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水利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3930发布日期:2020-10-17 02:0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水利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水利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利监控都是定点固定式的监测站,监测数据通过地方水利管理模块进行接收,但这种方式在管理时需要一层层上报,不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快救援处理速度、对水位进行智能控制的基于互联网的水利监控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水利监控系统,它包括有水利管理系统,水利管理系统与地方水利管理模块连接,地方水利管理模块与远程监控单元连接,远程监控单元内设有与水利管理系统连接的应急呼叫模块,远程监控单元与堤防救援单元、定点检测单元、移动检测单元连接。

所述的定点检测单元为水利定点监测站、堤防定点监测站。

所述的移动检测单元为浮动式检测浮标、便携式检测器。

所述的远程监控单元为多个,分别位于相应的水库、河流、湖泊蓄水处以及旱地土壤处,在每个水库、河流、湖泊蓄水处安装一组智能控制单元。

本发明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定点检测单元对各处水利情况进行常规监控,并将数据发送给远程监控单元,移动检测单元不定时对辖区内各处土壤、水利、河流、湖泊、水库进行检测,并将数据发送给远程监控单元,远程监控单元将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数据位于浮动范围内,并将数据发送至水利管理系统进行备份储存,当远程监控单元发现河流、湖泊、水库检测数据异常时,通过应急呼叫模块立即上报地方水利管理模块以及水利管理系统,通过地方水利管理模块以及水利管理系统实时分析并做出相应指示,远程监控单元在发现检测数据异常的同时发送指令至堤防救援单元,堤防救援单元准备随时支援,采用应急呼叫模块可以大大缩短各级响应时间,从而加快救援处理速度,智能控制单元用于对水位进行智能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旋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传送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传送组件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传送组件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单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浮球下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浮球上升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便携式检测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10,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水利监控系统包括有水利管理系统,水利管理系统与地方水利管理模块连接,地方水利管理模块与远程监控单元连接,远程监控单元内设有与水利管理系统连接的应急呼叫模块,远程监控单元与堤防救援单元、定点检测单元、移动检测单元连接。

定点检测单元为水利定点监测站、堤防定点监测站。

移动检测单元为浮动式检测浮标、便携式检测器。

远程监控单元为多个,分别位于相应的水库、河流、湖泊蓄水处以及旱地土壤处,在每个水库、河流、湖泊蓄水处安装一组智能控制单元。

智能控制单元包括有开关盒202,开关盒202固定在蓄水面上,开关盒202其中一侧开口,其开口处通过密封板201密封,蓄水面一侧的密封板201上安装有摆臂筒203,摆臂筒203内的密封板201上设有贯穿的穿孔204,摆臂筒203与开关盒202之间通过穿孔204连接,开关盒202内安装有控制开关205,控制开关205与穿孔204之间的开关盒202内呈水平安装有第一铰轴206,第一铰轴206上活动铰接有第一摆臂207,位于控制开关205一端的第一摆臂207上连接有连杆208,连杆208与控制开关205活动铰接,第一摆臂207另一端安装有第一磁铁209;所述的摆臂筒203呈锥筒形,其两端开口,摆臂筒203较大一端与密封板201固定连接,摆臂筒203较小一端内安装有第二铰轴2010,第二铰轴2010上活动铰接有第二摆臂2011,第二摆臂2011采用中空管制作形成,第二摆臂2011一端向第一磁铁209方向延伸并与第二磁铁2012连接,第二磁铁2012与第一磁铁209之间预留有摆动区,且第二磁铁2012与第一磁铁209同极相对,第二摆臂2011另一端穿出摆臂筒203扩张形成铰臂筒2013,摆臂筒203内的第二铰轴2010上活动铰接有铰接臂2014,铰接臂2014穿出摆臂筒203与浮球2015连接。

铰臂筒2013较小一端设有第一密封软管2016,第一密封软管2016一端与铰臂筒2013较小一端外周面连接密封,第一密封软管2016另一端与摆臂筒203较小一端外周面连接密封;铰臂筒2013较大一端设有第二密封软管2017,第二密封软管2017一端与铰臂筒2013较大一端外周面连接密封,第二密封软管2017另一端与铰接臂2014中部连接密封,连杆208采用绝缘材料制作形成;所述的控制开关205包括有第一开关柱、第二开关柱、导电杆触片,其中,安装后的第一开关柱位于第二开关柱上方,导电杆触片顶部活动铰接在第一开关柱上,导电杆触片下部与连杆208铰接,导电杆触片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关柱与第二开关柱之间的长度。

控制开关与排水闸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排水闸,当水库水位低于预设时,铰接臂、浮球在自重力作用下以第二铰轴为中心向下旋转,当铰接臂底部与摆臂筒内腔壁底部抵触时,并带动摆臂筒同步向下旋转,摆臂筒再通过第二摆臂带动第二磁铁向上移动,第二磁铁通过同极相斥使第一磁铁向下移动,第一磁铁再通过第一摆臂带动连杆向上移动,连杆再带动导电杆触片底部向上旋转与第二开关柱分离断电,断电后外部控制系统控制排水闸关闭,进行蓄水;当涨水时,浮球通过浮力上升,浮球再带动摆臂筒以第二铰轴为中心向上旋转,当铰接臂顶部与摆臂筒内腔壁顶部抵触时,并带动摆臂筒同步向上旋转,摆臂筒再通过第二摆臂带动第二磁铁向下移动,第二磁铁通过同极相斥使第一磁铁向上移动,第一磁铁再通过第一摆臂带动连杆向下移动,连杆再带动导电杆触片底部向下旋转与第二开关柱接触通电,通电后排水闸打开进行排水,使水库内的水位不会超过预设。

堤防救援单元包括有起吊组件和传送组件,起吊组件包括有吊臂3、支撑臂4,其中,中转架1底部安装有行走轮5,吊臂座2固定在中转架1前侧上部,吊臂3一端活动铰接在吊臂座2上,吊臂3另一端倾斜悬空形成悬吊端;支撑臂4顶部与吊臂3中部连接,支撑臂4底部连接在中转架1前侧下部,吊臂3底部沿长度方向内凹形成n形槽7,位于悬吊端端部的n形槽7内设有导向轮8,n形槽7另一端内设有绕卷轮9,绕卷轮9上绕卷有吊绳10,吊绳10绕过导向轮8向下与吊钩11连接,吊臂3其中一侧的外侧壁上安装有绕卷电机12,绕卷轮9由绕卷电机12带动运转。

传送组件包括有导轨101,导轨101为两条,两条导轨101之间通过固定梁102固定,导轨101下部安装有行走轮103,两条导轨101之间活动安装有滑座105,滑座105较低一端顶部固定有承托板1019,承托板1019下方的滑座105底部两侧固定有动力轴106,滑座105较高一端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滑轮轴107,动力轴106与滑轮轴107两端均安装有滑轮108,导轨101顶部折弯形成有卸料端1020,卸料端1020底部安装有旋转齿轮1013,旋转齿轮1013由旋转电机1014带动旋转,旋转轴1012上安装有绕线盘1016,绕线盘1016上绕卷有拉绳1017,拉绳1017与动力轴106连接。

滑座105底部设有内凹的齿轮槽109,齿轮槽109的长度方向与导轨101的输送方向一致,位于动力轴106一端的齿轮槽109内设有齿条1010,卸料端1020与导轨101的连接处底部安装有轴承座1011,两个轴承座1011之间活动安装有旋转轴1012,旋转轴1012上固定安装有旋转齿轮1013,旋转轴1012下方安装有旋转电机1014,旋转电机1014的传动轴上安装有动力齿轮1015,动力齿轮1015与旋转齿轮1013相啮合,两条导轨101相对一侧沿长度方向设有槽体相对的限位槽104,滑轮108位于相应的限位槽104内。

中转架1前侧下部安装有支撑脚6,中转架1顶部向后折弯形成有手柄13,位于悬吊端端部的n形槽7内设有导向轴15,导向轴15两端固定在n形槽7两侧的吊臂3上,导向轮8活动安装在导向轴15上,n形槽7另一端设有旋转轴16,旋转轴16两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n形槽7两侧的吊臂3上,绕卷轮9固定在旋转轴16上,旋转轴16其中一端穿过吊臂3与绕卷电机12的传动轴连接。支撑臂4采用伸缩气缸制作形成,吊臂3中部固定有铰座17,支撑臂4的顶部通过铰轴活动铰接在铰座17上,支撑脚6上方的中转架1上固定有固定轴14,支撑臂4底部固定有轴套18,轴套18活动套装在固定轴14上。

发生堤防险情需要加固堤防时,通过运输车辆将混凝土筑块送至放置区(储存区),本实施例内的吊臂座内设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常规技术与绕卷电机、支撑臂连接,在中转混凝土筑块时,先将手柄下压带动中转架底部上翘,中转架再带动支撑脚上升离开地面,再推动手柄使中转架移动至混凝土筑块放置区,吊钩在中转架的带动下移至混凝土筑块的吊环上方,再上抬手柄,支撑脚下降与地面接触,接触后的中转架通过支撑脚与行走轮进行支撑,绕卷电机正转通过传动轴带动旋转轴正向旋转,旋转轴再带动绕卷轮放绳,吊钩在自重力下下降,当吊钩下降至混凝土筑块的吊环处时,将吊钩勾在混凝土筑块的吊环上,绕卷电机反转通过传动轴带动旋转轴反向旋转,旋转轴再带动绕卷轮收绳,吊绳在带动吊钩将混凝土筑块吊起,当混凝土筑块离开地面,将手柄往下压使中转架底部上翘,中转架再带动支撑脚上升离开地面,再推动手柄带动中转架移动至滑座处,放下吊钩,将混凝土筑块放至滑座上,放置后旋转电机正转通过传动轴带动动力齿轮正向旋转,动力齿轮再带动旋转齿轮旋转,旋转齿轮带动旋转轴同步旋转,旋转轴带动绕线盘旋转对拉绳进行收卷,拉绳再拉动滑座向上滑动,滑座带动承托板上升,混凝土筑块在滑座与承托板的带动下同步上升,当滑座完全转向行至卸料端时,齿条与旋转齿轮啮合,此时混凝土筑块由滑座承托,再将混凝土筑块从滑座上卸下,卸料完成后,旋转电机反转通过传动轴带动动力齿轮反向旋转,动力齿轮再带动旋转齿轮旋转,旋转齿轮再带动齿条向导轨方向移动,齿条再带动滑座向沿导轨移动,同时旋转轴带动绕线盘旋转对拉绳进行放绳,当齿条与旋转齿轮分离时,滑座在自重力下下滑复位,复位后即可进行再次工作;在完成提升工作后,将卸料端从堤防上移开并向下移动搭接在外部拖车上,搭接后行走轮底部与地面抵触,导轨底部以行走轮为中心向上翘起离开地面,即可进行对整个装置进行运输或中转。

便携式检测器包括有检测筒301,检测筒301一端收缩形成检测端302,检测端302端部安装有湿度检测控头303,检测筒301另一端开口形成检修口,检修口端部连接有手柄304;检测筒301内安装有检测电路,检测电路与湿度检测控头303连接,检测筒301其中一侧开有数显窗口305,数显窗口305内安装有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与检测电路连接。检测电路包括有晶体管v、第一二极管vd1、第一发光二极管vl1、电位器rp、电源开关s、电池gb,其中,晶体管v的基极分别与湿度检测控头3、电位器rp一端连接,晶体管v的集电极分别与湿度检测控头3、电源开关s一端连接,电位器rp另一端依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vl1、第二发光二极管vl2、第三发光二极管vl3、第四发光二极管vl4、第五发光二极管vl5一端连接后接电池gb一端,电池gb另一端与电源开关s另一端连接,晶体管v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vd1一端、第一发光二极管vl1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vd1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vd2一端、第二发光二极管vl2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vd2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vd3一端、第三发光二极管vl3另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vd3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vd4一端、第四发光二极管vl4另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vd4另一端与第五发光二极管vl5另一端连接。

开关按常规方式安装有检测筒筒壁上,电池安装在检测筒内,使用时,手持手柄,打开开关,由湿度检测探头、晶体管v、二极管vdl-vd4、发光二极管vll-vl5、电位器rp、电源开关s和电池gb组成在湿度检测探头末插入土壤中或土壤太干时,v和vdl-vd4均处于截止状态,vll-vl5均不发光。当土壤有一定湿度时,土壤中的水份使湿度检测探头两电极之间的阻值变小,v导通,vll-vl5顺序点亮。土壤的湿度越大,v的导通能力越强,点亮发光二极管的个数就越多。元器件选择rp选用合成膜电位器,当检测到土壤(耕作土地过度)干燥时,通知控制系统进行放水灌溉,当检测到土壤湿度较高时,通知控制系统手动关闸(正常情况)。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