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设备远程协同监控诊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0600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的检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设备远程协同监控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家装备制造业产业的升级提档,工业或民用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广泛,如何为这些智能故障设备的维修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平台,用来解决传统设备维修检修效率低、检修质量低、无法充分整合使用单位或个人、维修单位、生产厂商、各种科研院所和社会专家的问题就越来越迫切,同时当前通讯技术的飞猛发展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设备远程协同监控诊断方法。所述智能设备远程协同监控诊断方法具有用当前互联网+技术,通过整合设备用使用方、设备检修方、设备生产方、社会资源,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达到更加快速、更加精准对故障设备进行保修、疑难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并解决的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设备远程协同监控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备识别:当设备出现故障,通过移动设备的摄像头扫描设备铭牌上的识别码判断对设备进行识别是否成功,若失败则进行手工录入设备的识别码;

s2.数据抓取和判断:当识别到设备后,通过无线或有线的网络将故障状态下的本设备基础档案信息、历史运行参数、当前运行参数、历史故障及诊断信息、相关标准和设备生产厂家信息展现在现场诊断终端或安装了诊断app的手机等移动终端;

s3.故障描述:选择录入到后台数据库中或云端数据库中的标准化的故障现象(如果没找到合适的标准现象可以不录入),同时填写故障的详细文字描述,对故障做补充,数量不限制的上传现场的图片或视频(如果不需要也可以不上传),若现场具备有摄像头,启动摄像头的连接,同步进行视屏传输;

s4.故障通过智能解决,智能诊断有2种方式:

第一,通过匹配历史故障现象的关键词匹配的解决方法,如果能够匹配到相同的故障,则自动提取相同历史故障的解决办法,给出检修报告;

第二,通过当前设备的设备诊断的数学模型进行诊断,确定故障具体的成因,自动提取相同故障的解决办法,并给出检修报告;

s5.通过人工诊断解决:如果智能诊断失败,则进入人工诊断,人工诊断模式有2种模式:

第一,定向推送模式:将设备及故障信息,推送给指定的本地或云端的专家,可以推送一个或多个,这些专家共同会诊这个故障,给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同时出具检修的策略;

第二,抢单模式:将设备及故障信息直接分享到云端的所有在线的专家,专家获取设备及故障信息后进行抢单接收,同时系统会根据一定的抢单策略优选指定数量的专拣进行会诊这个故障,给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同时出具检修的策略;

s6.设备故障诊断归档:故障诊断结束后,系统自动将诊断的所有信息进行归档,以便下一次本设备的故障进行智能诊断。

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的识别码包括文字形式、条形码、二维码及其他识别方式。

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的专家包括上级单位的技术人员、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科研院所的专家和社会知名专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当前互联网+技术,通过整合设备用使用方(单位或个人)、设备检修(或修理)方、设备生产方、社会资源(研究机构、高校或个人),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达到更加快速、更加精准对故障(或运转异常)设备进行保修、疑难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并解决的平台,解决单位(或个人)因为专业知识不够,而导致设备维修检修效率低、检修质量低、带病运行带来更大的设备事故,或设备消缺不及时个生产或生活带来的严重的损失,充分整合使用单位或个人、维修单位、生产厂商、各种科研院所和社会专家的问题与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设备远程协同监控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备识别:当设备出现故障,通过移动设备的摄像头扫描设备铭牌上的识别码判断对设备进行识别是否成功,若失败则进行手工录入设备的识别码,s1步骤中的识别码包括文字形式、条形码、二维码及其他识别方式;

s2.数据抓取和判断:当识别到设备后,通过无线或有线的网络将故障状态下的本设备基础档案信息、历史运行参数、当前运行参数、历史故障及诊断信息、相关标准和设备生产厂家信息展现在现场诊断终端或安装了诊断app的手机等移动终端;

s3.故障描述:选择录入到后台数据库中或云端数据库中的标准化的故障现象(如果没找到合适的标准现象可以不录入),同时填写故障的详细文字描述,对故障做补充,数量不限制的上传现场的图片或视频(如果不需要也可以不上传),若现场具备有摄像头,启动摄像头的连接,同步进行视屏传输;

s4.故障通过智能解决,智能诊断有2种方式:

第一,通过匹配历史故障现象的关键词匹配的解决方法,如果能够匹配到相同的故障,则自动提取相同历史故障的解决办法,给出检修报告;

第二,通过当前设备的设备诊断的数学模型进行诊断,确定故障具体的成因,自动提取相同故障的解决办法,并给出检修报告;

s5.通过人工诊断解决:如果智能诊断失败,则进入人工诊断,人工诊断模式有2种模式:

第一,定向推送模式:将设备及故障信息,推送给指定的本地或云端的专家,可以推送一个或多个,这些专家共同会诊这个故障,给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同时出具检修的策略,s5步骤中的专家包括上级单位的技术人员、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科研院所的专家和社会知名专家;

第二,抢单模式:将设备及故障信息直接分享到云端的所有在线的专家,专家获取设备及故障信息后进行抢单接收,同时系统会根据一定的抢单策略优选指定数量的专拣进行会诊这个故障,给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同时出具检修的策略;

s6.设备故障诊断归档:故障诊断结束后,系统自动将诊断的所有信息进行归档,以便下一次本设备的故障进行智能诊断。

典型的传统检修的场景:

当前的电力特别是电网,存在着设备分布广、距离遥远、设备缺陷率高的特点。当前的普遍做法是,当线路上设备出现异常后,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或检修。在人员到现场前,检修人员根本没办法了解到现场的故障情况,从而无法更进一步对故障进行定性。往往存在人员到花一天甚至更长时间到现场后,检修时间只有10分钟;或人员到现场后,发现以前的故障定性不准确,而导致所带的备件不充分,需要重新回公司重新准备备件,极大浪费了检修时间。这种管理方法最直接的后果是:检修效率低下、检修队伍庞大、线路停电周期过长等。

而本发明利用当前互联网+技术,通过整合设备用使用方(单位或个人)、设备检修(或修理)方、设备生产方、社会资源(研究机构、高校或个人),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达到更加快速、更加精准对故障(或运转异常)设备进行保修、疑难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并解决的平台,解决单位(或个人)因为专业知识不够,而导致设备维修检修效率低、检修质量低、带病运行带来更大的设备事故,或设备消缺不及时个生产或生活带来的严重的损失,充分整合使用单位或个人、维修单位、生产厂商、各种科研院所和社会专家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