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赛场三维立体广告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09121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赛场三维立体广告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赛场三维立体广告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实际铺设场地为参考标准,在三维空间中创建与其一致的三维场景,通过对赛场内主机位的摄像机进行模拟,模拟出与其相似的透视关系,然后在这种透视关系下进行设计,通过对三维场景及摄像机位置准确的模拟后,创建出三维空间中的参考平面,通过观测位置与表现内容及参考平面之间的关系得到一张表现内容投影到参考平面的图像,然后在参考平面上方创建表现内容,通过三维空间摄像机观察表现内容,设计完毕后通过拉伸、变形的方式精准制作出最终印刷稿,最后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制作出相应的印刷品,然后铺设到场地的铺设位置上,通过一号镜头观测此图像立体效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场三维立体广告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A)首先对制作场地的基本资料进行数据了解,并制作出与其一致的三维模拟场景(5),然后确定其铺设位置及主要参考线(4);(B)以实际铺设场地为参考标准,需要找到该场地曾经转播过的视频资料,在一号镜头进行转播的过程中找到可显示出主要参考线(4)的图像进行截屏,需尽量完整的显示出主要参考线(4);(C)截屏后对该视频图像进行细节绘制,确定主要参考线(4):在高分辨的图像上对其主要参考线(4)进行重新绘制,使其精确清晰,最终得到确定的主要参考线(4);(D)将重新绘制后的主要参考线(4)加载入三维软件作为背景,将之前创建的三维模拟场景(5)调入到文件内,调整三维视图的透视关系,使主要参考线(4)与三维模拟场景(5)完全重合以达到透视关系的一致性,得到匹配后的三维场景(6);(E)在匹配后的三维场景(6)中创建参考平面(7),参考平面(7)的颜色需要与表现内容(8)的颜色有较明显的区分,参考平面(7)的位置需要与步骤(A)中确定的铺设位置一致,使用三维软件中的文字创建工具创建出所需的表现内容(8),然后将表现内容(8)放置在之前创建的参考平面(7)内,通过缩放、移动工具使表现内容(8)尽量的填充在之前创建的参考平面(7)内,表现内容(8)不可超过参考平面(7)的范围;(F)将表现内容(8)与参考平面(7)同时在三维软件中渲染出图,导入到二维软件中,在二维软件中创建与最终印刷尺寸一致的空白图像(9),然后将之前渲染出图的表现内容(8)与参考平面(7)放置在创建好的空白图像(9)内,表现内容(8)与参考平面(7)不得超过空白图像(9)的边界;(G)使用二维软件中的变形工具,将表现内容(8)与参考平面(7)构成的图像的四个角拖拽成一个与空白图像(9)一致的形状,即四个角完全对齐,最终得到实际画面(1),B1拖拽到A1,B2拖拽到A2,B3拖拽到A3,B4拖拽到A4;(H)将所得到的实际画面(1)按照尺寸打印出图,将参考平面(7)剪掉以提升立体感,然后将实际画面(1)铺设到场地的铺设位置上,通过一号镜头观测此图像立体效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场三维立体广告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A)首先以实际铺设场地为参考标准,在铺设位置使用手动测量的方式标记出与实际画面(1)尺寸一致的测量参考平面(10);(B)然后在现场一号镜头摄像机摆放的位置拍摄,将测量参考平面(10)与主要参考线(4)拍摄在同一个画面内作为参考;(C)得到测量参考平面(10),进入到二维软件,通过二维软件重新绘制出测量参考平面(10)的精确图像后得到参考平面(7);(D)然后将表现内容(8)绘制到参考平面(7)内,绘制规则如下:a、在二维软件中将原始素材(11)放置在参考平面(7)内,使用变形工具,使其与参考平面(7)的透视关系保持一致,原始素材(11)的竖边d2、d3应保持竖直,横边c1、c2应保持与参考平面(7)边界c保持平行;b、添加厚度及阴影部分,增加立体效果;c、保证所有绘制部分不超过参考平面(7);d、在参考平面(7)没有绘制内容的部分添加一种区分较为明显的背景色,以备印刷后裁剪;绘制出表现内容(8)的最终效果E;(E)然后将E转换为F,将表现内容(8)的最终效果E放置在空白图像(9)中,E不得超过空白图像(9)的边界,使用变形工具分别将E1、E2、E3、E4拖拽到空白图像(9)的四个角,得到实际画面(1)的最终效果F;(F)最后将所得到的F按照尺寸打印出图,得到实际画面(1),剪掉背景色以提升立体感,然后将实际画面(1)铺设到场地的铺设位置上,通过一号镜头观测此图像立体效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场三维立体广告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A)以实际铺设场地为参考标准,需提前到现场进行测量及拍照,以现场一号镜头摄像机摆放的位置拍摄为标准,在铺设位置水平摆放一根直线h作为测量角度参考线;(B)在铺设位置周围选择一个垂直于地面的物体作为测量角度参照物g,然后调整h的角度,使其在一号镜头的位置观测效果为h与g平行,并且要使h能够相交于链接g与h的另一条参考线i;(C)绘制完毕后在现场量出h与i底线的角度θ;(D)创建一个与最终印刷大小一致的空白图像(9),在图像下角绘制出角度θ相同的等长线段j1、j2,然后链接j1、j2的顶端得到线段k2,再将k2的两端向上画出竖线l1、l2直至空白图像(9)的边缘,然后再画出连接l1、l2顶端的线段k1,之后在k1的一侧端点开始画出一条与j1平行的线段m直至空白图像(9)的左侧边缘,然后在左侧空白区域画出三角区域N,N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效果随意调整,一般调整到空白图像(9)高度的一半即可,以N作为阴影;(E)将原始素材(11)导入到之前绘制图像的绘制内容区域(12)内,使用变形工具,将O1拖拽到P1,将O2拖拽到P2,将O3拖拽到P3,将O4拖拽到P4;(F)最终得到实际画面(1),最后将所得到的实际画面(1)按照尺寸打印出图,将没有绘制内容的部分剪掉以提升立体感,然后将实际画面(1)铺设到场地的铺设位置上,通过一号镜头观测此图像立体效果。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