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3668阅读:1318来源:国知局
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多媒体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室已在全国各高校得到普遍应用。同时,一些问题也伴随而至。如何使多媒体设备在保证不被擅自使用的情况下得到有效利用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室里,通常都会配有一台可以容纳多媒体课堂必需的单片机、开关电源等一系列电子器件的加钥匙锁的操作台。如果操作台的钥匙管理不慎就会出现操作台不能及时打开的现象。大部分高校多媒体教室没有进行网络化集中管理,例如,如果多媒体教室需要安装教学软件,就需要人工进入每个教室进行安装,而且高校各个教学楼众多、结构种类不单一,如果由多媒体教室管理员人工对所有教室多媒体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汇总成表格,就会给管理员增加负担,就会需要众多管理员,造成记录方式不统一,汇总信息容易出错,一旦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就会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上课效率。一般操作台里至少有2个CPU来控制整个多媒体的运行,这样就会导致多媒体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同时,如果上课过程中由于教师切换VGA操作不慎导致切换电路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正常上课。根据当前现状,针对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效率低,统一管理难度增加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多媒体集中管理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多媒体中央控制器和校园网络,多媒体中央控制器放置在教室的加锁的操作台里,所述操作台具有放置教师用卡的卡槽,总控PC机通过校园WiFi网络对各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上课状态实时监测,实行远程控制,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反应在总控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多媒体中央控制器,主要由射频读卡器、CPU模块、语音模块、网关模块、教师用卡模块和门禁锁模块组成,射频读卡器采集教师用卡的有效信息,并将该有效信息传给CPU模块,CPU模块通过网关模块将有效信息传到总控PC机,然后与总控PC机所存数据库对应的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后,总控PC机通过网关向CPU模块发出开锁命令,CPU模块控制控制门禁锁模块开锁。

进一步的,操作台打开,教师通过操作面板进行相应操作,每按一次操作面板,语音模块相应语音提示,上课时,教师利用蓝牙麦克进行授课。

进一步的,使用24C512芯片来存储教师和教室有用信息,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所用继电器均默认在常闭端,VGA切换默为认切换在教室电脑端。

进一步的,读卡模块采用射频读卡技术,CPU采用STC89C51单片机,教师用卡模块采用非接触式IC卡,网关模块采用校园WiFi技术,语音模块采用ISD4004芯片,控制面板采用按键形式,麦克采用BK800L蓝牙芯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多媒体中央控制方法,使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当教师刷卡上课时,射频读卡器采集教师用卡的有效信息,并将该有效信息传给CPU模块,CPU模块通过网关将有效信息传输到总控PC机,然后与总控PC机所存数据库对应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后,总控PC机通过网关向CPU模块发开锁命令,CPU模块控制门禁锁模块解锁。

进一步的,操作台打开后,教师通过操作面板进行相应操作,同时,每按一次操作面板语音模块进行相应语音提示,上课时,教师利用蓝牙麦克进行授课,且使用24C512芯片来存储教师和教室有用信息。

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实现多媒体管理者可以方便、快捷统一管理,同时也使多媒体教室设备得到高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是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多媒体中央控制器、和校园网络,多媒体中央控制器放置在教室的加锁的操作台里,所述操作台具有放置教师用卡的卡槽,总控PC机通过校园WiFi网络对各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上课状态实时监测,实行远程控制,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反应在总控终端。

所述多媒体中央控制器,主要由射频读卡器、CPU模块、语音模块、网关模块、教师用卡模块和门禁锁模块组成,射频读卡器采集教师用卡的有效信息,并将该有效信息传给CPU模块,CPU模块通过网关模块将有效信息传到总控PC机,然后与总控PC机所存数据库对应的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后,总控PC机通过网关向CPU模块发出开锁命令,CPU模块控制控制门禁锁模块开锁。

操作台打开,教师通过操作面板进行相应操作,每按一次操作面板,语音模块相应语音提示,上课时,教师利用蓝牙麦克进行授课。

使用24C512芯片来存储教师和教室有用信息,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所用继电器均默认在常闭端,VGA切换默为认切换在教室电脑端。

读卡模块采用射频读卡技术,CPU采用STC89C51单片机,教师用卡模块采用非接触式IC卡,网关模块采用校园WiFi技术,语音模块采用ISD4004芯片,控制面板采用按键形式,麦克采用BK800L蓝牙芯片。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多媒体中央控制方法,使用上述任意种所述的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当教师刷卡上课时,射频读卡器采集教师用卡的有效信息,并将该有效信息传给CPU模块,CPU模块通过网关将有效信息传输到总控PC机,然后与总控PC机所存数据库对应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后,总控PC机通过网关向CPU模块发开锁命令,CPU模块控制门禁锁模块解锁。操作台打开后,教师通过操作面板进行相应操作,同时,每按一次操作面板语音模块进行相应语音提示,上课时,教师利用蓝牙麦克进行授课,且使用24C512芯片来存储教师和教室有用信息。

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补充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一般采用钥匙管理可能会导致丢失,而采用集中式管理的多媒体系统,由于类型、结构不统一,增加了管理员的额外负担,汇总信息容易出错;而多个CPU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却额外增加了系统的成本。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通过软硬件平台搭建,多媒体管理者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统一管理,同时也使多媒体教室设备得到高效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所述的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多媒体中央控制器、多媒体总控软件和校园网络三大部分,多媒体中央控制器放置在教室里加锁的操作台里,当教师把教师用卡放入操作台上的卡槽,便可以实现开锁功能进一步进行上课等动作。多媒体总控软件利用C++高级语言编写,并安装在管理员办公室的PC机上,PC机通过校园WiFi网络实现对各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上课状态的实时监测,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也会及时的反应在总控端,一旦出现故障或者教师操作不当导致不能正常上课的情况,总控端就会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网络化统一管理,保障了上课的高效进行。当教师按下操作台里的控制面板时,多媒体中央控制器会发出相应语音温馨提示,这样可以使教师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多媒体中央控制器也配有蓝牙麦克,从而有利于提高上课效率。

具体的技术方案是: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由多媒体中央控制器单元、多媒体总控软件单元和校园网络单元三大部分组成。多媒体中央控制器由读卡模块、CPU模块、语音模块、操作面板模块、网关模块、教师用卡模块和门禁锁模块组成。读卡模块采用射频读卡技术,CPU采用STC89C51单片机,教师用卡模块采用非接触式IC卡,网关模块采用校园WiFi技术,语音模块采用ISD4004芯片,控制面板采用按键形式,麦克采用BK800L蓝牙芯片。当教师刷卡上课时,射频读卡器采集有效信息,并将该信息传给CPU,CPU通过网关将有效信息传到总控PC机,然后与PC所存数据库对应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后,总控PC机就会通过网关向CPU发开锁命令,进一步实现操作台开锁动作,操作台打开后教师可以通过操作面板进行相应操作,同时每按一次操作面板就会出现相应语音温馨提示,上课时教师利用蓝牙麦克进行授课。在本系统中,中央控制器主板上用一个CPU就可以控制整个中控的运行,节省了资源,利用24C512芯片来存储教师和教室有用信息,无需再在多媒体操作台里安装专门存储信息装置,整套装置所用继电器均默认在常闭端,VGA切换默认切换在教室电脑端,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只要教室电脑供电就可以正常使用,另外,本系统巧妙的避开了由于钥匙管理不慎带来的诸多不便,减少了众多网线的搭建,实现了教室状况的实时监控,在降低故障率的同时,充分利用了资源,使整个系统得到了高效利用,减轻了管理难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施例3:作为实施例1或2的进一步方案补充,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智能中央处理器系统,由多媒体中央控制器、总控模块和校园网模块三大部分组成。多媒体中央控制器由门禁单元、CPU单元、温湿度采集单元和火焰报警单元组成。门禁读卡单元采用射频读卡技术,CPU单元采用STC89C51单片机,采用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教室环境信息采集并输出,火焰报警器单元采用火焰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当教师刷卡开启门禁时,卡内有效信息经过读卡器读取后传给CPU,CPU通过校园网将信息传到总控触摸屏上,触摸屏上装有与相应教师和教室相关的嵌入式数据库,进一步将教师卡内信息与数据库进行对比,一旦比对成功,触摸屏就会通过校园网向CPU发送开锁指令,进一步实现开锁动作,同时温湿度采集也会开始工作,当多媒体教室的火焰传感器感受到火情时就会向CPU发送指令,CPU就会驱动蜂鸣器报警。在本系统中,多媒体中央控制器主板上的CPU控制整个运行,触摸屏总控远程监控系统的运行,实现了管理员的方便操作,方便了教师的操作,保证了教学环境的正常进行,降低了管理难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