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659638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照与显示图像相应的用户输入指示进行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已提出有不仅是执行游戏程序,还能再现动图像的家庭用娱乐系统。在该家庭用娱乐系统中,GPU生成使用了多边形(polygon)的三维图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提出有使用由高清晰的照片等数字图像生成的多个分辨率的分块图像进行显示图像的放大/缩小处理、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动处理的技术。该图像处理技术中, 将原图像尺寸按多个阶段缩小而生成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将各阶层的图像分割为一个或多个分块图像,用阶层构造来表现图像。通常,分辨率最低的图像由1个分块图像构成,分辨率最高的原图像由数量最多的分块图像构成。图像处理装置在显示图像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时将所使用的分块图像切换为不同阶层的分块图像,从而迅速进行放大显示或缩小显
7J\ ο〔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5639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在便携式终端等中,显示画面的尺寸也能够放大,不依赖于信息处理装置的种类而能够显示高清晰图像。因此,满足视觉要求的各种内容更加贴近身边了。但是,当要显示的信息复杂化、高度化时,为了将其运用自如需要各种知识,操作也变得复杂起来。 因此,信息的质量和操作的容易性大多情况处于折中的关系。另外,为了作成包含图像的复杂的内容,还需要专门的知识。另外,理解键的配置、同时操作多个键的状况对于不习惯装置使用的用户来说,尤其容易带来负担。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容易的操作来实现各种处理的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用户对显示图像的操作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一方案涉及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存储装置,保持阶层数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输入信息取得部,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显示图像处理部,根据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的区域,基于阶层数据生成显示图像;对象执行部,在视点满足与图像内的预定区域对应的、用于开始处理的条件时,执行该处理;其中,上述条件是针对图像平面上所设定的上述预定区域与由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区域;在视点满足与图像内的预定区域对应地设定的、用于开始处理的条件时,执行该处理;其中,上述条件是针对图像平面上设定的预定的区域与由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内容的数据结构。该内容的数据结构的特征在于将阶层数据与设定文件建立对应,上述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上述设定文件记载有如下条件,即与用上述阶层数据生成的图像内预定区域对应的、用于开始处理的条件,上述条件是针对该图像平面上设定的预定的区域与由视点确定的上述图像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其中上述视点是在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虚拟空间中的视点。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装置,保持阶层数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 输入信息取得部,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显示图像处理部,根据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的区域, 基于上述阶层数据生成显示图像;图像加工部,进行强调显示显示图像内的多个区域的加工;其中,输入信息取得部还受理用户从被强调显示的多个区域中的选择指示,显示图像处理部还根据上述选择指示而改变显示的区域。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区域;进行对显示的区域中包含的多个区域进行强调显示的加工;受理用户从被强调显示的多个区域中的选择指示;进一步根据选择指示而改变显示的区域。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内容的数据结构,该内容的数据结构的特征在于将阶层数据与加入显示的图像的数据建立对应,上述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上述加入显示的图像,是与用上述阶层数据显示的图像中通过强调显示而成为选择对象的多个区域对应地,在对应的区域被选中时改变图像的显示区域后加入显示的图像。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装置,保持阶层数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 输入信息取得部,经由用户操作的输入装置受理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显示图像处理部,根据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的区域,基于阶层数据生成显示图像,并且在用户对上述输入装置进行了特定的操作时,基于阶层数据生成具有比显示中的图像低的分辨率的一基准显示图像;其中, 基准显示图像是与距图像平面的距离不同的多个视点对应的多个区域的图像,上述一基准显示图像是根据显示中的图像而从基准显示图像中选出的。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经由用户操作的输入装置受理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显示装置中的区域;在用户对输入装置进行了特定的操作时,基于阶层数据生成具有比显示中的图像低的分辨率的一基准显示图像;其中,基准显示图像是与距图像平面的距离不同的多个视点对应的多个区域的图像,上述一基准显示图像是根据显示中的图像而从上述基准显示图像中选出的。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内容的数据结构。该内容的数据结构的特征在于将阶层数据与上述阶层数据所包含的图像数据建立对应,上述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上述图像数据为,在显示基于阶层数据而生成的图像的过程中,在用户对输入装置进行了特定的操作时,根据该显示中的图像的区域,被选为此后的显示对象的、分辨率不同的多个基准显示图像的信息。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装置,保持包含特定区域的图像的数据,上述特定区域表示要放大的对象;输入信息取得部, 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显示图像处理部,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的区域,基于上述图像的数据生成显示图像;以及诱导控制部,控制上述显示图像处理部,使得用户进行了图像的放大操作时,在上述视点满足诱导条件时对上述视点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将映在画面中的区域向上述特定区域的方向诱导,其中,上述诱导条件是针对上述特定区域与由上述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从存储器读出包含特定区域的图像的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上述特定区域表示要放大的对象;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中的区域; 以及在用户进行了图像的放大操作时,在上述视点满足诱导条件时对上述视点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将映在画面的区域向上述特定区域的方向诱导,其中,上述诱导条件是针对上述特定区域与由上述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内容的数据结构。该内容的数据结构的特征在于将图像的数据、表示图像中应放大的对象的特定区域的数据、以及诱导条件建立对应;诱导条件是当用户进行了图像的放大操作时,为了将映在画面中的区域向特定区域的方向诱导,而对虚拟空间中的视点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的条件,是针对特定区域与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诱导条件,其中,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以上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将本发明的表现形式在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程序、 记录有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等间进行变换后的方式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是有效的。〔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以容易的操作实现各种信息处理。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系统的使用环境的图。
图2是表示能适用于图1的图像处理系统的输入装置的外观构成的图。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的阶层构造例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构成的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成为显示对象的多个阶层数据的关系的图。图7是详细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控制部的构成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对象矩形和边界矩形的定义例的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边界矩形的倍率的定义例的图。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表示画面从边界矩形超出的比例的参数“overshoot” 的定义的图。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表示边界矩形从画面超出的比例的参数 “invisibility”的定义的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设定文件的用XML记述的记述例的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对象矩形、边界矩形、和链接边界的关系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使参数“max-overshoot”变化时的链接边界的变化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使参数“max-invisibility”变化时的链接边界的变化的图。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被信息处理装置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图像的例子的图。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实施作为嵌入对象的动图像再现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使作为嵌入对象的商铺链接进行动作时显示的图像的例子的图。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作为嵌入对象的选择受理显示时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使视点任意移动时返回显示区域的方式的图。图2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中设定有链接的图像的例子的图。图22是详细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控制部的构成的图。图23是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因视点的不同而导致的链接区域与画面的位置关系的变化的图。图M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诱导范围与准诱导范围的关系的图。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诱导力从链接区域的中心线起相对于视点的水平方向的距离的设定例的图。图沈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信息处理装置所进行的关于向链接区域的画面的诱导和链接的执行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使用环境。信息处理系统1包括包含图像处理、动图像再现、声音再现、通信等功能的至少任意一个的用于处理内容的信息处理装置10,和输出信息处理装置10的处理结果的显示装置12。显示装置12可以是具有输出图像的显示器和输出声音的扬声器的电视机。显示装置12与信息处理装置10可以用有线电缆连接,还可以通过无线LAN (Local Area Network)等无线连接。在信息处理系统1中,信息处理装置10可以经由电缆14与互联网等外部网络连接,下载取得包含已被阶层化了的压缩图像的数据的内容的软件等。信息处理装置10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外部网络连接。信息处理装置10可以是游戏装置或个人计算机等,可以通过从各种记录介质加载软件而实现后述的功能。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后述的图像处理机构,将显示在显示装置12 中的图像作为用户界面。用户通过用输入装置使显示图像变化,来对信息处理装置10进行指示输入。信息处理装置10针对该指示输入所执行的处理可以因内容不同而不同。具体例子将在后面说明。用户一边观看显示装置12上显示的图像一边对输入装置进行输入,要求显示区域的放大/缩小、向上下左右方向滚动时,输入装置据此将显示区域的移动和放大缩小的请求信号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10。信息处理装置10根据该信号使显示装置12的画面内的图像变化。这样的显示区域的移动和放大缩小可以理解为用户的虚拟视点的移动,因此,以后统称为“视点的移动”。信息处理装置10还按照预先定好的规则,执行与图像中的预定区域相对应的处理。例如用户要将预定的区域放大时,信息处理装置10开始进行与该区域预先对应的动作。图2表示输入装置20的外观构成例。输入装置20中作为用户可操作的操作装置,具有十字键21、模拟操作杆27a、27b、以及4种操作按钮沈。4种操作按钮沈由〇按钮 22、X按钮23、□按钮M和厶按钮25构成。在信息处理系统1中,输入装置20的操作装置被分配用于输入视点的移动,即显示区域的放大/缩小请求和向上下左右方向的滚动请求的功能。例如,显示区域的放大/ 缩小请求的输入功能被分配给右侧的模拟操作杆27b。用户通过将模拟操作杆27b向自己一边拉,能够输入显示区域的缩小请求,而通过从自己一边向外推,能够输入显示区域的放大请求。另外,显示区域的滚动的输入功能被分配给十字键21。用户通过按下十字键21, 能够输入向十字键21所被按下的方向滚动的请求。此外,视点移动请求的输入功能也可以被分配给其他操作装置,例如滚动请求的输入功能可以被分配给模拟操作杆27a。输入装置20具有将所输入的视点移动请求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构成能与信息处理装置10进行无线通信。输入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 10可以使用Bluetooth (蓝牙)(注册商标)协议、IEEE802. 11协议等建立无线连接。输入装置20也可以经由电缆与信息处理装置10连接,将视点移动请求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图像数据的阶层构造例子。图像数据具有在深度 (Z轴)方向上由第0阶层30、第1阶层32、第2阶层34和第3阶层36构成的阶层构造。该图中仅示出4阶层,但阶层数不限于此。以下,将具有这样的阶层构造的图像数据称为“阶层数据”。图3所示的阶层数据具有4叉树(Quad tree)的阶层构造,各阶层由1个以上的分块图像38构成。所有的分块图像38都被形成为具有相同像素数的同一尺寸,例如具有 256X256像素。各阶层的图像数据将一个图像用不同的分辨率来表现,将具有最高分辨率的第3阶层36的原图像按多个阶段缩小而生成第2阶层34、第1阶层32、第0阶层30的图像数据。例如第N阶层的分辨率(N为0以上的整数)可以是左右(X轴)方向、上下(Y 轴)方向均为第(N+1)阶层的分辨率的1/2。信息处理装置10中,阶层数据在以预定的压缩形式被压缩的状态下保持在存储装置中,在内容起动时从存储装置读出而被解码。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0具有与多种压缩形式对应的解码功能,可以对例如S3TC形式、JPEG形式、JPEG2000形式的压缩数据进行解码。在阶层数据中,压缩处理可以按分块图像单位来进行,还可以以同一阶层或多个阶层中所包含的多个分块图像为单位进行。阶层数据的阶层构造如图3所示,将左右方向设定为X轴,将上下方向设定为Y 轴,将深度方向设定为Z轴,构筑虚拟的3维空间。信息处理装置10根据从输入装置20供给的视点移动请求信号导出显示区域的移动量后,用该移动量导出虚拟空间中的帧的4角的坐标(框架坐标)。虚拟空间中的框架坐标被用于显示图像的生成处理。信息处理装置 10也可以导出确定阶层的信息、该阶层中的纹理坐标(UV坐标)来代替虚拟空间中的框架坐标。以下,阶层确定信息和纹理坐标的组合也称为框架坐标。阶层数据中包含的各阶层的图像数据相对于虚拟空间的Z轴离散地存在。因此, 在用没有图像数据的阶层间的比例尺来显示图像时,使用在Z轴方向上处于附近的图像数据。例如,显示图像的比例尺处于第2阶层34附近时,使用该第2阶层的图像数据来作成显示图像。为了实现此,在各阶层之间、例如中间设定源图像的切换边界。显示图像的比例尺超过该切换边界时,切换用于生成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将该图像放大或缩小地来显示。图4示出信息处理装置10的构成。信息处理装置10包括无线接口 40、开关42、 显示处理部44、硬盘驱动器50、记录介质安装部52、盘驱动器M、主存储器60、缓冲存储器 70以及控制部100。显示处理部44具有缓冲要显示在显示装置12的显示器上的数据的帧存储器。开关42是以太网开关(以太网是注册商标),是与外部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并进行数据收发的设备。开关42可以经由电缆14与外部网络连接,接收包含被阶层化了的压缩图像数据和用于用该图像实现各种功能的设定文件的内容文件。内容文件中还可以包含执行各种功能所需的数据,例如被压缩编码了的动图像数据、音乐数据、将web站点的名称与 URL(UniformResource Locator)对应的数据等。另外,开关42与无线接口 40连接,无线接口 40按预定的无线通信协议与输入装置20连接。输入装置20中用户所输入的视点移动请求信号经由无线接口 40、开关42被提供至控制部100。硬盘驱动器50作为存储数据的存储装置来发挥功能。经由开关42接收到的各种数据被存储在硬盘驱动器50中。记录介质安装部52在安装存储卡等可移动记录介质时, 从可移动记录介质读出数据。盘驱动器M在被安装了只读ROM盘时,驱动并识别ROM盘, 读出数据。ROM盘可以是光盘或光磁盘等。内容文件可以被存储在这些记录介质中。控制部100具有多核CPU,1个CPU中具有1个通用的处理器核和多个单处理器核。 通用处理器核称为PPU (PowerPC Processor Unit),其余的处理器核称为SPU (SynergisticProcessor Unit)。控制部100具有与主存储器60和缓冲存储器70连接的存储器控制器。PPU具有寄存器,并具有主处理器作为运算执行主体,将作为要执行的应用中的基本处理单位的任务高效地分配给各SPU。PPU本身也可以执行任务。SPU具有寄存器,并具有作为运算执行主体的子处理器和作为本地存储区域的本地存储器。本地存储器可以作为缓冲存储器70 来使用。主存储器60和缓冲存储器70是存储装置,以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来构成。SPU 具有专用的DMA (Direct Memory Access)控制器作为控制单元,能够高速进行主存储器60 与缓冲存储器70间的数据传送,并且能在显示处理部44中的帧存储器与缓冲存储器70之间实现高速的数据传送。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00通过使多个SPU并行动作,实现高速的图像处理功能。显示处理部44与显示装置12连接,输出与来自用户的请求相应的处理结^ ο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0为了使显示图像随着视点的移动而平滑地变更, 可以预先将压缩图像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从硬盘驱动器50加载到主存储器60中。另外,可以根据来自用户的视点移动请求,予测将来要显示的区域,对加载到主存储器60中的压缩图像数据的再一部分进行解码后存储到缓冲存储器70中。由此,能够在后面必要的定时 (timing)瞬时地切换显示图像的生成所要使用的图像。图5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数据的流程。首先,内容文件中包含的阶层数据被存储在硬盘驱动器50中。也可以代替硬盘驱动器50,由记录介质安装部52或盘驱动器M中所安装的记录介质保持。或者也可以是信息处理装置10从经由网络连接的图像服务器下载阶层数据。这里的阶层数据如上所述,被进行了基于S3TC形式等的固定长度压缩,或基于JPEG形式等的可变长度压缩。将该阶层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图像数据以压缩的状态加载到主存储器60中 (SlO)。这里要加载的区域是基于当前显示图像的虚拟空间中的附近,或基于图像的内容、 用户的阅览履历等,按照被预测为高频率请求显示的区域等预先定好的规则来确定。加载不仅在进行了视点移动请求时进行,是例如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随时进行的。由此,使得加载处理不集中于一时。接着,对主存储器60中存储的压缩图像数据中、显示所需的区域的图像或预测为需要的区域的图像的数据进行解码,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0中(S12)。缓冲存储器70至少包括2个缓冲区域72、74。各缓冲区域72、74的尺寸被设定得比帧存储器76的尺寸大,这使得在从输入装置20收到了视点移动的请求信号时,对于某种程度量的移动,能够用解压在缓冲区域72、74中的图像数据生成显示图像。缓冲区域72、74的一者是为了保持用于显示图像的生成的图像而被使用的显示用缓冲器,另一者是为了准备以后被予测为需要的图像而使用的解码用缓冲器。图5的例子中,假定缓冲区域72是显示用缓冲器,缓冲区域74是解码用缓冲器,显示区域68正被显
7J\ ο接着,在帧存储器76中描绘显示用缓冲器、即缓冲区域72中所存储的图像中的显示区域68的图像(S14)。其间,新的区域的图像根据需要而被解码并存储在缓冲区域74 中。根据存储完成的定时或显示区域68的移动量等,切换显示用缓冲器和解码用缓冲器(S16)。由此,能够针对显示区域的移动或比例尺的变更等顺畅地切换显示图像。以上叙述的处理是如下方式为了进行某图像的显示区域的移动、放大缩小,在由图3所示那样的一个阶层数据构成的虚拟空间中,根据来自用户的视点移动请求而使框架坐标移动。另一方面,可以准备多个阶层数据作为显示对象,使得显示图像在阶层数据间往来。图6示意地示出在这样的方式下成为显示对象的多个阶层数据的关系。图中,2个三角形示出不同的阶层数据150和152。各阶层数据150、152实际上具有如图3所示那样分辨率不同的多个图像数据在图中Z轴方向离散存在的结构。用户通过输入装置20请求显示区域的放大/缩小时,显示区域、或者说视点沿图的Z轴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进行使显示区域上下左右移动的请求时,使图的水平面移动。在这样的虚拟空间中,构筑2个阶层数据150和152如图那样重叠的图像数据。然后,当在显示阶层数据150的图像的过程中,用户继续进行放大请求时,视点如箭头a那样移动,进入阶层数据152的区域,即在阶层数据间移动。当进入不同的阶层数据的区域时,用于生成显示图像的数据被从阶层数据150切换为阶层数据152。该处理仅通过在以上叙述的图像显示的处理顺序中变更加载到主存储器60的对象的阶层数据就能实现。为了构筑图6这样的多个阶层数据构成的图像数据,预先设定切换阶层数据150 和阶层数据152时的图像的分辨率和位置。该设定在图6中用线IM表示,由此能够确定阶层数据的重叠情况。在该图的例子中,在Z轴上成为zl时的分辨率、即线巧4所表示的位置,进行从阶层数据150向阶层数据152的切换。以后,将这样的阶层数据间的切换称为 “链接”。进行切换的阶层数据的图像可以是比例尺不同的同一图像,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图像。进而,也可以代替向阶层数据152的显示图像的切换,而是进行动图像再现、声音再现、显示的加工、显示区域的移动这样的处理。在该情况下,也像线巧4那样预先对阶层数据150设定链接点,当视点到达该点后开始预先与其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处理。这样,能够实现这样的方式用户一边观看阶层数据150的图像,一边使视点接近某区域时,显示与该区域对应的信息,或进行动图像再现、应用的起动。如果对一个图像数据设定多个这样的点,则能够构筑从多个处理中选择并使之动作的菜单画面。将这样根据视点的移动而开始的处理称为“嵌入对象”。并且将图像数据与嵌入对象的关联也称为“链接”。图7详细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00的构成。控制部100包括从输入装置 20取得用户输入的信息的输入信息取得部102、从硬盘驱动器50加载显示对象的阶层数据的加载部103、根据输入确定显示区域的显示区域确定部104、对压缩图像数据进行解码的解码部106、描绘显示图像的显示图像处理部114。控制部100还包括判断视点是否满足所设定的链接条件的链接判断部116、执行嵌入对象的对象执行部117。图7中,被记载为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的功能块的各要素,在硬件上可由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其他的LSI构成,软件上可由载入到存储器中的程序等来实现。如上所述,控制单元100具有1个PPU和多个SPU,PPU和SPU分别单独或协同构成各功能块。因此,这些功能块可仅由硬件实现、或仅由软件实现、或通过它们的组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实现,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并不限定于某一种。
在硬盘驱动器50中预先存储内容文件,该内容文件包含阶层数据、记载有对该阶层数据设定的链接的信息等的设定文件。显示多个阶层数据所构成的图像数据时,存储分别与多个阶层数据对应的设定文件。内容文件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嵌入对象的处理所需的动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图像模块数据、游戏等应用程序等。输入信息取得部102按照用户对输入装置20的操作,从输入装置20取得内容的起动/结束、视点的移动等请求的相关信息,根据需要将该信息通知给显示区域确定部 104、加载部103。加载部103从输入信息取得部102收到了有内容的起动请求的通知时,从硬盘驱动器50读出内容的初始图像的阶层数据及其设定文件,存储在主存储器60中。加载部103进而根据需要从硬盘驱动器50读出视点的移动目标的阶层数据、嵌入对象的执行所需的数据等,存储到主存储器60中。显示区域确定部104从输入信息取得部 102收到了有视点的移动请求的通知时,将视点的移动量变换为阶层数据在虚拟空间中的坐标,确定应显示的移动目标的框架坐标。解码部106从主存储器60读出压缩图像数据的一部分并解码,将解码后的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70中。解码部106解码的数据可以是包含显示区域的预定尺寸的图像数据。通过预先对大范围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0中,能够消减从主存储器60的读取次数,能够实现平滑的视点移动。显示图像处理部114取得显示区域确定部104所确定的应显示的区域的框架坐标,从缓冲存储器70读出对应的图像数据,描绘在显示处理部44的帧存储器76中。链接判断部116参照主存储器60中存储的与正显示的阶层数据对应的设定文件,判断移动目标的视点是否满足链接条件。本实施方式中设定的链接目标如上所述包括向其他阶层数据的链接和向嵌入对象的链接。对象执行部117在链接判断部116判断为满足向嵌入对象的链接条件时,执行相应的嵌入对象。用于执行该嵌入对象的程序和数据如果没有存储在主存储器60中,则加载部103从硬盘驱动器50加载到主存储器60中。对象执行部117执行的处理的内容并不限定。因此,对象执行部117可以按照视点的位置和设定文件的设定,适当执行不同种类的处理。作为嵌入对象之一,对显示中的图像实施加工时,对象执行部117对显示图像处理部114进行该内容的请求,显示图像处理部114描绘加工图像。另外,作为嵌入对象之一, 使针对显示中的图像的视点移动时,对象执行部117对显示区域确定部104进行该内容的请求,显示区域确定部104确定移动目标的显示区域。进行动图像再现、声音再现时,对象执行部117从主存储器60读出动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将其解码后输出到显示处理部44,或输出到显示装置12的扬声器。当由链接判断部116判断为满足向其他阶层数据的链接条件时,若主存储器60中没有存储链接目标的阶层数据,则加载部103从硬盘驱动器50加载。显示区域确定部104 从链接判断部116取得该判断结果,将框架坐标变换为链接目标的阶层数据,与该阶层数据的识别信息一起通知给解码部106。解码部106相应于此,将链接目标的阶层数据作为处
理对象。接着,说明设定文件的设定例。图8 11是说明设定文件中的各数据的定义例的图。图8示出对象矩形和边界矩形的定义例。图中,对象矩形82是图像中显示有设定链接的对象的区域,或者是与其外接的矩形区域。边界矩形84是表示使链接有效的视点的范围的矩形。即,视点进入边界矩形84时,针对对象矩形82的链接成为有效,将显示切换到链接目标的其他阶层的数据,或使嵌入对象动作。该例中,相对于表示将左上顶点的坐标设为(0,0)、将右下顶点的坐标设为(W,H) 的基准坐标系的基准矩形80,设定有对象矩形82和边界矩形84。这里基准矩形80可以理解为显示对象的图像整体,坐标的单位可以取例如像素数。首先,将从基准矩形80的左上顶点(0,0)到对象矩形82的中心的距离设为参数“center”,将对象矩形82的高度设为参数“height”,将宽度设为参数“width”,用这3个参数定义对象矩形82。另外,将从对象矩形82的中心到边界矩形84的中心的距离设为参数“offset”,将边界矩形84相对于对象矩形82的倍率设为参数“scale”,用这2个参数定义边界矩形84。 此时如图所示,边界矩形84的高度为height X scale,宽度为widthX scale。参数“center” 和参数“offsett”具有横向、纵向的分量,但该图中将其汇总来表示。图9示出边界矩形的倍率的定义例。本实施方式中不仅是单纯地在平面上移动显示区域,还受理放大、缩小图像这样的上述虚拟空间内的Z轴方向的移动。因此,通过将该移动用于链接的设定,能够用丰富的变化极精细地设定用户容易理解的链接。作为该设定手法之一,可对边界矩形的倍率设定上限、下限。图9中高度h、宽度w的矩形表示显示装置的画面86。此时,为了使边界矩形84 成为画面86的纵横尺寸比即h w,而将向纵向或横向伸长了的矩形88相对于画面86的倍率设为表示边界矩形84的倍率的参数“zoom”。此时,如图所示,矩形88的纵和横的长度分另1J为 hX zoom、wX zoom。图10、11示出边界矩形与映在画面中的区域(以后简称为“画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例。图10是说明表示画面从边界矩形超出的比例的参数“overshoot”的定义的图。 图中,作为画面,示出3个图形,即画面86a、画面86b、画面86c。该图中,“a”是画面横向从边界矩形84超出的长度(画面86a、86b),“b”是纵向超出的长度(画面86c)。此时,将参数“overshoot”定义为max(a/w,b/h)。即,向横向、纵向的某一个超出时,取为该方向上超出的长度(a或b)相对于画面的长度(w或h)的比例;两方向都超出时,取该比例较大的一者ο图11是用于说明表示边界矩形从画面超出的比例的参数“invisibility”的定义的图。图中,作为边界矩形,示出3个图形,即边界矩形84a、边界矩形84b、边界矩形84c。 该图中,“C”是边界矩形从画面86向横向超出的长度(边界矩形84a、84b),“d”是向纵向超出的长度(画面86c)。此时参数“invisibility”定义为max(c/widthXscale,d/ height X scale)。即向横向、纵向的某一个超出时,取该方向上超出的长度(c或d)相对于边界矩形的长度(widthX scale或heightX scale)的比例;向两方向都超出时,取该比例较大的一者。图12中,作为使用了上述那样的参数的设定文件,示出用XML的记述例。在设定文件例200中,第(1) (4)行是关于对应的阶层数据的原位置的记述,第(3)行的“view” 属性中,由参数“zoom”设定原位置显示时的倍率。这里,“原位置”是内容的初始图像,是能够通过按下输入装置20的预定按钮而使之显示的显示区域。该例中,将0. 85倍的倍率下的图像设定为原位置。
18
第(6) (9)行是关于可显示的范围的记述,用第(8)行的“boundary”属性设定了视点的范围。这里,参数“stretch”是表示阶层数据中分辨率最高的阶层的1像素在画面上被抻长为几像素的倍率,即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与图像的分辨率的比率。例如在具有1920 X 1080像素的分辨率的显示装置中,整体显示19200 X 10800像素的图像中的 960X540像素的区域时,参数“stretch”为“2.0”。在图12的例子中,将针对该参数的上限设定为 “max-stretch”。通过进行这样的设定,画面上可显示的最大倍率由显示装置的分辨率自动调整, 能够不依赖于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地、以同样的画质显示图像。另外,作为可显示的范围, 还设定有上述参数“zoom”的下限值、即“min-zoom”,和上述参数“overshoot”上限值、即 “max-overshoot”。这里,将由参数“zoom”定义的倍率的下限设为“0. 85”,将画面从图像超出的比例设为“0.5”。用户能够在该设定的范围内,进行显示区域的移动、放大/缩小。第(11) (16)行是向其他阶层数据的链接的相关记述。第(12)、(13)行设定有该链接的对象矩形,用“target”属性设定链接目标的设定文件的路径,用“direction”属性设定是否在放大、缩小的某一方向上向链接目标的阶层数据切换。在图12的例子中,将链接目标的阶层数据的属性文件设为“a. xml”、并设为链接的方向为“forward”、即逐渐放大时进行切换。属性文件和阶层数据例如只要通过将除去扩展名的文件名统一来建立对应即可。进而,用上述参数“ center ”的横向分量和纵向分量、即“ center-x ”和“ center-y,, 来设定对象矩形的位置,用上述参数“width”和“hight”设定大小。另外,第(14)、(15)行设定有用“boundary”属性使该链接有效的“链接边界”。“链接边界”是通过“boundary”属性中的设定而将图像平面中的“边界矩形”向虚拟空间的Z 轴方向扩展后的结果,设为视点进入了链接边界则满足链接条件。在(14)行目将“action” 属性设为“jump”,设定为视点移动到该设定的链接边界内时进行阶层数据的切换。图13示出对象矩形82、边界矩形84和链接边界的关系。该图中包含对象矩形82 的水平面表示图像平面,纵向表示图的放大、缩小,即视点相对于图像平面的距离。内接于对象矩形82内接的矩形90是链接目标的阶层数据的图像。另外,边界矩形84在对象矩形 82的图像平面中如图9那样设定。本实施方式中视点在图那样的空间内移动,在靠近对象矩形82时使链接有效。因此,能够不仅根据图像平面上的位置,还根据视点的远近来设定链接的有效、无效。因此,如该图所示,链接边界相对于图像平面是立体的。返回到图12,设定文件的第(15)行用上述参数“scale”设定边界矩形的大小,用上述参数“offset”的横向分量和纵向分量、S卩“offset-x”和“offset-y”设定位置。进而为通过视点的远近定义链接边界,设定有画面从边界矩形超出的比例的上限 “max-overshoot”和边界矩形的最小倍率“min-zoom”。参数“max-overshoot”的设定所带来的效果将在后面说明。第(18) 03)行是嵌入对象中动图像再现的相关记述。在第(19)行中用 “source”属性将嵌入的动图像文件设定为“b.mp4”。第Q0)行与第(13)行同样,设定有对象矩形。另外,第01)、(22)行用“boundary”属性设定有实施动图像再现的链接边界。 链接边界与图13所示的相同。动图像以内接于对象矩形中央的位置和大小来显示。
这里,将“action”属性设为“show”的第Ql)行中,设定有在实际显示动图像前切换为预备图像的显示的条件。作为预备图像显示,例如将动图像的第1帧作为静止图像来显示。在将“action”属性设为“play”的第Q2)行中,设定有使动图像再现而作为动图像进行显示的条件。由此,能够实现这样的方式使显示有动图像标题的对象矩形放大时, 首先显示第1帧的静止图像,进而再放大时就再现动图像。图12的设定例是这样的情况,参数“min-zoom”为“0. 20”时显示第1帧(第Ql) 行),参数“min-zoom”为“0.35”时进行动图像再现。这样能够设定两级动作,能够消除“仅拉近视点,动图像就非本意地显示了”这样的烦恼。另外,能够用第1级的静止图像显示来吸收显示出动图像前的时间差。当视点脱离了动图像再现的链接边界时,动图像再现也停止。此时,当视点处于第1级的静止图像显示所对应的链接边界时,将停止再现时的帧作为静止图像来显示。第“2 行中,进一步对各“action”属性设定有画面从边界矩形超出的比例的上限“max-overshoot”和边界矩形从画面超出的比例的上限“max-invisibility”。参数 “max-invisibility”的设定所带来的效果在后面说明。第05) 09)行是关于嵌入对象中的声音再现的记述。第06)行中将用 “source”属性嵌入的声音文件设定为“c. mp3”。在第(JT)行与第QO)行同样地设定有嵌入对象的对象矩形。另外,第08)行与动图像再现同样,设定有用“boundary”属性实施声音再现的链接边界。但“action”属性仅设定表示再现的“play”。声音再现也与动图像再现一样,在视点进入链接边界时开始再现,脱离时停止再现。或如果原本就有其他声音在播放,则切换声音。动图像、声音均可以在停止再现时,在主存储器60等中预先存储动图像或声音的数据流上的停止点,当视点再次进入链接边界时, 进行从该位置起开始再现的重开(resume)处理。第(31) (3 行是嵌入对象中向网络上的店铺链接(商铺链接)的相关记述。 第(32)行中用“source”属性将店铺名称等识别信息设定为“store :AAA”。第(33)行与前面同样,设定有商铺链接的对象矩形。关于店铺的识别信息和URL等网络上的位置,将不同的对应建立文件预先存储在主存储器60等中。第(34)行同之前一样用“boundary”属性设定有能够向店铺的站点移动的链接边界。这里通过将“action”属性设为“show-link”,设定向店铺链接的相关处理。所谓链接的相关处理,例如是表示能够向店铺的web站点移动的指示器的显示等显示图像的加工。 第(31) (35)行的设定也可以不是向店铺的链接,而是向网络上公开的店铺以外的站点或硬盘中所存储的文件的链接等。第(37) (67)行是关于嵌入对象中的选择受理显示的记述。选择受理显示是指, 将设定有链接的区域等能成为放大对象的区域作为选项来强调显示,用户选择了其中任一个时向该区域移动图像的处理。例如图像内有多个链接设定区域时,在这些区域变成可选择的倍率的时点使各区域的颜色改变,表示是可以选择的。在该状态下按下输入装置20的十字键21等方向指示键时,选择对象移动。然后,在用〇按钮22等进行选择操作时,移动视点使得所选择的区域来到画面的中央,或进行放大。通过这样能够简化视点的移动,能够高效地向所希望的链接目标、图像的一部分移动。第(39)行用“boundary”属性设定有受理选择的“链接边界”。设定的参数与之前的说明一样。第(40) (43)行、第(44) (47)行、第(48) (51)行、第(52) (66) 行分别由“option”属性指定有选项的矩形。各选项用“frame-color”属性进行颜色的指定。由此强调显示选项的矩形。另外,与对象矩形同样地设定各矩形的位置和大小。进而,通过“view”属性设定有该选项被选择时显示的视点。设定所使用的参数与上述一样。基于第(5 (66)行的设定的选项,表示具有第(5 (6 行所设定的下位的选项。通过对其进行明示,在上位选项的选择受理时,将下位选项从选项中除外。接着,说明参数“max-overshoot”和参数“max-invisibility”。图14是用于说明改变参数“max-overshoot”时的链接边界的变化的图。如框94所示,该图表示横向观察来自视点96的视界98与边界矩形84的位置关系的情况,表示参数“max-overshoot”变化为 0. 0,0. 25,0. 5,0. 75、1. 0时的链接边界的变化。首先,“max-overshoot”为0.0时,即设定为画面不从边界矩形超出时,在视点 96a,表示视界的三角形的底边、即画面进入了边界矩形84的上方区域,所以画面没有从边界矩形超出,该视点96a在链接边界内。另一方面,在视点96b,表示视界的三角形的底边从边界矩形84的上方区域超出,即边界矩形84周围的区域进入了画面内,因此该视点96b在链接边界外。如果视点在链接边界内,则对视点标记“〇,,记号,如果在链接边界外则对视点标记“ X ”记号。这样考虑后,“max-overshoot”满足0.0的视点集合的边界、即链接边界,具有链接边界9 那样的形状。参数“max-overshoot”为0. 25,0. 5,0. 75、1. 0的情况也同样考虑。 "max-overshoot"为0. 25时,画面从边界矩形84超出1/4也使链接有效。即有时允许从更高的视点俯瞰而看到边界矩形84的周围,故参数“max-overshoot”为0. 25的链接边界 92b是比链接边界9 高的形状。同样,“max-overshoot”变大为 0. 5,0. 75、1. 0 时,形状如链接边界 92c、92d、9& 那样变化。即,视点越高边界矩形84越容易进入画面,如果允许画面的超出量,则越是高的视点,满足条件的视点的范围就越大,因此,链接边界成为视点越高就越大的形状。这样,通过导入参数“max-overshoot”,能够基于包含高度方向的3维空间的视点的移动,针对设定有边界矩形甚至链接的区域的外观上的变化,设置链接的有效/无效的边界。在操作输入装置20的模拟操作杆27a等要使显示区域向纵横方向移动时,即使是相同的操作量,图像的摆动幅度也因视点的高低而不同。利用参数“max-overshoot”,能够让使链接有效的范围易于根据视点的高度而变化,能够进行考虑了视点的高度的动作。图15是用于说明使参数“max-invisibility”变化时的链接边界的变化的图。该图的表示方法与图14同样。首先,设定为“max-invisibility”为0. 0的情况、即边界矩形不从画面超出时,在视点96c,表示视界的三角形的底边即画面下方区域有边界矩形进入, 因此,边界矩形没有从画面超出,该视点96c在链接边界内。另一方面,在视点96d,边界矩形84从表示视界的三角形的底边下方区域超出,即边界矩形的周围区域进入画面内,因此该视点96d在链接边界外。参数“max-invisibility”也与参数“max-overshoot”同样,是用于在边界矩形进入画面时使链接有效的参数,但相对于视点的高度变化的链接边界范围的变化,与参数 “max-overshoot”不同。例如“max-invisibility”为0. 0时,视点变低,将边界矩形84过于升高时,边界矩形将从画面超出,所以这样的视点不被包含在链接边界内。相反,视点越高边界矩形就越难以从画面超出,因此,进入链接边界内的视点的范围变大。这样考虑时,满足参数“max-invisibility”为0.0的视点集合的边界、即链接边界,具有链接边界92f样的形状。参数“max-invisibility”为0. 25,0. 5,0. 75、1. 0时也同样考虑。参数“max-invisibility”象0. 25,0. 5,0. 75、1. 0这样越变大,由于即使视点变低也允许从边界矩形84的画面超出,因此链接边界的宽度就越大,形状如链接边界92g、92h、 92i、92j那样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在预定范围内,就能够在包含高度方向的3维空间中自由移动视点。因此,能实现在大放大率下使显示区域向水平方向移动的情况。也考虑到如下情况,即在这样的操作下画面偶然进入了设定有嵌入对象的区域内,在不希望的时候动图像被再现或商铺链接的画面被显示。边界矩形相对于画面超出的比例,是判断用户是否有意地使画面与边界矩形一致的指标。在要使嵌入对象动作时,用户通常会有意地使画面与边界矩形一致,因此,嵌入对象的链接边界的设定中被导入参数“max-invisibility”。另一方面,希望即使是高放大率下的水平方向的视点移动,也无缝地切换为其他阶层数据的图像,因此参数 "max-overshoot,,是有效的。接着,说明前面叙述的结构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动作。图16示出由信息处理装置 10显示在显示装置12上的图像的例子。显示图像300是例如内容的初始图像。作为内容, 考虑例如是游戏等软件、音乐、电影等宣传显示用内容、或由网络上的店铺构成的虚拟百货公司的内容、显示书内容的虚拟图书馆的内容,或者将这些组合而成的内容等各种方式。通过在设定文件中将显示图像300设定为原位置,来使该图像作为初始图像。显示图像300中设定有矩形区域301、302、304、306、308a、310这6个链接、即选项。链接的种类可以是向其他阶层数据的图像的显示切换,也可以是嵌入对象。在设定文件中按各链接分别进行设定,使得对象矩形与这些矩形区域外接。边界矩形、链接边界都如上述那样设定,这些并未明示在显示图像300中。用户一边观看显示图像300 —边用输入装置20使视点移动,并将感兴趣的矩形区域放大。然后,在视点进入对该矩形区域所设定的链接边界时,实施阶层数据的切换、嵌入对象的作动等与矩形区域对应的处理。图17表示实施作为嵌入对象的动图像再现的处理的处理步骤。在图12的设定文件的例子中,动图像再现的对象是按将某帧作为静止图像来显示的阶段和显示动图像的阶段这2阶段来实施的。将对静止图像显示设定的链接边界称为“第1链接边界”,将对动图像显示设定的链接边界称为“第2链接边界”。首先,在视点位于第1链接边界外的状态下, 显示动图像的标题图像、広告等预先确定的标准图像(S18)。该标准图像是初始图像等当前正显示的图像的阶层数据的一部分,在图16的显示图像300中相当于矩形区域301等中的图像。在该状态下,链接判断部116监视视点是否进入第1链接边界(S20)。当用户操作输入装置20,视点进入第1链接边界时(S20为Y),将该情况通知给对象执行部117,对象执行部117参照主存储器60的预定区域,确认是否有要重开的信息(S22)。当以前再现过相同的动图像时,当时的停止位置被作为重开点存储在主存储器60中。如果有该信息(S22 为Y),则读出该信息(S24)。如果没有要重开的信息(S22为N),则描绘从主存储器60读出
22的动图像数据的最初的帧,如果有重开信息(S22为Y,SM),则描绘重开点的帧,作为静止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12上(S26)。链接判断部116与此并行地监视视点是否进入第2链接边界(S28)。当视点进入第2链接边界时(S^为Y),对象执行部117开始动图像的再现和显示(S30)。这里也是如果在S24中读出了重开点,则从该点起再现动图像。也可以在视点进入第2链接边界之前的阶段,一边显示静止图像一边投机地开始动图像再现处理。由此,能够在幻8中视点进入第2链接边界的时点平滑地显示动图像。链接判断部116与动图像的显示并行地监视视点是否从第2链接边界出来(S32)。 当视点从第2链接边界出来时(S32为Y),对象执行部117停止动图像再现,将停止时的帧作为静止图像来显示(S34)。进而将停止位置作为重开点存储在主存储器60中(S36)。进而链接判断部116判断视点是否从第1链接边界出来(S38)。视点从第1链接边界出来时 (S38为Y),该信息被通知给显示区域确定部104,原阶层数据的图像、即在S18中显示的标题图像等标准图像被显示(S40)。通过以上动作,能够与设定有链接的区域被放大的情况相对应地,实现2阶段切换显示地进行动图像再现的方式。链接判断部116实际上始终监视视点的位置,进行处于所设定的链接区域内还是外的判断,因此,例如在S26中正显示某帧,视点未进入第2链接边界而从第1链接边界出来的情况下,就直接转移到S40的标准图像显示的步骤。声音再现的处理步骤也是一样。此时,如图12的设定文件的例子那样,可以将链接边界设为1个来进行仅声音再现、非再现的切换,也可以设置多个阶段,切换要再现的声音数据、音量等。另外,也可以在显示有图16的图像时,也再现声音作为BGM,此时在切换声音时,进行加工以平滑转换。另外,不论是动图像还是声音,均可以在原阶层数据的图像中在设定有嵌入对象的多个区域再现相同的动图像或声音时,将重开点作为公共信息。例如在图16的显示图像 300中、不论放大矩形区域301 310的哪一个,都切换为相同音乐,并进而共用重开点,使得产生与矩形区域无关地保持音乐连续性的统一感。也可以设计成用户或内容作成者能按嵌入对象分别设定是否重开、是否将重开点共用。另外,在图17的S26中,显示某帧时,可以与此前该矩形区域中所显示的标准图像平滑转换地进行显示。同样,在向相邻的矩形区域移动视点时也可以使正显示的静止图像或动图像平滑转换。图18表示作为嵌入对象,在使商铺链接动作时所显示的图像的例子。显示图像 312是在图16的显示图像300中,视点进入对设定有商铺链接的矩形区域308a所设定的链接边界时的图像。通过将图12的“action”属性设为“show-link”,对象执行部117在视点进入链接边界时,将图16的矩形区域308a的图像切换为图18的矩形区域308b的图像。在矩形区域308b的图像中,除了原来显示的店铺信息外,还显示表示能向该店铺的web站点移动的记载有“前往商铺!,,的指示器314、和作为用于确定移动的操作方法的记载有“请按〇按钮”的指示器316。所增加的图像的内容和配置考虑设计性、输入装置等适当确定。也可以是例如预先在图16的显示图像300的阶段就显示指示器314,矩形区域 308a被放大时仅使指示器314的颜色变化,来对用户表示能向链接目标移动。用户继续放大矩形区域308a到能向链接目标移动,变成矩形区域308b的图像时,通过按照指示器316的显示按下输入装置20的“〇”按钮等,来使该店铺的web站点画面显示。对web站点的访间和显示可以应用一般的技术。在图16的显示图像300中,矩形区域301 310可以考虑为设定有某个链接的 “选项”。因此,可以按图12所例示的选择受理显示的设定,在某定时进行使矩形区域301 310的颜色变化等强调显示,表示这些是选项。使之强调显示的定时可以是预先设定的视点进入链接边界的时候,也可以是由输入装置20进行了预定的输入的时候。在画面所显示的图像上使选项明显,并受理用户的选择操作,从而用户能够高效地选择所希望的矩形区域。另外,通过自动进行所选择的矩形区域移动到画面中央或放大等视点的移动,能够用最低限度的操作立刻开始阶层数据的切换、嵌入对象的处理。这样的动作是向用户从图像中选择矩形区域并提高图像放大率方向的快捷方式, 但也可以针对放大率双方向地进行快捷操作。例如,在将用户选择出的矩形区域自动放大后,操作输入装置20的“ X ”按钮23等预定的键时,将放大率降低返回原显示。通过这样, 在还想选择其他矩形区域时等操作效率会提高。此时,对象执行部117在每次进行选择输入时,将该时点的框架坐标等表示显示区域的参数存储在主存储器60中。然后,在用户进行了用于返回显示的输入时,从主存储器60读出表示之前的显示区域的参数,并通知给显示区域确定部104,从而显示相应区域。 当某选项中还具有下位选项时等进行了多次选择输入时,按顺序存储好该时点下的表示显示区域的参数,以LIFO(Last In First Out 后进先出)的方式读取。以后,将这样存储的表示显示区域的参数的列表称为“面包屑列表(breadcrumb list)”。图19示出作为嵌入对象进行了选择受理显示时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处理步骤。 首先,在图16所示的显示图像300被显示的状态下,用户用输入装置20使视点移动。此时, 链接判断部116监视视点是否进入用于选择受理显示的链接边界(S50)。当视点进入链接边界时(S50为Y),对象执行部117按照设定文件的设定,进行使矩形区域301 310的颜色变化等强调显示(S52)。然后,待机等待用户通过操作输入装置20的十字键21等方向指示键和〇按钮22等确定按钮而选择某一矩形区域(S54)。当进行了选择输入时(SM为Y),对象执行部117将该时点的显示区域的相关参数写入主存储器60的面包屑列表(S56)。然后,将设定文件中所设定的关于视点的移动的信息通知显示区域确定部104,从而进行将所选择的矩形区域放大等显示区域的移动(S58)。 此时,不单移动显示区域,还可以追加显示关于所选择的矩形区域的说明、广告的图像,或使颜色变化,与该矩形区域对应地实施设定的预定加工。追加显示的图像数据预先与矩形区域对应地包含在内容中。此后,用户指示了进行使该矩形区域进一步放大等视点的移动时,适当进行与之相应的处理,但图19中省略了图示。用户操作输入装置20的“ X ”按钮23等预定的键而进行返回显示区域的指示输入时(S60为Y),对象执行部117从主存储器60的面包屑列表中读出最近写入的参数(S62), 并通知给显示区域确定部104,将显示移动到该参数所决定的显示区域(S64)。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在有用户的选择输入这样的明确意思表示时进行重视效率的显示。另外,通过根据用户的选择输入,在原位置以外的显示区域也进行标记 (marking),从而能够避免在高倍率的图像显示下找不到移动目标或从最初重做这样的低效率的事态。结果,输入方法上自由度增加,即使用深的阶层构造设置选项也能够高效地到达所希望的信息。图19的动作是关于选择受理显示的动作,返回显示区域的处理可以与选择受理显示无关地实施。例如显示区域确定部104与阶层数据的切换处理一起进行要返回的点的标记。图20是用于说明在使视点任意移动时返回显示区域的状态的图。图的表示方法与图6同样,阶层数据400与阶层数据402、404、406设定有链接。另外,阶层数据404与阶层数据407设定有链接。在这样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内容中,首先将原位置的图像410的信息存储在主存储器60的面包屑列表408。这里存储的信息可以是框架坐标也可以是阶层数据的识别信息等。假设用户利用输入装置20的模拟操作杆27a、27b等使虚拟空间中的视点如箭头 A、箭头B那样移动,进入到阶层数据404的区域。由此,显示图像切换为阶层数据404的图像(也应称为阶层数据404的原位置)时,将分辨率最低的阶层的图像412的信息追记到面包屑列表408中。用户进一步如箭头C、箭头D那样移动视点而进入阶层数据407的区域时,将阶层数据407的分辨率最低的阶层的图像414的信息追记到面包屑列表408。然后,当用户进行了返回显示的输入时,以LIFO方式从面包屑列表408读出最近的图像信息,如箭头E那样使视点移动。此时,可以一边显示途中的经过一边如字符那样使视点“移动”,也可以立即切换显示图像。由此,能够继续切换显示到阶层数据404,并再次使视点在阶层数据407内移动。在图20的例子中,显示图像414后,用户使图像缩小等,从而向阶层数据404切换显示(箭头F)。然后再次进行了返回显示的输入时,从面包屑列表408读出图像412的信息,如箭头G那样移动视点。然后用户进一步缩小图像,在阶层数据400的图像内如箭头H那样移动视点后,又进行了返回显示的输入时,从面包屑列表408读出图像410的信息,如箭头I 那样移动视点。通过这样的动作,在同一阶层数据内用户不论进行了怎样的视点移动,只要进行返还显示的指示输入,就能在同阶层数据中显示分辨率最低的图像。低分辨率的图像是容易通盘观察该阶层数据的整体的图像,并且是能够向上一阶层的阶层数据立即切换显示的图像。用户能够不会因突然返回到初始图像等大幅度的图像变化而半途切断思考地、按阶层数据小幅度地缩小到统一的图像,能够不迷失移动目标地高效率地到达所希望的区域。 另外,只要连续进行两次返还的指示输入,就能够回到两层前的阶层暑假,这样能够一边大致追溯视点的移动履历一边阶段性地返回。在图20的例子中,是将各阶层数据中最低分辨率的图像的信息作为面包屑列表来存储的,但只要按视点的范围分别确定最低分辨率的一基准显示区域即可,例如可以在相同阶层数据内确定多个基准显示区域。此时,只要在视点进入新范围时将与该范围对应的基准显示区域的信息写入面包屑列表,就能实现同样的方式。另外,可以与强调显示选项的图19的方式组合。此时,除了图像410、412、414的信息外,还将进行了选择输入的时点的显示区域的信息作为返回目标来存储。根据以上叙述的本实施方式,以包括显示图像的放大缩小的视点移动为契机,进行向其他阶层数据的显示切换、动图像再现、声音再现、向网络上的其他站点的链接、选项的强调显示等处理。由此,用户能够一边欣赏图像一边通过视点移动这样的更直观更容易的操作来使信息处理装置进行所希望的处理。另外,能够通过设定文件的简单设定来作成这样的多功能的内容。另外,由于是着眼于针对图像的视点,所以能够根据视点的位置进行精细的设定, 不是简单地进行功能的选择/非选择的二值判断,而是能够进行分阶段的处理。通过取得画面从矩形区域超出的比例、矩形区域从图像超出的比例等,能够根据处理的内容在适当的定时使所希望的处理动作。另外,通过在切换处理时进行平滑转换等加工,能够将切换前后的图像或声音无缝衔接。由此,用户能够以图像显示的延伸而随意地尝试动图像再现等。 通过这些,与用光标选择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设计性优良且对用户友好的内容。并且,通过强调显示选项使之可选,在想直接进行操作时,也能够不大改变外观地实现与用户的需求和状况相应的方式。另外,无论是否进行了这样的直接的选择,通过将返回目标的显示区域存储为比当前显示中的图像低的分辨率,能够通过输入装置的预定操作直接返回该区域,从而能够平滑地进行图像内的移动,结果,到达所希望的区域的效率得到提尚。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通过与在实施方式1中参照图1至图6而说明的同样的信息处理装置和阶层数据来实现。以下,着眼于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图21示出由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0显示在显示装置12上的设定有链接的图像的例子。显示图像350中设定有链接区域35h、352b、352c等多个链接区域。例如用户将显示图像350作为初始图像,向链接区域35 变倍时,在该链接区域35 被显示在画面整体中的时点,切换对应的处理即图像生成所用的阶层数据,或执行嵌入对象。为此,预先与阶层数据对应地作成设定文件,该设定文件将图3所示的虚拟空间中的链接区域35 被显示于画面整体中时的框架坐标、与通过该链接而执行的处理的识别信息、以及动图像数据或程序等处理所需的数据的识别信息、地址等相对应。这样,以向链接区域的视点移动为契机进行图像的切换、嵌入对象的执行等的方式,与单纯通过指示设备的操作而从选项列表中选择的情况相比,能够感觉到与原图像的连续性,能够以各种形式实现设计性优良的内容。在需要这样对确定的区域进行放大时,用户是一边用输入装置在水平方向上对位一边进行放大操作的,但希望这样的操作能够尽量简化。在图21的例子中,链接区域35h、352b、352c等排列而相分离地配置着,因此容易识别链接区域的范围,但也考虑对一幅画或照片等整体连续的图像设定链接区域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链接区域的范围不易理解,因此画面与链接区域的对位更费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某视点的范围内用户正进行放大操作时在水平方向加以微调整,来将画面诱导至链接区域,从而辅助用户的输入。诱导目标的区域可以不是链接区域,可以是内容作成者有意地想诱导视点的区域等,但在以下说明中,以链接区域为例。图22详细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00的构成。控制部100与实施方式1 一样,包括从输入装置20取得用户输入的信息的输入信息取得部102、从硬盘驱动器50加载显示对象的阶层数据的加载部103、根据输入确定显示区域的显示区域确定部104、对压缩图像数据进行解码的解码部106、描绘显示图像的显示图像处理部114。控制部100还包括 诱导控制部416,修正显示区域确定部104确定的显示区域,使得画面被诱导至链接区域; 以及链接执行部418,执行对链接区域所设定的处理。
在图22中,被记载为进行各种处理的功能块的各要素,在硬件上可由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其他的LSI构成,软件上可由载入到存储器中的程序等来实现。如上所述,控制单元100具有1个PPU和多个SPU,PPU和SPU分别单独或协同地构成各功能块。因此,这些功能块可仅由硬件实现,或仅由软件来实现,或通过其组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实现,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并不限定于某一种。硬盘驱动器50中预先存储包含阶层数据和设定文件的内容文件。在显示设定有链接的多个阶层数据所构成的图像数据时,存储与多个阶层数据分别对应的设定文件。内容文件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动图像数据、应用程序等嵌入对象的处理所需的数据。输入信息取得部102按照用户对输入装置20的操作,从输入装置20取得内容的起动/结束、视点的移动等请求的相关信息,将该信息通知显示区域确定部104和诱导控制部416。加载部103从输入信息取得部102收到有内容的起动请求的通知时,从硬盘驱动器 50读出内容的初始图像的阶层数据和其设定文件,存储在主存储器60中。加载部103进而根据需要从硬盘驱动器50读出视点的移动目标的阶层数据、嵌入对象的执行所需的数据等,存储在主存储器60中。显示区域确定部104从输入信息取得部102收到了有视点的移动请求的通知时, 将视点的移动量变换为阶层数据在虚拟空间中的坐标,确定应显示的移动目标的框架坐标。诱导控制部416在相对于设定文件中所设定的链接区域的预定范围内存在视点时,修正显示区域确定部104确定的框架坐标,以将画面诱导至该链接区域。在用户对输入装置 20进行了视点的移动请求的期间,实施该诱导作为针对该请求的微调整。详细情况后述。解码部106从主存储器60读出压缩图像数据的一部分并解码,将解码后的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70中。解码部106解码的数据可以是包含显示区域的预定尺寸的图像数据。通过预先对大范围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0中,能够消减从主存储器60的读取次数,能够实现平滑的视点移动。显示图像处理部114取得显示区域确定部104 确定的应显示区域的框架坐标,从缓冲存储器70读出对应的图像数据,描绘在显示处理部 44的帧存储器76中。链接执行部418参照主存储器60中所存储的与显示中的阶层数据对应的设定文件,在移动目标的视点满足链接条件时,执行对链接区域所设定的处理。这里,所谓“链接条件”,如上所述可以是在画面整体显示链接区域时的视点,也可以是链接区域的预定比例进入画面内时的视点的范围等。还可以对放大率等设置阈值。这样的条件由内容作成者等根据链接区域的配置等预先设定。用于执行嵌入对象的程序和数据如果没有存储在主存储器60中,则链接执行部 418将该程序和数据的识别信息与从硬盘驱动器50向主存储器60的加载请求一起发送给加载部103。在将显示切换到其他阶层数据时,也根据需要对加载部103发出加载请求。进而链接执行部418对显示区域确定部104发出阶层数据的切换请求。据此,显示区域确定部 104将框架坐标变换为切换后的阶层数据的框架坐标,与该阶层数据的识别信息一起通知给解码部106。解码部106据此将链接目标的阶层数据作为解码处理对象。接下来,说明诱导控制部416将画面诱导至链接区域的机构。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图像内设置链接区域并画面与该区域一致,从而实现各种处理。在这样的方式下,用户大多一边反复利用输入装置20的模拟操作杆27b那样的放大缩小键进行图像放大、和利用十字键21那样的方向指示键进行水平方向的对位,一边将作为目标的区域放大。在这样的操作中,在图像被放大到某种程度的阶段,一个链接区域占画面内的多数面积时等,即使多少有些错位,也能够予测用户将该链接区域作为目标。利用该性质,根据画面内的链接区域的观察方法,予测用户将哪个链接区域作为目标。然后,与图像的放大操作相联动地在水平方向施加微调整而将画面诱导至该链接区域。具体而言,作为诱导条件,对显示图像的放大率和链接区域从画面超出的比例分别设定阈值。所谓链接区域从画面超出的比例,是在链接区域从画面超出的方向上,链接区域超出的长度相对于宽度的比例。在纵横两方向都超出时,为该比例较大的一者。然后,在放大率超过阈值,且某链接区域从画面超出的比例小于阈值时,预测为用户将该链接区域作为目标。在能够进行这样的予测的状态下,用户利用放大缩小键进行放大图像的操作时, 在与此相应地增加显示图像的放大率的同时,在水平方向移动显示区域使得接近予测为目标的链接区域。是否满足诱导条件的监视是在用户进行视点移动请求的期间常时进行的。 另外,诱导条件可以在上述设定文件中按链接区域分别设定或对全部链接区域共通地设定,也可以作为诱导控制部416不依赖于阶层数据地保持的参数。另外,也可以在用户同时进行放大操作和水平方向的移动操作时,不进行诱导处理。图23是说明视点的不同所导致的链接区域与画面的位置关系的变化的图。图的纵向表示视点相对于图像的高度,最下面的线是图像平面。在图像平面上,用粗线表示链接区域352。首先,从视点360a观察图像时,从表示视界的三角形可知,链接区域352未超出地进入视界、即画面内。另一方面,从视点360b观察图像时,链接区域352的一部分从画面超出O另外,视点越接近图像平面,链接区域352相对于画面的大小就越大,因此链接区域352容易从画面超出。因此,例如链接区域352不从画面超出那样的视点的范围就成为视点范围362那样的形状。即使改变针对超出的比例的阈值,视点范围的形状也与视点范围362 —样。即如上述那样设定诱导条件时,符合该条件的的视点范围就确定为视点范围 362那样。另外在图23中,视点363是链接区域352正好显示为画面整体的视点、即执行基于链接的处理时的视点。诱导控制部416在用户放大图像的期间,以视点363为目标进行视点乃至画面的诱导控制。链接区域352可以不是与设定有链接的区域、即逐渐放大时进行图像切换或动图像显示的区域严格相同的区域。例如可以是包含设定有该链接的区域及其周围的区域等。这里设定一个诱导条件时,通过根据该诱导条件而确定的视点相对于视点范围的内外判断,来实现诱导/不诱导的二者择一的方式。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根据诱导条件而确定的视点范围的周围设置中间性视点范围。以后,将前者的视点范围记为“诱导范围”, 将后者的视点范围记为“准诱导范围”。准诱导范围中存在视点时,以与诱导范围中存在视点时相比较小的诱导力进行诱导。这里所谓“诱导力”,是指例如诱导所导致的图像的水平方向移动速度相对于用户操作所导致的图像放大速度的比例。
图M示意地示出诱导范围与准诱导范围的关系。图的表示方法与图23 —样,在最下面存在链接区域352。另外在该图上部示出从上面观看各范围时的状态。该图中诱导范围364对应于图23的视点范围362,成为诱导目标的视点是视点368。在这样的诱导范围364的周围,设定准诱导范围366。准诱导范围366例如设为具有与诱导范围364相同的中心线,且在水平面方向上扩大预定比例后的区域中、诱导范围364以外的范围。准诱导范围和各范围的诱导力既可以在设定文件中按链接区域分别设定或对全部链接区域共通地设定,也可以由诱导控制部416与阶层数据无关地保持。即使用户对图像的放大速度相同,基于诱导的画面乃至视点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速度也因视点在诱导范围内或在准诱导范围内而不同。例如,准诱导范围366内的视点372 的每单位时间的移动量(箭头B)的水平方向分量比诱导范围364内的视点370的每单位时间的移动量(箭头A)的水平方向分量小。另外,如该图的例子那样,在准诱导范围366中的视点372 —边如箭头B那样被诱导一边逐渐接近图像平面的过程中从准诱导范围366脱离时,就如箭头C那样从诱导对象中除外,仅进行基于用户操作的图像放大。即视点相对于各范围的内外判断是在用户进行放大操作的期间常时执行的,将诱导的开始、停止、诱导力的变更与视点的移动一起实时地执行。准诱导范围与诱导范围相比,可以考虑链接区域以相同放大率从画面超出的量多的视点的范围。因此,通过这样设置诱导范围和准诱导范围,能够根据链接区域进入画面的程度而精细地调整诱导力。结果,能够减少被强力诱导至并未作为目标的链接区域、或因微小的画面摆动就切换被诱导/不被诱导这样的、用户因诱导而感到的不舒服。诱导范围364、准诱导范围366各自的诱导力可以不恒定。图25示出诱导力相对于视点水平方向距链接区域的中心线的距离的设定例。图中,纵轴是诱导力,横轴的中心与链接区域的中心线对应。在该图中,进行如下设定在诱导范围内将诱导力取为一定值a, 在准诱导范围内诱导力根据与中心线的距离而从值a单调减少,在最远离中心线边界处成为0。同样,在诱导范围内也可以根据与中心线的距离而使诱导力变化。诱导力还可以不分诱导范围、准诱导范围这两个范围地连续变化,也可以分为3 个以上的范围。任一种情况下,都可以认为链接区域的中心线与视点间的水平方向距离越短,用户以该链接区域为目标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通过根据该值而使诱导力变化,能够以自然的移动来辅助用户的视点移动。作为规定诱导范围的诱导条件,也可以不对链接区域从画面超出的比例设置阈值,而是直接设定诱导范围。例如,通过设定链接区域的中心线与视点间的距离变化相对于视点的高度变化的比例,能够取代图M的诱导范围地设定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圆锥状的诱导范围。准诱导范围也能同样设定,截面形状为形成诱导范围的周围的中空圆形状。此时也能用与前面说明的同样的机构取得同样的效果。进而,诱导范围或准诱导范围具有在多个链接区域内重复的区域时,作为针对进入该区域的视点的诱导力,可以将对各链接区域的诱导力设为根据从该视点到各链接区域的中心线的距离而加权平均后的值。这里诱导力和到中心线的距离是矢量计算,按纵向分量、横向分量来计算。在这样的情况下,视点在接近图像的过程中,从距离远等诱导力较弱的链接区域的诱导范围或准诱导范围脱离,最终被诱导至离视点最近的链接区域。
29
接着,说明前述构成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动作。图沈是表示信息处理装置10 进行的向链接区域的画面的诱导和链接的执行的相关处理步骤的流程图。首先,用户对信息处理装置10进行内容的起动请求时,显示图21所示的显示图像350那样的初始图像 (S118)。在该状态下,用户用输入装置20进行视点移动请求时,输入信息取得部102取得该信息(S120)。该移动请求是使视点靠近图像平面的请求、即是图像的放大请求时(S122 为Y),诱导控制部416判断视点是否在准诱导范围内(S124)。当视点在准诱导范围内时(S124为Y),诱导控制部416根据对准诱导范围设定的诱导力,通过向显示区域确定部104所确定的放大方向的画面的移动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来诱导画面(S126)。此时的诱导力如上所述比视点位于诱导范围内时弱。视点不在准诱导范围内而在诱导范围内时(S124为N,SU8为Y),与SU6同样,对放大方向的画面的移动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来诱导画面,但此时的诱导力比SU6强(S130)。SU6和S130的处理实际上由解码部106、显示图像处理部114等描绘图像。以后的显示区域移动处理也是一样。视点既不在准诱导范围内也不在诱导范围内时(S124为N,SU8为N),直接采用显示区域确定部104所确定的放大方向的画面的移动(S13》。如果S120取得的视点移动请求不仅是放大请求(S122为N),则显示区域确定部104按该视点移动请求使显示区域移动(S134)。根据情况反复进行S120 S134的处理,从而视点缓缓地逐渐接近某链接区域。 链接执行部418监视视点的移动结果直到满足例如画面整体显示链接区域等链接条件为止(S136为N),在满足该条件的时点(S136为Y),执行对该链接区域所设定的处理(S138)。根据以上叙述的本实施方式,在受理来自用户的包括显示图像的放大缩小的视点移动而更新显示区域的信息处理装置中,根据图像中的特定区域与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判断用户是否有放大该区域的意图。当判断为有放大的意图时,进行显示区域的诱导。具体而言,用户进行了图像的放大请求时,放大显示区域,并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由此,能够省略放大所希望的区域时用户所必需的操作的一部分,用户的负担减轻。尤其是, 通过使画面与预先设定的区域一致,在开始与该区域对应的处理这样的状态下,用户能够不对显示区域进行微调整地高效开始该处理。诱导时,在用户进行图像的放大请求的期间,为了与基于该放大请求的放大速度对应而在水平方向进行调整。即调整幅度是与用户用于放大请求的操作强度联动的,因此, 能够实现自然移动下的诱导,而不给人视点随便移动这样的感觉。另外,作为进行诱导的条件,通过设定2种以上视点范围,有阶段地进行诱导。艮口, 在特定区域与画面的偏差比较大的阶段下,判断为用户要放大该特定区域的可能性没那么大,就预先减小诱导力,而偏差减小时进行正式的诱导。通过这样做,能够在适当的定时进行适当量的诱导。进而,当视点存在于相邻的多个区域间时等,根据至各区域的距离而决定最终的诱导量。具体而言,根据距离而对向各区域的诱导量进行加权平均。这样,即使要放大的区域接近也能求得适当的诱导力,能够对各种布局的图像应用本实施方式。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方式是例示,这些各构成要素、各处理过程的组合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并且这样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视点相对于图像的移动对应地说明了图像平面和按分辨率形成的3维虚拟空间内的显示画面的移动,但在改变2维的图像平面中要显示的区域的中心位置和该区域的大小而作为显示画面的情况下,也能将该显示画面捕捉为用户的虚拟的视点移动。即,2维平面的显示区域的移动也能适用本实施方式,并取得同样的效果。〔符号说明〕1信息处理系统,10信息处理装置,12显示装置,20输入装置,30第0阶层,32第 1阶层,34第2阶层,36第3阶层,38分块图像,44显示处理部,50硬盘驱动器,60主存储器,70缓冲存储器,76帧存储器,80基准矩形,82对象矩形,84边界矩形,92链接边界,100 控制部,102输入信息取得部,103加载部,104显示区域确定部,106解码部,114显示图像处理部,116链接判断部,117对象执行部,364诱导范围,366准诱导范围,408面包屑列表, 416诱导控制部,418链接执行部。〔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用于计算机、游戏机、图像显示装置等信息处理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装置,保持阶层数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输入信息取得部,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显示图像处理部,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来改变显示的区域,基于上述阶层数据生成显示图像;以及对象执行部,在上述视点满足用于开始与图像内的预定区域对应的处理的条件时,执行该处理;其中,上述条件是针对图像平面上所设定的上述预定区域与由上述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映在画面中的区域中的、从上述预定区域超出的区域的比例在设定值以下作为上述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预定区域中的、从上述映在画面中的区域超出的区域的比例在设定值以下作为上述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象执行部在上述视点满足与预定区域对应地设定的条件时,从存储器读出与该区域对应的动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至少任一者来再现并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象执行部在上述视点满足与上述预定区域对应地设定的第1条件时,再现并输出上述动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一帧数据,在上述视点进一步满足与上述预定区域对应地设定的第2条件时,输出所再现的动图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象执行部在上述视点脱离上述条件时,停止此前正再现的数据的再现并在存储器中记录停止点,当上述视点再次满足与相同区域对应地设定的条件时,从上述停止点起再现并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动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与多个区域相对应时,上述对象执行部在存储器中记录这些区域所共通的上述停止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象执行部在上述视点满足与预定区域对应地设定的条件时,对上述预定区域实施表示能访问与该区域对应的网络上的场所的显示。
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上的区域;以及在上述视点满足与图像内的预定区域对应地设定的、用于开始处理的条件时,执行该处理;其中,上述条件是针对图像平面上所设定的上述预定区域与由上述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执行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上述视点满足与上述预定区域对应地设定的第1条件时,再现并输出与该区域对应的动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一帧数据;和在上述视点进一步满足与上述预定区域对应地设定的第2条件时,输出所再现的上述动图像数据。
11.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功能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显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上的区域;以及在上述视点满足与图像内的预定区域对应地设定的、用于开始处理的条件时,执行该处理;其中,上述条件是针对图像平面上所设定的上述预定区域与由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
12.—种记录有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上的区域;以及在上述视点满足与图像内的预定区域对应地设定的、用于开始处理的条件时,执行该处理;其中,上述条件是针对图像平面上所设定的上述预定区域与由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
13.一种内容的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阶层数据与设定文件建立对应;上述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 上述设定文件记载有与用上述阶层数据显示的图像内的预定区域对应的、用于开始处理的条件,该条件是针对该图像平面上所设定的上述预定区域与由视点确定的上述图像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上述视点是在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虚拟空间中的视点。
14.一种记录介质,记录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容的数据结构。
15.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装置,保持阶层数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输入信息取得部,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显示图像处理部,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的区域,基于上述阶层数据生成显示图像;以及图像加工部,进行强调显示上述显示图像内的多个区域的加工; 其中,上述输入信息取得部还受理用户从被强调显示的多个区域中的选择指示; 上述显示图像处理部还根据上述选择指示而改变显示的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加工部在满足针对图像平面上所设定的矩形区域与由上述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条件时,进行上述强调显示的加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加工部根据上述选择指示提高所选择的区域的放大率,并进一步进行与所选择的区域对应地设定的加工。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装置还保持与强调显示的上述多个区域分别对应的图像的数据, 上述图像加工部还从上述存储装置读出根据上述选择指示而选择的区域对应的图像的数据,在改变上述显示图像处理部显示的区域后加入该图像进行显示。
1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上的区域; 进行对显示的区域中所包含的多个区域进行强调显示的加工; 受理用户从被强调显示的多个区域中的选择指示;以及进一步还根据上述选择指示而改变显示的区域。
20.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功能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上的区域; 进行对显示的区域中包含的多个区域进行强调显示的加工; 受理用户从被强调显示的多个区域中的选择指示;以及进一步还根据上述选择指示而改变显示的区域。
21.—种记录有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功能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上的区域; 进行对显示的区域中包含的多个区域进行强调显示的加工; 受理用户从被强调显示的多个区域中的选择指示;以及进一步还根据上述选择指示而改变显示的区域。
22.—种内容的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阶层数据与加入显示的图像的数据建立对应,上述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 上述加入显示的图像,是与用上述阶层数据显示的图像中通过强调显示而成为选择对象的多个区域相对应,在对应的区域被选中时改变上述图像的显示区域后,加入显示的图像。
23.—种记录介质,记录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内容的数据结构。
24.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装置,保持阶层数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输入信息取得部,经由用户操作的输入装置而受理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 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以及显示图像处理部,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的区域,基于上述阶层数据生成显示图像,并且在用户对上述输入装置进行了特定的操作时,基于上述阶层数据生成具有比显示中的图像低的分辨率的一基准显示图像;其中,上述基准显示图像是与距图像平面的距离不同的多个视点对应的多个区域的图像,上述一基准显示图像是根据显示中的图像而从上述基准显示图像中选出的。
25.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准显示图像是按上述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范围分别确定的;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当移动目标的视点进入新的范围时,存储并记录对该范围确定的一基准显示图像的信息,上述显示图像处理部在每次用户进行上述特定的操作时,从上述存储器读出未被读取的基准显示图像的信息中最后所记录的信息,由此生成上述一基准显示图像。
26.根据权利要求M或2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装置保持在针对上述视点的预定条件下进行显示切换的多个阶层数据, 上述显示图像处理部在用户进行了上述特定的操作时,生成包含显示中的图像的上述阶层数据中分辨率最低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作为上述一基准显示图像。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信息取得部还经由上述输入装置受理从上述显示图像所设定的多个区域中进行选择的选择指示,在被进行了上述选择指示时,上述存储器记录该时点的显示图像的信息作为上述一基准显示图像的信息。
28.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经由用户操作的输入装置受理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显示装置中的区域;以及在用户对上述输入装置进行了特定的操作时,基于上述阶层数据生成具有比显示中的图像低的分辨率的一基准显示图像;其中,上述基准显示图像是与距图像平面的距离不同的多个视点对应的多个区域的图像,上述一基准显示图像是根据显示中的图像而从上述基准显示图像中选出的。
29.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经由用户操作的输入装置受理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显示装置中的区域;以及在用户对上述输入装置进行了特定的操作时,基于上述阶层数据生成具有比显示中的图像低的分辨率的一基准显示图像;其中,上述基准显示图像是与距图像平面的距离不同的多个视点对应的多个区域的图像,上述一基准显示图像是根据显示中的图像而从上述基准显示图像中选出的。
30.一种记录有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从存储器读出阶层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该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经由用户操作的输入装置受理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显示装置中的区域;以及在用户对上述输入装置进行了特定的操作时,基于上述阶层数据生成具有比显示中的图像低的分辨率的一基准显示图像;上述基准显示图像是与距图像平面的距离不同的多个视点对应的多个区域的图像,上述一基准显示图像是根据显示中的图像而从上述基准显示图像中选出的。
31.一种内容的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将阶层数据与上述阶层数据所包含的图像数据建立对应, 上述阶层数据是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按分辨率顺序阶层化而构成的, 上述图像数据为,在显示基于上述阶层数据生成的图像的过程中,在用户对输入装置进行了特定的操作时,根据该显示中的图像的区域,作为此后的显示对象而选择的分辨率不同的多个基准显示图像的信息。
32.—种记录介质,记录有权利要求31所述的内容的数据结构。
33.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装置,保持包含特定区域的图像的数据,上述特定区域表示要放大的对象;输入信息取得部,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显示图像处理部,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的区域,基于上述图像的数据生成显示图像;以及诱导控制部,控制上述显示图像处理部,使得在用户进行了图像的放大操作时,在上述视点满足诱导条件时对上述视点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将映在画面中的区域向上述特定区域的方向诱导,其中,上述诱导条件是针对上述特定区域与由上述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特定区域中的从上述映在画面中的区域超出的区域的比例在设定值以下作为上述诱导条件。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链接执行部,当上述视点相对于上述特定区域进入预定的范围时,执行对该特定区域所设定的处理。
36.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一个上述特定区域设置多个上述诱导条件,上述诱导控制部使相对于用户放大操作的放大速度的、上述水平方向的移动速度,根据上述视点满足哪个诱导条件而不同。
37.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诱导控制部根据上述视点与特定区域的中心线的距离,改变相对于使基于用户放大操作的放大速度的、上述水平方向的移动速度。
38.根据权利要求33至3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视点同时满足针对多个上述特定区域的上述诱导条件时,上述诱导控制部使相对于用户放大操作的放大速度的、为向各特定区域方向诱导而应加的上述水平方向的移动速度,以基于上述视点距各特定区域的中心线的距离而加权平均后的移动速度,来对上述视点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
3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从存储器读出包含特定区域的图像的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上述特定区域表示要放大的对象;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中的区域;以及在用户进行了图像的放大操作时,在上述视点满足诱导条件时对上述视点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将映在画面中的区域向上述特定区域的方向诱导,其中,上述诱导条件是针对上述特定区域与由上述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
40.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从存储器读出包含特定区域的图像的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上述特定区域表示要放大的对象;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中的区域;以及在用户进行了图像的放大操作时,在上述视点满足诱导条件时对上述视点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将映在画面的区域向上述特定区域的方向诱导,其中,上述诱导条件是针对上述特定区域与由上述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
41.一种记录有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从存储器读出包含特定区域的图像的数据并输出到显示装置,上述特定区域表示要放大的对象;受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点的移动请求,该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根据上述视点的移动请求而改变显示在上述显示装置中的区域;以及在用户进行了图像的放大操作时,在上述视点满足诱导条件时对上述视点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将映在画面的区域向上述特定区域的方向诱导,其中,上述诱导条件是针对上述特定区域与由上述视点确定的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
42.一种内容的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图像的数据、表示上述图像中应放大的对象的特定区域的数据、以及诱导条件建立对应;上述诱导条件是当用户进行了图像的放大操作时,为了将映在画面中的区域向上述特定区域的方向诱导,而对虚拟空间中的视点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的条件,是针对上述特定区域与上述映在画面中的区域的位置关系而设定的诱导条件,其中,上述虚拟空间是基于图像平面和与图像平面的距离而定义的。
43.一种记录介质,记录有权利要求42所述的内容的数据结构。
全文摘要
首先,在显示装置上显示设定有链接的标准图像(S18)。用户操作输入装置,视点进入第1链接边界时(S20为Y),如果没有应重开的信息(S22为N),则读出动图像数据的初始帧,如果有重开信息则将其读出(S22为Y,S24),将重开点的帧作为静止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中(S26)。视点进入第2链接边界时(S28为Y),开始动图像的再现和显示(S30)。视点从第2链接边界出来时(S32为Y),停止动图像再现,并将停止时的帧作为静止图像来显示,并存储重开点(S34,S36)。视点从第1链接边界出来时(S38为Y),显示在S18中显示的标准图像(S40)。
文档编号G06F3/048GK102362308SQ20098015828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5日
发明者林育德, 森贞英彦, 篠原隆之 申请人: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