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件及应用其的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9813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壳件及应用其的机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壳件及应用其的机体,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以容置相互迭设的板卡模块及数据存取模块的壳件及应用其的机体。
背景技术
为了迎合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的需求,各式电子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换言之,电子装置往往配置有多种模块来提供对应的功能。由于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有限,因此此些模块的配置方式及位置相当的重要。举例来说,在部份的电子装置中,板卡模块及数据存取模块相互迭设。之后,螺丝锁附在盖体的四个角落,以固定盖体在壳件上。然而,一旦使用者想要更替或维修数据存取模块时,使用者必须先拆卸下螺丝才能移除盖体。之后,在 取出板卡模块后方可取得数据存取模块。对于使用者来说,此种卸除盖体的方式相当地费时且螺丝容易遗失。对于制造商而言,由于盖体需以螺丝锁附的方式固定在壳件上,因此壳件需预留让盖体锁附的空间及结构,且螺丝的备料以及组装往往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壳件及应用其的机体,其透过盖体枢接且卡接于壳件的配置,使得使用者可便利地掀起盖体,以对壳件的容置槽中的板卡模块及数据存取模块进行维修或更替。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壳件,包括一主体及一盖体。主体具有一容置槽,用以容置一板卡模块及一数据存取模块。容置槽的相对两个内壁分别具有一扣孔及一枢接结构。盖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枢接部及一卡合部。枢接部耦接于枢接结构,使得盖体相对于主体转动而掀起或盖合。卡合部于盖体相对于主体盖合时卡合于扣孔内。根据本发明,再提出一种机体,包括一板卡模块、一数据存取模块及一壳件。壳件包括一主体及一盖体。主体具有一容置槽,用以容置板卡模块及数据存取模块。容置槽的相对两个内壁分别具有一扣孔及一枢接结构。盖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枢接部及一卡合部。枢接部耦接于枢接结构,使得盖体相对于主体转动而掀起或盖合。卡合部于盖体相对于主体盖合时卡合于扣孔内。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绘示应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体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A及2B绘示图I中的机体的盖体相对于主体位于不同位置时的示意图;图3绘示图2A及2B中的壳件的示意图;图4绘示图2A及2B中的盖体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
100a、100b:机体110:板卡模块120 :数据存取模块I3O :壳件131 :主体131a:枢接结构13 Ih:扣孔131r:容置槽·
133 :盖体
133a :枢接部133b :卡合部133r:凹口1331 :主件1332 :作动结构1332a :卡合弹臂1332b :施力结构1332h:贯口1334 :连接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其绘示应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体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电子装置例如是一笔记型计算机,包括两个相互耦接的机体IOOa及机体100b。虽然此处以电子装置为笔记型计算机作为例子说明,然而电子装置亦可为其它形式的装置。换言之,机体IOOa或机体IOOb亦可配置在其它形式的电子装置中。请参照图2A及2B、图3及图4,图2A及2B绘示图I中的机体的盖体相对于主体位于不同位置时的示意图,图3绘示图2A及2B中的壳件的示意图,且图4绘示图2A及2B中的盖体的示意图。机体IOOb包括板卡模块110、数据存取模块120及壳件130 (例如是业界所俗称的D件)。壳件130包括主体131及盖体133。主体131具有容置槽131r,用以容置板卡模块110及数据存取模块120。此处的板卡模块110及数据存取模块120例如是以相互迭设的方式容置在容置槽131r中。容置槽131r的相对两个内壁分别具有扣孔131h及枢接结构131a。盖体133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枢接部133a及卡合部133b。枢接部133a耦接于枢接结构131a,使得盖体133相对于主体131转动而盖合(如图2A所示)或掀起(如图2B所示)。卡合部133b于盖体133相对于主体131盖合时卡合于扣孔131h内。相较于以螺丝锁附的方式来固定盖体于壳件的情况来说,本实施例的卡合部133b与扣孔131h的卡合状态只要透过使用者略微地施力即可解除,使得使用者可轻松地掀起盖体133来对板卡模块110或数据存取模块120进行更替或维修。如此一来,对于使用者来说,以往费时拆卸螺丝或遗失螺丝的情况可以避免。对于制造商来说,主体131并不需要预留让盖体133锁附的空间及结构,且亦可减少螺丝的备料以及组装的成本。兹将本实施例的机体IOOb更进一步说明如下。此处先举出枢接结构131a(如图3所不)与枢接部133a(如图4所不)相互稱接的一个例子,但枢接结构131a与枢接部133a相互耦接的方式并不以此处的例子为限。枢接结构131a可例如是圆柱,且枢接部133a可例如是C形卡槽。在组装时,为圆柱的枢接结构131a经由为C形卡槽的枢接部133a的缺口来置入到枢接部133a中,使得主体131与盖体133相互枢接。另外,本实施例的盖体133具有主件1331、作动结构1332及两个连接件1334。此两个连接件1334连接于主件1331及作动结构1332之间,使得作动结构1332与主件1331相隔一间距。枢接部133a位于主件1331,且卡合部133b位于作动结构1332。更详细地说,主件1331的边缘具有凹口 133r。作动结构1332具有卡合弹臂1332a及施力结构1332b。卡合弹臂1332a连接于两个连接件1334。施力结构1332b自卡合弹臂 1332a延伸到凹口 133r中且具有贯口 1332h。当使用者想要解除卡合部133b与扣孔131h的卡合状态时,使用者可将手指伸入到贯口 1332h中且朝向+Y方向施力,使得施力结构1332b朝向+Y方向略微地移动。在施力结构1332b的带动下,卡合弹臂1332a会略微地变形。此时,位于作动结构1332与主件1331之间的间距即可容许施力结构1332b移动及卡合弹臂1332a变形。也就是说,施力结构1332b与卡合弹臂1332a并不会与主件1331相互干涉或碰撞。如此一来,卡合部133b即可自扣孔131h中脱出而解出卡合的状态。于本实施例中,卡合弹臂1332a例如是一 U字形结构,且U字形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件1334。进一步来说,卡合弹臂1332a在XZ平面上呈现U字形。当使用者藉由手指伸入贯口 1332h来以施力结构1332b带动卡合弹臂1332a时,为U字形结构的卡合弹臂1332a和两个连接件1334的连接位置可视为支点,且使用者施力的位置与支点的位置间的距离可视为力臂。如此一来,形成的力矩可让使用者透过省力的方式来解除卡合部133b与扣孔131h的卡合状态。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壳件及应用其的机体,其透过盖体枢接且卡接于壳件的配置,使得使用者可便利地掀起盖体来对壳件的容置槽中的板卡模块及数据存取模块进行维修或更替。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具有一容置槽,用以容置一板卡模块及一数据存取模块,该容置槽的相对两个内壁分别具有一扣孔及一枢接结构;以及 一盖体,其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枢接部及一卡合部,该枢接部耦接于该枢接结构,使得该盖体相对于该主体转动而掀起或盖合,该卡合部于该盖体相对于该主体盖合时卡合于该扣孔内。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壳件,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具有一主件、一作动结构及二连接件,该二连接件连接于该主件及该作动结构之间,使得该作动结构与该主件相隔一间距,该枢接部位于该主件,且该卡合部位于该作动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件的边缘具有一凹口,该作动结构具有一^^合弹臂及一施力结构,该卡合弹臂连接于该二连接件,该施力结构自该卡合弹臂延伸到该凹口中且具有一贯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件,其特征在于,该卡合弹臂为一U字形结构,该U字形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二连接件。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壳件,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结构为一圆柱,该枢接部为一C形卡槽,该C形卡槽容置该圆柱。
6.一种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板卡模块; 一数据存取模块;以及 一壳件,包括 一主体,具有一容置槽,用以容置该板卡模块及该数据存取模块,该容置槽的相对两个内壁分别具有一扣孔及一枢接结构;以及 一盖体,其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枢接部及一卡合部,该枢接部耦接于该枢接结构,使得该盖体相对于该主体转动而掀起或盖合,该卡合部于该盖体相对于该主体盖合时卡合于该扣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具有一主件、一作动结构及二连接件,该二连接件连接于该主件及该作动结构之间,使得该作动结构与该主件相隔一间距,该枢接部位于该主件,且该卡合部位于该作动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该主件的边缘具有一凹口,该作动结构具有一^^合弹臂及一施力结构,该卡合弹臂连接于该二连接件,该施力结构自该卡合弹臂延伸到该凹口中且具有一贯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该卡合弹臂为一U字形结构,该U字形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二连接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结构为一圆柱,该枢接部为一C形卡槽,该C形卡槽容置该圆柱。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件及应用其的机体。壳件包括一主体及一盖体。主体具有一容置槽,用以容置一板卡模块及一数据存取模块。容置槽的相对两个内壁分别具有一扣孔及一枢接结构。盖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枢接部及一卡合部。枢接部耦接于枢接结构,使得盖体相对于主体转动而掀起或盖合。卡合部于盖体相对于主体盖合时卡合于扣孔内。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915073SQ20111021775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日
发明者邱柏彦, 游智钦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