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7622发布日期:2020-12-18 13:1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



背景技术:

远程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在异地通过计算机、手机或其他终端网络异地拨号或双方都接入internet等手段,连通需被控制的设备,对被控设备进行操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科技渗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远程控制技术与车辆配合使用,可使车辆能够被用户使用手机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十分便捷。

现有的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缺少散热措施,在长期工作的状态下容易被高温影响工作状态,影响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现有的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仅使用单一的网络连接方式与手机等设备进行交互,会出现与手机连接不上的问题,实用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缺少散热措施,在长期工作的状态下容易被高温影响工作状态,影响器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包括盒体、盒盖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盒体上端设置有所述盒盖,所述盒盖四角处设置有连接螺钉,所述盒盖中部内嵌有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盒体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插口,所述连接螺钉与所述盒盖以及所述盒体均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盒体内底端一侧设置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一侧设置有无线网卡。

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以及所述无线网卡均与所述盒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无线网卡远离所述微处理器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盒体通过螺钉连接的gsm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冷端朝向所述盒体内部,热端朝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在有直流电通过其内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其冷端可吸收所述盒体内热量然后通过热端放出热量,实现制冷散热的目的,使装置内部的温度降低,在所述gsm模块上可插入sim卡使装置能够使用移动网络进行与手机等终端进行交互,通过所述无线网卡也可使装置能够介入到无线网络中与手机等设备进行交互,将装置安装到车辆上,使用连接线通过所述连接插口可使装置与车辆的控制系统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盒体通过螺钉连接的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内置北斗导航芯片,所述定位模块靠近所述无线网卡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盒体通过螺钉连接的存储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可通过所述无线网卡或所述gsm模块利用网络接收手机等终端的控制指令,然后发出驱动指令通过车辆的控制系统对车辆进行控制,在用户使用手机对车辆进行定位时,所述微处理器可通过所述定位模块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然后将定位信息反馈至用户手机。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器远离所述定位模块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盒体通过螺钉连接的继电器,所述gsm模块远离所述无线网卡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盒体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继电器可在装置电路中起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可对装置的元件进行保护,所述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感知所述盒体内部的温度,并将感知信息反馈至所述微处理器,当所述微处理器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发现所述盒体内温度较高时,就会发出驱动指令通过所述继电器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电,以对装置内部进行散热,保证装置内部的工作温度正常,这样可保证装置工作的稳定性,使装置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器远离所述无线网卡一侧设置有成型于所述盒体上的电池槽,所述电池槽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池槽以及所述盒体均通过卡槽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定位模块、所述存储器、所述无线网卡以及所述gsm模块均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置可使用车辆的电源进行工作,也可使用所述蓄电池进行供电,十分便捷。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的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缺少散热措施,在长期工作的状态下容易被高温影响工作状态,影响器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片,可在装置内部温度较高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将装置内部的热量吸收,然后通过其热端放出,使装置内部的温度降低,保证装置内部的工作温度正常,这样可保证装置工作的稳定性,使装置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2、为解决现有的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仅使用单一的网络连接方式与手机等设备进行交互,会出现与手机连接不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无线网卡和gsm模块,使装置可通过移动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方式与手机进行交互,使其连接方式渠道更多,且在利用无线网络时可节省流量资费,十分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的俯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的电路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盒体;2、盒盖;3、连接螺钉;4、半导体制冷片;5、连接插口;6、微处理器;7、无线网卡;8、gsm模块;9、定位模块;10、存储器;11、继电器;12、温度传感器;13、电池槽;14、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手机远程控车智能装置,包括盒体1、盒盖2和半导体制冷片4,盒体1上端设置有盒盖2,盒盖2四角处设置有连接螺钉3,盒盖2中部内嵌有半导体制冷片4,盒体1一侧壁上成型有连接插口5,连接螺钉3与盒盖2以及盒体1均通过螺钉连接,盒体1内底端一侧设置有微处理器6,微处理器6一侧设置有无线网卡7。

微处理器6以及无线网卡7均与盒体1通过螺钉连接,无线网卡7远离微处理器6一侧设置有与盒体1通过螺钉连接的gsm模块8,半导体制冷片4冷端朝向盒体1内部,热端朝上,半导体制冷片4在有直流电通过其内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其冷端可吸收盒体1内热量然后通过热端放出热量,实现制冷散热的目的,使装置内部的温度降低,在gsm模块8上可插入sim卡使装置能够使用移动网络进行与手机等终端进行交互,通过无线网卡7也可使装置能够介入到无线网络中与手机等设备进行交互,将装置安装到车辆上,使用连接线通过连接插口5可使装置与车辆的控制系统连接在一起。

微处理器6另一侧设置有与盒体1通过螺钉连接的定位模块9,定位模块9内置北斗导航芯片,定位模块9靠近无线网卡7一侧设置有与盒体1通过螺钉连接的存储器10,微处理器6可通过无线网卡7或gsm模块8利用网络接收手机等终端的控制指令,然后发出驱动指令通过车辆的控制系统对车辆进行控制,在用户使用手机对车辆进行定位时,微处理器6可通过定位模块9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然后将定位信息反馈至用户手机。

存储器10远离定位模块9一侧设置有与盒体1通过螺钉连接的继电器11,gsm模块8远离无线网卡7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2通过螺钉连接在盒体1内壁上,继电器11可在装置电路中起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可对装置的元件进行保护,温度传感器12可实时感知盒体1内部的温度,并将感知信息反馈至微处理器6,当微处理器6从温度传感器12的反馈信息发现盒体1内温度较高时,就会发出驱动指令通过继电器11使半导体制冷片4通电,以对装置内部进行散热,保证装置内部的工作温度正常,这样可保证装置工作的稳定性,使装置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存储器10远离无线网卡7一侧设置有成型于盒体1上的电池槽13,电池槽13内设置有蓄电池14,蓄电池14与电池槽13以及盒体1均通过卡槽连接。

继电器11以及温度传感器12均与微处理器6电连接,蓄电池14、半导体制冷片4、定位模块9、存储器10、无线网卡7以及gsm模块8均与继电器11电连接,装置可使用车辆的电源进行工作,也可使用蓄电池14进行供电,十分便捷。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装置可使用车辆的电源进行工作,也可使用蓄电池14进行供电,将装置安装到车辆上,使用连接线通过连接插口5可使装置与车辆的控制系统连接在一起,在gsm模块8上可插入sim卡使装置能够使用移动网络进行与手机等终端进行交互,通过无线网卡7也可使装置能够介入到无线网络中与手机等设备进行交互,微处理器6可通过无线网卡7或gsm模块8利用网络接收手机等终端的控制指令,然后发出驱动指令通过车辆的控制系统对车辆进行控制,在用户使用手机对车辆进行定位时,微处理器6可通过定位模块9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然后将定位信息反馈至用户手机,继电器11可在装置电路中起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可对装置的元件进行保护,在微处理器6内设置有装置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温度传感器12可实时感知盒体1内部的温度,并将感知信息反馈至微处理器6,当微处理器6从温度传感器12的反馈信息发现盒体1内温度较高时,就会发出驱动指令通过继电器11使半导体制冷片4通电,半导体制冷片4冷端朝向盒体1内部,热端朝上,半导体制冷片4在有直流电通过其内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其冷端可吸收盒体1内热量然后通过热端放出热量,实现制冷散热的目的,使装置内部的温度降低,保证装置内部的工作温度正常,这样可保证装置工作的稳定性,使装置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