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功能卡及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737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功能卡及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合成树脂制的小型且薄型的壳体内收容有存储芯片等 电子电路的电子功能卡及装载有该电子功能卡的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以下专利文献中记载的那样,在数码相机及数码摄像机、或个人电 脑等中,安装使用有被称为"存储卡"的小型且薄型的电子功能卡。该电 子功能卡在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小型且薄型的壳体(有时也称为"罩体")内,收容有发挥作为存储芯片、存储控制器等功能的IC芯片等。而且,在壳体的表面设置有与内部的电子电路导通的多个外部连接部。通常而言,这种电子功能卡在安装于卡连接装置时,在朝向前方的部 分上,以其宽度尺寸变小的方式在右侧部或左侧部形成有切口部的形状。 在壳体的侧部形成有插入卡连接装置时的作为导向的导向槽及薄壁部,另 外,在安装于卡连接装置内时,形成有用于嵌合由板簧等形成的保持部的 保持用凹部。通过嵌合所述保持用凹部和保持部,卡在卡连接装置内以不 容易脱离的方式被保持。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2—2169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089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 — 165229号公报作为现有的存储装置等使用的电子功能卡,是在完全相同形状、相同 结构的壳体内收容存储容量不同的存储芯片的器件。这种卡中,其表面通 过印刷等用数值记载存储容量,而使用者凭目视即可辨别其差异,但是, 由于卡的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在将该卡安装于卡连接装置内的时 刻,无法立即在装置侧辨别出存储容量的差异。另外,作为今后的电子功能卡的用途,需要预测出使内部的电子电路 的驱动电压根据存储容量的差异、或根据内部电路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卡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则在安装于卡连接装置 的时刻,无法在装置侧辨别出驱动电压的差异,由此,可能存在因供给错 误的电压而产生损伤内部电路等弊端。另一方面,迄今以来,作为共同使用内部电路的功能不同或接口规格 不同的卡的卡连接装置,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可以将不同形状的卡安 装于同一连接装置中。但是,为了能够将不同功能、不同形状的卡安装于 共同的卡连接装置,就无法避免在卡连接装置的内部设置多种连接端子等 那样复杂的结构。而且,需要在卡连接装置内单独设置与各个类别的卡相 对应的保持机构,导致难以构成小型的卡连接装置。发明内容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 功能卡,该电子功能卡即便内部的电子电路的规格不同但壳体的外形和结 构几乎相同,从而能够进行同样的操作,并且,在安装于卡连接装置的时 刻,能够辨别出内部电子电路的规格和类别的不同。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卡连接装置,其在安装有所述 电子功能卡时,能够辨别出壳体内的电子电路的规格和类别的不同。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功能卡,其设有壳体、收容于所述壳 体内部的电子电路、与所述电子电路导通且显露于所述壳体表面的多个外 部连接部,所述的电子功能卡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沿厚度方向对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朝向卡连接装置 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右侧部和左侧部,所述外 部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至少一个表面,在所述右侧部和所述左侧部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导向识别槽,该导向 识别槽从所述第一面凹入至所述壳体的厚度中途而形成,且从所述前端部 向后方延伸,所述导向识别槽的纵方向的长度尺寸根据所述壳体内部的所 述电子电路的类别而不同。优选的是,在所述导向识别槽的后方,形成有用于保持卡的中间凹部, 且无论所述导向识别槽的纵方向的长度尺寸如何,所述前端部到所述中间 凹部的距离都为一定。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功能卡,其具有第一卡和第二卡,该第 一卡和第二卡设有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子电路、与所述电子 电路导通且显露于所述壳体表面的多个外部连接部,所述电子功能卡的特 征在于,各自所述第一卡和所述第二卡中,所述壳体具有沿厚度方向对置的 第一面及第二面、朝向卡连接装置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沿所述插入方向 延伸的右侧部和左侧部,所述外部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 的至少一个表面,在所述右侧部和所述左侧部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导向识 别槽,该导向识别槽从所述第一面凹入至所述壳体的厚度中途而形成,且 从所述前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导向识别槽,在所述第一卡和所述第二卡中,所述导向识别槽的纵方向的长度尺寸 相互不同,除此以外,所述第一卡和所述第二卡中的所述壳体的形状和结 构相同,所述第一卡和所述第二卡中的内部的所述电子电路不同。所述第二本发明可如下构成,在所述导向识别槽的后方,形成有用于 保持卡的中间凹部,在所述第一卡和所述第二卡中,所述前端部到所述中 间凹部的距离为一定。本发明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即使收容于壳体内部的电子电路的类 别不同,壳体的基本的形状和大小及结构也是相同的。而且,只是设置于 壳体的侧部前方的导向识别槽的长度根据内部电路的类别而不同。在该电子功能卡安装于卡连接装置时,能够通过卡连接装置内共用的 导向部对各个卡的导向识别槽进行导向,而且,通过检测出导向识别槽的 长度的不同,而在安装于卡连接装置的时刻,能够检测出内部电子电路的 规格和类别的不同,从而能够马上进行适合于各卡的控制动作。例如,本发明中,如果所述导向识别槽的长度尺寸不同,则向内部的 所述电子电路供给的驱动电压也不同。这种情况下,在卡安装于卡连接装置的时刻,能够辨别出应当向内部 电子电路供给的电压的不同,因此,能够预先防止错误地供给不同的电压 的事故。另外,本发明中,如果所述导向识别槽的长度尺寸不同,则设置于内 部的所述电子电路的存储器容量也不同。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卡连接装置,其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 子功能卡,所述卡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使所述导向识别槽通过的导向部;和检测所述导向识别槽的长 度差异的识别检测机构。例如,在电子功能卡安装于正常位置时,根据所述导向识别槽的后端 部的位置差异,所述识别检测机构进行不同的动作。在本发明中,在卡连接装置内设有与设于所述电子功能卡的外部连接 部接触的连接端子,在控制部中,通过监视所述连接端子来辨别所述电子 功能卡安装于正常位置的情况,然后,通过确认所述识别检测机构的动作 状态,能够判定所安装的所述电子功能卡的类别。经过所述的判定过程,能够可靠地辨别卡的内部电路的差异。另外,卡的基本形状和结构相同,因此,在卡连接装置中,无需复杂 化导向部或连接端子等结构,而能够操作内装有多种电子电路的卡。本发明中,电子功能卡的基本结构和尺寸相同,但是,仍能够只凭借 导向识别槽的长度,来检测出内部的电子电路的规格和类别的差异。因此,无需将卡连接装置中的对导向识别槽导向的导向部等制成复杂 的机构。另外,即使卡的导向识别槽的长度不同,中间凹部的位置也不会 变化。因而,通过设置于卡连接装置内的一个保持部,能够分别保持内部 电子电路的规格和类别不同的卡。另外,即使内部电路不同,由于壳体的大小和结构相同,因此也可以 容易地操作驱动电压和容量不同的多个类别的卡。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卡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卸下盖体表示在卡连接装置内插入第一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卸下盖体表示在卡连接装置内第一卡被安装在错误的方向上的 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插入口显示卡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卸下盖体表示未安装卡的卡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卸下盖体表示安装第一卡的中途的卡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图7是卸下盖体表示第一卡的安装结束的卡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卸下盖体表示第二卡的安装结束的卡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图9是卸下盖体表示第三卡的安装结束的卡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识别检测机构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ll (A)、 (B)是表示识别检测机构的动作的放大侧视图。 图12是第一卡的俯视图。图13 (A)是第一卡的左侧视图,图13 (B)是表示第一卡的改变例 的左侧视图。图14是表示从下方显示第一卡的立体图。图15是第二卡的俯视图。附图标号说明Cl第一卡C2第二卡C3第三卡1、 11壳体la作为第一面的表面lb作为第二面的里面lc 前端部ld后端部le右侧部lf左侧部5外部连接部6、 16导向识别槽 6b、 16b倾斜部7、 17 薄壁部 8中间凹部20读卡器21 壳体22 壳体主体 .23 盖体41 滑块55第一连接端子 58第二连接端子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读卡器20外观的立体图,图2和图3是表示卸下盖体的 读卡器20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前方看到的未安装卡的读卡器20的主 视图。图5是卸下盖体的读卡器20的俯视图,图6和图7是卸下读卡器 20的盖体而表示安装第一卡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安装有第二卡的 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安装有第三卡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 辨别第一卡和第二卡的识别检测机构70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11 (A)、 (B)是表示上述识别检测机构70的动作的放大侧视图。图12以下的附图中,示出了安装于上述读卡器20的卡。图12是第 一卡C1的俯视图,图13 (A)是第一卡C1的左侧视图,图14是表示从 斜下侧显示第一卡Cl的立体图。图15是第二卡C2的俯视图。 (第一卡的形状)图12至图14所示的第一卡C1用于作为所谓的多媒体卡等存储器件。 第一卡Cl具有塑料制的壳体1,在该壳体1内收容有闪存器等存储芯片 及发挥作为存储控制器功能的IC芯片等。如图13 (A)所示,壳体1具有作为第一面的表面la和作为第二面 的里面lb。表面la和里面lb是相互平行的平面,表面la和里面lb的间 隔是第一卡Cl的厚度尺寸T。如图14所示,在里面lb的前方露出有多 个(13个)外部连接部5。外部连接部5的表面和壳体1的表面和壳体1 的里面lb大致是同一平面。此处,所谓"表面"和"里面",是为了方便辨别具有外部连接部5 的面和没有外部连接部5的面的名称,对于读卡器20而言,也可以使表 面la向上安装,或使里面lb向上安装。如图12至图14所示,壳体1具有前端部lc、后端部ld。还具有右 侧部le和左侧部lf。如图13 (A)所示,前端部lc是和表面la垂直的平面,在表面la和里面lb之间的角部形成有前方倾斜面2。后端部ld是与表面la及里面 lb垂直的平面。右侧部le和左侧部lf是和表面la及里面lb垂直的平面。 如图12所示,在前端部lc和右侧部le的交界部及前端部lc和左侧部lf 的交界部、即前端部lc的左右两侧部形成有圆筒面的一部分即前方拐角 曲面3、 3,在后端部ld和右侧部le的交界部及后端部ld和左侧部lf的 交界部、即后端部ld的左右两侧部也形成有圆筒面的一部分即后角曲面 4、 4。如图12所示,在从表面la侧观察壳体11的俯视图中,壳体1的形 状是经由沿前后延伸的中心线O—O呈左右对称的形状。在壳体1的前方部分,形成有从右侧部le和左侧部lf朝向中心线O 一0凹入的导向识别槽6、 6。导向识别槽6、 6具有与右侧部le及左侧 部lf平行,且从右侧部le及左侧部lf向中心线O — O只距离Wl地位于 内侧的内侧面6a、 6a;与里面lb平行的内底面6c、 6c。而且,在右侧的 导向识别槽6的后端部和右侧部le间及左侧的导向识别槽6的后端部和 左侧部lf间分别形成有倾斜部6b、 6b。倾斜部6b、 6b是随着朝向后方而 逐渐远离中心线O—O的面,倾斜部6b、 6b是平面或具有曲率的曲面。该倾斜部6b、 6b是位于导向识别槽6、 6的后端部的台阶部,该台阶 部发挥作为使设置于卡连接端子20的识别检测机构70动作的识别部的功 能。如图13 (A)所示,导向识别槽6、 6从壳体1的表面la向里面lb 凹入。壳体l的表面la到导向识别槽6的内底面6c的距离、即导向识别 槽6、 6的表面la向里面lb的深度尺寸tl,是第一卡Cl的整体厚度尺寸 T的大致l/2。另外,上述导向识别槽6、 6自表面la凹入的结果为,在其 更里面侧形成有里面lb和上述内底面6c、 6c夹持的部分即薄壁部7、 7。 该薄壁部7、7的厚度尺寸t2也是第一卡Cl的整体厚度尺寸T的大致1/2。导向识别槽6、 6借助前端部lc的左右两侧部向前方开口。因而,如 图14所示,就前端部lc的厚度尺寸而言,其大体中央的部分为T,但两 侧部的厚度尺寸为t2。如图12所示,导向识别槽6、 6前后的长度L1是 壳体1的前端部lc到倾斜部6b、 6b的后端部的距离。在壳体1的右侧部le和左侧部lf,在比导向识别槽6、 6的后端部更向后方空开距离L2程度的位置形成有中间凹部8、 8。中间凹部8、 8的 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L3短于上述导向识别槽6、 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 Ll。中间凹部8、 8具有内侧端8a、 8a,该内侧端8a、 8a位于右侧部le 及左侧部lf的中心线0 —O侧且与右侧部le及左侧部lf平行。右侧部le 到内侧端8a的宽度尺寸及左侧部lf到前内端8b的宽度尺寸W2与上述导 向识别槽6、 6的宽度尺寸W1大致相同。中间凹部8、 8具有前内端8b和后内端8c,前内端8b和后内端8c之 间的前后间隔是中间凹部8、 8的长度尺寸L3。如图13 (A)和图14所示,中间凹部8、 8具有内底端8d、 8d,该内 底端8d、 8d与里面lb平行。表面la到内底端8d、 8d的尺寸是中间凹部 8、 8的深度尺寸t3,该深度尺寸t3大于上述导向识别槽6的深度尺寸tl。在该第一卡C1安装于读卡器20时,借助通过了导向识别槽6内的保 持部53 (参照图2和图5)嵌合于中间凹部8,而第一卡Cl被保持于读 卡器20内的滑块41。如图13 (A)所示,导向识别槽6、 6及中间凹部8、 8均为从表面la 朝向里面lb凹到厚度T的中途的形状,因此,能够使通过导向识别槽6、 6内的保持部53嵌合于该保持部53的正后方的中间凹部8、 8。而且,在 导向识别槽6、 6的后端部形成有倾斜部6b、 6b,因此,保持部53被倾斜 部6b、 6b引导而平滑地嵌合于中间凹部8、 8内。另外,如图13 (A)所示,中间凹部8、 8的深度尺寸t3大于导向识 别槽6、 6的深度尺寸tl,因此,通过了导向识别槽6、 6内的保持部53 容易进入中间凹部8、 8。由此,能够可靠地使保持部53嵌合于中间凹部 8、 8,而能够将第一卡C1定位于读卡器20内的滑块41。如图12所示,在壳体1的后端部ld的稍微内侧,形成有从表面la 凹入的捏手凹部9。如图1所示,当第一卡C1被安装于读卡器20时,具 有上述捏手凹部9的后端部分从读卡器20突出。使手指的指甲钩于该捏 手凹部9等,而能够将第一卡C1从读卡器20抽出。 (第二卡形状)图15是和表示第二卡C2的图12相同的俯视图。第二卡C2具有壳体11,在该壳体11内收容有存储芯片及其它的IC芯片等。形成于第二卡C2的壳体11的导向识别槽16长于第一卡C1的导向识 别槽6,除此之外的形状,第一卡C1和第二卡C2完全相同。g卩,第二卡 C2的壳体11的厚度尺寸T、宽度尺寸W0及长度尺寸与第一卡Cl的壳 体1相同。形成于第二卡C2的壳体11的中间凹部8、 8的形状、尺寸及 位置与第一卡C1的壳体1相同。图15中,其它与第一卡C1的壳体l同 样的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15所示的第二卡C2中,在前方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导向识别槽16、 16。该导向识别槽16、 16中,在接近中心线O—O的位置形成有内侧面 16a。内侧面16a的位置即导向识别槽16、 16的宽度尺寸Wl与图12所示 的壳体1的导向识别槽6、 6的宽度尺寸W1相同。另外,从壳体ll的表 面la到内底面16c的尺寸即导向识别槽16、 16的深度尺寸和图13 (A) 所示的壳体1的导向识别槽6、 6的深度尺寸tl相同。第二卡C2的壳体 11中,在导向识别槽6、 6的里面侧设有薄壁部17、 17,但是该薄壁部17、 17的宽度尺寸及厚度尺寸也与第一卡C1的薄壁部7、 7相同。但是,图15所示的壳体11的导向识别槽16、 16及薄壁部17、 17的 长度尺寸Lll即前端部lc到倾斜部16b的后端的距离L11,大于图12所 示的壳体l的导向识别槽6、 6及薄壁部7、 7的长度尺寸L1。 g口,发挥 作为辨别部功能的台阶部即倾斜部16b、 16b位于作为第一卡Cl的辨别部 的倾斜部6b、 6b的眼前侧((b)侧)。形成于第二卡C2的壳体11的中间凹部8、 8的长度尺寸L3与壳体1 的中间凹部8、8的长度尺寸L3相同。另外,图15所示的长度尺寸L11+L12 与图12所示的长度尺寸L1+L2相同。即,图15所示的壳体11中的前端 部lc到中间凹部8、 8的前内端8b、 8b的距离与图12所示的壳体1的所 述距离相同。显露于第二卡C2的壳体11的里面lb的外部连接部的数量、位置以 及形状与图14所示的显露于第一卡Cl的壳体1的里面lb的外部连接部 5完全相同。在图l之后所示的读卡器20中,以同样的方式安装有第一卡C1和第二卡C2。如图5所示,在读卡器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55,该第一连 接端子55共同连接于第一卡Cl的外部连接部5、第二卡C2的外部连接 部双方。但是,在第一卡C1和第二卡C2中,导向识别槽6、 16即薄壁部7、 17的长度尺寸L1、L11不同,因此,通过在读卡器20中检测其不同之处, 而能够辨别出安装了哪一种卡。第一卡Cl和第二卡C2的规格的不同是例如驱动电压的不同,即经由 电源用的外部连接部应供给壳体l、 11内的电路的电压的不同。或者,上 述规格的差异是收容于壳体l、 11内部的存储芯片的存储容量的不同。或 者,第一卡Cl和第二卡C2的任意一方具有容量大的存储芯片,而主要用 于数据的存储,另一方内装有内存了规定程序的读取专用存储器,以使用 作为供给控制程序的用途。如图12和图15所示,第一卡Cl的壳体1和第二卡C2的壳体11相 对于中心线O—O呈左右对称的形状,整体的平面形状是长方形。因此, 能够有效地广泛使用壳体1、 11的内部空间, 一方面可实现小型且薄型化, 另一方面能够集成配置内部的IC芯片及其它电路。而且,导向识别槽6、 16和中间凹部8仅仅从壳体1、 11的表面la 侧凹入,因此,容易区分壳体的表里。另外,导向识别槽6、 16形成于左 右两侧部le、 lf的前方区域,因此,也容易区别壳体的前后。因此,容易 防止以错误的方向被向读卡器20插入。 (第三卡的形状)如图9所示,在读卡器20中可安装除第一卡Cl和第二卡C2之外的 第三卡C3。第三卡C3的整体宽度尺寸W3小于第一卡Cl以及第二卡C2 的宽度尺寸WO。第三卡C3在其前方部分的右侧具有切口部17,前方部 分的宽度尺寸W4小于整体宽度尺寸W3。另外,在右侧部的比上述切口 部17更靠眼前侧((b)侧),形成有贯通壳体上下的凹部18。第三卡C3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一卡Cl以及第二卡C2的厚度尺寸T更 小。该第三卡C3与例如被称为"microSD卡"的卡是同样的形状。如图5所示,在读卡器20上设有第二连接端子58,该第二连接端子 58与第三卡C3的外部连接部接触,并不同于第一卡Cl以及第二卡C2的外部连接部接触的上述第一连接端子55。 (读卡器的结构)以下,对安装有上述各种卡的读卡器2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4所示,读卡器20具有壳体(箱体)21。壳体(箱体) 21包括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主体(箱体主体)22;和由金属板形成且覆盖 于壳体主体22的上方的盖体23。如图2至图4所示,壳体主体22呈框体形状。壳体主体22由前壁部 24、后壁部25、右壁部26、左壁部27及底壁部28—体形成。前壁部24 的上表面24a、后壁部25的上表面25a、右壁部26的上表面26a以及左壁 部27的上表面27a是相互同一平面。如图1和图4所示,盖体23的顶板 23a以与壳体主体22的上述各上表面24a、 25a、 26a、 27a紧贴的方式设 置。在盖体23上设有后侧板23b、右侧板23c及左侧板23d,这些后侧板 23b、右侧板23c及左侧板23d自顶板23a弯曲成直角。后侧板23b设置 于壳体主体22的后壁部25的外表面,右侧板23c和左侧板23d分别设置 于壳体主体22的右壁部26的外表面和左壁部27的外表面。如图4所示,壳体21的厚度尺寸由壳体主体22的底壁部28的下面 表28a到盖体23的顶板23a的上表面的高度尺寸加以决定。另外,导向 且收容卡的收容区域的高度尺寸Ta由壳体主体22的底壁部28的上表面 28b到盖体23的顶板23a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加以决定。该高度尺寸Ta 和第一卡Cl以及第二卡C2的整体厚度尺寸T大致相同,或是比厚度尺 寸T稍微大的尺寸。如图2及图4所示,壳体主体22的左壁部27的内表面是导向基准面 27b,第一卡Cl和第二卡C2的左侧部lf 一边在上述导向基准面27b上滑 动, 一边向壳体21的里侧((a)侧)插入。在壳体主体22的前壁部24 形成有右导向面24b,第一卡Cl和第二卡C2的右侧部le沿右导向面24b 被导向。左壁部27的内表面的导向基准面27b和前壁部24的右导向面24b的 间隔是收容区域的宽度尺寸Wa,该宽度尺寸Wa与第一卡Cl和第二卡 C2的宽度尺寸WO大致相同,或是稍微大于WO。如图4所示,在壳体21的前端开口有TaXWa开口面积的插入口 29,第一卡Cl、第二卡C2及第三卡C3从该插入口 29向壳体21的内部插入。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壳体主体22的内部,设置有和左壁部27—体 形成且延伸至上述收容区域内的上部导向壁31。如图4所示,底壁部28 的上表面28b到上部导向壁31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Tb和图13 (A)所示 的第一卡C1的薄壁部7的厚度尺寸t2大致相同,或比其稍微大而形成。 因此,如图2所示,第一卡C1在使前端部lc向前方、使表面la向上以 正常方向插入时,薄壁部7进入上部导向壁31的下侧,而能够将第一卡 Cl安装至壳体21的里面。但是,如图3所示,第一卡Cl在使后端部ld 向前方插入、且表里反方向插入时,壳体主体22与上部导向壁31相撞, 第一卡C1无法插入到壳体21的里部。这种情形对于第二卡C2也相同。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上部导向壁31的眼前侧,设置有限制升 降部件32。如图4所示,限制升降部件32从形成于底壁部28的切口部向 上方突出,通过未图示的弹簧部件,限制升降部件32被向突出姿势施力。 另外,朝向限制升降部件32的插入口 29侧的面成为倾斜面32a。该倾斜 面32a随着朝向壳体21的里侧((a)侧),呈从底壁部28的上表面28b 渐渐增高的形状。如图5所示,限制升降部件32的右侧面到滑块41的内侧面41a的宽 度尺寸是Wb。该宽度尺寸Wb窄于图12和图15所示的第一卡C1以及第 二卡C2的宽度尺寸W0,和图9所示的第三卡C3的整体宽度尺寸W3大 致相同,或稍微大于W3。因此,如图9所示,当从插入口 29插入第三卡C3时,该第三卡C3 能够穿过限制升降部件32和滑块41的内侧面41a之间而进入壳体21内。 另外,当第一卡C1或第二卡C2从插入口 29插入时,该卡的前方倾斜面 2及里面lb乘上限制升降部件32的倾斜面32a,而通过此时的力,限制 升降部件32被压下。然后,第一卡C1或第二卡C2通过被压下的限制升 降部件32的上方,移动至壳体21的里面。如图2和图5等所示,在壳体主体22的右侧,在底壁部28的上表面 28b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a) — (b)方向)延伸的导向部34。该导向 部34是从上述上表面28b隆起形成的轨道。在壳体主体22的右壁部26 的内侧设有滑块41,该滑块41沿上述导向部34向前后方向直线往复移动自如地被支承。在滑块41的左侧部形成有内侧面41a。内侧面41a位于和形成于上述 前壁部24的右导向面24b相同的位置,如图5所示,形成于左壁部27的 导向基准面27b到上述内侧面41a的宽度尺寸是Wa。和上述的右导向面 24b相同,能够在导向基准面27b和内侧面41a之间对第一卡Cl和第二 卡C2进行导向。在滑块41和壳体主体22之间设有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滑块41被 向前壁部24且向眼前侧((b)侧)施力。在滑块41和壳体21之间设有用于将滑块41在里侧((a)侧)锁止 的锁止机构35。锁止机构35包括形成于滑块41的上表面的槽凸轮42, 和设置于壳体21的锁止销36。锁止销36的基端部36a和前端部36b弯曲成直角。如图5至图9所 示,锁止销36的基端部36a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壳体主体22的前壁部24 的上部上形成的保持凹部24c内。锁止销36的前端部36b滑动自如地插 入槽凸轮42内。如图1所示,在由金属板形成的盖体23的顶板23a的眼 前侧, 一体形成有锁止板簧37。该锁止板簧37是切去顶板23a的一部分 而形成的单臂支承弹簧。上述锁止销36通过该锁止板簧37而被按压,使 其前端部36b被压紧于槽凸轮42的槽底部。如图5至图9所示,槽凸轮42具有位于里侧((a)侧)的端部的锁 止解除部42a,和位于该锁止解除部42a的眼前((b)侦O的锁止部42b。 在锁止解除部42a和锁止部42b之间,在左侧形成有去路槽42c、在右侧 形成有回路槽42d。槽凸轮42的内部中,在锁止解除部42a、去路槽42c、 锁止部42b、回路槽42d的各部分的交界部形成有台阶,锁止销36的前端 部36b只能按照以下顺序滑动锁止解除部42a—去路槽42c—锁止部42b —回路槽42d—锁止解除部42a,而不能进行其相反的行程。图5中,滑块41由于施力部件而向眼前侧((b)侧)移动,与壳体 主体22的前壁部24相触。此时,锁止销36的前端部36b位于槽凸轮42 的锁止解除部42a内。第一卡Cl或第二卡C2或第三卡C3从插入口 29 插入,滑块41和卡一起向里侧((a)侦O移动后,锁止方式如下,即如 图6所示,锁止销36的前端部36b通过槽凸轮42的去路槽42c内,然后,如图7所示,前端部36b到达槽凸轮42的锁止部42b,而滑块不返回眼前然后,当推压卡而使滑块41向里侧((a)顿D移动较短的距离时, 锁止销36的前端部36b从槽凸轮42的锁止部42b抽出,并被导向至回路 槽42d内,从而解除滑块41的锁止。因而,滑块41凭借施力部件的力返 回至图5所示的初期位置,在这期间,锁止销36的前端部36b从回路槽 42d返回至锁止解除部42a。如图2和图5所示,滑块41上,在内侧面41a的眼前侧((a)侧) 的上表面形成有凹坑部41b。在该凹坑部41b的眼前侧,通过合成树脂材 料和滑块41 一体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支持销43,在该支承销43上旋转自 如地支承有识别臂44。如图5所示,在识别臂的基部设有向左方向一体突出的识别凸部44a。 如图4所示,识别凸部44a的下表面和壳体主体22的底壁部28的上表面 28b的间隔尺寸是Tb,该尺寸和上表面28b到上部导向壁31的下表面的 高度尺寸相同。如图4所示,识别臂44上,在识别凸部44a的下侧形成 有滑动面44b。如图5所示,当识别臂4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如图4 所示,上述滑动面44b与上述识别凸部44a—起与插入口 29的里侧对置。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卡C1以正常的方向向插入口 29插入时,第 一卡C1的右侧的薄壁部7会进入识别凸部44a的下侧,另外,薄壁部7 的前端的前方拐角曲面3会与上述滑动面44b抵接,而凭借第一卡Cl的 插入力使识别臂4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第三卡 C3以正常的方向插入时,该第三卡C3的右前方的切口部17不会与识别 臂44的识别凸部44a以及滑动面44b 二者相触,而通过识别凸部44a以 及滑动面44b的左侧。因此,识别臂44不会转动,而第三卡C3安装于识 别臂44的左侧。如图5所示,在滑块41的里端部一体形成有向内侧面41a的左侧伸 出的基准制动部45。如图4所示,朝向基准制动部45的眼前侧((b)侦O 的面是基准制动面45a。如图5所示,在滑块41的里端部一体形成有制动导向部46,该制动 导向部46在上述基准制动部45的右侧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在该制动导向部46向左右方向滑动自如地支承有可动制动部47。在可动制动部47的上 表面一体形成有连结销47a。在上述识别臂44的尖部形成有长孔44c,上 述连结销47a滑动自如地被插入长孔44c内。因此,在滑块41上,随着 识别臂44的转动动作,可动制动部47向左右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在滑块41上的支承销43的外周,安装有发挥作为转动 施力部件功能的扭簧51,识别臂44通过扭簧51被向逆时针方向施力。如 图5所示,在未安装卡时,识别臂4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伴随于此,可 动制动部47向左方向移动而与基准制动部45相触。朝向可动制动部47的插入口 29的面是可动制动面48。如图4所示, 可动制动面48的左侧部分是第一制动面48a,比其更右侧的部分是第二制 动面48b。第一制动面48a形成于从底壁部28的上表面28b向上方空出距 离Tb的位置。另外,第二制动面48b形成于第一制动面48a的下侧。如图5所示,在滑块41的眼前侧((b)侧)的上表面形成有保持凹 部41c,在该保持凹部41c内,设有发挥作为保持部件功能的保持板簧52。 保持板簧52由发挥作为板簧材料功能的金属板形成,被弯曲呈"U"字状 且嵌装于保持凹部41c内。在保持板簧52的自由端一体形成有保持部53,该保持部53向滑块 41的内侧面41a的图示左侧突出。保持部53被弯曲呈V字状,其朝向眼 前侧((b)侧)的部分是倾斜导向部53a。倾斜导向部53a随着朝向眼前 侧((b)侦lj)而渐渐向远离卡的方向倾斜。保持部53朝向里侧((b)侧) 的部分是卡止部53b,该卡止部53b形成在相对于前后方向((a) — (b) 方向)的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如图4所示,保持部53从滑块41的内侧面41a向左方向突出,但仍 设定为,壳体主体22的底壁部28的上表面28b到保持部53的下缘的高 度尺寸和上述Tb大致相同,或稍微宽于Tb。如图3及图5所示,在壳体主体22的里侧((a)侦ij)设有第一连接 端子55。第一连接端子55和图14所示的露出于第一卡Cl及第二卡C2 的里面lb的外部连接部5的数量相同,且以同样的间距排列。在壳体主 体22的底部里侧设有端子支承板57,在该端子支承板57上形成有沿上下 贯通的多个小孔57a。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端子55向上被弯曲成山形,并分别从上述小孔57a内向上方突出。第一连接端子55可自如地弹性变 形,使得其能够向小孔57a内后退。第一外部端子56以一对一的关系连接而形成在各第一连接端子55 上。如图5所示,各第一外部端子56向壳体主体22的后壁部25的后方 突出。第一连接端子55和第一外部端子56单独连接,由表面镀敷了金等 低电阻的贵重金属材料的导电性的金属板而形成。如图3和图5所示,在第一连接端子55的插入口29侧,设有第二连 接端子58。第二连接端子58和图9所示的露出于第三卡C3的下表面的 外部连接部5的数量相同,且以同样的间距排列。如图3所示,在壳体主 体22的底部设有可动支承板61 ,在该可动支承板61上形成有沿上下贯通 的多个小孔61a。各第二连接端子58被向上弯曲成山形,并从小孔61a向 上方突出。可动支承板61以设置于第二连接端子58的眼前侧((b)侧)的轴为 支点向上下转动自如地被支承。而且,可动支承板61利用第二连接端子 58的弹性力而被向上方提起。在第一卡Cl和第二卡C2从插入口 29插入时,第一卡Cl和第二卡 C2的前方倾斜面2乘上可动支承板61 ,借助第一卡Cl及第二卡C2的里 面lb,可动支承板61被压下。在可动支承板61被压下而向下转动时,通 过该可动支承板61,第二连接端子58被压下,各第二连接端子58向可动 支承板61的小孔61a的内部后退。因此,设置于第一卡Cl及第二卡C2 的里面lb的外部连接部5不会与第二连接端子58相接触,而从该第二连 接端子58的上方通过并向里侧移动。另一方面,当图9所示的第三卡C3从插入口 29插入时,第三卡C3 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一卡C1及第二卡C2,因此,通过第二连接端子58和 可动支承板61,第三卡C3被提起,从而被压紧于盖体23的顶板23a的 下表面。而且,各第二连接端子58与设置于第三卡C3的里面的外部连接 部导通。如图5所示,在各第二连接端子58上一体形成有第二外部端子59, 在壳体主体22的底部,各第二外部端子59向眼前侧((b)侧)突出。第 二连接端子58与第二外部端子59由表面镀敷了金等低电阻的贵重金属材料的导电性的金属板而一体形成。 (识别检测机构的结构)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在壳体21的左侧设有识别检测机构70。如图2和图5等所示,在壳体主体22的左壁部27形成有收容凹部27c, 在该收容凹部27c内收容有构成识别检测机构70的检测可动部件71。构 成检测可动部件71及识别检测机构70的各个零件均不向左壁部27的内 表面即导向基准面27b的右侧突出,识别检测机构70构成在卡收容区域 的侧部外侧,使其不妨碍卡的插入。如图10放大所示,检测可动部件71上,在插入口 29侧((b)侧) 的端部一体形成有支承轴部71a,该支承轴部71a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上 述收容凹部27c内部的左壁部27上形成的支承孔内。因而,检测可动部 件71以支承轴71a为支点而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自如转动。在检测可动部件71上一体形成有保持轴部71b,在该保持轴部71b 的外周形成有轮状的保持凹部71c。在检测可动部件71上设有扭簧72。 扭簧72由导电性的金属线形成,在其表面镀敷了金等低电阻金属层。扭 簧72的巻绕部72a安装于保持轴部71b的外周的保持凹部71c内。扭簧 72的各个腕部成为弹性触点72b和弹性触点72c,在弹性触点72b的前端 和弹性触点72c的前端,形成扭簧72的线材被弯曲呈"V"字状。壳体主体22中,在收容凹部27c的底面27d上设有一对触点73和触 点74。触点73和触点74是金属板,在其表面73a、 74a镀敷形成金等低 电阻金属层。如图11 (A)、 (B)所示,触点73和触点74埋入收容凹部 27c的底面27d的内部,触点73的表面73a和触点74的表面74a与上述 底面27d显现于同一平面。因此,触点73、 74的表面73a、 74a和底面27d 之间几乎没有台阶。如图11 (A)、 (B)所示,弹性触点72b始终与弹性触点73的表面 73a接触,弹性触点72c与触点74的表面74a或底面27d接触。通过该两 个弹性触点72b和72c的弹性力,对检测可动部件71作用向上的作用力, 使得检测可动部件71以支承轴部71a为支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l和图10所示,在盖体23的顶板23a的左侧部设有检测板簧76。 该检测板簧76中,在顶板23a的一部分形成有切口部23e,且在该切口部23e的内部,形成顶板23a的金属板的一部分作为单臂板簧被切出,由此 和顶板23a—体形成。检测板簧76的基端部76a位于眼前侧((b)侧)。检测板簧76具有 从基端部76a向里方向((a)方向)大致直线延伸的直线部76b;和与该 直线部76b连续的倾斜部76c。倾斜部76c随着朝向里侧((a)侧)而渐 渐朝向左方向。而且,在倾斜部76c的前部,形成有朝向里方向((a)方 向)并直线延伸的按压部76d。如图10所示,检测板簧76的直线部76b的一部分和倾斜部76c的一 部分设于和收容区域重叠的位置。g卩,第一卡C1或第二卡C2以正常的方 向插入时,直线部76b的一部分和倾斜部76c的一部分位于这些卡的通过 区域的上方。与检测板簧76中的卡通过区域的上方重叠的部分是检测作 用部76e。如图11 (B)所示,在未对检测板簧76作用外力时,检测板簧 76朝向壳体主体22的内部并沿稍微向下的方向竖直延伸。但是,检测板 簧76也可以以检测作用部76e的部分朝向主体22的内部而向斜下方变形。检测板簧76的前部的按压部76d不与第一卡Cl或第二卡C2的移动 区域重叠,而延伸至远离该移动区域的左侧的位置。在上述检测可动部件 71的上表面形成有突出曲面部71d。检测可动部件71借助弹性触点72b、 72c而被向上施力,因此,上述突出曲面部71d被按压于上述检测板簧76 的按压部76d的下表面。如上所述,在检测可动部件71上,弹性触点72b和弹性触点72c的 弹性力向上作用,但是,检测板簧的按压部76d向下按压检测可动部件71 的弹性力充分大于上述弹性触点72b、72c向上按压检测可动部件71的力。如图11 (A)所示,当第一卡C1以正常方向安装且向正常的装填位 置移动时,第一卡Cl的左侧的导向识别槽6的后端部的倾斜部6b与检测 板簧76的检测作用部76e抵接,而检测板簧76被向上提起。因此,检测 可动部件71借助弹性触点72b、 72c的力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弹 性触点72c从触点74的表面74a脱落,触点73和触点74成为非导通状 态。如图11 (B)所示,在第二卡C2以正常方向安装到里侧时,第二卡 C2的左侧的导向识别槽16的后端部的倾斜部16b位于插入口 29侧,倾斜部16b未移动到检测板簧76的检测作用部76e的下方。因此,未对检 测作用部76e作用向上的力,通过检测板簧76,检测可动部件71被向下 按压。因此,弹性触点72c在触点74的表面74a上移动,经由扭簧72, 触点73和触点74成为导通状态。 (第一卡的正常安装动作)以下,对向上述读卡器20安装卡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图6及图7示出了第一卡C1以正常方向安装时的动作。如图5所示,在未安装卡的状态下,滑块41向插入口 29侧((b)侧)移动,在滑块41上,识别臂4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可动制动部47向左侧移动。当第一卡Cl以其前端部lc朝向前方、表面la向上的正常姿势从插 入口29插入时,形成于第一卡C1的壳体1的右侧的薄壁部7,通过由设 置于滑块41的眼前侧的保持板簧52形成的保持部53的下侧。另外,右侧的薄壁部7通过识别臂44的识别凸部44a的下侧,从图4 所示的高度Tb的区域内向里侧移动。此时,第一卡C1的右侧的前方拐角 曲面3与位于识别臂44的识别凸部44a的下侧的滑动面44b相接触。当 第一卡C1被压入时,用前方拐角曲面3推压滑动面44b,如图2所示, 识别臂4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伴随于此,滑块41上的可动制动部47向 右方向移动。因而,第一卡C1的右侧的薄壁部7的前部通过第一制动面 48a的下侧进一步向里侧移动,该第一制动面48a位于可动制动部47上形 成的制动面48中的左侧。另一方面,第一卡Cl的左侧前方的薄壁部7在图4和图5所示的限 制升降部件32的倾斜面32a上滑动,而撞到限制升降部件32上,限制升 降部件32被压下。然后,左侧的薄壁部7进入图4所示的底壁部28的上 表面28b和上部导向壁31之间的间隔Tb内。并且,如图2所示,第一卡 Cl的前端部lc与设于滑块41的里侧的基准制动部45的基准制动面45a 相接触。在这期间,设置于滑块41的保持板簧52的保持部53通过第一卡Cl 的右侧的导向识别槽6的内部,即通过薄壁部7的上方,而与导向识别槽 6的后方的倾斜部6b相接触。保持部53通过倾斜部6b而被向右方向推压,因此,保持板簧52发生变形,保持部53暂时后退至滑块41的保持凹部 41c内。然后,保持部53在第一卡C1的右侧部le上仅滑动距离L2,到 达中间凹部8后,利用保持板簧52的弹性恢复力,保持部53嵌合于右侧 的中间凹部8的内部。此时,朝向保持部53的眼前侧的倾斜导向部53a,在向同一方向倾斜 的倾斜部6b上滑动,因此,用轻轻的力便可将第一卡C1压入壳体21内, 从而能够使保持部53嵌合于中间凹部8。而且,在嵌合后,保持部53中 的形成在相对于卡插入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卡止部53b被锁定于中间 凹部8的前内端8b,因此,第一卡C1难以向眼前的方向((b)方向)抽 出。如图13 (A)所示,在第一卡C1中,中间凹部8的深度尺寸t3深于 位于前方的导向识别槽6的深度尺寸tl。由此,通过导向识别槽6的内部 的保持部53可以可靠地嵌合于中间凹部8的内部。即,在从插入口29插 入第一卡Cl时,只要能够使右前方的薄壁部7进入图4所示的保持部53 的下侧的高度Tb的空间的内部,之后,通过压入第一卡C1,保持部53 就能够可靠地嵌合于第一卡C1的中间凹部8。因而,在保持部53保持与 第一卡C1的右侧部le相接触的状态下,容易防止未进入中间凹部8内等未充分安装的状态发生。通过在第一卡C1的导向识别槽6的后方存在倾斜部6b,另外,形成有较大的中间凹部8的深度尺寸t3,由此,在插入第一卡C1时,其阻力 减小,能够使保持部53可靠地嵌合于中间凹部8。因而,在插入第一卡 Cl时,容易防止在保持部53与中间凹部8嵌合前的时刻,因滑块41抵 抗弹性作用力而从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向(a)方向不经意地滑出那样的 误操作。保持部53与中间凹部8嵌合后,当压入第一卡Cl时,利用第一卡 Cl的前端部lc按压形成于滑块41的基准制动面45a,第一卡Cl和滑块 41成为一体地向里侧移动。然后,第一卡C1到达图7所示的安装结束位 置时,形成于滑块41的槽凸轮42的锁止部42b与锁止销36的前端部36b 卡止,且滑块41在该位置被锁止。此时,如图14所示,设置于壳体主体22里侧的各第一连接端子55分别压制并连接于第一卡Cl的里面lb露出的外部连接部5。当第一卡Cl安装成正常状态时,在图11 (A)所示的识别检测机构 70中,通过第一卡C1左侧的导向识别槽6的后方的台阶部即倾斜部6b, 和顶板23a —体形成的检测板簧76的检测作用部76e被向上方提起。因 此,利用弹性触点72b、 72c的弹性力,检测可动部件71被向顺时针方向 转动,弹性触点72从触点74的表面74a脱落,而向壳体主体22的一部 分即底面27d上移动。在使第一卡C1从读卡器20脱离时,如图7所示,自正常安装的状态 向里侧((a)侧)推压第一卡Cl。第一卡Cl和滑块41 一起向里侧稍微 移动后,锁止销36的前端部36b从槽凸轮42的设置部42b脱落,滑块41 因施力部件的力向眼前侧((b)侧)返回。因此,如图2所示,滑块41 返回至初期位置,第一卡C1的后端部从插入口29突出。 (第二卡的正常安装动作)图8示出了第二卡C2正常安装在读卡器20内的状态。比较图7和图 8后可得知,安装第二卡C2时的各部件的动作,即保持板簧52的保持部 53的动作及识别臂44和可动制动部47的动作等均和安装第一卡Cl时完 全相同。不同之处只是图10和图11所示的识别检测机构70的动作。如图8 所示,第二卡C2中,设置于左右两侧部的导向识别槽16及薄壁部17较 长,在正常安装第二卡C2时,位于导向识别槽16的后端部的识别部即倾 斜部16b位于接近插入口 29的一侧。如图11 (B)所示,在正常安装第 二卡C2时,倾斜部16b位于检测板簧76的检测作用部76e的眼前侧((b) 侧),因此,通过检测板簧76的按压部76d,检测可动部件71处于被向下 压紧的状态。因此,如图11 (B)所示,检测可动部件7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弹 性触点72c与触点74的表面74a上接触。因而,经由扭簧72,触点73和 触点74被导通。(第一卡Cl和第二卡C2的识别检测动作)是第一卡C1正常安装或是第二卡C2正常安装的识别动作按如下所示 内容进行。如图7所示,当第一卡C1正常安装时,第一连接端子55与设置于第 一卡C1的里面lb的外部连接部5单独接触。同样,如图8所示,当第二 卡C2正常安装着时,第一连接端子55与设置于第二卡C2的里面的外部 连接部5单独接触。在内装于读卡器20的控制部或设置于如各种电子设备及个人电脑等那样的连接读卡器20的主装置的控制部中,监视第一连接端子55,在检测第一连接端子55与外部连接部5接触时辨别安装了哪一个卡。例如,在设置于卡的多个外部连接部5中的任一个发生短路时,在上述控制部中,监视与短路的外部连接部5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55,通过检测第一连接端子55彼此是否短路,能够辨别出安装了第一卡Cl或第二卡C2中的哪一 个。在控制部中,也监视图10所示的识别检测机构70的触点73和触点 74是否为导通状态。在控制部中,通过第一连接端子55彼此短路等,在 辨别第一卡Cl或第二卡C2被安装时,确认上述触点73和触点74是否导 通。如图ll (A)所示,在触点73和触点74未导通时,判断安装的是第 一卡C1。如图11 (B)所示,触点73和触点74若维持导通状态,判断安 装的是第二卡C2。而且,在控制部进行适合于第一卡C1和第二卡C2的规格的控制动作。 例如,在第一卡C1和第二卡C2中的驱动电压不同时,对各卡供给不同的 电压。另外,在第一卡C1和第二卡C2中的存储容量不同时,将各自的卡 的存储残余量的信息输入控制部,进行之后的记录数据量的调整。 (第一卡或第二卡的误插入)图3示出了将第一卡C1的后端部ld朝向前方从插入口 29插入的状态。如图4所示,识别臂44的识别凸部44a位于卡的插入路径上,因此, 第一卡Cl的后端部ld与该识别凸部44a相接触。照原样压入第一卡Cl 时,识别臂4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可动制动部47向右方向移动。但是, 此时后端部ld也和识别凸部44a相接触,同时,第一卡Cl相对于滑块 41不会相对进入里侧而超过滑块。之后,当压入第一卡Cl时,滑块41 一起向里侧压入,但是第一卡C1的后端部ld仍与识别凸部44a—直接触,因此,第一卡C1无法完全进入壳体21内。另外,当第一卡C1和滑块41一起向里侧压入时,如图4所示,第一 卡C1的后端部ld与位于收容区域的左侧的上部导向壁31相接触,因此, 第一卡C1和滑块41不能向里侧移动。第一卡C1的后端部ld与上部导向 壁31接触的时刻,在锁止机构35中,锁止销36的前端部36b不会到达 与槽凸轮42的锁止部42b卡止的位置。因而,在图3的状态下,即使第 一卡C1被压入,滑块41也不能被锁止,若除去施于第一卡C1的力后, 通过使滑块41向前方((a)方向)返回的施力部件的弹性力,第一卡C1 被退回至插入口29。另外,在使第一卡Cl的前端部lc向前方且使里面lb向上从插入口 29插入时,如图3所示,和将后端部ld向前方插入时同样。另外,关于 其误插入,对于第二卡C2也相同。 (第三卡的插入动作)图9示出了第三卡C3正常安装在读卡器20中的状态。第三卡C3的宽度尺寸W3小于第一卡Cl以及第二卡C2的宽度尺寸 W0。因此,第三卡C3相对于插入口 29以偏向右侧的方式插入时,第三 卡C3以在限制升降部件32和滑块41的内侧面41a间的宽度尺寸Wb的 区域(参照图5)的内部移动的方式向里侧插入。第三卡C3在右侧具有切口部17,因此,卡的前端不会与识别臂44 的识别凸部44a相接触。因此,识别臂44照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可动 制动部47照样向左侧移动。然后,第三卡C3的前端部与可动制动部47 的第一制动面48a及第二制动面48b (参照图4)相接触,此时,保持板 簧52的保持部53与上下贯通第三卡C3的壳体的右侧部的凹部18嵌合。在该状态下,当将第三卡C3压入壳体21内时,滑块41一起被压入。 如图9所示,第三卡C3的左侧部插入到不与上部导向壁31接触的壳体 21的里侧。然后,锁止销36的前端部36b锁定于槽凸轮42的锁止部42b, 滑块41被锁止。此时,设置于壳体主体22的底部的第二连接端子58与设置于第三卡 C3的下面的外部连接部单独连接。在控制部中,通过监视第二连接端子 58的短路状态等,辨别第三卡C3正常安装的情况。(第一卡的改变例)图13 (B)是表示第一卡的改变例Cal的左侧视图。该变形例Cal中,设置于导向识别槽6a的后方的倾斜部6B和图13 (A)所示的第一卡C1的倾斜部6b不同。如图12所示,第一卡C1的倾斜部6b随着朝向后端部ld,以从中心 线O—O渐渐离开的方式倾斜,但是倾斜面6b为相对于表面la的垂直面。与此相对,改变例Cal的倾斜部6B和第一卡Cl同样,随着朝向后 端部ld,以从中心线O—O渐渐离开的方式倾斜,但进而倾斜部6B是不 和表面la垂直的面,而是随着朝向后端部ld,以与表面la徐徐接近的方 式倾斜。即,倾斜部6B呈三维倾斜。该变形例Cal安装于上述读卡器20时,在其插入过程中,保持部53 在倾斜部6b上滑动,进而滑过另一个右侧部le,然后可与中间凹部8嵌合。进而,如图13 (B)中虚线所示,改变例Cal可以从卡的表面la侧 安装于具有压紧的保持部153的读卡器。此时,当变形例Cal插入读卡器 内时,保持部153通过导向识别槽6A,保持部153在倾斜部6B滑动,而 乘上卡的表面la,然后,保持部153与中间凹部8嵌合。如上所述,变形例Cal不仅可安装于具有保持部53的读卡器,而且 如图13 (B)所示,作为通用性而言,也能够从表面la侧安装于具有对 置的保持部152的读卡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功能卡,设有壳体;电子电路,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部;多个外部连接部,其与所述电子电路导通且显露于壳体的表面,所述电子功能卡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沿厚度方向对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朝向卡连接装置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右侧部和左侧部,所述外部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至少一个表面,在所述右侧部和所述左侧部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导向识别槽,该导向识别槽从所述第一面凹入至所述壳体的厚度中途而形成,且从所述前端部向后方延伸,所述导向识别槽的纵方向的长度尺寸根据所述壳体内部的所述电子电路的类别而不同。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功能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向识别槽的后方,形成有用于保持卡的中间凹部,且无论所述导向识别槽的纵方向的长度尺寸如何,所述前端部至所述中间凹部的距 离都为一定。
3、 一种电子功能卡,具有第一卡和第二卡,该第一卡和第二卡设有 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子电路、与所述电子电路导通且显露于所 述壳体的表面的多个外部连接部,所述电子功能卡的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卡和所述第二卡中,所述壳体具有沿厚度方向对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朝向卡连接装置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右侧部和左侧部,所述外部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至少一个表面, 在所述右侧部和所述左侧部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导向识别槽,该导向识别槽从所述第一面凹入至所述壳体的厚度中途而形成,且从所述前端部向后方延伸,在所述第一卡和所述第二卡中,所述导向识别槽的纵方向的长度尺寸 相互不同,除此以外,在所述第一卡和所述第二卡中,所述壳体的形状和 结构相同,在所述第一卡和所述第二卡中,内部的所述电子电路不同。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功能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向识别槽的后方,形成有用于保持卡的中间凹部, 在所述第一卡和所述第二卡中,所述前端部到所述中间凹部的距离为一定。
5、 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功能卡,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导向识别槽的长度尺寸不同时,供应给内部的所述电子电路的驱动电压不同。
6、 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功能卡,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导向识别槽的长度尺寸不同时,设置于内部的所述电子电路的存储容量不同。
7、 一种卡连接装置,其安装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功 能卡,其特征在于,设有导向部,其使所述导向识别槽通过; 识别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导向识别槽的长度差异。
8、 一种卡连接装置,其安装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功能卡,其特 征在于,设有导向部,其使所述导向识别槽通过;识别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导向识别槽的长度差异。
9、 一种卡连接装置,其安装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功能卡,其特征在于,设有导向部,其使所述导向识别槽通过;识别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导向识别槽的长度差异。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功能卡安装于正常位置时,根据所述导向识别槽的后端部的位置差异,所述识别检测机构进行不同的动作。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功能卡安装于正常位置时,根据所述导向识别槽的后端部的位置差异,所述识别检测机构进行不同的动作。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功能卡安装于正常位置时,根据所述导向识别槽的后端部 的位置差异,所述识别检测机构进行不同的动作。
13、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电子功能卡的外部连接部接触的连接端子,在控制部,通过监视所述连接端子,来辨别所述电子功能卡安装于正常的位置, 之后,通过确认所述识别检测机构的动作状态,判定所安装的所述电子功 能卡的类别。
14、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电子功能卡的外部连接部接触的连接端子,在控制部,通过监视所述连接端子,来辨别所述电子功能卡安装于正常的位置, 之后,通过确认所述识别检测机构的动作状态,判定所安装的所述电子功 能卡的类别。
15、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电子功能卡的外部连接部接触的连接端子,在控制部,通过监视所述连接端子,来辨别所述电子功能卡安装于正常的位置, 之后,通过确认所述识别检测机构的动作状态,判定所安装的所述电子功 能卡的类别。
16、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电子功能卡的外部连接部接触的连接端子,在控制部,通过监视所述连接端子,来辨别所述电子功能卡安装于正常的位置, 之后,通过确认所述识别检测机构的动作状态,判定所安装的所述电子功 能卡的类别。
17、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电子功能卡的外部连接部接触的连接端子,在控制部,通过监视所述连接端子,来辨别所述电子功能卡安装于正常的位置, 之后,通过确认所述识别检测机构的动作状态,判定所安装的所述电子功 能卡的类别。
18、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电子功能卡的外部连接部接触的连接端子,在控 制部,通过监视所述连接端子,来辨别所述电子功能卡安装于正常的位置, 之后,通过确认所述识别检测机构的动作状态,判定所安装的所述电子功 能卡的类别。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电子功能卡和安装有该电子功能卡的卡连接装置,该卡是内部收容有存储芯片等的薄型电子功能卡,卡的形状几乎相同,并且能够容易识别内部电子电路的类别。第一卡(C1)的壳体(1)是夹持中心线(O-O)呈左右对称的长方形状。在右侧部(1e)和左侧部(1f),形成有从表面(1a)凹入到厚度中途而形成的导向识别槽(6、6),在其后方形成有从表面(1a)凹入到厚度中途而形成的中间凹部(8、8)。所述导向识别槽(6、6)的长度尺寸(L1)根据内部电路的类别而不同。因而,在卡连接装置中,在对导向识别槽(6、6)进行导向时,通过检测其长度,而能够辨别卡的内部电路的类别。
文档编号G06K19/07GK101404068SQ200810168970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5日
发明者佐藤一树, 我妻透, 村山丈刚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