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457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连接有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一端连接有电源,伺服驱动器另一端连接有上位机,上位机连接有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与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外端连接有起点位置传感器,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外端连接有终点位置传感器。本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优点在于:稳定性强,提高织物品质,减少机头减速、回转和加速所需要的行程,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区别于传统的通过增大运行速度来实现“快速”,从而导致保持匀速运动的区域减少的问题。
【专利说明】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横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横机就是针织横机,一般大家简称横机,属于针织机械的一种,一般是指横编织机,即采用横向编织针床进行编织的机器。传统横机用伺服驱动器驱动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在换向时会造成较大回转距和较长换向时间,这就导致横机无法达到高效的功用,为了解决这一缺点使用者会通过增大整体运行速度来提高效率,但是这样会造成在编制区内机头保持匀速运动的区域减少,织物品质下降。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交流伺服驱动器控制电路[申请号:200920107684.X],该控制器包括:输入接口,接收外部控制信号;监控接口,接收所述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的监控信号;通讯接口,接收外界的实时控制信号;运算器,存储有控制程序,根据所述外部控制信号、监控信号及实时控制信号,调用所述控制程序产生控制指令;反馈接口,接收正交编码器反馈信号;信号发生器,基于电流矢量控制原理,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及控制指令,产生脉宽调制驱动信号;输出接口,输出所述脉宽调制驱动信号。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伺服电机回转距大的问题,但是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向时间短,效率高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包括设置在横机上且与机头相连的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连接有伺服驱动器,所述的伺服驱动器一端连接有电源,所述的伺服驱动器另一端连接有上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位机连接有分别位于横机两端的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与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所述的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外端连接有设置在横机上且与上位机相连的起点位置传感器,所述的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外端连接有设置在横机上且与上位机相连的终点位置传感器。
[0006]该结构中,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与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之间为机头均速阶段,起点位置传感器与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之间为机头加速阶段,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与终点位置传感器之间为机头减速阶段,即当机头位于起点位置传感器与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时,上位机控制伺服驱动器改变供给伺服电机的电流大小,从而提高伺服电机的加速度,缩短加速的时间,当机头在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与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之间时,上位机控制伺服驱动器将稳定供给伺服电机的电流大小,保持伺服电机均速,当机头位于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与终点位置传感器之间时,上位机控制伺服驱动器再次改变供给伺服电机的电流大小,从而提高伺服电机的加速度,缩短减速的时间,直至完成整个换向过程,使得本系统能降低回转距、缩短换向时间,减少加速、减速与换向所需的行程,增大均速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07]在上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所述的伺服电机上设有电流传感器,且所述的电流传感器与上位机相连。作为反馈装置反馈给上位机,防止伺服电机烧毁。
[0008]在上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所述的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之间设有保险丝。进一步保护伺服电机。
[0009]在上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所述的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起点位置传感器、终点位置传感器与机头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使得精度更高,稳定性强。
[0010]在上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所述的伺服驱动器通过CAN总线与上位机相连。
[0011]在上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所述的电源为220V交流电。
[0012]在上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所述的上位机为PLC控制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优点在于:稳定性强,可以保证在编织区域内机头速度保持恒定,提高织物品质,减少机头减速、回转和加速所需要的行程,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CAN总线控制,也不会对整个机器造成影响,区别于传统的通过增大运行速度来实现“快速”,从而导致保持匀速运动的区域减少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0016]图中,横机1、机头11、伺服电机2、电流传感器21、保险丝22、伺服驱动器3、电源
4、上位机5、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起点位置传感器8、终点位置传感器9。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如图1-2所示,本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包括设置在横机I上且与机头11相连的伺服电机2,伺服电机2连接有伺服驱动器3,伺服驱动器3 —端连接有电源4,伺服驱动器3另一端连接有上位机5,上位机5连接有分别位于横机I两端的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与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外端连接有设置在横机I上且与上位机5相连的起点位置传感器8,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外端连接有设置在横机I上且与上位机5相连的终点位置传感器9,该结构中,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与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之间为机头11均速阶段,起点位置传感器8与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之间为机头11加速阶段,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与终点位置传感器9之间为机头11减速阶段,即当机头11位于起点位置传感器8与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之间时,上位机5控制伺服驱动器3改变供给伺服电机2的电流大小,从而提高伺服电机2的加速度,缩短加速的时间,当机头11在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与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之间时,上位机5控制伺服驱动器3将稳定供给伺服电机2的电流大小,保持伺服电机2均速,当机头11位于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与终点位置传感器9之间时,上位机5控制伺服驱动器3再次改变供给伺服电机2的电流大小,从而提高伺服电机2的加速度,缩短减速的时间,直至完成整个换向过程,使得本系统能降低回转距、缩短换向时间,减少加速、减速与换向所需的行程,增大均速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19]本实施例中的伺服电机2上设有电流传感器21,且电流传感器21与上位机5相连。作为反馈装置反馈给上位机5,防止伺服电机2烧毁。进一步地,伺服驱动器3与伺服电机2之间设有保险丝22,进一步保护伺服电机2。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起点位置传感器8、终点位置传感器9与机头11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使得精度更高,稳定性强。另外,伺服驱动器3通过CAN总线与上位机5相连。电源4为220V交流电。上位机5为PLC控制器。
[002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1]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横机1、机头11、伺服电机2、电流传感器21、保险丝22、伺服驱动器3、电源4、上位机5、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起点位置传感器8、终点位置传感器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包括设置在横机(I)上且与机头(11)相连的伺服电机(2),所述的伺服电机(2)连接有伺服驱动器(3),所述的伺服驱动器(3)—端连接有电源(4),所述的伺服驱动器(3)另一端连接有上位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位机(5)连接有分别位于横机(I)两端的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与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所述的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外端连接有设置在横机(I)上且与上位机(5)相连的起点位置传感器(8),所述的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外端连接有设置在横机(I)上且与上位机(5)相连的终点位置传感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电机(2 )上设有电流传感器(21),且所述的电流传感器(21)与上位机(5 )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驱动器(3 )与伺服电机(2 )之间设有保险丝(22 )。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加速距离传感器(6)、换向减速距离传感器(7)、起点位置传感器(8)、终点位置传感器(9)与机头(11)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驱动器(3 )通过CAN总线与上位机(5 )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4)为220V交流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用高效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位机(5)为PLC控制器。
【文档编号】G05B19/418GK203838548SQ201420168589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王刚志, 吴佳 申请人:杭州之山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