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负载拓扑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530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负载拓扑架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
背景技术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IC (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越来越快,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其上设 计的负载即芯片数也越来越多,于是设计者在设计时经常需要将一个信号控制端连接至两个 甚至多个芯片,用于为所述两个甚至多个芯片提供信号。
参照图l,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其包括一信号控制端10及五个接收端20 、30、 40、 50、 60,其中所述信号控制端10与五个接收端20、 30、 40、 50及60之间以拓扑架 构相连接,其包括有四个连接点A、 B、 C及D。
在此架构中,驱动信号是从信号控制端10出发沿传输线到达各接收端,由于各接收端分 布不均匀,即从所述信号控制端10出发的信号到达各接收端所经过的传输线长度会有所不同 ,而所述驱动信号每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线就会存在一定时间的延迟,如果两传输线的长度 差异大于所述驱动信号的信号传输速度与信号上升时间的乘积,则所述两传输线所连接的接 收端所接收到的信号将会明显不同步;同时,由于各接收端之间的距离相差较大,导致较远 接收端的反射信号会反射至其他较近接收端处,从而使得距离较近的接收端所接收的信号产 生叠加,此时会使其波形在上升期间产生非单调(non-monotonic)现象,影响了信号的完 整性及其功能,导致时序和数字运算错误。
请继续参照图2,其为图l中各接收端所接收到的信号的仿真波形图,其中信号曲线22、 33、 44、 55及66分别对应为接收端20、 30、 40、 50及60的信号仿真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 出,所述接收端20、 30对应的信号仿真曲线22、及33在上升期间产生严重的非单调现象,其 有可能会影响信号的完整性,更有可能导致时序和数字运算错误。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用于减弱接收端所接收的信号的非单 调性,以提升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包括一用于发送驱动信号的信号控制端,所述信号控制端通过一 传输线连接至一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分别经由两传输线连接至一第一接收端及一第 二连接点,所述第一接收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
3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 一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 间的传输线上。
上述多负载拓扑架中,第一电阻可以衰减进入第一接收端的噪音信号强度,改善其过大 的反射现象,保证第一接收端接收到信号的完整性,确保系统稳定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l为现有技术中多负载拓扑架构示意图。
图2为对图1中多个接收端所接收的信号的仿真波形图。
图3为本发明多负载拓扑架构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对图3中多个接收端所接收的信号的仿真波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3,本发明多负载拓扑架构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信号控制端100,五个接收端 200、 300、 400、 500、 600,电阻RS1、 RS2、 RS3,及若干传输线,其中信号控制端100与五 个接收端200、 300、 400、 500及600之间采用菊花链拓扑方式相连接,所述信号控制端100通 过一传输线连接至一第一连接点E,所述第一连接点E分别经由两传输线连接至接收端200及 一第二连接点F,所述第二连接点F分别通过两传输线连接至接收端300及一第三连接点G,所 述第三连接点G分别通过两传输线连接至接收端400及一第四连接点H,所述第四连接点H分别 通过两传输线连接至接收端500及600。所述接收端400为一调试(Debug)装置,其仅仅用于 协助侦测传输协议的内容,不具有数据传输功能,所述接收端200、 300、 500及600均为具有 数据传输功能的接收端。上述菊花链拓扑架构中,所述接收端200与所述第一连接点E之间的 传输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点F与所述第一连接点E之间传输线的长度,所述电阻RS 1连 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点E与接收端200之间的传输线上;所述第二连接点F与所述第三连接点G之 间的传输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点F与所述接收端300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所述电阻 RS2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点F与第三连接点G之间的传输线上;所述第四连接点H与所述接收端 600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连接点H与所述接收端500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所述 电阻RS3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接点H与接收端600之间的传输线上。
上述多负载拓扑架构中,驱动信号从所述信号控制端100出发沿传输线到达各接收端 200、 300、 400、 500及600,此时所述电阻RS1可以衰减进入接收端200的信号强度,改善其 过大的反射现象,电阻RS2提升进入接收端300的非单调现象电压准位,使电压准位高过临近 电压,电阻RS3降低接收端600的过射现象。在上述多负载拓扑架构中连接电阻RS1, RS2及RS3使得所述接收端200、 300及600所接收的信号品质得以提升,避免其发生非单调现象,确 保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照图4,其为对本发明多负载拓扑架构中多负载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仿真验证的 波形图,其中信号曲线222、 333、 444、 555及666分别对应为接收端200、 300、 400、 500及 600的信号仿真曲线,从图4中可以看出,所述接收端200及300接收的信号波形已无非单调现 象,其他接收端所接收的信号也均无明显的非单调现象产生。由于所述接收端400为一调试 装置,其仅仅用于协助侦测传输协定的内容,故可以忽略其所接收的信号的非单调现象,即 不用在所述第三连接点G与第四连接点H之间设置另一电阻来增强进入接收端400的信号强度 ,从而可以减少整个菊花链拓扑架构中电阻的使用量,既节省成本,还可以减少到达各接收 端的信号的延迟时间。
上述实施方式以五分支电路、四连接点为例进行说明,其也可以适用其他菊花拓扑方式 连接的架构,在分支连接点处,若一分支的传输线的布线长度大于另一分支的传输线的长度 ,则在较长的传输线上设置一电阻,若与两传输线之一相连的接收端为一调试装置,则不需 要设置电阻,以减少电阻的使用量,增强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包括一用于发送驱动信号的信号控制端,所述信号控制端通过一传输线连接至一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分别经由两传输线连接至一第一接收端及一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接收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一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上。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负载拓扑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 接点分别通过两传输线连接至一第二接收端及一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 接点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 一第 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接点之间的传输线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负载拓扑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 接点分别通过两传输线连接至一第三接收端及一第四连接点,所述第四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 接点之间的传输线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接收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点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所述第 三接收端为一不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接收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负载拓扑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 收端为一调试装置。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负载拓扑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 接点分别通过两传输线连接至一第四接收端及一第五接收端,所述第四连接点与所述第五接 收端之间的传输线长度大于所述第四接收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点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 一第三 电阻电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接点与所述第五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上。
全文摘要
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包括一用于发送驱动信号的信号控制端,所述信号控制端通过一传输线连接至一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分别经由两传输线连接至一第一接收端及一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接收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一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上。该多负载拓扑架构利用电阻衰减进入相应接收端的噪音,避免发生非单调现象,确保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G06F13/38GK101452434SQ20071020286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6日
发明者杜晓荃, 白育彰, 许寿国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