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荷俘获‑释放机制的电路PBTI老化建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4733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纳米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荷俘获-释放机制的电路PBTI老化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纳米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提高,工艺尺寸不断减小,影响电路老化的物理效应日益明显,严重降低纳米集成电路的寿命。其中,偏置温度不稳定性是带给电路可靠性严重挑战的主要因素之一。BTI效应是指集成电路晶体管正向偏置状态下,其阈值电压Vth随温度和偏置时间的增加而升高,BTI效应又可以分为导致PMOS晶体管中阈值电压绝对值增高的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和影响NMOS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正偏置温度不稳定性,现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PMOS晶体管的NBTI效应引起的电路老化问题。针对PMOS晶体管的NBTI老化效应及其在电路抗NBTI老化设计中的应用,有大量的建模研究工作。针对晶体管阈值电压受BTI效应影响的机理,传统采用经典的反应扩散(Reaction-Diffusion,R-D)机制,研究建立相应的晶体管阈值电压Vth和电路时延的变化预测模型[3]。当CMOS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达到45nm及更高水平时,为了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器件漏电问题,高介电常数(k)的绝缘材料代替传统的SiO2作为栅极介质,开始引入工艺过程,并采用特定的金属材料作为MOS晶体管的栅极。实验发现,采用这种高k绝缘介质-金属栅结构的NMOS晶体管遭受PBTI老化效应,导致的阈值电压Vth随着正偏置条件下的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会变得更加明显。然而,传统的R-D机制却并不适用于PBTI效应引起的电路的时延退化建模和预测。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将模型计算结果与Hspice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检验模型用于预测电路时延的精度,可用于指导电路抗老化设计中的时序余量优化设置的基于电荷俘获-释放机制的电路PBTI老化建模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电荷俘获-释放机制的电路PBTI老化建模方法,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基于T-D机制的BTI老化模型的建立、T-D机制下的电路老化时延模型的建立、MatLab仿真实验和T-D机制下的电路老化时延模型的验证步骤,所述具体步骤如下:(Ⅰ)基于T-D机制的BTI老化模型的建立:假设:a.晶体管氧化层界面陷阱的数量服从泊松分布;b.在电子的俘获释放过程中,其时间服从对数均匀分布;c.氧化层界面陷阱的能量服从U形分布;基于以上三个假设,并且在持续电压输入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基于电子T-D机制的MOS晶体管阈值电压变化ΔVth与器件偏置工作时间之间具有如下对数关系:ΔVth=Φ[A+log(1+C·tstress)](1)其中,tstress为晶体管的偏置工作时间,Φ与氧化层界面态陷阱的数量成正比,A、C为常数,通常A取3.6,C取0.08,在考虑界面态陷阱能量和费米能级两个因素后,电荷T-D机制下的MOS晶体管偏置受压条件下阈值电压变化表示为:ΔVth=N′(∫EvEcf(ET)dET1+e-(ET-EF)/kT)[A+log(1+C·tstress)]---(2)]]>式中,EF为费米能级,ET是界面态陷阱的能量,f(Er)是界面态陷阱能量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Ec为导带底,Ev为价带顶能量,应用假设c的界面态陷阱能量服从U形分布,则式(2)可以简化为:ΔVth∝K1·exp(-E0kT)·exp(B·VddkTtox)·[A+log(1+C·tstress)]---(3)]]>式中K1、E0、B为常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tox为氧化层厚度,由式(3)可知,阈值电压的变化由工作电压、受压时间、温度以及工艺尺寸等因素所决定;由占空比定义可知:tstress=α·twork(4)其中α为占空比,twork为晶体管工作时间,假设工艺尺寸和工作电压不变,则式(3)可以简化为:ΔVth∝[A+log(1+C·α·twork)](5)由式(5)可知,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变化与log(1+C·α·twork)呈线性关系;(Ⅱ)T-D机制下的电路老化时延模型的建立:组合逻辑电路中门的传播时延变化Δtp与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因此在电荷T-D机制下,Δtp与晶体管输入信号占空比、晶体管工作时间的关系可用式(6)表示:Δtp∝log(1+C×α×twork)(6)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将Δtp表示为:Δtp=m+k×log(1+C×α×twork)(7)为了得到基于电荷T-D机制的BTI老化效应引起的门电路时延退化模型,需要求出上式中的参数m和k的值;(Ⅲ)MatLab仿真实验:使用反相器、二输入与门、二输入或门、二输入与非门、二输入或非门为基本逻辑门;设输入信号的占空比α=0.5,采用MatLab仿真工具,对式(7)中的参数m和k进行拟合;在相同的工艺尺寸下,不同种类门的老化时延不同,设这5种基本逻辑门对应的老化时延分别为Δtp1、Δtp2、Δtp3、Δtp4与Δtp5,则其老化时延公式可描述为:Δtp1=m1+k1·log(1+C·α·twork)Δtp2=m2+k2·log(1+C·α·twork)Δtp3=m3+k3·log(1+C·α·twork)Δtp4=m4+k4·log(1+C·α·twork)Δtp5=m5+k5·log(1+C·α·twork)设65nm工艺尺寸下工作电压VDD为1.2V,5个基本逻辑门的工作时间均取为1年至6年,即twork为:twork=[3e76e79e712e715e718e7]其中twork的元素工作时间的单位为秒,其次,根据twork中给出的工作时间,使用Hspice软件仿真得出老化时延变化量Δtp,结果如下所示:Δtp1=[7.277.317.347.437.457.46]Δtp2=[25.4525.5725.6525.7125.7625.80]Δtp3=[27.3227.5327.6727.7727.8627.93]Δtp4=[17.8217.8717.9117.9417.9717.99]Δtp5=[19.4719.5719.6319.6819.7319.76]上述老化时延变化量Δtp的单位为皮秒,将所得到的twork和老化时延变化量Δtp使用Matlab程序进行拟合,得出不同单元门的老化时延计算模型中的参数m与k值;(Ⅳ)T-D机制下的电路老化时延模型的验证:应用Hspice软件仿真出基本门在老化8-10后的时延变化,再与基于模型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工作电压为1.2V,分别选用在工艺尺寸65nm、45nm和32nm条件下的仿真数据和模型计算的数值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出的模型与Hspice仿真得出的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验证了实验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实验对电路设计中关键路径时序余量设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模型比较,基于本文模型计算,在保证同样电路可靠性的前提下,所需设置的时序余量较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电路抗老化设计产生的面积开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一种基于电荷俘获-释放机制的电路PBTI老化建模方法,包括基于T-D机制的BTI老化模型的建立、T-D机制下的电路老化时延模型的建立、MatLab仿真实验和T-D机制下的电路老化时延模型的验证步骤,具体步骤如下:(Ⅰ)基于T-D机制的BTI老化模型的建立:假设:a.晶体管氧化层界面陷阱的数量服从泊松分布;b.在电子的俘获释放过程中,其时间服从对数均匀分布;c.氧化层界面陷阱的能量服从U形分布;基于以上三个假设,并且在持续电压输入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基于电子T-D机制的MOS晶体管阈值电压变化ΔVth与器件偏置工作时间之间具有如下对数关系:ΔVth=Φ[A+log(1+C·tstress)](1)其中,tstress为晶体管的偏置工作时间,Φ与氧化层界面态陷阱的数量成正比,A、C为常数,通常A取3.6,C取0.08,在考虑界面态陷阱能量和费米能级两个因素后,电荷T-D机制下的MOS晶体管偏置受压条件下阈值电压变化表示为:ΔVth-N′(∫EvEcf(ET)dET1+e-(ET-EF)/kT)[A+log(1+C·tstress)]---(2)]]>式中,EF为费米能级,ET是界面态陷阱的能量,f(Er)是界面态陷阱能量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Ec为导带底,Ev为价带顶能量,应用假设c的界面态陷阱能量服从U形分布,则式(2)可以简化为:ΔVth∝K1·exp(-E0kT)·exp(B·VddkTtox)·[A+log(1+C·tstress)]---(3)]]>式中K1、E0、B为常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tox为氧化层厚度,由式(3)可知,阈值电压的变化由工作电压、受压时间、温度以及工艺尺寸等因素所决定;由占空比定义可知:tstress=α·twork(4)其中α为占空比,twork为晶体管工作时间,假设工艺尺寸和工作电压不变,则式(3)可以简化为:ΔVth∝[A+log(1+C·α·twork)](5)由式(5)可知,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变化与log(1+C·α·twork)线性关系;(Ⅱ)T-D机制下的电路老化时延模型的建立:组合逻辑电路中门的传播时延变化Δtp与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因此在电荷T-D机制下,Δtp与晶体管输入信号占空比、晶体管工作时间的关系可用式(6)表示:Δtp∝log(1+C×α×twork)(6)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将Δtp表示为:Δtp=m+k×log(1+C×α×twork)(7)为了得到基于电荷T-D机制的BTI老化效应引起的门电路时延退化模型,需要求出上式中的参数m和k的值;(Ⅲ)MatLab仿真实验:使用反相器、二输入与门、二输入或门、二输入与非门、二输入或非门为基本逻辑门;设输入信号的占空比α=0.5,采用MatLab仿真工具,对式(7)中的参数m和k进行拟合;在相同的工艺尺寸下,不同种类门的老化时延不同,设这5种基本逻辑门对应的老化时延分别为Δtp1、Δtp2、Δtp3、Δtp4与Δtp5,则其老化时延公式可描述为:Δtp1=m1+k1·log(1+C·α·twork)Δtp2=m2+k2·log(1+C·α·twork)Δtp3=m3+k3·log(1+C·α·twork)Δtp4=m4+k4·log(1+C·α·twork)Δtp5=m5+k5·log(1+C·α·twork)设65nm工艺尺寸下工作电压VDD为1.2V,5个基本逻辑门的工作时间均取为1年至6年,即twork为:twork=[3e76e79e712e715e718e7]其中twork的元素工作时间的单位为秒,其次,根据twork中给出的工作时间,使用Hspice软件仿真得出老化时延变化量Δtp,结果如下所示:Δtp1=[7.277.317.347.437.457.46]Δtp2=[25.4525.5725.6525.7125.7625.80]Δtp3=[27.3227.5327.6727.7727.8627.93]Δtp4=[17.8217.8717.9117.9417.9717.99]Δtp5=[19.4719.5719.6319.6819.7319.76]上述老化时延变化量Δtp的单位为皮秒,将所得到的twork和老化时延变化量Δtp使用Matlab程序进行拟合,得出不同单元门的老化时延计算模型中的参数m与k值;如下表1所示为65nm工艺下老化时延变化模型中的m、k的参数;基本门单元mkINV5.640.292-AND22.800.492-OR22.740.832-NAND16.570.262-NOR17.190.42表1(Ⅳ)T-D机制下的电路老化时延模型的验证:应用Hspice软件仿真出基本门在老化8-10后的时延变化,再与基于模型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工作电压为1.2V,分别选用在工艺尺寸65nm、45nm和32nm条件下的仿真数据和模型计算的数值相比较;具体实验数值如下表所示,表2为65nm工艺下不同模型计算的单元电路8-10年老化时延及其与Hspice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表3为45nm工艺下不同模型计算的单元电路8-10年老化时延及其与Hspice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表4为32nm工艺下不同模型计算的单元电路8-10年老化时延及其与Hspice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表2表3表4工作电压为1.2V,表2、3、4所示分别为工艺尺寸65nm、45nm和32nm条件下的仿真、模型计算及其比较结果。其中tHSP为Hspice仿真结果,tT-D为本文模型计算结果,tR-D为传统R-D模型计算值,r%和m%分别为T-D模型计算值和R-D模型计算值与Hspice仿真实验值之间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R-D模型,基于本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Hspice仿真结果吻合更好,5个单元门在8~10年工作预测时间之内,最大老化时延退化误差为3.05%,最小为1.14%,平均误差约2%。(Ⅴ)模型对电路时序余量的影响将T-D老化时延模型用于计算电路设计需要设定的时序余量,与基于R-D模型计算出需要的时序余量进行对比分析,数据结果如下表5和表6示;表5表6设每个门的信号占空比平均为0.5,关键路径时延等于每个门时延的累加,R-D模型的时间指数n值分别取为0.16与0.25,实验结果如表5与表6所示;由表5与表6中结果数据可以看出,针对实验选取的三条关键路径,基于本文所提出的T-D模型计算电路PBTI效应老化引起的时延退化,在电路设计中需要设置的时序余量,要小于基于R-D模型计算所需要的设计时序余量;这意味着应用本文的时延模型来预测电路老化时延退化,可以减小设计阶段时序余量设置所需要的电路面积开销。本发明提出的模型与Hspice仿真得出的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验证了实验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实验对电路设计中关键路径时序余量设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模型比较,基于本文模型计算,在保证同样电路可靠性的前提下,所需设置的时序余量较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电路抗老化设计产生的面积开销。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