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阻抗结构的电容式触控板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61407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阻抗结构的电容式触控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板以及使用此电容式触控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背景显示面板及使用显示面板的平面显示装置已渐渐成为各类显示装置的 主流。例如家用的薄型电视、个人计算机及膝上型计算机的液晶监视器、移 动电话及数字相机的显示屏等,均为大量使用显示面板的产品。随着产品设 计渐渐趋向于使用者导向,为考虑使用者的操作便利性,具有触控输入功能 的显示面板已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如图1所示,传统的具有触控输入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包含显示面板10及触控感应板30。触控感应板30设置于显示面板 10的显示面11上。换言之,显示面板10是通过触控感应板30向外显示影 像。目前较广为使用的触控感应板30技术包含电阻式及电容式两种。以电阻式的触控感应板30而言,其驱动原理是利用电压降的方式来寻 找接触点的坐标。触控感应板30分为上下两层,且在二维方向上分别施加 一电压差。当使用者点击触控感应板30上的接触点时,即于此接触点产生 导通回路。此一导通回路即于系统中产生电压降,使系统得以判断接触点的 位置。然而此类触控感应板30并无法同时作多点输入,且无法进行指纹识 别。此外,由于使用者需施加一定的压力始能使接触点产生导通回路,因此 此类触控感应板易受最低作动力的限制。电容式触控感应板的驱动原理则与电阻式触控感应板不同。在图lb所 示的传统电容式触控感应板而言,感应板30上是在上下层中分别布设有X 方向及Y方向的电极31。当使用者以手指或其它物体接触感应板时,即会 产生电容差异。此时系统即可据以计算出接触的位置。如图lb所示,同一 行或列的电极31分别形成连续的电极串,并依X方向及Y方向上排列的顺 序扫描。当同一行或列的电极31数量过多时,易使系统整体的电阻及电容
值过高。此外,由于每一行或列的电极串需分次扫描,因此系统的检测及反 应时间不易縮短。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具有较低的系统整体耦合 电容及电阻。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具有较短的扫描检测及 反应时间。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具有较小的系统负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使用具有较小系统负荷的电 容式触控板。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及电容式触控板。电容式触控板优选地 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显示面板于显示面上的影像可经由电容式触控 板向外显示。当使用者点选显示面上的影像时,电容式触控板即可检测使用 者点选的位置,再将信号传至后端处理器处理。电容式触控板包含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及介电层。第一电极层与第 二电极层相重叠;介电层则夹设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间,以提供必要 的信号隔离。第一电极层包含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甲电极串及第一乙电极 串。每一第一甲电极串及第一乙电极串分别包含有多个第一方向电极。第二 电极层包含有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列及串联的第二方向电极。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在第一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态,彼此的 信号并无法在第一电极层产生共通。然而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同步 接受系统的群组信号检测。因此当第一甲电极串或第一乙电极串检测到信号 变化时,系统会判定为同一状况而不加以区分。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可以共线排列或平行排列方式设置于第 一电极层中。当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位于第一方向上的同一行列 时,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上检测到信号均表示使用者点选位置位于 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所共线的行列上。由于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 电极串的长度及其上设置的第一方向电极数量均少于原本未切开前的电极 串,因此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上产生的电阻及耦合电容均少于未切 开的电极串,有利于减少系统整体的负荷。
当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呈平行排列而非共线设置时,第一甲电 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在正交的第二方向维度上代表的坐标值不同。在进行信号检测时,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被视为同一组,而同时加以检测。 此种设计于同一时点检测不同的电极串,因此可节省整体的检测时间。
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该第一 甲电极串及该第一 乙电极串于该第一方 向上位于同一行列。
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该第一电极层包含有多条相互平行的该第一甲 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该第一乙电极串,相邻的该第一甲电极串具有相异数 量的所述第一方向电极,使所述多条第一甲电极串与所述多条第一乙电极串 间之间隙呈锯齿分布、斜线分布及梯形分布其中之一。
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该第一电极层包含有多条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 甲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所述第一乙电极串,相邻的该第一甲电极串具有相 同数量的该第一方向电极。
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还包含一第一连接垫及一第二连接垫设置于该 第一电极层外,其中该第一甲电极串由该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一端延伸一导线 与该第一连接垫耦接;该第一乙电极串由该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二端延伸一导 线与该第二连接垫耦接。
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还包含一第一连接垫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层外, 其中该第一甲电极串通过一导线于该第一电极层外与该第一乙电极串耦接, 该导线并耦接于该第一连接垫。
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相邻的部分所述多条第二方向电极串联形成一 第二甲电极串,另外多条相邻的部分所述多条第二方向电极则串联形成一第 二乙电极串,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于该第二电极层内形成 非连接状态,且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同步接受一群组信号检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该第二电极层包含有多条相互平行的该第二甲 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该第二乙电极串,相邻的该第二甲电极串具有相异数 量的该第二方向电极,使所述多条第二甲电极串与所述多条第二乙电极串间 之间隙呈锯齿分布、斜线分布及梯形分布其中之一。
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该第二电极层包含有多条相互平行的该第二甲 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所述第二乙电极串,相邻的该第二甲电极串具有相同 数量的所述第二方向电极。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还包含一第三连接垫及一第四连接垫设置于该 第二电极层外,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由该第二电极层的一第一端延伸一导线 与该第三连接垫耦接;该第二乙电极串由该第二电极层的一第二端延伸一导 线与该第四连接垫耦接。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还包含一第三连接垫设置于该第二电极层外, 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通过一导线于该第二电极层外与该第二乙电极串耦接, 该导线并耦接于该第三连接垫。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该第一甲电极串及该第一乙电极串于该第一电 极层中平行排列。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包含有平行排列的多条所述第一 甲电极串及多 条所述第一乙电极串,其中相邻该第一甲电极串所分别对应的该第一乙电极 串不相邻。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该第二电极层具有在该第二方向上分布的一第 二甲电极串及二乙电极串,每一所述第二甲电极串及所述第二乙电极串分别 具有多个所述第二方向电极;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于该第 二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态,且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同步接受 一群组信号检测。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该第二甲电极串及该第二乙电极串于该第一电 极层中平行排列。在上述电容式触控板中,包含有平行排列的多条所述第二甲电极串及多 条所述第二乙电极串,其中相邻该第二甲电极串所分别对应的该第二乙电极 串不相邻。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形 成第一电极层,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分布的第一甲电极串及第一乙电极串。 此步骤同时使每一第一甲电极串及第一乙电极串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方向电 极,并使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于该第一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态。 B、形成第二电极层与第一电极层相重叠,并使第二电极层具有多个沿第二
方向排列及串联的第二方向电极。C、对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进行 同步的群组信号检测。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该第一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使该 第一甲电极串及该第一乙电极串于该第一方向上位于同一行列。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该第一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形成 多条相互平行的该第一甲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所述第一乙电极串;以及使 相邻的该第一甲电极串具有相异数量的所述第一方向电极;其中所述多条第 一甲电极串与所述多条第一 乙电极串间的间隙呈锯齿分布、斜线分布及梯形 分布其中之一。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还包含下列步骤形成一第一连接 垫及一第二连接垫设置于该第一 电极层外;由该第一 电极层的一第一端延伸 一导线耦接该第一 甲电极串与该第一连接垫;以及由该第一 电极层的一第二 端延伸一导线耦接该第一乙电极串与该第二连接垫。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还包含下列步骤形成一第一连接 垫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层外;通过一导线于该第一电极层外耦接该第一甲电极 串与该第一乙电极串;以及耦接该导线于该第一连接垫。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该第二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串联 相邻的部分所述多个第二方向电极形成一第二甲电极串;串联另一些相邻的 部分所述多个第二方向电极形成一第二乙电极串;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 第二乙电极串于该第二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态;以及对该第二甲电极串与 该第二乙电极串进行同步的一群组信号检测。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该第二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形成 多条相互平行的该第二甲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该第二乙电极串;以及使相 邻的该第二甲电极串具有相异数量的该第二方向电极;其中所述多条第二甲 电极串与所述多条第二乙电极串间的间隙呈锯齿分布、斜线分布及梯形分布 其中之一。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还包含下列步骤设置一第三连接 垫及一第四连接垫于该第二电极层外;由该第二电极层的一第一端延伸一导 线耦接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三连接垫;以及由该第二电极层的一第二端延 伸一导线耦接该第二乙电极串与该第四连接垫。 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还包含下列步骤形成一第三连接 垫设置于该第二电极层外;通过一导线于该第二电极层外耦接该第二甲电极 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以及耦接该导线于该第三连接垫。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该第一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平行设 置该第一甲电极串及该第一乙电极串。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该第一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平行 设置多条所述第一甲电极串及多条所述第一乙电极串;以及使相邻该第一甲 电极串所分别对应的该第一 乙电极串不相邻。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还包含当相邻的多条该第一甲电 极串同时检测到信号,判定信号由相邻所述多条第一甲电极串所产生。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该第二电极层设置步骤包含沿该 第二方向设置一第二甲电极串及二乙电极串,使每一所述第二甲电极串及所 述第二乙电极串分别具有多个该第二方向电极;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 二乙电极串于该第二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态;以及对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 第二乙电极串进行同步的群组信号检测。在上述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中,该第一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平行 设置多条所述第二甲电极串及多条所述第二乙电极串;以及使相邻该第二甲 电极串所分别对应的该第二乙电极串不相邻。


图la为使用传统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图lb为传统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电容式触控板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4a为电容式触控板的实施例上视图,其中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 极串共线;图4b为电容式触控板的另一实施例上视图,其中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 乙电极串于耦接后再与第一连接垫耦接;图5为电容式触控板的另一实施例上视图;图6a为电容式触控板的另一实施例上视图,其具有第二甲电极串及第
二乙电极串;图6b及图6c为图6a所示电容式触控板的变化实施例上视图; 图7为电容式触控板的另一实施例上视图,其中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 电极串相互平行;图8a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图8b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图9为电容式触控板的制造方法实施例流程图;图IO及图11为图9所示制造方法的变化实施例。并且,上述附图中的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oo显示装置110显示面板111显示面200电容式触控板 250介电层 300第一电极层 301第一端 302第二端310、 311、 312第一甲电极串320、 321、 322第一乙电极串350第一方向电极370电极串410第一方向420第二方向500第二电极层510第二甲电极串520第二乙电极串550第二方向电极600连接垫610第一连接垫
620第二连接垫 630第三连接垫 640第四连接垫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板以及使用此电容式触控板的显示装置。本 发明的电容式触控板包含外贴式的电容式触控板及整合于显示装置面板的 电容式触控板。此外,此处所言的显示装置包含但不限制为使用显示面板的 平面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优选地包含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 板或其它显示面板。此外,液晶显示面板包含穿透式液晶显示面板、反射式 液晶显示面板、半穿透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它形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含显示面板110及电容式触控 板200。电容式触控板200优选地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1上;显 示面板IIO于显示面111上的影像可经由电容式触控板200向外显示。当使 用者点选显示面111上的影像时,电容式触控板200即可检测使用者点选的 位置,再将信号传至后端处理器处理。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容 式触控板200并不限于使用于显示装置100中,其也可与其它需触控操作的 装置配合使用。如图3所示,电容式触控板200包含第一电极层300、第二电极层500 及介电层250。第一电极层300与第二电极层500相重叠;介电层250则夹 设于第一电极层300与第二电极层500间,以提供必要的信号隔离。第一电 极层300包含沿第一方向410分布的第一甲电极串310及第一乙电极串320。 每一第一甲电极串310及第一乙电极串320分别包含有多个第一方向电极 350。如图3所示,第二电极层500包含有多个沿第二方向420排列及串联 的第二方向电极550。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方向410优选地与第二方向420 正交;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方向410也可与第二方向420相交于非直 角的其它角度。通过感应第一方向电极350与第二方向电极550上产生的信 号变化,即可决定使用者于电容式触控板200上点选的位置。此外,在不同 实施例中,当仅需要检测单一维度上的触控位置时,也可仅设置第一电极层 300而不设置第二电极层500。
由图4a所示上视图看到的,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沿 同一方向分布,并与第二方向电极550形成的电极串交错设置以形成格状的 结构;换言之,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隔着介电层250跨越 第二方向电极550形成的电极串。如图4a所示,除分布于边缘的电极外, 每一第一方向电极350均位于相邻第二方向电极550形成的电极串间;每一 第二方向电极550则位于相邻第一甲电极串310与/或第一乙电极串320间。 通过此一设置,多个第一方向电极350与多个第二方向电极550以近似蜂巢 的形式分布于电容式触控板200上,且每一第一方向电极350夹设于以2x2 数组形成分布的4个第二方向电极550之间;每一第二方向电极550亦夹设 于以2x2数组形成分布的4个第一方向电极350之间。然而于不同实施例中, 多个第一方向电极350与多个第二方向电极550也可以数组或其它规则与不 规则的方式排列。如图4a所示,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在第一电极层300 内形成非连接状态;也即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在第一电极 层300内不具信号连接,彼此的信号并无法在第一电极层300产生共通。然 而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同步接受系统的群组信号检测;换 言之,在进行信号检测时,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被视为同 一组,而同时加以检测。因此当第一甲电极串310或第一乙电极串320检测 到信号变化时,系统会判定为同一状况而不加以区分。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位于 第一方向410上的同一行列。换言之,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 可视为将沿第一方向410分布的电极串切开后形成的两部分。在此实施例中, 由于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在第一方向410上共线,因此第 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在正交的第二方向420维度上代表相同 的坐标。当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上检测到信号时,均表示 使用者点选位置位于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所共线的行列 上。由于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的长度及其上设置的第一方 向电极350数量均少于原本未切开前的电极串,因此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 一乙电极串320上产生的电阻及耦合电容均少于未切开的电极串,有利于减 少系统整体的负荷。 如图4a所示,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分别由第一电极 层300的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延伸导线与后端系统连接。在此实施例中, 电容式触控板200包含第一连接垫610与第二连接垫620分别设置于第一电 极层300外。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则分别耦接至第一连接 垫610与第二连接垫620。系统端可分别经由第一连接垫610与第二连接垫 620同时检测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上的信号,以决定使用 者点选位置在第二方向420上的坐标。在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则仅设置第一连接垫610于第一电极层300 之外。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在第一电极层外经由导线先行 耦接,其后再与第一连接垫610耦接。此时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 串320形成并联的状态,系统端经由单一的第一连接垫610同时检测第一甲 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上的信号,以决定使用者点选位置在第二方 向420上的坐标。在图4a及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300中包含有多条相互平 行的第一甲电极串310。第一电极层300并同时包含有多条第一乙电极串320 与第一甲电极串310对应共线。每一第一甲电极串310均具有相同的长度, 其上串联有相同数量的第一方向电极350;每一第一乙电极串320均具有相 同的长度,其上也串联有相同数量的第一方向电极350。然而在图5所示的 实施例中,部分平行且相邻的第一甲电极串310具有不同的长度,其上串联 的第一方向电极350数量也不同;同样地,对应的第一乙电极串320具有与 第一甲电极串310互补的长度及第一方向电极350数量,因此也与相邻的第 一乙电极串320的长度及电极数量不同。如图5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多条 第一甲电极串310与对应第一乙电极串320间的间隙呈现锯齿分布,而非如 图4a及图4b所示的直线分布。通过此一设计,可均匀化因第一甲电极串310 与对应第一乙电极串320间的间隙造成的亮度改变,使第一甲电极串310与 对应第一乙电极串320间的间隙位置不易被发现。在图6a所示的实施例中,除第一电极层300的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 一乙电极串320外,相邻的部分第二方向电极550也可串联形成第二甲电极 串510;而另一些相邻的部分第二方向电极550则串联形成第二乙电极串 520。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在第二电极层500内形成非连
接状态;也即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在第二电极层500内不 具信号连接,彼此的信号并无法在第二电极层500产生共通。然而第二甲电 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同步接受系统的群组信号检测;换言之,在进 行信号检测时,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被视为同一组,而同 时加以检测。因此当第二甲电极串510或第二乙电极串520检测到信号变化 时,系统会判定为同一状况而不加以区分。在图6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位于 第二方向420上的同一行列。换言之,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 可视为将沿第二方向420分布的电极串切开后形成的两部分。在此实施例中, 由于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在第二方向420上共线,因此第 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在正交的第一方向410维度上代表相同 的坐标值。当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上检测到信号时,均表 示使用者点选位置位于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所共线的行列 上。由于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的长度及其上设置的第二方 向电极550数量均少于原本未切开前的电极串,因此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 二乙电极串520上产生的电阻及耦合电容均少于未切开的电极串,有利于减 少系统整体的负荷。如图6a所示,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分别由第二电极 层500的上下两端延伸导线与后端系统连接。在此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板 200包含第三连接垫630与第四连接垫640分别设置于第二电极层500外。 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则分别耦接至第三连接垫630与第四 连接垫640。系统端可分别经由第三连接垫630与第四连接垫640同时检测 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上的信号,以决定使用者点选位置在 第一方向410上的坐标。在图6b所示的实施例中,则仅设置第三连接垫630于第二电极层500 之外。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在第一电极层外经由导线先行 耦接,其后再与第三连接垫630耦接。此时第二甲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 串520形成并联的状态,系统端经由单一的第三连接垫630同时检测第二甲 电极串510与第二乙电极串520上的信号,以决定使用者点选位置在第一方 向410上的坐标。
在图6a及图6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500中包含有多条相互平 行的第二甲电极串510。第二电极层500并同时包含有多条第二乙电极串520 与第二甲电极串510对应共线。每一第二甲电极串510均具有相同的长度, 其上串联有相同数量的第二方向电极550;每一第二乙电极串520均具有相 同的长度,其上还串联有相同数量的第二方向电极550。然而在图6c所示的 实施例中,部分平行且相邻的第二甲电极串510具有不同的长度,其上串联 的第二方向电极550数量也不同;同样地,对应的第二乙电极串520具有与 第二甲电极串510互补的长度及第二方向电极550数量,因此也与相邻的第 二乙电极串520的长度及电极数量不同。如图6c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多 条第二甲电极串510与对应第二乙电极串520间的间隙呈现锯齿分布、斜线 分布或梯形分布,而非如图6a及图6b所示的直线分布。通过此一设计,可 均匀化因第二甲电极串510与对应第二乙电极串520间的间隙造成的亮度改 变,使第二甲电极串510与对应第二乙电极串520间的间隙位置不易被发现。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极层300中,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 一乙电极串320呈平行排列,而非共线设置。此时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 乙电极串320在正交的第二方向420维度上代表的坐标值不同。虽然第一甲 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在第一电极层300内不具信号连接,但第一 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同步接受系统的群组信号检测;换言之, 在进行信号检测时,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被视为同一组, 而同时加以检测。此种设计于同一时点检测不同的电极串,因此可节省整体 的检测时间。如图7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平行排列的第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 电极串320先通过导线于第一电极层300外耦接,再与设置于第一电极层300 外的连接垫600耦接,以与后端系统连接。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包含有多条 第一甲电极串310及多条第一乙电极串320,其中相邻的第一甲电极串310 所分别连接的第一乙电极串320不相邻。换言之,若将相耦接的第一甲电极 串310及第一乙电极串320视为同一组,则一组电极串与其它任一组电极串 间最多仅会有一条电极串相邻;此条相邻的电极串可以为第一甲电极串310 或第一乙电极串320。当使用者点选触控板200时,通常会同时触及相邻的二电极串。由于第
一甲电极串310与第一乙电极串320耦接,因此系统于检测到信号时,并无 法判断其在第二方向420上的坐标应为第一甲电极串310所代表的值或第一 乙电极串320所代表的值。此时若相邻的第一甲电极串310同时检测到信号, 由于此二条第一甲电极串310所对应耦接的第一乙电极串320并不相邻,因 此系统即可判定使用者点选的位置应落于第一甲电极串310所通过的位置。在图8a所示的实施例中,当使用者点选第一甲电极串311时,系统会 检测到第一甲电极串311与第一乙电极串321的信号。由于使用者通常会同 时触及与第一甲电极串311相邻的另一第一甲电极串312,因此系统会同时 接收到第一 甲电极串312与第一乙电极串322的信号。由于第一 甲电极串311 与第一甲电极串312相邻,因此系统即可判定使用者点选的位置在此处。此 外,在图8b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将三条电极串370耦接并设为一组。每 组电极串与其它任一组电极串间最多仅会有一条电极串370相邻,以判断使 用者所点触的正确位置。必需强调的是,图7、图8a及图8b所示的实施例应用于第一电极层300 中;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同样使电极串平行的设计也可同时应用于第一电 极层300的第一方向电极350与第二电极层500的第二方向电极550上。此 外,也可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配合将第二电极层500中的第二方向电极 550设计为图6a至图6c所示的共线电极串形式。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如图9所示,步骤910 包含形成第一电极层,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分布的第一甲电极串及第一乙电 极串。此步骤同时使每一第一甲电极串及第一乙电极串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方 向电极,并使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于该第一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 态。形成第一电极层的方式包含各式半导体工艺,例如蚀刻、沉积、镀膜或 其它工艺。步骤930包含形成第二电极层与第一电极层相重叠,并使第二电极层具 有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列及串联的第二方向电极。第二方向优选地与第一方向 正交,然而此二方向也可以其它夹角交错。形成第二电极层的方式包含各式 半导体工艺,例如蚀刻、沉积、镀膜或其它工艺;此外,此步骤优选地于第 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或两者之间形成介电层,以隔绝第一方向电极与第二 方向电极。
步骤950包含对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进行同步的群组信号检 测。此一检测步骤可由系统端经由不同的第一连接垫与第二连接垫分别与第 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耦接执行;或可将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 先行耦接,再由系统端经由单一连接垫对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同时 进行检测。在图IO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910可包含步骤1010、步骤1030及步骤 1050。步骤1010包含形成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一甲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第 一乙电极串。步骤1030包含使第一甲电极串及对应的第一乙电极串于第一 方向上位于同一行列。步骤1050包含使相邻的第一甲电极串具有相异的长 度或相异数量的第一方向电极。因此多条第一甲电极串与多条第一乙电极串 间的间隙可呈锯齿分布、斜线分布或梯形分布。通过此一设计,可均匀化因 第一甲电极串与对应第一乙电极串间的间隙造成的亮度改变,使第一甲电极 串与对应第一乙电极串间的间隙位置不易被发现。此外,由于第一甲电极串 与第一乙电极串的长度及其上设置的第一方向电极数量均少于原本未切开 前的电极串,因此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上产生的电阻及耦合电容均 少于未切开的电极串,有利于减少系统整体的负荷。在图ll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910可包含步骤1110及步骤1130。步骤 1110包含平行设置多条第一甲电极串及多条第一乙电极串;此时第一甲电极 串并不与第一乙电极串共线。步骤1130包含使相邻二第一甲电极串分别对应耦接于不相邻的第一 乙电极串。当使用者点选触控板时,通常会同时触及相邻的二电极串。由于第一甲 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耦接,因此系统于检测到信号时,并无法判断其在第二方向上的坐标应为第一甲电极串所代表的值或第一乙电极串所代表的值。 在步骤1150中,若同时于相邻的第一甲电极串检测到信号,由于此二条第 一甲电极串所对应耦接的第一乙电极串并不相邻,因此系统即可于步骤1170 中判定检测到的信号产生位置为相邻的第一甲电极串;换言之,使用者点选 的位置应落于相邻第一甲电极串所通过的位置。必需强调的是,第二电极层中的第二方向电极也可以上述图8、图9及 图10的方式制造。通过第一方向电极及第二方向电极所应用制造方式及结 构的调整,可增加设计上的多重选择性,并满足多种不同产品的需求。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 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示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 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包含-一第一电极层,具有在一第一方向上分布的一第一甲电极串及一乙电极 串,每一所述第一甲电极串及所述第一乙电极串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方向电极;其中该第一甲电极串与该第一乙电极串于该第一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 态,且该第一甲电极串与该第一乙电极串同步接受一群组信号检测;以及一第二电极层,与该第一电极层相重叠,且具有多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 及串联的第二方向电极;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其中该第一甲电极串及该第一乙 电极串于该第一方向上位于同 一行列。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包含有多条相 互平行的该第一甲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该第一乙电极串,相邻的该第一甲 电极串具有相异数量的所述第一方向电极,使所述多条第一甲电极串与所述 多条第一乙电极串间的间隙呈锯齿分布、斜线分布及梯形分布其中之一。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包含有多条相 互平行的所述第一甲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所述第一乙电极串,相邻的该第 一甲电极串具有相同数量的该第一方向电极。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还包含一第一连接垫及一第二连 接垫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层外,其中该第一甲电极串由该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一 端延伸一导线与该第一连接垫耦接;该第一乙电极串由该第一电极层的一第 二端延伸一导线与该第二连接垫耦接。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还包含一第一连接垫设置于该第 一电极层外,其中该第一甲电极串通过一导线于该第一电极层外与该第一乙 电极串耦接,该导线并耦接于该第一连接垫。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其中相邻的部分所述多条第二方 向电极串联形成一第二甲电极串,另外多条相邻的部分所述多条第二方向电 极则串联形成一第二乙电极串,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于该 第二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态,且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同步接 受一群组信号检测。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其中该第二电极层包含有多条相 互平行的该第二甲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该第二乙电极串,相邻的该第二甲 电极串具有相异数量的该第二方向电极,使所述多条第二甲电极串与所述多 条第二乙电极串间的间隙呈锯齿分布、斜线分布及梯形分布其中之一。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其中该第二电极层包含有多条相 互平行的该第二甲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所述第二乙电极串,相邻的该第二 甲电极串具有相同数量的所述第二方向电极。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还包含一第三连接垫及一第四连 接垫设置于该第二电极层外,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由该第二电极层的一第一 端延伸一导线与该第三连接垫耦接;该第二乙电极串由该第二电极层的一第 二端延伸一导线与该第四连接垫耦接。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还包含一第三连接垫设置于该第 二电极层外,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通过一导线于该第二电极层外与该第二乙 电极串耦接,该导线并耦接于该第三连接垫。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其中该第一甲电极串及该第一乙 电极串于该第一 电极层中平行排列。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包含有平行排列的多条所述第 一甲电极串及多条所述第一乙电极串,其中相邻该第一甲电极串所分别对应 的该第一乙电极串不相邻。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其中该第二电极层具有在该第 二方向上分布的一第二甲电极串及二乙电极串,每一所述第二甲电极串及所 述第二乙电极串分别具有多个所述第二方向电极;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 第二乙电极串于该第二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态,且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 二乙电极串同步接受一群组信号检测。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及该第二 乙电极串于该第一 电极层中平行排列。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包含有平行排列的多条所述第 二甲电极串及多条所述第二乙电极串,其中相邻该第二甲电极串所分别对应 的该第二乙电极串不相邻。
17. —种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形成一第一电极层,其具有在一第一方向上分布的一第一甲电极串及一 第一乙电极串,使每一该第一甲电极串及该第一乙电极串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方向电极;其中该第一甲电极串与该第一乙电极串于该第一电极层内形成非 连接状态;形成一第二电极层与该第一电极层相重叠,使其具有多个沿一第二方向 排列及串联的第二方向电极;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以及 对该第一甲电极串与该第一乙电极串进行同步的一群组信号检测。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 使该第一甲电极串及该第一乙电极串于该第一方向上位于同一行列。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 形成多条相互平行的该第一甲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所述第一乙电极串;以及使相邻的该第一甲电极串具有相异数量的所述第一方向电极;其中所述 多条第一 甲电极串与所述多条第一乙电极串间的间隙呈锯齿分布、斜线分布 及梯形分布其中之一。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形成一第一连接垫及一第二连接垫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层外; 由该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一端延伸一导线耦接该第一甲电极串与该第一连接垫;以及由该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二端延伸一导线耦接该第一乙电极串与该第二连 接垫。
21.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形成一第一连接垫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层外;通过一导线于该第一电极层外耦接该第一甲电极串与该第一乙电极串; 以及耦接该导线于该第一连接垫。
22.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二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 串联相邻的部分所述多个第二方向电极形成一第二甲电极串; 串联另一些相邻的部分所述多个第二方向电极形成一第二乙电极串;其中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于该第二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态;以 及对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进行同步的一群组信号检测。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二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形成多条相互平行的该第二甲电极串及相对应的多条该第二乙电极串; 以及使相邻的该第二甲电极串具有相异数量的该第二方向电极;其中所述多 条第二甲电极串与所述多条第二乙电极串间的间隙呈锯齿分布、斜线分布及 梯形分布其中之一。
24.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设置一第三连接垫及一第四连接垫于该第二电极层外;由该第二电极层的一第一端延伸一导线耦接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三连 接垫;以及由该第二电极层的一第二端延伸一导线耦接该第二乙电极串与该第四连 接垫。
25.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形成一第三连接垫设置于该第二电极层外;通过一导线于该第二电极层外耦接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 以及耦接该导线于该第三连接垫。
26.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平行设置该第一甲电极串及该第一乙电极串。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 平行设置多条所述第一甲电极串及多条所述第一乙电极串;以及 使相邻该第一甲电极串所分别对应的该第一乙电极串不相邻。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含当相邻的多条该第一甲电 极串同时检测到信号,判定信号由相邻所述多条第一甲电极串所产生。
29.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二电极层设置步骤包含沿该第二方向设置一第二甲电极串及二乙电极串,使每一所述第二甲电极串及所述第二乙电极串分别具有多个该第二方向电极;其中该第二甲电极 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于该第二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态;以及 对该第二甲电极串与该第二乙电极串进行同步的群组信号检测。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形成步骤包含: 平行设置多条所述第二甲电极串及多条所述第二乙电极串;以及 使相邻该第二甲电极串所分别对应的该第二乙电极串不相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低阻抗结构的电容式触控板及其制造方法,具体地包括一种电容式触控板、使用此电容式触控板的显示装置以及制造电容式触控板的方法。电容式触控板包含相重叠的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及夹设其间的介电层。第一电极层包含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甲电极串及第一乙电极串。第一甲电极串及第一乙电极串分别包含有多个第一方向电极。第二电极层包含有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列及串联的第二方向电极。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在第一电极层内形成非连接状态;然而第一甲电极串与第一乙电极串同步接受系统的群组信号检测。
文档编号G06F3/044GK101122839SQ20071018073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1日
发明者吴元均, 李信宏, 李纯怀, 李锡烈, 杨敦钧, 胡至仁, 谢曜任, 郑国兴, 马玫生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