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处理器、触控装置、触控系统与触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205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触控处理器、触控装置、触控系统与触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是触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是判断发信器接近的触控处理器、触控装置、触控系统与触控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或触控屏幕是现代重要的人机接口,除了用于侦测靠近或接触(合称为近接)人体的外,触控面板也用于侦测近接的笔状物或称触控笔的笔尖,以利使用者较精确地控制笔尖触控的轨迹。

触控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不会发出信号的非主动笔,相应的触控面板/屏幕是以电容式、电阻式、或其他光学或声学形式的机制来侦测上述的非主动笔与手指。另一种是会发出电信号的主动笔,相应的触控面板/屏幕是以侦测电信号的方式来找出主动笔在触控面板/屏幕上的相对位置与/或主动笔的状态。侦测非主动笔/手指的模式与侦测主动笔所发出电信号的模式是不同的,如何及早得知主动笔接近触控面板/屏幕以进行相应侦测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触控处理器、触控装置、触控系统与触控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及早得知主动笔接近触控面板/屏幕以进行相应侦测,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判断发信器接近触控装置的方法,包含:感应接近一个触控装置的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以及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一个发信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一临界值时,判断存在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当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触碰该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二临界值大于该第一临界值。

前述的方法,还包含:

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频率是否为一个默认频率,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时,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其中该发信器发出该 第一电信号,并且该第一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

前述的方法,其中该触控装置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同时或分时侦测该发信器在该多条驱动电极上的悬浮位置,与该发信器在该多条感测电极上的悬浮位置。

前述的方法,其中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设定一个区域,该区域包含该发信器的悬浮位置,其中该区域进行该发信器的侦测,该区域以外的该触控装置进行互电容触控侦测。

前述的方法,其中该触控装置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时,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或是当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时,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

前述的方法,其中当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或是当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判断发信器接近触控装置的方法,包含:感应接近一个触控装置的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侦测自该触控装置导出至一个近接对象的一个第三电信号的强度,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一个发信器,其中第二电信号包含该第三电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当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一临界值时,判断存在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当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触碰该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二临界值大于该第一临界值。

前述的方法,其中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还包含:侦测该第二电信号与该第三电信号的一个函数值,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该发信器。

前述的方法,还包含:侦测该第二电信号或该第三电信号的频率是否为一个默认频率,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或该第三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时,侦测该函数值,其中该发信器发出该第一电信号,并且该第一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

前述的方法,还包含: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频率是否为一个默认频率,其中当该第三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时,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其中该发信器发出该第一电信号,并且该第一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

前述的方法,其中该触控装置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 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同时或分时侦测该发信器在该多条驱动电极上的悬浮位置,与该发信器在该多条感测电极上的悬浮位置。

前述的方法,其中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设定一个区域,该区域包含该发信器的悬浮位置,其中该区域进行该发信器的侦测,该区域以外的该触控装置进行互电容触控侦测。

前述的方法,其中该触控装置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时,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或是当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时,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

前述的方法,其中当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或是当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判断发信器接近触控装置的方法,包含:感应接近一个触控装置的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侦测自该触控装置导出至一个近接对象的一个第三电信号的强度,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一个发信器,其中第二电信号包含该第三电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个电极模块,感应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以及一个控制模块,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以判断是否存在一个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一临界值时,判断存在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当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触碰该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二临界值大于该第一临界值。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控制模块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频率是否为一个默认频率,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其中该发信器发出该第一电信号,并且该第一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电极模块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该控制模块同时或分时侦测该发信器在该多条驱动电极上的悬浮位置,与该发信器在该多条感测电极上的悬浮位置。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该控制模块设定一个区域,该区域包含该发信器的悬浮位置,其中该区域进行该发信器的侦测,该区域以外的该电极模块进行互电容触控侦测。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电极模块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或是当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当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该控制模块将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或是当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该控制模块将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个电极模块,感应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并且该第二电信号中的一个第三电信号经由一个近接物件导出;以及一个控制模块,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以判断是否存在一个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当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一临界值时,判断存在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当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触碰该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二临界值大于该第一临界值。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控制模块侦测该第二电信号与该第三电信号的一个函数值,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该发信器。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控制模块侦测该第二电信号或该第三电信号的频率是否为一个默认频率,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或该第三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函数值,其中该发信器发出该第一电信号,并且该第一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电极模块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该控制模块同时或分时侦测该发信器在该多条驱动电极上的悬浮位置,与该发信器在该多条感测电极上的悬浮位置。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该控制模块设定一个区域,该区域包含该发信器的悬浮位置,其中该区域进行该 发信器的侦测,该区域以外的该电极模块进行互电容触控侦测。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电极模块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或是当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当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该控制模块将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或是当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该控制模块将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触控处理器,执行上述判断发信器接近触控装置的方法,包含:侦测一个第二电信号的强度的装置,其中一个触控装置感应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该第二电信号;以及根据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一个发信器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一临界值时,判断存在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当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触碰该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二临界值大于该第一临界值。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还包括: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频率是否为一个默认频率的装置,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时,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其中该发信器发出该第一电信号,并且该第一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其中该触控装置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同时或分时侦测该发信器在该多条驱动电极上的悬浮位置,与该发信器在该多条感测电极上的悬浮位置。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其中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设定一个区域,该区域包含该发信器的悬浮位置,其中该区域进行该发信器的侦测,该区域以外的该触控装置进行互电容触控侦测。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其中该触控装置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时,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或是当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时,侦测该多 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其中当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或是当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触控处理器,执行上述判断发信器接近触控装置的方法,包含:侦测一个第三电信号的强度的装置,其中一个触控装置感应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并且该第二电信号中的该第三电信号自一个触控装置导出至一个近接物件;以及根据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一个发信器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其中当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一临界值时,判断存在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当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触碰该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二临界值大于该第一临界值。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其中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还包含:侦测该第二电信号与该第三电信号的一个函数值,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该发信器。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还包括:侦测该第二电信号或该第三电信号的频率是否为一个默认频率的装置,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或该第三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时,侦测该函数值,其中该发信器发出该第一电信号,并且该第一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其中该触控装置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同时或分时侦测该发信器在该多条驱动电极上的悬浮位置,与该发信器在该多条感测电极上的悬浮位置。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其中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设定一个区域,该区域包含该发信器的悬浮位置,其中该区域进行该发信器的侦测,该区域以外的该触控装置进行互电容触控侦测。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其中该触控装置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时,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或是当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时,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

前述的触控处理器,其中当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或是当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 的全部或部分时,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触控系统,包含一个发信器与一个触控装置。该发信器发出一个第一电信号。该触控装置感应该第一电信号,以产生(induce)一个第二电信号,并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以判断该发信器是否悬浮于该触控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一临界值时,判断存在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当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触碰该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二临界值大于该第一临界值。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触控装置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频率是否为一个默认频率,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其中该第一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触控装置包含:一个电极模块,感应该第一电信号,以产生该第二电信号;以及一个控制模块,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以判断该发信器是否悬浮于该触控装置。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电极模块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该控制模块同时或分时侦测该发信器在该多条驱动电极上的悬浮位置,与该发信器在该多条感测电极上的悬浮位置。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该控制模块设定一个区域,该区域包含该发信器的悬浮位置,其中该区域进行该发信器的侦测,该区域以外的该电极模块进行互电容触控侦测。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电极模块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或是当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当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该控制模块将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或是当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该控制模块将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触控系统, 包含一个发信器与一个触控装置。该发信器发出一个第一电信号。触控装置感应该第一电信号,以产生(induce)一个第二电信号,并且该第二电信号中的一个第三电信号经由一个近接对象导出,其中该触控装置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以判断该发信器是否悬浮于该触控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当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一临界值时,判断存在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当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大于一个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触碰该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二临界值大于该第一临界值。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触控装置侦测该第二电信号与该第三电信号的一个函数值,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该发信器。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触控装置侦测该第二电信号或该第三电信号的频率是否为一个默认频率,其中当该第二电信号或该第三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函数值,其中该第一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触控装置包含:一个电极模块,感应该第一电信号,以产生该第二电信号;以及一个控制模块,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以判断该发信器是否悬浮于该触控装置。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电极模块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该控制模块同时或分时侦测该发信器在该多条驱动电极上的悬浮位置,与该发信器在该多条感测电极上的悬浮位置。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该控制模块设定一个区域,该区域包含该发信器的悬浮位置,其中该区域进行该发信器的侦测,该区域以外的该电极模块进行互电容触控侦测。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该电极模块包含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测电极,当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或是当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时,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

前述的触控系统,其中当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该控制模块将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或是当该控制模块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该控制模块将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 案,本发明触控处理器、触控装置、触控系统与触控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触控处理器、触控装置、触控系统与触控方法,可以及早得知主动笔接近触控面板/屏幕以进行相应侦测。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处理器、触控装置、触控系统与触控方法。该触控处理器侦测一个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其中一个触控装置感应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并且该第二电信号中的该第三电信号自该触控装置导出至一个近接物件。随后,该触控处理器根据该第三信号的强度,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一个发信器。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Ip,Ih,It,Ig:电流 Cm:控制模块

Em:电极模块 Ob:近接物件

S1:第一电信号 S2:第二电信号

S3:第三电信号 T:发信器

Td:触控装置 Ts:触控系统

Tx:驱动电极 Rx:感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触控处理器、触控装置、触控系统与触控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为了方便起见,提供简单的名词定义如下,但本发明的范围包含但不 限于下列的定义。

触控面板/屏幕:在基板形成感测层,其控制装置可以利用感测层侦测到在靠近或接触基板的至少一个导电物件的位置。感测层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近接:靠近或接触的统称。

外部导电物件:可以是人体的一部分,如手指或手掌。可以是与人体相接的物体,例如被动式触控笔。可以是主动式触控笔,藉由发出信号令触控面板得以侦测到位置。也可以是接地的测试用导电物体,如铜圆柱体。也可能是沾滞在触控面板表面的水或导电液体。

近接物件:靠近或接触基板的外部导电物件。

近接事件:当外部导电物件靠近或接触基板,而由触控面板侦测到该外部导电物件的事件。

感测层:包含平行于第一轴的多条(m条)驱动电极与平行于第二轴的多条(n条)感测电极,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互相露出,形成m乘以n个感测点。第一轴与第二轴可以正交,m可以等于n。

驱动电极(第一导电条):包含平行于第一轴的多条(m条)用以发出驱动波的电极,可以是由透明或不透明的材质构成,例如氧化铟锡(ITO)或纳米碳管,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双层结构。

感测电极(第二导电条):用以侦测电容信号的电极,可以是由透明或不透明的材质构成,例如氧化铟锡(ITO)或纳米碳管,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双层结构。

壹维度感测信息:对应到第一轴或第二轴的多个感测信息。可以指单一条感测电极相应于m条驱动电极的m个感测点的信号值的集合,也可以指单一条驱动电极相应于n条感测电极的n个感测点的信号值的集合。换言之,壹维度感测信息可以包含m个感测点的信号值,也可以包含n个感测点的信号值。壹维度感测信息也可以包含m/n个感测点的单差值和双差值。

贰维度感测信息:多个壹维度感测信息所组合而成的感测信息,或称为影像。

基准值(baseline或stray):相应于某一工作频率的信号值。

信号值:可以是直接由感测电极所侦测到的信号,也可以是由单差值与基准值还原的信号值,两者虽有不同,但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互相替换使用。

单差值(或称为差值):相邻的感测点的信号值的差值。

双差值:相邻的差值的差值。

线段:壹维度感测信息的全部或连续部分。

线段群:对应至相邻的壹维度感测信息的多个线段,在相邻的轴向上至少有一个感测点是相应的。

鬼点:不想要发生的电容感应所相应的点或区域。

触控面板/屏幕的动作可以分为三个程序,一是全屏驱动侦测程序,藉由同时提供驱动信号给所有的驱动电极,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近接物件。其二是外部噪声侦测程序,藉由停止提供驱动信号给所有的驱动电极,可以判断外界的电磁干扰是否严重。其三则是报点程序,藉由依序提供驱动信号给各个驱动电极,并且藉由各个感测电极所侦测或读取的信号值对其他软件或硬件模块报告触控点与/或相关信息。

请参阅图1所示,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统的示意图。在图1中,主动笔是悬浮在触控面板/屏幕的上方。触控面板/屏幕的控制模块可以侦测到由主动笔所发出的电信号,据以得知主动笔所悬浮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动笔所发出的电信号,是通过触控面板/屏幕接到地面,再经由地面接到握持主动笔的人体或是其他物体,继而形成一条电回路。由于此电回路的形成,控制模块才能够通过触控面板/屏幕的电极侦测到微弱的电流。换言之,此电回路的电流包含了图1的电流Ip、电流Ig、以及电流It。如图1所示,主动笔输出电流Ip至触控面板/屏幕,并且借由触控面板/屏幕接到地面GND,再由地面GND传送电流Ig至握持主动笔的手,也即上述的人体,并借由握持主动笔的手回传电流It至主动笔。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的电回路之外,主动笔所发出的电信号也可以通过碰触或悬浮在触控面板的人体或是其他物体,再经由握持主动笔的人体或是其他物体,形成另外一条电回路。此电回路的电流包含了图2的电流Ip、电流Ih、以及电流It。如图2所示,主动笔输出电流Ip至触控面板/屏幕,并且触控面板/屏幕传送电流Ih至握持主动笔的手,并借由握持主动笔的手回传电流It至主动笔。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两种形式的电回路是同时存在的。如图3所示,其同时包含了上述电流Ip、电流Ig、电流It所形成的电回路,以及电流Ip、电流Ih、电流It所形成的电回路。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3所示的人体部位可以是握持主动笔的手,也可以是人体的其他部分。比方说,使用者以左手握持触控面板/屏幕,以右手握持主动笔。则上述图2的电回路是从主动笔发出,经由触控面板/屏幕传到左手,再通过人体传到右手,最后再回到主动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握持主动笔的右手,可以接触触控面板/屏幕,也可以和主动笔一样悬浮在触控面板/屏幕的上方,或是靠近触控面板/屏幕并与其产生电磁感应效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屏幕可以包含几种型态的电极,例如驱动 电极(Tx)、感测电极(Rx)、虚拟电极(dummy)等。上述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可以分别是多条平行的电极,但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彼此之间是正交的。本发明并不限定各种电极的条数、形式、与形状。

在本发明当中所讲的驱动电极Tx与感测电极Rx,指的是当触控面板/屏幕处于互电容的侦测模式时,分别令至少一条驱动电极Tx发出驱动信号,并且同时侦测外部导电物体对于感测电极Rx上所造成的电性变化。也可以称驱动电极Tx为第一电极,感测电极Rx为第二电极,这两种电极也可以互换角色。

在一个范例中,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所占用的面积是不同的。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极所占用的面积大于感测电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极所占用的面积小于感测电极。

在一个范例中,控制模块可以同时连接到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在另一个范例中,控制模块可以分时连接到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换言之,在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和控制模块中间,可以具有多任务器电路或连接网络。在某一个范例中,所谓的控制模块可以是实作在单一个芯片,也可以实作在多个芯片。本发明并不限定控制模块的实作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含了至少一个侦测模块,用于连接触控面板/屏幕的驱动电极Tx与/或感测电极Rx,用于侦测主动笔所发出的电信号。换言之,也就是侦测图1至图3所示的电流Ip。

在一个范例中,上述的侦测模块可以连接驱动电极Tx与感测电极Rx,以便同时侦测主动笔在两个轴向上的位置。在另一个范例当中,上述的侦测模块可以分时连接驱动电极Tx与感测电极Rx,分时侦测主动笔在两个轴向上的位置。

换言之,当侦测模块在侦测主动笔在触控面板/屏幕上的近接位置时,可同时取得主动笔在触控面板/屏幕上的二维度坐标中的二坐标参数(例如,X与Y),或是先后取得主动笔在触控面板/屏幕上的二维度坐标中的二坐标参数,例如,先取得X坐标后,再取得Y坐标,反之亦然。

当控制模块处于主动笔的电信号侦测模式时,上述的侦测模块连接到驱动电极Tx时,可以将感测电极Rx或是未连接到侦测模块的其他电极设为浮动,也就是不接地。因此,电流Ip会集中到驱动电极Tx,让侦测模块更容易侦测到。反之,当上述的侦测模块连接到感测电极Rx时,可以将驱动电极Tx或是未连接到侦测模块的其他电极设为浮动,也就是不接地。因此,电流Ip会集中到感测电极Rx,让侦测模块更容易侦测到。推广地说,当侦测模块连接到某些电极时,可以将其他电极设为浮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做法可以用来侦测电流Ip,也可以用来侦测电流Ih。换言之,在上述的电信号侦测模式时,控制模块可以侦测到Ip电流 与/或Ih电流所造成的电性变化。这里所谓的电性变化,可以是电流值、电流值的绝对值、电荷转移量、电压值、电压差值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在进行上述的电信号侦测模式的前,可以先量测基准值。上述的电性变化可以是基于此基准值的变化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增进对于悬浮在触控面板/屏幕上方的主动笔的侦测能力。在主动笔不增加电信号功率的情况下,依据本发明的控制模块可以在触控面板/屏幕上方的更远处侦测到主动笔。也可以在主动笔减少电信号功率的情况下,控制模块可以在触控面板/屏幕上方的相同处侦测到主动笔,以减少主动笔的电力消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控制模块侦测到Ip电流值大于某一个临界值,或者是Ip电流值与基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某一个临界值,即可判定主动笔悬浮在触控面板/屏幕上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控制模块侦测到Ih电流值大于某一个临界值,或者是Ih电流值与基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某一个临界值时,即可判定主动笔悬浮在触控面板/屏幕上方。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控制模块侦测到Ip与Ih电流值的一个函数值大于某一个临界值时,即可判定主动笔悬浮在触控面板/屏幕上方。比方说,上述的函数值可以与Ip电流值的绝对值与Ih电流值的绝对值之和相关,也可以与Ip电流值的绝对值与Ih电流值的绝对值之差值相关。在某些范例中,上述的函数值可以与Ip电流值与基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以及Ih电流值与基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相关,例如是两者之和,或者是两者之差。

此外,上述的函数值可以与Ip电流与Ih电流的电荷转移量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控制模块只需要侦测主动笔是否悬浮在触控面板/屏幕的上方,而不需要侦测主动笔的悬浮投影位置,则控制模块的侦测模块只需要连接到驱动电极Tx或感测电极Rx当中的一种电极即可。如上所述,当某一种电极的覆盖面积较大时,控制模块可以优先连接到面积较大的电极,例如是驱动电极Tx。

一般来说,当侦测到了主动笔之后,无论主动笔是否已经接触到触控面板/屏幕,或只是悬浮在触控面板/屏幕上方。控制模块会忽略掉触碰到触控面板/屏幕的物体,这些物体可以是握持主动笔的手掌、握持触控面板/屏幕的手、或是其他物体。

由于主动笔电信号的侦测模式与电容式的侦测模式不相同,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控制模块侦测到主动笔接触或悬浮在触控面板/屏幕上方的时候,可以停止进行电容式的侦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可以继续进行电容式的侦测,但可以忽略掉侦测到电流Ip与/或电流Ih的区域。换言之,侦测到电流Ip与/或电流Ih的区域,就是主动笔与/或手接触或悬浮在触控面板/屏幕的区域,因 此不需要对此类区域进行互电容的侦测,或者是忽略在此类区域内进行互电容侦测的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可以包含一个多任务器电路或一个连接网络,当侦测主动笔电信号的时候,侦测模块只连接到驱动电极Tx或第一种电极。当进行互电容侦测的时候,侦测模块只连接到感测电极Rx或第二种电极。

根据上述,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装置,以侦测是否存在一个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请参阅图4所示,一个发信器T接近触控装置Td,并且发出一个第一电信号S1时,触控装置Td感应第一电信号S1,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S2。发信器T可为前述的主动笔,并且触控装置Td可为上述的触控面板/屏幕。当第一电信号S1为前述的电流Ip时,第二电信号S2则为感应电流Ip所产生的电流,例如位移电流。随后,触控装置Td即可侦测第二电信号S2的强度,以判断发信器T是否悬浮于触控装置Td。

触控装置Td可借由一个第一临界值与一个第二临界值来判断发信器T触碰或悬浮于触控装置Td。第一临界值为侦侧悬浮对象的临界值,而第二临界值为侦测触碰对象的临界值。因此,第二临界值大于第一临界值。当触控装置Td侦测到第二电信号S2的强度大于第一临界值时,判断发信器T悬浮于触控装置Td。此时,触控装置Td可以进一步侦测第二电信号S2是否小于第二临界值。当触控装置Td侦测到第二电信号S2的强度小于第二临界值时,判断发信器T悬浮于触控装置Td。当触控装置Td侦测到第二电信号S2的强度大于第二临界值时,判断发信器T触碰该触控装置Td。

再者,发信器T产生的第一电信号S1包含一个默认频率,该默认频率可以为单一频率,也可以由多个频率混合而成。据此,感应第一电信号S1而产生的第二电信号S2的频率也应为此一个默认频率。所以,触控装置Td可以在侦测第二电信号S2的强度之前,先侦测第二电信号S2的频率,以判断接近触控装置Td的发信器是否为相应于触控装置Td的发信器T。当触控装置Td侦测第二电信号S2的频率为上述的默认频率时,判断存在相应于触控装置Td的发信器T。此时,触控装置Td可以再进一步侦测第二电信号S2的强度,以判断此发信器T触碰或悬浮于触控装置Td。若触控装置Td侦测到第二电信号S2的频率不为默认频率时,则判断不存在相应于触控装置Td的发信器T,而后续的电信号强度侦测自然也不需再执行。

当然,触控装置Td也可以在侦测第二电信号S2的强度之后,再侦测第二电信号S2的频率,以判断悬浮于触控装置Td的发信器是否为预设的发信器T。

请再参阅图4所示,当耦合发信器T的一个近接对象Ob近接触控装置Td时,第二电信号S2中的一个第三电信号S3将传导至近接物件Ob。近接 对象Ob可以是握持发信器T的一只手,也可以是握持触控装置Td的另一只手。第三电信号S2可以为第二电信号S2的部分或全部。例如,当触控装置Td处于发信器T的电信号侦测模式,并且未连接到前述侦测模块的其他电极设为浮动,也就是不接地时,第二电信号S2将全部传导至近接对象Ob,也即第三电信号S3即为第二电信号S2。反之,当触控装置Td处于发信器T的电信号侦测模式,并且未连接到前述侦测模块的其他电极皆接地时,第三电信号S3则为第二电信号S2的一部分,第二电信号S2的另一部分将包含传导至地的电信号,例如前述的电流Ig。因此,触控装置Td也可以侦测第三电信号S3的强度,以判断发信器T是否悬浮于触控装置Td。

据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装置,以侦测是否存在一个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请参阅图4所示,发信器T发出第一信号S1,并且触控装置Td感应第一信号S1,以产生第二电信号S2。此时,第二电信号S2中的第三电信号S3经由近接物件Ob导出。触控装置Td则可以侦测第三电信号S3的强度,以判断是否存在一个发信器T悬浮于触控装置Td。

同样地,触控装置Td可借由第一临界值与第二临界值来判断发信器T触碰或悬浮于触控装置Td。当触控装置Td侦测到第三电信号S3的强度大于第一临界值时,判断发信器T悬浮于触控装置Td。此时,触控装置Td可以进一步侦测第三电信号S3是否小于第二临界值。当触控装置Td侦测到第三电信号S3的强度小于第二临界值时,判断发信器T悬浮于触控装置Td。当触控装置Td侦测到第三电信号S3的强度大于第二临界值时,判断发信器T触碰该触控装置Td。

再者,第二电信号S2与第三电信号S3的频率必定相同,所以触控装置Td可以在侦测第三电信号S3的强度之前,先侦测第三电信号S3的频率,以判断接近触控装置Td的发信器是否为相应于触控装置Td的发信器T。当触控装置Td侦测第三电信号S3的频率为上述的默认频率时,判断存在相应于触控装置Td的发信器T。此时,触控装置Td可以再进一步侦测第三电信号S3的强度,以判断此发信器T触碰或悬浮于触控装置Td。若触控装置Td侦测到第三电信号S3的频率不为默认频率时,则判断不存在相应于触控装置Td的发信器T,而后续的电信号强度侦测自然也不需再执行。

此外,触控装置Td更可以在确定第二电信号S2或第三电信号S3的频率与默认频率相符之后,侦测第二电信号S2与第三电信号S3的一个函数值,以判断发信器T是否悬浮于触控装置Td。当触控装置Td侦测该函数值大于一个第三临界值时,判断此发信器T悬浮于触控装置Td。函数值可以与第二电信号S2的绝对值与第三电信号S3的绝对值之和相关,也可以与第二电信号S2的绝对值与第三电信号S3的绝对值之差值相关。在某些范例中,上述的函数值可以与第二电信号S2与基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以及 第三电信号S3与基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相关,例如是两者之和,或者是两者之差。

请参阅图5所示,触控装置Td包含一个控制模块Cm与一个电极模块Em,其中电极模块Em包含多条驱动电极Tx与多条感测电极Rx。当判断发信器T悬浮于触控装置Td时,控制模块Cm可同时侦测发信器T在多条驱动电极Tx上与多条感测电极Rx上的悬浮位置,也可分时侦测发信器T在多条驱动电极Tx上与多条感测电极Rx上的悬浮位置。

当控制模块Cm判断发信器T悬浮于触控装置Td时,控制模块Cm设定一个区域,此区域包含发信器T的悬浮位置。再者,控制模块Cm对此区域进行发信器T的侦测,并且对该区域以外的驱动电极Tx与感测电极Rx则进行互电容触控侦测。

当多条驱动电极Tx的覆盖面积大于多条感测电极Rx的覆盖面积时,控制模块Cm侦测全部或部分的多条驱动电极Tx,以侦测第二电信号S2或第三电信号S3的强度,或是第二电信号S2或第三电信号S3的一个函数值。反之,当多条感测电极Rx的覆盖面积大于多条驱动电极Tx的覆盖面积时,控制模块Cm侦测全部或部分的多条感测电极Rx,以侦测第二电信号S2或第三电信号S3的强度,或是第二电信号S2或第三电信号S3的一个函数值。

当控制模块Cm侦测多条驱动电极Tx中的全部或部分时,触控装置Td将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Tx与感测电极Rx设为浮动,或是当控制模块Cm侦测多条感测电极Rx中的全部或部分时,触控装置Td将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Tx与感测电极Rx设为浮动。

请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判断发信器接近触控装置的触控方法。如步骤600,感应接近一个触控装置的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再如步骤610,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一个第一临界值,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一个发信器。在步骤620中,当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小于第一临界值时,判断没有发信器悬浮于触控装置。在步骤630中,当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一临界值时,侦测第二电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一个第二临界值。在步骤632中,当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触碰该触控装置。在步骤634中,当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小于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

另外,在步骤610之前,可先执行步骤602,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频率是否为一个默认频率。当该第二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时,则执行步骤610,以侦测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其中该发信器发出该第一电信号,并且该第一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当该第二电信号的频率不为该默认频率时,则执行步骤620,判断没有发信器悬浮于触控装置,并终止第二电信号强度的侦测。

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同时或分时侦测该发信器在该多条驱动电极上的悬浮位置,与该发信器在该多条感测电极上的悬浮位置,如步骤640所示。再者,在步骤650中,设定一个区域,该区域包含该发信器的悬浮位置,其中该区域进行该发信器的侦测,该区域以外的该触控装置进行互电容触控侦测。

请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判断发信器接近触控装置的触控方法。如步骤700,感应接近一个触控装置的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再如步骤710,侦测自该触控装置导出至一个近接对象的一个第三电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一个第一临界值,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一个发信器,其中第二电信号包含该第三电信号。在步骤720中,当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小于第一临界值时,判断没有发信器悬浮于触控装置。在步骤730中,当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一临界值时,侦测第三电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一个第二临界值。在步骤732中,当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大于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触碰该触控装置。在步骤734中,当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小于第二临界值时,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上述的步骤710也可为侦测该第二电信号与该第三电信号的一个函数值,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该发信器。

另外,在步骤710之前,可先执行步骤702,侦测该第二电信号或第三电信号的频率是否为一个默认频率。当该第二电信号或第三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时,则执行步骤710,以侦测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或第二电信号与第三电信号的一个函数值,其中该发信器发出该第一电信号,并且该第一电信号的频率为该默认频率。当该第三电信号的频率不为该默认频率时,则执行步骤720,判断没有发信器悬浮于触控装置,并终止第三电信号强度或函数值的侦测。

当判断该发信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时,同时或分时侦测该发信器在该多条驱动电极上的悬浮位置,与该发信器在该多条感测电极上的悬浮位置,如步骤740所示。再者,在步骤750中,设定一个区域,该区域包含该发信器的悬浮位置,其中该区域进行该发信器的侦测,该区域以外的该触控装置进行互电容触控侦测。

另外,可以先根据电极的覆盖面积来决定需侦测的电极。当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时,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该发信器。当侦测该多条驱动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

当该多条感测电极的覆盖面积大于该多条驱动电极的覆盖面积时,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以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 该发信器。当侦测该多条感测电极中的全部或部分时,未被侦测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设为浮动。

根据上述,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处理器,执行上述判断发信器接近触控装置的方法。首先,侦测一个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其中一个触控装置感应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然后,根据该第二电信号的强度,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一个发信器。其余相关细节皆如上所述。

再者,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处理器,执行上述判断发信器接近触控装置的方法。首先,侦测一个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其中该触控装置感应一个第一电信号,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并且该第二电信号中的该第三电信号自一个触控装置导出至一个近接物件。然后,根据该第三电信号的强度,判断是否存在悬浮于该触控装置的一个发信器。其余相关细节皆如上所述。

根据上述,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系统Ts,包含一个发信器T与上述的触控装置Td,请参阅图4所示。该发信器T发出一个第一电信号S1。该触控装置Td感应第一电信号S1,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S2,并侦测该第二电信号S2的强度,以判断该发信器T是否悬浮于该触控装置Td。

再者,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系统Ts,包含一个发信器T与上述的触控装置Td,请参阅图4所示。该发信器T发出一个第一电信号s1。触控装置Td感应该第一电信号S1,以产生一个第二电信号S2,并且该第二电信号S2中的一个第三电信号S3经由一个近接对象Ob导出,其中该触控装置Td侦测该第三电信号S3的强度,以判断该发信器T是否悬浮于该触控装置Td。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