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霜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0837阅读:1696来源:国知局
除霜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器技术,特别是一种除霜温控器。



背景技术:

温控器是指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温控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种类的温控器应用在家电、电机、制冷或制热等众多产品中。

除霜温控器用于冰箱化霜,相比于传统断电化霜的方式,除霜温控器可以实现冰箱自动化霜,保证冰箱冷冻效果。现有技术中,如有专利号为201520538956的中国实用新型《冰箱除霜温控器》涉及一种冰箱除霜温控器,解决了现有冰箱除霜用温控器动作精度低、可靠性低、体积大、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外壳、温控器和第一熔断器,外壳设有开口和内腔,外壳的内腔两侧设有第一熔断器安装孔和第二熔断器安装孔,外壳的内腔中间部位设有温控器安装板;第一熔断器设于第一熔断器安装孔内,温控器设于温控器安装板上;第一熔断器设有导线一和导线二,外壳的内腔设有密封胶层。该专利中利用密封胶层实现密封,但是密封胶层在使用时间长后容易老化,加上除霜温控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密封不好很容易造成温控器失灵,最终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安装简单且密封效果好的除霜温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除霜温控器,包括有壳体和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双金属片、触点对和推杆,所述壳体之外套设有防水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还包括有罩壳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呈环状,该密封圈卡设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之内,所述罩壳套设在所述防水外壳的端部之外,所述密封圈的周壁开设有可供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防水外壳和罩壳在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对称设置且对接后形成一完整的孔。

为了实现密封圈更好的定位,防止密封圈滑动,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的其中一端形成有沿端面边沿径向外凸的挡圈,所述挡圈与所述防水外壳的开口端端面相抵实现所述密封圈的轴向限位。

为了方便导线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的通孔沿朝向所述挡圈的径向方向开设有方便导线嵌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和对应的通孔相连通。

考虑到电路设计的方便,作为优选,所述通孔有两个且并排设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罩壳和防水外壳的连接,避免两者脱开而影响密封性和防水性,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外壳和罩壳之间通过点焊固定连接,所述点焊位置沿所述罩壳的周壁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为了方便导线的装配,同时防止罩壳转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对接形成的孔为腰型孔。

为了更好的固定支架,防止支架松动,作为优选,所述温控器还包括有可安装管件的支架,所述罩壳的端面形成有圆形凸台,相应地,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可与所述凸台套接配合的圆孔,所述罩壳在圆形凸台的四周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凸点,所述罩壳和支架之间通过所述凸点实现点焊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摒弃传统的密封胶层结构,改用更加耐用且密封效果更加的密封圈实现温控器的封闭,密封更牢靠,防水性能更佳,且预先留有安装导线的通孔,使得导线的装配更加方便,无需拆掉防水外壳即能实现导线的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控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平面分解图(局部)。

图4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控器安装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除霜温控器,该温控器包括有壳体1、防水外壳2、罩壳3和密封圈4,其中,壳体1内设置有双金属片5、触点对6和推杆7,双金属片5、触点对6和推杆7的安装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采用现有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的防水外壳2套设于壳体1之外,密封圈4卡设于壳体1的开口端之内,罩壳3则套设在防水外壳2的端部之外,防水外壳2和罩壳3采用不锈钢材质,密封圈4采用耐高温的硅胶材料。

其中,密封圈4呈环状,密封圈4的其中一端形成有沿端面边沿径向外凸的挡圈41,挡圈41与防水外壳2的开口端端面相抵实现密封圈4的轴向限位,密封圈4的周壁开设有可供导线穿过的两个并排设置的通孔42,密封圈4的每个通孔42沿朝向挡圈41的径向方向各开设有方便导线嵌入的卡接槽43,卡接槽43和对应的通孔42相连通,卡接槽43能够方便导线的快速安装和拆卸,可以将导线直接从卡接槽43插入通孔42中,比直接将导线穿过通孔42要方便快捷;

为达到长期浸水密封的效果,密封圈4与防水外壳2在配合尺寸上采用过盈配合,即密封圈4的尺寸比防水外壳2的开口端尺寸偏大,通过罩壳3与防水外壳2对接后挤压密封圈4使之变形,以将防水外壳2和罩壳3之间的配合间隙填充完整,最终实现密封效果。

为了方便导线装配和更换,防水外壳2和罩壳3在对应通孔42的位置还分别开设有第一缺口21和第二缺口31,第一缺口21和第二缺口31对称设置且对接后形成一完整的孔,本实施例的第一缺口21和第二缺口31对接形成的孔为腰型孔,参见图1。

防水外壳2和罩壳3之间通过点焊方式固定连接,在运输、组装、使用等方面均可长时间紧固、密封更牢靠;为使焊接更加容易,罩壳3沿周壁冲压出四个小凸点32,凸点32结构使得焊接过程中电流更集中,两种部件更容易融化,方便焊接;四个小凸点32位置(即点焊位置)沿罩壳3的周壁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的温控器还包括有可安装管件9的支架8,产品组装完成后支架8与管件9成90度,参见图5,罩壳3的端面形成有圆形凸台33,相应地,支架8上开设有可与凸台33套接配合的圆孔,为了防止支架8随意转动,罩壳3与支架8也采用点焊方式固定,罩壳3在圆形凸台33的四周设置有四个焊接凸点34,罩壳3和支架8之间通过焊接凸点34采用点焊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