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696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特别是一种使用磁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触控方式操作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愈来愈风行,因而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触控笔的使用更加频繁。一般而言,触控笔往往以卡榫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壳卡合的方式,活动地固定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壳内。然而,在频繁使用触控笔的情况下,触控笔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间的卡榫会依使用次数而逐渐磨损,进而失去卡合的作用。如此一来,触控笔容易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壳内脱落。倘若要改善此情形,势必得将触控笔及机壳全数换新。此结果会导致成本过高,对使用者而言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 且特别是一种使用磁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以用磁力吸附触控笔,而避免触控笔从可携式电子装置脱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包括一机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贯通孔及一机壳磁性件,该贯通孔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一端且连通于该容置空间,该机壳磁性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相对于该贯通孔的另一端;以及一触控笔,具有一触控端及一第一触控笔磁性件,该触控笔经由该贯通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贯通孔外露部分的该触控笔,该触控端朝向该机壳磁性件,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机壳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触控端。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触控笔还具有一管状本体及一笔杆,该管状本体的一端设置于该触控端,该笔杆从该管状本体的另一端滑设于该管状本体的管内,且部分的笔杆外露于该管状本体。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触控笔还具有一第二触控笔磁性件,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同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笔杆朝向该触控端的一端。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触控笔还具有多个卡榫,设置于该管状本体及该笔杆之间。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多个卡榫其中之一设置于接近该触控端的一端, 该多个卡榫其中的另一设置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管状本体在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设有一挡止件,该挡止件及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相互干涉。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笔,适于容置于具一机壳磁性件的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其中,该触控笔包括一触控端,朝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内而容置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中;以及一第一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机壳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触控端。上述的触控笔,其中,还包括一管状本体及一笔杆,该管状本体的一端设置于该触控端,该笔杆从该管状本体的另一端滑设于该管状本体的管内。上述的触控笔,其中,还包括一第二触控笔磁性件,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同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笔杆朝向该触控端的一端。上述的触控笔,其中,还包括多个卡榫,设置于该管状本体及该笔杆之间。上述的触控笔,其中,该多个卡榫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接近该触控端的一端,该多个卡榫的其中另一设置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上述的可触控笔,其中,该管状本体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设有一挡止件,该挡止件及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相互干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由于触控笔及机壳之间的固设在一起的力量为磁吸力,而非一般的卡榫卡合力,故即使经常抽取触控笔来使用,也不会造成将触控笔及机壳固设在一起的力量随着使用次数而消减。此外,第一触控笔磁性件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之间的磁斥力,能让使用者在藉由拉离笔杆及管状本体而伸长触控笔时,得以较轻的力道达成伸长触控笔的动作,而减轻使用者的力量负担。再者,当第二突起与第一凹槽解除卡合时, 挡止件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的彼此相互干涉,能避免管状本体及笔杆彼此脱离。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剖面图;图3A及图;3B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笔脱离机壳的过程的剖面图;图4A及图4B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笔脱离机壳的另一过程的剖面图。其中,附图标记100可携式电子装置110 机壳111容置空[0030]112贯通孔113机壳磁性件120触控笔121触控端122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3管状本体124 笔杆125第二触控笔磁性件[0038]126 第一"^榫第一突起126b 第一凹槽127 第二卡榫127a 第二突起127b 第二凹槽128挡止件Dl抽离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所示,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立体图。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为智能型手机及平板计算机。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机壳110及触控笔120。机壳110具有容置空间111、贯通孔112及机壳磁性件113。贯通孔112设置于容置空间111的一端且连通于容置空间111。机壳磁性件113设置于容置空间111中相对于贯通孔112的另一端。触控笔120具有触控端121及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触控笔120 经由贯通孔113容置于容置空间111中,且贯通孔112外露部分的触控笔120。触控端121 朝向机壳磁性件113。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以朝向机壳磁性件113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触控端121。于本实施例中,机壳磁性件113朝向贯通孔112的磁性为S级,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朝向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的磁性为N级。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由于磁性相异者相吸,故触控笔120得藉由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及机壳磁性件 113异性相吸的作用,让触控笔120容置于机壳110中,而不易从机壳110中掉落。请参照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剖面图。其中,触控笔120还具有管状本体123及笔杆124。管状本体123的一端设置于触控端121。笔杆 IM从管状本体123的另一端滑设于管状本体123的管内,且部分的笔杆IM外露于管状本体123。触控笔120藉由笔杆124于管状本体123的管内滑动,而使触控笔120得以伸缩其长度。触控笔120还具有一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以朝向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的磁性为相同磁性的方式,设置于笔杆IM朝向触控端121的一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朝向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的磁性为S级,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朝向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的磁性亦为S级。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由于磁性相同者相斥,故触控笔120得藉由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 同性相斥的作用,让笔杆1 及管状本体123容易呈现伸长的状态。再者,触控笔120还具有第一卡榫1 及第二卡榫127,设置于管状本体123及笔杆1 之间。第一卡榫1 具有第一突起126a及第一凹槽U6b,第二卡榫127具有第二突起127a及第二凹槽127b。其中,第一突起126a设置于管状本体123接近触控端121的一端,第一凹槽126b设置于笔杆IM接近触控端121的一端。第二突起127a设置于管状本体123远离触控端121的另一端,第二凹槽127b设置于笔杆IM远离触控端121的另一端。藉由第一卡榫126及第二卡榫127的卡合,使触控笔120的管状本体123及笔杆IM 固定于伸长状态或缩短状态。[0050]此外,管状本体123于远离触控端121的另一端设有一挡止件128。挡止件1 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相互干涉,以避免管状本体123及笔杆IM彼此脱离。请参照图3A至图3B,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笔120脱离机壳110的过程的剖面图。如图3A所示,抓住笔杆IM外露于贯通孔112的部分,将笔杆IM往抽离方向Dl移动。当第一卡榫1 及第二卡榫127的卡合力道小于机壳磁性件113与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之间的磁吸力时,第一卡榫1 及第二卡榫127会解除卡合。此时,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之间的相斥力,会将笔杆IM沿抽离方向Dl推离管状本体123,进而伸长触控笔120的长度。藉由此相斥力,使用者在伸长触控笔120时,能使用较轻的力道达成伸长触控笔的动作。当继续将笔杆1 往抽离方向Dl移动时,管状本体 123的第二突起127a能与笔杆124的第一凹槽126b卡合。此时,触控笔120呈现伸长状态。另外,挡止件1 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彼此相互干涉,以避免当第二突起127a与第一凹槽126b解除卡合时,管状本体123及笔杆IM彼此脱离的现象。接着,如图;3B所示,当驱使触控笔120往抽离方向Dl移动的力量大于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与机壳磁性件113的磁吸力时,触控笔120会脱离机壳110,而能够使用触控笔 120操控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另请参照图4A至图4B,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笔120脱离机壳110的另一过程的剖面图。如图4A所示,抓住笔杆IM外露于贯通孔112的部分,将笔杆IM往抽离方向Dl移动。当第一卡榫1 及第二卡榫127的卡合力道大于机壳磁性件113与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之间的磁吸力,且驱使触控笔120往抽离方向Dl移动的力量大于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与机壳磁性件113的磁吸力时,触控笔120会脱离机壳110。接着,如图4B 所示,握住笔杆1 外露于管状本体123的部分,以及握住管状本体123的管外,彼此左右拉离,而使得第一卡榫126及第二卡榫127解除卡合。此时,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之间的相斥力,会将笔杆IM推离管状本体123,进而伸长触控笔120的长度。藉由此相斥力,使用者在伸长触控笔120时,能使用较轻的力道达成伸长触控笔的动作。当继续将笔杆1 及管状本体123左右拉离时,管状本体123的第二突起127a能与笔杆124的第一凹槽126b卡合。此时,触控笔120呈现伸长状态。另外,挡止件1 及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5彼此相互干涉,以避免当第二突起127a与第一凹槽126b解除卡合时,管状本体123及笔杆IM彼此脱离的现象。由于触控笔及机壳之间的固设在一起的力量为磁吸力,而非一般的卡榫卡合力, 故即使经常抽取触控笔来使用,也不会造成将触控笔及机壳固设在一起的力量随着使用次数而消减。此外,第一触控笔磁性件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之间的磁斥力,能让使用者在藉由拉离笔杆及管状本体而伸长触控笔时,得以较轻的力道达成伸长触控笔的动作,而减轻使用者的力量负担。再者,当第二突起与第一凹槽解除卡合时,挡止件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的彼此相互干涉,能避免管状本体及笔杆彼此脱离。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贯通孔及一机壳磁性件,该贯通孔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一端且连通于该容置空间,该机壳磁性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相对于该贯通孔的另一端;以及一触控笔,具有一触控端及一第一触控笔磁性件,该触控笔经由该贯通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贯通孔外露部分的该触控笔,该触控端朝向该机壳磁性件,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机壳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触控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笔还具有一管状本体及一笔杆,该管状本体的一端设置于该触控端,该笔杆从该管状本体的另一端滑设于该管状本体的管内,且部分的笔杆外露于该管状本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笔还具有一第二触控笔磁性件,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同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笔杆朝向该触控端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笔还具有多个卡榫,设置于该管状本体及该笔杆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卡榫其中之一设置于接近该触控端的一端,该多个卡榫其中的另一设置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状本体在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设有一挡止件,该挡止件及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相互干涉。
7.—种触控笔,适于容置于具一机壳磁性件的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笔包括一触控端,朝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内而容置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中;以及一第一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机壳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触控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管状本体及一笔杆,该管状本体的一端设置于该触控端,该笔杆从该管状本体的另一端滑设于该管状本体的管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触控笔磁性件,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同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笔杆朝向该触控端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卡榫,设置于该管状本体及该笔杆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卡榫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接近该触控端的一端,该多个卡榫的其中另一设置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管状本体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设有一挡止件,该挡止件及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相互干涉。
专利摘要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及一触控笔。机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贯通孔及一机壳磁性件,贯通孔设置于容置空间的一端且连通于容置空间。机壳磁性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相对于贯通孔的另一端。触控笔具有一触控端及一第一触控笔磁性件。触控笔经由贯通孔容置于容置空间中,且贯通孔外露部分的触控笔。触控端朝向机壳磁性件。第一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机壳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触控端。
文档编号G06F3/033GK201938001SQ201020638170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徐百禾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