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665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至今在中国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从人们初最初的梦想,到今天真实的走进我们的生活,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近年来,智能家居在中国发展迅速,随着智能家居市场推广普及的进一步落实,培育起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智能家居市场的消费潜力必然是巨大的,产业前景光明。随着相关行业技术和产品方案的成熟,智能家居产品还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中,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企业都处在不断研发推出新产品的阶段,研发和市场推广活动十分活跃。

智能家居是近几年产生并迅速崛起的一种新型家居住宅,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将住宅中的各种电子设备例如:照明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安全防盗系统、智能家电等,有机的连接到一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该通讯模组使智能家居控制器与控制终端之间的通讯可以选择无线网或局域网,有效节约流量,达到节能目的的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系统、主控制器、安防监控系统、家庭多媒体控制系统、家电主控系统、应急控制器、远程遥控码值存储器、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上设有安防监控系统、家庭多媒体控制系统、家电主控系统、应急控制器、远程遥控码值存储器,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上的安防监控系统、家庭多媒体控制系统、家电主控系统、应急控制器、远程遥控码值存储器之间通过导线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上设有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的一端与传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监控终端的另一端与服务器的一端连接,监控终端通过无线传感技术与远程监控移动设备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防监控系统上设有安防报警主机、报警模块、感烟探测模块、红外线探测器、玻璃碎裂传感器、图像传感器、门窗监控模块,安防监控系统上的探测传感器均安装在电路板上。

优选的,所述家庭多媒体控制系统上设有音频主机,所述音频主机的一端与调制解调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调制解调器分别与视频服务器、多媒体协调器连接,调制解调器的另一端与喇叭、电视机、DV机、电脑连接。

优选的,所述家庭主控系统上设有电路报警系统、电路防护系统、供电监控模块、稳压系统、触电保护器。

优选的,所述应急控制器的一端与应急存储模块连接,所述应急存储模块的一侧设有应急供电模块,所述应急存储模块、应急供电模块相互并联。

优选的,所述远程遥控码值存储器上设有信号收发模块、功能控制模块,所述信号收发模块、功能控制模块相互并联。

优选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主控制器上的智能控制芯片通过一侧的数据收发器自动接收监控系统的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智能芯片与实时监控模块时刻监控;

B、主控制器一侧的安防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的感烟探测模块、红外线探测器、玻璃碎裂传感器等监控仪器进行实时监控,将监控的视频画面上传,同时还监控着家庭的门窗开关状况;

C、家庭多媒体控制系统管控着家庭内部的家用电器,家庭用电器的连接状况、工作状况以及家用电器是否完好,通过音频主机来控制家用电器的工作;

D、家电主控系统监控家庭电力系统的状态,通过电路保护系统保护家庭电路的安全,如果出现超负荷家电的接入,触电保护器将会自动断开电闸,电路系统如果出现异常,供电监控模块会发出报警信号至远程监控移动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安防监控系统通过各种先进的监控装置对家庭的门窗、家庭内部进行实时监控,而且还能对家庭的监控进行视频记录,并及时上传至服务器,以便不时之需的查看;

(2)应急控制器在主控制器出现异常的时候,应急控制器将会自动启动,维持家用电器、家用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转;

(3)智能控制系统上的监控通过无线网络模块与远程监控移动设备进行连接,远程监控移动设备可以实时观察到家庭内部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对家用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4)本智能控制系统的实用性强,该通讯模组使智能家居控制器与控制终端之间的通讯可以选择无线网或局域网,有效节约流量,达到节能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中:1、主控制器;2、安防监控系统;3、家庭多媒体控制系统;4、家电主控系统;5、应急控制器;6、远程遥控码值存储器;7、智能控制芯片;8、供电模块;9、实时监控模块;10、数据收发器;11、存储模块;12、网络模块;13、显示模块;14、调控模块;15、安防报警主机;16、报警模块;17、感烟探测模块;18、红外线探测器;19、玻璃碎裂传感器;20、图像传感器;21、门窗监控模块;22、调制解调器;23、音频主机;24、视频服务器;25、喇叭;26、电视机;27、DV机;28、电脑;29、多媒体协调器;30、应急存储模块;31、应急供电模块;32、信号收发模块;33、功能控制模块;34、电路报警系统;35、电路防护系统;36、供电监控模块;37、稳压系统;38、触电保护器;39、智能控制系统;40、控制系统;41、传感器;42、监控终端;43、服务器;44、远程监控移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系统39、主控制器1、安防监控系统2、家庭多媒体控制系统3、家电主控系统4、应急控制器5、远程遥控码值存储器6、控制系统40,控制系统40上设有监控终端42,所述监控终端42的一端与传感器41的一端连接,所述监控终端42的另一端与服务器43的一端连接,监控终端42通过无线传感技术与远程监控移动设备44连接,智能控制系统39上设有安防监控系统2、家庭多媒体控制系统3、家电主控系统4、应急控制器5、远程遥控码值存储器6,应急控制5在主控制器1出现异常的时候,应急控制器5将会自动启动,维持家用电器、家用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转,安防监控系统2通过各种先进的监控装置对家庭的门窗、家庭内部进行实时监控,而且还能对家庭的监控进行视频记录,并及时上传至服务器,以便不时之需的查看,应急控制器5的一端与应急存储模块30连接,所述应急存储模块30的一侧设有应急供电模块31,所述应急存储模块30、应急供电模块31相互并联,所述智能控制系统39上的安防监控系统、家庭多媒体控制系统3、家电主控系统4、应急控制器5、远程遥控码值存储器6之间通过导线进行连接,远程遥控码值存储器上6设有信号收发模块32、功能控制模块33,所述信号收发模块32、功能控制模块33相互并联,家庭主控系统4上设有电路报警系统34、电路防护系统35、供电监控模块36、稳压系统37、触电保护器38。

请参阅图2,安防监控系统2上设有安防报警主机15、报警模块16、感烟探测模块17、红外线探测器18、玻璃碎裂传感器19、图像传感器20、门窗监控模块21,安防监控系统2上的探测传感器均安装在电路板上。

家庭多媒体控制系统3上设有音频主机23,所述音频主机23的一端与调制解调器22的一端连接,所述调制解调器22分别与视频服务器24、多媒体协调器29连接,调制解调器22的另一端与喇叭25、电视机26、DV机27、电脑28连接。

本智能控制系统39的实用性强,该通讯模组使智能家居控制器与控制终端之间的通讯可以选择无线网或局域网,有效节约流量,达到节能目的。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主控制器1上的智能控制芯片7通过一侧的数据收发器10自动接收监控系统的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智能芯片与实时监控模块(9)时刻监控;

B、主控制器1一侧的安防监控系统2通过先进的感烟探测模块17、红外线探测器18、玻璃碎裂传感器19等监控仪器进行实时监控,将监控的视频画面上传,同时还监控着家庭的门窗开关状况;

C、家庭多媒体控制系统3管控着家庭内部的家用电器,家庭用电器的连接状况、工作状况以及家用电器是否完好,通过音频主机23来控制家用电器的工作;

D、家电主控系统4监控家庭电力系统的状态,通过电路保护系统保护家庭电路的安全,如果出现超负荷家电的接入,触电保护器38将会自动断开电闸,电路系统如果出现异常,供电监控模块36会发出报警信号至远程监控移动设备4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安防监控系统通过各种先进的监控装置对家庭的门窗、家庭内部进行实时监控,而且还能对家庭的监控进行视频记录,并及时上传至服务器,以便不时之需的查看;

(2)应急控制器在主控制器出现异常的时候,应急控制器将会自动启动,维持家用电器、家用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转;

(3)智能控制系统上的监控通过无线网络模块与远程监控移动设备进行连接,远程监控移动设备可以实时观察到家庭内部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对家用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4)本智能控制系统的实用性强,该通讯模组使智能家居控制器与控制终端之间的通讯可以选择无线网或局域网,有效节约流量,达到节能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