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812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



背景技术:

温度变化试验箱常用来检测在快速温度变化时由极高到极低温度的连续转换过程中产品的性能可靠性,进而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常用的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采用空气压缩机或液氮达到制冷的效果,不仅噪音大而且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同时常用快速温变试验箱存在风道设计不合理受热不均匀等问题,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包括箱体和实验舱,所述实验舱的外侧设有通风通道,所述实验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外侧连接有鼓风机,所述实验舱的上部安装有干冰罐,所述干冰罐的下端设有控制阀,所述鼓风机的对侧安装有出风机,所述通风通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风机,所述箱体的下部设有配电舱,所述实验舱的内部安装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的上端连接有温度感应器,所述箱体的正面安装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的上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箱体的正面设有保护门,所述保护门的上部安装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有四组。

优选的,所述实验舱和通风通道的内侧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防火泡沫板。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对称设置有两组,且所述加热管的高度与载物台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干冰罐内的干冰为粉末状干冰,所述控制阀为推拉板。

优选的,所述温度感应器、电热管、鼓风机和出风机通过导线连接于控制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滚轮便于箱体的移动,通过设置保温层有利于避免实验舱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提高温变的速度,通过设置两组对称的加热管有利于试验品的快速加热和均匀受热,通过设置干冰罐进行干冰制冷可快速的将温度下降到所需温度且价格便宜更安全,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加热管、鼓风机和出风机与控制室电性连接有利于对实验舱进行集中控制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验舱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实验舱、3通风通道、4加热管、5鼓风机、6干冰罐、7控制阀、8出风机、9进风机、10配电舱、11载物台、12温度感应器、13滚轮、14控制室、15显示屏、16保护门、17观察窗、18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包括箱体1和实验舱2,所述实验舱2的外侧设有通风通道3,所述实验舱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管4,所述加热管4的外侧连接有鼓风机5,所述实验舱2的上部安装有干冰罐6,所述干冰罐6的下端设有控制阀7,所述鼓风机5的对侧安装有出风机8,所述通风通道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风机9,所述箱体1的下部设有配电舱10,所述实验舱2的内部安装有载物台11,所述载物台11的上端连接有温度感应器12,所述箱体1的正面安装有控制室14,所述控制室14的上部安装有显示屏15,所述箱体1的正面设有保护门16,所述保护门16的上部安装有观察窗17。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滚轮13,所述滚轮13设置有四组,通过设置滚轮13便于箱体1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实验舱2和通风通道3的内侧设有保温层18,所述保温层18为防火泡沫板,通过设置保温层18有利于避免实验舱2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提高温变的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4对称设置有两组,且所述加热管4的高度与载物台11的高度相同,通过设置两组对称的加热管4有利于试验品的快速加热和均匀受热。

进一步的,所述干冰罐6内的干冰为粉末状干冰,所述控制阀7为推拉板,通过设置干冰罐6进行干冰制冷可快速的将温度下降到所需温度且价格便宜更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感应器12、电热管4、鼓风机5和出风机8通过导线连接于控制室14,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12、加热管4、鼓风机5和出风机6与控制室14电性连接有利于对实验舱进行集中控制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滚轮13便于箱体1的移动,通过设置保温层18有利于避免实验舱2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提高温变的速度,通过设置两组对称的加热管4有利于试验品的快速加热和均匀受热,通过设置干冰罐6进行干冰制冷可快速的将温度下降到所需温度且价格便宜更安全,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12、加热管4、鼓风机5和出风机6与控制室14电性连接有利于对实验舱进行集中控制方便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