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573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多方向输入装置,尤其涉及根据对操作构件进行的向周围的任意方向的操作而进行各种信号的输入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多方向输入装置:其具备能够向周围的任意方向进行操作的操作构件,根据对该操作构件的操作方向以及操作量而进行信号输出,并且能够根据对该操作构件进行的按压操作而接通/断开内部的开关电路。作为这样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例如提出了如下多方向输入装置:其具备由于操作构件而转动的第一、第二连动构件、经由第一连动构件而被操作的第一可变电阻器以及经由第二连动构件而被操作的第二可变电阻器,另一方面,具备根据对操作构件进行的按压操作而在第二连动构件的一端被按压的按钮开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2972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通过安装于操作构件的螺旋弹簧来进行操作构件的倾倒操作的复位,由该螺旋弹簧决定操作构件的转矩。以往,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恒定,因此操作者等无法调整操作构件的倾倒操作的工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调整对操作构件进行倾倒操作时的工作力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具备:操作构件,其能够进行倾倒操作;第一连动构件及第二连动构件,其根据所述操作构件的倾倒操作而转动,并且以轴线方向彼此正交的方式延伸并保持于外壳;第一旋转检测部及第二旋转检测部,其分别检测所述第一连动构件及第二连动构件的转动动作;驱动构件,其与所述操作构件一起倾倒;以及弹性构件,其配设于所述操作构件与所述驱动构件之间,并对所述驱动构件向所述外壳的底面侧以规定的作用力施力,伴随所述操作构件的倾倒操作,所述弹性构件被所述驱动构件压缩,其中,所述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承接构件,其与所述操作构件一起移动,且承接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和调整部,其能够对所述承接构件的在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作用力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

根据该结构,能够由调整部对承接弹性构件的一端的承接构件的位置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变更初始状态下的弹性构件的作用力。由此,能够变更操作构件的倾倒操作时的工作力。

另外,优选所述操作构件具有以向所述外壳的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的操作部、和从所述操作部的顶端部向朝着所述驱动构件侧的方向延伸的贯通部,所述承接构件具有隔着所述弹性构件而与所述驱动构件对置且承接该弹性构件的一端的承接部、和插入所述贯通部的轴部,在所述轴部的顶端部侧设置有所述调整部。根据该结构,调整部从操作构件露出,因此能够通过调整部而容易地变更承接构件的高度位置(贯通部的延伸方向的位置),进而改变操作构件的倾倒操作的工作力。

而且,优选所述承接构件具有朝向所述驱动构件延伸的突出部,所述驱动构件具有对所述承接构件的突出部进行收容的中空部。根据该结构,能够由驱动构件的中空部抑制承接构件的松动。

并且,优选所述承接构件由金属形成。根据该结构,通过由金属形成承接构件,能够确保承接构件的强度。

另外,优选所述操作构件能够安装捏手构件,所述捏手构件具有从外部通至所述调整部的孔部。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捏手构件形成有从外部通至调整部的孔部,因此无需拆卸捏手构件就能够从外部调整调整部。

另外,优选在所述操作构件的贯通部形成有内螺纹部,设置于所述调整部的外螺纹部螺纹紧固于该内螺纹部。根据该结构,由于调整部的外螺纹部螺纹紧固于在操作构件的贯通部形成的内螺纹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承接构件的位置,并且一旦调整设定后,承接构件的高度位置不容易变化。

或者,也可以在所述捏手构件设置有具有内螺纹部的孔部,设置于所述调整部的外螺纹部螺纹紧固于该孔部的内螺纹部。根据该结构,由于调整部的外螺纹部螺纹紧固于在捏手构件的孔部设置的内螺纹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承接构件的位置,并且一旦调整设定后,承接构件的高度位置不容易变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调整对操作构件进行倾倒操作时的工作力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将捏手构件拆卸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第一连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第二连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下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操作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操作构件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的下侧壳体、驱动构件以及承接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的复位机构的纵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的操作构件、弹性构件、驱动构件以及承接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作用的立体图。

图12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外壳;3…操作构件;32…操作部(突出部);4…第一连动构件;5…第二连动构件;6…第一旋转检测部;7…第二旋转检测部;91…弹性构件(螺旋弹簧);92…承接构件;93…承接部(凸缘部);95…驱动构件;101、201…多方向输入装置;110…调整部;112…外螺纹部;120…捏手构件;121…孔部;121a…内螺纹部;321…贯通部;922a…突出部(粗轴部);922b…轴部(细轴部);952…中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v称作“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上下方向”,并将左右方向h称作“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左右方向”。另外,将图1所示的设置有按钮开关8的一侧称作“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前方侧”,将与设置有按钮开关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里侧)称作“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后方侧”。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将捏手构件拆卸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第一连动构件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第二连动构件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下侧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操作构件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操作构件的俯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的下侧壳体、驱动构件以及承接构件的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复位机构的纵剖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的操作构件、弹力构件、驱动构件以及承接构件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图6以及图10中,示出了调整部未安装于操作构件的状态。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在外壳2内具备能够进行倾倒操作的操作构件3、根据该操作构件3的倾倒操作而转动并且以轴线方向彼此正交的方式延伸的第一连动构件4及第二连动构件5、对该第一连动构件4及第二连动构件5的转动动作分别进行检测的第一旋转检测部6及第二旋转检测部7、与操作构件3一起倾倒的驱动构件95、以及配设于操作构件3与驱动构件95之间并对驱动构件95向外壳2的底面侧施力的弹性构件91。另外,多方向输入装置101具有:承接构件92,其与操作构件3一起移动,且承接弹性构件91的一端(上端);和调整部110,其对承接构件92的在弹性构件91的作用力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位置(即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

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外壳2大致呈箱体状。外壳2包括构成装置主体的底面部的下侧壳体21、从上侧覆盖于该下侧壳体21的上侧壳体22、以及定位构件10。如图5所示,下侧壳体21例如通过对绝缘性的树脂材料进行成形而构成。下侧壳体21具有:具有大致平板形状的矩形状的底面部211;侧壁部212,其设置于该底面部211的外缘部;开关载置部213,其设置为从前方侧的侧壁部212向前方侧延伸出;以及支承片214~216,其设置为从后方侧、左方侧以及右方侧的侧壁部212向上方侧延伸出。

在底面部211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状的凸部211a。凸部211a设置为从底面部211向上方侧隆起成拱顶状。该凸部211a中的倾斜面部具有使接受构成后述的复位机构9的弹性构件91的作用力的驱动构件95复位至初始位置的功能。

开关载置部213呈矩形凹部状。开关载置部213具有底面部213a、和设置于该底面部213a的外缘部的侧壁部213b。在开关载置部213搭载有按钮开关8。在底面部213a的四角部附近形成有能够使按钮开关8的端子部83(参照图1至图4)穿过的贯通部。按钮开关8具有:框体81,其具有大致立方体形状;按压部82,其以从该框体81的上表面露出一部分的状态配置;以及端子部83,其与收容于框体81内的开关电路连接。端子部83从在开关载置部213的底面部213a形成的狭缝状的贯通部向下方侧导出。端子部83与供多方向输入装置101安装的基板连接,且构成为能够向外部输出与对操作构件3进行的按压操作相应的信号。

在支承片214的上端部形成有具有向上方侧开口的圆弧形状的凹部214a。该凹部214a将后述的第一连动构件4的连结片422支承为能够转动(参照图3以及图4)。另外,在对操作构件3进行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凹部214a的一部分作为第一连动构件4的上下方向的转动支点而发挥功能。

与支承片214同样地,在支承片215、216的上端部分别形成有向上方侧开口的圆弧形状的凹部215a、216a。这些凹部215a、216a分别将后述的第二连动构件5的突出片523、板状部521支承为能够转动(参照图4)。另外,该凹部215a、216a具有在对操作构件3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限制第二连动构件5向下方侧移动的功能。

再次参照图2,上侧壳体22例如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加工而成形,呈大致向下方侧开口的箱状。上侧壳体22具有形成有圆形状的开口部221a的上表面部221、和以从该上表面部221的外缘部垂下的方式设置的四个侧面部222。在前方侧的侧面部222,且在该前方侧的侧面部222与下侧壳体21之间设置有定位构件10。定位构件10具有利用来自后述的复位机构9的弹性构件91的作用力而将第一连动构件4定位于规定位置的功能。后述的第一连动构件4的连结片422穿过后方侧的侧面部222。后述的第二连动构件5的设置于一侧的板状部521的连结片穿过右方侧的侧面部222。后述的第二连动构件5的设置于另一侧的板状部521的突出片523穿过左方侧的侧面部222。

如图2以及图4所示,操作构件3在外壳2的内部以穿过第一连动构件4及第二连动构件5的状态被收纳。操作构件3例如通过对绝缘性的树脂材料进行成形而构成,如图6以及图7所示,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基部31、从该基部31的上端部向上方侧突出的突出部32、以及从基部31的外周面向旁侧突出的一对轴部33。轴部33构成为向左右方向侧突出,且能够穿过后述的第一连动构件4的轴承部即插通孔(未图示)。

在轴部33的侧面的上方侧形成有用于使轴部33容易穿过上述插通孔的锥形面。

突出部32包括一对平面状部分、以及将这些平面状部分分别连结的曲面状部分。在一对平面状部分设置有一对凸部32a。这些凸部32a构成与后述的第二连动构件5的框状部51a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且设置为从突出部32的平面状部分向外侧突出。各凸部32a构成为该各凸部32a的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截面的外周部分具有圆弧形状。这些凸部32a设为使在穿过后述的第二连动构件5的狭缝孔51b的突出部32与规定狭缝孔51b的框状部51a之间不产生间隙,由此具有防止突出部32松动的功能(参照图4)。操作构件3的突出部32以凸部32a与规定狭缝孔51b的框状部51a滑动接触的状态在狭缝孔51b内移动。在操作构件3设置有收容后述的复位机构9(弹力构件91、驱动构件95的一部分)的收容部311(参照图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突出部32构成穿过上侧壳体22的开口部221a而向外壳2(上侧壳体22)的外部突出的操作部。在操作构件3的突出部32形成有与基部31的收容部311连通的贯通部321(参照图10)。虽未图示,但在沿着突出部32的突出方向贯穿的贯通部321形成有内螺纹部。该内螺纹部无需形成于贯通部321的整个区域,而形成于从突出部32(贯通部321)的顶端侧拧入后述的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的区域即可。

如图3所示,第一连动构件4例如通过对绝缘性的树脂材料进行成形而构成,具有对置配置的长条的一对侧面部41、和将这些侧面部41的两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42。在该侧面部41以及连结部42的内侧设置有俯视时呈矩形状的开口部43。在各侧面部41的中央形成有供上述的操作构件3的轴部33穿过的插通孔(未图示)。通过轴部33穿过插通孔,从而第一连动构件4成为将操作构件3保持为能够转动的状态。

在配置于前方侧的连结部42以向多方向输入装置101的前方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按压片421(参照图2)。该按压片421用于按钮开关8的驱动。另一方面,在后方侧的连结部42以向多方向输入装置101的后方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连结片422(参照图3以及图4)。该连结片422用于第一连动构件4与第一旋转检测部6的连结。连结片422将与操作构件3的倾倒动作相伴的第一连动构件4的转动传递至第一旋转检测部6。在第一连动构件4中,按压片421与连结片422沿着轴线方向配设。

如图4所示,第二连动构件5以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与第一连动构件4正交的方式配设。第二连动构件5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等构成。在第二连动构件5中,设置有朝向上方侧弯曲形成为拱起状的框状部51a,并且沿着该框状部51a的长边方向形成有狭缝孔51b。该狭缝孔51b被设置为能够穿过操作构件3的突出部32的尺寸。

在第二连动构件5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一对侧面部52。在该侧面部52的外侧设置有朝向下方侧突出的板状部521。虽未图示,但第二旋转检测部7侧的板状部521的下表面具有圆弧形状,并配置于下侧壳体21的支承片216的凹部216a上。在与第二旋转检测部7对置配置的板状部521设置有截面为长方形状的连结片(未图示)。该连结片将与操作构件3的倾倒动作相伴的第二连动构件5的转动传递至第二旋转检测部7。第二连动构件5所具有的连结片具有与第一连动构件4的连结片422相同的结构。另一方面,在第二旋转检测部7的相反侧的板状部521的外侧,设置有大致圆形状的突出片523。该突出片523配置于下侧壳体21的支承片215的凹部215a上。

第一旋转检测部6与第一连动构件4连结,检测其转动动作。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旋转检测部6具有:滑动件61,其伴随第一连动构件4的转动而旋转;滑动件承接件62,其保持该滑动件61;绝缘基板63,其设置有供滑动件61滑动接触的电阻体图案及集电体图案;以及壳体64,其构成为与绝缘基板63一体化,并且能够收容保持滑动件61的滑动件承接件62。

第二旋转检测部7具有与第一旋转检测部6同样的结构。即,第二旋转检测部7具有:滑动件(未图示),其伴随第二连动构件5的转动而旋转;滑动件承接件(未图示),其固定该滑动件;绝缘基板(未图示),其设置有供滑动件滑动接触的电阻体图案及集电体图案;以及壳体74,其构成为与绝缘基板一体化,并且能够收容固定有滑动件的滑动件承接件(参照图2至图4)。

如图5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具备与操作构件3一体地移动(倾倒)的承接构件92、和配设于操作构件3的基部31(收容部311)并对驱动构件95向外壳2的底面部211侧施力的弹性构件91。本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91例如由螺旋弹簧构成。于是,为了容易理解,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弹性构件91”适当记载为“螺旋弹簧91”。螺旋弹簧91具有收容于在操作构件3的基部31设置的收容部311的外径尺寸,且具有能够对后述的筒状的中空部952的上方部分(台阶部952a)进行收容的内径尺寸,该中空部952供承接构件92的粗轴部(突出部)922a插入。螺旋弹簧91借助后述的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而设置于操作构件3与驱动构件95之间并成为被压缩的状态。螺旋弹簧91施加使操作构件3复位至操作前的初始状态并经由操作构件3使第一连动构件4及第二连动构件5复位至初始状态的作用力。

如图8至图10所示,操作构件3以及承接构件92由驱动构件95支承。驱动构件95具有使进行了倾倒动作的操作构件3复位至初始位置的功能。驱动构件95具有大致圆板状的座部951、从该座部95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圆筒体状的中空部952、以及在中空部952的周围突出设置的多个支承构件953。承接构件92的粗轴部(突出部)922a插入至中空部952并被该中空部952支承。在中空部952的上方部分形成有直径比其下方部分小的台阶部952a。多个支承构件953沿着突出部32的突出方向延伸,并以整体成为大致圆筒体状的方式立起设置于座部951。多个支承构件953插入操作构件3的收容部311,且与该操作构件3的内周面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对置。因此,驱动构件95与操作构件3一起倾倒。但是,驱动构件95相对于操作构件3而在突出部32的突出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因此,在操作构件3倾倒时,驱动构件95向突出部32的突出方向移动,与初始状态相比进一步压缩螺旋弹簧91。

在座部951的下表面,形成有在仰视时具有圆形状的凹部951a,并且在凹部951a的周围设置有球面形状部951b(参照图10)。该凹部951a构成为在初始状态下能够收容在下侧壳体21的底面部211设置的凸部211a。球面形状部951b具有如下功能:其在操作构件3进行了倾倒动作的情况下,借助压缩后的螺旋弹簧91的规定的作用力而对下侧壳体21的凸部211a的倾斜面施力,由此使驱动构件95(与之连动的操作构件3)复位至初始位置。在此,螺旋弹簧91的上述规定的作用力由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的位置决定,该位置能够通过调整部110来调整。

承接构件92的轴部922具有向驱动构件95的中空部952内插入的粗轴部(突出部)922a、和在该粗轴部922a的上端设置的细轴部(轴部)922b。粗轴部922a以及细轴部922b均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粗轴部922a的外径构成为比细轴部922b的外径大。在粗轴部922a与细轴部922b之间形成有圆板状的凸缘部93。如图9所示,凸缘部93构成隔着螺旋弹簧91而与驱动构件95对置并承接螺旋弹簧91的一端(上端)的承接部。需要说明的是,凸缘部93与轴部922(细轴部922b以及粗轴部922a)形成为一体。

如图10所示,操作构件3的突出部32具有从操作部即突出部32的顶端部(上端部)向朝着驱动构件95的方向延伸的贯通部321。贯通部321与基部31的收容部311连通。因此,贯通部321成为从收容部311以向朝着突出部32的突出方向的方式形成的贯通孔。贯通部321在操作构件3的突出部32的上端开口,承接构件92的轴部即细轴部922b穿过该贯通部321内。螺旋弹簧91收容于操作构件3的收容部311与驱动构件95的中空部952的台阶部952a之间的大致圆筒体状的空间部311a。承接部即圆板状的凸缘部93承接螺旋弹簧91的一端(上端)并在后述的调整部110未安装于操作构件3的状态下对收容部311的上端施力。承接构件92为了确保该承接构件92的强度而优选由例如黄铜等金属构件形成,而不限定于例示的材质。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螺旋弹簧91的另一端(下端)与驱动构件95的台阶部952a的下表面、即形成台阶部952a的中空部952的台阶面弹性接触而被支承。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具有调整部110,该调整部110对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的在螺旋弹簧91的作用力发生变化的方向(贯通部321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图3、图8以及图10所示,调整部110设置于承接构件92的细轴部922b的顶端部(上端部)侧。即,调整部110由具有外螺纹部112的螺纹构件构成,所述外螺纹部112螺纹紧固于在操作构件3的贯通部321形成的未图示的内螺纹部。具有外螺纹部112的调整部110(螺纹构件)的下端面与承接构件92的细轴部922b的上端面对置,调整部110是与承接构件92分体的构件。在调整部110的上端面形成有十字槽部等能够通过螺丝刀等工具使外螺纹部112(调整部110)旋转的安装槽部113。

如图1所示,为了使操作者易于把持,可以通过压入等在操作构件3安装捏手构件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捏手构件120的中央部形成有从外部通至调整部110的孔部121。由于在捏手构件120形成有从外部通至调整部110的孔部121,因此无需拆卸捏手构件120就能够从外部调整调整部110。对该孔部121安装未图示的盖等,从而将孔部121隐藏起来而使其不可见。

接着,参照图2至图4、以及图5、图1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的作用。图1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作用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中,如图2至图4所示,在形成于下侧壳体21与上侧壳体22的内侧的空间中收纳有操作构件3的基部31、第一连动构件4、第二连动构件5、弹性构件91以及驱动构件95。在该情况下,操作构件3以使突出部32从上侧壳体22的开口部221a露出到上方侧的状态收纳于外壳2内。另外,第一连动构件4以使按压片421以及连结片422露出的状态收纳于外壳2内。同样地,第二连动构件5以使连结片(未图示)以及突出片523露出的状态收纳于外壳2内。需要说明的是,承接构件92收容于操作构件3。

如图11所示那样朝向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的一侧对操作构件3进行倾倒操作,在对操作构件3进行的操作(按压操作、倾倒操作)解除时,操作构件3借助螺旋弹簧91的作用力而复位至初始位置(图2所示的状态)。即,在对操作构件3进行的倾倒操作、按压操作被解除了的情况下,螺旋弹簧91的作用力将操作构件3推回至上方侧,操作构件3复位至初始位置。

更具体而言,如图2至图5、图10以及图11所示,若沿着第一连动构件4的开口部43、第二连动构件5的狭缝孔51b对操作构件3进行倾倒操作,则成为在驱动构件95的座部951设置的球面形状部951b的一部分爬升到下侧壳体21的凸部211a的倾斜面部的状态。在对操作构件3进行的倾倒操作被解除了的情况下,螺旋弹簧91的作用力作用于爬升到凸部211a的倾斜面部的球面形状部951b的一部分,使其向沿着凸部211a的倾斜面部滑下的方向滑动。由此,操作构件3向立起的方向移动,从而复位至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使操作构件3复位至初始状态的复位机构9构成为具有承接构件92、螺旋弹簧91、驱动构件95、以及下侧壳体21的底面部211(凸部211a)。

在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中,具备:驱动构件95,其与操作构件3一起倾倒;和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弹性构件91,其配设于操作构件3与驱动构件95之间,并对驱动构件95向外壳2的底面侧施力。伴随操作构件3的倾倒操作,弹性构件91被驱动构件95压缩。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具有与操作构件3成为一体地移动且承接弹性构件91的一端的承接构件92、和对承接构件92的在弹性构件91的作用力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部110。而且,操作构件3具有从操作部即突出部32的顶端部向朝着驱动构件95的方向延伸的贯通部321,且在承接构件92的细轴部922b的顶端部(上端部)侧设置有调整部110,调整部110具有螺纹紧固于在贯通部321形成的内螺纹部(未图示)的外螺纹部112。在此,弹性构件91的作用力发生变化的方向是指贯通部321所延伸的方向,且是操作构件3的突出部32突出的方向。另外,也可以将该方向称作轴部即细轴部922b的轴线方向。

在组装有多方向输入装置101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未被拧入操作构件3的贯通部321的内螺纹部,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因螺旋弹簧91而向操作构件3的收容部311的上端部受到施力。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将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略微拧入贯通部321的内螺纹部,凸缘部93也为与收容部311的上端部抵接的状态。在该初始状态下,在操作者等对操作构件3进行倾倒操作而感到弹性构件91的初始状态的作用力轻的情况下,向在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的头部形成的安装槽部113安装螺丝刀等工具并使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旋转(通常是顺时针旋转),从而如图4所示,能够增加向贯通部321的内螺纹部拧入的量。若将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较多地拧入内螺纹部,则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随之下降,螺旋弹簧91的作用力增加。

相反,在操作者等对操作构件3进行倾倒操作而感到图4所示的状态的弹性构件91的作用力重的情况下,若向在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的头部形成的安装槽部113安装工具并使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逆向旋转(通常是逆时针旋转)而拧松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则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上升,螺旋弹簧91的作用力减少。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能够由调整部110调整对弹性构件91的一端进行承接的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的位置,能够根据操作者等自身的偏好来变更未对操作构件3进行倾倒操作的初始状态下的弹性构件91的作用力。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中,能够由调整部110调整对弹性构件91的一端进行承接的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多方向输入装置101组装好之后,也能够根据用途、偏好来变更弹性构件91的初始状态的作用力。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发挥在组装后也能够变更操作构件的倾倒操作时的工作力这一优异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中,操作构件3具有从操作部即突出部32的顶端部向朝着驱动构件95的方向延伸的贯通部321,在承接构件92的细轴部922b的顶端部侧设置有调整部110,调整部110具有螺纹紧固于在贯通部321形成的内螺纹部(未图示)的外螺纹部112,因此能够通过调整部110而容易地变更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的高度位置,进而改变操作构件3的倾倒操作的工作力。另外,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螺纹紧固于在操作构件3的贯通部321形成的内螺纹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的位置,并且一旦调整设定后,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的高度位置不容易变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中,承接构件92具有朝向驱动构件95延伸的粗轴部(突出部)922a,驱动构件95具有对承接构件92的突出部922a进行收容的中空部952,因此能够由驱动构件95的中空部952抑制承接构件92的松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中,由金属形成承接构件92,由此能够确保承接构件92的强度。

另外,能够向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01的操作构件3安装捏手构件120,且在捏手构件120形成有从外部通至调整部110的孔部121,因此无需拆卸捏手构件120就能够从外部调整调整部110。在具有该捏手构件120的情况下,也在操作构件3的贯通部321形成有内螺纹部,且将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螺纹紧固于该内螺纹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的位置,且一旦调整设定后,承接构件92的凸缘部93的高度位置不容易变化。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或其等同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进行各种变更、组合、从属组合以及代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构件3的贯通部321形成有内螺纹部(未图示),但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多方向输入装置201那样,例如在捏手构件120的孔部121形成有内螺纹部121a。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螺纹紧固于该捏手构件120的孔部121的内螺纹部121a。由于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螺纹紧固于在捏手构件120的孔部121设置的内螺纹部121a,因此承接构件92的位置调整容易,且一旦调整设定后,承接构件93的高度位置不容易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在孔部121的上方部分形成有用于将外螺纹部112的头部112b向孔部121内导入的扩径部121b。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构件95具有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中空部952,承接构件92的突出部(粗轴部)922a插入该中空部952并被引导,但与此相反地,也可以构成为将承接构件92的突出部922a形成为圆筒体状的中空部,向该突出部922a内插入驱动构件95的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突出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调整部110与承接构件92由分体的构件构成,但也可以使调整部110与承接构件92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将形成有安装槽部113的调整部110的上端部(头部)设定为能够插入操作构件3的贯通部321的大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捏手构件120的孔部121形成有内螺纹部121a且调整部110的外螺纹部112螺纹紧固于内螺纹部121a的情况,但也可以通过孔部121的内周面与调整部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圆柱状的调整部固定于孔部121内。

另外,也可以在安装于操作构件3的捏手构件一体地设置将承接构件92的细轴部922b的顶端推入的突起,将该突起设为使承接构件92的高度位置变化的调整部。即,也可以设为将突起形成于捏手构件且将该捏手构件安装于操作构件的结构,所述突起以使对操作构件3进行倾倒操作时的工作力成为偏好的工作力的方式设定突出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