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474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枢转的脚架 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进步,电子产品的应用也日渐普及,且随着计算机产 品日趋成熟,使得计算机产品的价格已经趋近合理,己经成为生活中息息相关 的一部份,桌上型计算机已经成为个人或是公司企业的必要电子设备。由于桌 上型计算机的普及化,各个企业将以往需人工处理的窗体,逐渐转为电子式窗 体,进而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近年来,随着可携式计算机产量的日增,使得可携式计算机装置的价格与 桌上型计算机相差不远,且可携式计算机具有随身携带、体积小、耗电量低等 优点,使得可携式计算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直逼桌上型计算机。
最近更发展出一种体积介于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 NB)及个人数字 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之间的超迷你移动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 UMPC),其超迷你移动计算机的体积相较于桌上型计算 机或是可携式计算机更为小型化,以及重量亦较为轻巧等优势,已经成为目前 市面上最畅销的电子产品之一 。
然而,当使用者于使用超迷你型计算机时,因超迷你型计算机本身并无托 架,因此,只能够将超迷你型计算机平摆于一平面上进行操控及观看屏幕,对 于使用者而言并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中国台湾专利第M312180号 专利案揭露了一种具有触控笔的移动式电子装置。第M312180号专利案于本 体上枢设有可活动的触控笔,当欲放置本体于一放置面上时,触控笔可被转动 而远离本体,以撑起本体并令本体站立于放置面上,且触控笔亦可活动地被取 下,用以触控本体另一面的触控屏幕,以对电子装置进行操控。
第M312180号专利案虽然提供使用者于操作超迷你型计算机时,可使用
4枢设于本体一侧面的触控笔当作脚架,将触控笔转动一角度即可撑起本体,并 使得本体稳固地放置于平面上,但若使用者需要使用触控笔时,则就必须手持 本体或放置于放置面上。
因此,如何提供可同时支撑超迷你型计算机及提供其它功能的脚架,是目 前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亟欲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以改良现 有超迷你型计算机的脚架仅提供支撑功能,而无法提供其它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摆放于一平面上,便携式计算机装置包括 有一本体及一脚架。其中,脚架具有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且一枢轴贯穿第一 架体与第二架体一端,以使脚架枢设于本体的一侧面,使得第一架体与第二架 体可分别相对于本体枢转并抵靠于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脚架的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上分别设计不同的预 设功能,由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可分别相对于本体枢转,以使脚架除了具备支 撑功能外,更可执行其余的预设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摆放于平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架体枢转至缺口的立体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架体枢转至缺口的立体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架体枢转至缺口且触控笔于使用状态的立体示 意图;以及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架体枢转至缺口且触控笔于使用状态的立体示 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5100便携式计算机装置
110本体
111容置槽
1111定位孔
112缺口
113触控屏幕
120脚架
121第一架体
1211收置孔
1212开槽
1213定位凹面
1214定位凸点
122第二架体
1221抵止孔
1222第一枢转部
1223第二枢转部
1224第一转轴
1225第二转轴
130枢轴
140触控笔
141凸肋
142扳持部
150摄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平板计算
机、超便携计算机(ultra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 UMPC)、个人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等具有触控笔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但 并不以此为限。于以下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中,将以超便携计算机做为本实
6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 用新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100摆放于一 平面上,供使用者进行操控,便携式计算机装置100包括有一本体110及一脚
架i20。其中,本体iio背面具有一容置槽in,并且容置槽iii还具有一延
伸至本体110边缘的缺口 112。脚架120具有一第一架体121及一第二架体122, 其中第一架体121的尺寸大于第二架体122的尺寸。-一枢轴130穿设过第一架 体121及第二架体122的一端,且枢轴130 二端分别固定于容置槽111的二相 对侧边,以使第一架体121及第二架体122枢设于本体110上。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100还包括有一触控 笔140,第一架体121相对于枢轴130的另一端具有一收置孔1211,自第一架 体121的轴向方向贯穿,第二架体122相对于枢轴130的另一端具有对应于收 置孔1211的抵止孔1221,触控笔140穿设过收置孔1211,并且一端插设于抵 止孔1221内,以衔接第一架体121与第二架体122。于第一架体121相对于 枢轴130的另一端亦开设有一开槽1212,以令部份收置孔1211露出于外,且 开槽1212设有二定位凹面1213。触控笔140 —端上设有一凸肋141及扳持部 142,当触控笔140收纳于收置孔1211并且插设至抵止孔1221时,触控笔140 的凸肋141与靠近第二架体122的定位凹面1213相互卡嵌,以令触控笔140 一端保持在抵止孔1221内而不致脱离,而扳持部142便于让使用者将触控笔 140自收置孔1211内取出。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100还包括有一 摄像组件150,第二架体122相对于枢轴130的另一端具有相互枢接的第一枢 转部1222及第二枢转部1223,摄像组件150设置于第二枢转部1223上。其 中,第一枢转部1222由第一转轴1224与第二架体122相枢接,使得第一枢转 部1222以第一轴向(垂直轴向)为轴心而可相对于第二架体122进行枢转;第 二枢转部1223由第二转轴1225与第一枢转部1222相枢接,使得第二枢转部 1223以第二轴向(水平轴向)为轴心而可相对于第一枢转部1222进行枢转。
如图1及图2所示,当触控笔140穿设过收置孔1211并且插设于抵止孔 1221时,第一架体121与第二架体122呈相互衔接的状态,使用者可选择将 第一架体121与第二架体122收置于本体110背面的容置槽111内,并由第一
7架体121 --侧的定位凸点1214卡嵌于容置槽111的定位孔1111,以使脚架120 固设于容置槽111内。如图1及图3所示,便携式计算机装置100于使用时, 相互衔接的第一架体121与第二架体122可相对于本体110枢转一角度,并且 抵靠于-一平面,以使便携式计算机装置100倾斜设置于平面上,方便使用者以 较佳的视角观看屏幕画面。
请参阅图4A及图4B所示的立体示意图,当使用者欲使用摄像组件撷取影 像时,使用者必须先将触控笔140向外拉出,以使触控笔140自第二架体122 的抵止孔1221脱离,如此一来,第一架体121与第二架体122即解除相互衔 接的状态。触控笔140的凸肋141卡嵌于开槽1212的另一定位凹面1213,使 得触控笔140仍保持于第一架体121的收置孔1211,避免触控笔140遗失掉 落。
第一架体121可相对于本体110枢转一角度,以支撑便携式计算机装置 100摆放于平面上,第二架体122可相对于本体110枢转至缺口 112内,设置 于第二枢转部1223的摄像组件150由第一枢转部1222与第二枢转部1223而 具有水平轴向及垂直轴向的旋转自由度,因此摄像组件150可根据使用者的实 际需求而旋转至任何拍摄位置及角度。
如图5A及图5B所示的立体示意图,若是需要借助触控笔140对便携式计 算机装置100进行操控时,使用者即可将触控笔140自第一架体121的收置孔 1211内取出,并对本体110的触控屏幕进行点选操作。第一架体121仍可相 对于本体110保持一枢转角度,以稳固地支撑便携式计算机装置100。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可选择 分别相对于本体枢转,以执行各自具备的预设功能,或者是由触控笔插设穿置 于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以使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相互衔接,使得本实用新型 的脚架具备多种功能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8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摆放于一平面上,其特征在于,该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包含有一本体;以及一脚架,具有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该脚架由一贯穿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一端的枢轴而枢设于该本体的一侧面,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分别相对于该本体枢转并且抵靠于该平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有一触控笔,且该第一架体相对于该枢轴的另一端具有一收置孔,且该收置孔 贯穿该第一架体的另一端,该第二架体相对于该枢轴的另一端具有抵止孔,该 触控笔穿设过该收置孔并且插设于该抵止孔内,以令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 相衔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 架体相对于该枢轴的另一端还具有一开槽,以令部份该收置孔露出于外,该触 控笔还具有一凸肋,该开槽具有二定位凹面,该凸肋卡嵌于该其中一定位凹面, 以令该触控笔一端插设于该抵止孔内或是令该触控笔脱离该抵止孔并保持于 该收置孔内。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 笔还具有一扳持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 架体相对于该枢轴的另 一端具有一摄像组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 架体相对于该枢轴的另一端还具有一第一枢转部及一第二枢转部,该第一枢转 部以一第一轴向为轴心而相对于该第二架体枢转,该第二枢转部以一第二轴向 为轴心而相对于该第一枢转部枢转,且该摄像组件设置于该第二枢转部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 枢转部与该第二架体通过一第一转轴而相枢接,该第二枢转部与该第一枢转部 通过一第二转轴而相枢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一侧面具有一容置槽,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设置于该容置槽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还具有一缺口,该第二架体可选择地枢转至该缺口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 槽还具有一定位孔,该第一架体对应于该定位孔还具有一定位凸点,该定位凸 点卡嵌于该定位孔,以使该第一架体固设于该容置槽内。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装置结构包括有本体及脚架,其中脚架具有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脚架由贯穿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一端的枢轴而枢设于本体的一侧面,使得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可分别相对于本体枢转并抵靠于一平面。
文档编号G06F1/16GK201298183SQ20082013662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8日
发明者吴耀宗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