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866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面板,特别是一种触控面板,其可增加面板的可靠度,且可减 少生产成本。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面板的应用可说是越来越为广泛,从早期军方或是一些特殊的应用, 到目前许多电子产品都采用了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已经是一个当红且快速成长的应用及市 场。现今各种电子产品大都提供有一面板,以供使用者观看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功能,而操作 电子产品的按键而执行电子产品的功能,如此在使用上不甚方便。触控面板是一种典型的 输入装置,其功能在于让使用者藉由手指与触控笔轻压面板上所显示的功能,即可简易执 行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功能,而提供使用上的便利性。触控面板因为具有人性化接口及使用 上的便利性,所以触控面板应用的范围及层面有增加的趋势,常用的触控面板依照构造和 感测形式的不同可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声波式触控 面板、电磁式触控面板,所以目前触控面板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基于上述因素,电子产品厂商为了更便利于使用者操作电子产品,所以提供的面 板为触控面板,以让使用者可藉由简单的接触面板所显示的功能,即可简易执行电子产品 所提供的功能,因此,触控式面板为目前许多电子产品的标准配备。请参阅图1,是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包 含一第一基层11、一第二基层12、一第一金属层13、一第二金属层14、一胶框15、一导电胶 16、一导电胶17、一导通层18、一导通层19与一软性电路板21。第二基层12相对应于第一 基层11。胶框15置于第一基层11与第二基层12的间。第一金属层13与第二金属层14 分别设置于第一基层11与第二基层12。软性电路板21设于第一基层11的一端与第二基 层12的一端之间,导通层18、19分别设置于软性电路板21的一端的两侧,导电胶16设置 于第一基层11的第一金属层13与导通层18之间,导电胶17设置于第二基层12的第二金 属层14与导通层19之间,如此软性电路板21的两侧面即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基层11的 第一金属层13与第二基层12的第二金属层14。触控面板是藉由第一金属层13与第二金属层14产生触控讯号,以得知使用者触 压触控面板的位置,所以触控讯号必须提供给电子产品内的电路板的控制芯片,如此控制 芯片即可得知使用者的触控位置而执行对应的功能。基于上述原因,软性电路板21设置于 第一基层11与第二基层12之间,以电性连接第一金属层13与第二金属层14,以传输触控 讯号至电子产品的电路板,而得知使用者的触控位置。由于软性电路板21必须电性连接第 一金属层13与第二金属层14,所以软性电路板21的两侧面必须为金属面,因此成本较高。 此外,由于软性电路板21设置于第一基层11和第二基层12之间,加上软性电路板21、第 一基层11和第二基层12的材质不尽相同,所以膨胀系数也会因此不相同,如此软性电路板 21容易脱离于第一基层11或第二基层12,如此即无法确实传输触控讯号,而提高触控面板 的不良率。
4
因此,本发明即在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触控面板,不仅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 缺点,又可增加触控面板的可靠度与减少生产成本,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藉由第二基层的传输组件而与第一基 层的复数第一讯号线电性连接,使得触控面板的触控电路仅需要和第二基层电性连接,即 可接收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的触控讯号,如此即可不需要电性连接第一基层,所以可增加 触控面板的可靠度,且可减少生产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整合芯片于触控面板,以降低电子产品 的电路板与触控面板间的电路的复杂度,以及降低电路占用电子产品的电路板的面积,进 而降低成本。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藉由填充至少一填充物于触控面板的 内部的至少一孔隙,如此可提高触控窗口的平整度与操作耐用度,且会提高触控面板的结 构的稳固性。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第一基层;一第二基层,相对应于该第一基层;复数第一讯号线,设置于该第一基层;复数第二讯号线,设置于该第二基层;一传输组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层,且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一讯号线;以及一触控电路,电性连接该些第二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本发明中,其中该传输组件为复数第三讯号线。本发明中,其中该些第一讯号线与该些第三讯号线呈行排列。本发明中,其中该些第二讯号线呈列排列。本发明中,其中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分别包含一显示区,该些第一讯号线的 长度大于该显示区的长度,且该传输组件位于该第二基层的该显示区的下方,而与该些第 一讯号线电性连接。本发明中,更包含一导电层,其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之间,并位于该些 第一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之间。本发明中,其中该导电层为一异方性导电胶。本发明中,其中该导电层包含复数金属点,该些金属点分别对应该些第一讯号线 与该传输组件。本发明中,其中该些金属点设置于一胶框,该胶框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 层之间,并具有复数穿孔,该些金属点设置于该些穿孔。本发明中,其中该胶框更具有一沟槽。本发明中,其中该些金属点为银胶点。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触控窗口,其设置于该第一基层。本发明中,更包含至少一填充物,其填充于该触控窗口、该第一基层、该第二基层 与该触控电路的任两者间的至少一孔隙。
本发明中,其中该填充物为一垫片、一衬片、一硅胶、一泡绵、一双面胶或一树酯。本发明中,其中该触控电路包含一电路板,其设置于该第二基层且电性连接于该 些第二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 本发明中,其中该电路板为一软性电路板。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触控窗口,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以及至少一填充物,填充于该触控窗口、该第一基层、该第二基层与该电路板的任两者 间的至少一孔隙。本发明中,其中该填充物为一垫片、一衬片、一硅胶、一泡绵、一双面胶或一树酯。本发明中,其中该触控电路包含一覆晶薄膜模块,其设置于该第二基层,且电性连 接于该些第二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本发明中,其中该覆晶薄膜模块包含一可挠性线路板,设置于该第二基层,且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二讯号线与该传输组 件;以及一芯片,设置于该可挠性线路板。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触控窗口,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以及至少一填充物,填充于该触控窗口、该第一基层、该第二基层、该可挠性线路板与 该芯片的任两者间的至少一孔隙。本发明中,其中该填充物为一垫片、一衬片、一硅胶、一泡绵、一双面胶或一树酯。本发明中,其中该可挠性线路板外接一软性电路板。本发明中,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入/输出端口,并与该芯片的至少一 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本发明中,其中该触控电路包含一芯片,其设置于该第二基层,且电性连接于该些 第二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触控窗口,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以及至少一填充物,填充于该触控窗口、该第一基层、该第二基层与该芯片的任两者间 的至少一孔隙。本发明中,其中该填充物为一垫片、一衬片、一硅胶、一泡绵、一双面胶或一树酯。
本发明中,其中该芯片外接一软性电路板。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触控窗口,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以及至少一填充物,填充于该触控窗口、该第一基层、该第二基层、该芯片与该软性电 路板的任两者间的至少一孔隙。本发明中,其中该填充物为一垫片、一衬片、一硅胶、一泡绵、一双面胶或一树酯。本发明中,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入/输出端口,并与该芯片的至少一 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本发明中,其中该第一基层小于该第二基层。
本发明中,其中该第一基层为一膜片。本发明中,其中该第二基层为一玻璃基板。本发明触控面板包含有一第一基层、一第二基层、复数第一讯号线、复数第二讯号 线、一传输组件与一触控电路,第二基层相对应于第一基层,该些第一讯号线设置于第一基 层,该些第二讯号线设置于第二基层,而传输组件也设置于第二基层,且传输组件电性连接 于该些第一讯号线,触控电路电性连接该些第二讯号线与传输组件。本发明由于传输组件 与该些第一讯号线电性连接,所以触控电路仅需与第二基层电性连接,即可与第一基层的 该些第一讯号线和第二基层的该些第二讯号线电性连接,所以可提高触控面板的可靠度, 以及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触控电路更包含一芯片,且与第二基层电性连接,而整 合芯片于触控面板。另外,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更包含一触控窗口与至少一填充物,触控窗口 设置于第一基层,以电子产品达到全平面的目的,而填充物填充于触控窗口、第一基层、第 二基层与触控电路的任两者间的至少一孔隙,以增加触控窗口的平整度与操作耐用度,且 会提高触控面板的结构的稳固性。


图1是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基层的讯号线布局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基层的讯号线布局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图11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及图13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号简单说明10触控面板12第二基层14第二金属层16导电胶18导通层21软性电路板32第一讯号线40电路板42导通层
11第一基层 13第一金属层 15胶框 17导电胶 19导通层 31第一基层 36显示区 41导通层 43导电层
44覆晶薄膜模块441可挠性线路板
443芯片445导通层
447导通层449导电层
45软性电路板451导通层
453导电层455输入/输出埠
46芯片461导电层
463讯号线47软性电路板
471导通层472导电层
473输入/输出埠49软性电路板
51第二基层54第二讯号线
56显示区58第三讯号线
62胶框65穿孔
67沟槽72异方性导电胶
82金属点91触控窗口
92黏着层94填充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 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发 明的触控面板包含一第一基层31、一第二基层51与一触控电路,触控电路于本实施例中为 一电路板40,且电路板40的一实施例可为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Circuit,FPC)。 第一基层31相对应于第二基层51,且第一基层31的长度小于第二基层51的长度。电路 板40设置于第二基层51的一端,且电路板40的一侧面电性连接于第二基层51的讯号线。 本发明的第一基层31的一较佳实施例为一膜片,而第二基层51的一较佳实施例为一玻璃 基板。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基层的讯号线布局示意图。 如图所示,第一基层31包含有复数第一讯号线32与一显示区36。该些第一讯号线32呈行 排列方式设置于第一基层31。显示区36即为触控面板显示影像的区域,以供使用者观看, 该些第一讯号线32的长度是大于显示区36的长度。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基层的线路布局示意图。如 图所示,第二基层51包含复数第二讯号线54、一显示区56与一传输组件,传输组件于本实 施例中为复数第三讯号线58。该些第二讯号线54呈列排列方式设置于第二基层51。该些 第三讯号线58呈行排列方式设置于第二基层51,且传输组件位于第二基层51的显示区56 的下方,而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基层31的该些第一讯号线32,即该些第三讯号线58位于显 示区56的下方,并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一讯号线32,如此第一基层31的该些第一讯号线 32所产生的触控讯号是会传输至第二基层51的该些第三讯号线58。此外,图2所示的电路板40的一侧面电性连接于第二基层51的该些第二讯号线 54与传输组件,即连接第二讯号线51与该些第三讯号线58,以接收第一基层31与第二基层51的触控讯号。如此,电路板40即不需要电性连接第一基层31,而仅需电性连接第二 基层51即可接收第一基层31与第二基层51的触控讯号,所以电路板40仅需要一侧面设 置金属层,故可降低生产成本。另外,由于电路板40的一侧面不需要电性连接于第一基层 31,所以不会受到第一基层31的膨胀系数的影响,如此可提高电路板40设置于触控面板的 可靠度,即提高触控面板的整体可靠度。于此实施例中,传输组件为该些第三讯号线58,其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但 不限制本发明的传输组件仅可为该些第三讯号线58,传输组件可以为任何可与第一基层 31的该些第一讯号线32电性连接的传输导体。此外,本发明的第一基层31亦可与第二基 层51大小相同,但触控电路并不需要电性连接于第一基层31。请参阅图5与图6,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与剖视图。如 图所示,本发明触控面板更包含一胶框62与一导电层。胶框62设置于第一基层31与第二 基层51之间,导电层设置于第一基层31与第二基层51之间,并位于该些第一讯号32与 该些第三讯号58之间,于本实施例中导电层可为异方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Paste, ACF/ACP) 72,如此该些第三讯号线58即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一讯号线32。此外,此实施例的电路板40更包含一导通层41与一导通层42,其分别设置于电路 板40的两端。一导电层43设置于电路板40的导通层41与第二基层51之间,导电层43 电性连接于第二基层51的该些第二讯号线54与该些第三讯号线58,以传输触控讯号至电 路板40。电路板40更连接于电子产品内部的电路板(图未示),进而传输触控讯号至电子 产品内部的电路板的控制芯片(图未示),以供控制芯片得知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的位置, 进而执行对应的功能。上述的导电层43的一较佳实施例为异方性导电胶。此外,电路板40 更可外接另一电路板而连接于电子产品内部的电路板。请参阅图7,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请一并参阅图5,如 图所示,此实施例不同于图5实施例在于此实施例的导电层包含复数金属点82,且该些金 属点82分别对应于该些第一讯号线32与传输组件,即每一金属点82分别电性连接每一第 一讯号线32与每一第三讯号线58。该些金属点82是设置于胶框62所设置的复数穿孔65 中。本发明金属点82的一较佳实施例为银胶点。此外,该些第一讯号线32的每一端点与 该些第三讯号线58的每一端点亦可设置金属点82。请参阅图8,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请一并参阅图7,如 图所示,此实施例不同于上一实施例在于此实施例的胶框62更具有一沟槽67,其连接该些 穿孔65。由于触控面板的第一基层31与第二基层51之间存在着空气,因此使用者在按压 第一基层31时,则会压缩存在于第一基层31与第二基层51之间的空气,如此空气即会无 法排出,而位于第一基层31的该些第一讯号线32与该些金属点82之间,以及位于第二基 层51的该些第三讯号线58与该些金属点82之间,如此会使得该些第一讯号线32和该些 第三讯号线58无法确实接触该些金属点83,而无法让该些第一讯号线32确实电性连接于 该些第三讯号线58。此实施例可藉由沟槽67让空气排出,如此使用者在操作触控面板时, 即可确实让该些第一讯号线32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三讯号线58。请参阅图9,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请一并参考图6,如 图所示,此实施例不同于图6实施例在于此实施例更包含一触控窗口 91与一黏着层92,黏 着层92设置于触控窗口 91与第一基层31之间,以设置触控窗口 91于第一基层31。如此,可以让电子产品具有更多变的外型(various outlineshape),且可让电子产品的表面为全 平面而更美观,此外可增加触控面板的耐用性(unbreakable against shock)。承接上述,触控窗口 91贴合在第一基层31上方时,触控窗口 91、第一基层31、第 二基层51与触控电路(电路板40)的任意两者之间皆会产生孔隙,如此会出现不平整的 问题,其因为在整体结构组装的过程中,组装人员或者机器会施力于触控窗口 91、第一基层 31、第二基层51或者电路板40,如此会使得触控面板因为孔隙而弯曲或变形,如此即会发 生整体平整度变差的情形。所以本实施例更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填充物94,以填充在触控 窗口 91、第一基层31、第二基层51与电路板40的任意两者之间的孔隙,以加强触控窗口 91 与触控面板的平整度,且可增加触控面板整体结构的强度,而提高触控面板的结构的稳固 性以及操作耐用度(durable)。本发明填充物的一较佳实施例为垫片、衬片、硅胶、泡绵、双 面胶或树酯,垫片与衬片不限于任何材质,树酯较佳实施例则是以灌入/注入的方式填充 于孔隙,如此可减少组装填充物94于孔隙的流程与时间,且可减少填充物94不够密合于孔 隙的情形,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请参阅图10与图11,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与剖视图。此 实施例的触控电路包含一覆晶薄膜模块(Chip On Film,C0F) 44其设置于第二基层51且电 性连接于该些第二讯号线54 (参阅图4)与传输组件,即覆晶薄膜模块44电性连接该些第 二讯号线32与第三讯号线58 (参阅图4)。覆晶薄膜模块44包含有一可挠性线路板441与 一芯片443。可挠性线路板441具有两导通层445与447,并分别设置于可挠性线路板441 的两端。一导电层449设置于可挠性线路板441的导通层445与第二基层51之间,导电层 449电性连接于第二基层51的该些第二讯号线54与该些第三讯号线58,如此可挠性线路 板441即设置于第二基层51且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二讯号线54与该些第三讯号线58。另外,芯片443设置于可挠性线路板441,以接收触控讯号,如此芯片443即可得知 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的位置。此外,可挠性线路板441可藉由导通层447直接与电子产品 的电路板(图未示)相互连接,使得芯片443与电路板之间可以相互传递讯号,而直接传递 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的位置至电路板,或者可藉由导通层447外接一软性电路板45,并经 由软性电路板45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相互连接,以使得芯片443与电路板之间可以相互传 递讯号。软性电路板45的一端具有一导通层451,一导电层453设置于可挠性线路板441 的导通层447与软性电路板45的导通层451之间。如此,软性电路板45即电性连接于可 挠性线路板441。上述的导电层449与453可为异方性导电胶。本发明藉由将覆晶薄膜模块44设置于第二基层51,使得覆晶薄膜模块44可与第 二基层51的该些第二讯号线54与传输组件(该些第三讯号线58)相互电性连接,所以覆 晶薄膜模块44的芯片443也会与第一基层31的该些第一讯号线32电性连接。如此当使 用者触压该触控面板时,该些第一讯号线32与该些第二讯号线54所产生的触控讯号,即会 传递至芯片443,如此芯片443即可得知使用者触压该触控面板的位置,并将触控位置传递 至电子产品的电路板的控制芯片,以供电子产品的控制芯片依据此触控位置执行后续的对 应动作。此实施例整合芯片443于触控面板,是可让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不需要与触控面板 的该些第二讯号线54与该些第三讯号线58相连接,而只需几条讯号线与覆晶薄膜模块44 连接即可得知使用者的触控位置。由上述可知,若为了提高触控面板的触控精确度或者具有多点触控功能,而增加
10该些第一讯号线32与该些第二讯号线54的数量时,本发明仅会增加覆晶薄膜模块44的芯 片443与第二基层51的该些第二讯号线54和该些第三讯号线58相连接的接脚,而不需增 加芯片443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连接的接脚,也就是不需增加电子产品的电路板的电路, 如此可降低电子产品与触控面板之间的电路的复杂度,以及降低电路板的电路占用电路板 的面积,进而可降低成本。由于现今芯片的技术相当进步,所以增加芯片443的接脚数相较 于增加电路板的接脚数并不会增加太多面积与成本。再参阅图10,本发明的软性电路板45可具有复数输入/输出埠455与复数导通 层451,该些输入/输出埠455与该些导通层451相对应,且该些输入/输出端口 455所在 的位置是不相同,而可挠性线路板441对应具有复数导通层447,即透过该些导通层451以 与该些输入/输出埠455电性连接,该些导通层447是与芯片443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 (图未示)电性连接,如此可因应电子产品的各种电路板所设置的输入/输出端口位于不同 位置,而使得软性电路板45便于连接电子产品内部的电路板。此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更在第一基层31上方设置触控窗口 91,黏着层92设置于触 控窗口 91与第一基层31之间,且本实施例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填充物94,以填充在触控窗 口 91、第一基层31、第二基层51、可挠性线路板441与芯片443的任意两者间的孔隙,以加 强触控窗口 91与触控面板的平整度,且可增加触控面板整体结构的强度,而提高触控面板 的结构的稳固性以及操作耐用度(durable)。填充物的一较佳实施例为垫片、衬片、硅胶、泡 绵、双面胶或树酯,垫片与衬片不限于任何材质,树酯较佳实施例则是以灌入/注入的方式 填充于孔隙。请参阅图12与图13,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与剖视图。此 实施例的触控电路包含一芯片46,芯片46与第二基层51之间设置有一导电层461,导电层 461电性连接第二基层51的该些第二讯号线54与传输组件(该些第三讯号线58),如此芯 片46即设置于第二基层51且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二讯号线54与传输组件(该些第三讯号 线58),芯片46为利用覆晶玻璃接合技术(Chip On Glass)而设置于第二基层51,以接收 触控讯号。此外,芯片46更外接一软性电路板47,软性电路板47的一端具有一导通层471, 一导电层472设置于软性电路板47的导通层471与第二基层51之间,且导电层473电性 连接第二基层51的复数讯号线463,该些讯号线463电性连接导电层461,而用于传输芯片 46的输出讯号至软性电路板47,即芯片46输出使用者触压触控面板的触控位置至软性电 路板47。上述的导电层461与72可为异方性导电胶。另外,软性电路板47亦可具有至少 一输入/输出端口 473并与芯片46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图未示)电性连接。此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更包含触控窗口 91与填充物94,触控窗口 91设置于第一基 层31上方,填充物94填充于触控窗口 91、第一基层31、第二基层51、芯片46与软性电路板 47的任意两者间的孔隙,以加强触控窗口 91与触控面板的平整度,且可增加触控面板整体 结构的强度,而提高触控面板的结构的稳固性以及操作耐用度。填充物的一较佳实施例为 垫片、衬片、硅胶、泡绵、双面胶或树酯,垫片与衬片不限于任何材质,树酯较佳实施例则是 以灌入/注入的方式填充于孔隙。综上所述,本发明触控面板包含第一基层、第二基层、复数第一讯号线、复数第二 讯号线、传输组件与触控电路。该些第一讯号线设置于第一基层,第二基层相对应于第一基层,该些第二讯号线与传输组件设置于第二基层,且传输组件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一讯号线, 触控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二基层而电性连接该些第二讯号线与传输组件。本发明设置于第 二基层的传输组件,由于和第一基层的该些第一讯号线电性连接,所以触控电路仅要电性 连接于第二基层,即可与第一基层的该些第一讯号线与第二基层的该些第二讯号线电性连 接,而不需要电性连接第一基层,如此可增加触控面板的可靠度,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 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第一基层;一第二基层,相对应于该第一基层;复数第一讯号线,设置于该第一基层;复数第二讯号线,设置于该第二基层;一传输组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层,且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一讯号线;以及一触控电路,电性连接该些第二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输组件为复数第三讯号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第一讯号线与该些第三讯 号线呈行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第二讯号线呈列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分别 包含一显示区,该些第一讯号线的长度大于该显示区的长度,且该传输组件位于该第二基 层的该显示区的下方,而与该些第一讯号线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导电层,其设置于该第一基 层与该第二基层之间,并位于该些第一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电层为一异方性导电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电层包含复数金属点,该些 金属点分别对应该些第一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金属点设置于一胶框,该胶 框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二基层之间,并具有复数穿孔,该些金属点设置于该些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胶框更具有一沟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金属点为银胶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触控窗口,其设置于该第 “"基层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填充物,其填充于该 触控窗口、该第一基层、该第二基层与该触控电路的任两者间的至少一孔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填充物为一垫片、一衬片、 一硅胶、一泡绵、一双面胶或一树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电路包含一电路板,其 设置于该第二基层且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二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为一软性电路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触控窗口,设置于该第 一基层;以及 至少一填充物,填充于该触控窗口、该第一基层、该第二基层与该电路板的任两者间的 至少一孔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填充物为一垫片、一衬片、 一硅胶、一泡绵、一双面胶或一树酯。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电路包含一覆晶薄膜模块,其设置于该第二基层,且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二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覆晶薄膜模块包含一可挠性线路板,设置于该第二基层,且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二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以及一芯片,设置于该可挠性线路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触控窗口,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以及至少一填充物,填充于该触控窗口、该第一基层、该第二基层、该可挠性线路板与该芯 片的任两者间的至少一孔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填充物为一垫片、一衬片、 一硅胶、一泡绵、一双面胶或一树酯。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挠性线路板外接一软性 电路板。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 入/输出端口,并与该芯片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电路包含一芯片,其设 置于该第二基层,且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二讯号线与该传输组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触控窗口,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以及至少一填充物,填充于该触控窗口、该第一基层、该第二基层与该芯片的任两者间的至 少一孔隙。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填充物为一垫片、一衬片、 一硅胶、一泡绵、一双面胶或一树酯。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芯片外接一软性电路板。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触控窗口,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以及至少一填充物,填充于该触控窗口、该第一基层、该第二基层、该芯片与该软性电路板 的任两者间的至少一孔隙。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填充物为一垫片、一衬片、 一硅胶、一泡绵、一双面胶或一树酯。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 入/输出端口,并与该芯片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基层小于该第二基层。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基层为一膜片。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基层为一玻璃基板。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有一第一基层、一第二基层、复数第一讯号线、复数第二讯号线、一传输组件与一触控电路,第二基层相对应于第一基层,该些第一讯号线设置于第一基层,该些第二讯号线与传输组件设置于第二基层,传输组件且电性连接于该些第一讯号线,触控电路电性连接该些第二讯号线与传输组件。如此,触控电路仅需与第二基层电性连接,即可电性连接第一基层的该些第一讯号线与第二基层的该些第二讯号线,而接收触控讯号,如此可增加触控面板的可靠度与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1907942SQ20091014647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8日
发明者崔岱安, 林彦仲, 林志佑, 郭定隆, 钱金维, 陈汉钊 申请人: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