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5629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包括一第一感测串行110以及一第二感测串行120,各第一感测串行110与各第二感测串行120分别由多个第一感测电极112与多个第二感测电极122所串接而构成。在电容式触控面板100中,触碰点的面积小于单一个感测电极的面积时,即有可能发生误感测的现象。例如同一条第二感测串行120而言,触碰点A所感测到的信号量会相同于触碰点A’所感测到的信号量。因此,在触碰点A被触碰时,则可能误判为是触碰点A’被触碰;反之亦同。此时,由于触碰点A及A’于触碰时的信号相同,使触碰点A及A’相 互形成对方的重影点(ghost point)。另一方面,对于第一感测串行110而言,触碰点B所感测到的信号量会相同于触碰点B’所感测到的信号量,以致于触碰点B及B’可相互视为对方的重影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透过辅助电极的配置,而避免触碰点的误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多条第一感测串行、多条第二感测串行及一第一绝缘层。第一感测串行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一感测串行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多个第一辅助电极。第一感测电极沿第一方向串接在一起。各第一辅助电极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连接端以及一第一开放端,第一连接端连接至其中一个第一感测电极,而第一开放端远离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串行配置于第一感测串行与基板上,各第二感测串行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以与第一感测串行交错,并包括沿第二方向串接的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第二感测串行与第一感测串行相互绝缘,且各第二感测电极的边缘共形于邻近的第一感测串行的边缘。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各第一感测电极分别连接第一辅助电极,并且第一辅助电极的第一开放端会远离所连接的第一感测电极。藉此,透过第一辅助电极的配置,可避免不同位置的触碰点感测到相同的信号,进而避免触碰点的误判。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为现有的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2B为图2A电容式触控面板第一种设计的剖面示意图。图2C为图2A电容式触控面板第二种设计的剖面示意图。
图2D为图2A电容式触控面板第三种设计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触控面板110、210、310、410、510、610、810、1010 :第一感测串行112、211、311、411、611、811、1011 :第一感测电极120、220、420、520、620、720、820、1020 :第二感测串行122、221、421、521、621、721、821、1021 :第二感测电极213、313、413、417、613、617、813、817、1013、1017 :第一辅助电极 213a、413a、417a、613a、617a、813a、817a、1013a、1017a :第一连接端213b、413b、417b、613b、617b、813b、817b、1013b、1017b :第一开放端215、315、415、615、815、1015 :第一连接线223、423、523、623、723、823、1023 :第二连接线230 :基板240,260 :第一绝缘层250 :第二绝缘层260a:接触开口425、625 :第三感测电极427,627 :第三连接线611a、611b、611c、811a :开口631、633、635、825 :第二辅助电极631a、633a、635a、825a :第二连接端63Ib>633b>635b>825b :第二开放端629:第四连接线A、A’、B、B’、C、D、E、F :触碰点D1、D2: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说明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另外,凡可能之处,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组件/构件/符号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2A,其是以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例。电容式触控面板200至少包括多条沿一第一方向Dl延伸的第一感测串行210、多条沿一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感测串行220。各第一感测串行210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211、多个第一辅助电极213以及多条第一连接线215。各第二感测串行220包括多个第二感测电极221以及多条第二连接线223。第一连接线215将第一感测电极211沿第一方向Dl串接在一起。各第一辅助电极213具有第一连接端213a及第一开放端213b。且第一辅助电极213的第一连接端213a连接至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211,而第一辅助电极213的第一开放端213b则远离所连接的第一感测电极211。第二连接线223将第二感测电极221沿第二方向D2串接在一起。各个第一感测电极211与相邻的第二感测电极221必须彼此互不重叠。此外,第一感测串行210与第二感测串行220彼此电性独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211以三角形电极为例,而第一辅助电极213以条状电极为例。如图2A所示,第一辅助电极213相邻于紧邻的另一第一感测串行210中其中一个 的边缘。第二感测电极221为填充于成对的第一感测电极211与第一辅助电极213之间的三角形电极。依据上述,由于触碰点C及D于触碰时的信号量不同,可避免电容式触控面板200的信号量左右不分的情况,进而避免触碰点误判的情形。同样地,由于触碰点E及F于触碰时的信号量不同,能避免电容式触控面板200的信号量上下不分的情况,进而避免触碰点误判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条状电极的宽度的最小限度会依据电容式触控面板200所对应的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例如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而不同。换言之,若电容式触控面板200所对应的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越高,则第一辅助电极213的宽度可以越细。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电极213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梯形、折曲形或不规则形状
坐寸o以下将以多个实施例说明图2A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在剖面结构上的设计。请同时参照图2A与图2B的第一种设计,图2A显示第一感测串行210与第二感测串行220外,电容式触控面板200还包括一基板230、一第一绝缘层240及一第二绝缘层250,且第一连接线215及第二连接线223的材质是金属或透明导电材料。其制作方法是将第一连接线215制作于基板230,接着,形成岛状图案的绝缘层240。然后,同时制作第一感测电极211、第一辅助电极213与第二感测串行220,以供第一感测电极211及第一辅助电极213与第二感测串行220中的第二感测电极221形成共平面。请同时参照图2A与图2C,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设计中,其不同之处在于图2C的第一绝缘层260是层状的绝缘材料。而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是先制作第一感测串行(图2C仅绘出第一连接线215)210。之后,形成第二绝缘层260。接着,制作第二感测串行220,其包括第二感测电极221与第二连接线223,以供第一感测串行210与第二感测串行220分别位于绝缘层260的相对两侧。请同时参照图2A与图2D,在本实施例的第三种设计中,将第一连接线215制作于基板230上,接着形成绝缘层260。之后,于绝缘层260上形成多个接触开口 260a,以暴露出第一连接线215的端部,而后于第一绝缘层260上形成第二感测串行220 (图2D仅绘出第二连接线223)以及第一感测电极211,并使第一感测电极211透过接触开口 260a连接至第一连接线215。如此一来,第一感测电极211与第二感测电极221为共平面。第二实施例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3,电容式触控面板300的配置大致与触控面板200相同,其不同之处在触控面板300的第一感测电极311为梯形。而第一感测串行310的第一辅助电极313及第一连接线315可参照触控面板200的第一辅助电极213及第一连接线215的说明,在此则不再赘述。第三实施例请参照图4,在触控面板400中,各第一感测串行410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411、多个第一辅助电极413、417以及多条第一连接线415。各第二感测串行420包括多个第二感测电极421、多条第二连接线423、多个第三感测电极425及多条第三连接线427。第一连 接线415将第一感测电极411沿第一方向Dl串接。第二连接线423将第二感测电极421沿第二方向D2串接。第三连接线427将第三感测电极425沿第二方向D2串接。各第三感测电极425会与其中一个第二感测电极421相对设置。第一辅助电极413的第一连接端413a连接至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411,而第一辅助电极413的第一开放端413b则远离所连接的第一感测电极411。第一辅助电极417的第一连接端417a连接至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411。第一辅助电极417的第一连接端417a可选择性与第一辅助电极413的第一连接端413a连接在一起。或是,第一连接端417a与第一连接端413a各自地连接至第一感测电极411。第一辅助电极417的第一开放端417b则远离所连接的第一感测电极411,并且第一辅助电极417的第一开放端417b所指方向不同于第一辅助电极413的第一开放端413b。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411以鸢形电极为例,而第一辅助电极413及417同样以条状电极为例。第一辅助电极413相邻于紧邻的另一条第一感测串行410的其中一个第一感测电极411的边缘,并且第一辅助电极413及417的边缘共形于其相邻的第一感测电极411的边缘。并且,第二感测电极421及第三感测电极425分别为不同面积的三角形电极。第二感测电极421及第三感测电极425所构成的图案互补于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411、第一辅助电极413及417所构成的图案。亦即,第二感测电极421的边缘共形于其相邻的第一感测电极411的边缘及第一辅助电极413的边缘,第三感测电极425的边缘共形于其相邻的第一感测电极411的边缘及第一辅助电极417的边缘。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同一第二感测串行410中,至少有一个第二感测电极421连接于对应的一个第三感测电极425以实现同一串行为电性连接。第四实施例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5,电容式触控面板500的配置大致与电容式触控面板400相同,其不同之处在电容式触控面板500的第二感测串行520,第二感测串行520包括第二感测电极521及第二连接线523。其中,第二电感测电极521可视为第三实施例中第二感测电极421与相邻的第三感测电极425的组合,因此第二电感测电极521例如为鸢形电极。第二连接线523可视为第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423及第三连接线427的组合。第五实施例请参照图6,在电容式触控面板600中,各第一感测串行610的多个第一感测电极611透过多条第一连接线615沿第一方向Dl串接在一起,其中第一感测电极611的形状为一四边形,并且各第一感测电极611具有多个开口 611a、611b及611c(在此以三个开口为例进行说明)。各第二感测串行620的多个第二感测电极621及多个第三感测电极625透过多条第二连接线623、多条第三连接线627及多条第四连接线629沿第二方向D2串接在一起。并且,各第二感测电极621连接多条第二辅助电极631、633、635 (在此以三条辅助电极为例以进行说明)的第二连接端631a、633a及635a,而第二辅助电极631、633、635的第二开放端631b、633b及635b远离连接的第二感测电极621。各第二感测电极621透过对应的第四连接线629连接相对的第三感测电极625。第二辅助电极631、633、635分别配置于开口 611a、611b及611c中。其中,为四边形的第一感测电极611,其图案中的对角可以相等或不相等,其图案中的对边亦可以相等或不相等,并且第二辅助电极631、633及635可垂直或不垂直于连接的第二感测电极621,此可依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自行更动。第六实施例请同时参照图6及图7,电容式触控面板700的配置大致与电容式触控面板600相 同,其不同之处在电容式触控面板700的第二感测串行720,第二感测串行720包括第二感测电极721、第二连接线723及第二辅助电极631、633、635。其中,第二电感测电极721可视为第五实施例中第二感测电极621与相邻的第三感测电极625的组合,第二电感测电极721为鸢形电极。第二连接线723可视为第五实施例第二连接线623及第三连接线627的组合。第七实施例请参照图8,在电容式触控面板800中,各第一感测串行810的多个第一感测电极811透过多条第一连接线815沿第一方向Dl串接在一起,并且第一辅助电极813、817的第一连接端813a及817a连接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811,而第一辅助电极813、817的第一开放端813b及817b远离连接的第一感测电极811,其中第一感测电极811及各第二感测电极821的形状为一菱形,而第一辅助电极813及817的形状为一条状,并且第一开放端817b所指方向不同于第一开放端813b。各第二感测串行820的多个第二感测电极821透过多条第二连接线823沿第二方向D2串接在一起。此外,第一开放端813b可连接或不连接邻近的第一开放端817b。第八实施例请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面板900的配置大致与电容式触控面板800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900的第一感测电极811还具有一开口 81 la,并且第二感测串行820包括多个第二辅助电极825。第二辅助电极825配置于第一感测电极811的开口 811a中,并且第二辅助电极825的第二连接端825a连接至对应的第二感测电极821,第二辅助电极825的第二开放端825b则远离所连接的第二感测电极821。第九实施例请参照图10,在电容式触控面板1000中,各第一感测串行1010的多个第一感测电极1011、多个第一辅助电极1013及多条第一连接线1015的连接关系可参照电容式触控面板800的说明,而各第一辅助电极1017的第一连接端1017a连接至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1011中相对于第一连接端1013a的另一侧,其中第一感测电极1011的形状为一菱形,而第一辅助电极1013及1017的形状为一条状,而第一开放端1017b所指方向大致相反于第一开放端1013b所指方向。各第二感测串行1020的多个第二感测电极1021透过多条第二连接线1023沿第二方向D2串接在一起,其中这些第二感测电极1021的形状互补于这些第一感测电极1011、这些第一辅助电极1013及1017的形状,因此各第二感测电极1021的形状为倾斜的长方形。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第一感测电极及第二感测电极至少其一连接至少一辅助电极,而辅助电极的开放端会远离所连接的第一感测电极,以延伸并对应地靠近紧邻的另一第一感测串行或相邻的第二感测串行。藉此,透过第一辅助电极的配置,可避免不同位置的触碰点感测到相同的信号量,进而避免触碰点的误判。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 多条第一感测串行,配置于该基板上,各该第一感测串行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多个第一辅助电极,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沿该第一方向串接在一起,且各该第一辅助电极具有相対的一第一连接端以及ー第一开放端,该第一连接端连接至其中一个第一感测电极,而该第一开放端远离对应的该第一感测电极;以及 多条第二感测串行,配置于所述第一感测串行与该基板上,各该第二感测串行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以与所述第一感测串行交错,并包括沿该第二方向串接的多个第二感测电扱,所述第二感测串行与所述第一感测串行相互绝缘,且各该第二感测电极的边缘共形于邻近的第一感测串行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二感测电极具有至少ー开ロ,而各该第一辅助电极配置于邻近的第二感测电极的该至少ー开ロ中。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二感测串行还包括沿该第二方向串接的多个第三感测电极,各该第二感测电极与其中ー个该第三感测电极相对,且相对的第二感测电极与第三感测电极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感测串行之间,而各该第三感测电极的边缘共形于邻近的第一感测串行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至少ー个第二感测电极连接于相对的该第三感测电扱。
5.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感测电极连接有两个第一辅助电扱,且该两第一辅助电极中,所述连接端连接在一起而所述开放端分别指向不同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同一条第一感测串行的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中相邻的所述开放端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感测电极连接有两个第一辅助电极,且该两第一辅助电极中,所述连接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该第一感测电极的相对两侧而该两第一辅助电极不呈镜面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辅助电极相邻于另一条第一感测串行之其中ー个第一感测电极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二感测串行还包括多个第二辅助电极,且各该辅助电极具有相対的一第二连接端以及ー第二开放端,该第二连接端连接于其中ー个第二感测电极,该第二开放端远离对应的该第二感测电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感测电极具有至少ー开ロ,而各该第二辅助电极配置于邻近的第一感测电极的该至少ー开ロ中。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感测电极的图案在该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变化成非対称分布。
全文摘要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条第一感测串行、多条第二感测串行及一第一绝缘层。各第一感测串行配置于基板上,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多个第一辅助电极。各第一辅助电极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连接端以及一第一开放端,第一连接端连接至其中一个第一感测电极,而第一开放端远离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各第二感测串行配置于第一感测串行与基板上,并包括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第一感测串行与第二感测串行为相互绝缘。各第二感测电极的边缘共形于邻近的第一感测串行的边缘。本发明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透过第一辅助电极的配置,避免不同位置的触碰点感测到相同的信号,进而避免触碰点的误判。
文档编号G06F3/044GK102681735SQ20111006485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5日
发明者刘育承, 李明宪 申请人: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