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812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温度控制在现代制造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制药、储油和反应釜等温度的控制,现有的温度控制采用单独的加热和冷却系统控制温度,运用两者的手动切换方式进行冷热交换,其控制温度的精确度难以达到要求,导致制热效率和制冷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采用一体化的设计,节省设备占用空间,降低了能量的消耗,能有效的自动检测温度,通过控制阀来实现冷却和加热的自动切换,而且还能够通过温度显示屏对温度精确的控制,提高了设备的制热效率和制冷效率,增强了储油罐中油温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温度感应器和储油罐,所述电源为整个电路供电,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所述储油罐相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的左侧连接处理器I,所述处理器I包括温度显示屏I、报警器I和控制阀I,所述控制阀I上设有冷却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的右侧连接处理器II,所述处理器II包括温度显示屏II、报警器II和控制阀II,所述控制阀II上设有加热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温度显示屏I通过电源线与所述处理器I相连接,所述控制阀I通过电源线与所述温度显示屏I和报警器I相连接,所述报警器I通过电源线与所述处理器I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冷却器通过电源线与所述控制阀I相连接,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储油罐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温度显示屏II通过电源线与所述处理器II相连接,所述控制阀II通过电源线与所述温度显示屏II和报警器II相连接,所述报警器II通过电源线与所述处理器II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器通过电源线与所述控制阀II相连接,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储油罐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采用一体化的设计,节省设备占用空间,降低了能量的消耗,能有效的自动检测温度,通过控制阀来实现冷却和加热的自动切换,而且还能够通过温度显示屏对温度精确的控制,提高了设备的制热效率和制冷效率,增强了储油罐中油温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图中:1-电源,2-温度感应器,3-储油罐,4-处理器I,5-温度显示屏I,6-报警器I,7-控制阀I,8-冷却器,9-处理器II,10-温度显示屏II,11-报警器II,12-控制阀II,13-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包括电源1、温度感应器2和储油罐3,所述电源1为整个电路供电,所述温度感应器2与所述储油罐3相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2的左侧连接处理器I4,所述处理器I4包括温度显示屏I5、报警器I6和控制阀I7,所述控制阀I7上设有冷却器8,所述温度感应器2的右侧连接处理器II9,所述处理器II9包括温度显示屏II10、报警器II11和控制阀II12,所述控制阀II12上设有加热器13。

所述温度显示屏I5通过电源线与所述处理器I4相连接,所述控制阀I7通过电源线与所述温度显示屏I5和报警器I6相连接,所述报警器I6通过电源线与所述处理器I4相连接,其作用在于有效的提高了对温度掌控的精确度。

所述冷却器8通过电源线与所述控制阀I7相连接,所述冷却器8与所述储油罐3相连接,其作用在于有效的将储油罐3中的温度降低。

所述温度显示屏II10通过电源线与所述处理器II9相连接,所述控制阀II12通过电源线与所述温度显示屏II10和报警器II11相连接,所述报警器II11通过电源线与所述处理器II9相连接,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示工作人员储油罐3中油温的多少。

所述加热器13通过电源线与所述控制阀II12相连接,所述加热器13与所述储油罐3相连接,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为储油罐3中油温的提高。

工作原理:在油温控制的过程中,首先由温度感应器2进行对储油罐3中的油温检测,当发现油温过高时温度感应器2将信号发送到处理器I4,再由处理器I4将信息传输给温度显示屏I5和报警器I进行温度的显示和提醒,这时控制阀I7会进行闭合让冷却器8进行对储油罐3中油温的降低,当发现油温过低时温度感应器2将信号发送到处理器II9,再由处理器II9将信息传输给温度显示屏II10和报警器II11进行温度的显示和提醒,这时控制阀I7将会断开而控制阀II12会进行闭合让加热器13进行对储油罐3中油温的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