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整车混合动力控制的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6462发布日期:2018-06-30 05:57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控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整车混合动力控制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CN201620031901.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动力总成测试台架》公布了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动力总成测试台架,其中央控制器用于模拟电池充放电I-V特性曲线智能电池模拟器、恒温控制机构、油耗仪及供油机构、排风机构。智能电池模拟器中设有微处理器,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器下达的控制命令和接收电路,用于直流母线实时电流/电压通过CAN总线上传至中央控制器的参数上传电路,微处理器粉笔与指令接收电路、参数上传电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仅用于混合动力已有系统信号的实际数据监测,而不是侧重于各控制器系统信号和接口的联调。

《CN201220093176.2-一种用于整车CAN网络的系统测试台架[ZH]》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整车CAN网络的系统测试台架,其中包括底版的框架体和测试仪器的诊断接口,框架体上设有车载网络通信的电控模块,电器负载节点和开关,所有电器负载节点按照实车的位置布局,电器负载节点之间的线束和实车中节点的线束等长,并把线束固定在台架的底板下面和框架的侧面,可以进行网络系统集成测试,单节点电控模块的测试。本实用新型仅是适用于一种车辆的CAN网络系统的测试,且未对影响相关信息的硬线信号进行一并测试,对于车辆功能的联合调试有一定的欠缺。并且在车辆平台拓展测试方面,也未考虑在内。

《CN201620365152.6-一种整车控制器测试装置[ZH]》公布了一种整车控制器测试装置,通过USBCAN卡接收整车控制器的反馈信号,检测整车控制器功能是否正常。其中包含模拟信号发生装置,数字信号发生装置,USBCAN卡,控制器以及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只是用于新能源车整车控制器信号,接口以及部分逻辑的检测,无法进入与整车相关控制器、传感器等的联合调试。

随着汽车电气化的发展,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电气部件的增加对于车辆开发中信号和控制器件的信号交互测试工作增加,在一个新项目开发中,前期虽然对低压线束和各功能模块的通讯矩阵做了明确的定义,但是实际开发中,因为涉及模块较多,无论是低压线束还是各模块控制器信号总是有各种意外的问题,为了避免在装车后发现此类问题,很有必要设计一种针对汽车混动控制的测试台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整车混合动力控制的测试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整车混合动力控制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系统、输入信号系统、控制系统、信号转换系统、线束导通/断开测试盒、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和测试系统操作台;

所述输入信号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所述信号转换系统、所述线束导通/断开测试盒、所述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和所述测试系统操作台顺序连接;

所述电源系统与所述输入信号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所述信号转换系统分别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线束导通/断开测试盒连接;所述信号转换系统与所述线束导通/断开测试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信号系统设置开关量输入接口、模拟量输入接口和CAN信号输入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转换系统包括CAN转换盒、信号放大电路和电压对比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系统操作台包括硬线开关量输出显示、硬线模拟量输出显示和CAN信号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为中央控制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油泵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各控制器间通过CAN线和硬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系统提供12V/24V可切换电源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预留测试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导通/断开测试盒设有导通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测试低压线束设计是否正确,导通性以及由于线束导致的电源和信号压降;可测试各功能部件控制器的CAN信号收发是否正常;可测试各功能部件控制器对于底层硬线信号的解析是否正确;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台可以采用整车线束进行调试,真实的反应装车线束及控制器的通讯问题,也可以将某一个或几个控制器连到测试台上,分别测试控制器件的通讯是否正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整车混合动力控制的测试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整车混合动力控制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系统、输入信号系统、控制系统、信号转换系统、线束导通/断开测试盒、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和测试系统操作台;

所述输入信号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所述信号转换系统、所述线束导通/断开测试盒、所述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和所述测试系统操作台顺序连接;

所述电源系统与所述输入信号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所述信号转换系统分别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线束导通/断开测试盒连接;所述信号转换系统与所述线束导通/断开测试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信号系统设置开关量输入接口、模拟量输入接口和CAN信号输入接口。开关量输入模拟驾驶模式选择按钮,空调开关,雨刮开关,刹车开关等;模拟量输入模拟油门踏板音量调节,温度调节等;所述CAN信号输入接口根据CAN拓扑,分别接入不同的CAN线,进行信号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转换系统包括CAN转换盒、信号放大电路和电压对比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系统操作台包括硬线开关量输出显示、硬线模拟量输出显示和CAN信号显示。所述硬线开关量的输出显示可以是一个指示灯的亮灭,也可以是屏幕状态的改变。所述硬线模拟量的输出显示可以使用示波器的图形,也可以是屏幕连续的曲线变化。所述CAN信号的显示借助CAN转换盒,刷新并显示最新的的变量值,并不断存储,以备回放信号变化曲线,分析样车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为中央控制单元。对各实体部件和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在测试过程中对遇到问题的部件和参数进行故障和预警,通过视觉显示或者声音提醒。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油泵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各控制器间通过CAN线和硬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系统提供12V/24V可切换电源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预留测试接口。为不同类型的车型预留。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导通/断开测试盒设有导通钉。通过改变导通钉插入和拔下的状态,可以改变该条线路在测试盒两端的短路和断路状态。

具体说明,电源系统可以为不同电源需求提供相应的电压以及功率的电源,并可以通过电源盒与可编程系统操控台进行电压调整。电源系统主要为输入信号系统的有源部件,控制系统的各部件,信号转换系统的各部件分别提供电源和输出地。为输入信号系统提供12V/24V可切换电源输出,分别满足乘用车和客车系统的测试使用,切换方式采用三档式切换,即OFF,12V,24V三档输出;控制系统中传感器等零部件采用5V电源输出,轿车平台的各种电子电气件12电源输出,大客车平台的各种电子电气件24V电源输出,并备用一个可调电压电源输出,各电源输出采用串联针孔输出,可以用专用的接口线分别连接到需求设备上。

控制系统包括油泵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等,各控制器间通过CAN线和硬线连接交互信息,统一接入实车线束,并分配连接到测试台主机的预留的测试接口,在测试台主机与线束之间通过线束导通/断开测试盒连接,测试盒上设有导通钉,通过改变导通钉插入和拔下的状态,可以改变该条线路在测试盒两端的短路和断路状态。

不同的CAN线分别通过CAN信号转换盒以及导通/断开测试盒接入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CAN信号转换盒对CAN信息进行转换为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可以识别的信息后,输入到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进行整合分析。

可编程测试系统操作台,是测试人员针对不同的车型线束以及不同的测试需求,进行操作编程匹配,并模拟补充部分控制器未实现或阶段无法实现的信号及逻辑,以配合完成整车功能的实现和信号的测试验证。

测试台主机及诊断报警系统作为控制系统测试平台的中央控制单元以及操作人员编程的存储和运行单元。同时,该主机对各实体部件和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在测试过程中对遇到问题的部件和参数进行故障和预警,通过视觉显示或者声音提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测试时,在各电气部件与测试系统操作台的接口处采用转接盒,转接盒上每个接口都带有导通钉,通过改变导通钉的位置来控制该信号的导通和切断,并且可通过调整接口对应的输入输出接口,由此可以改变各接口对应的接口顺序。并且在转接盒上开有测试口,便于出问题时逐级检测硬线信号的工作状态和变化情况。控制系统中增加测试系统的中央控制单元,用于编程模拟部分控制器在开发调试阶段尚未完成的功能,以便于完成整车功能相关电气部件信号和逻辑的测试验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测试低压线束设计是否正确,导通性以及由于线束导致的电源和信号压降;可测试各功能部件控制器的CAN信号收发是否正常;可测试各功能部件控制器对于底层硬线信号的解析是否正确;

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台可以采用整车线束进行调试,真实的反应装车线束及控制器的通讯问题,也可以将某一个或几个控制器连到测试台上,分别测试控制器件的通讯是否正常。

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且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