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负载电阻器无极降噪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0766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负载电阻器无极降噪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测试发电机、电源、UPS等设备带载能力的大功率电阻器,从简化设计、减少体积、降低成本等方面考虑,一般都会做成利用冷却风机强制风冷的形式。常规的全自动负载电阻器都会安装轴流风机来对负载进行强制风冷,且全自动负载电阻器上的降噪处理需要专门的无极降噪调节装置来完成,现有的全自动负载电阻器无极降噪调节装置在对全自动负载电阻器进行散热处理时,全自动负载电阻器上的风机都会全部打开,造成了电能的浪费,且全自动负载电阻器无极降噪调节装置对热电偶传感器U1的检测信号无法准确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负载电阻器无极降噪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负载电阻器无极降噪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和负载电阻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且电路板上焊接有温度变送器U5、 AD转换器U6和PID控制器U10,所述温度变送器U5的输入端连接有元件U4的输出端,且元件U4的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元件U4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有电阻R2,且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耦合器U3的引脚3,所述耦合器U3的引脚2和引脚4均接地,且耦合器U3的引脚 1连接有元件U2的输出端,所述元件U2的负极输出端接地,且元件 U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有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有继电器 Q1的引脚3,且继电器Q1的引脚1连接有热电偶传感器U1,所述继电器Q1的引脚2连接有电阻R3,且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有5伏电源,所述温度变送器U5的三个输出端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元件U7的第一输入端、元件U8的第一输入端和元件U9的第一输入端,且元件 U7的第二输入端、元件U8的第二输入端和元件U9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有所对应的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1、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2、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3,所述元件U7的输出端和PID控制器U1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元件U8的输出端和PID控制器U10的第五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元件U9的输出端和PID控制器U10的第六输入端相连接,所述PID控制器U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Q2的引脚1,且继电器Q2的引脚2和PID控制器U1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Q2的引脚3连接有第一风机U11的控制端,所述PID控制器 U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Q3的引脚1,且继电器Q3的引脚2 和PID控制器U10的第三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Q3的引脚3连接有第二风机U12的控制端,所述PID控制器U10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Q4的引脚1,且继电器Q4的引脚2和PID控制器U10的第四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Q4的引脚3连接有第三风机U6的控制端,所述第一风机U11、第二风机U12、第三风机U6和热电偶传感器 U1均固定在负载电阻器上。

优选的,所述热电偶传感器U1的型号为WZP-2014S或WRN-230。

优选的,所述PID控制器U10为通用型PID控制器,且PID控制器的型号为MAX708MJA。

优选的,所述耦合器U3为光电耦合器,且耦合器U3的型号为 TLP250。

优选的,所述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的阻值依次为10000 欧姆、1500欧姆、1000欧姆。

优选的,所述元件U2和元件U3均为放大器,且元件U2和元件 U3的型号均为LM324。

优选的,所述元件U7、元件U8和元件U9均为比较器,且元件 U7、元件U8和元件U9的型号均为MAX923或MAX933。

优选的,所述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1、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2和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3上所设定的温度值依次增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全自动负载电阻器无极降噪调节装置中通过热电偶传感器U1和耦合器U3之间以及耦合器U3和温度变送器 U5之间分别增加了所对应的元件U3和元件U4,PID控制器U10所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更加清晰,便于PID控制器U10的判断准确性更高,温度变送器U5输出的数字电压信号同时与元件U7上所连接的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1、元件U8上所连接的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2和元件U9 上所连接的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3相比较,然后元件U7、元件U8和元件U9分别将比较结果传输到PID控制器U10上,PID控制器U10 可以根据元件U7、元件U8和元件U9分别将比较结果来对所对应的继电器Q2、继电器Q3、继电器Q4进行控制,使得全自动负载电阻器无极降噪调节装置可以根据负载电阻器内部的实际温度来控制风机的启动个数,大大节约了电能,本实用新型中的PID控制器U10可以对热电偶传感器U1的检测结果进行准确判断,且PID控制器U10可以根据负载电阻器的内部温度来改变风机的启动个数,进而节约了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负载电阻器无极降噪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全自动负载电阻器无极降噪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和负载电阻器,壳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且电路板上焊接有温度变送器U5、AD转换器U6和PID控制器,温度变送器U5的输入端连接有元件U4的输出端,且元件U4的负极输入端接地,元件U4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有电阻R2,且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耦合器U3的引脚3,耦合器U3的引脚2和引脚4均接地,且耦合器U3的引脚1连接有元件U2的输出端,元件U2的负极输出端接地,且元件U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有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有继电器Q1的引脚3,且继电器Q1的引脚1连接有热电偶传感器U1,继电器Q1的引脚2连接有电阻R3,且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有5伏电源,温度变送器U5的三个输出端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元件U7的第一输入端、元件U8的第一输入端和元件U9的第一输入端,且元件U7的第二输入端、元件 U8的第二输入端和元件U9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有所对应的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1、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2、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3,元件 U7的输出端和PID控制器U1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元件U8的输出端和PID控制器U10的第五输入端相连接,元件U9的输出端和PID 控制器U10的第六输入端相连接,PID控制器U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Q2的引脚1,且继电器Q2的引脚2和PID控制器U1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继电器Q2的引脚3连接有第一风机U11的控制端, PID控制器U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Q3的引脚1,且继电器 Q3的引脚2和PID控制器U10的第三输入端相连接,继电器Q3的引脚3连接有第二风机U12的控制端,PID控制器U10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Q4的引脚1,且继电器Q4的引脚2和PID控制器U10的第四输入端相连接,继电器Q4的引脚3连接有第三风机U6的控制端,第一风机U11、第二风机U12、第三风机U6和热电偶传感器U1均固定在负载电阻器上,热电偶传感器U1的型号为WZP-2014S或WRN-230,PID控制器U10为通用型PID控制器,且PID控制器的型号为 MAX708MJA,耦合器U3为光电耦合器,且耦合器U3的型号为TLP250,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的阻值依次为10000欧姆、1500欧姆、 1000欧姆,元件U2和元件U3均为放大器,且元件U2和元件U3的型号均为LM324,元件U7、元件U8和元件U9均为比较器,且元件 U7、元件U8和元件U9的型号均为MAX923或MAX933,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1、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2和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3上所设定的温度值依次增大。

本实用新型中,热电偶传感器U1可以对负载电阻器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热电偶传感器U1的检测信号首先经过元件U2进行模拟信号放大,元件U2模拟放大后的检测信号经过耦合器U3转换成数字信号,耦合器U3输出的数字信号经过元件U4进行数字信号放大,元件U4所输出的数字信号传输到温度变送器U5上,温度变送器U5 输出的数字信号同时与元件U7上所连接的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1、元件U8上所连接的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2和元件U9上所连接的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3相比较,当温度变送器U5的输出温度比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1低时,PID控制器U10分别控制继电器Q2、继电器Q3、继电器Q4进行断开,使得第一风机U11、第二风机U12、第三风机U6均不启动,当温度变送器U5的输出温度比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1高,且温度变送器U5的输出温度比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1低时,PID控制器 U10分别控制继电器Q2导通、继电器Q3断开、继电器Q4断开,使得第一风机U11启动,同时第二风机U12和第三风机U6均不启动,当温度变送器U5的输出温度比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2高,且温度变送器U5的输出温度比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3低时,PID控制器U10分别控制继电器Q2导通、继电器Q3导通、继电器Q4断开,使得第一风机U11和第二风机U12启动,同时第三风机U6均不启动,当温度变送器U5的输出温度比参照温度设定端口T3高时,PID控制器U10分别控制继电器Q2、继电器Q3、继电器Q4均导通,使得第一风机U11、第二风机U12和第三风机U6均启动,使得全自动负载电阻器无极降噪调节装置可以根据负载电阻器内部的实际温度来控制风机的启动个数,大大节约了电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