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安全分析方法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131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行车安全分析方法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道路交通安全
技术领域
,具体地,涉及一种行车安全分析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手机使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已经被广泛接受,相关的交通法律法规对此也做了法律约束。但往往由于车主自身信息沟通的需要,以及自身驾驶安全意识的薄弱,在驾驶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使用手机的行为。典型的使用手机的行为包括接打电话,发送和查看短信,查看时间,使用手机应用等等,这些都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可以通过监控设备采集视频的方式,判断驾驶员是否存有使用手机的情况,然而这种方式安装监控设备的成本较高,且只能判断驾驶员是否有拿起手机的动作。或者还可以通过识别手机通信信号变化量的方式来判断驾驶员是否有使用手机进行通信的行为,然而这种方式只能识别驾驶员打电话、发短信等一些通讯行为,无法对其他的行为进行识别。可见,现有的识别驾驶员使用手机行为的方式准确度较低、能够识别的行为有限。技术实现要素: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车安全分析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行车安全分析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监测是否获得驾驶员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的操作;在获得所述驾驶员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的第一操作时,确定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包括:根据操作的类型与操作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操作危险等级越高,行车的安全可靠性越低。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包括:根据可靠性函数R(t)=e-λt,计算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车辆在所述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所述行驶速度,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所述行驶速度,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包括:根据操作的类型与操作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及,根据行驶速度与行驶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车辆在所述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以及车辆在所述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操作危险等级与行驶危险等级的乘积越大,行车的安全可靠性越低。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以及车辆在所述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包括:根据可靠性函数R(t)=e-kλt,计算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k为行驶危险等级,k≥1,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包括:若所述车辆处于转弯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转弯信息,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转弯信息,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包括:根据可靠性函数R(t)=αe-λt,计算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α为转弯风险系数,T1为完成转弯的时长,T2为在转弯过程中所述第一操作持续的时长,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可选的,在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之后,还包括:在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小于预设阈值时,输出提示信息,以指示所述驾驶员安全驾驶。可选的,在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之后,还包括:将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发送给另一电子设备,以使另一电子设备分析所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可选的,监测是否获得驾驶员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的操作,包括:通过监测所述终端设备的外部按键的状态、屏幕的状态、通信的状态、及传感器的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获得所述驾驶员的操作。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在预设时长内获取所述驾驶员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的N次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时长的终点时刻为当前时刻,N为大于1的正整数;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包括:分别计算所述N次操作中的每次操作对应的安全可靠性,得到N个安全可靠性;确定所述N个安全可靠性的乘积为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记录所述终端设备在获得所述驾驶员进行的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监测模块,用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监测是否获得驾驶员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的操作;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获得所述驾驶员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的第一操作时,确定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操作的类型与操作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操作危险等级越高,行车的安全可靠性越低。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可靠性函数R(t)=e-λt,计算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在所述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所述行驶速度,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操作的类型与操作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及,根据行驶速度与行驶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车辆在所述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以及车辆在所述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操作危险等级与行驶危险等级的乘积越大,行车的安全可靠性越低。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可靠性函数R(t)=e-kλt,计算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k为行驶危险等级,k≥1,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车辆处于转弯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转弯信息,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可靠性函数R(t)=αe-λt,计算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α为转弯风险系数,T1为完成转弯的时长,T2为在转弯过程中所述第一操作持续的时长,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输出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之后,在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小于预设阈值时,输出提示信息,以指示所述驾驶员安全驾驶。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之后,将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发送给另一电子设备,以使另一电子设备分析所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可选的,所述监测模块用于:通过监测所述终端设备的外部按键的状态、屏幕的状态、通信的状态、及传感器的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获得所述驾驶员的操作。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预设时长内获取所述驾驶员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的N次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时长的终点时刻为当前时刻,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分别计算所述N次操作中的每次操作对应的安全可靠性,得到N个安全可靠性;确定所述N个安全可靠性的乘积为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终端设备在获得所述驾驶员进行的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执行一种行车安全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监测是否获得驾驶员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的操作;在获得所述驾驶员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的第一操作时,确定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类型,确定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由终端设备自行检测驾驶员是否有在驾驶过程中操作终端设备,在驾驶员有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先确定驾驶员进行操作的类型,也就是究竟进行的是何种操作,再根据驾驶员所进行操作的类型得出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见,得到的安全可靠性是基于驾驶员针对终端设备的操作而得出的,能够较好地反应驾驶员驾车的安全性,由于是通过终端设备进行的检测,无需借助三方设备识别驾驶员的动作,降低了成本,同时,通过终端设备检测的方式能够识别驾驶员对终端设备进行的任何操作,识别的准确度较高。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车安全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车安全分析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PAD(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平板电脑)等等不同的设备,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行车安全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行车安全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监测是否获得驾驶员针对终端设备进行的操作。步骤S12:在获得驾驶员针对终端设备进行的第一操作时,确定第一操作的类型。步骤S13: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对于如何确定车辆是否在行驶过程中,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检测当前运动的速度是否在合理的行车速度范围内,如果在合理范围内则可以确定当前处于行车过程中。或者例如,由驾驶员在要开车时,对终端设备进行设定,设定之后确定处于行车过程中,等等。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驾驶员的手机,在驾驶员开车过程中,驾驶员的手机可以实时地检测驾驶员有没有对手机进行操作,对于检测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以下对可能的方式进行说明。可选的,可以通过监测手机的外部按键的状态、屏幕的状态、通信的状态、及传感器的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状态,确定手机是否获得驾驶员的操作。通常情况下驾驶员使用手机的基本入口操作从外部按键或者屏幕开始,外部按键可以包括主屏幕键、电源键、音量键,等等,屏幕可以包括触摸屏。屏幕的状态可以包括锁屏(屏幕熄灭)、开屏(屏幕点亮)、解锁(解锁屏幕进入手机操作系统)三种状态,电源键、主屏幕键、或者触摸屏均可能会触发屏幕锁屏和开屏状态的切换。因此可以通过监测按键的状态和屏幕的状态来确定驾驶员是否有使用手机。手机来电或去电、收发短信的过程将会发送系统广播以及状态更新,通过监控通信的状态可以识别驾驶员是否在行车过程中存在拨打电话以及收发短信的操作。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传感器识别驾驶员是否有操作手机以及如何操作手机。例如,在识别驾驶员进行电话通信的前提下,由于存在蓝牙电话以及外放的功能,与驾驶员手持电话进行听筒模式通话的安全隐患级别不同,采用距离传感器来判断手机是否接近耳朵,可以确定驾驶员是否手持手机进行听筒模式的通话。对于获取上述状态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以下将以安卓操作系统为例,对获取状态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I、获取屏幕的状态:可以定义广播接收者BroadcastReceiver,并重写onReceive方法,回调信息中监听Intent,分别处理Intent.ACTION_SCREEN_ON(开屏),Intent.ACTION_SCREEN_OFF(锁屏),Intent.ACTION_USER_PRESENT(解锁)三种状态。通过registerReceiver方法注册定义的广播接收者,以达到监听屏幕状态的目的。II、获取音量键的状态:可以定义广播接收者BroadcastReceiver,并重写onReceive方法,回调信息中监听Intent,处理android.media.VOLUME_CHANGED_ACTION(音量发生改变)状态。通过registerReceiver方法注册定义的广播接收者,以达到监听音量键变化的目的。III、获取主屏幕键状态:可以定义广播接收者BroadcastReceiver,并重写onReceive方法,回调信息中监听Intent,处理Intent.ACTION_CLOSE_SYSTEM_DIALOGS(关闭对话窗口)状态,读取Intent信息,判断信息状态是否为SYSTEM_HOME_KEY(主屏幕键),若是,则触发了主屏幕键。通过registerReceiver方法注册定义的广播接收者,以达到监听主屏幕键的目的。IV、获取通信的状态:可以定义广播接收者BroadcastReceiver,并重写onReceive方法,回调信息中监听Intent,处理Intent.ACTION_NEW_OUTGOING_CALL(去电)状态。通过registerReceiver方法注册定义的广播接收者,另外,创建TelephonyManager对象监听PhoneStateListener的变化,在onCallStateChanged回调函数中监听接听电话和挂断电话的状态。对于短信监听,同样可以定义广播接收者BroadcastReceiver,并重写onReceive方法,或者使用ContentObserver,调用重写的onChange方法,来监听短信记录的变化。通过BluetoothAdapter状态监听获取蓝牙接听状态。终端设备可以实时地对各种状态进行监听,进而确定驾驶员是否有操作终端设备,以及在监听到驾驶员有操作终端设备时确定驾驶员进行操作的类型。例如,可以通过下表中采集到的不同数据确定驾驶员进行的操作的种类。数据采集驾驶员操作的类型短信广播、短信数据库状态发送短信短信广播、短信数据库状态查看短信电话服务管理器、距离传感器手持接听电话电话服务管理器、距离传感器、蓝牙状态非手持接听电话解锁状态解锁使用手机开屏状态开屏使用手机音量变化音量键触碰主屏幕键点击事件主屏幕键触碰当然,以上是示例性说明监听状态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进行监听,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够监测状态即可。通过以上的方式,终端设备可以实时地监测驾驶员是否有使用终端设备的行为,以及驾驶员是如何使用终端设备的,有利于进一步判断驾驶员使用行为的危险性,能够更为准确地分析驾驶员的行车安全。第一操作可以是驾驶员对终端设备进行的任意的操作,例如,可以是点亮屏幕的操作、打电话的操作、发送短信的操作,等等。如果终端设备通过实时监测状态确定驾驶员针对终端设备进行了第一操作,可以确定第一操作的类型,也就是确定第一操作究竟是何种操作。对于确定第一操作的类型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监听到短信广播以及短信数据库的状态确定第一操作为发送短信的操作,等等。由于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操作终端设备的行为会影响行车的安全性,越分散注意力的操作行为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越大,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确定第一操作的类型后,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安全可靠性可以用来评价驾驶员当前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安全可靠性越高,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也就越高。对于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以下对几种可能的方式进行说明。可选的,可以根据操作的类型与操作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再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操作危险等级越高,行车的安全可靠性越低。也就是说,可以按照操作类型的不同,将驾驶员对终端设备的操作划分为不同的操作危险等级,操作危险等级可以反映该操作影响行驶安全的程度大小,操作危险等级越高,行车时进行该操作就越危险。每一个操作类型可以有相应的操作危险等级,例如,手持接听电话的操作危险等级为λ1,非手持接听电话的操作危险等级为λ2,在开车过程中,手持接听电话相较于非手持接听电话更危险,那么λ1>λ2,等等。在确定了驾驶员进行的第一操作后,可以根据第一操作所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来确定安全可靠性。对于如何根据第一操作的操作危险等级来确定安全可靠性,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操作危险等级可以与安全可靠性呈反比例函数关系、指数函数关系、对数函数关系、或者线性函数关系,等等,只要安全可靠性随着操作危险等级的升高而降低即可。通过这样的方式,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进行越危险的操作将使得安全可靠性越低,因此,安全可靠性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可选的,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以根据可靠性函数R(t)=e-λt,计算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在行车过程中使用终端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会随着驾驶员操作终端设备的操作危险等级的增高而降低,安全可靠性分析满足可靠性理论,可以基于可靠性函数R(t)=e-λt进行分析,操作持续的时间t越长,安全可靠性R越小,操作危险等级λ也就是函数的系数,对于单调递减的函数来说,系数越大,曲线下降的趋势越快,因此,在t不变的情况下,操作危险等级λ越大,安全可靠性R越小。将驾驶员针对终端设备进行的第一操作所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比如为λ1,以及第一操作所持续的时长,比如为t1,代入上式中,便能够得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R1。这样,可以量化地对驾驶员驾车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较为可靠、准确。可选的,请参见图2所示的行车安全分析方法的流程图,还可以包括步骤S14:获取车辆在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那么步骤S13可以是: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行驶速度,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获取行驶速度,可以通过设置在终端设备内的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模块来获取,或者也可也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车速越快,驾驶员越需要集中精神开车,因此驾驶员在使用终端设备时的车速越快,安全性越低。根据驾驶员进行的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行驶速度共同来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有利于更好地评估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可选的,可以根据操作的类型与操作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及,根据行驶速度与行驶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车辆在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那么可以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以及车辆在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操作危险等级与行驶危险等级的乘积越大,行车的安全可靠性越低。按照行驶速度的不同,可以将不同的行驶速度划分为不同的行驶危险等级,行驶速度越快,行驶危险等级越高,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比如驾驶员进行同样的操作),行驶危险等级越高,驾驶的安全性便越低。也就是说,在计算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时,可以综合驾驶员对终端设备进行操作的类型以及驾驶员进行操作时的驾驶速度共同得到安全可靠性,那么可以基于驾驶员进行的操作所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与行驶速度所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的乘积越大,行车的安全可靠性越低这一对应关系得出安全可靠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的安全可靠性将更为准确,能够更好地反映驾驶员驾驶的安全性。可选的,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以及车辆在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以根据可靠性函数R(t)=e-kλt,计算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k为行驶危险等级,k≥1,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在行车过程中使用终端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会随着驾驶员操作终端设备的操作危险等级的增高以及行驶危险等级的增高而降低。那么可以基于可靠性函数R(t)=e-kλt进行分析,在原来的基础上引入行驶危险等级k之后,相当于增加了风险系数,k≥1,当k=1时,可以认为对原来的函数没有影响,当k>1时,可以认为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了可靠性。例如,可以设定当行驶速度位于区间[0,40]内时,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k=1,当行驶速度位于区间(40,60]内时,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k=1.2,当行驶速度位于区间(60,80]内时,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k=1.5,当行驶速度位于区间(80,∞)内时,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k=2,等等。同样的,基于可靠性函数R(t)=e-kλt,操作持续的时间t越长,安全可靠性R越小,操作危险等级λ和行驶危险等级k的乘积,也就是函数的系数,对于单调递减的函数来说,系数越大,曲线下降的趋势越快,因此,在t不变的情况下,操作危险等级λ与行驶危险等级k的乘积越大,安全可靠性R越小。例如,将驾驶员针对终端设备进行的第一操作所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比如为λ1、驾驶员进行第一操作是车辆的行驶速度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比如为k1、以及第一操作所持续的时长,比如为t1,代入上式中,便能够得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R1。这样,可以综合驾驶员对终端设备进行的操作以及操作时车辆的行驶速度,量化地对驾驶员驾车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较为可靠、准确。可选的,若所述车辆处于转弯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转弯信息,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由于车辆在转弯过程中,更需要驾驶员集中注意力观察周围情况,如果在转弯过程时驾驶员仍然使用手机,其驾驶安全性会大幅降低,因此可以将转弯操作视为风险因子,如果驾驶员在进行第一操作时是处于转弯的过程中,那么可以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转弯信息来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对于如何判断车辆是否在转弯,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识别基于GPS方位角数据,令Δbearing表示方位角变化量,可以设定转弯阈值thres,比如取0<thres≤90,thres的大小取决于要识别的弯道弯曲度,弯曲度越大,其值越大。当Δbearing累计到一定范围区间内,可判别车辆发生了转弯,如,在thres≤Δbearing≤180-thres时,确定车辆向左转弯,在180+thres≤Δbearing≤360-thres时,确定车辆向右转弯,等等。加入转弯因素之后,得到的安全可靠性将更为准确,对于如何计算安全可靠性,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以下对可能的方式进行说明。可选的,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转弯信息,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以根据可靠性函数R(t)=αe-λt,计算所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α为转弯风险系数,T1为完成转弯的时长,T2为在转弯过程中所述第一操作持续的时长,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即,在上述可靠性函数R(t)=e-λt的基础上引入了转弯风险系数α,同时基于操作危险等级λ以及转弯风险系数α来计算安全可靠性。T1为完成转弯的时长,也就是开始转弯到转弯完成所经历的时长,T2为在转弯过程中所述第一操作持续的时长,也就是转弯的时间段与第一操作的时间段重合的时长。驾驶员在转弯过程中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驾驶的安全性便越低,那么对于加入了转弯风险系数的可靠性函数R(t)=αe-λt来说,α的值越大,安全可靠性便越高。当然,在计算安全可靠性时还可以同时考虑转弯风险系数α、操作危险等级λ以及驶危险等级k三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靠性函数为R(t)=αe-kλt。通过以上方式,可以结合多种因素来确定车辆行驶的安全可靠性,结果更为可靠、准确。可选的,如果在预设时长内确定获取驾驶员针对终端设备进行的N次操作,那么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以分别计算N次操作中的每次操作对应的安全可靠性,得到N个安全可靠性,然后将N个安全可靠性的乘积确定为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预设时长的终点时刻可以当前时刻,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一段时间内,驾驶员可能对终端设备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操作,而操作的次数越多,驾驶的安全性越低,那么可以每进行一次操作则计算一次安全可靠性,然后将全部操作的安全可靠性相乘,便可以得到这一段时间内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也就是说,记在预设时长内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为R,那么在只考虑驾驶员的操作的情况下,在同时参考驾驶员的操作以及行驶速度的情况下,在同时考虑驾驶员的操作、行驶速度以及进行操作时车辆有没有在转弯的情况下,通过这样的方式,在驾驶员多次操作终端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较为准确的计算行车的安全可靠性,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可选的,还可以记录终端设备在获得驾驶员进行的操作时,终端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内的GPS模块获取,记录驾驶员进行操作的地理位置可以在行程结束后在地图上为驾驶员呈现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在何处使用了终端设备,更好地提醒驾驶员要安全地进行驾驶,开车过程中不要使用终端设备。可选的,在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之后,还可以当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小于预设阈值时,输出提示信息,以指示驾驶员安全驾驶。预设阈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安全可靠性值,当安全可靠性小于预设阈值时,驾驶员行驶的安全性较低,可能因为驾驶员频繁使用终端设备,或者使用终端设备进行了较危险的操作,等等。那么在得出的安全可靠性的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可以输出提示信息,提示驾驶员安全驾驶,不要使用终端设备。对于输出提示信息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语音提示,也可以振动提示,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通过分析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提示用户要安全地驾车,有利于提升行车的安全性。可选的,在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之后,还可以将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发送给另一电子设备,以使另一电子设备分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另一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保险公司的服务器,在实际应用中,UBI(UsageBasedInsurance,基于使用量的保险)已经成为目前驾驶行为分析领域和车险领域的热点,安全因素是UBI评价指标中最为重要的评价因子,而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更是影响安全因子的关键所在。通过本公开实施例中监测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操作手机的不同行为、分析不同操作行为对驾驶的影响程度,计算得到的安全可靠性,保险公司能够较好地了解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或者,另一电子设备利于可以是交警的电子设备,那么交警可以通过分析接收到的数据对该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评估。当然,手机也可以直接向驾驶员展示驾驶行为,让驾驶员能够较好地获知自己的驾驶行为,有利于更加安全地驾驶车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监测到的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数据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实用性较强。请参见图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监测模块301,用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监测是否获得驾驶员针对终端设备进行的操作;第一确定模块302,用于在获得驾驶员针对终端设备进行的第一操作时,确定第一操作的类型;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操作的类型与操作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操作危险等级越高,行车的安全可靠性越低。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可靠性函数R(t)=e-λt,计算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在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行驶速度,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操作的类型与操作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及,根据行驶速度与行驶危险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车辆在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对应的操作危险等级以及车辆在第一操作进行时的行驶速度对应的行驶危险等级,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操作危险等级与行驶危险等级的乘积越大,行车的安全可靠性越低。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可靠性函数R(t)=e-kλt,计算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k为行驶危险等级,k≥1,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若车辆处于转弯过程中,根据第一操作的类型以及转弯信息,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可靠性函数R(t)=αe-λt,计算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其中,α为转弯风险系数,T1为完成转弯的时长,T2为在转弯过程中第一操作持续的时长,R为安全可靠性,0≤R≤1,λ为操作危险等级,λ>0,t为操作持续的时长,t>0。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包括:输出模块,用于在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之后,在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小于预设阈值时,输出提示信息,以指示驾驶员安全驾驶。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之后,将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发送给另一电子设备,以使另一电子设备分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可选的,监测模块301用于:通过监测终端设备的外部按键的状态、屏幕的状态、通信的状态、及传感器的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状态,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获得驾驶员的操作。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预设时长内获取驾驶员针对终端设备进行的N次操作,其中,预设时长的终点时刻为当前时刻,N为大于1的正整数;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分别计算N次操作中的每次操作对应的安全可靠性,得到N个安全可靠性;确定N个安全可靠性的乘积为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包括: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终端设备在获得驾驶员进行的操作时,终端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