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52173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标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即为电子标签,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无源等技术。RFID标签更多的被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NFC标签是由RFID标签演变出来的,仅限于13.56MHz的频段,主要应用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也是一种射频技术,这个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将NFC标签与RFID标签可以统称为电子标签,电子标签通常用于各种卡片上。

以NFC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的入口,也集成了NFC功能。而且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的入口,在大数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直接读取NFC电子标签,从而达到物联与识别的目的。但目前的手机仍旧有几个问题存在:

1)NFC功能增加了手机成本

手机增加NFC功能,不仅增加了电子物料成本,而且NFC的天线设计要求也提高了机身结构的设计难度。因此一些走低端市场的手机,或者低端品牌的手机,放弃了集成NFC功能。也就是说低端的手机中很大一部分没有集成NFC功能。

2)一部分手机没有开放NFC开发接口

有一些手机中虽然已经集成了NFC功能,但还没有开放NFC开发接口。因此第三方还不能利用其NFC设备来读取NFC标签。

综上,对于这些没有射频模块或者未开放射频接口的设备而言,目前还无法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没有射频模块或者未开放射频接口的设备无法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从而提供一种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方法,包括:扫描印制在电子标签上的二维码,其中,所述二维码为根据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得到的图形码;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码为由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直接生成的图形码,所述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包括:对所述二维码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由改变后的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重新生成二维码,并用所述重新生成的二维码替换所述电子标签上原有的二维码。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码为与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对应的图形码,所述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包括: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请求,其中,所述信息请求用于向所述服务器请求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

进一步地,在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所述服务器中的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更新。

进一步地,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包括:扫描到所述二维码的信息后,利用第一密钥和所述二维码的信息生成电子签名;将所述电子签名和所述二维码的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加密信息,其中,所述加密信息为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电子签名与预先存储的签名进行比对,在比对成功的情况下对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的信息;利用内置的第二密钥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

进一步地,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包括:输出用于输入密码的提示框;在接收到密码并验证通过后得到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装置,包括: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印制在电子标签上的二维码,其中,所述二维码为根据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得到的图形码;读取单元,用于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码为由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直接生成的图形码,所述读取单元用于对所述二维码进行解码,得到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码为与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对应的图形码,所述读取单元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请求,其中,所述信息请求用于向所述服务器请求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读取单元包括:生成模块,用于扫描到所述二维码的信息后,利用第一密钥和所述二维码的信息生成电子签名;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子签名和所述二维码的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加密信息,其中,所述加密信息为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电子签名与预先存储的签名进行比对,在比对成功的情况下对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的信息;解密模块,用于利用内置的第二密钥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读取单元包括: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用于输入密码的提示框;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密码并验证通过后得到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通过扫描印制在电子标签上的二维码,其中,所述二维码为根据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得到的图形码,然后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信息,使得终端设备上只需要安装有可以进行扫码的摄像头即可实现电子标签的信息的读取,而无需另外增加射频模块,解决了没有射频模块或者未开放射频接口的设备无法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01,扫描印制在电子标签上的二维码,其中,二维码为根据电子标签的信息得到的图形码。

步骤S102,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

电子标签可以是卡片,例如银行卡、各类会员卡、学生卡等,在电子标签上印制有二维码,该二维码与电子标签的信息相关联,具体地,该二维码可以是由电子标签的信息直接生成的二维码,也可以是由电子标签的信息经过加密后生成的二维码,也可以是与电子标签的信息对应的定向链接,通过扫码可以请求电子标签的信息。

通过扫描二维码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这样,终端设备上只需要安装有可以进行扫码的摄像头即可实现电子标签的信息的读取,而无需另外增加射频模块,解决了没有射频模块或者未开放射频接口的设备无法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的问题。另外,本实施例中,二维码相对于条形码而言,存储的数据量大,纠错能力强,因此实用性较高。

本实施例的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PDA、平板电脑等)、门禁系统、POS机等设备,从而实现非接触式的电子标签的信息读取。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安装或者没有安装射频模块的设备,只要其具有能够扫码的摄像头,都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来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电子标签的信息可以包含以下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电子标签的信息由三个部分组成:

1)电子标签的ID

每张电子标签拥有全球唯一的编号,通过相应的读卡设备读取卡号之后,并保留原ID的校验码BCC,用于扫码读取ID后的校验。

2)电子标签的数据参数

a/卡类型:如NFC标签类型:Type1、Type2、Type3等

b/芯片类型:标签芯片的类型,如:Mifare Classic 1、NTAG213等

C/用户容量:用户能使用的最大容量,以字节为单位

d/访问权限:RW(可读写)、RO(只读)

e/芯片制造商:Tag所使用的芯片的制作商,如:NXP,ST

f/卡片制作商:卡片成品的制作商

以上内容对同一种类型的标签来说,是固定不变的。

3)电子标签的内容

电子标签所存储的内容。此内容指可以公开的数据,如:网址、通讯录、WiFi/蓝牙设置、以及经过加密的密文等。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二维码为由电子标签的信息直接生成的图形码,具体地,将以上所有参数合并,中间用空格隔开,然后生成二维码,印刷在电子标签表面。在扫码之后,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包括:对二维码进行解码,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也即是,设备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取。读取到数据,按原数据格式进行解析,然后提取应用所需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标签的内容需要不定期改变。对此,本实施例在电子标签的信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由改变后的电子标签的信息重新生成二维码,并用重新生成的二维码替换电子标签上原有的二维码。

可以采用多次擦写的印刷工艺,当电子标签的内容改变后,通过设备读取电子标签新的内容,然后整合ID与固定字段生成新的二维码。印刷设备在标签上打印新二维码之前,自动将旧的删除。这样,就可以保证标签外部的二维码与内部卡信息同步。

优选地,二维码为与电子标签的信息对应的图形码,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包括: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请求,其中,信息请求用于向服务器请求电子标签的信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电子标签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二维码相当于一个定向链接,在扫码之后,由设备自动向存储有电子标签的信息的服务器发送信息请求,用以请求与该二维码对应的电子标签的信息,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之后进行响应,查找到相应的电子标签的信息之后,将其返回给设备,设备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电子标签的信息,然后可以进行展示或处理。

进一步地,在电子标签的信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服务器中的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更新。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子标签的信息部署在服务器上,如果电子标签的信息发生改变,只需要将服务器中,对应的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变更即可,而无需改变电子标签上印制的二维码,也无需对电子标签进行更换,十分便利,并且降低了成本。

优选地,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包括:扫描到二维码的信息后,利用第一密钥和二维码的信息生成电子签名;将电子签名与二维码的信息一起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加密信息,其中,加密信息为服务器将电子签名与预先存储的签名进行比对,在比对成功的情况下对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的信息;利用内置的第二密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需要利用内置的第一密钥和二维码的信息生成电子签名,由服务器对该电子签名进行验证,只有电子签名被验证通过后,才能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其中,服务器发送给读取设备的电子标签的信息为密文,也即是经过加密的加密信息。读取设备接收到加密后的电子标签的信息,必须有解码密钥才能提取出正确的电子标签的信息。这样,上行和下行通道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算法及密钥进行了加密。从而保证了电子标签的信息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包括:输出用于输入密码的提示框;在接收到密码并验证通过后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

由于电子标签上的二维码暴露在其表面,存在安全隐患(被恶意扫码、伪造),因此,本实施例为电子标签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安全防护措施,也即是通过用户为其所持有的电子标签设置对应的密码,即使能够扫码也必须输入相应的密码才能够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具体地,在扫码之后,必须输入预先设置的密码,只有在输入密码验证通过后才能够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而上述密码可以是由电子标签的持有者设置的,这样,只有在持有者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够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进一步保证了电子标签的信息的安全性。

实施例2

本施例提供一种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扫描单元10和读取单元20。

扫描单元10用于扫描印制在电子标签上的二维码,其中,二维码为根据电子标签的信息得到的图形码。

读取单元20用于通过扫描得到的二维码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

电子标签可以是卡片,例如银行卡、各类会员卡、学生卡等,在电子标签上印制有二维码,该二维码与电子标签的信息相关联,具体地,该二维码可以是由电子标签的信息直接生成的二维码,也可以是由电子标签的信息经过加密后生成的二维码,也可以是与电子标签的信息对应的定向链接,通过扫码可以请求电子标签的信息。

通过扫描二维码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这样,终端设备上只需要安装有可以进行扫码的摄像头即可实现电子标签的信息的读取,而无需另外增加射频模块,解决了没有射频模块或者未开放射频接口的设备无法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的问题。另外,本实施例中,二维码相对于条形码而言,存储的数据量大,纠错能力强,因此实用性较高。

本实施例的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PDA、平板电脑等)、门禁系统、POS机等设备,从而实现非接触式的电子标签的信息读取。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安装或者没有安装射频模块的设备,只要其具有能够扫码的摄像头,都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来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电子标签的信息可以包含以下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电子标签的信息由三个部分组成:

1)电子标签的ID

每张电子标签拥有全球唯一的编号,通过相应的读卡设备读取卡号之后,并保留原ID的校验码BCC,用于扫码读取ID后的校验。

2)电子标签的数据参数

a/卡类型:如NFC标签类型:Type1、Type2、Type3等

b/芯片类型:标签芯片的类型,如:Mifare Classic 1、NTAG213等

C/用户容量:用户能使用的最大容量,以字节为单位

d/访问权限:RW(可读写)、RO(只读)

e/芯片制造商:Tag所使用的芯片的制作商,如:NXP,ST

f/卡片制作商:卡片成品的制作商

以上内容对同一种类型的标签来说,是固定不变的。

3)电子标签的内容

电子标签所存储的内容。此内容指可以公开的数据,如:网址、通讯录、WiFi/蓝牙设置、以及经过加密的密文等。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二维码为由电子标签的信息直接生成的图形码,具体地,将以上所有参数合并,中间用空格隔开,然后生成二维码,印刷在电子标签表面。读取单元用于在扫码之后,对二维码进行解码,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也即是,设备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取。读取到数据,按原数据格式进行解析,然后提取应用所需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标签的内容需要不定期改变。对此,本实施例在电子标签的信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由改变后的电子标签的信息重新生成二维码,并用重新生成的二维码替换电子标签上原有的二维码。

可以采用多次擦写的印刷工艺,当电子标签的内容改变后,通过设备读取电子标签新的内容,然后整合ID与固定字段生成新的二维码。印刷设备在标签上打印新二维码之前,自动将旧的删除。这样,就可以保证标签外部的二维码与内部卡信息同步。

优选地,二维码为与电子标签的信息对应的图形码,读取单元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请求,其中,信息请求用于向服务器请求电子标签的信息;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电子标签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二维码相当于一个定向链接,在扫码之后,由设备自动向存储有电子标签的信息的服务器发送信息请求,用以请求与该二维码对应的电子标签的信息,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之后进行响应,查找到相应的电子标签的信息之后,将其返回给设备,设备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电子标签的信息,然后可以进行展示或处理。

进一步地,在电子标签的信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服务器中的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更新。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子标签的信息部署在服务器上,如果电子标签的信息发生改变,只需要将服务器中,对应的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变更即可,而无需改变电子标签上印制的二维码,也无需对电子标签进行更换,十分便利,并且降低了成本。

优选地,读取单元包括:生成模块,用于扫描到二维码的信息后,利用第一密钥和二维码的信息生成电子签名;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电子签名与二维码的信息一起发送至服务器;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加密信息,其中,加密信息为服务器将电子签名与预先存储的签名进行比对,在比对成功的情况下对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的信息;解密模块,用于利用内置的第二密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需要利用内置的第一密钥和二维码的信息生成电子签名,由服务器对该电子签名进行验证,只有电子签名被验证通过后,才能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其中,服务器发送给读取设备的电子标签的信息为密文,也即是经过加密的加密信息。读取设备接收到加密后的电子标签的信息,必须有解码密钥才能提取出正确的电子标签的信息。这样,上行和下行通道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算法及密钥进行了加密。从而保证了电子标签的信息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地,读取单元包括: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用于输入密码的提示框;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密码并验证通过后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

由于电子标签上的二维码暴露在其表面,存在安全隐患(被恶意扫码),因此,本实施例为电子标签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安全防护措施,也即是通过用户为其所持有的电子标签设置对应的密码,即使能够扫码也必须输入相应的密码才能够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具体地,在扫码之后,必须输入预先设置的密码,只有在输入密码验证通过后才能够得到电子标签的信息。而上述密码可以是由电子标签的持有者设置的,这样,只有在持有者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够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进一步保证了电子标签的信息的安全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