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062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尤指在一显示装置上利用一集线机制与一无线处理机制来整合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间的所有输出入信号,以简化信息的传输方式。
在传统的I/O规范中,外围装置通常被连接至CPU的地址空间,并且被分配到一条IRQ线,有时候也会被分配到一条DMA通道,而相关的计算机制造商不约而地同将系统资源分配给这些特定的外围装置,随着时间发展,这些分配方式成为非正式的标准,因此,软件业者也以这些标准来设计软件,由于在个人计算机的环境中,这些外围装置占用了计算机主机许多系统资源(如第1图中所示),由此导致系统资源或是所能够负载的扩充性非常缺乏。
另外,在个人计算机中,I/O地址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并且,在不同的外围装置如键盘、鼠标、摇杆、打印机、扫描仪、调制解调器、计算机音箱等上,往往需要配合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连接缆线,这都将造成使用者在组装或者拆装上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业界便针对「USB」连接技术加以研究改善,使近期的计算机外围产品被广泛应用,以弥补传统I/O连接技术上的不足。
对于刚接触USB的人来说,或许它仅是计算机主机机壳后侧多了两个可有可无的外设接口而已,但随着各类型应用「USB 」的产品陆续推出后,就不得不正视它的存在,除了省去在安装一些需要通过界面卡,在串行口或并行口连接外围装置时,而安装复杂的驱动程序的设定,避免过去如遇到DMA与I/O地址彼此相冲突的问题外,还可节省时间与人力测试资源,进而,其可广泛取代计算机主机机壳后面的各种接口。
而当前市场上的计算机及其外围的相关产品,有关各种信息传输接口技术已大有被「USB」接口技术所取代的趋势,而,在传统计算机主机上仅配设少量的「USB」接口,显然不够,因此,后有业者在计算机主机的「USB」接口上,外接一扩充接口,以解决当前USB接口不足的问题,然而,却在无形中增加了计算机主机扩充空间上的负担,而且使得计算机主机周围的各种数据线摆设变得繁杂、凌乱。
针对上述的缺失,有关于能省略传输线的无线外围产品应运而生,而具执行计算机无线功能的外围产品概略归纳有无线键盘、无线鼠标、无线摇杆、无线SWITCH、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喇叭、无线打印机等外围装置,例如台湾省专利申请第86209709号「无线键盘之计算机主机收、发模块」、第80210375号「无线键盘红外线信号传输装置」、第90203666号「无线鼠标接收器结构」、第89200878号「无线鼠标之结构改良」以及第86119937号「形成于同一电路板上的无线网络调制解调器卡」等专利案,皆以无线取代有线传输的典型创作或改良。
在现有这些无线外围装置中,人都利用计算机主机上的USB接口为主,请配合参考第2图所示,这些产品除了在装置本身上配设无线发射器外,还须在计算机主机端的USB接口上插设一接收器,以接收对应由该装置的发射器所发送来的信号;由于在计算机主机的USB接口上插设了这些接收器,而现有机箱背后的各个USB接口间隔距离太小,有时必须在三组接口间放弃中间的接口,令两组接收器得以共同插设,若将USB接口的数量与间隔距离改变,则必须考虑计算机主机剩余的空间是否能够再添加其它配设,这样的使用方法并非妥善,亦不符合实质效益,结合现今计算机体积缩小与精简趋势,实有对其加以改进的必要。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主要包含一集线机制,其由至少一连接部及至少一条传输线所组合构成,该连接部与设有连接端子的外围装置(如打印机、扫描仪等)对应连接;一无线处理机制,其设有一接收单元,用以对应接收来自无线外围装置(如键盘、鼠标或摇杆等)上一预设发射机制所发出的信号;一显示机制,其为接收来自计算机主机的信号而产生显示的作用;一电源供应单元;其向各机制提供运转所需的电力;所述一无线处理机制通过一信号输出入回路与集线机制连接,利用集线机制与计算机主机间进行数据传输,以简化计算机主机连接,同时提升了显示装置的使用范畴,此即本创作的主要目的。
所述连接部由若干的USB接口串行构成,利用USB双向传输功能,可当与计算机主机连接时,作数据往返传输路线。
所述显示机制的电路模块设有一预设的解压缩电路及连接回路,并通过预设的解压缩电路以及一连接回路与集线机制连接;显示机制通过接收解压缩电路的译码处理后,利用集线机制与连接回路直接传输计算机主机需显示的信号,藉此得可撤除传统计算机主机与显示机制间存有的信号连接线,从而减少连接线的使用量。
图2是传统计算机主机与无线外围装置连接方块图。
图3是本创作在显示器内配置方块图。
图4是本创作计算机主机与其外围装置连接方块图。
图5是本创作显示机制与集线机制连接方块图。
图号简单说明1.....................计算机主机2.....................信息处理装置21....................集线机制211...................连接部212...................传输线22....................无线处理机制221...................信号输出回路23....................显示机制231...................解压缩电路232...................连接回路
24....................电源供应单元3.....................外围装置31....................打印机32....................调制解调器33....................扫描仪4.....................无线外围装置41....................无线键盘42....................无线鼠标43....................无线摇杆显示机制23,由一显示器与电路模块(图未视出)所组成,其电路模块接收来自计算机主机的信号而在显示器上产生显示作用。
请再参考图4所示,其特征在于集线机制21至少由一传输线212与计算机主机1连接,并在计算机主机1启动状态下保持一导通状态,而其连接部211则提供设有可相应插设的接口与外围装置3(诸如打印机31、调制解调器32、扫描仪33等计算机相关产品)连接,藉此该些外围装置3可通过集线机制21与计算机主机1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应用上,连接部211系以时间分隔进行多任务传输(TDM),如当集线机制21的连接部211在收到了一个IN的执行指令,它将会传送数据给计算机主机,反之如果收到了一个OUT执行指令,其将会从计算机主机1端接收到数据。
所述的集线机制21中,由若干USB接口串行构成该连接部211,连接至计算机主机1的传输线212则由一USB连接缆线所组成,而USB连接缆线至少包含有四条线,其中两条是电源线(Vcc与GND),另外两条则以差动方式分别产生两信号线(D+与D-),可当计算机主机连接时利用USB的双向传输特性进行信号(如携带数据、声音、图像或控制信息等)传送。
应用上,当计算机主机1启动电源时,外围装置3与集线机制21间的连接位置,地址端口都预设为0,所有连接部211均处于截止的状态;稍后,计算机主机1便通过USB查询,若发现第一个地址端口为0的外围装置,若是键盘,即将地址一分配给键盘,然后继续寻找第二个地址端口为0的装置,若发现是鼠标,就将地址二分配给鼠标……,依此反复寻找与分配地址直到所有的外围装置都赋予了新的地址为止。
无线处理机制22,包括一应用了光波或电磁波传导技术的接收单元(图未视出),该信号传导技术属一般的无线传输原理技术,故此不再赘述,该接收单元作用为接收相应的无线外围装置4(诸如无线键盘41、无线鼠标42、无线摇杆43、等计算机相关产品)上所配设的发射机制所发出的信号。
无线处理机制22,设置有一信号输出回路221与集线机制21形成连接,外围装置4的信号数据即通过集线机制21的传输线212传送至计算机主机1中。
通过上述结构,简化外围装置与计算机主机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并大大减少计算机主机连接端口的使用量。
而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请参考第5图所示,显示机制23的电路模块通过一预设的解压缩电路231以及一连接回路232与集线机制21连接;显示信号由集线机制21传输至连接回路232,在显示机制内通过电路模块的接收解压缩电路231的译码处理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现以目前USB最快传输速度为每秒480M字节,一张1024*768点的全彩图像数据为例,它需要约2359296(=1024*768*3)个字节空间来储存,若以每秒三十张图像则需要约每秒70M字节速度,若采用数字图像压缩技术,仅压缩图像变化的部分,故能达到最高的图像压缩比(其动态压缩比40~240倍),因此经过计算机主机1将图像压缩后,即可经由集线机制21传达至显示机制23产生视觉效果,藉本创作的改变,可撤除传统计算机主机1与显示机制间存在的图像连接线,从而进一步减少连接线的数量。
综上所述,本创作的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与旧有连接型的外围装置比较,减少计算机主机连接端口的使用量、改进了外围装置数据传输方式,极具产业的利用价值,为目前市面上所未有的新创作。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创作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创作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创作专利范围所含盖。
权利要求1.一种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集线机制,其至少包括一连接部与至少一连接至计算机主机的传输线所组成,该连接部向外围装置的连接端子提供插接口;一无线处理机制,其包括一接收单元以及一信号输出回路;一显示机制,其为接收来自计算机主机的信号;一电源供应单元,其向各机制提供运转所需的电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机制由一显示器与一配设有解压缩电路的电路模块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机制的连接部由若干的USB接口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其待征在于所述该集线机制的传输线由一USB连接缆线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SB连接缆线至少包含有四条线,其中两条是电源线,两条是信号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装置为打印机、调制解调器、扫描仪、数码相机、喇叭、随身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外围装置可为无线键盘、无线鼠标、无线摇杆、无线喇叭、无线打印机、无线调制解调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处理机制的接收单元是利用光波收发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处理机制的接收单元是利用电磁波收发信号。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机制的电路模块是通过一连接回路与集线机制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装置传送/接收的信息处理装置,主要由一集线机制、一无线处理机制、一显示机制以及一电源供应单元共同组成;该电源供应单元提供系统内各机制运转所需的电力,显示机制为计算机主机产生显示作用,集线机制由至少有一个连接部及至少一条连接至计算机主机的传输线共同组成,而无线处理机制则接收来自无线外围装置所发出的所有信号,并通过一信号输出入回路与集线机制连接;由此通过单一装置整合外围装置与计算机主机间的所有传输信号,以减少计算机主机连接端口的使用量。
文档编号G06F3/00GK2606393SQ03202578
公开日2004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5日
发明者陈束学 申请人:东莞翊凯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