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环形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348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环形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环形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环形控制器。



背景技术:

控制器是整个CPU的指挥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操作控制器0C三个部件组成,对协调整个电脑有序工作极为重要。有两种由于设计方法不同因而结构也不同的控制器: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它根据用户预先编好的程序,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各条指令,放在指令寄存器IR中,通过指令译码(分析)确定应该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通过操作控制器OC,按确定的时序,向相应的部件发出微操作控制信号。操作控制器OC中主要包括节拍脉冲发生器、控制矩阵、时钟脉冲发生器、复位电路和启停电路等控制逻辑。现有的智能环形控制器,结构复杂,使用效果差,达不到便捷的效果,智能环形控制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聚集不能及时排出,会给降低控制器工作效率,严重的会造成控制器毁坏,减少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不方便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环形控制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环形控制器,包括手带、控制器、微型处理芯片和微型散热扇,所述手带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凸槽块,所述凸槽块是通过粘贴连接于控制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凹槽孔,所述控制器内侧设有微型处理芯片,所述微型处理芯片是通过粘贴连接于控制器,所述微型处理芯片左、右侧设有设有微型散热扇,所述微型散热扇与微型处理芯片之间设有导线,所述微型处理芯片上侧设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与微型处理芯片之间设有导线,所述微型处理芯片下侧设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微型处理芯片之间设有导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型散热扇外侧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是通过粘贴连接于微型散热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锂电池上侧设有充电孔,所述充电孔与锂电池之间设有导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上侧设有触控屏幕,所述触控屏幕是通过粘贴连接于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带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是通过粘贴连接于手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微型散热扇的使用,将热量及时排出,从而提高了控制器工作效率,保护了控制器的安全,提高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方便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环形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环形控制器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带、2卡扣、3安装槽、4控制器、5凹槽孔、6凸槽块、7触控屏幕、8微型处理芯片、9锂电池、10充电孔、11微型散热扇、12出风口、13红外线发射器、14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智能环形控制器,包括手带1、控制器4、微型处理芯片8和微型散热扇11,所述手带1上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上侧设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上设有凸槽块6,所述凸槽块6是通过粘贴连接于控制器4,所述安装槽3内设有凹槽孔5,所述控制器4内侧设有微型处理芯片8,所述微型处理芯片8是通过粘贴连接于控制器4,所述微型处理芯片8左、右侧设有设有微型散热扇11,所述微型散热扇11与微型处理芯片8之间设有导线14,所述微型处理芯片8上侧设有锂电池9,所述锂电池9与微型处理芯片8之间设有导线14,所述微型处理芯片8下侧设有红外线发射器13,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3与微型处理芯片8之间设有导线14。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型散热扇11外侧设有散热孔12,所述散热孔12是通过粘贴连接于微型散热扇11,散热孔12的设置便于微型散热扇11的使用,所述锂电池9上侧设有充电孔10,所述充电孔10与锂电池9之间设有导线14,导线14的设置便于充电孔10与锂电池9的连接,所述控制器4上侧设有触控屏幕7,所述触控屏幕7是通过粘贴连接于控制器4,所述手带1上设有卡扣2,所述卡扣2是通过粘贴连接于手带1,卡扣2的设置方便人们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将控制器4通过安装槽3固定在手带1上,手带1将通过卡扣2将控制器4戴在手上,微型处理芯片8将控制微型散热扇11,微型处理芯片8将指令通过红外线发射器13进行传输,触控屏幕7将对微型处理芯片8进行控制,微型散热扇11的使用,将热量及时排出,从而提高了控制器工作效率,保护了控制器的安全,提高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方便人们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