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浓缩倍率为核心的水塔水位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7976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塔水位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以浓缩倍率为核心的水塔水位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轮发电机组、锅炉系统和冷端系统是热力发电厂三大动力设备,而循环水是冷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构件。循环水从凝汽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进入冷却水塔后与自然对流的空气接触,把热量散发至大气中,经循环泵升压后再次进入凝汽器换热,流程为水塔→滤网→循环水泵→凝汽器→水塔,形成闭式循环。循环水在冷却水塔内部与自然通风的空气相接触,在换热的同时,部分水粒和水蒸气也同时进入大气,造成循环水的减少。经过多次循环的冷却水,由补充水带入的氯离子浓度会逐渐增加。为防止氯离子浓度过高对凝汽器换热面铜管形成腐蚀泄漏,必须控制循环水中浓缩倍率值,这就需要经常性的进行循环水的排污。本实用新型以水塔水位及浓缩倍率为控制目标,提高对水位及水质响应速度,实现水塔水位及水质的自动控制。彻底解决了水塔浓缩倍率相对较高时,给凝汽器的防腐和防垢,甚至腐蚀和结垢的问题。也解决了由于循环水浓缩倍率波动较大,易造成加药的调整频率跟不上补水量的变化频率,影响凝汽器铜管的防腐和防垢效果的问题。精确调节水塔水位,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现有设备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对水塔补排水设计带来了技术上革命性的先进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以串级控制为基础,加入浓缩倍率前馈于补水作用当中,有效控制水塔浓缩倍率及水位,彻底 解决了水塔浓缩倍率相对较高时,给凝汽器的防腐和防垢,甚至腐蚀和结垢的问题,同时保证了水塔水位精确控制,避免了机组事故的发生的以浓缩倍率为核心的水塔水位自动调节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以浓缩倍率为核心的水塔水位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浓缩倍率调节器Gc3、主调节器Gc1、副调节器Gc2、排水流量变送器Rd、四级浓缩倍率调节器Gc4、水位测量变送器Rh、调节阀Kz2、调节阀Kz1、给水流量变送器Rw、给水流量反馈器Aw、排水流量前馈器Ad,所述的浓缩倍率调节器Gc3与调节阀Kz2连接后顺次与排水流量变送器Rd、四级浓缩倍率调节器Gc4连接后,并入主调节器Gc1和副调节器Gc2之间;所述的主调节器Gc1和副调节器Gc2连接后,顺次与调节阀Kz1、给水流量变送器Rw连接;所述的水位测量变送器Rh并联在主调节器Gc1和给水流量变送器Rw的两端;所述的给水流量反馈器Aw与副调节器Gc2连接后,并入主调节器Gc1和调节阀Kz1两端;所述的排水流量前馈器Ad并联在副调节器Gc2和排水流量变送器Rd的两端;所述的调节阀Kz1和给水流量反馈器Aw分别与排水流量变送器Rd连接。

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浓缩倍率为核心的水塔水位自动调节装置,以串级控制为基础,加入浓缩倍率前馈于补水作用当中,有效控制水塔浓缩倍率及水位,彻底解决了水塔浓缩倍率相对较高时,给凝汽器的防腐和防垢,甚至腐蚀和结垢的问题,同时保证了水塔水位精确控制,避免了机组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一种以浓缩倍率为核心的水塔水位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浓缩倍率调节器Gc3、主调节器Gc1、副调节器Gc2、排水流量变送器Rd、四级浓缩倍率调节器Gc4、水位测量变送器Rh、调节阀Kz2、调节阀Kz1、给水流量变送器Rw、给水流量反馈器Aw、排水流量前馈器Ad,所述的浓缩倍率调节器Gc3与调节阀Kz2连接后顺次与排水流量变送器Rd、四级浓缩倍率调节器Gc4连接后,并入主调节器Gc1和副调节器Gc2之间;所述的主调节器Gc1和副调节器Gc2连接后,顺次与调节阀Kz1、给水流量变送器Rw连接;所述的水位测量变送器Rh并联在主调节器Gc1和给水流量变送器Rw的两端;所述的给水流量反馈器Aw与副调节器Gc2连接后,并入主调节器Gc1和调节阀Kz1两端;所述的排水流量前馈器Ad并联在副调节器Gc2和排水流量变送器Rd的两端;所述的调节阀Kz1和给水流量反馈器Aw分别与排水流量变送器Rd连接。

这个系统中含有四个控制器,其中Gc1的任务是校正水位偏差,保证水位无静态偏差。Gc1的输出信号、排水信号、补水信号及浓缩倍率都作用到Gc2调节器上,Gc2的任务是消除浓缩倍率变化扰动及排水流量改变时迅速调节补水流量,以保证补水流量和排水流量平衡。此系统的核心为浓缩倍率扰动情况下加强前馈强度,从而改变水位控制品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以浓缩倍率为核心的水塔水位自动调节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