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数字电位器的均流自动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6261发布日期:2018-09-11 22:19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数字电位器的均流自动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电源并机时通常通过均流电路来实现每台电源输出电流均等。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会需要按要求调节电源之间的输出电流比例,现有技术的均流电路,只能使并机的电源输出相等的电流,不能按要求灵活控制某一台或几台电源的输出电流。

上述缺陷,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数字电位器的均流自动控制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带数字电位器的均流自动控制结构,包括电源并机均流硬件电路以及调节电路,所述电源并机均流硬件电路与所述调节电路连接,所述调节电路包括数字电位器;

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1引脚接电阻R154一端,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2引脚分别与电容 C232一端、电阻R609一端以及SCL-2接线端连接,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3引脚分别与电容 C229一端、电阻R610一端以及SDA-2接线端连接,所述电阻R610另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609 另一端与第一正向电源连接,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4引脚、所述电阻R154另一端、所述电容 C232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229另一端接地;

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5引脚分别与电容C254一端、第一并联二极管D65的阳极、电阻R10一端、放大器U5-B负输入端、电阻R19一端以及MOS管Q67的漏极连接,第一并联二极管D65的阴极接所述第一正向电源,所述电阻R10另一端接地,所述放大器U5-B正输入端接 B输出端,放大器U5-B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9另一端、IV接线端、MOS管Q67的源极、电容 C266一端以及数字电位器的第6引脚连接,MOS管Q67的栅极分别与第二并联二极管D99的阳极、电阻R41一端以及三极管DT10-B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二极管D99的阴极以及所述电阻R41另一端接第二正向电源,所述三极管DT10-B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容C266另一端接地;

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7引脚与电阻R27一端连接,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8引脚分别与电容C187以及第一正向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187另一端、所述电阻R27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 C254另一端接地;

所述IV接线端与所述电源并机均流硬件电路连接,所述B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并机均流硬件电路的电流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SCL-2接线端以及所述SDA-2接线端与单片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通过I2C通讯调节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电阻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正向电源输出电压为5V,所述第二正向电源的输出的电压为12V。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成熟硬件电路基础上增加调节的电路,调节电流输出,改动较小,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能降低风险,灵活调节并机电源输出电流比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并机均流硬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K值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U7-B-7的关系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U10-A-1的计算关系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U7-B-7的计算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6,一种带数字电位器的均流自动控制结构,包括电源并机均流硬件电路以及调节电路,所述电源并机均流硬件电路与所述调节电路连接,所述调节电路包括数字电位器;

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1引脚接电阻R154一端,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2引脚分别与电容 C232一端、电阻R609一端以及SCL-2接线端连接,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3引脚分别与电容C229一端、电阻R610一端以及SDA-2接线端连接,所述电阻R610另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609 另一端与第一正向电源连接,第一正向电源输出电压为5V,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4引脚、所述电阻R154另一端、所述电容C232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229另一端接地;

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5引脚分别与电容C254一端、第一并联二极管D65的阳极、电阻 R10一端、放大器U5-B负输入端、电阻R19一端以及MOS管Q67的漏极连接,第一并联二极管D65的阴极接所述第一正向电源,所述电阻R10另一端接地,所述放大器U5-B正输入端接 B输出端,放大器U5-B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9另一端、IV接线端、MOS管Q67的源极、电容 C266一端以及数字电位器的第6引脚连接,MOS管Q67的栅极分别与第二并联二极管D99的阳极、电阻R41一端以及三极管DT10-B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二极管D99的阴极以及所述电阻R41另一端接第二正向电源,第二正向电源的输出的电压为12V,所述三极管DT10-B 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容C266另一端接地;

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7引脚与电阻R27一端连接,所述数字电位器的第8引脚分别与电容C187以及第一正向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187另一端、所述电阻R27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 C254另一端接地;

在电源并机均流硬件电路中,输出电流Iout和均流母线电压VISHARE之间呈特定关系: VISHARE=f(Iout),当并机电源之间的电流不一致时,需要调节输出电压基准改变输出电压,使得电源的输出电流相等。

增加一个调节电路使输出电流Iout和均流母线电压VISHARE之间的关系为 VISHARE=f(K·Iout),其中K值是由新增的调节电路决定的,并且K值可由软件按需求自由调节。

在图3中,调节K值的调节电路为一个常规的放大器,放大倍数为K=(1+r/R)。其中r 为数字电位器的电阻值,其r电阻值通过数字电位器的软件设置,软件设置方式与选择的数字电位器有关,软件实现方法参考数字电位器厂家提供的芯片资料,软件设置方式为现有技术。

在图1中,图1中的IV接线端和图2中的IV接线端连接;在并机时,ISHARE-P与均流母线的正极连接,ISHARE-N与均流母线的负极连接;VOC连接到电压环基准电压处。

选择合适的电阻参数得到以公式:可得U7-B-7(表示U7-B的7脚对地电压)的电压等于均流母线的电压;其中U10-A-1(表示U10-A的1脚对地电压)的电压等于均流母线的电压; Iout输出电流,UIV是IV接线端对地的电压,RS4为电流采样电阻,K为变量,可由软件设置。

在图2中,U34是数字电位器U34;图中B与输出电流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SDA-2 接线端、SCL-2接线端与单片机连接。

均流电路平衡后每台电源的U7-B-7电压相等,假如将某一台电源K值调大,没有平衡前 U7-B-7电压减小,U10-B-7电压出高电平,使输出电压降低,从而减小这台电源的输出电流直到重新达到平衡。K=(R10+r)/R10,阻值r是数字电位器U34的电阻值,单片机通过I2C 通讯改变阻值r,实现改变K值。例如: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并机工作,当第一电源的K=2 时,第二电源的K=1,第一电源输出电流为第二电源输出电流的0.5倍。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成熟硬件电路基础上增加调节的电路,调节电流输出,改动较小,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能降低风险,灵活调节并机电源输出电流比例。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