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CAN转换板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778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CAN转换板测试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CAN转换板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CAN转换板是一个独立的CAN通信硬件模块,在软件的运用上,与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助力控制器等汽车总成不存在驱动时序逻辑控制关系,但读取与发送整车远程服务监控与管理的所有信息,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车载终端、车辆企业平台和公共平台之间的数据通信的桥梁。但是现有技术中并不存在高效测试CAN 转换板的系统。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CAN转换板进行高效测试,实用性强的新型CAN转换板测试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CAN转换板测试系统,包括待测CAN转换板、模拟信号发送单元和CAN分析仪;所述待测CAN转换板具有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模拟信号发送单元具有与所述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的模拟信号输出端,所述CAN分析仪具有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的分析信号输入端。

所述信号输入端包括CANL信号输入接口和CANH信号输入接口,所述信号输出端包括CANL信号输出接口和CANH信号输出接口;所述模拟信号输出端包括与CANL信号输入接口电连接的CANL模拟信号输出接口,和与 CANH信号输入接口电连接的CANH模拟信号输出接口;所述分析信号输入端包括与CANL信号输出接口电连接的CANL分析信号输入接口,和与CANH信号输出接口电连接的CANH分析信号输入接口。

所述CAN分析仪配设有PC信号监控显示单元。

所述待测CAN转换板具有第一正电极接口和第一负电极接口,所述模拟信号发送单元具有第二正电极接口和第二负电极接口,所述第一正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正电极接口电连接于同一电源正极,所述第一负电极接口和所述第二负电极接口电连接于同一电源负极。

所述CAN分析仪为USB插口形式的CAN ANALYZER分析仪。

还包括对所述待测CAN转换板、模拟信号发送单元和CAN分析仪进行定位的定位支架;所述待测CAN转换板具有基板,所述基板配设有平行处于基板背面的第一连接板,所述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定位支架连接在一起;所述模拟信号发送单元包括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所述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配设有平行处于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背面的第二连接板,所述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定位支架连接在一起。

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具有间隙,二者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具有间隙,二者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一侧面和处于另一侧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主连接件,和与第一主连接件相配合连接在一起并锁紧于所述第二侧面处的第一副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主连接件和第一副连接件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朝向所述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的第三侧面和处于另一侧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上的第二主连接件,和与第二主连接件相配合连接在一起并锁紧于所述第四侧面处的第二副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二主连接件和第二副连接件穿过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主连接件包括处于所述基板和第一连接板之间与基板连接在一起并卡在所述第一通孔边缘处的第一连接柱,与第一连接柱连接并由所述第一侧面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一延伸柱,与第一延伸柱连接并由所述第一侧面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一磁柱,以及连接于第一延伸柱和第一磁柱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包括处于所述第二侧面处的第一锁紧螺杆,与第一锁紧螺杆连接并由所述第二侧面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与所述第一磁柱相配合吸合在一起的第二磁柱,和处于所述第二侧面处并与第一锁紧螺杆相配合锁紧于所述第一通孔边缘的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二主连接件包括处于所述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与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连接在一起并卡在所述第二通孔边缘处的第二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连接并由所述第三侧面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的第二延伸柱,与第二延伸柱连接并由所述第三侧面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的第三磁柱,以及连接于第二延伸柱和第三磁柱之间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副连接件包括处于所述第四侧面处的第二锁紧螺杆,与第二锁紧螺杆连接并由所述第四侧面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与所述第三磁柱相配合吸合在一起的第四磁柱,和处于所述第四侧面处并与第二锁紧螺杆相配合锁紧于所述第二通孔边缘的第二锁紧螺母。

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伸缩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CAN转换板测试系统,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待测CAN转换板和模拟信号发送单元是两个一模一样的can 转换硬件电路板,不同的功能实现由软件设计决定。待测CAN转换板还是一个“双对象出入传输”的通信板,整个系统上电以后,模拟信号发送单元连接待测CAN转换板模拟发送CAN数据,CAN分析仪(USB CAN ANALYZER) 连接待测CAN转换板的“输出端”进行接收,在CAN分析仪接收过程中,可对待测CAN转换板的CAN信息(报文数据)通过报文ID地址进行过滤读取,也可全部读取。当读取的数据与模拟信号发送单元的软件数据一致并通过不同的频率设定使得LED闪烁指示,则表明待测CAN转换板硬件电路正常。当无报文时,则表明待测CAN转换板硬件电路或者电子元器件等不正常或者待测CAN转换板软件烧录功能不正常,LED闪烁指示也不正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CAN转换板测试系统,其可对CAN转换板进行高效测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待测CAN转换板 11-基板 2-模拟信号发送单元 21-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 3-CAN分析仪 31-PC信号监控显示单元

4-定位支架 5-第一连接板 51-第一连接件 511-第一主连接件 5111-第一连接柱 5112-第一延伸柱 5113-第一磁柱 5114-第一弹簧 512-第一副连接件 5121-第一锁紧螺杆 5122-第二磁柱 5123-第一锁紧螺母 52-第一通孔 6-第二连接板 61-第二连接件 611-第二主连接件 6111-第二连接柱 6112-第二延伸柱 6113-第三磁柱 6114-第二弹簧 612-第二副连接件 6121- 第二锁紧螺杆 6122-第四磁柱 6123-第二锁紧螺母 62-第二通孔

7-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CAN转换板测试系统,如图1和2所示,包括待测CAN转换板1、模拟信号发送单元2和CAN分析仪3;待测CAN转换板 1具有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模拟信号发送单元2具有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的模拟信号输出端,CAN分析仪3具有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的分析信号输入端。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待测CAN转换板1和模拟信号发送单元2是两个一模一样的can转换硬件电路板,不同的功能实现由软件设计决定。待测CAN转换板1还是一个“双对象出入传输”的通信板,整个系统上电以后,模拟信号发送单元2连接待测CAN转换板1模拟发送CAN 数据,CAN分析仪(USB CAN ANALYZER)3连接待测CAN转换板1的“输出端”进行接收,在CAN分析仪3接收过程中,可对待测CAN转换板1的CAN 信息(报文数据)通过报文ID地址进行过滤读取,也可全部读取。当读取的数据与模拟信号发送单元2的软件数据一致并通过不同的频率设定使得 LED闪烁指示,则表明待测CAN转换板1硬件电路正常。当无报文时,则表明待测CAN转换板1硬件电路或者电子元器件等不正常或者待测CAN转换板1软件烧录功能不正常,LED闪烁指示也不正常。

为了实现各具体元器件之间的连接,优选地,信号输入端包括CANL信号输入接口和CANH信号输入接口,信号输出端包括CANL信号输出接口和 CANH信号输出接口;模拟信号输出端包括与CANL信号输入接口电连接的 CANL模拟信号输出接口,和与CANH信号输入接口电连接的CANH模拟信号输出接口;分析信号输入端包括与CANL信号输出接口电连接的CANL分析信号输入接口,和与CANH信号输出接口电连接的CANH分析信号输入接口。

为了便于对CAN分析仪3进行监视,优选地,CAN分析仪3配设有PC 信号监控显示单元31。

为了实现待测CAN转换板1和模拟信号发送单元2的供电电路结构,优选地,待测CAN转换板1具有第一正电极接口和第一负电极接口,模拟信号发送单元2具有第二正电极接口和第二负电极接口,第一正电极接口和第二正电极接口电连接于同一电源正极,第一负电极接口和第二负电极接口电连接于同一电源负极。此结构简洁合理。

优选地,CAN分析仪3为USB插口形式的CAN ANALYZER分析仪。

为了实现待测CAN转换板1、模拟信号发送单元2和CAN分析仪3的具体固定结构,优选地,还包括对待测CAN转换板1、模拟信号发送单元2和 CAN分析仪3进行定位的定位支架4;待测CAN转换板1具有基板11,基板 11配设有平行处于基板11背面的第一连接板5,基板11通过第一连接板5 与定位支架4连接在一起;模拟信号发送单元2包括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 21,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配设有平行处于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背面的第二连接板6,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通过第二连接板6与定位支架4 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基板11和第一连接板5之间具有间隙,二者通过第一连接件 51连接在一起;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和第二连接板6之间具有间隙,二者通过第二连接件61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件51可将基板11和第一连接板5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件61可将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和第二连接板6连接在一起,且基板11和第一连接板5 之间的间隙便于基板11背面的空气流通,供基板11进行散热,保证基板 11的使用寿命,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和第二连接板6之间的间隙便于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背面的空气流通,供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进行散热,保证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第一连接板5具有朝向基板11的第一侧面和处于另一侧的第二侧面;第一连接件51包括设于基板11上的第一主连接件511,和与第一主连接件511相配合连接在一起并锁紧于第二侧面处的第一副连接件512;第一连接板5形成有供第一主连接件511和第一副连接件512穿过的第一通孔52;第二连接板6具有朝向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的第三侧面和处于另一侧的第四侧面;第二连接件61包括设于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上的第二主连接件611,和与第二主连接件611相配合连接在一起并锁紧于第四侧面处的第二副连接件612;第二连接板6形成有供第二主连接件611和第二副连接件612穿过的第二通孔6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主连接件511和第一副连接件512相配合锁紧连接,将基板11和第一连接板5连接在一起;第二主连接件611和第二副连接件612相配合锁紧连接,将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和第二连接板6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第一主连接件511包括处于基板11和第一连接板5之间与基板11连接在一起并卡在第一通孔52边缘处的第一连接柱5111,与第一连接柱5111连接并由第一侧面伸入第一通孔52内的第一延伸柱5112,与第一延伸柱5112连接并由第一侧面伸入第一通孔52内的第一磁柱5113,以及连接于第一延伸柱5112和第一磁柱5113之间的第一弹簧5114;第一副连接件512包括处于第二侧面处的第一锁紧螺杆5121,与第一锁紧螺杆 5121连接并由第二侧面伸入第一通孔52内与第一磁柱5113相配合吸合在一起的第二磁柱5122,和处于第二侧面处并与第一锁紧螺杆5121相配合锁紧于第一通孔52边缘的第一锁紧螺母5123;第二主连接件611包括处于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和第二连接板6之间与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连接在一起并卡在第二通孔62边缘处的第二连接柱6111,与第二连接柱6111 连接并由第三侧面伸入第二通孔62内的第二延伸柱6112,与第二延伸柱 6112连接并由第三侧面伸入第二通孔62内的第三磁柱6113,以及连接于第二延伸柱6112和第三磁柱6113之间的第二弹簧6114;第二副连接件612 包括处于第四侧面处的第二锁紧螺杆6121,与第二锁紧螺杆6121连接并由第四侧面伸入第二通孔62内与第三磁柱6113相配合吸合在一起的第四磁柱6122,和处于第四侧面处并与第二锁紧螺杆6121相配合锁紧于第二通孔 62边缘的第二锁紧螺母6123。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柱 5111垫设于基板11和第一连接板5之间,保证基板11和第一连接板5之间存在稳定的间隙;第一磁柱5113和第二磁柱5122吸合在一起将第一主连接件511和第一副连接件512连接在一起,通过旋动第一锁紧螺母5123 来调整第二磁柱5122伸入第一通孔52内的深度,同时利用第一弹簧5114 的伸长和缩短来适应第一磁柱5113伸入第一通孔52内的深度,使确保第一磁柱5113与第二磁柱5122始终连接在一起,进而利用第一弹簧5114的伸缩来调整基板11与第一连接板5之间的连接紧密度,进而可利用第一弹簧5114适应各不同振动环境中,对各种振动强度进行缓冲。具体结构可为,多个第一连接件51均匀分布将基板11和第一连接板5连接在一起,连接更加可靠均衡。第二连接柱6111垫设于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和第二连接板6之间,保证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和第二连接板6之间存在稳定的间隙;第三磁柱6113和第四磁柱6122吸合在一起将第二主连接件611和第二副连接件612连接在一起,通过旋动第二锁紧螺母6123来调整第四磁柱6122伸入第二通孔62内的深度,同时利用第二弹簧6114的伸长和缩短来适应第三磁柱6113伸入第二通孔62内的深度,使确保第三磁柱6113与第四磁柱6122始终连接在一起,进而利用第二弹簧6114的伸缩来调整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与第二连接板6之间的连接紧密度,进而可利用第二弹簧6114适应各不同振动环境中,对各种振动强度进行缓冲。具体结构可为,多个第二连接件61均匀分布将模拟信号发送电路板21和第二连接板6 连接在一起,连接更加可靠均衡。

优选地,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之间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伸缩杆7。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可通过伸缩杆7的伸缩功能实现二者之间距离的变化调节,进而适应各种实际安装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