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189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记录介质上成像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在纸张等记录介质上打印文字、图像等的成像设备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这种成像设备用光学传感器探测纸张的边沿,并且用纸张边沿作为参考位置控制整体安装在托架上的打印头的移动,同时将墨滴喷在纸张上的理想位置上。
在介质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使设在托架上的光学传感器扫描介质,同时探测反射值,这样就可以探测记录介质的侧边。这种装置已经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HEI-3-7371中提出。换句话说,在探测中,反射值第一次增大的位置是左边沿,反射值最后减小的位置是右边沿。
一般光学传感器整体设在托架(打印头)上。因此,通过控制打印头,同时计入光学传感器和托架之间的距离(设计值),就可以将打印头移动到理想的位置。
但是,由于安装误差等原因,有时光学传感器和托架之间的距离与设计值不同。这种安装误差会减小探测记录纸张边沿的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专利No.5,255,987已经提出了一种成像设备,它在纸张上的预定位置打印标记,用光学传感器扫描打印标记的位置,并且根据在打印标记时存储在成像设备中的托架位置和在光学传感器读取标记时的托架位置之间的差别来计算偏移。
通过得到这个偏移值,具有这种结构的成像设备可以改正安装误差,这个偏移值对应光学传感器和托架之间的实际距离。因此,成像设备能够在探测纸张边沿时防止探测精度的下降。

发明内容
美国专利No.5,255,987所提出的这种成像设备只用光学传感器扫描一个位置上的标记。因此,尽管在探测记录介质一个边沿时其精度得到提高,在探测纸张其它边沿时其精度并没有得到提高。
具体地说,当传感器从记录纸张移动到记录纸张外部的区域时,和传感器从记录纸张外部的区域移动到记录纸张时,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以不同形式变化。如果用来只在一个位置上扫描标记的传感器具有这种性质,即如果传感器的输出根据探测到的物体的变化形式有不同的改变,这种传感器只能计算适合于一种变化形式的偏移。如果使用具有这种性质的传感器,只能提高对记录纸张一个边沿的探测精度,而不能提高对其它边沿的探测精度。
考虑到前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成像设备,它能够提高探测记录介质两个边沿的精度,并且能够防止在探测单元和托架中的安装误差所引起的探测精度的下降。
为了达到上面的和其它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它包括一个记录介质输送单元,它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记录介质在正交于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介质边沿和第二介质边沿;一个托架,具有在记录介质上打印的打印头;一个探测单元,它执行探测操作;一个驱动单元,它驱动托架和探测单元以在宽度方向上保持探测单元和托架之间的固定距离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托架和探测单元;一个托架位置探测单元,它探测托架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一个标记打印单元,它控制打印头在记录介质上打印校准标记,校准标记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标记边沿和第二标记边沿,当托架位于第一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时打印头打印第一标记边沿,当托架位于第二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时打印头打印第二标记边沿,第一标记边沿对应第一介质边沿,第二标记边沿对应第二介质边沿;一个标记边沿探测控制单元,它控制驱动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托架和探测单元,并且控制探测单元探测第一标记边沿和第二标记边沿,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标记边沿时和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标记边沿时,标记边沿探测控制单元控制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托架的位置;一个偏移量设置单元,它根据第一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和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标记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之间的第一差值设定第一边沿距离偏移量,并且根据第二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和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标记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之间的第二差值设定第二边沿距离偏移量;一个介质边沿探测控制单元,它控制驱动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托架和探测单元,并且控制探测单元探测第一介质边沿和第二介质边沿,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时和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时,介质边沿探测控制单元控制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托架的位置;一个边沿位置确定单元,它根据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和第一边沿距离偏移量确定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并且根据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和第二边沿距离偏移量确定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和一个打印控制单元,它控制打印头在记录介质上的可打印区域内执行打印操作,可打印区域限定在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和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之间,当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到托架位于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时,托架位于第一介质边沿,当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到托架位于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时,托架位于第二介质边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它包括一个记录介质输送单元,它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一个托架,它具有在记录介质上打印的打印头和一个执行探测操作的探测单元,打印头和探测单元在正交于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一个驱动单元,它驱动托架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一个托架位置探测单元,它探测托架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一个第一记录介质输送控制单元,它控制记录介质输送单元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第一记录介质;一个标记打印单元,它控制打印头在记录介质上打印校准标记,校准标记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标记边沿和第二标记边沿,当托架位于第一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时打印头打印第一标记边沿,当托架位于第二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时打印头打印第二标记边沿;一个标记边沿探测控制单元,它控制驱动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托架,并且控制探测单元探测第一标记边沿和第二标记边沿,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一标记边沿时探测单元输出第一标记边沿探测结果,和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二标记边沿时探测单元输出第二标记边沿探测结果,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标记边沿时和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标记边沿时,标记边沿探测控制单元控制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托架的位置;一个偏移量设置单元,它根据第一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和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标记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之间的第一差值设定第一边沿距离偏移量,并且根据第二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和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标记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之间的第二差值设定第二边沿距离偏移量;一个第二记录介质输送控制单元,它控制记录介质输送单元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第二记录介质,第二记录介质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介质边沿和第二介质边沿;一个介质边沿探测控制单元,它控制驱动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托架,并且控制探测单元探测第一介质边沿和第二介质边沿,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时探测单元输出与第一标记边沿探测结果对应的一个探测结果,和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时探测单元输出与第二标记边沿探测结果对应的一个探测结果,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时和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时,介质边沿探测控制单元控制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托架的位置;一个边沿位置确定单元,它根据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和第一边沿距离偏移量确定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并且根据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和第二边沿距离偏移量确定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和一个打印控制单元,它控制打印头在第二记录介质上的可打印区域内执行打印操作,可打印区域限定在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和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之间,当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到托架位于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时,托架位于第一介质边沿,当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到托架位于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时,托架位于第二介质边沿。


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透视图,多功能设备包括打印功能、复印功能、扫描功能、传真功能和电话功能等;图2是示出多功能设备中打印机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3(a)是示出打印机中所使用的介质传感器的操作的解释性视图;图3(b)是示出多功能设备中控制单元总体结构的结构图;图4是示出调节介质传感器操作过程中各步骤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中各步骤的流程图;图6是示出图4过程中校准标记打印过程中各步骤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图4过程中传感器扫描过程中各步骤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图4过程中探测传感器偏移量过程中各步骤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图5过程中纸张边沿探测过程中各步骤的流程图;图10是一个解释性视图,它示出了其上已经打印了黑色标记的纸张、托架输送编码器的编码值和介质传感器的输出值之间的关系;图11是根据一个改进的解释性视图,它示出了怎样在纸张上打印两个黑色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为了避免重复描述,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相似的部分和部件。
图1是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的透视图,本实用新型将应用到这个设备上。多功能设备具有打印功能、复印功能、扫描功能、传真功能和电话功能等。
如图1所示,供纸单元2设在多功能设备1的后部。喷墨打印机3设在供纸单元2前面的下方。实施复印机功能和传真功能的扫描单元4设在打印机3的上面。排纸盘5设在打印机3的前侧。操作板6设在扫描单元4前端的顶表面上。
供纸单元2包括倾斜壁部分66和伸出的纸张引导板67,其中倾斜壁部分66保持纸张处于倾斜的位置,而纸张引导板67则可拆卸地安装在壁部66上。可以将多张纸堆叠在供纸单元2上。馈纸马达65(见图3(b))、馈纸辊(未示出)等建立在壁部66内。当馈纸马达65驱动馈纸辊转动时,馈纸辊向打印机3输送一张纸。
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打印机3。图2是示出了打印机3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如图2所示,打印机3包括打印头10、托架11、引导机构12、托架移动机构13、纸张输送机构14和打印头10的维护机构15。打印头10安装在托架11上。引导机构12支撑并且引导托架11使得托架11可以在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扫描方向是图2的左右方向。托架移动机构13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托架11。纸张输送机构14输送由供纸单元2所提供的纸张。
在打印机3中设有长方形支架16,它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较长而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较短。各种部件安装在长方形支架16上,其中包括引导机构12、托架移动机构13、纸张输送机构14和维护机构15。打印头10和托架11也容纳在长方形支架16的内部使得它们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
长方形支架16包括后板16a和前板16b。纸张引入口和纸张排出口(未示出)分别形成在后板16a和前板16b上。供纸单元2所提供的纸张通过纸张引入口被引入到长方形支架16内,随后利用纸张输送机构14将其输送到长方形支架16的前面,最后通过纸张排出口被排出到多功能设备1前面的排纸盘5(图1)上。具有多个肋的黑色压盘17安装在长方形支架16的底表面。当纸张移动到黑色压盘17上方时,打印头10在长方形支架16内部的纸张上进行打印操作。
打印头10设有四组喷墨嘴10a-10d,它们指向下方。四种颜色的墨(黑、青、黄和洋红)通过这些组喷墨嘴10a-10d向下喷到纸张上。由于这四组喷墨嘴10a-10d放置在打印头10的底侧上,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它们的位置。
四种颜色的墨的墨盒21a-21d安装在长方形支架16前侧的墨盒固定器20上。墨盒21a-21d通过四条墨软管22a-22d连接着打印头10,这些墨软管22a-22d通过长方形支架16以将四种颜色的墨中的每种提供给打印头10。
柔性印刷电路(FPC)23和24放置在长方形支架16的内部。FPC23与墨软管22a、22b一起延伸并且和打印头10连接。FPC24与墨软管22c、22d一起延伸并且和打印头10连接。FPC23和FPC24包括多条信号线,这些信号线将打印头10电连接到后面描述的控制过程单元70(示于图3(b))上。
引导机构12具有引导轴25和导轨26。引导轴25在长方形支架16后部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引导轴25的两端分别与长方形支架16的板16c和16d连接在一起。导轨26在长方形支架16前部的左右方向上延伸。托架11的后端配合在引导轴25上以便能够沿着引导轴滑动,同时托架11的前端与导轨26配合并且能够沿着导轨滑动。
托架移动机构13包括托架马达30、驱动滑轮31、随动滑轮32和皮带33。托架马达30安装在长方形支架16的后板16a后侧左端,并且马达朝向前方。驱动滑轮31可转动地支撑在后板16a的左端,并且被托架马达30驱动以实现转动。随动滑轮32可转动地支撑在后板16a的一个端部(右端)。皮带33环绕滑轮31和32并且固定在托架11上。托架输送编码器39放置在托架马达30的附近用来探测托架11(打印头10)的移动(位置)。
纸张输送机构14包括纸张输送马达40、对准辊41、驱动滑轮42、随动滑轮43和皮带44。纸张输送马达40向右安装在板16c的某个部分上,这个部分向后伸出到越过后板16a的位置。对准辊41在长方形支架16中、在引导轴25下面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对准辊4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板16c和16d上。纸张输送马达40驱动驱动滑轮42使之转动。随动滑轮43与对准辊41的右端连接在一起。皮带44环绕滑轮42和43。当驱动纸张输送马达40时,对准辊41转动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输送纸张。尽管在图2中强调了对准辊41,对准辊41实际上放置在引导轴25的下面。
纸张输送机构14进一步包括排纸辊45、随动滑轮46、随动滑轮47和皮带48。排纸辊45在长方形支架16前部的左右方向上延伸。排纸辊45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板16c和16d上。随动滑轮46与随动滑轮43整体设在一起。随动滑轮47连接在排纸辊45的右端。皮带48环绕滑轮46和47。当驱动纸张输送马达40时,排纸辊45转动并且向多功能设备1前面的排纸盘5排出纸张。
编码器盘51固定在随动滑轮43上。具有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的光断续器52安装在板16c上,使得编码器盘51放置在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之间。编码器盘51和光断续器52一起构成了纸张输送编码器50。下面将描述的控制过程单元70根据来自纸张输送编码器50(更具体地说,来自光断续器52)的探测信号控制对纸张输送马达40的驱动。
维护机构15包括擦拭器15a、两个罩15b和驱动马达15c。擦拭器15a擦拭打印头10的表面。每个罩15b可以密封喷墨嘴10a-10d中的两组。驱动马达15c驱动擦拭器15a和罩15b。擦拭器15a、罩15b和驱动马达15c安装在安装板15d上。安装板15d固定在长方形支架16底板下表面侧的左部。由于罩15b放置在打印头10的底侧,虚线示出了在图2中相反侧的罩15b的位置。
如图2所示,介质传感器68设在打印头10的右端,它作为一个下游传感器来探测纸张的前沿、尾沿和在宽度方向上的边沿。介质传感器68是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如图3(a)所示,它包括光发射元件79(光发射二极管)和光接收单元80(光电晶体管)。介质传感器68面向下安装在传感器安装单元10e上,传感器安装单元10e向打印头10的右侧伸出。
更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传感器安装单元10e从打印头10的右侧伸出。介质传感器68安装在传感器安装单元10e上以探测纸张P的前沿、尾沿和边沿。如图3(a)中的解释图例所示,介质传感器68是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它包括光发射元件79(优选实施例中是光发射二极管)和光接收元件80(在优选实施例中是光电晶体管)。介质传感器68所限定的目标探测区域Z是这样一个区域,即当介质传感器68从光发射元件79发出光后,从目标探测区域Z反射回来的光会被光接收元件80接收。当托架11在托架移动方向移动时,目标探测区域Z与托架11一起移动。当纸张P不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时,光接收元件80接收从黑色压盘17反射回来的光。光接收元件80所接收光量趋近于零(0)。当纸张P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时,光接收元件80所接收的来自纸张P的反射光量远远大于当纸张P不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时所接收的反射光量。这是由于纸张P通常是白色。因此,当纸张P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时,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更具体地说,光接收元件80所输出的电压)在高水平,当纸张P不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时,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在低水平。当纸张P的一个边沿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时,纸张P和黑色压盘17都出现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因此,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更具体地说,光接收元件80所输出的电压)是一个在高水平和低水平之间的值,并且这个值依赖纸张P和黑色压盘17在目标探测区域Z中所占据的区域的比例。
另外,对准传感器69(见图3(b))放置在纸张输送方向上介质传感器68的上游(后面),它作为一个上游传感器探测纸张的存在和纸张的前沿和尾沿。更具体地说,对准传感器69安装在顶盖(未示出)的前端中,顶盖设在供纸单元2中并且在供纸单元2中形成输送通道。
可以将对准传感器69构造成机械传感器,它具有探测器、光断续器和扭转弹簧。探测器伸入到纸张输送通道中并且当与纸张接触时探测器转动。光断续器包括探测探测器转动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扭转弹簧促使探测器进入纸张输送通道中。保护部分整体设在探测器上。当探测器由于与纸张接触而转动时,保护部分变得位于光断续器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之间区域的外部。因此,当光从光发射单元传递到光接收单元时,对准传感器69处于开状态。由于在没有输送纸张时,扭转弹簧促使探测器进入纸张输送通道中,保护部分这时位于光断续器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之间。因此,保护部分中断光从光发射单元到光接收单元的传递,使得对准传感器69处于关状态。
下面将详细描述控制过程单元70。图3(b)是示出了控制过程单元70电结构的结构图。
如图3(b)所示,控制过程单元70包括一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具有CPU71,ROM72,RAM73和EEPROM74。对准传感器69、介质传感器68、纸张输送编码器50、操作板6和托架输送编码器39等电连接到控制过程单元70上。
控制过程单元70还电连接着驱动电路76a-76c和打印头驱动电路76d。驱动电路76a-76c分别驱动馈纸马达65、纸张输送马达40和托架马达30。打印头驱动电路76d驱动打印头10。控制过程单元70还能够连接个人计算机77。
下面参考图4描述控制过程单元70所执行的调节介质传感器操作的过程。
图4是说明这个过程的流程图。这个过程是为了确定介质传感器68的探测位置和托架11上打印头10的打印位置之间的差别。作为出厂检查的一部分,在装运之前对多功能设备1进行调节介质传感器操作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最初由检查员进行,例如检查员可以利用检查工具给多功能设备1输入命令来执行这个过程。维修工程师也可以在维修打印头10、托架11或介质传感器68时执行这个过程。
在调节介质传感器操作的过程开始的S110中,CPU 71执行打印校准标记的子程序。
图6是示出打印校准标记过程步骤的流程图。
在打印校准标记过程开始的S310中,CPU 71执行确定各种用于校准标记打印过程中的设置的过程。例如,检查员可以通过操作操作板6输入数值来设定这些设置。
S310中的设置包括换行距离LF_KM、纸张确定参考PAPER_JDG和托架输送编码器39的编码值,编码值包括打印黑色标记BM右边沿的编码值PR_ENC_R,和打印黑色标记BM左边沿的编码值PR_ENC_L。如图10所示,换行距离LF_KM是从纸张P前沿Pf到黑色标记BM前端的距离。纸张确定参考PAPER_JDG是根据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来确定是否存在纸张P的参考值。编码值PR_ENC_R是托架输送编码器39的一个值,它代表黑色标记BM的右边沿(右标记边沿BMb)的打印位置,即应该在纸张P的什么位置上打印黑色标记BM的右边沿。编码值PR_ENC_L是托架输送编码器39的一个值,它代表黑色标记BM的左边沿(左标记边沿BMa)的打印位置,即应该在纸张P的什么位置上打印黑色标记BM的左边沿。这些设置存储在存储器73、74中,或者存储在其它的存储单元中(在图3(b)中没有示出)。
在S320,CPU 71控制对馈纸马达65的驱动以将用于这个介质传感器操作调节过程中的纸张P从供纸单元2输送到打印机3。CPU 71还控制对纸张输送机构14中纸张输送马达40的驱动以在图2中示出的纸张输送方向上输送纸张P直到对准传感器69探测到纸张P。当对准传感器69探测到纸张P时,进一步在纸张输送方向上输送纸张P直到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纸张P。介质传感器68对纸张P的探测是通过比较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和纸张确定参考PAPER_JDG来进行的。当传感器输出大于PAPER_JDG的值时,就知道纸张P的前沿(见图10)到达了介质传感器68下面的位置。
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纸张P时,将纸张P从介质传感器68的探测点进一步输送换行距离LF_KM。随后停止马达,终止输送纸张P的操作。
在S330,通过比较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和纸张确定参考PAPER_JDG确定出纸张P的存在。更具体地说,CPU 71比较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和纸张确定参考PAPER_JDG来确定出纸张P是否已经输送到打印头10的打印区域。如果纸张P已经出现在这个打印区域(S330是),CPU 71就前进到S340。如果没有(S330否),CPU71就返回S320。
在探测到纸张(在探测到白色)时介质传感器68输出高水平,在没有探测到纸张而是探测到黑色压盘17(在探测到黑色)时,介质传感器68就输出低水平。因此,如果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小于纸张确定参考PAPER_JDG(在没有探测到纸张时),CPU 71就给出负判定(S330否)。如果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大于或等于纸张确定参考PAPER_JDG(在探测到纸张时),CPU 71就给出正判定(S330是)。
如果在S330中给出负判定,CPU 71返回S320并且再次控制对馈纸马达65和纸张输送马达40的驱动。因此,一直重复S320和S330中的过程直到CPU 71确定出纸张P在打印头10的打印区域中存在(正判定)。
当CPU 71在S330中给出正判定时,在S340,就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的区域中打印黑色标记BM,这个区域从右标记边沿BMb的编码值PR_ENC_R到左标记边沿BMa的编码值PR_ENC_L。也就是说托架11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当托架输送编码器39的探测值在编码值PR_ENC_L和编码值PR_ENC_R之间时,控制打印头10在纸张上打印黑墨。为了允许在传感器扫描过程中(在下面的S120中将描述这个过程)介质传感器68能够精确分辨右标记边沿BMb和左标记边沿BMa,这时将打印模式设定在高分辨率,如600×600dpi。如图10所示,黑色标记BM打印在一个区域中,这个区域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跨过一定距离,它精确地从离前沿Pf换行距离LF_KM的位置开始,向纸张P的尾沿延伸。
在完成S340的过程后,就结束了打印校准标记的过程,CPU 71返回到调节介质传感器操作的过程(图4)。
这样通过执行S110的打印校准标记的过程,就在纸张P的预定区域(在编码值PR_ENC_R和编码值PR_ENC_L之间的区域)内打印了黑色标记BM。
图10示出了其上已经打印了黑色标记BM的纸张P、托架输送编码器39的编码值和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之间的关系。
如图10所示,黑色标记BM打印在纸张P宽度方向上的一个区域中,这个区域从编码值PR_ENC_R到编码值PR_ENC_L,并且它精确地从距前沿Pf换行距离LF_KM的一个位置开始,向纸张P的尾沿延伸。
对黑色标记BM的尺寸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在S120的传感器扫描过程中当介质传感器68扫描黑色标记BM时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能够有足够的变化就可以了。
例如,可以使用打印头10的所有喷墨嘴10a-10d来打印较宽的黑色标记BM,或者只使用一部分喷嘴来打印。在只使用一部分喷嘴时,考虑到后面要进行的传感器68的扫描过程,优选用那些位于在介质传感器68上游侧的喷嘴来打印,这里的上游侧相对于图2和图10的箭头所标出的纸张输送方向而言。当使用所有的喷嘴时,由于介质传感器68的扫描区域比喷嘴行的长度窄,在打印头10已经以预定密度完成记录黑色标记BM后,至少一部分黑色标记BM保持在介质传感器68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就足够了。
在完成打印校准标记的过程(S110)后,CPU71开始步骤S120,即介质传感器68扫描的子程序。
图7是示出了传感器扫描过程(S120)中各个步骤的流程图。
在传感器扫描过程的开始,CPU 71在S410确定所有用于过程中的设置。例如,检查员可以通过操作操作板6输入数值来设定这些设置。
在S410中所确定的设置包括扫描开始位置AD_START和扫描结束位置AD_END。扫描开始位置AD START表示一个与某个区域的开始位置对应的编码值,在这个区域中读取介质传感器68的输出值,这个区域称为传感器读取区域。扫描结束位置AD_END表示一个与传感器读取区域的结束位置对应的编码值。应该注意传感器读取区域的开始位置在纸张P右边沿Pa的右边,而传感器读取区域的结束位置在纸张P左边沿Pb的左边。因此,纸张P的整个宽度都完全位于传感器读取区域的内部。
在S420,CPU 71通过控制对托架马达30的驱动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从右向左移动托架11,从而开始移动打印头10的过程。通过将托架11的速度设定得比常规打印过程慢(如1英寸/秒(ips)),可以提高介质传感器68的扫描精度。
在S430,CPU 71以固定的间隔(如间隔为300点/英寸(dpi))在从扫描开始位置AD_START到扫描结束位置AD_END的区域内读取介质传感器68的模拟输出值,并且通过将模拟输出值利用设在介质传感器68和CPU 71之间的模数转换器(图中没有示出)进行模数转换来反复得到数字输出值。
每次通过模数转换CPU 71从介质传感器68得到数字输出值时,CPU 71就通过把数字输出值与编码值关联起来而创建一组扫描数据SEN_AD,这里的编码值是在得到输出值的时候从托架输送编码器39得到的编码值。因此当托架11在从扫描开始位置AD_START到扫描结束位置AD_END的读取区域内移动时CPU 71以固定的间隔反复得到数字输出值,所以CPU 71创建了多组扫描数据SEN_AD。
在S440,CPU 71将多组扫描数据SEN_AD存储在存储器73、74或另外的一个存储单元中。
完成S440后,就结束了S120的传感器扫描过程,并且过程返回到图4的过程。
因此,在S120的传感器扫描过程中,CPU 71得到并且储存了多组扫描数据SEN_AD,每组扫描数据SEN_AD包括在从扫描开始位置AD_START到扫描结束位置AD_END之间的读取区域内得到的传感器输出值和编码值。
完成传感器扫描过程(S120)后,CPU 71在S130中开始探测传感器偏移量的子程序。
图8是示出传感器偏移量探测过程(S130)各步骤的流程图。
在传感器偏移量探测过程的开始,CPU 71在S510中确定所有用于过程中的设置。
在S510中确定的设置包括白色水平像素数WLEV_NUM、黑色水平像素数BLEV_NUM、右标记边沿确定比例TH_R和左标记边沿确定比例TH_L。
白色水平像素数WLEV_NUM是数据登记项的数目(像素数),用于根据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计算白色探测水平值Wslev。黑色水平像素数BLEV_NUM是数据登记项的数目(像素数),用于根据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计算黑色探测水平值Bslev。右标记边沿确定比例TH_R用来设定右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R,T_R用来探测黑色标记BM的右标记边沿BMb。左标记边沿确定比例TH_L用来设定左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L,T_L用来探测黑色标记BM的左标记边沿BMa。WLEV_NUM、BLEV_NUM、TH_R和TH_L这些设置的值预先确定好并且存储在存储器73、74或另外的一个存储单元中。因此CPU71从存储器或存储单元中读出这些值并且将这些值用于S130的过程中。例如,TH_R和TH_L的值分别为50%。
另外,CPU 71在S510从存储器或存储单元中读取已经在传感器扫描过程(S120(图7))的S440中存储的扫描数据SEN_AD,并且读取已经在打印校准标记过程(S110(图6))的S310中确定的编码值PR_ENC_R和PR_ENC_L。
CPU71在S520中执行计算白色探测水平Wslev的过程,这个值表示在探测纸张P时介质传感器68输出的一个输出值。更具体地说,CPU 71从所有组扫描数据SEN_AD中精确地提取出白色水平像素数WLEV_NUM组扫描数据,这些输出值比所有剩下的那些组扫描数据的输出值大。换言之,CPU 71提取出白色水平像素数WLEV_NUM组扫描数据,在所有组扫描数据SEN_AD的输出值中,所提取出来的这些组扫描数据的输出值是最大的WLEV_NUM组输出值。然后CPU71计算提取出来的WLEV_NUM组数据登记项的传感器输出值的平均值,再将计算出来的平均值设定为白色探测水平Wslev。
CPU 71在S530中执行计算黑色探测水平Bslev的过程,这个值表示在探测黑色标记BM时介质传感器68输出的一个输出值。更具体地说,CPU 71从所有组扫描数据SEN_AD中精确地提取出黑色水平像素数BLEV_NUM组扫描数据,这些输出值比所有剩下的那些组扫描数据的输出值小。换言之,CPU 71提取出黑色水平像素数BLEV_NUM组扫描数据,在所有组扫描数据SEN_AD的输出值中,所提取出来的这些组扫描数据的输出值是最小的BLEV_NUM组输出值。然后CPU 71计算提取出来的BLEV_NUM组数据登记项的传感器输出值的平均值,再将计算出来的平均值设定为黑色探测水平Bslev。
CPU 71在S540根据下面的公式1计算右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R,根据下面的公式2计算左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L。
公式1T_R=(Bslev-Wslev)×(TH_R)+Wslev公式2T_L=(Bslev-Wslev)×(TH_L)+WslevCPU 71在S550中从所有组扫描数据SEN_AD中提取出一个与传感器输出值相关联的编码值SEN_ENC_R,上面的传感器输出值等于右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R,还提取出一个与另一个传感器输出值相关联的编码值SEN_ENC_L,上面的另一个传感器输出值等于左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L。
换言之,CPU 71提取一个编码值SEN_ENC_R(见图10),这个值是在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达到右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R时从托架输送编码器39输出的编码值。CPU 71还提取另一个编码值SEN_ENC_L(见图10),这个值是在传感器输出达到左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L时从托架输送编码器39输出的编码值。
将参考图10更详细地描述S550的过程。
S120的扫描结果指示出在介质传感器68从右(扫描开始位置)向左(扫描结束位置)的移动过程中,如图10所示,传感器输出在右纸张边沿Pa首先从低增加到高,然后在右标记边沿BMb从高降低到低,在左标记边沿BMa再次从低增加到高,在左纸张边沿Pb再次从高降低到低。因此,传感器输出有四次等于右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R,并且有四次等于左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L。
事先已知介质传感器68的探测位置和打印头10的打印位置之间的差别大于一个预定的最小距离MIN,并且小于一个预定的最大距离MAX。因此事先已知编码值SEN_ENC_R应该大于PR_ENC_R-MAX的值,并且小于PR_ENC_R-MIN的值,而且编码值SEN_ENC_L应该大于PR_ENC_L-MAX的值,并且小于PR_ENC_L-MIN的值。
因此,在S550中,为了确定编码值SEN_ENC_R,CPU 71首先确定四个编码值,与这四个编码值关联的传感器输出值等于右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R。然后,CPU 71从四个编码值中选择一个比PR_ENC_R-MAX的值大同时比PR_ENC_R-MIN的值小的编码值。
与之类似,为了确定编码值SEN_ENC_L,CPU71首先确定四个编码值,与这四个编码值关联的传感器输出值等于左标记边沿确定阈值T_L。然后,CPU 71从四个编码值中选择一个比PR_ENC_L-MAX的值大同时比PR_ENC_L-MIN的值小的编码值。
尽管在图中没有示出,在执行S550的过程之前,CPU71执行插值过程以将在S120中以间隔300dpi得到的多组扫描数据SEN_AD转换为更多组扫描数据SEN_AD,它等于2,400dpi。CPU 71在S550中以上面描述的形式从这样增加了的扫描数据组SEN_AD中提取编码值SEN_ENC_R和SEN_ENC_L。有可能提高提取编码值SEN_ENC_R和SEN_ENC_L时精度。
CPU 71在S560中计算偏移量,偏移量代表介质传感器68和打印头10的位置差别。具体地说,CPU 71根据下面的公式3计算介质传感器68和打印头10对右标记边沿BMb的位置差别,并且将计算结果设定为右标记边沿BMb的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另外,CPU71根据下面的公式4计算介质传感器68和打印头10对左标记边沿BMa的位置差别,并且将计算结果设定为左标记边沿BMa的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
公式3SH_R_EDG=(PR_ENC_R)-(SEN_ENC_R)公式4SH_L_EDG=(PR_ENC_L)-(SEN_ENC_L)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是编码值PR_ENC_R和编码值SEN_ENC_R的差值,当打印头10打印右标记边沿BMb时得到PR_ENC_R,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右标记边沿BMb得到SEN_ENC_R。另外,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是编码值PR_ENC_L和SEN_ENC_L的差值,当打印头10打印左标记边沿BMa时得到PR_ENC_L,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左标记边沿BMa时得到SEN_ENC_L。
CPU 71在S570中将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和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存储在存储器73、74或另外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
完成S570的过程后,CPU 71结束S130的探测传感器偏移量的过程,然后程序回到图4的过程。
这样,在探测传感器偏移量的S130过程中,CPU 71利用打印黑色标记BM时的编码值和探测黑色标记BM时的编码值之间的差别,分别计算右标记边沿BMb和左标记边沿BMa的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和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
CPU 71在完成S130的探测传感器偏移量的过程并且回到调节介质传感器操作过程(图4)后,CPU 71在S140控制对纸张输送马达40的驱动来执行换行过程以向打印机的前方输送纸张P一个预定的距离,即在图10中用箭头示出的纸张输送方向上输送纸张P。将LF计数器变量赋给已经执行过的换行过程次数。要将输送距离设定得至少比黑色标记BM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除以N算出的值还要小,其中N是一个数(大于1的整数,如8),这个数在下面步骤S150的判断过程中有用。换言之,设定输送距离使得当执行N次换行过程时介质传感器68还能够探测到黑色标记BM。
CPU71在S150中根据LF计数器变量确定S140中的换行过程是否已经执行了N次或更多次。
如果LF计数器变量等于或大于N(S150是),CPU 71前进到S160。如果否(S150否),CPU71返回到S120。
CPU 71在S160从存储器73、74或其它存储单元中提取N个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在执行S130N次后已经得到了这N个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CPU 71从这N个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中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CPU 71对剩下的(N-2)个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计算它们的平均值SH_R_EDGave。
与之类似,CPU 71从存储器73、74或其它存储单元中提取N个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在执行S130N次后已经得到了这N个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CPU 71从这N个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中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CPU 71对剩下的(N-2)个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计算它们的平均值SH_L_EDGave。
CPU 71在S160将编码器偏移量平均值SH_R_EDGave和编码器偏移量平均值SH_L_EDGave存储在存储器73、74或其它存储单元中使得可以在后面图5中描述的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中使用这些值。
完成了S160的过程,就结束了调节介质传感器操作的过程。因此,通过执行调节介质传感器操作的过程,CPU 71在黑色标记BM上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的多个位置上计算了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和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还计算了编码器偏移量平均值SH_R_EDGave和SH_L_EDGave,并且将编码器偏移量平均值SH_R_EDGave和SH_L_EDGave存储到存储器或存储单元中。
应该注意如果打印头10的打印精度在宽度方向上变化,优选打印校准标记BM使得右标记边沿BMb和左标记边沿BMa中的一个位于需要最高打印精度的位置。例如,如果打印精度在纸张P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是最高的,优选打印校准标记BM使得右标记边沿BMb和左标记边沿BMa中的一个位于纸张P的中心线上。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设定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和SH_L_EDG中任一个的精度。在图10的例子中,右标记边沿BMb位于纸张P的中心线上。
下面,描述将图像打印到纸张P边沿内的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
图5是示出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的步骤的流程图。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在用户等给多功能设备1输入打印请求时开始。
在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的开始,CPU 71在S210控制对馈纸马达65的驱动以将想要被打印的纸张P从供纸单元2输送到打印机3。CPU71还控制对纸张输送机构14中纸张输送马达40的驱动以在朝向打印机3前侧的方向上输送纸张P,即在图2和图10中箭头示出的纸张输送方向上输送纸张。
在S220中,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纸张P的前沿Pf。然后,进一步向打印机3前侧输送纸张P,即在停止输送前再将纸张P沿纸张输送方向输送一个预定的距离。将这个输送距离设定为将纸张P输送到某个位置上的距离,在这个位置上介质传感器68能够可靠地探测到纸张P的两侧的边沿(右边沿Pa和左边沿Pb)。
CPU 71在S230开始传感器扫描过程这个子程序。
S230的传感器扫描过程中的步骤与S120的传感器扫描过程中的步骤一样(图7)。通过在S230中执行传感器扫描过程,在介质传感器68沿纸张P的宽度方向从右向左移动的过程中,CPU 71创建了多组扫描数据SEN_AD。CPU 71将多组扫描数据SEN_AD存储到存储器73、74或另外的存储单元中。每组数据SEN_AD包括传感器输出和在得到传感器输出时从托架输送编码器39得到的编码值。
CPU 71在S240执行探测纸张侧边沿的子程序。
图9是示出探测纸张侧边沿过程中步骤的流程图。
在探测纸张边沿过程的开始,CPU 71在S610执行确定各个用于纸张边沿探测过程中的设置的过程。
S610中所确定的设置包括纸张白色水平像素数WLEV_NUM_P、压盘黑色水平像素数BLEV_NUM_P、纸张右边沿确定比例TH_R_P和纸张左边沿确定比例TH_L_P。纸张白色水平像素数WLEV_NUM_P是数据登记项的数目(像素数),用于根据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值计算纸张白色探测水平WslevP。压盘黑色水平像素数BLEV_NUM_P是数据登记项的数目(像素数),用于根据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值计算压盘黑色探测水平BslevP。纸张右边沿确定比例TH_R_P用来设定纸张右边沿确定阈值T_R_P。纸张左边沿确定比例TH_L_P用来设定纸张左边沿确定阈值T_L_P。WLEV_NUM_P、BLEV_NUM_P、TH_R_P和TH_L_P这些设置的值预先确定好并且存储在存储器73、74或另外的一个存储单元中。因此CPU 71从存储器或存储单元中读出这些值并且将这些值用于S240的过程中。例如,值TH_R_P和TH_L_P分别为50%。
另外,CPU71在S610从存储器或存储单元中读取在S230的传感器扫描过程中已经存储的所有组扫描数据SEN_AD。
CPU 71在S620中执行计算纸张白色探测水平WslevP的过程,这个值表示在探测纸张P时介质传感器68输出的一个输出值。更具体地说,CPU 71从所有组扫描数据SEN_AD中精确地提取出纸张白色水平像素数WLEV_NUM_P组扫描数据,这些输出值比所有剩下的那些组扫描数据的输出值大。换言之,CPU 71提取出纸张白色水平像素数WLEV_NUM_P组扫描数据,在所有组扫描数据SEN_AD的输出值中,所提取出来的这些组扫描数据的输出值是最大的WLEV_NUM_P组输出值。然后CPU 71计算提取出来的WLEV_NUM_P组数据登记项的传感器输出值的平均值,再将计算出来的平均值设定为纸张白色探测水平WslevP。
CPU 71在S630中执行计算压盘黑色探测水平BslevP的过程,这个值表示在探测黑色压盘17时介质传感器68输出的一个输出值。更具体地说,CPU 71从所有组扫描数据SEN_AD中精确地提取出压盘黑色水平像素数BLEV_NUM_P组扫描数据,这些输出值比所有剩下的那些组扫描数据的输出值小。换言之,CPU 71提取出压盘黑色水平像素数BLEV_NUM_P组扫描数据,在所有组扫描数据SEN_AD的输出值中,所提取出来的这些组扫描数据的输出值是最小的BLEV_NUM_P组输出值。然后CPU7 1计算提取出来的BLEV_NUM_P组数据登记项的传感器输出值的平均值,再将计算出来的平均值设定为压盘黑色探测水平BslevP。
CPU 71在S640根据下面的公式5计算纸张右边沿确定阈值T_R_P,根据下面的公式6计算纸张左边沿确定阈值T_L_P。
公式5T_R_P=(BslevP-WslevP)×(TH_R_P)+WslevP公式6T_L_P=(BslevP-WslevP)×(TH_L_P)+WslevPCPU 71在S650中从所有组扫描数据SEN_AD中提取出一个与传感器输出值相关联的编码值SEN_ENC_R_P,上面的传感器输出值等于纸张右边沿确定阈值T_R_P,还提取出一个与另一个传感器输出值相关联的编码值SEN_ENC_L_P,上面的另一个传感器输出值等于纸张左边沿确定阈值T_L_P。换言之,CPU 71提取一个编码值SEN_ENC_R_P(见图10),这个值是在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达到纸张右边沿确定阈值T_R_P时从托架输送编码器39输出的编码值。CPU 71还提取另一个编码值SEN_ENC_L_P(见图10),这个值是在传感器输出达到纸张左边沿确定阈值T_L_P时从托架输送编码器39输出的编码值。
将参考图10更详细地描述S650的过程。
S230的扫描结果指示出在介质传感器68从右(扫描开始位置)向左(扫描结束位置)的移动过程中,如图10所示,传感器输出在右纸张边沿Pa首先从低增加到高,然后在左纸张边沿Pb从高降低到低。因此,在S650中,为了确定编码值SEN_ENC_R_P,CPU 71首先确定编码值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相关联的传感器输出值在从右向左时增加。然后,CPU 71从这个传感器输出增加的范围内选择一个编码值SEN_ENC_R_P,与这个值相关联的传感器输出等于纸张右边沿确定阈值T_R_P。与之类似,为了确定编码值SEN_ENC_L_P,CPU71首先确定编码值的另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相关联的传感器输出值在从右向左时降低。然后,CPU 71从这个传感器输出降低的范围内选择一个编码值SEN_ENC_L_P,与这个值相关联的传感器输出等于纸张左边沿确定阈值T_L_P。
尽管在图中没有示出,在执行S650的过程之前,CPU 71执行插值过程以将在S230中以间隔300dpi得到的多组扫描数据SEN_AD转换为更多组扫描数据SEN_AD,它们等于2,400dpi。CPU 71在S650中以上面描述的形式从这样数目增加了的扫描数据组SEN_AD中提取编码值SEN_ENC_R_P和SEN_ENC_L_P。有可能提高提取编码值SEN_ENC_R_P和SEN_ENC_L_P的精度。
CPU 71在S660计算编码值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能够在纸张P上打印。更具体地说,CPU 71通过计算下面的公式7计算当打印头10位于纸张P的右边沿Pa时托架输送编码器39得到的编码值,并且将这个计算结果设定为纸张右边沿可打印编码值PR_R_EDG。另外,CPU71通过计算下面的公式8计算当打印头10位于纸张P的左边沿Pb时托架输送编码器39得到的编码值,并且将这个计算结果设定为纸张左边沿可打印编码值PR_L_EDG。
公式7PR_R_EDG=(SEN_ENC_R_P)+(SH_L_EDGave)公式8PR_L_EDG=(SEN_ENC_L_P)+(SH_R_EDGave)应该注意SH_R_EDGave和SH_L_EDGave的值是在图4的过程S160中已经计算出来并且存储在存储器或存储单元中的编码器偏移量平均值。
这样,纸张右边沿可打印编码值PR_R_EDG是通过把左标记边沿BMa处的编码器偏移量平均值SH_L_EDGave加到纸张右边沿探测编码值SEN_ENC_R_P上计算出来的值。纸张左边沿可打印编码值PR_L_EDG是通过把右标记边沿BMb处的编码器偏移量平均值SH_R_EDGave加到纸张左边沿探测编码值SEN_ENC_L_P上计算出来的值。
CPU 71在S670将纸张右边沿可打印编码值PR_R_EDG和纸张左边沿可打印编码值PR_L_EDG存储在存储器73、74或另外的存储单元中。
完成S670中的过程后,CPU 71就结束了S240的纸张边沿探测过程,并且过程返回到图5的过程。
这样,在纸张边沿探测过程中,CPU 71计算编码值PR_R_EDG和PR_L_EDG,这两个值是当打印头10位于纸张P的两个宽度方向上的边沿(右边沿Pa和左边沿Pb)时托架输送编码器39将输出的编码值。通过执行S240的纸张边沿探测过程,就可能知道当打印头10位于这些边沿上时托架输送编码器39将会输出的编码值。根据这些编码值就能够设定纸张P的可打印区域。
在完成S240的纸张边沿探测过程并且返回到图5中的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后,CPU 71在S250中在相反方向上驱动纸张输送马达40以执行反向换行过程,在这个换行过程中将纸张P向打印机3的后面输送确定的距离,即在与图2和图10中箭头所示出的纸张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这个过程将纸张P的前沿Pf移动到与打印头10对应的位置。
在S260中,与用户等所输入的打印请求相对应的文字、图像等被打印在纸张P上。具体地说,根据纸张P的输送位置和打印头10的移动位置从喷墨嘴中喷出预定颜色的墨就将文字、图像等打印到纸张P上。打印头10在托架输送编码器39的编码值PR_R_EDG和PR_L_EDG表示的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在纸张P的边沿之间打印图像。
完成S260的过程后,CPU 71结束边沿到边沿的打印过程。
这样,打印机3就能够响应用户等的打印请求将文字、图像等打印在纸张P上。在这个过程中,打印机3可以精确地探测纸张P的两个侧边沿位置(右边沿Pa和左边沿Pb),实现能够在纸张P的两个侧边沿附近以非常高的精度进行打印的成像操作。
在上面参考图10描述的例子中,图5的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中使用的纸张P宽度等于图4的介质传感器操作调节过程中使用的纸张P宽度。但是,图5的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中使用的纸张P宽度可以不等于图4的介质传感器操作调节过程中使用的纸张P宽度。图5的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中可以使用具有任何宽度的纸张。
如上所述,通过执行S110的黑色标记打印过程,打印机3打印作为校准标记的黑色标记BM,介质传感器68能够探测到校准标记。黑色标记BM包括左标记边沿BMa和右标记边沿BMb,介质传感器68对左标记边沿BMa的探测结果(传感器输出的变化)几乎与对纸张P的右边沿Pa的探测结果一样,并且介质传感器68对右标记边沿BMb的探测结果几乎与对纸张P的左边沿Pb的探测结果一样。
通过执行S130中的探测传感器偏移量过程,打印机3根据当打印头10打印左标记边沿BMa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编码值PR_ENC_L)和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左标记边沿BMa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编码值SEN_ENC_L)之间的差来设定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与之类似,打印机3根据当打印头10打印右标记边沿BMb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编码值PR_ENC_R)和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右标记边沿BMb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编码值SEN_ENC_R)之间的差来设定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
通过执行S240的纸张边沿探测过程,打印机3使用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代表介质传感器68和托架11之间的距离,并由此计算当打印头10(托架11)位于纸张P的右边沿Pa时托架输送编码器39将输出的编码值(纸张右边沿可打印编码值PR_R_EDG)。在同样的过程中,打印机3使用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代表介质传感器68和托架11之间的距离,并由此计算当打印头10(托架11)位于纸张P的左边沿Pb时托架输送编码器39将输出的编码值(纸张左边沿可打印编码值PR_L_EDG)。
当打印头10打印黑色标记BM时所探测到的代表托架11位置的编码值与在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黑色标记BM时代表托架11位置的编码值之间的差值(SH_L_EDG和SH_R_EDG)对应于介质传感器68和托架11(打印头10)之间的实际距离。利用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和SH_R_EDG可能抑制将介质传感器68安装到托架11的误差引起的后果,因此防止了探测纸张P边沿的精度下降。
特别是打印机3在纸张P上打印的黑色标记BM具有左标记边沿BMa和右标记边沿BMb,并且根据在左标记边沿BMa和右标记边沿BMb上当打印头10打印黑色标记BM时和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黑色标记BM时托架11位置(编码值)之间的差别来设定距离偏移量(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和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这样,打印机3可以对纸张P的右边沿Pa和左边沿Pb独立设定距离偏移量,并且可以防止安装介质传感器68的误差所引起的探测纸张P的两个边沿的精度下降。
因此,打印机3可以防止由于介质传感器68和托架11的安装误差所引起的探测精度下降,并且可以提高探测纸张P两个边沿(右边沿Pa和左边沿Pb)的精度。另外,通过提高探测纸张P边沿的精度,打印机3可以将托架11精确定位在靠近纸张P边沿区域内的理想位置,从而提高了打印精度。
打印机3包括介质传感器68,它是一种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并且起到探测纸张P的作用。传感器的输出值根据目标探测区域Z反射系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打印机3根据介质传感器68输出的变化来探测纸张P的右边沿Pa和左边沿Pb。根据传感器输出是否增加或减小来辨别右边沿Pa和左边沿Pb。
在上面描述的例子中,托架11从右向左移动。因此,根据传感器输出是否增加来辨别右边沿Pa,根据传感器输出是否减小来辨别左边沿Pb。根据传感器输出是否减小来辨别黑色标记BM的右标记边沿BMb,根据传感器输出是否增加来辨别黑色标记BM的左标记边沿BMa。因此对左标记边沿BMa和在纸张P右边沿Pa处的介质传感器68的探测结果(传感器输出的变化)基本一样,同时,对右标记边沿BMb和在纸张P左边沿Pb处的介质传感器68的探测结果(传感器输出的变化)基本一样。
应该注意,如果托架11从左向右移动,那么就根据传感器输出是否减小来辨别右边沿Pa,根据传感器输出是否增加来辨别左边沿Pb。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传感器输出是否增加来辨别黑色标记BM的右标记边沿BMb,根据传感器输出是否减小来辨别黑色标记BM的左标记边沿BMa。因此对左标记边沿BMa和在纸张P右边沿Pa处的介质传感器68的探测结果(传感器输出的变化)基本一样,同时,对右标记边沿BMb和在纸张P左边沿Pb处的介质传感器68的探测结果(传感器输出的变化)基本一样。
打印机3分别计算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和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其中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在左标记边沿BMa得到并且用于探测右边沿Pa,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在右标记边沿BMb得到并且用于探测左边沿Pb。因此,打印机3通过对左边沿Pb和右边沿Pa独立执行校准过程能够可靠地提高探测纸张P两个边沿的精度。
在打印机3中,黑色压盘17安装在支架16的底表面。黑色压盘17在它的顶表面上具有多个肋。放置黑色压盘17使得它的顶表面在纸张P从其上输送的一个区域内面对介质传感器68。在这个例子中,黑色压盘17的整个部分都形成为黑色,这与纸张P的颜色不同。
应该注意黑色压盘17的顶表面具有可探测区域,如果纸张P没有出现在黑色压盘17上并且介质传感器68从扫描开始位置到扫描结束位置移动时,介质传感器68能够探测到可探测区域。换言之,可探测区域是根据托架11的移动能够定位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的这样一个区域。并不必要让黑色压盘17的整个部分都是黑色,只要使黑色压盘17的可探测区域形成为黑色就足够了。
通过提供这种结构的黑色压盘17,介质传感器68可以准确地将纸张P外部的区域(黑色压盘17)与纸张P区别开来,从而提高了探测纸张P边沿的精度。另外,通过将黑色压盘17放置在纸张P被输送的区域,纸张P就位于介质传感器68和黑色压盘17之间,允许介质传感器68探测纸张P而不是探测黑色压盘17。
在S110的黑色标记打印过程中,颜色和反射系数与黑色压盘17顶表面(黑色)一样的黑色标记BM作为校准标记被打印在纸张P上。因此,当介质传感器68从图10中纸张P的右侧向左侧移动时,介质传感器68的目标探测区域Z的颜色在左标记边沿BMa处从黑变到白,这种变化形式与在纸张右边沿Pa处从黑色压盘17(黑色)到纸张P(白色)时所探测到的变化形式一样。
换言之,介质传感器68对左标记边沿BMa所产生的探测结果(传感器输出的变化形式)能够和介质传感器68对纸张P右边沿Pa所产生的探测结果一样。在这个例子中,托架11从右向左移动。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纸张右边沿Pa时,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以增加形式变化,即从低水平到高水平。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左标记边沿BMa时,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也以增加形式变化。应该注意如果托架11从左向右移动,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纸张右边沿Pa时,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以降低形式变化,即从高水平到低水平。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左标记边沿BMa时,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也以同样的降低形式变化。
与之类似,介质传感器68对右标记边沿BMb所产生的探测结果(传感器输出的变化形式)能够和介质传感器68对纸张P左边沿Pb所产生的探测结果一样。在这个例子中,托架11从右向左移动。因此,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纸张左边沿Pb时,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以降低形式变化,即从高水平到低水平。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右标记边沿BMb时,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也以同样的降低形式变化。应该注意如果托架11从左向右移动,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纸张左边沿Pb时,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以增加形式变化,即从低水平到高水平。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右标记边沿BMb时介质传感器68的传感器输出也以同样的增加形式变化。
从而,即使介质传感器68具有以下特征,即在传感器输出增加和传感器输出减小时传感器输出以不同的形式变化,仍然可能以高精度设定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和SH_R_EDG。
因此,通过在设定距离偏移量时提高精度,即以高精度设定调节托架11和介质传感器68之间的距离(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和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打印机3能够进一步抑制安装误差的影响。从而打印机3进一步提高了探测纸张P边沿的精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将作为校准标记的黑色标记BM打印成黑色。由于与其它颜色相比,黑色更容易与另外的颜色区别开,黑色标记BM能够容易地与纸张P上不同于黑色标记BM的区域区别开,从而提高了探测右标记边沿BMb和左标记边沿BMa的精度。这样,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设定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和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从而可能抑制安装误差的影响并且提高探测纸张P边沿时的精度。
另外,S120-S150的过程反复执行了N次调节介质传感器操作的过程。因此,在纸张输送方向上黑色标记BM的N个不同位置计算了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和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因此得到了多个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的值和多个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的值。确定多个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的值的编码器偏移量平均值SH_L_EDGave和多个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的值的编码器偏移量平均值SH_R_EDGave并且将它们用于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中。使用在黑色标记BM多个位置上计算出来的距离偏移量的平均值而不是使用在黑色标记BM一个位置上计算出来的偏移量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探测误差的影响。
通过使用准确计算出来的编码器偏移量平均值SH_L_EDGave和SH_R_EDGave,能够抑制安装误差的影响并且提高探测纸张P边沿的精度。
改进可以改进图6的校准标记打印过程以打印示于图11中的具有右标记边沿BMb的第一校准标记BM1和具有左标记边沿BMa的第二校准标记BM2。
通过分开打印第一校准标记BM1和第二校准标记BM2,可以在适合计算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的位置打印具有右标记边沿BMb的第一校准标记BM1,同时在适合计算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的位置打印具有左标记边沿BMa的第二校准标记BM2。
更具体地说,现在假设在纸张P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打印精度最高。这种情况下,如图11所示,在S340中打印第一校准标记BM1和第二校准标记BM2使得第一校准标记BM1的右标记边沿BMb和第二校准标记BM2的左标记边沿BMa位于纸张P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通过在S120中探测这样以高精度打印的标记边沿BMb和BMa,能够进一步提高在设定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和SH_R_EDG时的精度。
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改进S120、S130、S140和S150中的过程在纸张输送方向右标记边沿BMb的N个不同位置上计算右标记边沿BMb的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和确定多个位置的计算结果的平均值SH_R_EDGave;以及在左标记边沿BMa的N个不同位置上计算左标记边沿BMa的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和确定多个位置的计算结果的平均值SH_L_EDGave。通过使用精确计算出来的编码器偏移量平均值SH_R_EDGave和SH_L_EDGave,能够进一步抑制安装误差的影响和进一步提高探测纸张边沿的精度。
尽管已经参考特定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很明显地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无须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就能够进行很多改进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例如,可以在S110的校准标记打印过程(图6)中提供额外的过程以确定如果S330中的负判定超过一个规定的数时纸张输送机构14是否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如果确定出纸张输送机构14是在一个不正常状态,那么可以执行将不正常状态通知给监测者等的过程。
另外,校准标记不限于与上面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黑色标记BM类似的长方形。只要标记具有分别与纸张左边沿和右边沿对应的右标记边沿和左标记边沿,可以使用任何形状的标记。
压盘17可以具有不是黑色的其它颜色,但是这种颜色要不同于纸张P的颜色。这时优选将黑色标记BM的颜色打印为与压盘17颜色相同的颜色,从而黑色标记BM具有和压盘17同样的反射系数。
在S160中,CPU 71计算(N-2)个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的平均值SH_R_EDGave和(N-2)个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的平均值SH_L_EDGave。但是CPU 71可以计算所有N个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值SH_R_EDGave和可以计算所有N个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值SH_L_EDGave。
在上面的描述中,对右标记边沿BMb的N个不同位置计算了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并且在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中使用(N-2)个计算结果的平均值SH_R_EDGave,对左标记边沿BMa的N个不同位置计算了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并且在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中使用(N-2)个计算结果的平均值SH_L_EDGave。但是,可以只在右标记边沿BMb的一个位置上计算出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并且将这个值用在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中。可以只在左标记边沿BMa的一个位置上计算出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并且将这个值用在边沿到边沿打印过程中。这时,公式7和8将改进为下面描述的公式7’和8’,并且用来计算纸张右边沿可打印编码值PR_R_EDG和纸张左边沿可打印编码值PR_L_EDG。
公式7’PR_R_EDG=(SEN_ENC_R_P)+(SH_L_EDG)
公式8’PR_L_EDG=(SEN_ENC_L_P)+(SH_R_EDG)在上面的描述中,介质传感器68安装在打印头10上并且打印头10安装在托架11上,从而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托架移动方向)的介质传感器68和托架11之间限定了一个固定距离量。但是,如果介质传感器68能够与托架11一起移动,同时能够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介质传感器68和托架11(打印头10)之间保持固定距离的话,介质传感器68可以不安装在打印头10或托架11上。
权利要求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一个记录介质输送单元,它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记录介质在正交于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介质边沿和第二介质边沿;一个托架,具有在记录介质上打印的打印头;一个探测单元,它执行探测操作;一个驱动单元,它驱动托架和探测单元,以在宽度方向上保持探测单元和托架之间的固定距离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托架和探测单元;一个托架位置探测单元,它探测托架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一个标记打印单元,它控制打印头在记录介质上打印校准标记,校准标记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标记边沿和第二标记边沿,当托架位于第一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时打印头打印第一标记边沿,当托架位于第二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时打印头打印第二标记边沿,第一标记边沿对应第一介质边沿,第二标记边沿对应第二介质边沿;一个标记边沿探测控制单元,它控制驱动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托架和探测单元,并且控制探测单元探测第一标记边沿和第二标记边沿,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标记边沿时和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标记边沿时,标记边沿探测控制单元控制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托架的位置;一个偏移量设置单元,它根据第一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和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标记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之间的第一差值设定第一边沿距离偏移量,并且根据第二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和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标记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之间的第二差值设定第二边沿距离偏移量;一个介质边沿探测控制单元,它控制驱动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托架和探测单元,并且控制探测单元探测第一介质边沿和第二介质边沿,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时和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时,介质边沿探测控制单元控制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托架的位置;一个边沿位置确定单元,它根据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和第一边沿距离偏移量确定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并且根据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和第二边沿距离偏移量确定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和一个打印控制单元,它控制打印头在记录介质上的可打印区域内执行打印操作,可打印区域限定在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和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之间,当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到托架位于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时,托架位于第一介质边沿,当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到托架位于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时,托架位于第二介质边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时,探测单元输出第一介质边沿探测结果,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一标记边沿时,探测单元输出一个与第一介质边沿探测结果对应的探测结果,和其中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时,探测单元输出第二介质边沿探测结果,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二标记边沿时,探测单元产生一个与第二介质边沿探测结果对应的探测结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探测单元包括一个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它的传感器输出依赖于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所限定的目标探测区域的反射系数,当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时,目标探测区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根据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时得到的传感器输出变化,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探测第一和第二介质边沿以及第一和第二标记边沿的每一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传感器输出以减小形式和增加形式中的一种形式变化时,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和第一标记边沿,和其中当传感器输出以减小形式和增加形式中的另一种形式变化时,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和第二标记边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在输送区域内与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相对放置的反射件,记录介质输送单元输送记录介质穿过输送区域,反射件具有与记录介质不同的反射系数,目标探测区域位于反射件和记录介质中的至少一个上;和标记打印单元控制打印头打印校准标记,校准标记的反射系数与反射件的反射系数基本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反射件具有与记录介质不同的颜色;和标记打印单元在记录介质上打印校准标记,校准标记的颜色与反射件的颜色基本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反射件和校准标记都是黑色。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偏移量设定单元包括差值确定单元,它在校准标记的沿输送方向的多个不同位置上确定第一标记边沿的第一差值和第二标记边沿的第二差值;和偏移量确定单元,它将在多个不同位置上确定的第一差值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一边沿距离偏移量,将在多个不同位置上确定的第二差值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二边沿距离偏移量。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标记边沿和第二标记边沿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与第一介质边沿和第二介质边沿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相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标记边沿探测控制单元控制托架和探测单元沿宽度方向在右左方向上移动,其中介质边沿探测控制单元控制托架和探测单元沿宽度方向在右左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一介质边沿和第二介质边沿分别是记录介质的右边沿和左边沿,和其中第一标记边沿和第二标记边沿分别是校准标记的左边沿和右边沿。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标记打印单元控制打印头打印具有第一标记边沿的第一校准标记和具有第二标记边沿的第二校准标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偏移量设置单元包括第一差值确定单元,它在第一校准标记沿输送方向的多个不同位置上确定第一标记边沿的第一差值,第二差值确定单元,它在第二校准标记沿输送方向的多个不同位置上确定第二标记边沿的第二差值,偏移量确定单元,它将在多个不同位置上确定的第一差值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一边沿距离偏移量,将在多个不同位置上确定的第二差值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二边沿距离偏移量。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标记打印单元控制打印头在宽度方向上基本相同的位置在记录介质上打印第一校准标记的第一标记边沿和第二校准标记的第二标记边沿。
14.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一个记录介质输送单元,它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一个托架,它具有在记录介质上打印的打印头和一个执行探测操作的探测单元,打印头和探测单元在正交于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一个驱动单元,它驱动托架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一个托架位置探测单元,它探测托架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一个第一记录介质输送控制单元,它控制记录介质输送单元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第一记录介质;一个标记打印单元,它控制打印头在记录介质上打印校准标记,校准标记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标记边沿和第二标记边沿,当托架位于第一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时打印头打印第一标记边沿,当托架位于第二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时打印头打印第二标记边沿;一个标记边沿探测控制单元,它控制驱动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托架,并且控制探测单元探测第一标记边沿和第二标记边沿,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一标记边沿时探测单元输出第一标记边沿探测结果,和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二标记边沿时探测单元输出第二标记边沿探测结果,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标记边沿时和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标记边沿时,标记边沿探测控制单元控制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托架的位置;一个偏移量设置单元,它根据第一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和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标记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之间的第一差值设定第一边沿距离偏移量,并且根据第二标记边沿打印托架位置和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标记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之间的第二差值设定第二边沿距离偏移量;一个第二记录介质输送控制单元,它控制记录介质输送单元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第二记录介质,第二记录介质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介质边沿和第二介质边沿;一个介质边沿探测控制单元,它控制驱动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托架,并且控制探测单元探测第一介质边沿和第二介质边沿,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时探测单元输出与第一标记边沿探测结果对应的一个探测结果,和当探测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时探测单元输出与第二标记边沿探测结果对应的一个探测结果,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时和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时,介质边沿探测控制单元控制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托架的位置;一个边沿位置确定单元,它根据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一介质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和第一边沿距离偏移量确定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并且根据当探测单元探测到第二介质边沿时所探测到的托架位置和第二边沿距离偏移量确定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和一个打印控制单元,它控制打印头在第二记录介质上的可打印区域内执行打印操作,可打印区域限定在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和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之间,当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到托架位于第一介质边沿托架位置时,托架位于第一介质边沿,当托架位置探测单元探测到托架位于第二介质边沿托架位置时,托架位于第二介质边沿。
专利摘要一个打印机在纸张P上打印具有左标记边沿BMa和右标记边沿BMb的黑色标记BM。根据当打印头10打印左标记边沿BMa时探测到的托架位置(编码值PR_ENC_L)和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左标记边沿BMa时探测到的托架位置(编码值SEN_ENC_L)之间的差值设定左标记边沿BMa的编码器偏移量SH_L_EDG。与之类似,根据当打印头10打印右标记边沿BMb时探测到的托架位置(编码值PR_ENC_R)和当介质传感器68探测到右标记边沿BMb时探测到的托架位置(编码值SEN_ENC_R)之间的差值设定右标记边沿BMb的编码器偏移量SH_R_EDG。这样,打印机能够抑制安装误差的影响并且防止在探测纸张P边沿时的精度下降。
文档编号G06K3/00GK2710898SQ20032011677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4日
发明者加藤哲也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