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触控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191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微型触控笔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其包括一壳体单元、一电路单元、一第一电磁单元、一笔芯单元、一第二电磁单元及一弹性单元。电路单元设置在壳体单元的笔形壳体结构内。第一电磁单元包括一固定在笔形壳体结构内的第一中空电磁体及至少一缠绕第一中空电磁体且电性连接于电路单元的电磁线圈。笔芯单元具有一穿过第一中空电磁体的第一可活动部、一部分地裸露在笔形壳体结构外的第二可活动部、及一连接于第一可活动部与第二可活动部之间的挡止部。第二电磁单元包括一设置在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环绕地套设在第一可活动部上的第二中空电磁体。弹性单元设置在第一可活动部与一固定结构两者之间。
【专利说明】微型触控笔结构【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尤指一种具有电磁体挡止作用设计的微型触控笔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触控板有电阻式、电磁式及电容式三种。电阻式触控板在操作时需利用笔尖在极小的面积上施力。电磁式触控板需配合具有电池的特殊笔才能进行输入。电容式触控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件接触到触控板的瞬间产生电容耦合效应,因而可通过电容值的变化来检测物件的接触位置,因此电容式触控板不必借助消耗电源的输入笔。电容式触控板的使用也不需要施压点集中,因此使用寿命较长。再者,电容式触控板的组成简单、元件少、产品良率高,使得电容式触控板在大量生产时成本较低。
[0003]操作电容式触控板的方式有许多,最常见的是以手指或笔在其表面碰触或滑动,以便触控板中的感应器产生相应的信号。但是随着的电容式触控板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于检测上却有精准度较低的缺陷,在某些可能需要更精准的检测效能的应用上,将会使得操作流畅度大打折扣,因此很多使用者选择使用电磁式触控笔来增加其触控的精准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其具有用来限位电磁体的挡止作用设计。
[0005]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该微型触控笔结构包括:一壳体单兀、一电路单兀、一第一电磁单兀、一笔芯单兀、一第二电磁单兀及一弹性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包括一笔形壳体结构。所述电路单元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包括一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第一中空电磁体及至少一缠绕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磁线圈。所述笔芯单元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其中所述笔芯单元具有一穿过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的第一可活动部、一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的第二可活动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所述第二可活动部之间的挡止部。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环绕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上的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顶抵所述挡止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挡止部之间。所述弹性单元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固定结构两者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容器,且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大于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具有一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弹性单元之间的挡止结构,所述挡止结构能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末端部上,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具有一贯穿孔,且所述挡止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包括一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且顶抵所述挡止部的可替换式笔头盖体,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外表面具有一外露的环形凹陷部,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内表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扣部,且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扣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可活动部、所述挡止部及所述第二可活动部依序相互连接成一单个可活动笔芯结构,所述挡止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直径及所述第二可活动部的直径,且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的直径大于所述挡止部的直径。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具有一紧邻所述挡止部的环状凹陷区,且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环绕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所述环状凹陷区上,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可活动部的第二直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所述固定结构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末端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的第二末端,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且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所述固定结构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且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其中每一个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末端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的第二末端,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彼此相连,且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
[0011]本实用新型另外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该微型触控笔结构包括:一壳体单兀、一电路单兀、一第一电磁单兀、一笔芯单兀、一第二电磁单兀及一弹性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包括一笔形壳体结构。所述电路单元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包括一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第一中空电磁体及至少一缠绕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磁线圈。所述笔芯单元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其中所述笔芯单元具有一穿过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的第一可活动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且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的第二可活动部。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环绕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上的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第二可活动部之间。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固定结构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其中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容器,且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大于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具有一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弹性单元之间的挡止结构,所述挡止结构能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末端部上,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具有一贯穿孔,且所述挡止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包括一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且顶抵所述挡止部的可替换式笔头盖体,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外表面具有一外露的环形凹陷部,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内表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扣部,且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扣部。
[0013]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末端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的第二末端,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彼此相连,且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
[0014]本实用新型另外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该微型触控笔结构包括:一壳体单兀、一电路单兀、一第一电磁单兀、一笔芯单兀、一第二电磁单兀及一弹性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包括一笔形壳体结构。所述电路单元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包括一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第一中空电磁体及至少一缠绕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磁线圈。所述笔芯单元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其中所述笔芯单元具有一穿过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的第一可活动部、一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的第二可活动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所述第二可活动部之间的挡止部。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环绕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上的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顶抵所述挡止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挡止部之间。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固定结构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其中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容器,且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大于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具有一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弹性单元之间的挡止结构,所述挡止结构能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末端部上,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具有一贯穿孔,且所述挡止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包括一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且顶抵所述挡止部的可替换式笔头盖体,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外表面具有一外露的环形凹陷部,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内表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扣部,且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扣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可活动部、所述挡止部及所述第二可活动部依序相互连接成一单个可活动笔芯结构,所述挡止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直径及所述第二可活动部的直径,且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的直径大于所述挡止部的直径。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具有一紧邻所述挡止部的环状凹陷区,且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环绕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所述环状凹陷区上,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可活动部的第二直径。
[0018]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末端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的第二末端,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彼此相连,且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其可通过“所述笔芯单元具有一穿过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的第一可活动部、一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的第二可活动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及所述第二可活动部之间的挡止部”的设计,以使得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可以顶抵于所述挡止部,而受到所述挡止部的限位。
[0020]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型触控笔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实际制作为成品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实际制作为成品的组合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的A-A割面线的放大剖面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微型触控笔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微型触控笔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微型触控笔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8]【符号说明】
[0029]微型触控笔结构 S
[0030]壳体单元I
[0031]笔形壳体结构10
[0032]电路单元2
[0033]电容器20
[0034]第一电磁单元3
[0035]第一中空电磁体 30
[0036]贯穿孔300
[0037]电磁线圈31
[0038]笔芯单元4
[0039]第一可活动部41
[0040]第一直径dl
[0041]挡止结构410
[0042]末端部4100
[0043]第五直径d5
[0044]环状凹陷区411
[0045]第二可活动部 42
[0046]环形凹陷部4200
[0047]第一^^扣部4201
[0048]第二直径d2
[0049]塑胶笔头盖体420
[0050]第二卡扣部421[0051]挡止部43
[0052]第三直径d3
[0053]第二电磁单元5
[0054]第二中空电磁体50
[0055]第四直径d4
[0056]弹性单元6
[0057]弹性元件60
[0058]第一末端601
[0059]第二末端602
[0060]第一弹性元件61
[0061]第一末端611
[0062]第 二末端612
[0063]第二弹性元件62
[0064]第一末端621
[0065]第二末端622
[0066]固定结构7
[0067]导电线W
【具体实施方式】
[0068]〔第一实施例〕
[0069]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S,其包括:一壳体单兀1、一电路单兀2、一第一电磁单兀3、一笔芯单兀4、一第二电磁单兀5及一弹性单兀6。
[0070]首先,壳体单元I包括一笔形壳体结构10,电路单元2设置在笔形壳体结构10内。举例来说,电路单元2包括至少一电性连接于电路单元2的电容器20,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071]再者,第一电磁单元3固定在笔形壳体结构10内且通过两条导电线W以电性连接于电路单兀2,其中第一电磁单兀3包括一固定在笔形壳体结构10内的第一中空电磁体30及至少一缠绕第一中空电磁体30且通过两条导电线W以电性连接于电路单元2的电磁线圈31,并且第一中空电磁体30具有一贯穿孔300。另外,笔芯单元4可活动地设置在笔形壳体结构10内,其中笔芯单元4具有一穿过第一中空电磁体30的贯穿孔300的第一可活动部41、一部分地裸露在笔形壳体结构10外的第二可活动部42、及一连接于第一可活动部41与第二可活动部42之间的挡止部43。更进一步来说,在设计上,挡止部43的第三直径d3会大于第一可活动部41的第一直径dl及第二可活动部42的第二直径d2。举例来说,第一可活动部41、挡止部43及第二可活动部42可依序相互连接成一单个可活动笔芯结构,并且单个可活动笔芯结构可由非导磁性的不锈钢材料一体成型所制成。
[0072]此外,第二电磁单元5包括一设置在笔形壳体结构10内且环绕地套设在第一可活动部41上的第二中空电磁体50,其中第二中空电磁体50顶抵挡止部43且位于第一电磁单元3与挡止部43之间。更进一步来说,第一中空电磁体30会大于第二中空电磁体50,并且第二中空电磁体50的第四直径d4会大于挡止部43的第三直径d3,以避免第二中空电磁体50所产生的磁场有可能会受到挡止部43的影响。举例来说,第二中空电磁体50可由高导磁性材料经过烧结所制成,例如使用非晶系的磁性材料(amorphous)。另外,第二中空电磁体50也可由磁性粉与软胶相互混合而制成一较薄且不易裂的软性电磁体,所以第二中空电磁体50将可轻易地组装在第一可活动部41上。
[0073]再者,弹性单元6设置在笔形壳体结构10内且位于第一可活动部41与一设置在笔形壳体结构10内的固定结构7两者之间。更进一步来说,弹性单元6包括至少一连接于第一可活动部41与固定结构7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60 (例如压缩弹簧或弹片)。弹性元件60具有一第一末端601及一相反于第一末端601的第二末端602,其中弹性兀件60的第一末端601连接于第一可活动部41,并且弹性元件60的第二末端602连接于固定结构7。另外,第一可活动部41具有一设置于第一电磁单元3与弹性单元6之间的挡止结构410,挡止结构410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可活动部41的末端部4100上,并且挡止结构410的第五直径d5会大于第一中空电磁体30的贯穿孔300的孔径(未标号),以避免笔芯单兀4的第一可活动部41从第一中空电磁体30的贯穿孔300脱离的可能性。[0074]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图2及图4所示,微型触控笔结构S在实际制作上,可于第二可活动部42的外部套上一塑胶笔头盖体420 (也即可替换式笔头盖体),以作为微型触控笔结构S实际触碰手写板之用,且可增加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美观性。更进一步来说,第二可活动部42包括一部分地裸露在笔形壳体结构10外且顶抵挡止部43的塑胶笔头盖体420,塑胶笔头盖体420的外表面具有一外露的环形凹陷部4200,塑胶笔头盖体420的内表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扣部4201,且第二可活动部42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一^^扣部4201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扣部421。通过第一可活动部41及第二卡扣部421的相互配合,以使得塑胶笔头盖体420可轻易进行卡固及替换。
[0075]〔第二实施例〕
[0076]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S,其包括:一壳体单兀1、一电路单兀2、一第一电磁单兀3、一笔芯单兀4、一第二电磁单兀5及一弹性单元6。由图5与图1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可活动部41具有一紧邻挡止部43的环状凹陷区411,并且第二中空电磁体50可环绕地设置在第一可活动部41的环状凹陷区411上。更进一步来说,由于第一可活动部41的第一直径dl会小于第二可活动部42的第二直径d2,所以第二实施例可缩短第二中空电磁体50的第四直径d4,以有效地降低第二中空电磁体50的整体厚度。
[0077]〔第三实施例〕
[0078]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S,其包括:一壳体单兀1、一电路单兀2、一第一电磁单兀3、一笔芯单兀4、一第二电磁单兀5及一弹性单元6。由图6与图1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笔芯单元4具有一穿过第一中空电磁体30的第一可活动部41及一连接于第一可活动部41且部分地裸露在笔形壳体结构10外的第二可活动部42,并且第二电磁单元5的第二中空电磁体50设置于第一电磁单元3与第二可活动部42之间。另外,弹性单元6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地连接于第一可活动部41与一设置在笔形壳体结构10内的固定结构7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例如第一弹性元件61及第二弹性元件62),并且邻近第一可活动部41的第一弹性元件61的弹性系数会小于远离第一可活动部41的第二弹性元件62的弹性系数。
[0079]更进一步来说,每一个弹性元件(61,62)具有一第一末端(611,621)及一相反于第一末端(611,621)的第二末端(612,622),邻近第一可活动部41的第一弹性兀件61的第一末端611连接于第一可活动部41,邻近第一可活动部41的第一弹性元件61的第二末端612与远离第一可活动部41的第二弹性元件62的第一末端621彼此相连,并且远离第一可活动部41的第二弹性元件62的第二末端622连接于固定结构7。
[0080]藉此,第三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弹性元件61 (例如压缩弹簧或弹片)与第二弹性元件62 (例如弹性橡胶或压缩弹簧)的串联关系,以提供使用者在使用微型触控笔结构S时,具有两段式的按压触控感。换言之,笔芯单元4在一预定按压力道范围内下只会使第一弹性元件61产生压缩变形,当施加在笔芯单元4的力道超过预定按压力道范围时,则才会使第二弹性元件62产生压缩变形。
[0081]〔第四实施例〕
[0082]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S,其包括:一壳体单兀1、一电路单兀2、一第一电磁单兀3、一笔芯单兀4、一第二电磁单兀5及一弹性单元6。由图7与图5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笔芯单元4具有一穿过第一中空电磁体30的第一可活动部41、一部分地裸露在笔形壳体结构10外的第二可活动部42、及一连接于第一可活动部41与第二可活动部42之间的挡止部43。因此,第四实施例可同时包括有挡止部43、第一弹性元件61及第二弹性元件62,所以第四实施例可以说是第一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结合。
[0083]〔实施例的可能效果〕
[008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微型触控笔结构S,其可通过“笔芯单元4具有一穿过第一中空电磁体30的第一可活动部41、一部分地裸露在笔形壳体结构10外的第二可活动部42、及一连接于第一可活动部41与第二可活动部42之间的挡止部43”的设计,以使得第二中空电磁体50可以顶抵于挡止部43,而受到挡止部43的限位。
[008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触控笔结构包括: 一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包括一笔形壳体结构; 一电路单元,所述电路单元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 一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包括一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第一中空电磁体及至少一缠绕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磁线圈; 一笔芯单元,所述笔芯单元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其中所述笔芯单元具有一穿过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的第一可活动部、一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的第二可活动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所述第二可活动部之间的挡止部; 一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环绕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上的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顶抵所述挡止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挡止部之间;以及 一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固定结构两者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容器,且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大于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具有一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弹性单元之间的挡止结构,所述挡止结构能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末端部上,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具有一贯穿孔,且所述挡止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包括一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且顶抵所述挡止部的可替换式笔头盖体,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外表面具有一外露的环形凹陷部,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内表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扣部,且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所述挡止部及所述第二可活动部依序相互连接成一单个可活动笔芯结构,所述挡止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直径及所述第二可活动部的直径,且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的直径大于所述挡止部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具有一紧邻所述挡止部的环状凹陷区,且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环绕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所述环状凹陷区上,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可活动部的第二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所述固定结构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末端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的第二末端,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且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所述固定结构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且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其中每一个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末端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的第二末端,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彼此相连,且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
7.—种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触控笔结构包括: 一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包括一笔形壳体结构; 一电路单元,所述电路单元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 一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包括一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第一中空电磁体及至少一缠绕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磁线圈; 一笔芯单元,所述笔芯单元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其中所述笔芯单元具有一穿过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的第一可活动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且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的第二可活动部; 一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环绕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上的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第二可活动部之间;以及 一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固定结构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其中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 所述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容器,且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大于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具有一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弹性单元之间的挡止结构,所述挡止结构能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末端部上,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具有一贯穿孔,且所述挡止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包括一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且顶抵所述挡止部的可替换式笔头盖体,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外表面具有一外露的环形凹陷部,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内表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扣部,且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扣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末端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的第二末端,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彼此相连,且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
10.一种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触控笔结构包括: 一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包括一笔形壳体结构; 一电路单元,所述电路单元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 一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包括一固定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第一中空电磁体及至少一缠绕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磁线圈; 一笔芯单元,所述笔芯单元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其中所述笔芯单元具有一穿过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的第一可活动部、一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的第二可活动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所述第二可活动部之间的挡止部; 一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且环绕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上的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顶抵所述挡止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挡止部之间;以及 一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与一设置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内的固定结构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其中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容器,且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大于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具有一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与所述弹性单元之间的挡止结构,所述挡止结构能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末端部上,所述第一中空电磁体具有一贯穿孔,且所述挡止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包括一部分地裸露在所述笔形壳体结构外且顶抵所述挡止部的可替换式笔头盖体,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外表面具有一外露的环形凹陷部,所述可替换式笔头盖体的内表面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扣部,且所述第二可活动部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扣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型触控 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所述挡止部及所述第二可活动部依序相互连接成一单个可活动笔芯结构,所述挡止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直径及所述第二可活动部的直径,且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的直径大于所述挡止部的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具有一紧邻所述挡止部的环状凹陷区,且所述第二中空电磁体环绕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所述环状凹陷区上,其中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可活动部的第二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型触控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末端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的第二末端,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活动部,邻近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与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末端彼此相连,且远离所述第一可活动部的弹性元件的第二末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
【文档编号】G06F3/0354GK203759655SQ201320835059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连建枷 申请人:太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