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5455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方法和装置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每天拍摄的图像的数量迅速增加,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检索这些海量的图像数据是目前人们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些现有的技术,比如图像识别技术、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以及数据库检索技术,可帮助识别出图像中的部分内容从而生成图像的内容标签。图像内容标签中包含了描述图像内容的信息,可帮助有效地管理和检索图像数据。目前大多数图像的内容标签是缺失的,如果每个图像都具备准确地描述其内容的标签,那么我们所拥有的图像数据的有效性和利用价值将会大大提高。

现有图像识别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做到准确识别出任意图像中的所有物体,完全自动生成的图像内容标签很难做到完整和准确,所以手工编辑或添加图像内容标签不可避免。

然而,即使是同一张图片,不同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不同的人可能会想用不同的内容标签对它加以注释。所以提供给用户简单快捷地编辑图像内容标签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帮助用户简单快捷地管理图像内容标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方法,包括:

按照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和图像内容对象一一对应的原则,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的图像内容标签进行管理;其中,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包括:用于显示图像内容对象的名称的文本框和用于标示图像内容对象覆盖范围的闭合区域。

一种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装置,包括:管理单元;

所述管理单元,用于按照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和图像内容对象一一对应的原则,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的图像内容标签进行管理;其中,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包括:用于显示图像内容对象的名称的文本框和用于标示图像内容对象覆盖范围的闭合区域。

由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中,设计一种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将图像与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一一对应起来,基于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显示图像内容标签名称的文本框和用于标示图像内容覆盖范围的闭合区域对图像内容标签进行管理。应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帮助用户简单快捷地管理图像内容标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图像内容标签控件;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编辑图像内容对象名称的过程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编辑图像内容对象位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添加图像内容标签控件过程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添加图像内容标签控件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删除图像内容标签控件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并据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通常情况下,在一张图像中,会存在多个图像内容对象,每个图像内容对象对应一种内容物,具体可以是一种实体、场景等,例如一个树、一辆车等,又如描述日落的场景。

本发明中,设计了一种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其中包括用于显示图像内容对象的名称的文本框和用于标示图像内容对象覆盖范围的闭合区域,通过将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和图像内容对象一一对应起来,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内容对象进行一对一的管理,从而利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实现对图像的图像内容标签的管理。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生成图像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并将图像内容标签作为图像元数据写入图像文件。

图像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由图像中全部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构成。

为了减少用户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工作量,本实施例中,首先利用现有图像识别技术为图像自动添加每个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该过程可发生在图像被拍摄并写入到文件前,也可在拍摄完成后根据需要由用户手动触发。

现有图像识别技术不仅能识别出图像中的物体(图像内容对象),也可同时得到相应物体在图像中的位置及尺寸,因此本实施例中,设计的图像内容标签包含三个部分内容:

a)图像内容对象名称,用于表征图像内容对象的具体内容(含义)的关键字;

b)图像内容对象位置:用于表征图像内容对象在图片中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图像内容对象的中心坐标表示;

c)图像内容对象尺寸:用于表征图像内容对象的覆盖范围,用一闭合区域表示,具体可以使用闭合区域的尺寸参数表示,例如,使用能够覆盖图像内容的矩形闭合区域来表征图像内容对象的覆盖范围,则图像内容对象尺寸可以使用长和宽表示,则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就可以用矩形的中心坐标表示。如此,则根据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和图像内容对象尺寸可以明确表明图像内容对象在图像中的位置和尺寸。

本实施例中,识别并生成的图像内容标签会作为图像元数据写入图像文件,并且支持所有格式的图像文件。这样,在图像文件的网络共享、设备间传输等过程中都会得以保持,不会丢失。用户可随时读出图像内容标签进行修改、添加或删除。

步骤102、按照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和图像内容对象一一对应的原则,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的图像内容标签进行管理。

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图像内容对象对应一个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使用此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此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进行管理。

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控件包括:用于显示图像内容对象名称的文本框和用于标示图像内容对象的覆盖范围的闭合区域。其中,

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与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相关联,用户如果在文本框中输入字符串并提交,则此字符串将作为图像内容对象名称存入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用户在查询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时,将从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读出图像内容对象名称并显示在文本框中。

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闭合区域与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和图像内容对象尺寸相关联,也即,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的中心位置即为(或决定了)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的尺寸参数即为(或决定了)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尺寸。

本实施例中,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如图2所示,悬浮在图像内容对象之上,也即该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其中,注明有“汽车”字样的文本框即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的文本框;虚线界定的矩形区域即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的闭合区域;“位置”即是指图像内容对象位置,为矩形区域的中心;“名称”即是指图像内容对象名称,为文本框中的文字内容;“尺寸”即是指图像内容对象尺寸,用矩形区域的长和宽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对图像标签内容的管理主要有对任一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的编辑(修改)、添加(新建)、删除三种操作,下面一一进行说明:

一、编辑(修改)图像内容标签

在编辑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时,用户不仅可以编辑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也可以编辑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尺寸和图像内容对象位置。

用户可以点击悬浮在图像内容对象之上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文本框中的原有内容被清除,输入键盘弹出,用户即可以输入新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之后可以按回车或提交按钮,从而触发第一内容标签编辑命令(携带新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后台则可以根据第一内容标签编辑命令,将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替换为新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并更新图像文件中的相应内容(也即,更新图像文件中保存的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通过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中输入新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来编辑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的过程如图3a所示:先点击图像内容标签空间的文本框进入编辑状态,再在处于编辑状态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字符串。

用户可以点击图像内容标签控件的闭合区域,闭合区域会变成可编辑模式,用户可通过拖拽闭合区域改变闭合区域的尺寸和位置,例如使用矩形作为闭合区域,可以通过拖拽矩形框对角线上的两个点改变闭合区域的尺寸和位置,之后可以按回车或提交按钮,从而触发第二内容标签编辑命令(携带调整后图像的中心坐标和尺寸参数),后台则可以根据第二内容标签编辑命令,将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应的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图像内容对象尺寸分别替换为调整尺寸后闭合区域的中心坐标、调整尺寸后闭合区域的尺寸参数,并更新图像文件中的相应内容(也即,更新图像文件中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和图像内容对象尺寸)。通过调整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闭合区域位置和尺寸来编辑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和图像内容对象尺寸的过程如图3b所示:先选中图像内容标签空间的闭合区域,再调整闭合区域位置和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图像内容标签控件的文本框和闭合区域是一体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的闭合区域的中心位置发生改变时,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的位置会随之调整。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按照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和图像内容对象一一对应的原则,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进行管理的方法具体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在任一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输入字符串而触发的第一内容标签编辑命令时,将该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替换为该字符串,并据此更新图像文件;

当接收到用户调整任一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闭合区域的尺寸而触发的第二内容标签编辑命令时,将该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图像内容对象尺寸分别替换为调整尺寸后所述闭合区域的中心坐标、调整尺寸后所述闭合区域的尺寸参数,并据此更新图像文件。

二、添加(新建)图像内容标签

当某一图像内容对象不存在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时,用户可以选择为其新建一个图像内容标签控件。

可以通过点击添加图像内容标签控件按钮(如图4a右上角的“+”按钮)触发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后台根据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新建一图像内容标签控件,此时,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文本框中的内容和闭合区域的尺寸是默认的,可以将此默认的文本框内容、闭合区域的中心坐标和尺寸参数分别作为相应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和图像内容对象尺寸写入图像文件。之后,用户可以按照编辑图像内容标签的方式,将准确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图像内容对象位置位置和图像内容对象尺寸写入图像文件。具体地,

用户通过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中输入与图像内容对象相符合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之后可以按回车或提交按钮,从而触发第一内容标签编辑命令,后台根据第一内容标签编辑命令,将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替换为在文本框中输入的字符串,并更新图像文件中的相应内容。

用户通过拖拽闭合区域改变闭合区域的尺寸和位置,之后按回车或提交按钮,从而触发第二内容标签编辑命令,后台根据第二内容标签编辑命令,将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图像内容对象尺寸分别替换为调整位置和尺寸后闭合区域的中心坐标、调整位置和尺寸后闭合区域的尺寸参数,并更新图像文件中的相应内容。

通过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并修改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文本框的内容以及调整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的位置和尺寸,实现添加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到图像内容标签的操作,具体操作过程如图4a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修改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文本框的内容的操作过程和调整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的位置和尺寸的操作过程不分先后顺序。

在实际实现中,在用户触发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的过程中,还可以指定图像内容标签控件的目标位置,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添加图像内容标签控件按钮(如图4b右上角的“+”按钮),并用操作物在设备的显示屏上指定图像内容标签控件的目标位置(可以是一个区域范围或一个点),例如通过用操作物以滑动方式在设备的显示屏上标明图像内容标签空间的位置和尺寸(同时也是图像内容对象的位置和尺寸),从而触发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中携带该目标位置,从而,后台就在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指定的目标位置新建一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之后就可以通过修改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文本框的内容以及调整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的位置和尺寸,实现添加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到图像内容标签的操作,具体操作过程如图4b所示。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按照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和图像内容对象一一对应的原则,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进行管理的方法具体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时,新建一图像内容标签控件,根据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文本框内的默认字符串、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的中心坐标和尺寸参数生成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应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并作为图像元数据写入图像文件;

如果接收到用户在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中输入字符串而触发的图像第一内容标签编辑命令,则将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应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替换为该字符串,并据此更新图像文件;

如果接收到用户将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拖拽到特定图像上,并因调整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的尺寸而触发的第二内容标签编辑命令,则将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应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的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图像内容对象尺寸分别替换为调整尺寸后闭合区域的中心坐标、调整尺寸后闭合区域的尺寸参数,并据此更新图像文件。

其中,用户触发的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的过程中,还可以指定图像内容标签控件的目标位置;新建图像内容对象标签控件命令中还携带了该目标位置;从而可以在新建图像内容对象标签控件命令指定的目标位置新建一图像内容标签控件。

三、删除图像内容标签

有些时候,譬如当一个物体不是图像中的显著物体时,并不需要以该物体为图像内容对象生成内容标签,也不需要生成与之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这时,用户可以选择删除这个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以及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

用户可以点击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界定的图像内容对象覆盖范围中的任意区域来选中图像内容对象,然后点击删除图像内容标签控件按钮(如图5右上角的“—”按钮)触发删除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后台根据删除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将选中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删除,同时,还将图像文件中的该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删除。图像内容标签的删除过程具体如图5所示。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按照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和图像内容对象一一对应的原则,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进行管理还包括:当接收到用户选择某一图像内容对象后触发的删除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时,删除该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并删除图像文件中该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

以上对本发明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装置,下面结合图6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管理图像内容标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管理单元601;

所述管理单元601,用于按照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和图像内容对象一一对应的原则,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的图像内容标签进行管理;其中,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包括:用于显示图像内容对象的名称的文本框和用于标示图像内容对象覆盖范围的闭合区域。

图6所示装置包括图像识别单元602;

所述图像识别单元602,用于在管理单元601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内容标签进行管理之前,生成图像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并将图像内容标签作为图像元数据写入图像文件;其中,图像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包括图像中每个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与该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相关联;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闭合区域与该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和图像内容对象尺寸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6所示装置包括接收单元603;

所述接收单元603,用于接收用户在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输入字符串而触发的图像第一内容标签编辑命令;用于接收用户调整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的尺寸而触发的第二内容标签编辑命令;

所述管理单元601,按照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和图像内容对象一一对应的原则,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内容标签进行管理包括:

当接收单元603接收到用户在任一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输入字符串而触发的第一内容标签编辑命令时,将该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替换为该字符串,并据此更新图像文件;

当接收单元603接收到用户调整任一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闭合区域的尺寸而触发的第二内容标签编辑命令时,将该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图像内容对象尺寸分别替换为调整尺寸后所述闭合区域的中心坐标、调整尺寸后所述闭合区域的尺寸参数,并据此更新图像文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6所示装置包括接收单元603;

所述接收单元603,用于接收用户触发的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用于接收用户在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输入字符串而触发的第一内容标签编辑命令;用于接收用户调整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的尺寸而触发的第二内容标签编辑命令;

所述管理单元601,按照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和图像一一对应的原则,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内容标签进行管理包括:

当接收单元603接收到用户触发的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时,新建一图像内容标签控件,根据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文本框内的默认字符串、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的中心坐标和尺寸参数生成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应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并作为图像元数据写入图像文件;

如果接收单元603接收到用户在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的文本框中输入字符串而触发的图像第一内容标签编辑命令,则将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应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中的图像内容对象名称替换为该字符串,并据此更新图像文件;

如果接收单元603接收到用户将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拖拽到特定图像上,并因调整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闭合区域的尺寸而触发的第二内容标签编辑命令,则将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应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的图像内容对象位置、图像内容对象尺寸分别替换为调整尺寸后闭合区域的中心坐标、调整尺寸后闭合区域的尺寸参数,并据此更新图像文件。

图6所示装置中,

用户触发的新建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的过程中,还指定了新建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的目标位置;新建图像内容对象标签控件命令中还携带了该目标位置;

所述管理单元601,用于在新建图像内容对象标签控件命令指定的目标位置新建一图像内容标签控件。

图6所示装置中,

图像内容标签控件中用于标示图像内容对象覆盖范围的闭合区域为矩形;

所述闭合区域的尺寸参数用长和宽表示。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6所示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603;

所述接收单元603,用于接收用户选择某一图像内容对象后触发的删除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

所述管理单元601,按照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和图像内容对象一一对应的原则,使用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对图像内容标签进行管理包括:

当接收单元603接收到用户选择某一图像内容对象后触发的删除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命令时,删除该图像内容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标签控件,并删除图像文件中该图像内容对象的内容标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