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网格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543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金属网格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网格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金属网格触控面板(以下简称“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10包括触控感应区域20和邻接并环绕该触控感应区域20的引线区域30。该触控感应区域20包括多条触控电极21,该引线区域30包括多条引线31以及设置在该触控感应区域20与该引线区域30相邻接处并位于每一该引线31一端的多个引线端33。每一该触控电极21均由相互交错的多条金属网格线21a构成,每一该触控电极21与至少一该引线端33相连接。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触控电极21上的该多条金属网格线21a直接连接在该引线端33上。而该多条触控电极21、该多个引线端33以及该多条引线31的形成均需通过蚀刻工序,在蚀刻工序中,蚀刻液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会在其与被蚀刻金属的接触面处形成为圆弧形的表面,而现有技术中,该多条金属网格线21a直接连接在该引线端33上,故其与该引线端33的夹角为锐角,故而,该多条金属网格线21a与该引线端33的连接处很容易被蚀刻断,从而产生次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网格触控面板,有效解决金属网格线与引线端的连接处很容易被蚀刻断的问题。

一种金属网格触控面板,包括触控感应区域和邻接该触控感应区域的引线区域,该触控感应区域包括多条触控电极,该引线区域包括多条引线以及设置在该引线区域与该触控感应区域相邻接处并位于该多条引线一端的多个引线端,每一该触控电极均由多条金属网格线构成,该金属网格线通过多条金属细线连接该引线端,该金属细线一端连接该金属网格线,另一端与该引线端垂直相连。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金属网格线、该金属细线以及该引线端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金属细线与该引线端垂直相连处形成有圆弧形倒角,该圆弧形倒角与该金属细线以及该引线端均平滑连接,该圆弧形倒角的凸面朝向该金属细线与该引线端相互连接的点。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金属细线连接该引线端的一端设置有保护部,且该保护部与该金属细线及引线端在同一制程中一并制成。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保护部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顶点位于该金属细线上,其两斜边均是一端点位于该引线端,另一端点位于该金属细线上。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保护部呈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位于该金属细线上且该顶角介于20°到70°之间,该保护部的两腰均是一端点位于该金属细线,另一端点位于该引线端。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保护部呈圆弧形,该保护部的两端点均位于该引线端,该保护部的凹面朝向该金属细线与该引线端的交点。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网格触控面板,金属细线一端连接金属网格线,另一端与引线端垂直相连或通过保护部与引线端相连,使得金属细线与引线端之间的夹角为非锐角,金属细线与引线端的连接处不容易被蚀刻断。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金属网格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网格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部分在本实用新型一变化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A’部分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变化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A’部分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变化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A’部分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变化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网格触控面板,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文字说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网格触控面板50(以下简称“面板”),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网格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面板50包括触控感应区域60和邻接该触控感应区域60的引线区域70。该触控感应区域60包括多条触控电极61,该引线区域70包括多条引线71以及设置在该触控感应区域60与该引线区域70相邻接处并位于每一该引线71一端的多个引线端73。

图4为图3中A’部分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每一该触控电极61均由多条相互交错的金属网格线61a构成,每一该触控电极61均与至少一该引线端73相连。该多条金属网格线61a可以为纳米银丝或铜质细丝或其他金属材质的细线,本实施例中,该多条金属网格线61a为铜质细丝。

该多条金属网格线61a通过相互平行且与该引线端73相连接的多条金属细线61b连接在该引线端73上,每一该金属细线61b一端连接该金属网格线61a,另一端与该引线端73垂直相连。该金属网格线61a、该金属细线61b以及该引线端73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该金属细线61b一端连接该金属网格线61a,另一端与该引线端73垂直相连,使得该金属细线61b与该引线端73之间的夹角为90°角,该金属细线61b与该引线端73的连接处不容易被蚀刻断。

图5为图3中A’部分在本实用新型一变化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5所示,于该变化实施例中,该金属细线61b与该引线端73垂直相连处设置有圆弧形倒角73a,该圆弧形倒角与该金属细线以及该引线端均平滑连接,该圆弧形倒角的凸面朝向该金属细线与该引线端相互连接的点。可以理解,蚀刻工序中,蚀刻液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圆弧形表面与该圆弧形倒角73a相切,从而避免了蚀刻液对该金属细线61b和该引线端73不必要的腐蚀。

图6为图3中A’部分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变化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6所示,于该另一变化实施例中,该金属细线61b连接该引线端73的一端设置有保护部61c,该保护部61c呈三角形,可以理解,在该金属细线61b连接该引线端73的一端设置呈三角形的该保护部61c,使得该金属细线61b与该引线端7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将蚀刻液对该金属细线61b与该引线端73相互连接处的腐蚀程度降到最低。

优选地,于该一变化实施例中,该保护部61c呈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位于该金属细线61b上,其两斜边均是一端点位于该引线端,另一端点位于该金属细线上。可以理解,该保护部61c呈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得该保护部61c与该引线端73之间的夹角第一夹角81以及该保护部61c与该金属细线61b之间的夹角第二夹角83都为135°,即第一夹角81与第二夹角83大小相等,从而蚀刻液对第一夹角81处和第二夹角83处的蚀刻程度相同,避免了蚀刻液对单一点的过度蚀刻而导致的金属细线61b的断裂。

图7为图3中A’部分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变化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7所示,于该又一变化实施例中,该保护部61c呈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位于该金属细线61b上,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均是一端点位于该金属细线,另一端点位于该引线端,该顶角介于20°到70°之间。可以理解,该保护部61c呈等腰三角形,且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位于该金属细线61b上,该顶角介于20°到70°之间,使得该保护部61c与该金属细线61b之间的夹角第二夹角83的大小介于145°和170°之间,该第二夹角83以及该保护部61c与该引线端73之间的夹角第一夹角81均为钝角,且该第二夹角83大于该第一夹角81。由于引线端73较厚,耐腐蚀性较好,这种设计可以较好地保护较为脆弱的第二夹角83处,将蚀刻液对该金属细线61b与该引线端73相互连接处的腐蚀程度降到最低,从而避免次品的产生。

图8为图3中A’部分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变化实施例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8所示,于该再一变化实施例中,该连接处包括多个保护部61c,每一该保护部61c均设置于该金属细线61b连接该引线端73的一端,该保护部61c呈圆弧形,该圆弧形的两端点均位于该引线端,该保护部的凹面朝向该金属细线与该引线端的交点。可以理解,在该金属细线61b连接该引线端73的一端设置呈圆弧形的该保护部61c,使得该金属细线61b与该引线端7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将蚀刻液对该金属细线61b与该引线端73相互连接处的腐蚀程度降到最低。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网格触控面板50,金属细线61b一端连接金属网格线61a,另一端与引线端73垂直相连或通过保护部61c与引线端73相连,使得金属细线61b与引线端73之间的夹角为非锐角,金属细线61b与引线端73的连接处不容易被蚀刻断。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网格触控面板的较佳实施例,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多种改进或替换,所有的改进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