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处理线从动辊动态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737发布日期:2018-11-30 19:1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轧处理线从动辊动态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冷轧带钢处理线设计安装了很多从动辊,也叫支撑辊。从动辊无电机驱动,仅依靠带钢通过时摩擦旋转,对运行中的带钢起到支撑作用,为了防止因产线长、带钢悬垂与设备剐蹭。目前,通过维护人员巡检来检查从动辊的旋转状态是否良好。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由于部分从动辊安装位置隐蔽,一旦因轴承损坏卡死不转,且维修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就会在带钢表面产生持续划伤,严重影响带钢表面质量,造成废卷或质量降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轧处理线从动辊动态监控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从动辊因轴承卡死不转,且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对带钢表面造成持续性划伤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从动辊运行状态的持续性监控,发现异常,立即产生报警通知维护人员,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带钢质量的影响,监测数据稳定可靠,精度高,实时性强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轧处理线从动辊动态监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感应铁环,所述感应铁环与从动辊外围固定连接;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设置在靠近所述感应铁环处;信号采集站,所述信号采集站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采集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运算控制器,所述运算控制器与所述信号采集站通讯连接,接收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对单位时间内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脉冲变化频率进行监控。

优选的,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采集站具体包括: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接近开关通讯连接;数字量输入模块,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接收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电连接,为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提供电量。

优选的,所述从动辊旋转一圈,所述接近开关信号从0至1变化一次。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轧处理线从动辊动态监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感应铁环,所述感应铁环与从动辊外围固定连接;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设置在靠近所述感应铁环处;信号采集站,所述信号采集站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采集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运算控制器,所述运算控制器与所述信号采集站通讯连接,接收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对单位时间内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脉冲变化频率进行监控。解决了处理线从动辊因轴承卡死不能被及时发现而对带钢表面造成持续性划伤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从动辊运行状态的持续性监控,发现异常,立即产生报警通知维护人员,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带钢质量的影响,监测数据稳定可靠,精度高,实时性强的技术效果。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所述感应铁环设置在所述从动辊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接近开关设置在靠近所述感应铁环处,达到了实时监控所述从动辊的转动频率,再结合所述运算控制器,通过编程精确计算出所述从动辊的运行速度,可作为一种从动辊速度编码器使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轧处理线从动辊动态监控装置中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轧处理线从动辊动态监控装置中信号采集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接近开关3,感应铁环4,从动辊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轧处理线从动辊动态监控装置,解决了处理线从动辊因轴承卡死不能被及时发现而对带钢表面造成持续性划伤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从动辊运行状态的持续性监控,发现异常,立即产生报警通知维护人员,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带钢质量的影响,监测数据稳定可靠,精度高,实时性强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结构如下: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感应铁环,所述感应铁环与从动辊外围固定连接;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设置在靠近所述感应铁环处;信号采集站,所述信号采集站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采集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运算控制器,所述运算控制器与所述信号采集站通讯连接,接收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对单位时间内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脉冲变化频率进行监控。解决了处理线从动辊因轴承卡死不能被及时发现而对带钢表面造成持续性划伤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从动辊运行状态的持续性监控,发现异常,立即产生报警通知维护人员,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带钢质量的影响,监测数据稳定可靠,精度高,实时性强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轧处理线从动辊动态监控装置,请参考图1、图2,所述装置包括:

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

感应铁环4,所述感应铁环4与从动辊5外围固定连接;

接近开关3,所述接近开关3设置在靠近所述感应铁环4处;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所述第二支架2与所述第一支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接近开关3与所述第二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辊5旋转一圈,所述接近开关3信号从0至1变化一次。

具体而言,所述监控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感应铁环4以及接近开关3。所述第二支架2与所述第一支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配合使用,将所述接近开关3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2上。所述感应铁环4与所述从动辊5外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感应铁环4为半圆形铁质薄片,通过粘合剂和扎带固定在所述从动辊5上。所述从动辊5每旋转一圈,所述接近开关3信号从0至1变化一次,且时间相等。通过所述从动辊5端部安装所述感应铁环4,靠近所述从动辊5辊面安装所述接近开关3的方式,达到了实时监控所述从动辊5的转动频率的技术效果。

信号采集站,所述信号采集站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采集所述从动辊5的旋转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采集站具体包括: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接近开关3通讯连接;数字量输入模块,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接收所述从动辊5的旋转信号;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电连接,为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提供电量。

具体而言,所述信号采集站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采集所述从动辊5的旋转信号。比如,所述信号采集站可以由一个西门子ET200站组成,包括所述接口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及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组成。其中,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接近开关3通讯连接;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接收所述从动辊5的旋转信号;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电连接,为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提供电源。即就是说,所述接近开关3的信号通过信号电缆接入到ET200站的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并架设DP通讯电缆至所述运算控制器,通过编程,实时监控所述从动辊5的运行状态。

运算控制器,所述运算控制器与所述信号采集站通讯连接,接收所述从动辊5的旋转信号,对单位时间内所述从动辊5的旋转信号脉冲变化频率进行监控。

具体而言,所述运算控制器与所述信号采集站通讯连接,其中,所述运算控制器可以为西门子s7-400PLC,所述从动辊5的旋转信号通过所述信号采集站的所述数字量输入模块传输至所述运算控制器后,编译程序,对单位时间内所述从动辊5旋转产生的信号脉冲变化频率进行实时监控,当发现所述从动辊5脉冲计数小于当前速度下的理论脉冲数,即就是所述从动辊5的轴承可能卡死,及时产生报警,提醒监控人员所述从动辊5的辊速发生异常,需立即到现场检查所述从动辊5的运行状态,实现了精准监控从动辊5转速,与带钢运行速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现场监控数据稳定可靠,精度高,实时性强,大大提高了从动辊5旋转监控的自动化程度。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轧处理线从动辊动态监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感应铁环,所述感应铁环与从动辊外围固定连接;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设置在靠近所述感应铁环处;信号采集站,所述信号采集站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采集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运算控制器,所述运算控制器与所述信号采集站通讯连接,接收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对单位时间内所述从动辊的旋转信号脉冲变化频率进行监控。解决了处理线从动辊因轴承卡死不能被及时发现而对带钢表面造成持续性划伤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从动辊运行状态的持续性监控,发现异常,立即产生报警通知维护人员,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带钢质量的影响,监测数据稳定可靠,精度高,实时性强的技术效果。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所述感应铁环设置在所述从动辊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接近开关设置在靠近所述感应铁环处,达到了实时监控所述从动辊的转动频率,再结合所述运算控制器,通过编程精确计算出所述从动辊的运行速度,可作为一种从动辊速度编码器使用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