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框触摸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444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边框触摸屏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摸屏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无边框的触摸屏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已凭借其强大的功能优势占领了手机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触摸屏成为智能手机无法替代的人机交换工具,通过触摸屏可以实现众多意想不到的功能体验效果。随着触摸屏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外观及用户体验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许多手机厂商和触摸屏方案商采取了各种先进工艺,希望能将触摸屏黑边框做的越来越窄,甚至是无边框,以使产品具有更强大的表现力。如图1所示,在传统触摸屏的设计中,IXD显示区域121'对应触摸屏的有效检测区,在该区域内触摸屏通过发射通道Tx发射信号,通过接收通道Rx接收信号;通常,发射通道Tx和接收通道Rx都是将铟锡氧化物(ITO, Indium tin oxide)蚀刻成条状来实现的,且发射通道Tx沿竖直方向形成,接收通道R X沿水平方向形成,发射通道Tx、接收通道Rx都要通过金属走线连接至柔性印刷电路板(FPC)Il'上的驱动1C,如图中所示,接收通道Rx通过其一端的竖直方向的金属走线122' (银浆或Mo-AL-Mo走线)连接至FPC上的驱动1C,这些金属走线122'由于工艺限制,不能相交叉,因此具有一定的线宽和线距(如线宽20um,线距30um),因此,这些金属走线122'必须占据一定的宽度,从而使IXD显示区域121'的边缘与外边缘之间形成一定宽度L的走线区域123' ;而在触摸屏上通常用黑色油墨覆盖,即通常所说的触摸屏边框。由此可知,传统触摸屏的实现方式中,由于金属走线122'的存在,必须要有触摸屏边框的存在。然而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体验,现已有一些触摸屏厂家推出了无边框触摸屏技术,但是由于工艺和驱动IC的能力有限,其生产的触摸屏性能和体验效果距离消费者期望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例如,现有的单层多点技术,其虽然省去了传统结构(两层film)中的一层film,同时节省了制作工艺流程,但性能较差;另一种无边框自容技术,则是将触摸屏分为很多个方块,每个方块通过ITO蚀刻走线引出至驱动1C,这些走线分布在方块的间隙之间,不占据边缘的空间,虽可以实现无边框,但灵敏度差,无法满足用户使用体验。因此,急需一种具有良好性能及体验效果、且实现方式简单的无边框触摸屏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性能及体验效果、且实现方式简单的无边框触摸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无边框触摸屏结构,其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及显示屏ITO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连接有驱动1C,所述显示屏ITO板上蚀刻形成有若干发射通道及接收通道,其中,所述发射通道沿所述显示屏ITO板的竖直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所述接收通道沿所述显示屏ITO板的水平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且所述接收通道延伸至所述显示屏ITO板的左右两边的边缘处,所述发射通道及所述接收通道均通过金属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驱动1C,且每一所述接收通道通过一条竖直方向的金属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驱动1C,与所述接收通道相连接的金属走线与其他的所述接收通道相交叉的位置处通过跳线或隔层走线设置,从而使所述显示屏ITO板的全部区域形成一显示区域。较佳地,通过铟锡氧化物蚀刻形成条状的所述发射通道及所述接收通道。较佳地,所述发射通道及所述接收通道均通过铟锡氧化物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驱动IC ;采用铟锡氧化物走线,保证可视区域的透明性不受影响。较佳地,每一所述接收通道的一端分别通过一竖直方向的铟锡氧化物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驱动1C,保证接收通道能够延伸至所述显示屏ITO板的左右两边的边缘处,从而避免另外设置的走线区域,因此实现显示区域左右两边的无边框。较佳地,所述铟锡氧化物走线分别形成于所述显示屏ITO板的左右两边的边缘与相邻的所述发射通道之间。较佳地,所述无边框触摸屏结构还包括一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ITO板的上端,用于将所述发射通道、所述接收通道的引出线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走线相压合连接。较佳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还包括一元件区域,所述元件区域设置有所述驱动ICo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无边框触摸屏结构,其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及显示屏ITO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连接有驱动1C,所述显示屏ITO板上蚀刻形成有若干发射通道及接收通道,其中,所述发射通道沿所述显示屏ITO板的竖直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所述接收通道沿所述显示屏ITO板的水平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且所述接收通道延伸至所述显示屏ITO板的左右两边的边缘处,所述发射通道及所述接收通道均通过金属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驱动1C,且每一所述接收通道通过一条竖直方向的金属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驱动1C,与所述接收通道相连接的金属走线与其他的所述接收通道相交叉的位置处通过跳线或隔层走线设置,从而使所述显示屏ITO板的全部区域形成一显示区域;避免了专门的走线区域的设置,实现显示区域左右两边的无边框设计,极大提升产品外观表现力,且使触摸屏结构与传统触摸屏相同,保证其性能与传统触摸屏性能相当,能极大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且其实现方式简单,生产时良品率高。

图1是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边框触摸屏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边框触摸屏结构1,实现无边框设计,极大满足用户的体验要求,且与传统触摸屏具有相同的结构,性能也与传统触摸屏的性能相当,另外,其实现方式简单,生产时良品率高。[0018]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边框触摸屏结构1,其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11及显示屏ITO板12,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11上连接有驱动1C,所述显示屏ITO板12上蚀刻形成有若干发射通道121及接收通道122,具体地,柔性印刷电路板11还包括一元件区域14,所述元件区域14设置有所述驱动IC ;发射通道121及接收通道122通过引出线与所述驱动IC连接。继续参阅图2所示,所述发射通道121沿所述显示屏ITO板12的竖直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所述接收通道122沿所述显示屏ITO板12的水平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且所述接收通道122延伸至所述显示屏ITO板12的左右两边的边缘处,所述发射通道121及接收通道122均通过金属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11上的驱动1C,且每一所述接收通道122通过一条竖直方向的金属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11上的驱动1C,与接收通道122相连接的金属走线与其他的接收通道122相交叉的位置处通过跳线或隔层走线设置,防止走线短路;从而使所述显示屏ITO板12的全部区域形成一显示区域。具体地,所述发射通道121、接收通道122均通过铟锡氧化物蚀刻形成条状结构,且所述发射通道121、接收通道122均通过铟锡氧化物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11上的驱动IC ;采用铟锡氧化物走线,保证可视区域的透明性不受影响。再次参阅图2,每一所述接收通道122的一端分别通过一竖直方向的铟锡氧化物走线123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11上的驱动1C,且铟锡氧化物走线123分别形成于所述显示屏ITO板12的左右两边的边缘与相邻的发射通道121之间;由于将接收通道122延伸至所述显示屏ITO板12的左右两边的边缘处,同时,为了保证触控性能的良好性,连接接收通道122的铟锡氧化物走线123在与其他接收通道122交叉的地方通过跳线或隔层走线处理,避免短路,从而避免了另外设置走线区域,因此实现显示区域左右两边的无边框;发射通道121的铟锡氧化物走线图中未标示。更具体地,所述无边框触摸屏结构I还包括一连接区域13 ;所述连接区域13位于所述显示屏ITO板12的上端,所述发射通道121、接收通道122的铟锡氧化物走线的引出线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11上的走线相压合连接,从而将发射通道121、接收通道122与柔性印刷电路板11上的驱动IC相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无边框触摸屏结构1,其包括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11及显示屏ITO板12,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11上连接有驱动1C,所述显示屏ITO板12上蚀刻形成有若干发射通道121及接收通道122,其中,所述发射通道121沿所述显示屏ITO板12的竖直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所述接收通道122沿所述显示屏ITO板12的水平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且所述接收通道122延伸至所述显示屏ITO板12的左右两边的边缘处,所述发射通道121及所述接收通道122均通过金属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11上的驱动1C,且每一所述接收通道122通过一条竖直方向的金属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11上的驱动1C,与所述接收通道122相连接的金属走线与其他的所述接收通道122相交叉的位置处通过跳线或隔层走线设置,防止走线短路;从而使所述显示屏ITO板12的全部区域形成一显示区域,避免了专门的走线区域的设置,实现显示区域左右两边的无边框设计,极大提升产品外观表现力,且使触摸屏结构与传统触摸屏相同,保证其性能与传统触摸屏性能相当,能极大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且其实现方式简单,生产时良品率高。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无边框触摸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及显示屏ITO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连接有驱动1C,所述显示屏ITO板上蚀刻形成有若干发射通道及接收通道,其中,所述发射通道沿所述显示屏ITO板的竖直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所述接收通道沿所述显示屏ITO板的水平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且所述接收通道延伸至所述显示屏ITO板的左右两边的边缘处,所述发射通道及所述接收通道均通过金属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驱动1C,且每一所述接收通道通过一条竖直方向的金属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驱动1C,与所述接收通道相连接的金属走线与其他的所述接收通道相交叉的位置处通过跳线或隔层走线设置,从而使所述显示屏ITO板的全部区域形成一显示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触摸屏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铟锡氧化物蚀刻形成条状的所述发射通道及所述接收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触摸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通道及所述接收通道均通过铟锡氧化物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驱动1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边框触摸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接收通道的一端分别通过一竖直方向的铟锡氧化物走线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驱动1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边框触摸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铟锡氧化物走线分别形成于所述显示屏ITO板的左右两边的边缘与相邻的所述发射通道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边框触摸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ITO板的上端,用于将所述发射通道、所述接收通道的引出线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走线相压合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触摸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还包括一元件区域,所述元件区域设置有所述驱动1C。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边框触摸屏结构,其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及显示屏ITO板,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连接有驱动IC,显示屏ITO板上蚀刻形成有若干发射通道及接收通道,其中,发射通道沿显示屏ITO板的竖直方向等间距的设置,接收通道沿显示屏ITO板的水平方向等间距的设置并延伸至左右两边的边缘处,且每一接收通道通过一条竖直方向的金属走线连接驱动IC,与接收通道相连接的金属走线与其他的接收通道相交叉的位置处通过跳线或隔层走线设置,从而使显示屏ITO板的全部区域形成一显示区域;实现显示区域左右两边的无边框设计,极大提升产品外观表现力,且与传统触摸屏结构相同、性能相当,极大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且实现方式简单,生产时良品率高。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070250SQ20132009772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
发明者杨乐 申请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