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及具有该枢纽器的掀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042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枢纽器及具有该枢纽器的掀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枢纽器,尤指一种装设于掀盖装置的上盖与底座之间,使该 上盖与底座可相对旋转的枢纽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贩卖的掀盖装置,例如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等电子产品,其具有 一底座及一上盖,于该上盖与底座间设有一枢纽器,据以令上盖可相对底座枢转,此等掀盖 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令上盖相对关闭于底座,以便于存放或携带,而使用时则令上盖相对底 座开启,以便进行装置的操作。上述掀盖装置,在令上盖相对于底座开启时,使用者期望能够加速开启上盖以能 尽速进行操作,而在令上盖相对于底座闭合时,则期望能够在避免上盖与底座发生撞击的 情况下快速的闭合,然而,现有技术的枢纽器,其可提供的扭力为一固定值,因此若欲操作 上盖相对于底座可快速开启或安全关闭,则使用者就必须自行控制施加于上盖的力量,以 进行上盖的开启或关闭速度的控制,对使用者而言可谓相当的不便。发明内容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枢纽器,其仅能提供一定的扭力值,造成设置有该枢纽器 的掀盖装置在开闭操作上的不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改良该枢纽器结构以解决之。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枢纽 器,其包含有一枢轴;一固定座,其可枢转的套设于枢轴上;一静迫紧块,其套设于枢轴上并与固定座相互固定,静迫紧块上背向固定座的一 侧面上,形成有呈环型的一内圈轨道及位于该内圈轨道外周的一外圈轨道,该内圈轨道及 外圈轨道上设有一径向的第一起始边,静迫紧块于该内圈轨道及外圈轨道的厚度,自第一 起始边处起朝向一侧逐渐增加而形成有一第一坡面,又自该第一坡面的末端起逐渐减少而 形成有一第二坡面,再自该第二坡面的末端起逐渐增加而形成有一第三坡面;一动迫紧块,其套设固定于枢轴上且相邻于静迫紧块,动迫紧块面向静迫紧块的 一侧面轴向延伸成型有一内圈滑块以及一外圈滑块,该内圈滑块与外圈滑块分别相对于内 圈轨道及外圈轨道;一弹片组,其套设于枢轴上;一固定件,其套设并固定于枢轴另一端。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掀盖装置,当上盖相对底座枢转时,上盖可带动枢轴 转动,而动迫紧块随枢轴转动,此时,其内圈滑块及外圈滑块分别于静迫紧块的内圈轨道及 外圈轨道上位移,且自第一坡面依序移向第二坡面及第三坡面,其中,刚开启上盖时,滑块 于第一坡面上滑动,因而使动迫紧块逐渐远离静迫紧块并压迫于弹片组,使弹片组的摩擦 力增加,是以此时必须施以上盖一较大的力量才能开启,随后滑块滑入第二坡面时,弹片组 的摩擦力即逐渐下降,因而可快速的将上盖开启,又当滑块滑入第三坡面时,弹片组的摩擦
4力再逐渐上升,是以可令上盖与底座间容易保持定位;反之,在关闭上盖时,滑块自第三坡面经第二坡面滑向第一坡面,其中当滑块于第 二坡面上滑动时,弹片组的摩擦力逐渐增加,因此可减缓上盖相对于底座闭合时的速度,随 后当滑块滑至第一坡面时,弹片组的摩擦力呈逐渐下降,是以可快速的闭合上盖,且由于此 时上盖已接近于底座,因此较快的关闭速度并不会引起严重的撞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与静迫紧块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静迫紧块与动迫紧块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静迫紧块的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静迫紧块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于一掀盖装置的示意图;图8为操作本实用新型枢纽器时所需的扭力的曲线图;图9至11为本实用新型中动迫紧块相对于静迫紧块旋转的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其包含有一枢轴10、一旋转座20、一 固定座30、一静迫紧块40、一动迫紧块50、一弹片组60、至少一摩擦垫片70以及一固定件 80。所述枢轴10为一断面呈非圆形的杆体,枢轴10 —端的外壁处成型有一螺纹部11, 枢轴10上靠近另一端处径向延伸成型有一冠部12。所述旋转座20套设固定于所述枢轴10 —端且贴靠于冠部12。所述固定座30上形成有一非圆形的中心孔31,并借中心孔31套设于枢轴10上。配合参见图3及图4所示,所述静迫紧块40上贯穿成型有一轴孔41,并以该轴孔 41套设于枢轴10上而相邻于固定座30,静迫紧块40面向固定座30的一侧面上轴向延伸 成型有配合于固定座30中心孔31的一凸环401,该凸环401卡合于该中心孔31内;静迫紧块40的轴向另一侧面上,沿轴孔41周缘形成有呈环型的一内圈轨道42及 位于该内圈轨道42外周的一外圈轨道43,该内圈轨道42及外圈轨道43上分别设有间隔设 置的一第一起始边421、431及一第二起始边422、432,第一起始边421、431及第二起始边 422,432之间内凹成型有一凹沟423、433,静迫紧块40于该内圈轨道42及外圈轨道43的 厚度,自该第一起始边421、431及第二起始边422、432处起朝向相反方向逐渐增加而形成 有一第一坡面424、434,又自该第一坡面424、434的末端4241、4341起逐渐减少而形成有一 第二坡面425、435,再自该第二坡面425、435的末端4251、4351起逐渐增加而形成有一第三 坡面426、436,于该两第三坡面426、436间分别形成有一平面427、437,其中,请配合参见图 5的示意图所示,该内圈轨道42的各第一坡面424、各第二坡面425及各第三坡面426的斜 率,分别与外圈轨道43的各第一坡面434、各第二坡面435及各第三坡面436的斜率相等, 且内圈轨道42与外圈轨道43的第一起始边421、431位于通过静迫紧块40轴心的径向延伸线的相对两边上,而第二起始边422、432亦位于通过静迫紧块40轴心的径向延伸线的相 对两边上。所述动迫紧块50上贯穿成型有一非圆形的穿孔501,并以该穿孔501套设固定于 枢轴10上且相邻于静迫紧块40,动迫紧块50面向静迫紧块40的一侧面轴向延伸成型有一 内圈滑块51以及一外圈滑块52,该内圈滑块51与外圈滑块52分别相对于内圈轨道42及 外圈轨道43,配合参见图6所示,内圈滑块51具有一底面510,该底面510的宽度大于内圈 轨道42的第一起始边421及第二起始边422之间的区域420的宽度,且小于两第一坡面 424末端4241处之间的区域的宽度,而外圈滑块52具有一底面520,该底面520的宽度大 于外圈轨道43的第一起始边431及第二起始边432之间的区域430的宽度,且小于两第一 坡面434末端4341处之间的区域的宽度,此外,于内圈滑块51及外圈滑块52的底面510、 520两侧处可成型有导引斜面511、521。所述固定件80套设并固定于枢轴10末端,固定件80可为一螺帽以螺合固定于枢 轴10的螺纹部11上。所述弹片组60具有复数弹片,其套设于枢轴10上相邻于动迫紧块50,而所述摩擦 垫片70套设于枢轴10上,于本实施例中,包含有三摩擦垫片70分别位于冠部12与固定座 30之间、动迫紧块50与弹片组60之间以及位于弹片组60与固定件80之间。参见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其用以设置于一掀盖装置的上盖91与底座 92之间,其中旋转座20与掀盖装置的上盖91相互固定,而固定座30与底座92相互固定, 当上盖91相对于底座92枢转时,枢轴10可带动动迫紧块50相对静迫紧块40转动,且内 圈滑块51及外圈滑块52分别于内圈轨道42及外圈轨道43上位移;由于上述各坡面424、425、426、434、435、436呈斜面状,因此滑块51、52在对应坡 面424-426,434-436上滑动时,动迫紧块50将呈远离或靠近于静迫紧块40,当动迫紧块50 呈远离静迫紧块40时,动迫紧块50将压迫于弹片组60,使弹片组60各弹片紧密抵靠,造成 摩擦力增加,反之当动迫紧块50呈靠近静迫紧块40时,则弹片组60的摩擦力将下降,由此 可知,使用者令上盖91相对底座92枢转时的力量,亦即必须施予枢纽器的扭力值,并非一 固定值,以下配合图8所示扭力值曲线图来说明令上盖91开启或关闭时,所需施予枢纽器 的扭力值的变化;参见图9及图10所示,当上盖91相对闭合于底座92时,动迫紧块50的内圈滑块 51及外圈滑块52的预设位置分别位于静迫紧块40上的相对凹沟423、433上,此时令上盖 91相对于底座92开启,则内圈滑块51及外圈滑块52分别自第一坡面424、434依序移向第 二坡面425、435及第三坡面426、436,其中,滑块51、52于第一坡面424、434上爬升时,动迫 紧块50将远离静迫紧块40而压迫于弹片组60使摩擦力增加,因此在第一坡面424、434的 范围内,必须施予较大的扭力值才能开启上盖91 ;参见图11所示,随后滑块51、52进入第二坡面425、435,并于第二坡面425、435上 滑降时,动迫紧块50将逐渐靠近静迫紧块40,因此弹片组60的摩擦力即逐渐下降,因此可 快速的将上盖91开启;最后滑块51、52进入第三坡面426、436,并于第三坡面426、436爬升,此时弹片组 60的摩擦力再次逐渐增加,因此在第三坡面426、436的范围内,上盖91与底座92间可容易 保持定位,此外,若滑块51、52滑行越过第三坡面426、436而进入所述平面427、437,则上盖91翻转180度与底座92呈平行。反之,在关闭上盖91时,滑块51、52由第三坡面426、436依序移向第二坡面425、 435及第一坡面424、434,其中,当滑块51、52于第二坡面425、435上爬升时,弹片组60的 摩擦力逐渐上升,因此可减缓上盖91相对于底座92闭合时的速度,随后当滑块51、52进入 第一坡面424、434,并于第一坡面424、434上滑降时,弹片组60的摩擦力呈逐渐下降,是以 可快速的闭合上盖91,且由于此时上盖91已较接近于底座92,因此较快的关闭速度并不会 引起严重的撞击,并且由于内圈滑块51及外圈滑块52的底面510、520宽度分别大于内圈 轨道42及外圈轨道43的第一起始边421、431及第二起始边422、432之间的区域420、430 的宽度,所以内圈滑块51及外圈滑块52的底面510、520不会落入于所述凹沟423、433而 撞击于其壁面,因此可避免上盖91盖合于底座92时枢纽器发出撞击声。上述扭力值的变化可通过调整各坡面424、425、426、434、435、436的倾斜度以及 长度来控制,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上盖91相对于底座92枢转至10度角时有一最大值, 而在枢转至90度角时有一最小值。
权利要求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枢轴;一固定座,其可枢转的套设于枢轴上;一静迫紧块,其套设于枢轴上并与固定座相互固定,静迫紧块上背向固定座的一侧面上,形成有呈环型的一内圈轨道及位于该内圈轨道外周的一外圈轨道,该内圈轨道及外圈轨道上设有一径向的第一起始边,静迫紧块于该内圈轨道及外圈轨道的厚度,自第一起始边处起朝向一侧逐渐增加而形成有一第一坡面,又自该第一坡面的末端起逐渐减少而形成有一第二坡面,再自该第二坡面的末端起逐渐增加而形成有一第三坡面;一动迫紧块,其套设固定于枢轴上且相邻于静迫紧块,动迫紧块面向静迫紧块的一侧面轴向延伸成型有一内圈滑块以及一外圈滑块,该内圈滑块与外圈滑块分别相对于内圈轨道及外圈轨道;一弹片组,其套设于枢轴上;一固定件,其套设并固定于枢轴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轨道及外圈轨道上设有一径向 的第二起始边,内圈轨道及外圈轨道上自该第二起始边处起朝向一侧依序形成有一第一坡 面、一第二坡面及一第三坡面,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的两第三坡面间分别形成有一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的两第一起始边位于 通过静迫紧块轴心的径向延伸线的相对两边上,而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的第二起始边位于 通过静迫紧块轴心的径向延伸线的相对两边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轨道及外圈轨道上的第一起始边 及第二起始边之间分别内凹成型有一凹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滑块具有一底面,该底面的宽度大于内圈轨道上第一起始边及第二起始边之 间的区域的宽度,且小于两第一坡面末端处之间的区域的宽度;所述外圈滑块具有一底面,该底面宽度大于外圈轨道上第一起始边及第二起始边之间 的区域的宽度,且小于两第一坡面末端处之间的区域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滑块与外圈滑块,其底面两侧处 成型有导引斜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轴为一断面呈非圆形的杆体;所述动迫紧块上贯穿成型有一非圆形的穿孔,并以该穿孔套设固定于枢轴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穿设有一中心孔,并以该中心孔套设于枢轴上; 所述静迫紧块面向固定座的一侧面上轴向延伸成型有配合于固定座中心孔的一凸环, 该凸环卡合于该中心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旋转座,其套设固定于枢轴的一端; 所述枢轴上径向延伸成型有一冠部位于固定座与旋转座之间。
10.一种掀盖装置,其包含有一上盖及一底座,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枢轴与掀盖装置的 上盖相互固定,而固定座与底座相互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枢纽器及具有该枢纽器的掀盖装置,其中该枢纽器设于该掀盖装置的上盖与底座之间,其包含有可相对转动的一静迫紧块及一动压迫块,其中该静压迫块一侧面上形成有一内圈轨道及一外圈轨道,内圈轨道及外圈轨道上设有一径向的起始边,静迫紧块于该内圈轨道及外圈轨道的厚度先渐增后渐减再渐增而形成有一第一坡面、一第二坡面及一第三坡面;该动迫紧块于面向静迫紧块的一侧面延伸成型有一内圈滑块以及一外圈滑块分别对应于内圈轨道及外圈轨道;上述滑块与各坡面的配合可使上盖开启时摩擦力呈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反之关闭时摩擦力呈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借此可控制开闭上盖时所需的扭力。
文档编号G06F1/16GK201666309SQ20092017909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1日
发明者陈威明, 陈维钧 申请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