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装置和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098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容式触控装置和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和终端,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和终端。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控屏是现今被广泛使用的触控传感输入装置,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利用电容式触控屏来完成对目标对象的直接操作。其透光率高、耐磨损、耐温度变化、支持多点触控等优点也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电容式触控屏利用电容的变化来确定触控位置,一般是在触控面板上涂覆了一层透明的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电容传感阵列,当手指或者专用手写笔触摸触控面板时,会改变其传感电极间的电容值,再依据触控区域内电容值变化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触摸点的具体方位。现有的电容触控屏中,用于感应触摸信号的感应区域与用于将感应区域和控制器 连接的走线层重叠,然而,这种结构会导致走线层对感应区域造成干扰,导致感应到的触控信号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和终端,目的在于降低走线对感应区域造成的干扰,更加准确的感应触控信号。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包括导电层,导电层上设有至少一个感应区域,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相互绝缘,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互感电容;导电层上还设有能够将第一电极与终端中的控制器电连接,并且能够将第二电极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走线层,走线层与感应区域不重叠。如上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感应区域为单层导电层实现。优选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交替设置。如前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多个第一电极之间平行设置。可选地,多个第一电极之间相互绝缘。如前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相邻的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较佳地,第二电极上位置对应的子电极之间相互电连接。优选地,感应区域以外的导电层上还设有能够将第一电极和走线层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节点;和/或,感应区域以外的导电层上还设有能够将第二电极和走线层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节点。可选地,走线层采用银胶线,或者采用柔性线路板。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控制器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和终端,设置电极用于感应触摸信号的感应区域与用于将感应区域和控制器电连接的走线层不重叠,从而降低了走线层对感应区域造成的干扰,能够更加准确的感应触控信号。

图I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侧视图;图IB为图IA所示的电容式触控装置的正向剖面图;图2为图IB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图I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侧视图,图IB为图IA所示的电容式触控装置的正向剖面图,如图IA以及图I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包括导电层11和走线层12。导电层11上设有至少一个感应区域111,感应区域11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111和第二电极1112,第一电极1111与第二电极之间1112相互绝缘,第一电极1111和第二电极1112之间形成互感电容;走线层12设置于导电层11上,能够将第一电极1111与终端中的控制器电连接,和将第二电极1112与控制器电连接。走线层12与感应区域111不重叠。优选地,感应区域111为单层导电层实现。感应区域111可以采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铺锡(AntinomyTin Oxide, ΑΤΟ)或者是氧化锋(Zinc Oxide, ZnO)。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装置,走线层12与导电层11上设置的感应区域111不重叠,即,走线层12的走线设置在导电层11上的位置绕开感应区域111的电极。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走线层12可以设置于导电层11的上层,或者,也可以设置于导电层11的下层;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走线层12也可以部分设置于导电层11的上层,部分设置于导电层11的下层。由于走线层12用于将第一电极1111与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并用于将第二电极1112与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其中有电流流过,因此,走线层12与感应区域111设置为不重叠,可减少走线层12对感应区域111上第一电极1111和第二电极1112之间形成的互感电容的干扰,提高感应区域111感应触控信号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导电层11上第一电极1111和第二电极1112之间形成互感电容,当手指或者专用手写笔触碰感应区域111时,将引起触碰点处第一电极1111和第二电极1112之间的互感电容的变化。终端中的控制器通过驱动第二电极1112,可以感知第一电极1111输出信号的变化,终端中的控制器根据被驱动的电极和信号变化的电极确定触碰点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终端中的控制器也可以通过驱动第一电极1111,感知第二电极1112输出信号的变化。优选的,第一电极1111和第二电极1112可以交替设置,以便于交替设置的第一电极1111和第二电极1112间所形成的互感电容能够均匀分布整个感应区域111,从而提高感应区域111感应触控位置的准确性。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电极1111可以设置为贯穿感应区域111的长方形,如图IB中所示,呈长方形的第一电极1111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感应区域11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1111也可以在图示的横向方向上贯穿感应区域111。第一电极1111和第二电极1112之间形成互感电容,正是根据触碰感应区域111上某处位置引起该处互感电容的变化而确定触碰位置,其中触碰位置处的第一电极1111和第二电极1112分别用于确定该位置的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当手指或者专用手写笔触碰感应区域111,引起触碰点处互感电容的变化时,控制器根据该处第一电极1111输出的信号确定触碰点在第一电极1111排列分布方向上触碰点位置。例如,图IB所不的多个第一电极1111在感应区域111中依次横向排列,贝1J第一电极1111可用于确定触碰点横向的位置。优选的,多个第一电极1111之间可以平行设置。当手指或者专用手写笔触碰感应区域111,引起触碰点处互感电容的变化时,控制器根据该处第一电极1111输出的信号确定触碰点在第一电极1111排列分布方向上的位置。例如,第一电极1111横向排列,贝1J第一电极1111可用于确定触碰点横向的位置。因此,多个第一电极1111之间平行设置便于确定感应区域111上有效的触碰点的在第一电极1111排列分布方向上的位置。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多个第一电极1111之间可以相互绝缘。只有第一电极1111之间相互绝缘,控制器接收到第一电极1111传输的信号后才能够准确判断是哪一个第一电极1111所在位置的互感电容发生变化,才能准确确定触碰点在第一电极1111排列分布方向上的位置。第二电极1112可以包括多个子电极,相邻的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如图IB中所不,第二电极1112的子电极ZOl与其相邻的子电极Z02之间相互绝缘,子电极Z02与其相邻的子电极Z03之间相互绝缘。当手指或者专用手写笔触碰感应区域111,引起触碰点处互感电容的变化时,控制器可以根据该处被终端中的控制器驱动的第二电极1112确定触碰点在第二电极1112各子电极排列分布方向上的位置。例如,第二电极1112各子电极纵向排列,则第二电极1112可用于确定触碰点纵向的位置。因此,第二电极1112的多个子电极只有相互绝缘,才能够准确的确定该触碰点在第二电极1112各子电极排列分布方向上的位置。可选的,第二电极1112上位置对应的子电极之间相互电连接。如图IB中所示,位置对应的子电极是指各第二电极1112的各子电极在其排列分布方向上,排列位置相同的子电极。例如,每个第二电极1112从上至下依次可分为Z01-Z08,则各个第二电极1112中的ZOl即为位置对应的子电极,同样,各个Z02、Z03.......都为位置对应的子电极。第二电极1112的子电极可以用于子电极排列分布方向上触碰点位置的确定,第一电极1111可以用于第一电极1111排列分布方向上触碰点位置的确定,第二电极1112的子电极排列分布方向与第一电极1111排列分布方向相垂直,贝1J第二电极1112上位置对应的子电极之间相互电连接,即沿第一电极1111排列分布的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电极1112的子电极之间相互电连接。例如,第一电极1111横向排列,第二电极1112的子电极纵向排列,则横向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电极1112的子电极之间相互电连接。通过上述第二电极1112的结构设置,能够对第二电极1112的位置进行细致划分,以提高确定第二电极1112的子电极排列分布方向上触碰点的位置的准确性。在上述第二电极1112的结构设置实施场景下,第二电极1112中位置相对应的的各个子电极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导电节点113 (可参见图2),与走线层12中对应的走线连接,然后通过该走线与终端的控制器电连接,而无需将第二电极1112中位置对应的相邻子电极通过另一层跨接线跳过中间的第一电极1111,进行连接,实现感应区域111真正的单层实现方式,从而降低电容式触控装置感应区域111的生产工艺复杂度,提高电容式触控装置的生产良率,降低成本。图2为图IB中A部分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感应区域111以外的导电层11上还可以设有用于将第一电极1111和走线层12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节点112 ;和/或,感应区域111以外的导电层11上还可以设有用于将第二电极1112和走 线层12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节点113。上述的第一导电节点112和第二导电节点113是在垂直于导电层11贯穿连通导电层11与走线层12的孔中填充导电材料,用于使导电层11与走线层12电连通的结构。当手指或者专用手写笔触碰感应区域111时,引起触碰点处互感电容的变化,终端的控制器通过走线层12,经导电节点驱动形成该处互感电容的第二电极1112,然后由第一电极1111向终端的控制器传输信号,该信号经导电节点通过走线层12传输至终端的控制器,从而确定该触碰点的位置。通过导电节点有效的使第一电极1111和第二电极1112与走线层12电连接,可有效缩小走线层12的体积。其中,走线层12可以采用银胶线,或者采用柔性线路板。金属银具有极高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以及强抗干扰性能,此外,银还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易于压成薄片和拉成细丝。因此,走线层12采用银胶线可充分利用银的上述特性,有益于提高触控装置的抗干扰性,也可缩小走线层12的体积。柔性线路板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同时柔性线路板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可焊性以及易于装连、综合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走线层12采用柔性线路板,可以降低走线层的成本。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包括控制器I和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的电容式触控装置2。控制器I通过前述实施例中的走线层12驱动前述实施例中感应区域111中被触碰位置处第二电极1112,然后通过前述实施例中的走线层12获取前述实施例中感应区域111中被触碰位置处第一电极1111的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和被驱动的感应区域111中第二电极1112确定被触碰点的位置。应当说明的是,控制器I也可以通过驱动第一电极1111,感知第二电极1112输出信号的变化,来确定感应区域111上被触碰点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可以是手机、IPAD、MP3或MP4等各种类型的终端,可以在上述各种类型的终端的显示屏上设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其具体结构及结构中各部分的材质、功能与前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装置的实施例相似,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由于走线层12用于将第一电极1111与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并用于将第二电极1112与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其中有电流流过,因此,走线层12与感应区域111设置为不重叠,可减少走线层12对感应区域111上第一电极1111和第二电极1112之间形成的互感电容的干扰,提高感应区域111感应触控信号的准确性。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0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设有至少一个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相互绝缘,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互感电容; 所述导电层上还设有能够将所述第一电极与终端中的控制器电连接,并且能够将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走线层,所 述走线层与所述感应区域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为单层导电层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交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之间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之间相互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相邻的所述子电极之间相互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上位置对应的所述子电极之间相互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以外的导电层上还设有能够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走线层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节点; 和/或,所述感应区域以外的导电层上还设有能够将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走线层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层采用银胶线,或者采用柔性线路板。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式触控>j-U ρ α装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和终端,该装置包括导电层11和走线层12。该终端包括控制器1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装置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和终端,用于感应触摸信号的感应区域与用于将感应区域和控制器连接的走线层不重叠,利用这种结构降低走线层对感应区域造成的干扰,能够更加准确的感应触控信号。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2677359SQ20122029355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夏青, 潘松, 赵启山, 陈立权, 张晓诗 申请人: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