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及其警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582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系统及其警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系统及其警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其所需的附属设备亦越来越多以符合多功能的要求。通常藉由处理器控制中枢的电子设备,作为驱动、控制、检测、指示、警告及通讯传输之用。倘若处理器因外在不明确的因素而发生错误动作(failed)或硬件上的损坏,则会使电子设备无法控制其周边的附属设备的运作,例如无法控制散热器运作而导致无法有效散热,甚至在严重时,会造成电子设备当机。为改善上述情形,通常会于电子设备中设置一警告(alarm)装置,以于处理器发生错误时产生警告信号以作为提醒之用,故警告装置已成为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要件。请参照图l所示,现有系统1具有警告装置11、处理器12、客户系统端13及风扇14。警告装置11电性连接于处理器12及客户系统端13之间,而处理器12与风扇14电性连接,并检测风扇14的转速。请再参照图2及图3所示,通常警告装置11的架构依据其使用的组件不同,可分为开漏极电路(opendrain)或开集电极电路(opencollector)。当警告装置11的架构为开漏极电路时,其具有第一电阻器111、第二电阻器112、金氧半场效晶体管113、第三电阻器114及第一电容器115。第一电阻111及第二电阻器112分别与金氧半场效晶体管113的栅极电性连接,且第二电阻器112又与金氧半场效晶体管113的源极及接地端电性连接。第三电阻器114及第一电容器115分别与金氧半场效晶体管113的漏极电性连接。而当警告装置ir的架构为开集电极电路时,其具有第四电阻器i16、双极接面晶体管117、第五电阻器118及第二电容器119。双极接面晶体管117分别与第四电阻器116、第二电容器119及第五电阻器118电性连接,第二电容器119与第五电阻器119电性连接。以警告装置11的架构为开漏极电路为例,请再同时参照图1与图2所示,处理器12检测风扇14的感测信号S01以产生状态信号S02,并使警告装置11依据状态信号S02而输出警告信号S03至客户系统端13。承上,当风扇14为正常状态时,则处理器12;f全测风扇14的感测信号S01,以产生高电平的状态信号S02。高电平的状态信号S02使警告装置11的第一晶体管113导通(turnon),而输出低电平的警告信号S03。客户系统端13依据低电平的警告信号S03,以判断处理器12及风扇14为正常状态,而不对风扇14产生任何控制。再者,当风扇14为异常状态时,则处理器12^r测风扇14的感测信号S01,以产生低电平的状态信号S02。低电平的状态信号S02使警告装置11的第一晶体管113截止(turnoff),而输出高电平的警告信号S03。客户系统端13依据高电平的警告信号S03,以判断处理器12及风扇14为异常状态,而控制风扇14停止运作。此外,处理器12自身亦会有异常状态的发生,例如开路、短路或浮接,而警告装置11亦会产生警告信号S03。当处理器12因为短路或浮接而处于异常状态时,状态信号S02为低电平,而使得警告装置ll输出高电平的警告信号S03,此时客户系统端13可得知运作异常。然而,当处理器12因为开路或供应电源过高(hightoVdd)而处于异常状态时,则状态信号S02为高电平,使得警告装置11输出低电平的警告信号S03,造成客户系统端13判断处理器12还是处于正常状态,因而造成误判断。上述的误判断的产生是因为警告装置11无法明确地判断何种装置为异常状态,使得处理器12无法有效控制风扇14的运作,而造成系统l当机。
发明内容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明确判断周边装置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并实时发出警告的电子系统及其警告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警告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检测单元以及一控制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具有一隔离电路、一第一致能电路、一第二致能电路及一输出电路。其中,隔离电路接收及依据一输入信号以产生一调整信号。第一致能电路与隔离电路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调整信号以产生一第一致能信号。第二致能电路与第一致能电路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第一致能信号以产生一第二致能信号。输出电路与第二致能电路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第二致能信号以输出一第一检测信号。控制单元与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第一检测信号以输出一控制信号。当第一检测信号为异常状态时,控制信号控制一电子装置处于一待命模式。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系统,其包括一警告装置以及一系统装置。警告装置接收及依据一输入信号以产生一控制信号。系统装置与警告装置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控制信号而产生一系统信号至警告装置。承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电子系统及其警告装置藉由第一检测单元及第二检测单元分别产生一第一检测信号及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单元及系统装置分别接收并依据第一检测信号及第二检测信号,判断输入信号是否为异常状态。当输入信号于异常状态发生时,警告装置产生控制信号,以实时停止电子装置的运作,避免因为误判断而使得处理器于异常状态下继续运作所造成的损坏或当机,进而提升整体的质量。图1为现有系统的示意图2为现有电子系统的警告装置为开漏极电路的等效电路示意图3为现有电子系统的警告装置为开集电极电路的等效电路示意图4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系统的示意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警告装置的示意图6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第二检测单元的示意图;以及图7为显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控制单元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2:电子系统111、112、114、116、118:电阻器113、117:晶体管12:处理器14:风扇11、11,、21:警告装置115、119:电容器13:客户系统端S01:感测信号S02:状态信号S03:警告信号23:电子装置24:第一检测单元241隔离电路242第一致能电路243第二致能电路244输出电路25:控制单元251反相电路252驱动电路26:信号转换单元27:第二检测单元Cl、C2、C3:电容器Dl、D2、D3:二极管GND:接地端Qi--Q7:晶体管Rl--R13:电阻器Sll输入信号S12.控制信号S13第二检测信号S14.调整信号S15第一致能信号S16:第二致能信号S17第一检测信号S18第一反相检测信号vcc电源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子系统及其警告装置,其中相同组件以相同标号表示。请参照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2包含一警告装置21、一系统装置22及一电子装置23。警告装置21与电子装置23电性连接。警告装置22接收一输入信号Sll,其可为一直流信号或一脉冲信号。当输入信号Sll为脉冲信号时,其可为一脉宽调制信号,且脉冲信号的频率为200Hz以上。此外,输入信号Sll可为电子装置23的反馈信号。输入信号S11依据电子装置23的本身状态而决定为脉冲信号或为直流信号。当电子装置23的状态为正常(normal)运作时,则输入信号Sll为脉冲信号,而当电子装置23为浮接(floating)、短路(short)或开路(open)的状态时,则输入信号Sll为直流信号为例。于本实施例中,输入信号Sll以一外部输入信号为例说明。警告装置21依据输入信号Sll以产生一控制信号S12及一第二检测信号S13,其中控制信号S12控制电子装置23。电子装置23可为一风扇装置、一感测装置、一电源供应装置、一通讯装置、一平面显示装置、一指示装置或一压力指示装置。系统装置22与警告装置21电性连接,以接收及依据第二检测信号S13以判断输入信号Sll是否异常。于本实施例中,系统装置22设置于客户端当中。请同时参照图5所示,图5为图4的警告装置21的等效电路图,该警告装置21包括一第一检测单元24以及一控制单元25。控制单元25与第一检测单元24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25为一微处理单元。第一检测单元24具有一隔离电路241、一第一致能电路242、一第二致能电路243以及一输出电路244。于本实施例中,隔离电路241具有一电容器C1。其中,电容器Cl的一端接收输入信号Sll,而另一端与第一致能电路242电性连接。隔离电路241依据输入信号Sll以产生一调整信号S14,并传送至第一致能电路242。第一致能电路242接收及依据调整信号S14以产生一第一致能信号S15。请继续参照图5所示,第一致能电路242具有一电阻器Rl、一电阻器R2、一电阻器R3、一晶体管Ql以及一晶体管Q2。晶体管Ql的一栅极与隔离电路241及电阻器R1电性连接,并接收调整信号S14,晶体管Q1的一源极与一接地端GND电性连接。电阻器R2的一端接收一电源Vcc。晶体管Q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器R2的另一端及晶体管Ql的漏极电性连接,晶体管Q2的射极与接地端GND电性连接。电阻器R3的一端接收电源Vcc。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3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并输出第一致能信号S15,并传送至第二致能电路243。该晶体管Ql与晶体管Q2分别为一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及一双极接面晶体管(BJT)。第二致能电路243与第一致能电路242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第一致能信号S15以产生一第二致能信号S16。第二致能电路243具有一电阻器R4、一二极管Dl以及一电容器C2。二极管D1的一端与输出电路244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电阻器R3及第一致能电路242电性连接,并接收第一致能信号S15。电容器C2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一端及电阻器R4的一端电性连接,以产生第二致能信号S16,并传送至输出电路244。而电容器C2的另一端及电阻器R4的另一端与接地端GND电性连接。第二致能电路243可为一电阻-电容可调积分器(R-Cadjustableintegrator),而二极管Dl用以防止第二致能电路243中的电流逆流至电阻器R3。请继续参照图5所示,输出电路244接收及依据第二致能信号S16而产生第一检测信号S17。输出电路244则具有一电阻器R5以及一晶体管Q3。晶体管Q3的栅极与第二致能电路243电性连接,以接收第二致能信号S16,晶体管Q3的源极与接地端GND电性连接。电阻器R5的一端接收电源Vcc。晶体管Q3的漏极与电阻器R5的另一端及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并产生第一检测信号S17。晶体管Q3可为一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请同时参照图4与图5所示,以下将针对第一检测单元24的动作加以描述。其动作如下隔离电路241藉由电容器Cl接收及依据输入信号Sll以产生一调整信号S14。其中输入信号Sll为脉冲信号。当输入信号Sll为高电平时,于第一致能电路242中,晶体管Q1的栅极接收及依据调整信号S14,而使晶体管Q1导通,并于晶体管Q1的漏极输出低电平的信号至晶体管Q2,而使晶体管Q2截止。此时,电源Vcc、电阻器R3、二极管D1、电容器C2及电阻器R4形成一电流回路,且电源Vcc导通二极管Dl并对电阻器R4-电容器C2电路进行充电,使得第二致能电路243输出高电平的第二致能信号S16至输出电路244。晶体管Q3依据第二致能信号S16而导通,故于晶体管Q3的漏极输出低电平的第一检测信号S17,并传送至控制单元25。承上所述,当输入信号Sll为低电平时,输出电路244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检测信号S17。故控制单元25接收及依据第一检测信号S17而得知输入信号Sll为正常状态,则警告装置21维持产生控制信号S12控制电子装置23,并使电子装置23继续运作。请再同时参照图4与图5所示,当输入信号Sll处于异常状态时,则第一检测单元24的动作方式如下当输入信号Sll处于异常状态时,输入信号Sll为一直流信号,并传送至隔离电^各241。此时,隔离电路241藉由电容器Cl隔离输入信号Sll,而产生低电平的调整信号S14。第一致能电路242的第一晶体管Ql依据低电平的调整信号S14而截止,晶体管Q2则经由电阻器R2而接收电源Vcc而导通。接着,电阻器R3所连接的电源Vcc即经由晶体管Q2而接地,并于晶体管Q2的漏极输出低电平的第一致能信号S15。由于晶体管Q2的漏极为低电平,而使二极管D1截止,因此,电容器C2开始对电阻器R4释放储存电能。于一段时间后,电容器C2的储存电能降低,使得第二致能电路243输出低电平的第二致能信号S16至输出电路244。然而,低电平的第二致能信号S16无法使得晶体管Q3导通,而电源Vcc减掉电阻器R5产生的压降,即为第一检测信号S17。因此,输出电路244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检测信号S17。请继续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警告装置21还包含一信号转换单元26,其包括一电阻器R6、一电阻器R7、一电阻器R8、一晶体管Q4以及一二极管D2。晶体管Q4的一栅极与电阻器R6电性连接,并接收输入信号Sll,晶体管Q4的一源极与接地端电性连接。电阻器R7的一端接收电源Vcc。晶体管Q4的一漏极与电阻器R7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2的一端电性连接。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3的一端及电阻器R8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器C3的另一端及电阻器R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GND电性连接。当输入信号Sll为低电平时,晶体管Q4的栅极接收及依据输入信号Sll而使晶体管Q4截止。此时,电源Vcc、电阻器R7、二极管D2、电容器C3及电阻器R8形成一电流回路,且电源Vcc导通二极管D2并对电容器C3进行充电。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晶体管Q4的栅极接收及依据输入信号Sll,而使晶体管Q4导通,并于晶体管Q4的漏极输出低电平。此时,电容器C3对电阻器R8放电,以提供控制单元25—直流信号。请继续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警告装置21还包含一第二检测单元27,其包括一电阻器R9、一电阻器RIO、一电阻器Rll以及一晶体管Q5。晶体管Q5可为一双极接面晶体管。一二极管D3用以防止第二4企测单元27中的电流逆流至第一检测单元24。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并非限定第二检测单元27的实施态样,其可如图6所示,第二检测单元27可与第一检测单元24具有相同的组件。以下,将以图5所示的第二检测单元27为例说明。电阻器R9的一端与第一检测单元24电性连接,并接收第一检测信号S17,另一端与晶体管Q5的一基极电性连接。电阻器R10的一端接收电源Vcc,另一端与电阻器R9的另一端及晶体管Q5的一基极电性连接。晶体管Q5的一射极与接地端GND电性连接,晶体管Q5的一集电极与电阻器Rll的一端电性连接并产生一第二检测信号S13。当第一检测信号S17为高电平时,晶体管Q5的栅极接收及依据输入信号Sll,而使晶体管Q5导通,并于晶体管Q5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的第二检测信号S13。当第一检测信号S17为低电平时,晶体管Q5的栅极接收及依据输入信号Sll,而使晶体管Q5截止。而电源Vcc减掉电阻器Rll产生的压降即为第二检测信号S13。因此,第二检测单元27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检测信号S13。承上所述,当输入信号Sll为脉冲信号时,于正常状态下,第二检测信号S13具有高电平及低电平的脉冲信号。当第二检测信号S13持续处于高电平或低电平一段时间时,则表示输入信号Sll发生异常状态。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5所示,当控制单元25接收到异常状态的第一检测信号S17,或系统装置22接接收到异常状态的第二检测信号S13时,警告装置21产生一控制信号S12,以使电子装置23处于一待命模式。待命模式例如是睡眠模式(sleepmode)或闲置模式(idlemode),于此,电子装置23以一风扇装置为例说明。当风扇装置处于待命模式时,则会切断风扇装置的电源以使风扇停止运转,以防止风扇装置继续运作而造成损坏或使电子系统2当机。请参照图7所示,控制单元25包括一反相电路251以及一驱动电路252。驱动电路252与反相电路251电性连接。反相电路251与第一检测单元24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第一检测信号S17输出一第一反相检测信号S18。反相电路包括一晶体管Q6、一晶体管Q7以及一电阻器R12。晶体管Q6的基极与电阻器R13及晶体管Q7的基极电性连接,晶体管Q6的射极接收电源Vcc。晶体管Q7的射极与接地端电性连接,电阻器R12的一端与晶体管Q6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晶体管Q7的集电极电性连接。第一检测信号S17经由电阻器R13而输入控制单元25,当第一检测信号S17为高电平时,晶体管Q6截止,而晶体管Q7导通。此时,反相电路251输出一低电平的第一反相4企测信号S18,并传送至驱动电路252。当第一检测信号S17为低电平时,晶体管Q7截止,而晶体管Q6导通。此时,反相电路251输出一高电平的第一反相检测信号S18,并传送至驱动电路252。驱动电路252接收及依据该第一反相检测信号S18以输出控制信号S1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系统及其警告装置是藉由第一检测单元及第二检测单元分别产生一第一检测信号及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单元及系统装置分别接收并依据第一检测信号及第二检测信号,判断输入信号是否为异常状态。当输入信号于异常状态发生时,警告装置产生控制信号,以实时停止电子装置的运作,避免因为误判断而使得处理器于异常状态下继续运作所造成的损坏或当机,进而提升整体的质量。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警告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检测单元,接收及依据一输入信号以输出一第一检测信号;以及一控制单元,与该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该第一检测信号以输出一控制信号,其中当该第一检测信号为异常状态时,该控制信号控制一电子装置处于一待命模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第一检测单元包括一隔离电路,接收及依据该输入信号以产生一调整信号;一第一致能电路,电性连接该隔离电路,接收及依据该调整信号以产生一第一致能信号;一第二致能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一致能电路,用以接收及依据该第一致能信号以产生一第二致能信号;以及一输出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二致能电路,用以接收及依据该第二致能信号以输出该第一检测信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输入信号为一脉沖信号或一直流信号,该脉冲信号为一脉宽调制信号,且该脉冲信号的频率为200Hz以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待命模式为一睡眠模式或一闲置模式。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隔离电路具有一电容器,其一端接收该输入信号,另一端与该第一致能电路电性连接。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第一致能电路还包括一第一电阻器,一端接收一电源;一第一晶体管,一栅极与该隔离电路电性连接以接收该调整信号,一漏极与该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一源极与一接地端电性连接;一第二电阻器,一端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栅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一第三电阻器,一端接收一电源;以及一第二晶体管,一基极分别与该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及该第一晶体管的该漏极电性连接,该第二晶体管的一射极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一集电极与该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并输出该第一致能信号。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第一晶体管为一金氧半场效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为一双极接面晶体管。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第二致能电路为一电阻-电容可调积分器。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第二致能电路包括一二极管,一端与该第一致能电路电性连接,以接收该第一致能信号;一第四电阻器,一端与一接地端电性连接;以及一电容器,一端分别与该二极管的另一端及该第四电阻器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以产生该第二致能信号,该电容器的另一端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输出电路包括一第五电阻器,其一端接收一电源;以及一第三晶体管,一栅极与该第二致能电路电性连接以接收该第二致能信号,一漏极与该第五电阻器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以输出该第一检测信号,一源极与一接地端电性连接。11、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第三晶体管为一金氧半场效晶体管。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告装置,其还包括一第二检测单元,与该第一检测单元及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并依据该第一检测信号及/或该控制信号以输出一第二检测信号;以及一二极管,一端与该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控制单元及该第二检测单元电性连接。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第二检测单元与该第一检测单元具有相同的组件。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第二检测单元包括一第一电阻器,一端分别与该第一检测单元及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一晶体管,一基极与该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一射极与一接地端电性连接,一集电极输出该第二检测信号;一第二电阻器,一端接收一电源,另一端与该晶体管的该基极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三电阻器,一端接收该电源,另一端与该晶体管的该集电极电性连接。1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警告装置,其还包括一信号转换单元,与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并接收及转换该输入信号为一电压信号。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信号转换单元包括一晶体管,一栅极接收该输入信号,一源极与一接地端电性连接;一第一电阻器,一端与该晶体管的该栅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一第二电阻器,一端接收一电源,另一端与该晶体管的一漏极电性连接;一二极管,一端与该晶体管的该漏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一电容器,一端与该二极管的该另端及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以输出该电压信号,该电容器的另一端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三电阻器,一端与该二极管的该另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控制单元为一微处理单元。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控制单元包括一反相电路,与该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该第一检测信号输出一第一反相检测信号;以及一驱动电路,与该反相电路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该第一反相检测信号以输出该控制信号。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反相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一基极与该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一射极接收一电源;一第二晶体管,一基极与该第一检测单元及该第一晶体管的该基极电性连接,一射极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以及一电阻器,一端与该第一晶体管的一集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晶体管的一集电极电性连接。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警告装置,其中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分别为一双极接面晶体管。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告装置,其还包括一电阻器,一端与该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22、一电子系统,包括一警告装置,接收及依据一输入信号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及一系统装置,与该警告装置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该控制信号而产生一系统信号至该警告装置。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系统,其还包括一电子装置,与该警告装置电性连接,并接收该控制信号,其中当该第一检测信号为异常状态时,该电子装置依据该控制信号而处于一待命模式。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电子装置为一风扇装置、一感测装置、一电源供应装置、一通讯装置、一平面显示装置、一指示装置或一压力指示装置。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输入信号为一脉冲信号或一直流信号,该脉冲信号为一脉宽调制信号,且该脉冲信号的频率为200Hz以上。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待命模式为一睡眠模式或一闲置才莫式。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警告装置具有一第一检测单元及一控制单元,该第一检测单元具有一隔离电路、一第一致能电路、一第二致能电路及一输出电路,该隔离电路接收及依据一输入信号以产生一调整信号,该第一致能电路与该隔离电路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该调整信号以产生一第一致能信号,该第二致能电路与该第一致能电路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该第一致能信号以产生一第二致能信号,该输出电路与该第二致能电路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该第二致能信号以输出一第一检测信号,该控制单元与该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该第一检测信号以输出一控制信号。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隔离电路具有一电容器,其一端接收该输入信号,另一端与该第一致能电路电性连接。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第一致能电路还包括一第一电阻器,一端接收一电源;一第一晶体管,一栅极与该隔离电路电性连接以接收该调整信号,一漏极与该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一源极与一接地端电性连接;一第二电阻器,一端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栅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一第三电阻器,一端接收一电源;以及一第二晶体管,一基极分别与该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及该第一晶体管的该漏极电性连接,该第二晶体管的一射极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一集电极与该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并输出该第一致能信号。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第二致能电路包括一二极管,一端与该第一致能电路电性连接,以接收该第一致能信号;一第四电阻器,一端与一接地端电性连接;以及一电容器,一端分别与该二极管的另一端及该第四电阻器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以产生该第二致能信号,该电容器的另一端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输出电路包括一第五电阻器,其一端接收一电源;以及一第三晶体管,一栅极与该第二致能电路电性连接以接收该第二致能信号,一漏极与该第五电阻器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以输出该第一检测信号,一源极与一接地端电性连接。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警告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检测单元,与该第一检测单元、该控制单元及该系统装置电性连接,并依据该第一检测信号及/或该控制信号以输出一第二检测信号;以及一二极管,一端与该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控制单元及该第二检测单元电性连接。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第二检测单元与该第一检测单元具有相同的组件。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第二检测单元包括一第一电阻器,一端分别与该第一检测单元及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一晶体管,一基极与该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一射极与一接地端电性连接,一集电极输出该第二检测信号;一第二电阻器,一端接收一电源,另一端与该晶体管的该基极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三电阻器,一端接收该电源,另一端与该晶体管的该集电极电性连接。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警告装置还包括一信号转换单元,与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并接收及转换该输入信号为一电压信号。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信号转换单元包括一晶体管,一栅极接收该输入信号,一源极与一接地端电性连接;一第一电阻器,一端与该晶体管的该栅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一第二电阻器,一端接收一电源,另一端与该晶体管的一漏极电性连接;一二极管,一端与该晶体管的该漏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一电容器,一端与该二极管的该另端及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以输出该电压信号,该电容器的另一端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三电阻器,一端与该二极管的该另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37、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控制单元包括一反相电路,与该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该第一检测信号输出一第一反相检测信号;以及一驱动电路,与该反相电路电性连接,并接收及依据该第一反相检测信号以输出该控制信号。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反相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一基极与该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一射极接收一电源;一第二晶体管,一基极与该第一检测单元及该第一晶体管的该基极电性连接,一射极与该接地端电性连接;以及一电阻器,一端与该第一晶体管的一集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晶体管的一集电极电性连接。3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还包括一电阻器,一端与该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全文摘要一种警告装置包括一第一检测单元以及一控制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具有一隔离电路、一第一致能电路、一第二致能电路以及一输出电路。隔离电路接收及依据一输入信号以产生一调整信号。第一致能电路接收及依据调整信号以产生一第一致能信号。第二致能电路接收及依据第一致能信号以产生一第二致能信号。输出电路接收及依据第二致能信号以输出一第一检测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及依据第一检测信号以输出一控制信号。当第一检测信号为异常状态时,控制信号控制一电子装置处于一待命模式。文档编号G06F11/32GK101470659SQ20071030545公开日2009年7月1日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发明者戴伟隆,陈建桦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