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0392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伸缩音箱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可携式电脑中,扬声器的设置为了提供使用者声音的效果,而扬声器所包括的音箱可加强声音的低频效果以提供使用者较佳的声音品质,然在可携式电脑的配置中,音箱的高度受限于可携式电脑底座的厚度,无法达成较佳的音效,此外,在电子装置日趋微小化的情况下,可携式电脑的厚度设计更加轻薄,因此更压缩了音箱容积的设计。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主体、一第二主体、一音箱以及一连杆机构,第二主体通过一铰链而可相对第一主体转动,音箱设置于第一主体中,并且音箱可选择性地伸长或是缩短,连杆机构连接铰链以及音箱,其中当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关闭时,音箱隐藏于第一主体中;当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开启时,铰链推动连杆机构致连杆机构压迫音箱,使音箱伸长而使该音箱的一部分延伸外露于该第一主体。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第做详细说明。


图IA-图IC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的音箱延伸的作动图2A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连杆机构的示意图2B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连杆机构的分解图3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连杆机构的剖视图4A为显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抵顶框的示意图;以及
图4B为显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抵顶件嵌入抵顶框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电子装置210第一主体
212不动件220第二主体
300铰链303第二卡合部
400音箱400B弯折结构
410音箱本体420抵顶框
422限制空间500连杆机构
510第一杆件511第一连接本体
512连接杆件513第一卡合部
520第二杆件521第二连接本体
522滑槽523抵顶件
600垫片A转轴D1、D2 方向el 顶端e2底端H高度P1、P2 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A-图IC显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的音箱延伸的作动图。参见图IA-图1C,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00例如为一可携式电脑,包括一第一主体210、一第二主体220、一铰链300、 一音箱400、一连杆机构500以及一垫片600。第一主体210以及第二主体220分别为可携式电脑的底座(例如电脑主机)以及盖体(例如显示装置、荧幕),第一主体210以及第二主体220可通过铰链300而相对开启或关闭。当第一主体210相对于第二主体220关闭时,音箱400隐藏于第一主体210中(如图IA所示),而当第一主体210相对于第二主体220开启时,音箱400的一部分将从第一主体210下方逐渐外露(如图IB及图IC所示),而垫片600设置于音箱400的底部,用以防止音箱400的损伤,并可降低外力对电子装置100的冲击。音箱400包括一顶端el、一底端e2、一音箱本体410介于顶端el及底端e2之间, 以及一抵顶框420,一连续的弯折结构400B (例如蛇管)形成于音箱本体410上。顶端el 固定于第一主体210的一表面,底端e2则可活动地设置于音箱本体410下方,并连接垫片 600。抵顶框420固定设置于弯折结构400B下方面对连杆机构500的一侧并与音箱本体410 连接。当抵顶框420用以被连杆机构500推动时(参下述),可选择性地使弯折结构400B 处于延伸状态(如图1C)或是收缩状态(如图1A),并且通过此弯折结构400B的延伸以及收缩可使音箱400的一高度H伸长或是缩短,由此达成增加音箱400的空间以提升声音音质。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以及图3。图2A显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连杆机构的示意图,图2B显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连杆机构的分解图,图3显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连杆机构的剖视图。连杆机构500包括一第一杆件510以及一第二杆件520,第一杆件510包括一第一连接本体511、一连接杆件512以及一第一卡合部513。连接杆件512设置于第一连接本体511的一侧,而第一卡合部513设置于第一连接本体511的一端以与铰链300相对应。 第二杆件520包括一第二连接本体521、一滑槽522、一抵顶件523以及一转轴A。滑槽522 形成于第二连接本体521上用以对应连接杆件512,而抵顶件523则与连接本体521连接用以嵌入抵顶框420以推动音箱400的高度H伸长或是缩短。通过连接杆件512与滑槽522 的卡合,可将第一杆件510以可移动的方式与第二杆件520连接。举例来说,请参考图3, 第一杆件510与第二杆件520可沿方向Dl相对移动。此外,转轴A设置并固定于第二杆件 520之上,并且可架设于第一主体210中的一不动件212上(请参考图4A),是以当第一杆件510与第二杆件520连接后,除可通过连接杆件512与滑槽522的结合而移动外,并可通过转轴A架设于不动件212上,而可使第二杆件520沿方向D2转动。请参考图4A及图4B,图4A显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抵顶框的示意图,图4B显示本发明电子装置中抵顶件嵌入抵顶框的示意图。抵顶框420固定于音箱本体410的一侧,并形成一C态样的限制空间422用以容纳并限制第二杆件520的抵顶件523。是以当抵顶件523在此限制空间422作动时,将带动与抵顶框420连接的音箱本体410,致使弯折结构400B伸长或缩短。此外,请参考图4B,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此不动件212形成于第一主体210上,用以承接第二杆件520的转轴A,致使第二杆件520得相对第一主体210转动。再次参见图IA-图IC及图4A-图4B,铰链300包括一第二卡合部303,第一杆件 510通过第一卡合部513与铰链300的第二卡合部303卡合,第二杆件520通过转轴A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第一主体210中,且第二杆件520的抵顶件523延伸进入音箱400的抵顶框420的限制空间422中。详细的说明,请再次参见图IA-图IC及图3,当开启第二主体220,同时带动铰链 300旋转时,铰链300的第二卡合部303将带动第一卡合部513,进而推动第一杆件510的连接杆件512在第二杆件520的滑槽522中移动;而当连接杆件512从滑槽522相对转轴 A下方的一侧滑动至另侧时,例如从位置Pl滑动至位置P2时(请参考图幻,由于杠杆原理的作用,将迫使转轴A开始转动,同时间将驱动与转轴A固定的第二杆件520开始转动(就图3而言,转轴A以及第二杆件520朝顺时钟方向转动)。之后,由于第二杆件520的旋转, 第二杆件520的抵顶件523将于抵顶框420中转动而压迫抵顶框420,致使与抵顶框420连接的音箱400顺势向下方延伸,迫使弯折结构400B向下伸展,故将使音箱400的高度H延伸而增加音箱400内部的空间。当第二主体220相对于第一主体210往一反方向转动(闭合)时,此时将通过电子装置100本身的重量压迫音箱400,迫使弯折结构400B收缩,使其高度H缩短,而得使音箱400隐藏于第一主体210中(如图IA所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00具有一可伸缩的音箱400,当第二主体220相对于第一主体210开启时,可将音箱400的高度H伸长,增加音箱400的容积,进而提升声音的效能,反之,当第二主体220相对于第一主体210关闭时,音箱400的高度H缩短,使音箱400再次隐藏于第一主体210中,不影响电子装置100的美观。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该第二主体通过一铰链而可相对该第一主体转动;音箱,设置于该第一主体中,该音箱可选择性地伸长或缩短;以及连杆机构,连接该铰链以及该音箱;其中当该第二主体相对该第一主体关闭时,该音箱隐藏于该第一主体中;当该第二主体相对该第一主体开启时,该铰链推动该连杆机构致该连杆机构压迫该音箱,使该音箱伸长而使该音箱的一部分延伸外露于该第一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音箱具有一连续的弯折结构,使该音箱可选择性地伸长或是缩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连续的弯折结构包括一蛇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杆件,与该铰链连接;以及第二杆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主体中,并连接该第一杆件以及该音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杆件还包括转轴,该第一主体包括不动件,该转轴架设于该不动件上,使该第二杆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本体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杆件还包括第一卡合部,该铰链包括第二卡合部,与该第一卡合部抵接;其中当该第二主体相对该第一主体开启时,该第二卡合部推动该第一卡合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杆件还包括连接杆件,且该第二杆件包括滑槽,该连接杆件与该滑槽卡合,使该第一杆件可相对该第二杆件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杆件还包括抵顶件,且该音箱包括抵顶框,该抵顶框嵌入该抵顶件;其中当该第二主体相对于该第一主体开启时,该抵顶件压迫该抵顶框致使该音箱伸长而使该音箱的一部分延伸外露于该第一主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主体包括底座,该第二主体包括盖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垫片,设置于该音箱的底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主体、一第二主体、一音箱以及一连杆机构,第二主体通过一铰链而可相对第一主体转动,音箱设置于第一主体中,并且音箱可选择性地伸长或是缩短,连杆机构连接铰链以及音箱,其中当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关闭时,音箱隐藏于第一主体中;当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开启时,铰链推动连杆机构致连杆机构压迫音箱,使音箱伸长而使该音箱的一部分延伸外露于该第一主体。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270017SQ20101019607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日
发明者曾震, 林俊成, 赖怡安 申请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