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对比剂微型智能恒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904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对比剂微型智能恒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对比剂微型智能恒温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造影剂(又称对比剂,contrast media)是为增强影像观察效果而注入(或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这些制品的密度高于或低于周围组织,形成的对比用某些器械显示图像。如X线观察常用的碘制剂、硫酸钡等。

对比剂的粘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比剂粘度过高可为大剂量快速注射对比剂带来困难,且容易行程微小血管阻塞而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一般将对比剂自室温加热至37℃,可使其粘度下降50%。以碘克沙醇320为例,20℃时其粘度为26.6mPa.s,37℃时粘度降为11.8mPa.s。在医院实际操作中,由于事先加热到37℃的对比剂,在拿到手术室至注射的过程中,温度降低较多,增大了粘度,同时,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不容易注意到对比剂是否消耗完,给患者和医生增加了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医用对比剂微型智能恒温器,解决了对比剂始由于温度波动导致的粘度变化,同时,解决了在消耗尽时无法及时观察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对比剂微型智能恒温器,包括机壳、加热层、瓶体放置部、温度传感器、温控模块、激光发射器、光敏电阻、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加热层设置在机壳内部,圆形环绕在瓶体放置部内侧,加热层、温度传感器通过电路与控温模块连接,温控模块包含显示屏、调温按钮和电路接口,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斜穿瓶体下部,并经对比剂折射后射在光敏电阻上,光敏电阻为长条形光敏电阻,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包含警报器和指示灯,光敏电阻通过电路和光敏电阻传感器连接,控温模块和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分别与电源连接。

优选地,温控模块的预设温度为37℃。

优选地,加热层为热敏电阻丝热敏电阻或电阻片。

优选地,机壳内设置有两组以上的瓶体放置部。

优选地,机壳内和加热层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优选地,激光发射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60°,且离瓶口的垂直距离为1.5-2cm。

优选地,电电源电压为12V。

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医用对比剂微型智能恒温器,通过对对比剂进行控温和消耗进行自动检测调节报警,在实际中由于控温是对比剂粘度始终保持在最低状态,大大方便了医务人员,降低了工作量,本发明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利于制造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示意图。

图中:1.机壳,2.加热层,3.温控模块,31.调温按钮,32.显示模块,4.光敏电阻,5.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6.瓶体放置部,7.应急开关,8.激光发射器,8.光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实施例1,一种医用对比剂微型智能恒温器,包括机壳、加热层、瓶体放置部、温度传感器、温控模块、激光发射器、光敏电阻、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加热层设置在机壳内部,圆形环绕在瓶体放置部内侧,加热层、温度传感器通过电路与控温模块连接,温控模块包含显示屏、调温按钮和电路接口,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斜穿瓶体下部,并经对比剂折射后射在光敏电阻上,光敏电阻为长条形光敏电阻,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包含警报器和指示灯,光敏电阻通过电路和光敏电阻传感器连接,控温模块和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分别与电源连接,温控模块用于控制调节温度,连接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层,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用于接收转换分析光电信号。温控模块的预设温度为37℃。加热层为热敏电阻丝热敏电阻或电阻片。机壳内和加热层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机壳内设置有两组以上的瓶体放置部。激光发射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60°,且离瓶口的垂直距离为1.5-2cm。电电源电压为12V,温控模块可选择risym品牌的W1209系列,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可选择risym品牌的12V系列。

实施例2,为使该医用对比剂微型智能恒温器能容纳更多的对比剂,设置两个瓶体放置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运行的,将装有对比剂的标准药剂瓶放入瓶体放置部,接通电源,调节调温按钮,微调温度,使对比剂温度达到粘度最小的温度,待用。使用过程中,当对比剂超过几个发射器的激光射入点时,激光经折射射在光敏电阻上,当对比剂液面低于激光射入点时,激光传无法射在光敏电阻上,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控制并发出警报。

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医用对比剂微型智能恒温器,通过对对比剂进行控温和消耗进行自动检测调节报警,在实际中由于控温是对比剂粘度始终保持在最低状态,大大方便了医务人员,降低了工作量,本发明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利于制造和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变化及等效变换,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