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197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以将供容纳数 据存取装置的盒体固定至电子装置的壳体的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研发与进步,诸如光驱、硬盘机等数据存取 装置也应运而生。以例如服务器的电子产品为例,通常是在电子产品 内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以处理及储存大量数据的数据存取装置,以扩充 电子产品本身的功能。同时,为便于维修或更换所述数据存取装置, 一般将数据存取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电子产品的壳体内。
目前在现有服务器用以固定上述数据存取装置的技术, 一般仍较
多采用例如螺丝与螺孔相互配合的锁固方式。请参阅图4,其显示现有 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如图4所示,供容纳数据存 取装置(未图标)的盒体3包括多锁孔30,所述锁孔30自该盒体3 两侧侧壁向外延伸且垂直于该盒体3两侧侧壁,而服务器的壳体4则 设有对应该多锁孔30的多锁孔40。当要进行固定时,先将该盒体3 置放于该壳体4内预设的安装位置处,并使该锁孔30与该锁孔40相 互对准,再通过例如螺丝起子等辅助工具(未图标)将例如螺丝等的锁 固组件穿设至该锁孔30及该锁孔40,从而将该盒体3结合至该壳体4 上。如此,便可将数据存取装置沿该盒体3内壁的滑轨(未图标)推 入该盒体3中。
然而,上述现有的固定技术中,除了在组装时必需使用辅助工具 (如螺丝起子)将螺丝锁入壳体之外,同样的,在进行维修或加装作业 程序时,其还需以配合辅助工具进行拆卸,这种现有技术造成数据存 取装置的安装困难,在组卸作业上较为麻烦费事与不方便。此外,为 维持固定效果的稳定性,必须设计较多的锁孔以及使用对应数量的锁 固组件,因此相对增加制造成本;再者,若该固定设计所需的结构要
配置的锁孔越多,即进行螺丝锁固的动作越多,在增加成本的同时, 还易导致操作费时及相应地增加人力作业成本的问题。由此可知,现 有技术无法兼顾组卸程序与固定效果的需求。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设计,以简化组卸程序, 同时保持稳定的固定效果,并进而解决现有技术所衍生的种种缺点, 是目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 使用辅助工具进行组卸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卸方便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 机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组卸程序与固定效果的需求 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
为达到上述及其它相关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存取装置的 固定机构,用以将供容纳数据存取装置的盒体固定至电子装置的壳体, 该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包括多第一结合部,设于该壳体两侧; 多第二结合部,分别对应该多第一结合部而设置于该盒体两侧,以供 对应卡接于所述多第一结合部使该盒体固定于该壳体;以及按压部, 连接该多第二结合部而设置于该盒体两侧,以供按压而连动该多第二 结合部脱离该多第一结合部,并可借助容纳于该盒体的数据存取装置 而阻挡该按压部的按压路径。
前述的固定机构中,各该第二结合部可选择为自该盒体侧壁朝外 翻折的凸缘、凸块、凸肋、折边的其中之一,各该第二结合部可例如 呈锯齿状。该按压部包括连接该盒体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平板、以及 连接该平板的凸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第一结合部为穿孔;而在另一实施例中, 各该第一结合部包括穿孔以及自该穿孔一侧朝该壳体外侧延伸的折 边,其中,该折边呈"L"字型,通过该折边可遮盖卡接于该穿孔中的 第二结合部,以便防止使用者不慎撞到各该第二结合部、或其它装置 碰擦各该第二结合部所造成的损伤。其中,该平板一体成型于该盒体
两侧者,且该平板是例如为"n"字型平板,该凸块则设于该平板一 侧并朝该盒体侧壁向外凸出的凸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是在电子 装置的壳体及供容纳数据存取装置的盒体上分别设置多第一结合部、 以及多第二结合部与按压部,无需使用辅助工具进行组卸,且可提供 稳固结合的效果,可避免现有技术需使用辅助工具进行锁固作业而使 操作繁复且组卸困难的问题。因此,应用本发明可简化组卸程序,同 时保持稳定的固定效果,相对提升组卸便利性,并相应地降低制造、 组装成本、及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极高的产业利用价值。


图1是应用本发明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
示意图2A是应用本发明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 示意圖;
图2B是将数据存取装置插入应用图2A的固定机构的组装示意圇; 图3是应用本发明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 示意图;以及
图4为应用现有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设计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I、 1' 壳体
II, 11'第一结合部
iir穿孔
113'折边 2盒体 20容纳空间 21第二结合部 22按压部 221平板 223凸块
3 壳体
30锁孔 4壳体 40锁孔 5数据存取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及功 效。
简言之,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用以将供容 纳数据存取装置的盒体固定至电子装置的壳体,该数据存取装置的固
定机构包括多第一结合部,设于该壳体两侧;多第二结合部,分别 对应该多第一结合部而设置于该盒体两侧,以供对应卡接于该多第一 结合部使该盒体固定于该壳体;以及按压部,连接该多第二结合部而 设置于该盒体两侧,以供按压而连动该多第二结合部脱离该多第一结 合部,并可借助容纳于该盒体的数据存取装置而阻挡该按压部的按压 路径。
应注意的是,在下列实施例中,该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应用 于电子装置的装配作业中,其中该电子装置以例如服务器为例作说明, 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该电子装置也可为例如个人计算机、笔记 型计算机或工业计算机等其它等效的装置,并非以下列实施例中所述 者为限。同时,由于该电子装置及数据存取装置的结构与作用均属现 有技术且并非本申请的特征,故为使本申请的特征更为清楚易懂,简 化图式仅示例性显示相关的结构。因此,图式中所显示的机件结构仅 为说明使用,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2B是依照应用本发明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第一 实施例所绘制的图式。
请参阅图1,其为应用本发明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的壳体1 与盒体2的分解示意图。
该壳体1具有多第一结合部11,其中所述多第一结合部11设置于 该壳体1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是例如服务器的壳体,具
有供容纳该盒体2的容纳空间。所述多第一结合部11是例如穿孔,在
本实施例中为矩形穿孔,但并非此限制本发明。
该盒体2具有对应所述第一结合部11的多第二结合部21、以及连 接多第二结合部21的按压部22,且该盒体2内部具有供容纳数据存取 装置(未图标)的容纳空间20。在本实施例中,该盒体2为一供收纳 例如硬盘的数据存取装置的盒体,其可收纳至少一数据存取装置在该 容纳空间20内,由于这种盒体及其收纳数据存取装置的相关结构及技 术均属现有技术,并非本发明的特征,故在此不再多做说明。
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与按压部22对称设置于该盒体2的两侧, 且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与按压部22可例如通过冲压技术或裁切技术 而一体成型于该盒体2两侧;g卩,可例如在该盒体2两侧形成例如"^" 字型缺口,并同时或之后形成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和/或按压部22。 由于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与按压部22对称设置于该盒体2的两侧, 故在图式中仅说明其中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自该盒体2侧壁朝外翻折的 锯齿状凸缘,当然,也可以其它技术形成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且所 述多第二结合部21的结构并非以此为限,例如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 也可为凸块、凸肋、折边、或其它可对应结合至该多第一结合部ll的 等效结构。
各该按压部22 —侧连接该盒体2而可作动该按压部22而连动该 第二结合部21 ,并使该按压部22相对于该盒体2作向外或向内的偏动, 同样,所述按压部22的结构并非以此为限,其也可为例如凸块或其它 等效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各该按压部22包括连接该盒体2与所述多 第二结合部21的平板221、以及连接该平板221的凸块223。该平板 221通过冲压技术或裁切技术而一体成型于该盒体2两侧,例如为"n " 字型平板;当然,该平板221也可为其它能提供该凸块223作动弹性 的等效形状平板。该凸块223则设于该平板221 —侧并朝该盒体2侧 壁向外凸出的凸块,本实施例中的凸块223设于该平板221未连接该 盒体2与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的大致中央处,但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
应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例在该壳体1的两侧以及该盒体2的两 侧分别设计对应的免工具固定机构,但各该第一结合部ll以及第二结 合部21的设置位置、数量、及形状结构并非以本实施例中所示者为限, 只要可供彼此结合以供固定该盒体2至该壳体1的都使用于本发明。
当应用本实施例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时,如图2A所示,先 将未装有数据存取装置的盒体2对准该壳体1;接着,将该盒体2置入 至该壳体1内,且当该盒体2的第二结合部21进至该壳体1时,所述 多第二结合部21即卡接于所述多第一结合部11之内,从而令该盒体2 固定于该壳体l。此时,该盒体2—端外露于该壳体1,其中该按压部 22的平板221位于该壳体1之内,而该凸块223则外露于该壳体1之 外;换言之,由于该容纳空间20未设置数据存取装置,提供该凸块223 作动弹性的平板221不受限,此时的凸块223处于可按压的状态,令 该按压部22具有可相对于该盒体2作向内偏动的按压路径。
当该盒体2装设于该壳体1上时,该按压部22插入该壳体2内, 且其边缘的凸块223抵靠于该壳体1的开口边缘,以防止该盒体2继 续插入该壳体1内部,产生防呆作用。
如图2B所示,当将数据存取装置5插入该盒体2后,容纳于该盒 体2的数据存取装置5会限制该平板221保持平行,因此即便作动该 凸块223也无法连动所述第二结合部21,由此阻挡该按压部的按压路 径。换言之,当该盒体2内收纳有例如硬盘的数据存取装置5时,该 按压部22即因受到该数据存取装置5的抵挡而无法向盒体2内侧按压, 避免发生例如误拆该盒体2的情形。
而且,当欲拆下该盒体2时,预先卸下该盒体2内装设的数据存 取装置5,接着只需触动各该按压部22的凸块223,以使该按压部22 可连动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如此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相对于该盒体 2向内侧偏动,并最终令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脱离该第一结合部11, 此时再顺势抽动该盒体2直至将其整体抽出,便完成拆卸作业,整个 过程无须任何工具,简单便利。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3,为应用本发明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第二实施例 的分解示意图。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组件以相同或近似
的组件符号表示,并省略详细的叙述,以使本发明的说明更清楚易懂。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第一结合部为 不同的结构。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多第一结合部ll为穿孔,例如应用冲压技 术冲断或裁切技术裁断局部该壳体1而形成的穿孔;而在第二实施例
中,如图3所示,所述多第一结合部ir为例如应用前揭技术但未冲
断或裁断局部该壳体r而形成,因此各该第一结合部ir包括穿孔 iir以及自该穿孔iir 一侧朝该壳体r外侧延伸的折边ii3'。该
折边113'例如呈"L"字型,当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对应卡接于该第 一结合部ll'时,使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1隐藏于该折边113'内。如
此,可避免所述多第二结合部2i暴露于该壳体r之外,防止发生例
如所述第二结合部21挫伤使用者或与其它装置碰擦等事情,以提供较
佳的保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是通过在壳体及盒 体上分别设置多第一结合部、以及多第二结合部与按压部,无需使用 辅助工具便可提供该盒体稳固结合至该壳体上,更可便捷自如地于该 壳体组卸该盒体,其操作简捷便利,省时省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 使用辅助工具进行锁固作业而导致的操作繁复且组卸困难的弊端,兼
顾组卸程序与固定效果的需求;此外,可在制造壳体及盒体一并形成
本发明的固定机构,提供结构简单的优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开设 多个锁固孔并通过锁固组件锁固的方式,能降低制造与组装成本,并 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极高的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 制本发明,即,本发明事实上仍可作其它改变。因此,任何本领域技 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 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的权利要求所列。
权利要求
1. 一种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用以将供容纳数据存取装置的盒体固定至电子装置的壳体,该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包括多第一结合部,设于该壳体两侧;多第二结合部,分别对应该多第一结合部而设置于该盒体两侧,以供对应卡接于该多第一结合部使该盒体固定于该壳体;以及按压部,连接该多第二结合部而设置于该盒体两侧,以供按压而连动该多第二结合部脱离该多第一结合部,并可借助容纳于该盒体的数据存取装置而阻挡该按压部的按压路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其中,所述 多第一结合部为穿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其中,各该 第一结合部包括穿孔以及自该穿孔一侧朝该壳体外侧延伸的折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其中,该折 边呈"L"字型。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其中,各该 第二结合部为自该盒体侧壁朝外翻折的凸缘、凸块、凸肋、折边的其 中一者。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其中,各该 第二结合部呈锯齿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其中,该按 压部包括连接该盒体与所述多第二结合部的平板、以及连接该平板的 凸块。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其中,该平 板一体成型于该盒体两侧。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其中,该平 板为"n"字型平板。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其中,该 凸块设于该平板一侧并朝该盒体侧壁向外凸出的凸块。
全文摘要
一种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用以将供容纳数据存取装置的盒体固定至电子装置的壳体,该壳体两侧设有多第一结合部,该盒体两侧设有对应该多第一结合部的多第二结合部、以及连接该多第二结合部的按压部,该多第二结合部可供对应卡接于所述多第一结合部使该盒体固定于该壳体,该按压部则可供按压而连动该多第二结合部脱离该多第一结合部,并可借助容纳于该盒体的数据存取装置而阻挡该按压部的按压路径。
文档编号G06F1/18GK101377700SQ20071014782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0日
发明者平 季, 陈志丰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