地,所述控制回路模块包括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停止开关、启动开关及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辅助接点;
[0007]所述热继电器的一端与第三接线端连接,另一端与停止开关的一端连接,停止开关的另一端与启动开关的一端连接,启动开关的另一端中间继电器的一端连接,中间继电器的另一端交流接触器的一端连接,交流接触器的另一端与软启动模块连接,中间继电器的两端分别与启动开关的两端连接,时间继电器的两端分别与中间继电器的两端连接。
[0008]具体地,所述软启动模块包括三相交流异步电机、软启动器、断路器第一接线端、断路器第二接线端、断路器第三接线端、时间继电器常开辅助接点、第一无源动合接点、第二无源动合接点、第三无源动合接点、第四无源动合接点、中间继电器第二接线端、交流接触器第一主触头、交流接触器第二主触头、交流接触器第三主触头及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一次侧线圈及变压器二次侧线圈,所述软启动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第六端口、第七端口、第八端口、第九端口、第十端口、第一相进线端、第二相进线端、第三相进线端、第一相出线端、第二相出线端及第三相出线端;
[0009]所述第一相进线端通过断路器第一接线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相进线端通过断路器第二接线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三相进线端通过断路器第三接线端与所述第三接线端连接;
[0010]所述第一相进线端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第一主触头与所述第一相出线端连接,所述第二相进线端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第二主触头与所述第二相出线端连接,所述第三相进线端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第三主触头与所述第三相出线端连接;
[0011]所述变压器一次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相进线端连接,另一端与通过中间继电器第二接线端与所述第三相进线端连接,所述变压器二次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相出线端及第三相出线端连接;
[0012]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无源动合接点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三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无源动合接点与所述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五端口通过所述第三无源动合接点与所述第六端口连接,所述第七端口通过所述第四无源动合接点与所述第十端口连接,所述时间继电器常开辅助接点一端与第八端口及第九端口连接,另一端与第十端口连接;
[0013]所述第二无源动合接点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所述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分别与第一相出线端、第二相出线端及第三相出线端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软启动系统内部线路的改变,解决皮带在启动及停止时的故障,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软启动系统原理框图。
[0016]图2为实施例的电路图。
[0017]其中,第一接线端为1,第二接线端为2,第三接线端为3,第四接线端为4,交流接触器为5,中间继电器为6,时间继电器为7,热继电器为8,停止开关为9,启动开关为10,中间继电器第一接线端为11,软启动器为2,断路器第一接线端为13,断路器第二接线端为14,断路器第三接线端为15,时间继电器常开辅助接点为16,第一无源动合接点为17,第二无源动合接点为18,第三无源动合接点为19,第四无源动合接点为20,中间继电器第二接线端为21,交流接触器第一主触头为22,交流接触器第二主触头为23,交流接触器第三主触头为24,变压器一次侧线圈为25,变压器二次侧线圈为26,第一端口为27,第二端口为28,第三端口为29,第四端口为30,第五端口为31,第六端口为32,第七端口为33,第八端口为34,第九端口为35,第十端口为36,第一相进线端为37,第二相进线端为38,第三相进线端为39,第一相出线端为40,第二相出线端为41,第三相出线端为4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启动控制系统,包括连接端模块,软启动模块,及控制回路模块,软启动模块分别与连接端模块,软启动模块及控制回路模块连接,控制回路模块与连接端模块连接。
[0020]实施例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连接端模块包括第一接线端1,第二接线端2,第三接线端3及第四接线端4,控制回路模块包括交流接触器5,中间继电器6,时间继电器7,热继电器8,停止开关9,启动开关10及中间继电器第一接线端11,软启动模块包括三相交流异步电机,软启动器12,断路器第一接线端13,断路器第二接线端14,断路器第三接线端15,时间继电器常开辅助接点16,第一无源动合接点17,第二无源动合接点18,第三无源动合接点19,第四无源动合接点20,中间继电器第二接线端21,交流接触器第一主触头22,交流接触器第二主触头23,交流接触器第三主触头24及变压器,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一次侧线圈25及变压器二次侧线圈26,软启动器包括第一端口 27,第二端口 28,第三端口 29,第四端口30,第五端口 31,第六端口 32,第七端口 33,第八端口 34,第九端口 35,第十端口 36,第一相进线端37,第二相进线端38,第三相进线端39,第一相出线端40,第二相出线端41及第三相出线端42。
[0022]第一接线端I及第二接线端2与软启动模块连接,第三接线端3与软启动模块及控制回路模块连接,第四接线端4与控制回路模块连接。热继电器8的一端与第三接线端3连接,另一端与停止开关9的一端连接,停止开关9的另一端与启动开关10的一端连接,启动开关10的另一端与中间继电器6的一端连接,中间继电器6的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5的一端连接,交流接触器5的另一端与软启动模块连接,中间继电器第一接线端11的两端分别与启动开关10的两端连接,时间继电器7的两端分别与中间继电器6的两端连接。
[0023]第一相进线端37通过断路器第一接线端13与第一接线端I连接,第二相进线端38通过断路器第二接线端14与第二接线端2连接,第三相进线端39通过断路器第三接线端15与第三接线端3连接;第一相进线端37通过交流接触器第一主触头22与第一相出线端40连接,第二相进线端38通过交流接触器第二主触头23与第二相出线端41连接,第三相进线端39通过交流接触器第三主触头24与第三相出线端42连接;变压器一次侧线圈25的一端与第二相进线端38连接,另一端与通过中间继电器第二接线端21与第三相进线端39连接,变压器二次侧线圈2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相出线端41及第三相出线端42连接;第一端口 27通过第一无源动合接点17与第二端口 28连接,第三端口 29通过第二无源动合接点18与第四端口 30连接,第五端口 31通过第三无源动合接点19与第六端口 32连接,第七端口 33通过第四无源动合接点20与第十端口 36连接,时间继电器常开辅助接点16 一端与第八端口 34及第九端口 35连接,另一端与第十端口 36连接;第二无源动合接点18与第三端口 29连接,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分别与第一相出线端40,第二相出线端41及第三相出线端42连接。
[0024]生产现场按下启动开关10,中间继电器6和时间继电器7线圈得电,现场中间继电器第一接线端11闭合自锁,同时,软启动中间继电器第二接线端21闭合,软启动系统得电,时间继电器7到达设定时间时,软启动系统内部时间继电器延时闭合辅助接点16闭合,软启动系统开始运行,达到设定时间后,继而各个无源动合接点闭合,交流接触器5线圈得电,二相交流异步电机正常运转。
[0025]生产现场按下停止开关9,中间继电器6和时间继电器7线圈失电,现场中间继电器第一接线端11自锁断开,同时,软启动中间继电器第二接线端21断开,软启动系统失电,时间继电器7线圈失电,继而软启动系统内部时间继电器延时辅助接点16断开,软启动系统停止工作,交流接触器5线圈失电,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停止运转。
【权利要求】
1.软启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端模块、软启动模块及控制回路模块,所述软启动模块分别与连接端模块及控制回路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回路模块与连接端模块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启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模块包括第一接线端(I)、第二接线端(2)、第三接线端(3)及第四接线端(4),第一接线端(I)及第二接线端(2)与软启动模块连接,第三接线端(3)与软启动模块及控制回路模块连接,第四接线端(4)与控制回路模块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启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回路模块包括交流接触器(5)、中间继电器(6)、时间继电器(7)、热继电器(8)、停止开关(9)、启动开关(10)及中间继电器第一接线端(11); 所述热继电器(8)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接线端(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停止开关(9)的一端连接,停止开关(9)的另一端与所述启动开关(10)的一端连接,启动开关(10)的另一端与中间继电器(6)的一端连接,中间继电器(6)的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5)的一端连接,交流接触器(5)的另一端与软启动模块连接,中间继电器第一接线端(11)的两端分别与启动开关(10)的两端连接,时间继电器(7)的两端分别与中间继电器(6)的两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软启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模块包括三相交流异步电机、软启动器(12)、断路器第一接线端(13)、断路器第二接线端(14)、断路器第三接线端(15)、时间继电器常开辅助接点(16)、第一无源动合接点(17)、第二无源动合接点(18)、第三无源动合接 点(19)、第四无源动合接点(20)、中间继电器第二接线端(21)、交流接触器第一主触头(22)、交流接触器第二主触头(23)、交流接触器第三主触头(24)及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一次侧线圈(25)及变压器二次侧线圈(26),所述软启动器包括第一端口(27)、第二端口(28)、第三端口(29)、第四端口(30)、第五端口(31)、第六端口(32)、第七端口(33)、第八端口(34)、第九端口(35)、第十端口(36)、第一相进线端(37)、第二相进线端(38)、第三相进线端(39)、第一相出线端(40)、第二相出线端(41)及第三相出线端(42); 所述第一相进线端(37)通过断路器第一接线端(13)与所述第一接线端(I)连接,所述第二相进线端(38)通过断路器第二接线端(14)与所述第二接线端(2)连接,所述第三相进线端(39)通过断路器第三接线端(15)与所述第三接线端(3)连接; 所述第一相进线端(37)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第一主触头(22)与所述第一相出线端(40)连接,所述第二相进线端(38)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第二主触头(23)与所述第二相出线端(41)连接,所述第三相进线端(39)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第三主触头(24)与所述第三相出线端(42)连接; 所述变压器一次侧线圈(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相进线端(38)连接,另一端与通过中间继电器第二接线端(21)与所述第三相进线端(39)连接,所述变压器二次侧线圈(2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相出线端(41)及第三相出线端(42)连接; 所述第一端口(27)通过所述第一无源动合接点(17)与所述第二端口(28)连接,所述第三端口(29)通过所述第二无源动合接点(18)与所述第四端口(30)连接,所述第五端口(31)通过所述第三无源动合接点(19)与所述第六端口(32)连接,所述第七端口(33)通过所述第四无源动合接点(20)与所述第十端口(36)连接,所述时间继电器常开辅助接点(16)一端与第八端口(34)及第九端口(35)连接,另一端与第十端口(36)连接; 所述第二无源动合接点(18)与所述第三端口(29)连接,所述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分别与第一相出线端(40)、 第二相出线端(41)及第三相出线端(42)连接。
【文档编号】G05B19/05GK203825426SQ201320815661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张建涛, 王芝彬, 程勇, 杨涛, 刘云, 谷书亮 申请人: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